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态制剂在反刍动物饲料中的应用
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及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情况

刺激机体免疫系统, 提高免疫力
①优势厌氧菌在肠壁形成一层菌 膜阻止外来细菌与肠壁特异性受 体结合,从而阻断外来细菌的侵 入,提高了机体抗感染能力,对 宿主起到保护作用;②由代谢产 物释放出来的抗原物质被动物吸 收后直接刺激动物免疫系统;③ 通过影响胃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平 衡,间接影响免疫系统。
提供营养素,提高饲料转化率,促 进生长
在养殖业中的应用
家禽
在鸡日粮中添加益生素,可提高肉鸡的日增重、饲 料转化率和产蛋率。
Dalloul等试验表明益生素具有高效的肠道免疫能 力;王玉梅等试验发现添加益生素组的平均体重、日 增重、饲料转化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以 0.4%水平益生素组为最佳。
在养殖业中的应用
反刍动物
真菌如酵母菌曲霉菌等添加在反刍动物饲料中可以改变 瘤胃的发酵形式,提高消化道尤其是瘤胃微生物的活性,促 进反刍动物生长发育。
调控肠道微生物平衡, 形成优势 菌群,抑制病原菌繁殖
微生态制剂是通过在一定程度上 影响宿主肠道正常菌群的组成而 起作用的。这些有益微生物可以 调节肠道内的微生物系统,使有 益微生物在肠道内占据优势地位, 防止机体发病。益生素中的有益 微生物可竞争性抑制病原菌附着 到肠细胞上,即屏障作用,并在 消化道内形成菌膜, 防止病原菌 吸附于肠壁上,促使其随粪便排 出体外 。
许多微生态制剂进入动物体后, 与肠道内有益菌相互协同,有效 增强肠的活动能力,提高蛋白质 的利用率。同时,由于肠道有益 菌的大量增殖,势必会抑制大肠 杆菌等的活动,从而减少蛋白质 向氨和胺的转化,使肠内和血液 中氨的浓度下降,减少随粪便排 出的氨量,臭味得到有效控制, 改善了舍内空气质量,减少了机 体应激,降低了环境污染程度。
微生态制剂在养殖业的应用
微生态制剂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进展

综述微生态制剂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进展杨帆(荷泽学院药学院,山东荷泽274015)摘要:微生态制剂能够调节动物免疫机制,促进免疫器官发育和免疫因子的分泌。
合理利用含有益生菌的微生态制剂能够显著改善畜禽产晶的晶质,提高畜牧渔业生产的收益。
通过查阅近几年关于微生态制剂和益生菌等方面的文献,从微生态制剂的概念和作用机理、在畜禽养殖等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阐述了笔者的观点与建议,旨在为更加科学、安全、绿色地将微生态制剂应用于动物生产提供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微生态制剂;益生菌;动物生产中图分类号:S816.7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1341(2019)05-0029-041微生态制剂的概念和作用机理微生态制剂,又称微生态调节剂、益生菌制剂,是指根据微生态学的原理,利用对宿主有益且无害的正常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或促进其生长的物质制成的制剂,以提高宿主健康水平或增进健康。
微生态制剂一般分为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和代生素[1]&目前研究表明,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主要有以下四种:①竞争肠上皮细胞的黏附位点,补充有益菌数量,分泌抗菌物质(如有机酸、溶菌酶、细菌素、比。
