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饲料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作用及应用
浅谈反刍动物营养

浅谈反刍动物营养反刍动物是一类独特的动物,它们通过特殊的消化系统,能够有效利用植物纤维,从而在严酷的环境条件下生存。
反刍动物的营养需求有一些特殊之处,本文将从饲料的选择、饲养管理以及常见营养缺乏症等方面对反刍动物的营养进行探讨。
一、饲料选择反刍动物主要以植物纤维为主要饲料来源,植物纤维的消化需要依赖共生菌群的帮助。
为了满足反刍动物的营养需求,饲料的选择十分重要。
1. 粗饲料:粗饲料是反刍动物最主要的饲料来源,如青草、绿豆秸秆等。
粗饲料富含纤维,能够提供丰富的消化纤维物质,促进反刍动物的消化系统功能发挥。
此外,粗饲料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对反刍动物的生长和发育都有重要的作用。
2. 浓饲料:浓饲料主要是由谷物、饲料豆类和油料等组成,如玉米、大豆等。
浓饲料较为富含能量,能够为反刍动物提供丰富的能量来源,满足其正常生理活动的需要。
3. 蛋白质饲料:反刍动物需要蛋白质作为体内结构和代谢的基础。
适量的蛋白质饲料能够促进反刍动物的生长和发育,提高肉、奶产量等。
常见的蛋白质饲料有豆粕、棉籽饼等。
二、饲养管理反刍动物的饲养管理对于其健康和生产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下面将从需水需盐、饲喂方式和饲养环境等方面进行探讨。
1. 需水需盐:反刍动物的饮水量和盐的需求较大,特别是热天气或哺乳期的需求更加旺盛。
合理的饮水和盐的供应对于维持反刍动物正常的代谢功能十分重要。
2. 饲喂方式:反刍动物的饲喂方式主要分为自由放牧和圈养喂养两种。
自由放牧可以使反刍动物获得丰富的天然饲料,有利于其生长发育。
而圈养喂养则可以更加方便对反刍动物进行管理和控制。
3. 饲养环境:反刍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但适宜的饲养环境对于其健康和生产性能仍然有着很大的影响。
合理搭建舒适的栏舍和合理管理粪便是保持饲养环境优良的重要措施。
三、常见营养缺乏症在反刍动物的饲养过程中,由于饲料营养不均衡或饲养管理不当,常常会导致一些营养缺乏症的发生。
1. 钙缺乏症:钙是反刍动物骨骼和牙齿发育所必需的。
粗饲料长度对反刍动物的营养调控

粗饲料长度对反刍动物的营养调控李美鑫;张爱忠;姜宁;叶明;陈勇;焦镭【摘要】粗饲料是反刍动物重要的营养来源,粗饲料的长度是影响反刍动物采食和消化的重要指标之一.适当地调整粗饲料长度,可以发挥其最大的营养价值,并达到优化动物的采食、瘤胃功能及生产性能的作用.文章从粗饲料长度的测定方法以及对反刍动物采食活动、瘤胃消化代谢、生产性能的影响进行论述.【期刊名称】《饲料博览》【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4页(P19-22)【关键词】反刍动物;粗饲料长度;采食活动;消化代谢;生产性能【作者】李美鑫;张爱忠;姜宁;叶明;陈勇;焦镭【作者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9;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9;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9;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9;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9;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6.5;S823反刍动物具有多室胃,决定了其独特的消化特性,可通过反刍活动和瘤胃内的微生物发酵作用,降解和消化日粮中难以被单胃动物和禽类消化利用的纤维物质。
草茎类植物含纤维素较多,虽然较难被动物消化利用,但其也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如刺激咀嚼、胃肠蠕动、丰富胃肠道微生物区系等,对维持正常机体健康、满足营养需要具有重要作用。
