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信号处理实验报告_课程设计
雷达原理实验报告(哈工程)

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名称:雷达原理姓名:班级:电子信息工程4班学号:实验名称规范程度原理叙述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实验成绩雷达信号波形分析实验相位法测角实验接收机测距和灵敏度实验目标距离跟踪和动目标显示实验平均成绩折合成绩注:1、每个实验中各项成绩按照5分制评定,实验成绩为各项总和2、平均成绩取各项实验平均成绩3、折合成绩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的百分比进行折合2017年5 月雷达信号波形分析实验报告2017年4 月5 日班级电子信息工程4班姓名评分一、实验目的要求1. 了解雷达常用信号的形式。
2. 学会用仿真软件分析信号的特性。
3.了解雷达常用信号的频谱特点和模糊函数。
二、实验原理为了测定目标的距离,雷达准确测量从电磁波发射时刻到接收到回波时刻的延迟时间,这个延迟时间是电磁波从发射机到目标,再由目标返回雷达接收机的时间。
根据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为:S=CT/2 其中S :目标距离;T :电磁波从雷达到目标的往返传播时间;C :光速。
三、实验参数设置载频范围:0.5MHz 脉冲重复周期:250us 脉冲宽度:10us 幅度:1V 线性调频信号 载频范围:90MHz 脉冲重复周期:250us 脉冲宽度:10us 信号带宽:14 MHz 幅度:1V 四、实验仿真波形x 10-3时间/s 幅度/v脉冲x 10-3时间/s幅度/v连续波0.51 1.52x 10-3时间/s幅度/v脉冲调制x 1070124频率/MHz幅度/d B脉冲频谱图x 10705104频率/MHz幅度/d B连续波频谱图-4-2024x 1070124频率/MHz幅度/d B脉冲调制频谱图0.51 1.52x 10-3-101时间/s 幅度/v脉冲8.2628.26258.263x 10-4-101时间/s 幅度/v连续波0.51 1.52x 10-3-101时间/s幅度/v脉冲调制-4-224x 1070244频率/MHz幅度/d B脉冲频谱图-4-224x 10705104频率/MHz幅度/d B连续波频谱图-4-224x 1070124频率/MHz幅度/d B脉冲调制频谱图02004006008001000五、实验成果分析实验中用到的简单脉冲调制信号的产生由脉冲信号和载频信号组成,对调制信号进行线性调频分析,得到上面的波形图。
雷达信号处理实验报告-课程设计

电子科技大学雷达信号产生与处理实验课程设计课程名称:雷达信号产生与处理的设计与验证指导老师:姒强小组成员: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一、实验项目名称:雷达信号产生与处理的设计与验证课程设计二、实验目的:1.熟悉QuartusII的开发、调试、测试2.LFM中频信号产生与接收的实现3.LFM脉冲压缩处理的实现三、实验内容:1.输出一路中频LFM信号:T=24us,B=5MHz,f0=30MHz2.构造中频数字接收机(DDC)对上述信号接收3.输出接收机的基带LFM信号,采样率7.5MHz4.输出脉冲压缩结果四、实验要求:1.波形产生DAC时钟自行确定2.接收机ADC采样时钟自行确定3.波形产生方案及相应参数自行确定4.接收机方案及相应参数自行确定五、实验环境、工具:MATLAB软件、QuartusII软件、软件仿真、计算机六、实验原理:方案总框图:(1)matlab产生LFM信号LFM信号要求为T=24us,B=5MHz,f0 =30MHz。
选择采样率为45MHz。
产生LFM的matlab代码如下:MHz=1e+6;us=1e-6;%-------------------------波形参数-----------------------------fs=45*MHz;f0=30*MHz;B=5*MHz;T=24*us;Tb=72*us;SupN=fs/7.5/MHz;%-------------------------波形计算-----------------------------K=B/T;Ts=1/fs;tsam=0:Ts:T;LFM=sin((2*pi*(f0-B/2)*tsam+pi*K*tsam .^2));LFM=[zeros(1,Tb/Ts) LFM zeros(1,Tb/Ts)];N=length(LFM);Fig=figure;x_axis=(1:N)*Ts/us;plot(x_axis,real(LFM),'r');title('LFM原始波形');xlabel('时间(us)'); ylabel('归一化幅度');zoom xon; grid on;axis([min(x_axis) max(x_axis) -1.1 1.1]);编写matlab程序将中频LFM信号画出来图6-1 LFM信号原始波形通过matlab将LFM原始波形量化成12位的数据,并生成保存为后缀.MIF的文件。
雷达信号处理技术教学设计