2、CO2等),降解有毒产物,阻止病原菌的入侵和定植;②合成多种营养物质和消化酶,降低肠道内的pH值,促进消化吸收和新陈代谢,提高生产性能;③刺激机体免疫系统,激活宿主免疫细胞,提高抗体水平,增强抗病能力;④抑制肠道内毒性氨和胺的合成,降低粪、尿中有害气体的含量,改善环境卫生&2生态物生中用2.1微生态制剂在牛、羊生产中的应用将微生态制剂添加到牛、羊的饲粮中,或饲喂经益生菌发酵的饲粮,可以调节胃肠菌群的微生态平衡,改善瘤胃发酵方式,提高饲料养分的降解率以及动物的采食量和消化率,从而加快动物的生长速度,提高动物产品的产量和质量[2]&高堂亮等[3]给肉牛饲喂含微生态制剂(地衣芽抱杆菌、枯草芽抱杆菌和植物乳酸杆菌)的全混合日粮后,肉牛的平均日采食量和体增重明显提高,料重比显著降低&高笠宸等⑷的试验表明,给反刍动物饲喂添加了乳酸菌制作的青贮饲料,不仅优化了青贮饲料的品质,还提高了瘤胃微生物或挥发性脂肪酸含量,避免瘤胃臘气&饲喂或在环境中喷洒含益生菌的微生态制剂,不仅能够抑制体内外有害菌和腐败菌的增殖,刺激肠道淋巴细胞,提高免疫性能,还可以改善饲养环境卫生,从而有效预防犊牛腹泻和奶牛乳腺炎的发生[5]&宋淑珍等[6〕表示,枯草芽抱杆菌能够升高羊的总蛋白、球蛋白浓度和肺脏、脾脏指数,大幅降低腹泻率&X u等研究发现,乳杆菌可显著提高乳中免疫球蛋白G(IgG)、乳铁蛋白(LTF)、溶菌酶(LYS)和过氧化物酶(LP)的含量,使体细胞数显著下降&益生菌对于改善牛、羊屠宰后肉的食用品质的相关指标也具有积极作用&张旭等[8〕将乳酸菌发酵日粮饲喂黄牛,结果发现牛肉的粗脂肪、黄度J'值、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和总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剪切力降低25.18%,表明牛肉的品质和风味得到改善&董改香等⑼发现,饲喂由植物乳杆菌、发酵乳杆菌发酵香草配合饲料的杜寒杂交羊,屠宰率明显升高,腹脂率显著下降,屠宰后羊肉的膻味轻,肉质细嫩,失水率彳&2.2微生态制剂在猪生产中的应用断奶仔猪的培育是猪生产的关键环节&科学的饲养管理和适量益生菌的使用,有利于提高断奶仔的免疫力,进道平衡和营养质的消化吸收[10],从而减少腹泻的发生,降低死亡率&祝永才等⑴〕将不同含量的酿酒酵母菌和枯草芽抱杆菌联合应用,均可增强断奶仔猪细胞、黏膜和体液免疫,并改善仔猪的生长性能。
畜牧兽医微生态制剂在饲料上的应用PPT课件

第26页/共46页
第27页/共46页
第28页/共46页
菌种种类
微生态制剂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影响宿主消化 道正常菌群的组成而发挥作用的。不同菌种针对性 不同,如乳酸菌种主要用于调节消化道微生态平衡, 抑制病原细菌,从而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芽抱杆 菌主要用于提高饲料营养的消化利用,从而提高动 物的生长性能。
• 目前农业部允许用于益生素的酵母菌有:酿酒酵母、啤酒酵母、产朊假丝 酵母等。
第13页/共46页
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
• 微生态制剂与治疗药物不同,为“己病治病,未病防 病,无病保健” 。
• 益生菌进入动物肠道后,会与其中的正常菌群会合, 显现出共生、栖生、竞争或吞噬等复杂关系。因此, 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相当复杂。
• 微生态制剂产品补充有益菌群的数量,抑制病原微生物 的生长和繁殖,使体内微生物菌群恢复平衡状态。
第16页/共46页
(二)生物夺氧理论
• 根据微生物群的自然定植规律,顺序是需氧菌, 后是兼性厌氧菌,最后是厌氧菌。
• 厌氧菌在整个微生态系统中数量占据首位,并 保持一定的生态平衡。
• 利用非致病性需氧微生物在肠道内定植,消耗 肠内氧气,促进厌氧菌大量繁殖生长,恢复肠 内微生态平衡。
第17页/共46页
(三)生物屏障理论
• 又称生物拮抗理论,包括化学屏障和生物屏障。 • 化学屏障指场内主要菌群的代谢产物,如乙酸、
乳酸、丙酸、过氧化氢及细菌素等。 • 生物屏障指定植于粘膜或皮肤上皮细胞之间、
由正常菌群形成的生物膜样结构。 • 通过定植保护作用影响过路菌或外来致病菌的
定植、占位、生长和繁殖。
• 在仔猪日粮中添加0.15 %复合微生态制剂 ,提高仔猪 日增重 5.9 %~9.1 % ,料肉比 5.6 %~9.1 % ,低蛋 白日粮水平效果优于高蛋白日粮水平。
酵母培养物在反刍动物饲料中的应用

酵母培养物在反刍动物饲料中的应用酵母培养物(Yeast Culture,YC)是一种在特定工艺条件控制下由酵母菌在特定的培养基上经过充分的厌氧发酵后形成的微生态制品,它主要由酵母菌及其代谢产物以及经过发酵后变异的培养基和少量已无活性的酵母细胞所构成。
YC在通过对瘤胃微生物调控提高反刍动物生产性能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 酵母培养物作用机理YC的作用机制目前尚不确定, 主要有控氧理论、小肽营养代谢扳机理论、营养理论。