粗饲料是反刍动物重要的营养来源,其纤维素含量丰富,是反刍动物一种必需营养素[1]。
1976年,Van Soest提出测定饲料纤维性物质的指标,包括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酸性洗涤木质素(ADL)等[2]。
日粮中纤维的物理特性主要体现在粗饲料上,是影响动物健康生理状态和稳定生产性能的重要指标。
影响反刍动物摄取粗饲料的因素主要是粗饲料的化学特性和物理特性(长度),而粗饲料的长度是影响反刍动物采食和消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粗纤维对反刍动物的营养作用

饲料与添加剂誄我国粗饲料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人们对纤维素营养研究不多。
过去一直认为是饲料中难以消化利用的物质,而未很好地加以利用,不仅浪费资源,而且由于焚烧和任其腐烂,严重污染了环境。
直到20世纪70年代,人们才认识到日粮纤维对动物生产有重要意义。
粗饲料是反刍动物的重要营养源,占反刍动物日粮的40%~80%,其中的粗纤维大部分是经瘤胃微生物发酵,形成挥发性脂肪酸、二氧化碳、甲烷等产物。
形成的挥发性脂肪酸不仅为反刍动物提供能量,而且参与各种代谢形成产品。
此外,粗纤维还为反刍家畜提供数量不等的矿物质元素、维生素等。
1促进唾液分泌干草的粗纤维含量与奶牛的咀嚼时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随着粗纤维含量的增加,咀嚼的时间也会增加,从而促进唾液的大量分泌,唾液的分泌对奶牛有重要的意义。
纤维和淀粉是瘤胃内挥发性脂肪酸的主要底物,纤维水平过低,淀粉迅速发酵,大量产酸,降低瘤胃pH值,抑制纤维分解菌的活性,严重导致酸中毒。
饲粮粗纤维刺激咀嚼和反刍,促进反刍动物唾液分泌增加,维持瘤胃正常pH值,有利于纤维的消化。
适量的粗纤维是防止酸中毒、瘤胃黏膜溃疡和蹄病不可缺少的。
此外粗纤维为动物提供大量的能源,可维持奶牛较高的乳脂率和产奶量。
饲粮粗纤维能结合氢离子,本身是缓冲剂,其缓冲力比籽实高2~4倍。
唾液的pH值在8以上,可以起到缓冲瘤胃液的重要作用,使瘤胃内的pH值稳定在一定水平,有利于瘤胃微生物的正常生长和繁殖,保证瘤胃对饲料的正常消化与吸收。
当瘤胃pH值下降到6以下时,纤维分解菌对酸性极其敏感,其活性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当pH值降为5.6时,纤维分解菌完全失活,纤维素的分解将会被完全抑制。
2促进肠道的蠕动和微生态平衡肠道正常蠕动是影响养分吸收的重要因素。
粗纤维可刺激胃肠道,促进胃肠蠕动和粪便的排泄,从而提高采食量。
此外,粗纤维还能维持肠道微生物正常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保证肠道正常的功能。
3为奶牛提供养分和能量营养水平不足将严重影响产奶量,而营养水平过高将导致奶牛脂肪过度沉积于乳腺组织,降低产奶量。
粗饲料在反刍动物上的功用

圳o_uJ,W’思, j3朋
y 学
(上 接 第 45页 ) 4 精 液 稀释
4.1 冷 冻稀释 液 配制 基 础液 :柠 檬 酸钠 2g、果 糖 4.8 g、双 蒸水 85 mL。要求 药品 纯净 、称量 标准 、 瓶 装 密封 ,消毒 后 保存 。
粗 饲 料 又 称 粗 料 ,是 指 体 积 大 、粗 纤 维 含 量 高 、可 消 化养 分含 量 低 的 一类 饲 料 。现 代饲 料 分 类 学 中 ,凡粗 纤 维 含 量 占干 物 质 18%以上 、消 化 能 在 l0.45 MJ/kg以下 的饲 料 ,统称 为粗 饲 料 。粗 饲 料 中 的纤维 素 经瘤 胃微 生 物发 酵 后 ,形成 挥 发 性 脂肪 酸 、二 氧 化碳 和 甲烷 等 产 物 。挥 发性 脂 肪 酸 不 仅 为 反 刍 动 物 提供 能 量 ,而 且 参 与 各 种 代 谢 。粗 饲 料还 为反 刍 家畜提 供 了数量 不 等的矿 物 质 元素 、维生 素 等必 需营养 素 。 2 粗 饲 料 的 作 用 2.1 提 供 能 量 日粮 纤维 在 瘤 胃 内发 酵 产 生 的 挥 发性 脂肪 酸是 反 刍动 物的主 要 能量 物质 。据 报 道 ,挥 发性 脂 肪 酸 能 提供 反 刍 动 物 能 量 需 要 的