雷达信号处理技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雷达信号处理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应用,具体目标包括:1.理解雷达信号的基本原理和特点;2.掌握雷达信号的采集和处理方法;3.熟悉雷达信号处理的常用算法和技术;4.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及安排1. 雷达信号的基本原理•雷达信号的基本概念和特点;•雷达信号的采集和处理过程;•雷达信号中的噪声和干扰。
2. 雷达信号的采集和处理方法•雷达信号的模拟与数字采集;•时域、频域、小波等常用信号处理方法;•雷达信号的滤波、谱分析、脉冲压缩等处理方法。
3. 雷达信号处理的常用算法和技术•雷达信号的匹配滤波算法;•雷达信号的相干积累算法;•雷达信号的目标检测算法。
4. 应用实例分析•基于雷达信号处理技术的实时目标跟踪系统设计;•基于雷达信号处理技术的人工智能交通监管系统设计。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理论知识,介绍实际应用案例;2.答疑解惑,讨论学生疑问;3.布置编程作业和实验,根据结果反馈教学;4.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演示。
四、教学评估本课程评估方式采用以下方法:1.期末闭卷考试;2.平时作业和实验成绩;3.小组课程设计成果评估。
五、教学资源需求•计算机教室;•雷达信号处理软件;•开源雷达信号处理库;•相关教材及文献。
六、教学团队本课程需要具有以下专业背景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1.信号与系统领域专家;2.数字信号处理领域专家;3.雷达信号处理及应用领域专家。
雷达信号处理课程设计

雷达信号处理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雷达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雷达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线性信号处理、非线性信号处理、滤波器设计等核心知识。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MATLAB等工具进行雷达信号处理的基本运算和分析,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雷达信号处理在国防、通信等领域的应用价值,培养对雷达信号处理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雷达信号处理基本概念:雷达系统、信号与系统、信号处理的基本任务。
2.线性信号处理:傅里叶变换、离散傅里叶变换、滤波器设计、信号检测。
3.非线性信号处理:非线性系统的特性、非线性信号处理方法、非线性滤波器设计。
4.雷达信号处理应用:雷达侦察、雷达跟踪、雷达成像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雷达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雷达信号处理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4.实验法:通过MATLAB等工具进行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雷达信号处理教程》等。
2.参考书:《雷达信号处理技术》等。
3.多媒体资料:教学PPT、视频、动画等。
4.实验设备:计算机、MATLAB软件、信号发生器等。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各部分所占比例分别为40%、30%和30%。
具体评估方式如下: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思考能力。
2.作业:布置适量作业,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3.考试:期末进行闭卷考试,评估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全面掌握。
实验1.雷达信号波形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1.雷达信号波形分析实验报告实验一雷达信号波形分析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要求1. 了解雷达常用信号的形式。
2. 学会用仿真软件分析信号的特性。
3.了解雷达常用信号的频谱特点和模糊函数。
