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水产微生态制剂基础

合集下载

绿色养殖水产用微生态制剂

绿色养殖水产用微生态制剂
生长
1 . 作为水质调节剂——净化水质
养殖 水体 中的有害物质 主要 是由于 长期 的养殖投喂和养殖动物的排泄等有 机污染物 的大量积 累产生有毒有害化学
进入 养殖动物体内的有益微 生物在 肠道中能产生养殖 动物生长所需的物质,
物 质如硫 化氢等 , 同时也会使 水体 中氨 如乳酸菌、 双岐杆菌产生乳酸, 使肠 道的 氮、 亚硝酸盐等 升高 , 影响酸碱度及溶 氧 p H 值降低 , 促进维生素D 、 钙、 磷、 铁等矿 含量 , 进而危害养殖动物的生存与生长。 物质微量元素的吸收; 枯草芽孢杆 菌、 沼 经研 究发现, 光合细菌 、 芽孢杆菌 、 蛭弧 泽红假 单胞菌 、 纳 豆芽孢杆菌 等可产生 菌等对水质均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如光合 蛋白酶、 淀粉酶 、 脂肪酶 、 纤维素分解酶 、 植酸酶等 , 和胃肠道固有的酶一 细菌在降低水体氨氮方面的能力显著, 芽 果胶酶 、 孢杆菌 、 酵母菌能同化水体中亚硝酸盐而 起共同促进饲料的消化吸收, 提高其利用 降低亚硝酸盐含量, 微生态制剂也能缓和 率 , 同时也 能合 成维生素B 族、 维 生素K、
绿 色 养 殖一

生 态 平 衡 , 增 强 机 体 抗 病 能 力 。 保 虾
+ 素是 将乳酸菌 与芽孢杆菌 、 多 种维
L一 水 产 用 微 生 态 制 剂 生 素 和 诱 食 剂 等 进 行 结 合 , 在 提 高
机体免疫力的同时也能改善水质, 有 水产养殖业迅猛发展, 集约化高密度 效提高种虾和幼虾的成活率。
—6 9 —
的添加适 当浓度可以显 著提高银鲫 的非 特异性免 疫能力。 此外 , 甘露寡糖 、 木寡 糖也可显著提高鱼虾生长性能, 改善肠道 功能, 提高营养物质消化率和机体非特异

水产养殖常用微生态制剂及使用注意事项

水产养殖常用微生态制剂及使用注意事项

水产养殖常用微生态制剂及使用注意事项作者:杨秀来源:《黑龙江水产》2018年第05期随着水产业健康养殖理念的不断提升,水产养殖中微生态制剂的使用呈现出日渐增多的态势,对调节水质、增强水生动物非特异性免疫、预防水生动物病害的发生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微生态制剂又称益生菌、益生素,是在微生态理论指导下采用已知有益微生物,经培养、复壮、发酵、包埋、干燥等特殊工艺制成的对水生动物有益的生物制剂或活菌制剂,具有维持宿主的微生态平衡,调整微生态失调和提高健康水平的功能。

按使用目的可分为水质改良剂、生长促进剂、免疫促进剂等。

剂型有液体、固体和半固体。

菌种主要有芽孢杆菌类、光合细菌类、乳酸菌类和酵母菌类。

一、微生物制剂使用方式从目前看,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中使用方式有两種,一种是施用于养殖水体调节水质,另一种是作为水生生物的饲料添加剂。

