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主题班会教案-诵读经典诗词传承中华文明 全国通用
六年级主题班会教案-诵千古诗词 做儒雅少年活动方案 全国通用

六年级主题班会教案-诵千古诗词做儒雅少年活动方案背景介绍六年级学生观念成熟,性格逐渐定型,是建设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力阶段。
班会作为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角色。
本教案以诵读千古诗词、培养少年雅致为主要内容,辅以相关主题班会组织形式、具体实施方案和评估方式,旨在通过此活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为日后成为儒雅少年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和学习中国古代诗词,培养阅读、理解、写作和欣赏等多方面能力;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并同时注重素质及自身能力的提升,达到健康、快乐、全面、终身学习的状态;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家国情怀,认识厚重的中华文化,珍惜其历史文化遗产,体会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内容1.了解中国古代诗词文化,传承经典–了解中国古代诗词和文化,介绍中国古代诗词创作的历史和背景;–学习苏轼的《赤壁赋》、李白的《将进酒》等经典篇章;–鼓励学生阅读少儿版、简化版诗词,协助学生学习。
2.背读经典诗词,提升气质修养–设计背诵经典的诗词内容,鼓励学生诗词中要注重抒情,给文章带上美感;–发放电子版或印刷版的诗词宝典,供同学备查;–按学习进度设定背诵任务。
3.讲解古代诗词知识–通过班会、口才比赛、戏剧比赛等形式讲解诗词知识,深化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找本地著名诗人或文化专家,组织讲座、听课、参观等活动,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了解。
4.制作诗词书签–鼓励学生参照著名诗句,创作书签,操作书签的熟练程度,与诗词制作的好坏程度直接关系到神韵的呈现;–投票选出最优秀作品。
5.比赛优秀作品–鼓励学生参与诗词作文比赛,并从中选出优秀作品,奖励获奖学生。
实施方案1.当学生学习完一篇诗词之后,每个星期设定一次班会,采用集体诵读、个人背诵比赛等方式来促进学生对诗词的学习与背诵。
2.设立诗词紀念品制作活动,鼓励学生动手制作诗词书签,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
小学主题班会教案-朗诵唐宋诗词·感悟传统文化-通用版

小学主题班会教案-朗诵唐宋诗词·感悟传统文化-通用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唐宋诗词朗诵技巧,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文化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集体朗诵、小组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诗词背景介绍:简要介绍唐宋时期的历史背景,解释诗词中的文化元素。
2. 诗词朗诵技巧:讲解诗词的节奏、韵律、语气等朗诵技巧。
3. 诗词理解与感悟:分析诗词的意境,引导学生感悟诗人的情感和哲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诗词的朗诵技巧和诗词意境的理解。
2. 难点:诗词中深层次文化内涵的把握和情感的表达。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诗词文本、多媒体设备、白板。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唐宋时期的画面,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背景介绍:简述唐宋诗词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3. 朗诵技巧讲解:通过示范和讲解,教授学生诗词朗诵的基本技巧。
4.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朗诵,互相评价,教师指导。
5. 诗词理解:分析一首诗词的意境,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6. 总结与反思: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板书设计- 朗诵唐宋诗词·感悟传统文化- 内容:- 唐宋诗词背景- 朗诵技巧- 诗词理解与感悟- 练习与分享作业设计1. 个人作业: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唐宋诗词,进行朗诵并录音。
2. 小组作业:分组讨论,选择一首诗词进行深入分析,准备下次课上分享。
课后反思本次课程通过朗诵唐宋诗词,让学生深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了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分享,增强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通过诗词的学习,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入更多元的教学方法和活动,以提升教学效果。
六年级主题班会导学案-诵读经典诗词传承中华文明 全国通用