二、实验参数设置信号参数范围如下:(1)简单脉冲调制信号:载频:85MHz脉冲重复周期:250us脉冲宽度:8us幅度:1V(2)线性调频信号载频:85MHz脉冲重复周期:250us脉冲宽度:20us信号带宽:15MHz幅度:1V三、实验仿真波形1.简单的脉冲调制信号程序:Fs=10e6;t=0:1/Fs:300e-6;fr=4e3;f0=8.5e7;x1=square(2*pi*fr*t,3.2)./2+0.5;x2=exp(i*2*pi*f0*t);x3=x1.*x2;subplot(3,1,1);plot(t,x1,'-');axis([0,310e-6,-1.5,1.5]);xlabel('时间/s')ylabel('幅度/v')title('脉冲信号重复周期T=250US 脉冲宽度为8us') grid;subplot(3,1,2);plot(t,x2,'-');axis([0,310e-6,-1.5,1.5]);xlabel('时间/s')ylabel('幅度/v')title('连续正弦波信号载波频率f0=85MHz') grid;subplot(3,1,3);plot(t,x3,'-');axis([0,310e-6,-1.5,1.5]);xlabel('时间/s')ylabel('·幅度/v')title('脉冲调制信号')grid;仿真波形:脉冲信号重复周期T=250us 脉冲宽度为8us 幅度/v10-101时间/s连续正弦波信号载波频率f0=85MHz23x 10-4 幅度/v10-101时间/s脉冲调制信号123x 10-4幅度/v0-101时间/s23x 10-42.线性调频信号程序:Fs=10e6;t=0:1/Fs:300e-6;fr=4e3;f0=8.5e7;x1=square(2*pi*fr*t,8)./2+0.5;x2=exp(i*2*pi*f0*t); x3=x1.*x2;subplot(2,2,1);plot(t,x1,'-');axis([0,310e-6,-1.5,1.5]);xlabel('时间/s')ylabel('幅度/v')title('脉冲信号重复周期T=250US 脉冲宽度为8us ') grid;subplot(223);plot(t,x2,'-');axis([0,310e-6,-1.5,1.5]);xlabel('时间/s')ylabel('幅度/v')title('连续正弦波信号载波频率f0=85MHz ')grid;eps = 0.000001;B = 15.0e6;T = 10.e-6; f0=8.5e7;mu = B / T;delt = linspace(-T/2., T/2., 10001);LFM=exp(i*2*pi*(f0*delt+mu .* delt.^2 / 2.)); LFMFFT = fftshift(fft(LFM));freqlimit = 0.5 / 1.e-9;freq = linspace(-freqlimit/1.e6,freqlimit/1.e6,10001); figure(1) subplot(2,2,2)plot(delt*1e6,LFM,'k');axis([-1 1 -1.5 1.5])grid;xlabel('时间/us')ylabel('幅度/v')title('线性调频信号T = 10 mS, B = 15 MHz')subplot(2,2,4)y=20*log10(abs(LFMFFT));y=y-max(y);plot(freq, y,'k');axis([-500 500 -80 10]);grid; %axis tight xlabel('频率/ MHz') ylabel('频谱/dB')title('线性调频信号T = 10 mS, B = 15 MHz')仿真波形:??/v 0123-4??/v 时间/s??/v 012x 10-10 0.5 时间/us-0.5 1??/dB 3 x 10-4时间/s-5000 频率/ MHz500四、实验成果分析本实验首先利用MTALAB软件得到一个脉冲调制信号,然后再对其线性调频分析,得到上面的波形图。
雷达的使用实验报告

雷达的使用实验报告一、引言雷达(Radar)是一种利用电磁波进行探测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军事、天气预报、航空等领域。
雷达通过发送电磁波,并通过接收返回的信号来测量目标的位置、速度等信息。
本实验旨在通过自行搭建雷达实验装置,了解雷达的工作原理和基本应用。
二、实验装置本实验所用的雷达实验装置包括雷达发射器、接收器、信号处理系统和显示及记录装置。
雷达发射器负责发射脉冲电磁波,接收器用于接收返回的信号,信号处理系统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显示及记录装置用于显示和记录结果。
三、实验步骤1. 首先,将雷达装置搭建起来,并确保所有连接正确。
检查电源、天线等部件是否正常工作。
2. 设置雷达发射器的参数,包括频率、脉宽等。
根据实验要求和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3. 打开雷达发射器,并观察接收器上是否有返回信号。
若有,表示雷达正常工作。
4. 将接收到的信号传递给信号处理系统进行处理。
根据需要,可以对信号进行滤波、放大等处理。
5. 最后,将处理后的信号连接至显示及记录装置,以便进行观测和记录。
四、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观察和记录了几组雷达信号的实验结果,其中包括目标的位置、速度等信息。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看出雷达能够有效地探测到目标,并获取准确的信息。
五、实验分析本实验通过自行搭建雷达实验装置,对雷达的工作原理和应用进行了初步了解。