1、微生态水质调控剂微生物可直接影响水质和养殖生物,有益微生物可以改善水质。

枯草杆菌、多粘杆菌等制成的系列制剂,可用于水产养殖废物的分解。

蛭弧菌对净化湖水,清除致病性弧菌和大肠杆菌有显著作用。

光合细菌能吸收分解水中的氨氮、硫化物等有害物质,具有很高的水质净化能力。

光合细菌对预防赤鳍病、烂鳃病、肠炎等疾病有显著作用。

2、微生态饵料添加剂在饵料中添加有益微生物,对防治养殖水生动物疾病和提高产量有一定的作用。

许多微生物本身就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添加到饲料中能被养殖动物利用。

光合细菌的活菌投喂孵化的鲤鱼苗,具有促生长作用。

微生态制剂投喂鲤鱼,可显著降低肠道中大肠杆菌数,增多有益微生物。

二、水产养殖常用微生态制剂1、芽孢杆菌制剂芽孢杆菌是一群好氧生长、可形成芽孢的革兰氏阳性细菌。

目前在养殖生产中主要应用的有枯草芽孢杆菌及纳豆芽孢杆菌等种类。

在养殖水生动物饲料中添加芽孢杆菌制剂,会在水生动物肠道产生挥发性脂肪酸,抑制有害细菌在肠道内的生长,调节肠道内的菌群平衡。

具有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饵料系数促进生长的作用;将芽孢杆菌制剂施用于养殖水体,芽孢杆菌在繁殖过程中大量产生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能迅速降解鱼虾残留饵料和排泄物中蛋白质、淀粉、脂肪等有机物,将其分解为二氧化碳、硝酸盐、磷酸盐等,为单细胞藻类提供营养。

水产微生物—微生态制剂

水产微生物—微生态制剂

第十章微生态制剂第一节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一、养殖水环境的现状天然水环境通常维持着不断演化的动、植物和微生物多元性体系及生态平衡,而养殖环境是人为的,养殖的生物具有选择性和排他性,直接影响和改变着水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结构,包括不同层次的某些种群的消长。

在池塘养殖生态系统中,底质、水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养殖池塘是一个人工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作为养殖对象的动物被人为强化,密度增大。

因此,在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残饵、养殖动物的代谢排泄物等会污染水质,而水质的变化又与底质有密切联系。

池底是沉积物积累和循环释放的主要场所。

水产养殖系统中常人工投入大量营养物质(饵料、肥料等),系统对其有限利用导致有机质在池底的沉积。

池底所积累的大量的有机物的矿化分解对水质状况有很大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池底保持一定厚度的沉积物,不仅可以提供养分,稳定水质,而且有利于有益微生物和底栖生物生长繁殖,有利于养殖动物的生长;但另一方面,过多的沉积物给底质、养殖水体以及周围环境带来极大的危害。

随着养殖模式从粗放型到精养型的转变,在提高产量的同时,也意味着投入养殖环境中的营养物质增多,水域生态环境污染加重。

众多的学者已认识到水产疾病与水域生态环境关系非常密切,如不改善水质,水产动物健康就得不到保证,水域生态环境就会被破坏,病害会越来越多,产量会大大受到制约,同时人类的健康也会因食用不安全的水产品而受到威胁。

因此,水产养殖环境的净化已成为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研究热点。

二、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从微观上来看,池塘各水质因子,特别是有害因子的浓度在养殖允许范围内、水域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水生生物体微生物群落结构稳定的时候,鱼、虾生长就好;反之,就可能出现鱼、虾免疫力下降,发生病害等问题。

同时,随着养殖过程的进行,当水中有机物的含量不断积累,水中溶解氧慢慢耗尽时,或有抑制生物生长的物质时,微生物的自净作用就会不断受到限制甚至停止。

关于水产微生态制剂的几个误区

关于水产微生态制剂的几个误区

关于水产微生态制剂的几个误区作者:暂无来源:《黑龙江水产》 2015年第2期来自:水产前沿今天和大家分享几个关于微生态制剂的误区,包括:活菌数;菌的种、属、株及微生态制剂的半衰期。

1、关于活菌数目前市面上销售的微生态制剂主要有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及光合细菌等。

一般粉剂活菌数标识为109cfu/g,液体一般为108cfu/ml。

个人认为这种活菌数是比较合理的。

但有些厂家以高活菌数为噱头,把活菌数标识到了百亿甚至千亿,借此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个人认为这样做在某种程度上讲没有必要,甚至有些负面效应。

例如过高的活菌数会增加成本;过高的芽孢杆菌会同水产动物争夺氧气;过高的活菌数可能导致菌群结构部分失调,免疫刺激过于强烈,对动物造成一定的应激。

个人推荐:泼洒用的微生态制剂,在水体中能保持104cfu/ml的活菌数就能够发挥较好的作用;拌料饲喂的微生态制剂,拌料后活菌数106-7cfu/g比较适宜。

2、关于菌的种、属、株在养虾的时候我曾经发现这样的问题,同样是枯草芽孢杆菌,有的效果非常好,而有的效果一般,下面我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之前提到了,市面上销售的微生态制剂主要有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及光合细菌等,这也是我们常常提到的名称,但这些名称都是科、属方面的大概念,像枯草芽孢杆菌、粪肠球菌这些称呼是菌种方面的范畴,而微生态制剂发挥作用的是菌株层面(也就是某个菌种里的特定具有某些功能的个体。