I液 :基 础 液 85 mL,卵 黄 15 mL。稀 释 液 每 100mL中加 入青 霉 素 、链 霉素 各 l0万 单位 。
Ⅱ液 :I液 中加 入 8%的甘 油 (抗 冻 剂 )即得 , 用 作精 液第 二 次稀 释 。
基 础液 可 多次使 用 ,稀释 液 需现 配现 用。 4.2 精 液 稀 释 方 法 4.2.1 鲜 精镜 检 合 格后 尽 快 在 5 rain内用 I液作 第 一 次 稀 释 ,要 把 稀 释 液 加 温 到 28~32℃ ,和 精 液 温度 保持 一 致 ,稀释 比例 应根 据 精 液 的品质 作 1~3倍稀 释 。 4.2.2 稀 释 后 的精 液 经 20~30 r ain缓 慢 降 温 , 至 2℃左 右 平 衡 2~3 h,再 加 入等 温 Ⅱ液 ,加 入量 为第 一 次稀 释 比例 的一半 。第 二 次稀 释 前应 对精 液 进 行 镜 检 ,活 力过 低 者 废 弃 ,如 活 力 下 降 需根 据情 况 降低稀 释 倍数 。 5 精液 平衡
反刍动物饲料利用

5、蛋白质饲料
蛋白饲料是指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低 18%,粗蛋白质等于或高于20%的饲料称 为蛋白质补充饲料(protein supplement feed),筒称蛋白质饲料。 (1)植物性蛋白质饲料 植物性蛋白质饲料主要包括豆类子实、饼 类饲料及其它一些粮食加工副产品。包括 以下几类: ①豆饼、豆粕。CP:43%-44%,赖氨酸 的含量可达2.5%-2.8%。
2、瘤胃微生物内环境
(1)经动物采食、反刍和饮水,食物和水分相对 稳定地进入瘤胃,供给微生物所需的水分和 营养物质。 (2)温度:瘤胃的温度一般在38℃-40℃。 (3)渗透压:瘤胃内摩尔渗透压浓度常保持在约 350-400mOsmol/kg。饲喂前一般比血浆 低,而饲喂后趋于高过血浆。 (4)pH值:瘤胃pH值的变化范围为5.0-7.5,但 低于6.5 不利于纤维素消化。一般地,喂低质 草料时瘤胃pH值较高。 (5)缓冲能力:瘤胃有比较稳定的缓冲能力,瘤 胃pH值的变化范围为6.8-7.8。
2、粗饲料及营养特点
粗饲料是指各种农作物收获原粮后剩余的秸秆、秕壳 以及干草和树叶等。凡是粗纤维含量18%以上的饲料统称 为粗饲料。 粗饲料的营养特点: ①粗蛋白质很低,大都在3%-4%范围内(干草除外); ②维生维含量极小(干草除外); ③粗纤维含量很高,一般均在30%-50%; ④无氮浸出物含量较多,一般在20%-40%; ⑤灰分中钙多磷少,硅酸盐含量高,后者影响其它养分的 消化利用; ⑥粗饲料中总能高,但有效能如消化能低。
(二)国际分类法
1、青绿饲料及营养特点 青绿多汁饲料包括青饲料、天然草青草、人 工栽培牧草、蔬菜类、作物的茎叶及水生植物等。 营养特性: ①含水量高。陆生植物的水分含量约60%-85%, 水生的为90%-95%。 ②蛋白质含量高,品质好。禾本科牧草和叶菜 中CP含量为1.5%-3.0%;豆科青绿饲料多为 3.2%-4.4%。以干物质计,前者CP的含量为为 13%-15%,后者达18%-24%。
饲喂反刍动物常用的粗饲料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

饲喂反刍动物常用的粗饲料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粗饲料是指在牛的饲料中,松散、体积大、重量轻、质地硬、营养价值低、消化率低的饲料,种类较多。
养牛想赚钱,成本控制很重要!养牛的饲料成本也需要调控,应该精饲料和粗饲料相结合。
一方面是因为粗饲料的成本低,另一方面是出于科学养殖的角度。
牛的科学食谱离不开粗饲料,就像人吃五谷杂粮反而身强体壮,常年吃肉者则容易引发健康疾病。
粗饲料虽然营养价值低,但它也不是一无是处,在养牛者的眼中,它也有迷人的魅力。
1.降低养殖成本。
2.含有纤维素,纤维素是形成乳脂肪的重要原料。
3.增强瘤胃兴奋,保持正常的消化机能。
4.调节瘤胃内酸碱度,保持瘤胃微生物分解。
5.产生挥发性脂肪酸,参与乳脂的合成,提高乳脂率。
既然粗饲料这么多闪光点,那么我们该如何利用呢?在利用它之前,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一下粗饲料这个词汇。
粗饲料可分为豆科秸秆类、禾本科秸秆类、批壳类、牧草类、野草类等。
详细划分如下:1.豆科秸秆类豆科秸秆中以花生秸秆的饲用价值最好,其次为碗豆秸秆、大豆秸秆。
苜蓿用作饲料在近几年颇为广泛。