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我们发现雷达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探测到目标的位置和速度等信息,这对军事、天气预报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到这样的因素,如天气、地形对雷达信号的影响,以及其他干扰对雷达探测的影响等。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开展相关实验和研究,以完善雷达的性能和提高其应用效果。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对雷达的工作原理和基本应用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实验过程中,通过搭建和调试雷达装置,我熟悉了雷达的基本构成和工作流程;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我了解了雷达的探测能力和信号处理方法。
雷达课程设计报告

雷达课程设计报告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雷达的工作原理,掌握雷达的基本组成及其功能;2. 学会使用雷达方程进行基本的数据计算,理解雷达的主要性能指标;3. 掌握雷达在不同环境下的应用特点,了解我国雷达技术的发展现状。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雷达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分析雷达数据,进行简单的雷达系统设计;2.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实践课程,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雷达设备,进行基本的数据采集和处理;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实验等形式,提高学生在雷达领域的沟通与交流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雷达科学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2. 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使其认识到雷达技术在国家安全和国防事业中的重要作用;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具备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的能力。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雷达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以便学生和教师能够清晰地了解课程的预期成果,并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雷达原理:包括雷达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雷达方程及其应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 雷达概述,第二章 雷达工作原理与雷达方程2. 雷达系统组成与功能:介绍雷达系统各部分的组成、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教材章节:第三章 雷达系统组成与功能3. 雷达性能指标:分析雷达的主要性能指标,如分辨率、检测概率、虚警概率等;- 教材章节:第四章 雷达性能指标4. 雷达应用及环境适应性:探讨雷达在不同环境下的应用特点及适应性;- 教材章节:第五章 雷达应用与雷达环境适应性5. 我国雷达技术发展现状:介绍我国雷达技术的研究成果和现状;- 教材章节:第六章 我国雷达技术发展概况6. 雷达实验与实践:组织学生进行雷达实验,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教材章节:第七章 雷达实验与实践教学内容按照教学大纲进行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安排,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外部雷达算法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外部雷达算法的研究与实验,掌握雷达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了解外部雷达系统的组成与工作流程,并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验证雷达算法的有效性。
二、实验原理外部雷达系统是一种利用电磁波探测目标位置、速度和姿态的传感器。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发射电磁波,当电磁波遇到目标后,部分能量被反射回来,雷达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通过信号处理得到目标信息。