举个例子,比如说同样是狗(枯草芽孢杆菌),有些是京巴,有些是藏獒,当然藏獒更厉害了。

不同菌株的功能千差万别,同样是枯草芽孢杆菌,有些功能在于产酶分解、而有些功能强于降解氨氮,所以我们选用微生态制剂不光要看菌种,更要关注这个产品里菌株具体的功能是否合适,这点非常关键。

3、关于半衰期微生态制剂用在水体里或拌料饲喂后能存活多久?多久需要再补加微生物?相信这个问题大家都非常关心。

其实微生物能否在水体或动物肠道存活,关键一点是能否适应该环境。

浅谈水产养殖中的微生态制剂

浅谈水产养殖中的微生态制剂
19 ( 7 1 2~ 13 9 8 7 ): 6 3 60
L v R l T p m Pu - 1 ]A l i . a eo J A l s . e a J f p ld [ 4 Ku ea . , r y B P ii . , l e t - 1 u r h S J C m rnR , le J K, t 1 .o pi 1] bn F Ha e , hl s D C e n &A o l ec i . A e
s ho . e nW E,W a s n L Arhie fBu sa to tG. c v so rinChu gT. n K、。
b tA Po lr in e 1 9 ( 8 : 0  ̄ 2 0 oI u ty S e e. 9 9 7 ) 2 4 c 1
Ba e k rD.H.J u a i a ce c .1 9 o m 1 Anm 1S in e 9 0(6 ):1 9 ~ 1 9 of 8 92 98
[ 2 uf E K b n H re B P ii n P ut 1 ]H f W. , u e a L avy R , h l s lp oly r
c e c 9 2( ) 6 ~ 9 S in e 1 9 71 : 4 6
[ 3 K bn . ,Ha e B uke P u r c ne 1 ] u eaL F v r yR ,B e l S A o l y Si c y t e .
[ ] o nio A r u ue i c a d eh o g ( A T .Myo 4 C u c f gi l r S e e n c nl y C S ) l ct n T c o c—
t xn on o isEc omi a d H e lh Rik . 1 8 c n at s s 9 9

水产用活菌中药微生态制剂简介

水产用活菌中药微生态制剂简介

分解有机污染物,净化水质改善养殖生态环境
当前水质恶化成为导致水产动物存活率和产量下降的重 要原因。养殖过程中残余的饵料、水产动物残骸及排泄物等 有机物的累积产生了许多有毒有害物质,滋生大量病原菌, 污染生态环境。益生菌可以降解和转化水体中的有机物,减 少或消除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抑制病原微 生物的生长,改善水质。Liuhuiling等[2009]从虾养殖池底 泥中分离和筛选出光合细菌,能够降解养殖水体中的亚硝酸 盐,对亚硝酸盐的去除率达70.4%。Zhangqing等[2008]向罗 非鱼养殖水体中每隔25 d添加1次以芽孢杆菌为主的微生物 复合菌剂,明显改善了水质条件,有效降低氨氮和亚硝酸盐, 促进罗非鱼的生长。
作用机理

