七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
七年级 语文下册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题及答案一、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在人海里看见我亲爱的弟弟罗勇傍晚开车从街心花园经过,正赶上红灯,一转眼,就看见弟弟站在街边,手扶栏杆,仰头看街对面的楼顶,霞光染红他成熟的脸。
我沿着他的目光看去,一幢高楼,几缕薄云,霞光从看不见的地方漫过来,淹没了世界。
我和弟弟相距不过3米远,他看不见茶色车玻璃后面的我。
不知道他此生唯一的大哥正坐在车里看他。
他的目光忧伤地越过来来往往的车流和人群,融在了霞光里。
我急着赶赴约定的酒楼,接待一个工作检查组,没想到要按下玻璃和他打个招呼,叫他一声乳名,听他叫我一声哥,我就那样注视着他,绿灯亮了,脚踏上油门,远离了我的弟弟。
已经很久没有听到弟弟叫我哥了,每次他打电话来,总是我先抢着说我很忙我很忙,有事就快说,没事的话就别打电话。
他也就三言两语说事,或者轻轻地哦一声,就挂了。
不知道他是否想叫我一声哥,或者他已经叫了,忙于应酬的我在嘈杂的人声里没有听到。
弟弟比我小5岁,他在上学之前从不叫我哥,只叫我的绰号“瘦猴”,这让我耿耿于怀,总想方设法让他叫我哥,甚至不惜采用暴力手段胁迫他叫。
在危急关头,他叫了,故意把那一声“哥”叫得怪怪的。
只要我一松手,他跑远了,还是叫我“瘦猴”。
搞得他的伙伴们以为我们家真的养了一只营养不良的人类祖先。
弟弟厌学,记得弟弟上学的第一天,站在教室外面不肯进教室,一把鼻涕一把泪,伤心极了,把一身新衣服哭得一塌糊涂。
他的班主任拉他进教室,他咬伤了班主任的手,朝我奔跑的姿势义无反顾—冲出人群,摔了跤,书包落到一边,他看也不看,一头扑进我怀里呜咽着叫我:“哥,我不读书!”那是秋天,落叶满地,我半蹲着抱住我的弟弟,他的头在我怀里拱,我用手擦他的眼泪和鼻涕,然后抹在我的衣服上。
后来我找不到东西擦了,就捡树叶给他擦脸,在树叶的碎裂声里,我的眼泪和树叶的碎末纷纷掉落。
我找不到安慰他的话,一个劲儿说不哭不哭,心揪得紧紧的。
七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题含答案

【精品】七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题含答案一、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造屋记蒋曼①二哥刚刚说要修房子,爷爷就收拾好城里的细软,马不停蹄地回家。
即使他跟我们在城里生活了五年,即使他打牌的牌友都凑得够一桌,他还是心急火燎地回家。
他要修房子。
②爷爷八岁时就没了爹娘,歇息在山神庙里。
到别人家做工,随便一块空地,就能蜷缩着睡过去。
醒来时,做不完的活。
凑合着长大,一长就长到了八十几。
成了家,有了五个孩子,又有了大大小小的孙子、重孙子。
过年时,拍照,一张照片装着满满的子嗣和岁月。
③爷爷常常把照片拿出来端详,看着看着,就乐呵呵:落地生根,开枝散叶,我这根独苗,长了好大一枝。
④爷爷除了种庄稼,还会编篾,把后山上的翠竹像变戏法一样,编成大半个家。
以前是茅草屋,全靠竹子编来编去,编了墙,用大楠竹做梁,毛竹做椽,铺一屋顶的茅草,也是安稳的家。
然后编箩筐、晒席、簸箕、筲箕,给丝瓜、四季豆、豇豆搭好竹架子,扎菜地边的篱笆,做刷锅用的竹刷子。
⑤爷爷夜以继日地编,像院坝边高树上那只勤劳的喜鹊,编一个巢,编一座房,遮风挡雨就能让人满意。
一个人一辈子睡烂两床竹篾席就差不多了,爷爷说这话时比划着两根手指,胸有成竹。
爷爷对生命如此笃定,却从来没想过一生会修三次房。
⑥庄稼人一生没多大奢望,最大的心愿就是修一水高大、整齐的青瓦房。
爷爷的青瓦房从种树开始,他在山坡上见缝插针地种:柏树,青冈,香樟。
⑦爷爷种的都是要几十年才成材的树。
树长,孩子也长,一天一个样,只等孩子长成劳力,树长成栋梁。
土是早已摸热了的熟土,用最好的木材,烧上几天几夜的窖,红彤彤的热窖把湿软的黄土变成了硬实的青瓦,一片一片排成长队,围成层层的瓦圈,等着上梁。
后山的石岩上凿下来的片石、方石,整整齐齐码在该在的地方。
地里的泥巴长得出庄稼,也能长出房。
爷爷那身气力,硬是把躺着的泥垒成竖着的土墙。
⑧木柱子下面的础石凿成象棋样的圆饼,侧面雕刻着胖头鱼,鱼鳞细密而清晰,还有寿桃和繁花,在灰白色的石头里鲜艳欲滴。
新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含答案

