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饲料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粗饲料在反刍动物上的功用

粗饲料在反刍动物上的功用
3.1 适 宜 的 日粮 精 粗 比 适 宜 的 日粮精 粗 比可
圳o_uJ,W’思, j3朋
y 学
(上 接 第 45页 ) 4 精 液 稀释
4.1 冷 冻稀释 液 配制 基 础液 :柠 檬 酸钠 2g、果 糖 4.8 g、双 蒸水 85 mL。要求 药品 纯净 、称量 标准 、 瓶 装 密封 ,消毒 后 保存 。
粗 饲 料 又 称 粗 料 ,是 指 体 积 大 、粗 纤 维 含 量 高 、可 消 化养 分含 量 低 的 一类 饲 料 。现 代饲 料 分 类 学 中 ,凡粗 纤 维 含 量 占干 物 质 18%以上 、消 化 能 在 l0.45 MJ/kg以下 的饲 料 ,统称 为粗 饲 料 。粗 饲 料 中 的纤维 素 经瘤 胃微 生 物发 酵 后 ,形成 挥 发 性 脂肪 酸 、二 氧 化碳 和 甲烷 等 产 物 。挥 发性 脂 肪 酸 不 仅 为 反 刍 动 物 提供 能 量 ,而 且 参 与 各 种 代 谢 。粗 饲 料还 为反 刍 家畜提 供 了数量 不 等的矿 物 质 元素 、维生 素 等必 需营养 素 。 2 粗 饲 料 的 作 用 2.1 提 供 能 量 日粮 纤维 在 瘤 胃 内发 酵 产 生 的 挥 发性 脂肪 酸是 反 刍动 物的主 要 能量 物质 。据 报 道 ,挥 发性 脂 肪 酸 能 提供 反 刍 动 物 能 量 需 要 的
I液 :基 础 液 85 mL,卵 黄 15 mL。稀 释 液 每 100mL中加 入青 霉 素 、链 霉素 各 l0万 单位 。
Ⅱ液 :I液 中加 入 8%的甘 油 (抗 冻 剂 )即得 , 用 作精 液第 二 次稀 释 。
基 础液 可 多次使 用 ,稀释 液 需现 配现 用。 4.2 精 液 稀 释 方 法 4.2.1 鲜 精镜 检 合 格后 尽 快 在 5 rain内用 I液作 第 一 次 稀 释 ,要 把 稀 释 液 加 温 到 28~32℃ ,和 精 液 温度 保持 一 致 ,稀释 比例 应根 据 精 液 的品质 作 1~3倍稀 释 。 4.2.2 稀 释 后 的精 液 经 20~30 r ain缓 慢 降 温 , 至 2℃左 右 平 衡 2~3 h,再 加 入等 温 Ⅱ液 ,加 入量 为第 一 次稀 释 比例 的一半 。第 二 次稀 释 前应 对精 液 进 行 镜 检 ,活 力过 低 者 废 弃 ,如 活 力 下 降 需根 据情 况 降低稀 释 倍数 。 5 精液 平衡

反刍动物饲料利用

反刍动物饲料利用

5、蛋白质饲料
蛋白饲料是指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低 18%,粗蛋白质等于或高于20%的饲料称 为蛋白质补充饲料(protein supplement feed),筒称蛋白质饲料。 (1)植物性蛋白质饲料 植物性蛋白质饲料主要包括豆类子实、饼 类饲料及其它一些粮食加工副产品。包括 以下几类: ①豆饼、豆粕。CP:43%-44%,赖氨酸 的含量可达2.5%-2.8%。
2、瘤胃微生物内环境
(1)经动物采食、反刍和饮水,食物和水分相对 稳定地进入瘤胃,供给微生物所需的水分和 营养物质。 (2)温度:瘤胃的温度一般在38℃-40℃。 (3)渗透压:瘤胃内摩尔渗透压浓度常保持在约 350-400mOsmol/kg。饲喂前一般比血浆 低,而饲喂后趋于高过血浆。 (4)pH值:瘤胃pH值的变化范围为5.0-7.5,但 低于6.5 不利于纤维素消化。一般地,喂低质 草料时瘤胃pH值较高。 (5)缓冲能力:瘤胃有比较稳定的缓冲能力,瘤 胃pH值的变化范围为6.8-7.8。
2、粗饲料及营养特点
粗饲料是指各种农作物收获原粮后剩余的秸秆、秕壳 以及干草和树叶等。凡是粗纤维含量18%以上的饲料统称 为粗饲料。 粗饲料的营养特点: ①粗蛋白质很低,大都在3%-4%范围内(干草除外); ②维生维含量极小(干草除外); ③粗纤维含量很高,一般均在30%-50%; ④无氮浸出物含量较多,一般在20%-40%; ⑤灰分中钙多磷少,硅酸盐含量高,后者影响其它养分的 消化利用; ⑥粗饲料中总能高,但有效能如消化能低。
(二)国际分类法
1、青绿饲料及营养特点 青绿多汁饲料包括青饲料、天然草青草、人 工栽培牧草、蔬菜类、作物的茎叶及水生植物等。 营养特性: ①含水量高。陆生植物的水分含量约60%-85%, 水生的为90%-95%。 ②蛋白质含量高,品质好。禾本科牧草和叶菜 中CP含量为1.5%-3.0%;豆科青绿饲料多为 3.2%-4.4%。以干物质计,前者CP的含量为为 13%-15%,后者达18%-24%。