(6)生物碱:正生物碱是一类植物次生物质。由于其分 子中通常具有一个含氮杂环,环中的氮原子和氨基酸的氮 原子一样,具有接受氢离子的能力,故具碱性。目前在4000 多种植物中已分离出6000种左右的生物碱。最早分离和结 晶出来的生物碱是吗啡碱,这是150多年前在罂粟中发现的 。其它熟知的生物碱包括在烟草中存在的烟碱,金鸡纳树 皮中存在的奎片,秋水仙中存在的秋水仙碱以及作为核酸 、某些辅酶成分的嘌呤和嘧啶生物碱等。虽然生物碱是次 生物质,但对医治人的疾病具有明显的疗效,还有许多在植 物体内发挥着很重要的生理作用。
增强免疫功能预防水产动物疾病发生
水产动物的病害及药物残留问题一直是困扰水产养殖业 的主要问题。控制病害的发生,一方面要抑制病原菌的生长 与繁殖,减少疾病发生的机会;另一方面要增强水产动物的 免疫力。利用活菌中药微生态制剂,通过营养竞争、空间竞 争或分泌抗生素、细菌素等物质拮抗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Yangshaowu等(2009)实验证明在臭氧配合下,随着乳酸杆 菌投放量的增加,患病鱼数量逐渐变少,光合细菌投放量为1 %时,可有效预防观赏鱼烂鳃病和水霉病。Nikoskelainen等 [2011]用含鼠李糖乳杆菌的饵料饲育虹鳟鱼,发现鱼的免疫 力大大提高,且受杀鲑气单胞菌感染后的死亡率也明显降低。 Baichunbo等[2009]发现乳酸杆菌菌体内含有抗病毒物质,能 消除水中某些动物和人类的致病病毒。Rengpipat等[2009]用 含芽孢杆菌的饲料投喂斑节对虾,饲养100 d后,将虾放入含 有虾病原菌的水体中浸泡10 d,用含芽孢杆菌饲料喂养的虾 成活率为100%,而对照组的成活率仅为26%。

水产微生态制剂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水产微生态制剂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美 国食 品与 药品 管理局 和美 国饲料控 制官员 协会 于 1 8 规定 了 4 菌种可 以作 为微生态 9 9年 2种
制剂 的 出发 菌株 , 国农业 部 于 1 9 我 9 9年公 布允许 使 用 的饲料 级 微 生 物 添 加 剂有 1 2个 , 0 3年 我 20 国农业 部在 第 3 8号 公 告 中公 布 了 1 1 5个 , 0 7 2 0
《 河北 渔业 )0 2 第 3 ( ) 1年 2 期 总第 2 9期) 1
一 菌种配 伍筛选 试验 。一般选 择一 个确定 的 菌种
o 专论与 综述
殖 的主要 是农 民 , 科学 文化水 平 相对 较低 , 难 掌 很 握 正确 的使 用方 法 , 多 厂 家 的说 明书 语 句 不 能 很
培养一 生产 罐发 酵 培养 一 排放 培 养 液[ , 3 通过 离 ]
心方法 即可使 有 益 菌与 培养 基 分 离 , 经 过适 当 在 的保护 方法 处理 即可纯化 出浓度 较高 的微生 态制
剂产品。
14 菌 种配伍 技术 .
促进 动物 机体健 康 , 进动 物生长 , 高动物 免疫 促 提 力, 改善和 调节 水质 等方 面 的作 用 机 理 均进 行 了
成为 改善养殖水质 、 病害预防等的关键技 术和研究热点, 但是 , 在如今 的应用过程 中也 出现 了一系列的 问题 。
关键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生态制剂; 状 ; 微 现 问题
微生 态制 剂是 指在微 生态 理论 指导 下采用 已
活化肠 黏膜 内相关淋 巴组织 , 高免疫 识别 能力 , 提 并 通过淋 巴细胞 再 循 环 进 而活 化 全 身免 疫 系 统 , 从 而加强 了机体 的免 疫系统 [ 。 2 ]

微生态制剂的种类及在水产健康养殖中的应用

微生态制剂的种类及在水产健康养殖中的应用

微生态制剂的种类及在水产健康养殖中的应用微生态制剂按用途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体内微生态改良剂,即通过添加到饲料中以改良养殖对象体内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应用较多的有乳酸菌、芽孢杆菌、醇母菌、EM菌等;另一类是水质微生态改良剂,即通过投放到养殖水环境中以改良底质或水质,主要有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EM菌等。

1、光合细菌光合细菌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一类细菌。

其菌体含有丰富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生物素、类胡萝卜素、辅酶Q等生理活性物质。

光合细菌能吸收水体中的氨氮、亚硝基氮、硫化氢和有机酸等有害物质,抑制病原菌生长。

王怡平(1999)等将固定光合细菌利用于中华绒螯蟹人工育苗中,浓度为(1.5—2.5)×109个/ml时,氨氮和亚硝基氮的去除率在90%左右,水体中的化学需氧量也明显下降,并且蟹苗的成活率也比对照池提高了15.7%。

曾做过试验,在2亩的中华绒螯蟹养殖池塘施用光合细菌,亩放蟹种500只,每(15—20)d施用一次光合细菌,整个养殖周期未施用渔药,养殖池塘保持保持水质清新、底质良好,且未发生病害。