新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含答案一、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1.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围裙和铠甲灰色砖楼被高大的榆树掩映着,阳光透过枝杈投射出斑驳的光影。
我走上二楼,靠右手边有一扇深红色木门,门上的油漆像鳞片一样卷起来。
我现在已经不住这儿了。
但我知道,打开门左手边就是厕所,冬天想洗澡只能站在便池的木板上,把烧好的热水往身上浇。
卧室墙上布满了用铅笔画的、无规则的丑陋涂鸦,那是我小时候的杰作。
我和妈妈曾经在这儿住了10年。
妈妈年轻时被保送到成都一所大学读书,毕业后,被分配到大学当老师。
她通过别人介绍认识我爸,后来却独自把我抚养长大。
她在这间房里系上围裙学会了做饭。
有一次,她把油菜炒成了黑色的糊状物;还有一次做回锅肉,蒜苗都糊了肉还没熟,最后我们只好出门去吃牛肉面。
但是后来,她学会了做糖醋排骨、大盘鸡、水煮牛肉……那时候我妈最大的愿望,就是不让我觉得“和其他孩子不一样”。
她不让全家人跟我提她离婚的事,直到3年后我才知道。
我小学学习不好,经常被老师留到晚饭时分。
她就在校门口等着,然后牵着我走过土铺的操场和人来车往的马路,去小卖铺给我买一支5毛钱的牛奶雪糕,只字不提成绩的事。
有一次,班主任叫她去学校,说让我留级,还暗示地带我去检查智力。
她坚决不肯,回来还说老师夸我学习有进步。
那时我什么都不知道,还经常拿成绩开玩笑:“哪天胡瑞生病,我就是第一,不过是倒数。
”胡瑞当时是我们班的最后一名。
想起那时的自己,真像个浑身长刺的哥斯拉。
当时妈妈温柔地呵护着我的整个世界,直到现在,我都没法拼凑出她当时的心境。
2008年,房价开始疯涨,她一咬牙在不远处新建的小区买下一套房,连带装修欠下了20万元外债。
从此她只买打折衣服,几乎不和同事出去吃饭。
旧房子是学校分配的。
冬天漏风,地方又小,她毫不留恋地住进了新房,我却有点怀念住旧房子的那些日子。
不久,她生病了,需要住院切除胆囊。
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原来她也会生病。
记忆中,她十分刚硬,涉及原则问题,任我怎么哭闹撒娇都没用。
语文七年级下册阅读理解试题附答案

语文七年级下册阅读理解试题附答案一、七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雪地里的迎春花①我十岁那年,父亲终于决定外出谋生。
他说,他得出去挣点钱,以后让我进城念好的学校。
他说话时,母亲正倚在门上,用破旧的头巾扑打着身上的灰尘。
②父亲走的这天,母亲没有出门送他。
我以为,母亲并不在乎父亲的走与留。
殊不知,我却在午后的玩耍中,偶然看到了蹲坐在玉米地地埂上的母亲,正独自默默流泪。
面前的母亲和一个时辰前与父亲欢笑着告别的母亲俨然判若两人。
③父亲回来的那天,隔壁邻居都过来看了。
母亲一直不说话,父亲从兜里掏出一枚精致的黄色发卡。
我认识,那是一朵多么漂亮的迎春花啊!黄色的蕊,黄色的瓣,如同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
父亲将它插入母亲的发隙中,用手指一按,“啪”一声,别在了头上。
母亲于是欢喜地进了厨房,只剩我和父亲在门前嬉闹。
④没过几天,父亲又回到城里去了。
其间,他给家里写过两封信,说自己在一家公司里做搬运工,货物虽不重,可都是高档货,很能赚些钱,叫我和母亲不要担心。
那两封简短的信,不识字的母亲硬是让我念了许多遍。
而她每听完一遍,都要在地埂旁坐上很长时间。
⑤春节前,母亲收到了父亲的汇款。
经过一夜的深思,母亲最终决定带我去城里添置些东西,好给父亲一个惊喜。
母亲买了一条羊毛围巾、两张年画和一个偌大的二手衣柜。
母亲说,这种衣柜,放在家里够气派。
⑥衣柜有了,可搬运成了问题。
我们只得花一点工钱,去桥头上雇个搬运工。
⑦桥头的工人可真多啊,密密麻麻地聚集了一地。
前头的几个老练的小工一看到我和母亲,便迅速起身围了过来。
⑧寻思间,一个声音粗犷的男人对着密集的小工打趣:“嘿,是不是又来老板了?找我啊,我力气可大着呢,庄稼人!不偷懒儿!”⑨母亲迅速拨开人群,循声望去。
不远处的空地上,坐着一个头发蓬乱、衣衫褴褛的男人。
我看不清那张黑黝黝的脸,只是他手臂上特有的疤痕,让我辨认出,他便是我的父亲。
他在见到我与母亲的一瞬间,惊慌失措地捂着肚子往远处跑,似乎是急着上厕所。