生物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与前景

生物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与前景

生物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与前景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态环境的恶化,现代农业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如何解决粮食不足、土地退化、农业污染等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难题。

生物技术作为现代科技的一种重要手段,正在逐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农业生产、种植业、畜牧业等方面探讨生物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与前景。

一、农业生产中的生物技术农业生产中的生物技术主要包括遗传改良、生物防治、微生物肥料等方面。

遗传改良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和遗传学原理对农作物进行基因编辑,实现高产、优质、防病、抗虫等目的。

例如,在超级稻的育种中,利用等位基因分析和基因组重组技术,将高产基因、抗虫基因和耐盐碱基因克隆进去,大幅度提高了稻谷的产量和质量。

此外,生物防治和微生物肥料的应用也可以改善作物的生长环境和质量。

比如,利用寄生性昆虫对根腐菌进行生物防治,可以有效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避免农药残留问题和生态环境污染;而利用微生物肥料可以促进土壤养分的循环和植物的吸收利用,同时也增加了土壤的养分含量和生物活性。

二、种植业中的生物技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水资源紧缺,种植业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生物技术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和方法。

例如,利用植物生理学和遗传学知识选育出适应干旱、耐盐、耐寒等特殊环境条件的新品种,可以提高种植业的生产效益和抗风险能力。

此外,利用植物保护技术和生物制剂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和环境污染,保持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

最近,国际上也出现了一些新型的种植技术,如垂直农业、城市农业等,同时采用生物技术也是这些新型种植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畜牧业中的生物技术畜牧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畜牧业生产中,生物技术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例如,利用胚胎移植技术和遗传改良技术选育出高产牛、猪、鸡等生物种类、基因改良宠物的出现使得传统畜牧业生产效益更加显著。

此外,生物饲料和生物制剂的使用也对畜牧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何为反刍动物提供安全粗饲料

如何为反刍动物提供安全粗饲料

我国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发展反刍动物,特别是奶牛和细毛羊的养殖。

反刍动物在消化生理上具有消化粗纤维素的特点,能够利用农作物秸秆和非蛋白氮的功能,因此,发展草食动物属于节粮性畜牧业,对于我国的国情非常有益。

反刍动物日粮中粗饲料是一种很重要、不可替代的成分,它对于保持瘤胃中微生物正常连续发酵是必需的。

一方面瘤胃微生物可以降解粗饲料,充分利用粗饲料的营养成分,合成微生物蛋白质供反刍动物生产活动使用;另一方面,反刍动物需要粗饲料刺激瘤胃和其它消化道部位进行消化活动,比如反刍活动、胃肠运动。

反刍动物饲喂粗饲料还可以降低饲料成本,充分利用大量的饲料资源。

粗饲料的营养特点国际饲料分类法与我国饲料分类法均将饲料中自然含水量低于45%、粗纤维高于18%的饲料划为粗饲料,包括青绿饲料制得的干草(粉)、脱谷收得的农副产品(秸秆、秕壳等)以及糟渣类、饼粕产物、草籽、油料籽实等。