控氧理论认为酵母菌是耗氧菌,其在瘤胃中消耗氧气, 从而造成瘤胃的厌氧环境有利于瘤胃的发酵;营养理论认为YC中含有有机酸、维生素、钙、磷等营养成分,在瘤胃中可以对微生物起到营养作用,从而加大了发酵的力度;小肽营养代谢扳机理论认为,YC中可能含有一种结构类似于小肽的物质,对瘤胃内的微生物具有很大的刺激作用。
2 酵母培养物对反刍动物的作用2.1 YC在反刍动物不同发育阶段的作用效果YC在奶牛不同发育阶段所起的作用不同。
在幼犊瘤胃发育过程中,细菌和底物间存在相互作用,YC对提高及稳定犊牛瘤胃与肠道pH值有重要作用。
有报道认为,在犊牛开食料中添加啤酒酵母等可减轻反刍动物对日粮的应激,维持旺盛的消化代谢能力。
这可能是由于YC组分中含有催化物质并能产生多种次生性代谢产物及其具有的酶的性质。
成年反刍动物饲料中添加YC主要是稳定瘤胃内环境,提高瘤胃中纤维分解菌群和厌氧菌的浓度,提高VFA的产量和改变VFA比例,而起到营养与保健作用。
在育成牛日粮中添加0.6%的YC可提高日增重13.6%, 料重比下降14.9%(金加明,2004)。
在泌乳早期添加YC可使日平均产奶量增加0.48~1.74 kg(魏时来, 2000)。
Kim等(2006)研究证实,YC对奶牛过渡期食欲减退有缓解作用,同时,也可降低由于干物质采食量下降对奶牛体况的影响(Erasmus等,2005)。
YC在从干奶日粮到高能日粮的过渡阶段能发挥有效稳定瘤胃环境的作用,因此可以推测在泌乳早期(包括产前2周左右到产后4周)这段时间是饲喂的最佳时机。
微生态制剂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微生态制剂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随着我国畜牧业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抗生素的长期大量应用,不但让动物体内病原体产生耐药性,畜禽产品兽药残留问题也十分严重,这不仅制约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还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
鉴于此,寻找抗生素的替代品已经刻不容缓,而微生态制剂作为饲料添加剂的新型生物制品,具有绿色环保等优点,是比较理想的抗生素替代品之一。
一、微生态微制剂微生态制剂是从自然界或动物体内分离、鉴定或通过生物工程原理构建的有益微生物,经过培养、发酵、干燥、加工等特殊工艺制成的含有活菌或代谢产物应用于动物养殖中的生物制剂。
微生态制剂具有调节动物机体微生态平衡,促进机体胃肠道正常微生物菌群的建立,抑制有害物质侵袭,增强非特异性免疫,促进动物生长或提高饲料转化率的一类饲料添加剂。
二、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1.生物夺氧学说微生态制剂中的需氧菌在肠道内生长繁殖消耗肠道内的氧气,给肠道造成厌氧环境,有利于厌氧菌的生长繁殖,限制了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的生长。
2.生物拮抗学说微生态制剂中的益生菌在动物机体内对肠道病原菌可有效抑制病原菌吸附在肠道黏膜上皮细胞上,促进病原菌岁粪便排出体外。
3.增强机体免疫学说微生态制剂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提高机体抗体水平和巨噬细胞的活性,通过免疫反应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4.生物降解学说有益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某些酶可以氧化或催化有毒的物质,使毒性物质通过菌体细胞壁进入质膜。
三、微生态制剂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1.微生态制剂在养鸡业中的应用刘风波等人对某鸡场3240只健康食欲正常的260日龄商品蛋鸡进行试验,在日粮中添加不同量的微生态制剂,结果表明,添加微生态发酵饲料10%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添加微生态发酵饲料5%组与对照组无差异,两试验组差异显著。
即添加微生态发酵饲料10%组产蛋率显著高于5%微生态发酵饲料和对照组;添加10%微生态发酵饲料组蛋鸡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微生态发酵饲料5%组,添加5%微生态发酵饲料组低于对照组。
微生态制剂在畜牧业中的研究与应用

微生态制剂在畜牧业中的研究与应用作者:文生萍窦永芳来源:《现代畜牧科技》2018年第08期摘要:微生态饲料添加剂即微生态制剂,它是抗生素添加剂的替代品之一。