七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语⽂下册阅读理解练习题含答案七年级语⽂下册阅读理解练习题含答案⼀、七年级语⽂下册现代⽂阅读理解训练1.阅读下⽂,回答问题。
⼀只空瓶⼦的温暖①星期天,⼀家⼈购物回到⼩区,⼥⼉把空的纯净⽔瓶⼦顺⼿放到了垃圾箱旁。
13岁的⼥⼉是进步了,以前她可是随⼿乱扔。
但我没有表扬她,我想,这反倒是⼀个很好的教育机会。
②我不动声⾊,⾛过去把空瓶⼦⼜捡了起来,随⼿放进了我的⼿提袋⾥。
这是我的习惯,我不会把它们扔掉的,我家⾥不缺⼏个瓶⼦的钱,但瓶⼦问题折射出来的是⼀个⼈的素养。
今天,我更是要做给⼥⼉看的。
③我知道⼥⼉会不屑⼀顾,还会说我⽼⼟。
如今的孩⼦,把⾯⼦看得很重要,穿名牌,吃肯德基,⽽且会⽐着谁会浪费。
不过我会⽤事实告诉她,即使像有钱的⽐尔·盖茨,在⽣活中也是反对浪费的。
④果然,⼥⼉看到我的举动很吃惊,她竟然要把瓶⼦从我⼿提袋中拿出来重新给扔掉。
看⼥⼉进⼊我设的圈套,我这才谆谆地教导她:“孩⼦,不是⽼爸吝啬,⼀只瓶⼦⼀⽑钱,不值什么钱,但这也是钱,节俭是从⼀个空瓶⼦开始的。
”⑤我等待着⼥⼉的惭愧,或者向我道歉,或者默默地从我⾝边⾛开。
不想,她趁我不备,伸⼿把空瓶⼦从我⼿提袋⾥取了出来,回过头,⼜重新把它放到了原处。
没等我反应过来,她⼜轻快地跑到我⾝边,拉着我的⼿臂撒娇:“爸,⼀个瓶⼦对咱们不算什么,但对⼀些⼈很重要。
咱⼩区每天都有⼀个捡废品的⽼⼈在这转悠,好可怜哪!把瓶⼦放在这⾥,她就可以轻松地拿⾛。
我知道,她不是乞讨的,她是靠劳动吃饭的……”⑥看着⼥⼉清⽔般闪亮的眼眸,我忽然有些惭愧了。
那个⽼⼈我是知道的,每天靠捡⼀些废品养活⾃⼰,平时我见到她时,偶尔也会递上⼀两块硬币,想着⾃⼰的慈善,会⾃我陶醉上好⼀阵⼦。
我怎么没有想到⼥⼉说的这⼀层意思呢?帮助⼀个⼈,更主要的是给她劳动的尊严。
⑦我没有说话,只是感激地冲⼥⼉笑,夸她长⼤了。
我看到,暖暖的⼣阳下,那只空瓶⼦稳稳地站在垃圾箱旁边,等待着⼀个真正需要它的⼈。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含答案一、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训练1.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小题失根的兰花陈之藩①顾先生一家约我去费城郊区的一个大学里看花。
汽车走了一个钟头的样子,到了校园;校园笑得像首诗,也像幅画。
依山起伏,古树成荫,绿藤爬满了一幢一幢的小楼,绿草爬满了一片一片的坡地;除了鸟语,没有声音。
像一个梦,一个安静的梦。
②花圃有两片,里面的花,种子是从中国来的。
一片是白色的牡丹,一片是白色的雪球;如在海的树丛里,闪烁着如星光的丁香,这些花全是从中国来的呀!由于这些花,我自然而然地想起北平公园里的花花朵朵,与这些简直没有两样;然而,我怎么也不能把童年时的情感再回忆起来。
我不知为什么,总觉得这些花不该出现在这里,它们的背景应该是今雨轩,应该是谐趣园,应该是故宫的石阶,或亭阁的栅栏。
因为背景变了,花的颜色也褪了,人的情感也弱了,泪,不知为什么流下来。
③十几岁,就在外面漂流,泪从来也未这样不知不觉地流过。
在异乡见过与童年完全相异的东西,也见过完全相同的花草;同也好,不同也好,我总未因异乡事物而想过家。
到渭水滨,那水,是我从来没见过的,我只感到新奇,并不感觉陌生;到咸阳城,那城,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我只感觉到它古老,并不感觉伤感。
我曾在秦岭捡过与香山上同样红的枫叶,在蜀中我也曾看到与大庙中同样的古松,我也并未因而想起过家。
我曾骄傲地说过:“我,到处可以为家。
”④然而,自至美国,情感突然变了;在夜里的梦中,常常是家里的小屋在风雨中坍塌了,或是母亲的头发一根一根地白了;在白天的生活中,常常是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而又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
我这时才恍然悟出,我所谓的到处可以为家,是因为蚕未离开那片桑叶;等到离开国土一步,即到处不可以为家了。
⑤花搬到美国未,我们看着不顺眼;人搬到美国来,也是同样不安心;这时候才忆起,故乡土地之芬芳与故乡花草的艳丽。
我曾记得,8岁时肩扛小镰刀跟着叔叔下地去割金黄的麦穗,而今这童年的彩色版画,成了我一生中不朽的绘画。
【精品】七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含答案