粗饲料的最大特点就是粗纤维含量高,粗蛋白质含量差异大。

干草的粗纤维含量约为25~30%,蛋白质的含量范围为7%~20%。

秸杆秕壳类粗纤维含量范围为30%~45%,蛋白质含量在2%~8%之间。

不同干草秸秆的粗纤维、蛋白质含量及其消化率见表1。

一般禾本科秸秆的粗纤维消化率要高于豆科秸秆,例如,玉米秸粗纤维的消化率为54%,小麦秸为50%,稻草为62%,而大豆秸粗纤维的消化率只有36%。

对于秸秆而言,其营养价值取决于纤维物质的消化率的高低,所以禾本科秸秆的营养价值一般高于豆科秸秆。

对于干草而言,其营养价值的高低与其蛋白质含量密切相关,因此,豆科牧草的营养价值要高于禾本科牧草。

例如,苜蓿干草的蛋白质含量在16%~20%,大豆干草蛋白质含量为12%,而羊草蛋白质含量为7%左右。

粗饲料的另一特点是钙、磷含量丰富,各种维生素含量不等。

粗饲料中甘薯蔓含钙在1.69%以上,豆科干草和秸秆、秕壳含钙亦很高,在1.5%左右,禾本科干草和秸杆含钙较低,约为0.2~0.4%。

反刍动物营养

反刍动物营养

反刍动物营养反刍动物是指那些能够进行反刍消化过程的动物,典型的反刍动物包括牛、羊、鹿等。

这些动物拥有特别的胃部结构,可以将粗糙的纤维素食物转化为高质量的蛋白质和能量。

反刍动物的营养需求独特,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反刍动物的营养。

首先,反刍动物的消化系统非常复杂。

它们的胃分为四个部分:瘤胃、网胃、书本和泌乳腺。

当反刍动物吃下食物时,食物首先进入瘤胃中进行预消化。

然后,食物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进入口腔,反刍动物通过咀嚼和吞咽将食物送入口腔中,然后进入网胃进行进一步消化。

在网胃中,食物被分解成更小的粒子,然后再次进入口腔,最后进入书本和泌乳腺进行终端消化和吸收。

反刍动物的饲料主要包括干草、青贮料和谷物。

干草是反刍动物最重要的饲料来源之一,它富含纤维素和能量。

当干草进入反刍动物的瘤胃时,它被微生物发酵分解成短链脂肪酸和挥发性脂肪酸。

这些有机酸为反刍动物提供能量,并维持瘤胃的酸碱平衡。

青贮料是指通过发酵保存的植物,它富含水分、矿物质和维生素。

青贮料可以增加反刍动物的饲料多样性,使其摄入更多的营养物质。

谷物是反刍动物的主要能量来源,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

谷物的消化需要大量的酶和微生物,反刍动物的瘤胃和网胃中有大量的微生物共生,它们可以帮助反刍动物消化谷物。

反刍动物的营养需求分为两大类:宏量营养素和微量营养素。

宏量营养素主要包括能量、蛋白质和纤维素。

能量是反刍动物维持生命和进行日常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蛋白质是组成动物体内各种组织和器官的重要组成部分。

纤维素是由植物组织中的细胞壁形成,它不能被反刍动物自身消化吸收,但可以为瘤胃中的微生物提供能量。

微量营养素主要包括矿物质和维生素。

矿物质是维持反刍动物各种生理功能所必需的无机物质。

维生素则是维持反刍动物正常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有机物质。

为了满足反刍动物的营养需求,饲养者需要注重饲料的选择和搭配。

例如,在牛场中,牛主人通常会根据牛的品种、年龄和生理阶段选择适合的饲料。

微生物饲料在反刍动物养殖中的应用

微生物饲料在反刍动物养殖中的应用

摘要:微生物饲料指含有益生菌的饲料,属于功能性饲料的一种,具有营养、保健、促消化、提升采食量以及提高免疫机能等功能,非常适合反刍动物的饲喂;为了使该饲料的价值发挥最大,本文从其适用范围、使用剂量、添加频次以及使用过程中需注意的事项等方面进行了详述,以期为广大养牛朋友科学使用微生物饲料带来帮助。

关键词:微生物饲料;益生菌;反刍动物;营养微生物饲料在反刍动物养殖中的应用多乐1,崔雪1,张秀坤1,朱立博1,张小英2(1.呼伦贝尔市农牧科学研究所内蒙古呼伦贝尔021008;2.呼伦贝尔市农牧技术推广中心内蒙古呼伦贝尔021008)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3.08.036收稿日期:2022-11-24作者简介:多乐(1983.12—),女,内蒙古呼伦贝尔,副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工作:家畜饲养及育种改良。