2、芽孢杆菌芽孢杆菌为革兰氏染色阳性,是普遍存在的一类好氧性细菌。

芽杆菌可以以内孢子的形式存在于水生动物肠道内,并分泌活性很强的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有效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水生动物生长;也可以通过消灭或减少致病菌影响来改善水质;还可以分解、吸收水体及底泥中的蛋白质、淀粉、脂肪等有机物改善水质和底质。

刘克琳、何明清等用含量为107个/克的芽孢杆菌饲料添加剂,对鲤鱼的生长及免疫功能进行试验,结果试验组的体重增长比对照组提高11.8%,饲料系数下降0.24;试验组鲤鱼的免疫器官胸腺、脾脏生长迅速,T、B淋巴细胞成熟快、数量增多,产生的抗体增多,免疫功能增强,肠黏膜也出现有利于增重、防病治病的生理变化。

李卓佳、张庆等人利用以芽孢杆菌为主导菌的微生物复合制剂进行养鱼池有机污泥的分解试验,使用浓度为(1.5~4.5)×106个/L,经过一个月的试验,池底原有3~5厘米厚的有机污泥被分解,并对鱼类有明显的促生长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产微生态制剂
误区:
把微生态制剂当药,希望微生态制剂能“药”到 病除、立竿见影,否则便怀疑它的作用,甚至干 脆拒之于千里之外
个人认为:
微生态制剂作用于养殖水体及养殖动物, 重在 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保持有益菌—病原菌、有益藻—有害藻平衡 起到预防、维持、促进的作用
微生态制剂的菌种要求
❖ 无病原性、无毒性、无毒副作用、不与病原微生物产生 杂交
我国《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2013)》中允许添加的微生物菌种
水产微生态制剂允许使用菌种?
❖饲料添加
▪ 需符合之前表格
❖环境改良
▪ 目前尚无明确规定 ▪ 本公司备案企标:生产用的微生物菌种有明确
来源和菌种分类鉴定报告,应包含于《饲料添 加剂品种目录(2013)》,或包含于《肥料登 记资料要求》菌种安全鉴定分级目录中第一级 的菌种
(优选)水产微生态制剂基础
微生物
个体难以用肉眼观察的一切微小生物之统称 •原核生物: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等 •真核生物:霉菌、酵母菌、微藻等 •非细胞形态生物:病毒、噬菌体等
微生物观察
小球藻(直径5 微米)
巨大芽孢杆菌(直径0.6 微米)
20物镜×10目镜(直接观察)
0.5μm
40物镜×10目镜(结晶紫染色)
❖ 但经研究发现,死菌体细胞成分或代谢产物也具有与活菌 相同的生理功能
微生态制剂相关概念
目前通常认为: 益生素(Probiotics) 是指某种微生物制剂或发酵 制品能通过调节宿主黏膜与系统免疫功能或通过改 善肠道营养与菌群平衡对宿主产生有益的生理作用, 它通过定殖作用改变宿主某一部位菌群的组成, 从 而产生有利于宿主健康作用的单微生物或组成明确 的混合微生物
益生菌的作用机理
优势菌群学说 ❖ 添加益生菌的目的就是为了补充有益菌,使有益
菌在数量和作用强度上占绝对优势,使优势菌群 得到恢复 ❖ 这些菌群的繁殖和代谢,大大地抑制致病菌群的 生长繁殖,从而保持菌群的正平衡,有效防止菌 群失调症发生
益生菌的作用机理
菌群屏障学说 ❖益生菌参与消化道及养殖环境有益菌群与致病菌之
间的生存和繁殖空间竞争、时间竞争、定居部位竞 争以及营养竞争 ❖益生菌可竞争性地抑制病原菌附着在肠壁上,在消 化道内生成致密的膜菌群,形成微生物屏障:
▪ 一方面可抑制消化道粘附病原菌,中和毒性产物 ▪ 一方面也可防止毒素以及废物等有毒成分的吸收
肠 道 益 生 菌 的 作 用 方 式
健康人体的大肠壁 被粘膜覆盖,阻止细菌入侵
❖ 在体内外易于增殖,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