【精品】七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含答案一、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野菊花①野菊花!野菊花开在山野里。
②有谁见过这般豪放壮烈的花云?有谁闻过这么沉郁凝重的药香?那样泼泼辣辣地开。
一簇一簇,一滩一滩,一坡一坡,灿烂辉煌!③花朵不过一分银币大小,密密匝匝,重重叠叠,织造出淮河堤畔、大别山麓梦幻般神奇的织锦,分明是太阳和月亮灼目滚烫的合金,让造物主随意倾倒泼洒在这里,叫人心灵久久震颤。
④几番秋风秋雨秋霜,山野早已敛去辽阔的绿氅(c hǎng)(外套),只把灰褐的脊背袒露世间;曾经被悠逸的白云衬托得如此高远的天空,也被铅衣压缩了胸臆;紫燕和鸿雁归飞的呼唤,杳然寂灭在江南的路上,留下水牛与山羊的哞咩,在枯草败叶间低回……纵然是松柏也已减色,纵然是檀竹也已落魄,惟独野菊花,在这片天空下,这片山野上,举起开放的拓展的金旗,“欲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⑤野菊花自有令人叹服的野性。
⑥多少墨客骚人奉和酬唱,把菊魂菊意唱彻历朝历代,唱的大多是庭院、公园、花盆里的名菊。
比起野菊花来,这些被驯化、供玩赏的同类,不免沾染着脂粉气、奶油味,显得矫饰和做作。
宁愿入汤入药、成渣成泥,决不任人摆布、供人亵玩——这就是野菊花!⑦有花,她就尽情地开;有香,她就尽情地放。
这一朵迟迟不肯谢去,那一朵挣出半个脸来就开了,从茎顶,从肋下,一下子冒出那么多花骨朵,仿佛一夜之间被风雨唤醒,就一齐把眼睁开,睁得又圆又亮,再也不想闭去。
白天盯住太阳,夜晚盯住星星月亮。
那份野性,连日月星辰也只能轮番伺候。
她把她金子般的本色毫不掩饰地宣泄成河成瀑,又把琥珀色的药香毫无保留地聚散如云如雾。
这时,假若你静下心来,你会从袅袅升腾忽聚忽散的浓香里谛听到广东音乐《金蛇狂舞》的活跃,琵琶古曲《十面埋伏》的壮烈……⑧她就是这样不禁锢自己,她也从不固守现状。
她那匍匐的看似软弱的枝条被折去,更多的芽箭便立即射出,迅速占领周围的地面,把墨玉般羽状分裂的叶片扩张开来,铺展如苍鹰翼翮(hé)(翅膀),拥护着黄花,风来想凌空而去,云过含不尽想往,活脱是一幅潘天寿饱含金石意味的《鹰瞵图》,从大别山巅垂挂到淮河水沿。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十篇-含答案

(一)儿子割草记独生儿子自然一向是宝贝的。
他从小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舒适生活。
要零用钱么,说一声就行,从不打回票。
直到上学期结束,班主任在品德评语栏上委婉地写了一条“有时花钱大手大脚,望克服”的意见,才使我悚然一惊。
暑假一开始,儿子向我提出要更新游泳裤、救生圈、潜水镜、遮阳帽等全套装备,共需人民币约二十元。
我的手习惯地伸进口袋。
蓦然,班主任写的意见提醒了我。
沉吟一会,我对他说:“你年龄也不算小了,不能事事依赖我们。
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应当尽量自己想办法解决。
”“我们初中一年级学生又不搞勤工俭学,我有什么办法?”儿子不悦地说。
我顺势指点迷津:“工人新村后面的牛奶场不是在收购每五百克五分钱的青草吗?”五百克五分,五千克五角,五十千克五元,二百千克二十元。
只要割满二百千克青草就行了——我猜儿子脑子里一定飞快地算了这么一笔帐。
果然他一口答应:“好,就不向你们要钱。
我靠劳动自己去挣!”第二天一清早,我叫醒儿子,交给他扁担竹篮镰刀。
儿子头戴草帽,足蹬凉鞋,雄赳赳气昂昂犹如远征的将军出门而去。
上午九点后,儿子回到家后,神情却大变:满脸汗,一身土,白皙的皮肤蒙上一层淡淡的绛色,一口气连灌三杯雪碧汽水,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双手不断交叉抚摸着红肿的双肩。
我用秤称了一下,两篮青草共重十五千克,可换人民币一元五角。
妻子心疼了,摸出二十元:“明天别去了。
”儿子如遇大赦,立即把目光转向我。
①我似笑非笑:“我早料到你不行。
”次日清晨,我狠狠心叫醒睡眼矇眬的儿子。
②在四楼阳台上,我与妻子目送儿子渐渐远去,直至他的身影融进绿色的田野,融进灿烂的朝霞……半个月后,儿子用割草挣来的二十钱更新了全套游泳装备。
更重要的是,儿子有一个显著的变化:。
1)根据文中故事情节的发展,填写文章的最后一句话。
更重要的是,儿子有一个显著的变化:。