微生物饲料是近些年养殖业使用较多的一种饲料,尤其是饲料禁抗的相关规定出台后,微生物的保健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疾病防控领域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1]。

目前市场上含有益菌的饲料产品种类较多,功能各异,为了能帮助大家加深对微生物饲料的认识,本文就其在反刍动物养殖领域的应用为话题和大家作一下详谈。

1微生物饲料简介微生物饲料顾名思义是指含有对机体有益的微生物的饲料,在基层常被称作“发酵饲料”,但实质上“发酵饲料”属于微生物饲料的一种,还有一部分饲料是将有益菌以粉的形式直接拌入料中,全程并未采用发酵工艺制作,这类饲料也称微生物饲料,但不属于“发酵饲料”。

微生物饲料因产品开发方向不同而分为很多种,临床最为常见的种类中,有的是提供微生物蛋白的,有的是预防疾病的,有的是帮助大分子营养酶解促消化的,有的是提升饲料适口性的,还有的具有提升免疫机能等功能。

2反刍动物的消化特点反刍动物的消化器官和其他动物有较大差别,拿牛、羊为例,其胃有四个,即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

瘤胃体积最大,几乎占据了左侧腹腔的80%以上,不但是这四个胃中体积最大的,同时也是机体所有器官中功能最重要的。

微生物发酵饲料常见菌种及在养殖业中的应用

微生物发酵饲料常见菌种及在养殖业中的应用

微生物发酵饲料常见菌种及在养殖业中的应用。

在我国过去养殖行业的发展历程中,抗生素常应用于饲料中,作用显著。

但是,随着我国养殖行业不断呈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药物残留及危害问题日益凸显,使得人们对食品安全格外关注。

因此,在如今“禁抗”“限抗”的背景趋势下,探求环保、营养好、利用率高、污染小的饲料成为行业研究的热点,其中,微生物发酵饲料以其科学、安全、环保等优势,成为现今饲料行业的主流发展方向。

为此,本文将结合有关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研究成果,对微生物发酵饲料常见菌种及应用,微生物发酵饲料在生猪、家禽和反刍动物养殖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促进我国养殖业得到健康可持续发展。

1 微生物发酵饲料的定义微生物发酵饲料指将各种原料经过微生物发酵处理,其营养物质内部的抗营养因子得到了分解或转化,形成了利于消化、吸收和利于消解有毒、有害或抗营养物质的生物饲料。

微生物发酵饲料作为一种新型的生态健康型饲料无疑是当今养殖业的最佳选择。

2 微生物发酵饲料常见菌种及应用2013 年 12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045 号《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 2013》的微生物细目中列出了乳酸菌类、酵母菌类等33个菌种,本文主要介绍以下4类在微生物发酵饲料中应用较多的菌种。

2.1 乳酸菌乳酸菌是一类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阳性细菌,属原核生物细菌,为异养厌氧型,其细胞形态为球状、杆状,耐酸性环境,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乳酸菌常见菌种有乳酸杆菌、链球菌、双歧杆菌、片球菌等。

乳酸菌发酵饲料主要作用于肠道,具有助消化、改善肠道健康,抑制有害菌、促进生长等作用,亦被称为益生菌。

其原理是乳酸菌产生的乳酸通过与金属离子螯合来改变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加之,乳酸的降 pH特性,对有害菌的生长繁殖抑制作用显著。

据报道,利用乳酸菌制备的发酵秸秆饲料,秸秆的干物质、中性和酸性洗涤纤维体外消化率分别提高了13.94%、22.56%、乳酸菌添加在饲料中的有益作用已被诸多试验证实,殷溪莎通过对犊牛生长发育、消化代谢以及血液指标的研究发现,饲用乳酸菌在提高犊牛的生长性能的同时,对犊牛的机体免疫力以及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功能也有促进作用。

反刍饲料知识点总结

反刍饲料知识点总结

反刍饲料知识点总结反刍饲料是指以纤维和部分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为主要营养成分,加入适量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以及一定的水分,通过发酵和压制制成的一种饲料。

反刍饲料具有易保存、易消化、节约成本等优点,因此在畜牧养殖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反刍饲料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纤维、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维生素和水分。