本文主要从抗生素添加剂可能产生的危害、微生态制剂分类、作用原理以及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等进行阐述,希望对生产实际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微生态饲料添加剂;研究;应用中图分类号:S8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8)08-0027-01抗生素添加到畜禽养殖中主要在预防动物腹泻、促进动物生长和健康、提高饲料转化率等方面有良好的效果。
但是由于长期大量使用和养殖户违规滥抗生素后带来了一系列的弊端,如降低人体免疫功能,易产生交叉感染和继发感染的病原体。
抗生素慢慢失去了昔日的辉煌,并被一种新型的无残留、无污染、多功能的绿色饲料添加剂——微生态制剂所取代[1]。
1 微生态制剂的分类微生态饲料添加剂按其组成可分为单一制剂和复合制剂。
根据材料的组成,益生菌、益生元和共生元素是微生态制剂的主要类型。
[2]国内外常用的微生态制剂有:Lactobacil-lus、双歧杆菌、链球菌、芽孢杆菌、放线菌、光合细菌、酵母菌等主要类别。
2 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2.1 防止机体内有害物质的产生,改善肠道内的环境动物菌群和许多病原菌在消化代谢过程中产生多种有毒物质,如胺、氨和细菌毒素。
但是添加了微生态制剂后不仅能促进各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而且可以减少氨和其他腐败物质的产生。
乳酸菌可产生有机酸和抗菌物质,降低氧化还原电位,降低肠道pH值,促进宿主生长发育,保持健康。
2.2 产生有益物质起补充营养的作用益生菌在畜禽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后,体内代谢能产生多种氨基酸,合成B族维生素、维生素K等有用代谢物。
这些代谢物可以作为动物体内的营养物质进一步吸收,也可以促进钙向动物体内的增加,镁等矿物质元素的吸收。
2.3 增强动物免疫能力微生态制剂中的益生菌是一种良好的免疫激活剂,通过增加巨噬细胞的活性和免疫球蛋白的浓度,刺激动物产生干扰素,增强动物的抗病性,能及时杀灭病原菌侵人体内,预防疾病的发生。
酵母培养物在反刍动物上的应用

酵母培养物在奶牛上的应用北京爱地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部摘要:酵母培养物 (Yeast Culture, YC) 能刺激纤维分解菌活性,改变纤维的消化,调节奶牛瘤胃的乙酸丙酸比例,从而实现对瘤胃发酵的调控能力,加大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减少各种营养代谢疾病的发生,进一步改善奶牛的生产性能。
本文主要针对酵母培养物的组成及特点,对反刍动物作用的理论基础及机理来进一步分析酵母培养物对生产性能及对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关键词:酵母培养物;作用机理;生产性能通过调控瘤胃微生物区系来加强反刍动物对粗饲料的利用近年来成为研究的热点。
目前存在许多方法用以调控瘤胃微生物区系,如应用离子载体和抗生素。
但对于饲料工业中应用抗生素所引起的问题和寻求安全饲料的广泛关注,促使研究者致力于发展一种新型非抗生素或“天然”的饲料添加剂。
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即直接饲喂微生物(DFM),完全满足发展需求,因而被推到了历史前台。
DFM包括细菌、酵母(真菌)等,许多研究证明DFM使用效果良好,尤其是酵母培养物。
酵母培养物(Yeast Culture, YC)是指在严格控制条件下由酵母菌在特定的培养基上经过充分的厌氧发酵后形成的微生态制品,含有酵母菌及其赖以生长的培养基及其代谢产物。
酵母培养物能够提供各种消化酶和酵母发酵所产生的其它营养代谢产物,具有贮存期长、在热和湿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好,能够提高日粮的适口性和改善消化率等特点。
目前国内外制备酵母培养物的常用菌种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并常添加有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或其提取物以及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1 酵母培养物的组成及特点酵母培养物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矿物质、消化酶、有机酸、寡糖、肽、氨基酸等,还含有许多我们所不熟悉的“未知生长因子”。