2.禾本科秸秆类禾本科秸秆中以玉米秸秆的饲用价值最好,其次顺序为大麦秸秆、高粱秸秆、荞麦秸秆、谷草、稻草、小麦秸秆。
3.批壳类批壳类粗饲料是农作物籽实脱壳后的副产品,如豆荚、棉籽壳、花生壳、谷壳、高粱壳、玉米芯(轴)、碧糠(稻壳),批壳类粗饲料中以豆荚的饲用价值最好,其次顺序为花生壳、谷壳、高粱壳、棉籽壳、玉米芯(轴)、碧糠(稻壳)。
4.牧草类。
人工栽培和野生牧草,如首楷草、狼尾草、三叶草、象草等。
5.野草类草、野青草等。
今天呢给大家讲几种比较常见的粗饲料的优缺点,希望对大家的养殖有所帮助,1、苜蓿干草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
苜蓿以“牧草之王”着称,不仅产量高,而且草质优良,绿叶的苜蓿干草营养丰富,为牲畜所爱食,含约13-%16%的蛋白质及8%的矿物质。
苜蓿含有大量的粗蛋白质、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B族维生素,维生素 C、维生素E及铁等多种微量营养素,适口性强,有能促进肠道蠕动、防止便秘和消化道溃疡的作用。
提高反刍动物粗饲料利用率的营养措施

提高反刍动物粗饲料利用率的营养措施祁茹,赵军,孙建凤,林英庭【摘要】在反刍动物日粮中,粗饲料通常占40%~80%,甚至更高,是瘤胃微生物和宿主动物重要的营养来源。
实际生产中可通过补添适宜的营养调控瘤胃微生物区系的生长,从而提高反刍动物对粗饲料的利用效率,提高其营养价值。
本文综述了粗饲料在反刍动物中的营养作用及提高反刍动物粗饲料利用率的营养措施。
【期刊名称】中国奶牛【年(卷),期】2011(000)013【总页数】5【关键词】粗饲料;营养调控;利用率我国常规分类法中规定天然水分含量在60%以下,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等于或高于18%的饲料均为粗饲料,包括牧草、青干草、青贮饲料和农作物秸秆及籽实类皮壳等。
粗饲料可通过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等处理方法提高其营养价值,Cheeke 则认为包括物理和化学方法在内的粗饲料加工对其营养品质改善有限,而通过适宜的营养补添、优化瘤胃环境,从而实现反刍动物对粗饲料的最佳利用才是开发粗饲料营养潜力的根本途径[1]。
调控反刍动物利用粗饲料的营养措施有:补添氨基酸与肽、矿物元素、瘤胃氨态氮、易消化碳水化合物,供给过瘤胃蛋白、酶制剂、离子载体,应用酸碱或缓冲盐调控瘤胃的pH 值等。
1 粗饲料在反刍动物中的营养作用粗饲料最主要的营养作用是满足反刍动物对纤维素的需要。
粗饲料中的纤维素,大约有55%~95%经瘤胃微生物发酵,形成挥发性脂肪酸(VFA)、CO2和甲烷等产物。
VFA不仅为反刍动物提供能量,而且参与各种代谢,并形成产品。
此外,粗饲料还能促进反刍动物肠道消化吸收功能,维持动物健康,进而改善生产性能。
1.1 提供能量瘤胃微生物消化利用纤维的基础是可以产生纤维素酶类,借助微生物产生的糖苷酶,消化宿主动物不能消化的纤维性物质,将其降解为VFA,显著增加饲料中总能(GE)的可利用程度。
日粮纤维在瘤胃内发酵产生的VFA是反刍动物的主要能源物质,约占反刍动物吸收的可消化能的70%~80%。
1.2 控制采食量粗饲料体积大,吸水性强,有强烈的填充作用,可使动物产生饱感。
非常规粗饲料开发利用技术及其在反刍动物生产上的应用

非常规粗饲料开发利用技术及其在反刍动物生产上的应用目录一、内容概览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3)二、非常规粗饲料的定义与分类 (4)2.1 定义及特点 (5)2.2 常见类型 (6)三、非常规粗饲料的营养价值评定 (7)3.1 水分含量 (8)3.2 粗纤维含量 (9)3.3 无氮浸出物含量 (10)3.4 矿物质与维生素含量 (11)四、非常规粗饲料的加工与贮藏技术 (13)4.1 初级加工方法 (15)4.2 运输与贮藏方法 (16)五、非常规粗饲料在反刍动物生产上的应用 (17)5.1 饲料配方设计 (18)5.2 饲喂效果评估 (19)5.3 生产成本控制 (21)六、实例分析 (22)6.1 具体案例介绍 (24)6.2 实施效果与评价 (25)七、结论与展望 (26)7.1 研究成果总结 (27)7.2 存在问题与不足 (28)7.3 未来发展趋势与建议 (29)一、内容概览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反刍动物生产业不断寻求新的饲料资源和技术手段。