本次实验主要涉及以下雷达算法:1. 脉冲压缩算法:用于提高雷达的距离分辨率,减少多径效应的影响。
2. 多普勒效应算法:用于提取目标的径向速度信息。
3. 目标检测与跟踪算法:用于检测目标的存在,并对其轨迹进行跟踪。
三、实验设备1. 雷达发射器:用于发射电磁波。
2. 雷达接收器:用于接收反射回来的电磁波。
3. 数据采集卡:用于采集雷达接收到的信号。
4. 计算机:用于进行信号处理与数据分析。
四、实验步骤1. 搭建实验平台:将雷达发射器、雷达接收器、数据采集卡和计算机连接,确保各设备正常工作。
2. 设置实验参数:根据实验需求,设置雷达的发射频率、脉冲宽度、采样率等参数。
3. 采集实验数据:启动雷达系统,进行目标探测实验,采集雷达接收到的信号数据。
4. 信号处理:对采集到的信号数据进行脉冲压缩、多普勒效应提取、目标检测与跟踪等算法处理。
5. 数据分析: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分析目标的位置、速度和姿态等信息。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脉冲压缩算法:通过实验,验证了脉冲压缩算法能够有效提高雷达的距离分辨率,减少多径效应的影响。
2. 多普勒效应算法:实验结果表明,多普勒效应算法能够准确提取目标的径向速度信息。
3. 目标检测与跟踪算法:实验验证了目标检测与跟踪算法能够有效检测目标的存在,并对其轨迹进行跟踪。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雷达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了解了外部雷达系统的组成与工作流程。
2. 验证了脉冲压缩、多普勒效应和目标检测与跟踪等雷达算法的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科技大学
雷达信号产生与处理实验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雷达信号产生与处理的设计与验证
指导老师:姒强
小组成员:
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实验项目名称:雷达信号产生与处理的设计与验证课程设计、实验目的:
1. 熟悉Quartusll的开发、调试、测试
2. LFM中频信号产生与接收的实现
3. LFM脉冲压缩处理的实现
三、实验内容:
1•输出一路中频LFM信号:T=24us B=5MHz, f0=30MHz
2•构造中频数字接收机(DDC对上述信号接收
3•输出接收机的基带LFM信号,采样率7.5MHz
4.输出脉冲压缩结果
四、实验要求:
1•波形产生DAC时钟自行确定
2•接收机ADC采样时钟自行确定
3•波形产生方案及相应参数自行确定
4•接收机方案及相应参数自行确定
五、实验环境、工具:
MATLAB软件、QuartusII软件、软件仿真、计算机
六、实验原理:
方案总框图:
I
--------- >X *低通滤波器抽取
t cos ---------------- * ADC N C O
qp i ----------------- --------
DAC脉冲压「缩
--------- X叭低通滤波器抽取
Q
(1) matlab产生LFM信号
LFM信号要求为T=24us B=5MHz, fO =30MHz。
选择采样率为45MHz。
产生LFM的matlab代码如下:
MHz=1e+6;
us=1e-6;
% --------------- 波形参数--------------------
fs=45*MH z;
f0=30*MH z;
B=5*MHz;
T=24*us;
Tb=72*us;
SupN=fs/7.5VIH z;
% --------------- 波形计算--------------------
K=B/T;
Ts=1fs;
tsam=0:Ts:T;
LFM=si n( (2*pi*(f0-B/2)*tsam+pi*K*tsam .A2));
LFM=[zeros(1,Tb/Ts) LFM zeros(1,Tb/Ts)];
N=le ngth(LFM);
Fig=figure;
x_axis=(1:N)*Ts/us; plot(x_axis,real(LFM),'r');
title('LFM 原始波形');xlabel('时间(us)'); ylabel('归一化幅度'); zoom xon; grid on;
axis([m in( x_axis) max(x_axis) -1.1 1.1]);
编写matlab程序将中频LFM信号画出来
图6-1 LFM 信号原始波形
通过matlab 将LFM 原始波形量化成12位的数据,并生成保存为后缀.MIF 的文 件。
图6-2 LFM 信号量化波形
(2) 中频LFM 信号产生过程
图6-3信号产生过程
地址计数器模块:通过输入时钟,地址自动加一,把波形存储模块中的数据进行 寻址。
Lr ■阿即岳洱
■ FV1量化液
形
?0 40 60 EQ 10Q 120 140 1R0
时间阿
?0 4C GC 60
100 1?0 140 1«0
时间(阔
J
ADDGEN
1
CLK ADDCUT112..0]
.I insi2
■i* I e“ y ・w
■•,、#i.