2)第二段中的“我的手习惯地伸进口袋”这句话与上文哪一句话是照应的?3)文中横线①写父亲“我似笑非笑:‘我早料到你不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一、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管理时间】我们一天只有24小时,成功和不成功的人都一样,区别就在于如何利用这同样的24小时。
高效时间管理法的核心:分清轻重缓急。
在考虑行事的先后板序时,应先考虑事情的“轻重”和“缓急”,请看四象限图:【重视阅读】“阅读对个体的精神成长至关重要。
没有阅读就不可能有个体心灵的成长,不可能有个体精神的完整发育。
”朱永新说,“精神发育最重要的通道就是阅读。
因为人最伟大的智慧、最伟大的思想没有办法从父母那里拷贝和遗传,而是深競在那些最伟大的经典书籍之中。
”朱永新强调,让学生仅仅读教科书是远远不够的。
“教科书把人类知识的无限可能压缩了,知识的营养要素流失是必然的,难以真正给人带去生命的キ盈。
离开了对于人类经典的阅读,学生就不可能走得很远。
”【提高效率】提高效率的前提是制定明确的目标,要想实现目标,你必须沉着冷静,以便准确地诊断你的问题,进而规划一个合理的方案,然后用实际行动来践行方案,实现成功。
工作或学习中,需要重复上述过程,不断设定更多的目标,实现更大的成功。
正如下图"“达利欧”五步流程法所示: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不少同学感到“压カ山大”,班主任及时收集了上述资料,并召开了主题班会,帮助大家缓解压力,提高效率。
请你完成下面任务:(1)小华看了【管理时间】的四象限图,党得①处应该是“紧急又重要的任务”,③处应该是“紧急但不重要的任务”,但不知道②处和④处应该是什么任务,请你帮他解答。
(2)大家都知道阅读的重要性,听了班主任【重视阅读】的介绍更加坚信阅读的重要性,但是不太明白朱永新的主要观点,请你仔细阅读并概括材料中的两个观点。
(3)小敏最发愁文言文的背诵任务,学了【提高效率】中的“五步流程法”,请你以背诵《河中石兽》为例,写一段不少于100字的文字,告诉小敏应如何完成好任务。
【答案】(1)②处:重要但不紧急的任务,④处: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任务。
(2)①阅读对个体的精神成长至关重要;②不仅要阅读教科书,更要阅读人类经典。
(3)小敏,你首先确定时间目标和任务日标,如利用本周六日完成《河中石兽》的背诵任务;其次你要分析在背诵文言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果是语言方面,就认真对照注释或工具书解决,如果是内容方面,就仔细翻阅学习笔记回顾;再次要根据你過到的问题制定背诵方案,如可以逐段通晓意思,根据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这一思路背诵:最后就要靠你自己的实际行动了。
小敏,你清楚了吧,祝你成功!【解析】【分析】⑴观察象限图及题干提示”①处应该是“紧急又重要的任务”,③处应该是“紧急但不重要的任务”“可以归纳出:②处:重要但不紧急的任务,④处: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任务。
⑵阅读【重视阅读】:一方面强调阅读对个体的精神成长至关重要;另一方面不仅要阅读教科书,更要阅读人类经典。
抓中心语句进行概括。
⑶结合背诵内容,明确提高效率的五步流程:一、制定明确的目标。
什么时候完成背诵任务。
二、分析背诵时存在的问题。
如字音、意思、节奏等。
三、对问题的处理方法;第四、设计新的背诵方案。
第五、落实行动,注意称呼和语气。
示例:小敏,你首先确定时间目标和任务日标,如利用本周六日完成《河中石兽》的背诵任务;其次你要分析在背诵文言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果是语言方面,就认真对照注释或工具书解决,如果是内容方面,就仔细翻阅学习笔记回顾;再次要根据你過到的问题制定背诵方案,如可以逐段通晓意思,根据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这一思路背诵:最后就要靠你自己的实际行动了。
小敏,你清楚了吧,祝你成功!故答案为:⑴②处:重要但不紧急的任务,④处: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任务。