非常规粗饲料开发利用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饲料资源开发方式,已经在反刍动物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档将对非常规粗饲料开发利用技术及其在反刍动物生产上的应用进行详细介绍,包括非常规粗饲料的种类、开发利用技术、营养价值评价、饲养效果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这些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应用,有望为反刍动物生产提供更加丰富、高效的饲料资源,提高养殖效益,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反刍动物养殖已成为重要的产业之一。
随着饲料资源的日益紧张,常规粗饲料的供应已经不能满足反刍动物生产的需求。
寻找和开发新的饲料资源,特别是非常规粗饲料资源,已成为当前畜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在此背景下,非常规粗饲料开发利用技术应运而生,其研究背景主要源于传统饲料资源的短缺和人们对新型饲料资源的渴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粗饲料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作用及应用
作者:申芳丽
来源:《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2018年第02期
摘要本文从粗饲料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作用及应用两个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讨论,为粗饲料在反刍动物日粮中的应用及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粗饲料;反刍动物
1 粗饲料的定义
粗饲料又称粗料,是指体积大,粗纤维含量高而可消化养分含量低的一类饲料。
美国牧草牧场专门委员会(1991)定义粗饲料为:植物(不包括谷物)中可供放牧采食,也可供收获饲喂的可食部分,包括牧草、干草、青贮和嫩枝叶类秸秆等。
现代的饲料分类学中,凡粗纤维含量占干物质18%以上,消化能10.45MJ/Kg以下的饲料,统称为粗饲料,所以粗饲料的范围很广。
但总的说来它们都含有可被草食家畜瘤胃微生物消化的细胞壁成分,而且粗饲料的组成和营养价值差异也很大。
2 粗饲料在反刍动物生产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1 粗饲料的营养作用
粗饲料中由于木质素和硅含量较高,造成消化利用率低下。
动物本身对日粮纤维几乎不能降解,只是依赖于栖居其消化道内的微生物来实现降解。
2.1.1 提供能量
瘤胃微生物消化利用纤维的基础是可以产生纤维素酶类,借助微生物产生的糖苷酶,消化宿主动物不能消化的纤维性物质,将其降解为挥发性脂肪酸,显著增加饲料中总能的可利用程度。
日粮纤维在瘤胃内发酵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是反刍动物主要能源物质。
2.1.2 控制采食量
反刍动物采食量的调节以物理调节为主,化学调节为辅,饲料磨碎和颗粒化可增加采食量。
粗纤维由于体积大,吸水性强,有强烈的填充作用,使动物产生饱感。
纤维素降解产物挥发性脂肪酸也有一定的化学刺激作用,产生化学调节。
其中乙酸和丙酸对采食量影响较大,丁酸较弱。
反刍动物过食现象不明显,对苦味、酸味、咸味和甜味很敏感,利用这一特点配制日粮时,可合理利用某些饲料。
2.1.3 粗饲料的消化率
消化率是评定饲料营养价值的基础,由此可见,秸秆的NDF多在75%-80%。
而有机物的瘤胃消化率只有35%-45%。
这就是秸秆饲料营养价值过低的主要原因。
秸秆单独饲喂时,随意采食量很低,动物能采食的养分往往满足不了维持需要。
所以要将秸秆等粗饲料转化为营养物质,必须提高采食量和消化率。
2.2 经济作用