纤维是反刍饲料的主要成分,其中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它们能够提供动物的能量和矿物质。

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淀粉和糖类,它们能够提供动物的能量和蛋白质的合成原料。

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是动物生长和免疫系统正常运转的必需营养成分,而水分则是维持反刍饲料内部微生物正常生长和发酵所必需的。

在反刍饲料的生产过程中,一些微生物的介入是不可或缺的。

这些微生物主要包括青贮酸链球菌、复壮菌、乳酸菌、甲醛菌等,它们能够将反刍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转化成有机酸和气体,从而提高饲料的保质期和饲用价值。

而通过控制发酵条件、添加发酵剂和保护微生物菌株等手段,可以进一步提高反刍饲料的质量和营养价值。

同时,对反刍饲料的质量进行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可以从饲料的外观、气味、贮存稳定性、营养成分、微生物菌群等方面进行评价。

而通过控制原料的选择、加工工艺和储藏条件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反刍饲料的品质,确保其在畜牧养殖业中的应用效果。

在畜牧养殖业中,反刍饲料的应用能够提高畜禽的饲料转化率、增加肌肉和脂肪的含量、改善肉质和蛋品质、减少饲料浪费和环境污染等。

因此,反刍饲料在畜牧养殖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总结上述知识点,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反刍饲料具有易保存、易消化、节约成本等优点,其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纤维、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维生素和水分。

在反刍饲料的生产过程中,微生物的介入是不可或缺的,它们能够提高饲料的保质期和饲用价值。

而通过控制发酵条件、添加发酵剂和保护微生物菌株等手段,可以进一步提高反刍饲料的质量和营养价值。

在畜牧养殖业中,反刍饲料的应用能够提高畜禽的饲料转化率、增加肌肉和脂肪的含量、改善肉质和蛋品质、减少饲料浪费和环境污染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6-03大自然给予人类两大恩赐,一是豆科植物,二是反刍动物。

前者生产丰富的植物蛋白,后者将人类不能直接食用的植物纤维转化为动物蛋白。

通过发展反刍动物,增加牛奶、牛羊肉等畜产品供给,对满足人民群众消费需求不断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

反刍动物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短板,但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2019年全国猪牛羊禽肉产量7649万吨,其中,牛肉产量667万吨,增长3.6%;羊肉产量488万吨,增长2.6%;禽肉产量2239万吨,增长12.3%;禽蛋产量3309万吨,增长5.8%;牛奶产量3201万吨,增长4.1%;猪肉产量4255万吨,下降21.3%,牛羊肉和牛奶产量稳步增长。

展望未来,随着人类生活水品的提高和消费意识的改变,无论是牛奶还是牛羊肉都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发酵技术在人类生活中无处不在,历史悠久,从古代的酿酒、酿醋到现在的酸奶、泡菜,发酵充当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生物饲料具有替抗、促进动物生长和健康等有利作用,现已广泛应用于畜牧生产上,其在反刍动物的应用上也展现了较好的前景。

一、反刍动物用生物饲料产品生物饲料是指使用饲料原料目录和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等国家相关法规允许使用的饲料原料和添加剂,通过发酵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和基因工程等生物工程技术开发的饲料产品总称,包括发酵饲料、酶解饲料、菌酶协同发酵饲料和生物饲料添加剂等。

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生物饲料产品种类繁多,根据T/CSWSL 001-2018《生物饲料产品分类》的分类原则,反刍动物常用的生物饲料产品主要包括生物饲料添加剂和发酵饲料两类,生物饲料添加剂又分为酶制剂和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等,发酵饲料又分为发酵单一饲料(如酵母源生物饲料、发酵粗饲料等)、发酵浓缩料、发酵精补料和发酵全混合日粮等。

二、生物饲料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1. 生物饲料添加剂生物饲料添加剂是指通过生物工程技术生产,能够提高饲料利用效率、改善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的一类饲料添加剂,主要包括微生物饲料添加剂、酶制剂和寡糖等。

1.1 微生物饲料添加剂T/CSWSL 001-2018《生物饲料产品分类》中规定的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包括35种,常用的主要是乳酸菌、酵母菌和芽孢杆菌3大类。

芽孢杆菌可能通过抑制有害菌群生长、改善瘤胃发酵环境及模式、增强营养物质消化、提高饲料能量利用率及提高动物免疫力等一系列作用,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