⑵①阅读对个体的精神成长至关重要;②不仅要阅读教科书,更要阅读人类经典。
⑶小敏,你首先确定时间目标和任务日标,如利用本周六日完成《河中石兽》的背诵任务;其次你要分析在背诵文言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果是语言方面,就认真对照注释或工具书解决,如果是内容方面,就仔细翻阅学习笔记回顾;再次要根据你過到的问题制定背诵方案,如可以逐段通晓意思,根据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这一思路背诵:最后就要靠你自己的实际行动了。
小敏,你清楚了吧,祝你成功!【点评】⑴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和图例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注意图例的构成,分析内在的关系,根据题干的提示进行理解,考生要具备图像的立体意识。
⑵本题考查文段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题要读懂文意,对文段的内容进行概括,在概括时抓关键的语句进行概括。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语言的表达。
解答此题要理解文段的内容,结合题干要求,逐步进行分析理解,注意语气和称呼。
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老山界(节选)陆定一①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
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②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的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③“不要掉队呀!”④“不要落后做乌龟呀!”⑤“我们顶着天啦!”⑥大家听了,哈哈地笑了起来。
⑦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
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⑧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
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
又等了一点多钟,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觉,明天一早登山。
⑨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
但就在路上睡吗?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吗?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⑩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
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⑪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战。
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 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
除此以外,就是寂静。
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1)第①段写景的观察点是________,第⑦段写景的观察点是________。
(2)第⑪段从多个角度描写“半夜”,从感觉角度突出夜之“寒”,从________觉角度暗示山之________ ,从________觉角度反衬夜之________。
(每处填一字)(3)第①段中“奇观”奇在哪?“奇观”一词蕴含着怎样的情感?【答案】(1)山脚;山腰(2)视;高;听;静(3)参考示例:“奇观”首先“奇”在火光与星光相接,以许多“之”字形从山脚一直连到天上,景象壮观、浪漫;其次,“奇观”准确而又形象地写出山路的陡峭,反映出红军丝毫没有被艰险吓倒。