❖ 在低pH值和胆汁中存活,并能植入肠粘膜
❖ 在发酵过程中能产生乳酸和过氧化氢,能合成大肠杆菌、 沙门氏菌、葡萄球菌、梭状芽孢杆菌等肠道致病菌的抑 制物,且不影响自己的活性
❖ 经加工后存活率高,混入饲料后室温下稳定性好
❖ 能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
美国FDA允许使用菌种
益生菌的作用机理
❖优势菌群学说 ❖菌群屏障学说 ❖降解有害物质 ❖产生抑菌物质 ❖产生各种酶类
益生菌的作用机理
优势菌群学说 ❖ 正常动物肠道内的细菌与宿主保持着动态平衡,
且微生物种群中的优势种群对整个种群起决定作 用,维持水产动物的正常生长和生产 ❖这些菌群一旦失去平衡,就会使原来的优势菌群 发生更替,引起系统紊乱,抑制动物生长发育, 严重的则可致病
❖ 1989年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和美国 饲料公定协会(AAFCO)公布的可安全用于微 生态制剂的微生物菌种有43种,欧洲市售的微生 态制剂约50种
美国FDA允许使用菌种
1.黑曲霉
2.米曲霉
3.凝结芽胞杆菌
4.迟缓芽胞杆菌
5.地衣芽胞杆菌 6.短小芽胞杆菌
7.枯草杆菌(仅限于不产生抗生素的区系)
8.嗜淀粉拟杆菌 9.多毛拟杆菌
10. 栖瘤胃拟杆菌
11.猪拟杆菌
12.青春双歧杆菌 13.动物双歧杆菌
14.两歧双歧杆菌 15.婴儿双歧杆菌 16.长双歧杆菌
17.嗜热性双歧杆菌 18.嗜酸乳杆菌 19.短乳杆菌
20.保加利亚杆菌 21.干酪乳杆菌 22.纤维二糖乳杆菌
23.弯曲乳杆菌
24.德氏乳杆菌 25.发酵乳杆菌
❖ 1965年Lilly等第一次提出微生态制剂概念,指添加于动 物饲料中有助于肠道菌丛平衡并促进动物生长的微生物
❖ 1991年,对益生菌的定义作了补充: “益生菌是以活菌 形式提供补充,通过促进肠道微生物的平衡对宿主产生有 益影响”
❖ 2001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 及美国食品和农业组 织(FAO)专家组的定义,益生菌是指适量给予对宿主健 康有益的一些活的微生物
微生态制剂相关概念
❖20世纪初诺贝尔奖获得者, 俄国的免疫学大师——梅契 尼可发现了对抗细菌感染的 一种机制(嗜菌作用)
❖ 他发现巴尔干半岛保加利亚 人喝发酵奶和他们的长寿有 直接联系,并于1906年首 先提出“肠道菌有益论”的 理论
微生态制剂相关概念
随着研究的深入,益生菌的定义在不断的变化——
26.瑞士乳杆菌
27.乳酸乳杆菌 28.胚芽乳杆菌
29.罗特氏乳杆菌 30.肠膜明串珠菌 31.乳酸片球菌
32.啤酒片球菌
33.戊糖片球菌 34.费氏丙酸杆菌
35.谢氏丙酸球菌 36.酿酒片球菌 37.乳酪链球菌
38.二乙酰乳酸链球菌 39.粪链球菌 40.中间链球菌
41.乳链球菌
42.嗜热链球菌
43.酵母
水产微生态制剂
微生物
水产微生物
养殖环境中,微生物是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的 关键因素,物质循环、能量流动!
分解粪便、残饵,降解有害物质; 拮抗病原微生物,平衡菌群。
水产微生态制剂
❖ 是利用水产动物体内或养殖水体中的有益微生物 或促进物质经特殊加工工艺而形成的活菌制剂及 其代谢产物
❖ 可用于水中微生态调控,平衡,达到预防疾病,促进水产养殖动 物健康生长的目的
Courtesy of Dr Alexander Swidsinski
益生菌的作用机理
降解有害物质 ❖ 水产养殖环境中很多微生物可以吸收水体中的氨氮、
亚硝酸氮及硫化氢等,如硝化细菌、芽孢杆菌、光 合细菌等 ❖ 芽孢杆菌等产酶能力较强的微生物还可以有效分解 大分子有机物,促进藻类生长,构成一个良性的生 态循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