酵母培养物能够耐受应激,诸如干燥、加热和酸性等应激环境。
它具有使用方便、绿色无污染、安全无毒副作用等特点,而且具有良好的适口性,能够增强免疫力以及促进生长的作用,是一种具有广阔发展潜力的饲料添加剂。
微生态制剂及其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

微生态制剂及其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微生态制剂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饲料添加剂,无毒副作用,无耐药性,无药物残留,具有保健、促进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等功效,作为一种可望取代抗生素的天然的生物活性制剂,是当前最具发展前景的新型绿色饲料添加剂。
1微生态制剂的定义及其发展微生态制剂(Microbe preparation),又叫益生素,是在微生物理论指导下,利用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和促生长物质的制剂。
具有无毒害、无残留、无污染等优点,可克服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菌群失衡,能够提高饲料利用率,提高动物免疫力及生产性能。
国外随着对抗生素不良后果的认识不断加深,微生态制剂作为抗生素的替代品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已被广泛使用。
日本年使用量在4000吨以上,美国年使用量8000吨以上,西欧年销售额达4500万美元。
而我国对微生态制剂的开发利用起步较晚,但起点较高,发展较快,目前正由研究试验阶段进入产业化生产应用阶段。
据蔡辉益等按我国饲料市场测算,21世纪每年约需3万吨。
因此,微生态制剂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开发市场。
2微生态制剂的分类及特点根据微生态制剂使用的菌种类型,主要分为三种类型:(1)乳酸菌类:目前主要应用的有嗜酸乳杆菌、粪链球菌、双歧乳杆菌等;(2)芽胞杆菌类:芽胞杆菌是好氧菌,可形成内生孢子,主要应用的有芽胞杆菌、短小芽胞杆菌、枯草芽杆菌、蜡样芽胞杆菌等;(3)酵母菌类:酵母菌仅零星存在于动物胃肠道微生物群落中,主要应用的有酿酒酵母和石油酵母等。
乳酸杆菌属和粪链球菌属为正常存在动物肠道菌群,芽孢杆菌属和酵母菌仅零星存在于肠道中。
Sogaara(1988)证明饲料中添加芽孢杆菌具有类似于泰乐菌素和喹乙醇的促生长效果。
并且芽孢杆菌在颗粒料、粉料的加工过程中以及通过酸性及碱性环境的过程中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在肠道环境中只发挥作用而不增殖,它具有较高的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对植物性碳水化合物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态制剂在反刍动物饲料中的应用
导语
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抗生素耐药性问题逐渐凸显,人们对动物性产品安全更加重视。
微生态制剂的使用可以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量,正好迎合了人们崇尚绿色、安全的消费理念,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
以下将对微生态制剂在反刍动物饲料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介绍。
01
微生态制剂类别及反刍动物消化特点
微生态制剂是一类含活菌体或活菌及其代谢产物的活菌制剂,从组成上可将微生态制剂分为益生菌、益生元、合生素三类。
从功能上看,三类微生态制剂是有密切联系的,益生菌能够改善动物微生态平衡;益生元不能对机体直接发挥作用,需要通过促进益生菌繁殖,间接发挥作用;合生素既能直接对机体发挥作用,又可以间接通过益生菌发挥作用。
反刍动物的胃是复胃,由4个胃组成,分别是瘤胃、网胃、瓣胃、皱胃。
其中,瘤胃容积最大,其内存在大量的厌氧微生物,是一个天然发酵罐,大约70%~80%的营养物质、50%的粗纤维是在瘤胃内消化的,所以瘤胃也是反刍动物日粮消化的主要场所。