图1 芽孢杆菌对反刍动物生产性能影响的可能机制(栾嘉明等,2019)酵母菌能产生多种高活性消化酶,有助于饲料消化吸收,同时能产生多种氨基酸和B族维生素,因富含多种矿物质,能直接被动物吸收,故有利于动物健康。

在高精料条件下,活性酵母可以通过提高瘤胃内pH,降低瘤胃乳酸含量,提高微生物利用氨态氮(N H3-N)的效率和合成微生物菌体蛋白(MCP)的能力,提高瘤胃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来改善瘤胃内环境,从而提高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乳酸杆菌是反刍动物瘤胃和肠道内微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犊牛瘤胃内乳酸杆菌的数量在其出生后逐渐增多,数量能够达到108~109个/克。

乳酸菌类微生态制剂到达胃肠道后,形成乳酸菌优势菌群,形成肠道正常的微生物防御屏障结构,通过生物夺氧及竞争性排斥作用抑制过路菌或侵袭菌等病原微生物在胃肠道黏膜上皮的的定植和生长。

乳酸菌与瘤胃及肠道微生物呈现出共生、共栖、竞争及吞噬等复杂关系,主要通过调节动物胃肠道内的微生态平衡、增强免疫力及提高饲料营养水平等发挥作用。

此外,乳酸菌具有吸附和降解霉菌毒素等功能。

反刍动物胃肠道微生态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日粮、宿主、日龄、环境因子、管理方式等因素都会引起其变化。

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的应用效果也受微生物的种类、动物生理阶段、日粮组成和营养水平、添加方式和添加量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今后需要针对动物的不同品种、不同生理阶段以及饲粮组成和营养水平进一步研究在生产实践中微生物的适宜种类、添加方式和添加量。

此外,饲用微生物的安全性问题也开始引起学者和从业者的重视,避免耐药菌株和携带有致病基因菌株的使用,建立相应的规范与标准,也是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1.2 酶制剂酶制剂是指为提高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利用效率或改善动物体内的代谢效能而加入饲料中的酶类物质。

T/CSWSL 001-2018《生物饲料产品分类》中规定的酶制剂包括淀粉酶、α-半乳糖苷酶、纤维素酶、β葡聚糖酶、葡萄糖氧化酶、脂肪酶、麦芽糖酶、β-甘露聚糖酶、果胶酶、植酸酶、蛋白酶、角蛋白酶和木聚糖酶13类,主要产自黑曲霉、米曲霉、木霉、芽孢杆菌和毕赤酵母等。

其中,反刍动物生产中应用较广泛的是非淀粉多糖酶,如纤维素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果胶酶或者是由2种或2种以上的单一酶组合而成的复合酶。

饲用酶制剂对于改善饲料营养价值以及提高反刍动物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经济效益均存在一定作用。

适量的酶在动物瘤胃内起到促进内源酶分泌的作用,可补充内源酶的不足,提高瘤胃内容物的降解; 并且,高活性的纤维素酶通过降解纤维素减少抗营养因素,能够促进瘤胃内微生物的良好发育,使微生物区系达到稳定的健康状态,从而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与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类似,饲用酶制剂的使用效果也受到诸多因素如酶的种类、活性、添加方式和添加量以及动物的种类、生理状况、饲养管理等的影响。

因此,今后需要针对动物的不同品种、不同生理阶段以及饲粮营养水平进一步研究在生产实践中酶制剂的适宜种类、添加方式和添加量。

2. 发酵饲料发酵饲料是指使用饲料原料目录和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等国家相关法规允许使用的饲料原料和生物饲料添加剂,通过发酵工程技术生产的单一饲料和混合饲料。

根据添加剂的不同,可分为微生物发酵饲料和菌酶协同发酵饲料。

菌酶协同发酵饲料是指使用饲料原料目录和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等国家相关法规允许使用的饲料原料、酶制剂和微生物,通过发酵工程技术生产的单一饲料和混合饲料。

2.1 能够提高饲粮的营养价值和适口性微生物发酵饲料中有益菌在发酵过程中可以降解饲料原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和毒素,如棉粕中的绵酚、豆粕中抗原蛋白和不良寡糖、菜粕中的硫苷和单宁、玉米加工副产物中的霉菌毒素等,提高游离氨基酸、维生素A和维生素B 含量,同时产生香味,进而提高饲粮的适口性和营养价值。