r " ji r B i i、pr ¥ e
・・"• i ■ ■ i
图6-4地址计数器模块
波形存储模块:通过matlab生成LFM的波形数据数据,并把matlab生成的数据储存到波形储存模块中,即matlab生成的.MIF文件。
数据锁存器:起到缓存作用,对从波形模块中提取的数据起暂时存储的作用
图6-5数据锁存器
数据产生模块:连接地址计数器、波形存储模块、数据锁存器,之后数据锁存器的后面连接实验板的DAC就能得到我们需要的中频信号LFMo
图6-6数据产生模块整体图
(3) AD 采样与锁存
通过试验箱自带的ADC,将DAC 输出的信号进行采样,AD 数据采集进来, 通过一个数据锁存器,使得数据在一个时钟来之前得到缓存。
图6-7 AD 采样模块
(4) l,Q 路信号生成
NCO 存储模块:运用matlab 生成正弦和余弦信号数据,并存储在该模块里面
图6-8 NCO 存储模块
I 、Q 路信号生成整体模块:通过正弦、余弦数据和 AD 采样的数据相乘,分别得
(5) 低通滤波器
低通滤波器将I 、Q 路的和频分量即高频分量滤除,保留差频分量,以获得基带
信号。
Zi A T M .A TC
H
图6-10低通滤波器模块
(6) 六倍抽取模块信号再经过六倍抽取
图6-11六倍抽取模块
(7) 实现匹配滤波器的卷积FIR滤波器模块
I、Q路进行匹配滤波
图6-12实现匹配滤波器的卷积FIR滤波器模块
(8)运算模块
通过平方运算、加法运算和开方运算得到最后的脉冲压缩输出,脉冲压缩计算过程如下图
他配漣波h t[n]
1抽槪」匹配滤波加[闻
匹配犹波>1训計]
求枝运算
图6-13实现运算过程框图
图6-14运算各模块
(9)时钟配置
利用QUARTUS自带的免费IP核,配置我们需要的时钟。
系统输入的时钟为
10MHZ,通过配置各个模块所需的时钟与系统时钟比例,DAC为
6:1,ADC和NCO
为9:2,匹配滤波器为3:4所以DAC时钟是60MHz,ADC和NCO时钟是45MHz,匹配滤波器是7.5MHz。
图6-15时钟配置模块PLL
(10)脉冲压缩
对信号匹配滤波进行脉冲压缩。
Matlab 代码如下: % 脉冲
压缩
PC_FILTER = conj(lfm);
PCOUT=co nv(l fm,PC_FILTER); Fig=figure; plot(real(PCOUT)) Fig=figure; plot(imag(PCOUT)) SHOW=abs(PCOUT); SHOW=SHOW./max(SHOW);
七、实验步骤:
1、 F PGA 程序设计
2、 F PGA 程序时序仿真
3、 F PGA 程序下载、测试(SignalTapI 在线逻辑分析)
八、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
Matlab 仿真输出如下图8-1到8-4所示。
LF
JI I
20 40 HU 8l> Ida 120
140 1«O
01 iai<Lw>
图8-1 LFM 原始波形
■
■-----
图8-4脉冲压缩结果
ed ----------------- 1 ---------- ---------- 1 ------------------------------------- J------------------------------------- L --------------
-20 *15 *10 石 0 S 10 1S M
脈率(丽HZ
图8-2 LFM 信号频谱
_FVl :S :化潤彤
时问(UH}
图8-3 LFM 信号量化波形
X 心 PdB 的-遍形
4.5
i
I
3 5-
600 1000 1500
Q o o _Q O- 1--2^/
在FPGA上调试输出结果如下图所示
FPGA产生信号图之一
此图是在SignalTap I上实时输出的数据,分别是I路信号、Q路信号、经过低通滤波器的I路信号、经过低通滤波器的Q路信号。
FPGA产生的信号图之二
此图显示的数据分别为最终的脉冲压缩信号、经过匹配滤波器输出的I、Q路信
号以及经过加法和平方之后的数据输出,输出都符合设计要求。
九、总结及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了解了QuartusII的开发、调试、测试,并明白了LFM 信号的数字实现和仿真,实现了LFM中频信号产生与接收。
掌握了数据率变换的原理,掌握了模块PRF产生器,地址产生器,波形数据库,数据锁存器,FIR_LPF 模块的原理应用。
掌握了加法器,平方器和开方器的应用,模块的连接及相关引脚的设置都需要认真的设置,否则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欢迎下载11
欢迎下载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