在消化过程中,瘤胃、网胃和瓣胃内主要对食物进行物理消化、微生物消化;皱胃能分泌胃液,消化方式与单胃动物相同。
正常情况下动物胃肠道里的微生物是一个相对平衡的微生态环境,如果微生态环境发生紊乱,有益菌群受到破坏,就会导致病原微生物侵袭机体导致发病。
02
微生态制剂在反刍动物中的应用
2.1提高生产性能
微生态制剂中的益生菌可促进动物胃肠道内产生多种消化酶,利于三大营养物质消化吸收,促进反刍动物生长,提高奶牛产奶性能。
王世荣等指出芽孢杆菌可使动物机体产生各种消化酶,促进动物消化吸收利用各种营养物质,提高饲料转化率,提高肉品质等生产性能。
邓露芳等探讨了纳豆芽孢杆菌对反刍动物瘤胃的影响,结果表明纳豆芽孢杆菌可促进瘤胃碳水化合物的代谢。
姜艳美等指出添加一定量的酿酒酵母菌培养物可以促进瘤胃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
冯伟业等研究表明,酵母培养物对绵羊瘤胃内木聚
糖酶活性和果胶酶活性有提高的趋势,试验组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降解率都有提高。
王世荣等研究表明,微生态制剂可作为瘤胃原虫的养料,促进原虫大量繁殖产生酶原,进而消化碳水化合物。
杨华等研究指出,肉羊基础日粮中添加微生态制剂能显著提高肉羊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
陈碧红等指出,日粮中添加一定量益生素可以提高犊牛的生产性能,表现在可以提高日增重和降低料肉比方面。
刘彩娟等研究表明,饲喂添加了复合益生菌的日粮可以显著提泌乳中期奶牛的产奶量、乳脂校正乳和能量校正乳含量,从而提高奶牛生产性能和饲料利用效率。
张志军等研究指出,饲喂添加复合益生菌的日粮可以显著增加奶牛产奶量和提高乳脂率,但乳蛋白率提升不明显。
2.2提高免疫能力
在动物的日粮中添加一定量的微生态制剂,可以调节胃肠道微生物区系,提升有益菌占比,竞争性抑制并排斥病原菌,平衡胃肠道微生态菌群,使动物机体恢复健康。
有益菌能黏附到动物胃肠壁细胞上,起到屏障作用,阻止致病菌入侵。
张庆华等指出,微生态制剂可以增强吞噬细胞活性,增强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对抗原刺激的反应,通过发挥非特异免疫调节因子作用,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
范利霞通过给绵羊饲喂5%的复合微生态制剂后研究微生态制剂对绵羊免疫功能影响,结果表明,微生态制剂能提高绵羊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羊循环血液中的抗体水平,增强动物机体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调剂能力,提高动物免疫能力。
2.3改善反刍动物畜舍环境
微生态制剂能改善动物胃肠道微生态环境,有益菌群进入宿主动物胃肠道后,促进其胃肠道有益菌的增殖,竞争性排斥有害菌,抑制其生长繁殖,通过调整胃肠道菌群平衡,减轻动物粪便的氨臭,改善和优化动物饲养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
付晓政等探讨了微生态制剂E M对牛粪中氨气释放及微生物含量的影响,研究指出,微生态制剂E M的添加可以明显降低氨氮含量,2%的E M处理组大肠杆菌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微生态制剂E M能降低牛粪中氨氮浓度,减少氨的释放。
付晓政等选用18头体况相近的澳洲荷斯坦奶牛,采用完全随机分组试验设计,探讨了饲喂复合益生菌日粮后奶牛粪便中氨气产生及微生物含量的影响。
试验指出,饲喂复合益生菌能调节奶牛胃肠道微生态平衡,减少粪便中氨气排放,减少污染,改善畜舍环境。
03
反刍动物饲料微生态制剂的
开发应用展望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要求越来越高,这也促使我国传统畜牧业转向绿色生态畜牧业发展,微生态制剂的研究应用恰好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一条绿色环保高效的路径。
在反刍动物生产中开发和利用微生态制剂符合当前畜牧业生产注重绿色、安全、环保的理念,开发利用微生态制剂已是大势所趋,因此,微生态制剂的开发意义重大,应用前景广阔。
今后应加大对微生态制剂的菌种选择、稳定性、生产工艺、使用时间、使用剂量、使用对象等方面的应用研究。
目前有关微生态制剂作用机理的研究相对较少,还应对其作用机理进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