2.2 能够提高反刍动物的生产性能在高产奶牛日粮中添加菌酶协同发酵饲料1.3kg/头/天,产奶量提高1-1.5kg/头/天,显著缓解高温高湿等应激造成的产奶量下降,并显著提高牛场经济效益。

在中低产牛日粮的基础上额外添加发酵精补料1kg/头•天,产奶量提高1.6-2.1kg/头•天,牛奶中体细胞数和菌落总数分别降低19.94%和47.73%,过料现象明显改善。

在育肥后期湖羊日粮中添加5%的发酵精补料,日增重提高了46.05%,料重比降低26.26%,平均日收益增加3.19元,羊舍中氨气浓度下降18.79%,二氧化碳浓度下降73.81%。

在育肥牛日粮的基础上额外添加15%的发酵精补料,日增重提高了16.76%,平均每头牛每天的收益增加3.485元。

用发酵全混合日粮饲喂小尾寒羊,平均日增质量与料重比显著降低。

2.3 能够改善反刍动物产品质量分别用25%、40%发酵饲料替代基础精料,肌肉嫩度、肌肉红度和亮度有增加的趋势。

在育肥牛的基础饲粮中添加150g/d酵母培养物,大理石纹等级升高,背最长肌的滴水损失和蒸煮损失显著降低,牛肉的嫩度评分显著升高。

用发酵的全混合日粮饲喂肉牛可以提高牛肉中大理石花纹评分,这可能是由于发酵饲料促进了机体的代谢平衡,提高了肌肉中粗脂肪含量。

发酵饲料能够提高泌乳奶牛的产奶量,改善乳品质,显著提高奶牛乳脂肪和乳蛋白。

其原因可能是微生物发酵饲料中的酵母菌和乳酸杆菌等有益菌群能够促进特定瘤胃菌群的生长繁殖,有利于瘤胃微生物对氨的利用,提高氨的利用效率,从而提高菌体蛋白的合成,进而提高奶产量和乳蛋白含量。

2.4 能够增强反刍动物机体免疫功能用25%和40%微生物发酵饲料替代基础精料,西杂牛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免疫球蛋白A、G、M浓度显著提高,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及丙二醛浓度均显著下降,且总抗氧化能力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极显著增强。

在育肥羔羊日粮的基础上添加10%复合菌培养物,血清 IgG、IgM、IL-6 含量及 GSHPx 活性显著升高。

表明,利用微生物发酵饲料能提高肉牛/羊免疫力。

三、展望发酵可将营养丰富、价格低廉的非常规饲料转化成优质的饲料原料或添加剂,在反刍动物营养上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虽然发酵饲料已经被众多饲料生产企业以及养殖场认可,但在使用和生产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3.1 加强菌株的机理研究目前,关于发酵过程中菌株的代谢产物、不同菌株之间的互作效应还未完全研究清楚。

因此,进一步研究不同菌种在发酵过程中的具体作用机理以及不同菌种之间的互作效应,将有助于开发对反刍动物营养更有意义的生物饲料。

此外,应该继续研发和筛选安全的、性能优良的,特别是对发酵底物营养价值提升和胃肠道健康调控有益的菌株。

3.2 应用效果和作用机制研究大量生产和研究数据表明,使用生物饲料能提高反刍动物的生产性能、改善养殖环境,并能提高肉奶品质,但由于动物日粮组成和营养水平、生理阶段和管理水平的差异,以及发酵饲料原料种类和生产工艺的差异,其生产中的应用效果也有所差异。

因此,开展与之相关的动物免疫、肠道菌群、养分代谢等研究工作,并加强发酵饲料原料来源的监管工作,对于深入认识生物饲料的作用机制及提升生物饲料品质和应用价值将具有重要意义。

3.3 完善发酵饲料质量的评价体系目前,发酵饲料质量的评价体系尚不完善,评判发酵饲料的好坏主要是根据养殖效果来体现,这个评判标准是不全面的。

从营养物质含量,到消化吸收率;从有益菌数量,到代谢产物等主要指标,均应有一个定性和定量的指标,以全面客观对发酵饲料进行评判。

尽管发酵饲料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对发酵饲料研究的逐渐深入,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图/文编辑:菌酶博士他们都关注了此公众号用生物饲料科技改善人类生活用户设置不下载评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