“奇观”不仅指向眼前之景,更指向长征这一伟大业绩,指向具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红军队伍,蕴含着作者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对红军的赞叹之情。
【解析】【分析】(1)依据“从山脚向上望”可知,第⑴段作者写景的观察点是“山脚”;依据“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可知,第⑦段写景的观察点是“山腰”。
据此填写作答。
(2)“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从视觉角度描写了老山界的高;语句“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采用的是以声衬静的写法,从听觉的角度写其“静”。
据此可填写作答。
(3)本题作答可结合“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吗?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所描写的山的景色及红军战士们的行为来概括。
通过“奇观”一词的使用,既准确形象地写出山路的陡峭,更表现了红军丝毫没有被眼前的艰险所吓倒,突出了红军战士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抒发了作者对红军战士们的赞叹之情。
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⑴山脚;山腰⑵视;高;听;静⑶参考示例:“奇观”首先“奇”在火光与星光相接,以许多“之”字形从山脚一直连到天上,景象壮观、浪漫;其次,“奇观”准确而又形象地写出山路的陡峭,反映出红军丝毫没有被艰险吓倒。
“奇观”不仅指向眼前之景,更指向长征这一伟大业绩,指向具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红军队伍,蕴含着作者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对红军的赞叹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写作的观察点,注意结合文段内容,提炼作者是站在山的那个角度观察的即可。
⑵本题考查写作角度及内容的把握。
通读第⑪段,明确写作的角度有触觉、嗅觉、视觉、听觉,结合具体句子体会写作的角度和突出的内容。
⑶本题考查语段内容的理解,抓住语段根据句子的理解,明确“奇观”奇的所在,结合全文内容,明确“奇观包含的作者感情。
3.课外现代文阅读。
幽幽七里香①这世界哪怕再叫人失望,也有一种叫美好的东西,在暗地里生长。
②三层小楼,粉墙黛瓦,阅览室设在二层。
靠楼梯的一面墙上,满满当当的,摆的全是书。
朝南的窗户外面,植着七里香。
人坐在室内看书,总有花香飘进来,深深浅浅,缠绵不绝。
③这是当年我念大学时学校的阅览室。
对于像我那样痴迷读书而又无钱买书的穷学生来说,这间免费开放的阅览室,无疑是上帝赐予的一座宝藏。
在那里,我如饥似渴,阅读了大量的中外文学书籍。
④其实那时,我心卑微。
我来自贫困的乡下,无家室可炫耀,又不貌美,穿衣简朴,囊中时常羞涩。
在一群光华灼灼的城里同学跟前,我觉得自己真是既渺小又丑陋。
⑤是读书使我的内心慢慢地变得丰盈。
那真是一段妙不可言的光阴。
每日黄昏,一下课,我匆匆跑回宿舍,胡乱塞点食物当晚饭,就直奔阅览室。
看管阅览室的管理员,是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个高,肤黑,表情严肃。
他一见我跑去,就把我看的《诗经》取出来,交到我手上,把我的借书卡拿去,插到书架上。
这一连串的动作,跟上了发条似的,机械连贯,滴水不漏。
我起初还对他说声“谢谢”,但看他反应冷淡,后来,我连“谢谢”两字也免了,只管捧了书去读。
⑥读着读着,我贪心了,想把它据为己有。
无钱购买,我就采取了最笨的也是最原始的办法——抄写。
一本《诗经》连同它的解析,我一字不落地抄着,常常抄着抄着,就忘了时间。
年轻的管理员站在我身边许久,我也没有发觉,直到他不耐烦地伸出两指,在桌上轻叩,“该走了,要关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