粗饲料是反刍动物饲养生产成本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反刍动物生产发展不同于猪、禽,其生产成本构成不一样,由于猪、禽为单胃动物,其容积小,增重快,周转快,便于集约化生产,所以各国在发展养殖业初期都优先发展猪、禽,猪、禽生产成本构成为精饲料+饲养管理费用+雏鸡(仔猪)费用,而反刍动物的消化生理特征及其大体格使其生产成本构成较猪、禽复杂,其生产成本构成为粗饲料+精料补充料+饲养管理费用+幼畜费用,较猪、禽相比,多了粗饲料一项费用,而粗饲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经过加工处理易被瘤胃微生物所消化利用,提高动物生产性能,提高经济效益。
3 粗饲料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3.1 粗饲料的加工调制技术
3.1.1 粗饲料的品质和日粮精粗比
高品质的粗饲料如豆科牧草是反刍动物最好的粗饲料,适宜的日粮精粗比可提高日粮纤维利用率。
低质粗饲料因其纤维含量高,适口性较差和可消化能偏底,往往不能满足反刍动物的维持需要,调制加工和化学处理广泛用于提高秸秆表观消化率和随意采食量,在低质粗料中添加能量饲料可弥补其可消化能值偏低的缺陷。
研究表明,日粮中精粗比以不高于60%为佳,70%可能是极限,瘤胃的初始发酵程度取决于快速水解的碳水化合物的量,而可利用能量主要受坚硬的细胞壁的数量和结构的影响。
因此,秸秆饲料饲喂反刍动物之前,应适当的进行物理和化学处理,以提高利用率。
3.1.2 豆科牧草与秸秆类粗饲料的协同作用
反刍动物喂给低品质秸秆如麦秸、玉米秸等,应同时补饲苜蓿等豆科牧草草粉,这样可增进纤维性物质的消化率,改善瘤胃环境某些纤维分解菌的生长需要的异丁酸、戊酸以及小肽和氨基酸,而苜蓿在瘤胃中降解能提供这些物质。
另外,苜蓿易发酵的细胞壁成分可能促进纤维分解在低品质秸秆上的集群,日粮中添加苜蓿和红豆草时瘤胃真菌的游动孢子数目增加。
因此,豆科牧草对秸秆利用的这种正组合效应使秸秆的利用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3.1.3 粗饲料的加工处理对粗饲料利用的影响
国内外研究人员应用加热、蒸煮、粉碎、爆碎等物理处理和用微生物、酶等生物处理以及用氨碱等化学方法进行处理,取得了进步,机械加工是粗饲料利用最简便而又常用的方法,尤
其是秸饲料比较粗硬,加工后便于咀嚼,减少消耗,提高采食量,并减少饲喂过程中的饲料浪费。
试验表明,切短和粉碎的饲料可增加采食量,但缩短了饲料在瘤胃里停留的时间,会引起纤维物质消化率下降和瘤胃内挥发性脂肪酸生成速度和丙酸比例有所增加,引起反刍减少,导致瘤胃内pH下降。
利用酸碱等化学物质对劣质粗饲料—秸秆饲料进行处理。
降解纤维素和木质素中部分营养物质,以提高其饲用价值。
生物学处理方法能从根本上解决粗饲料品质低的问题。
3.2 营养平衡技术
3.2.1 矿物元素是瘤胃微生物繁衍的保障
矿物质可以作为微生物细胞结构成分或作为酶、辅酶的成分参与动物体内的生理生化活动,瘤胃微生物对必需的矿物元素有富集能力,即当瘤胃中某种元素缺乏时,瘤胃微生物可通过加快吸收,使微生物体内该元素浓度增加。
矿物元素缺乏会使瘤胃微生物生长效率降低,严重缺乏时饲料消化率降低,瘤胃微生物数量减少,此时动物对饲料的采食量也会降低,已知硫、磷和镁对促进瘤胃微生物生长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饲料中应当注意添加,特别是饲喂秸秆等粗饲料。
3.2.2 过瘤胃蛋白与粗饲料利用
保证瘤胃足量的氨态氮以供给瘤胃微生物生长所需的大部分氮对粗饲料是否能被充分有效利用十分关键。
瘤胃液氨态氮50—80g/L即可保证瘤胃微生物达到最佳生长,给饲喂低品质饲料的反刍动物供给过瘤胃蛋白,可以增进动物对秸秆的采食量,这可能是由于过瘤胃蛋白可提供从瘤胃排出的微生物体蛋白缺乏的氨基酸,动物进食的非降解蛋白对反刍动物的采食量、消化率、生产性能有积极影响,产生这种积极影响的原因,可能与反刍动物小肠吸收的某些活性肽有关,这些肽可向中枢神经系统传递养分供给及消化吸收的有关信息。
参考文献:
[1]张颖,黄必志,毛华明.粗饲料在反刍动物中的营养作用及影响因素.中国动物保健,2005,(06).
[2]刁其玉,国春艳.提高粗饲料利用率的途径.粮食与饲料工业,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