六年级主题班会导学案-诵读经典诗词传承中华文明前言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诗词的传承和发扬愈发地重视起来。
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明,我们特此设计了本次主题班会导学案,以诵读经典诗词为主要内容。
学习目标通过本次主题班会课的学习,学生将会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什么是经典诗词2.熟悉经典诗词中的常见词汇和句式3.了解古诗词的代表作品4.掌握古诗词的背诵技巧5.传承中华文明,了解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学习内容一、什么是经典诗词经典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是代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成就的杰出代表。
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
它不仅是美学、文学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印记,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二、诵读经典诗词中的常见词汇和句式学生在诵读经典诗词中,需要了解一些古代汉语的常见词汇和句式。
例如:常见词汇:•阳春白雪:指春天阳光明媚,高山上还残留着冬季的白雪•明月清风:指月亮明亮玲珑,风吹得很清爽•桃花流水:指桃花盛开的景象,流水潺潺声常见句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掌握经典古诗词中的常见词汇和句式,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领悟古人情感,感受古文化的深远影响。
三、了解古诗词的代表作品经典诗词有很多而著名的代表作品,包括:•《庐山谣》:写庐山之美,弘扬爱国主义情怀•《桃花扇》:写吴承恩翻译唐代韩愈所作的《桃花源记》创作故事的小说•《离骚》:屈原怀古作品,代表楚文化•《静夜思》:唐代李白所作,写住在山庄里,独自一人赏月的景象。
以上仅是代表作品之一,每一首经典古诗词都有其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所以学生需多欣赏和领悟,并通过欣赏的方式学习其情感、文学价值和美学价值。
四、掌握古诗词的背诵技巧背诵古诗词,需要多练习,掌握一些背诵技巧。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背诵技巧:1.初步:读一遍,可以在心中浮现出每个字的形象2.第二步:读两遍,记住大概的顺序3.第三步:读三遍,可以说熟。
《诵读诗词 传承中华文明》主题班会活动教案

《诵读经典诗词传承中华文明》主题班会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体验中华经典诗词的魅力,培养对诗词的兴趣爱好。
2. 通过诵读经典诗词,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文化素养。
3. 引导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二、活动主题《诵读经典诗词传承中华文明》三、活动时间40分钟四、活动对象初中学生五、活动准备1. 准备一些中华经典诗词,如《静夜思》、《登鹳雀楼》、《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2. 将诗词打印出来,并准备相应的背景音乐或图片,以增加氛围。
3. 准备一首诗词接龙的游戏规则。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本次活动的主题和目的,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诗词的认知和感受,激发学生对诗词的热情。
二、诗词展示(5分钟)1. 教师展示几首经典诗词,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并解释诗词的意义和背景。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诗词,感受诗词的韵律和美感。
三、诗词接龙游戏(10分钟)1. 教师讲解诗词接龙的游戏规则,并示范一次。
2. 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诗词接龙游戏,每个小组轮流接龙。
3. 接龙成功的小组得分,比较各小组的得分,给予奖励。
四、个人诵读展示(5分钟)1. 学生自愿上台,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词进行诵读。
2. 教师对学生的诵读进行点评,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解。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和感受,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传承中华文明。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表达对诗词的热爱和对中华文化的自豪。
六、活动流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活动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2. 诗词展示(5分钟):教师展示经典诗词,学生朗读,感受诗词之美。
3. 诗词接龙游戏(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诗词接龙,增进团队协作。
4. 个人诵读展示(5分钟):学生自愿上台诵读诗词,展示个人才华。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活动收获,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豪感。
2024诵读,传承中华优美文化——主题班会教案设计

尊敬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的主题班会将聚焦于“经典诵读,传承中华优美文化”。
在当今发展快速的时代,我们不应忘记中华优秀文化是极为珍贵的财富。
学习并传承中华文化是我们每位学生肩负的义务。
如何真正理解和传承这些精髓呢?经典诵读便是我们非常有效的途径之一。
一、活动目的和意义1、目的通过经典诵读的活动,让同学们对于中华优秀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激发同学们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同时,也希望同学们在感悟后,能够真正把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下去。
2、意义让同学们在课余时间里,感悟经典和历史,从而在进一步崇尚文明的过程中,增加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感。
二、活动流程1、主持人介绍活动的主题。
2、由班级文艺骨干学生朗读部分古诗文及相关知名人物名言。
3、引导同学们对于这些诗文及名言进行思考、解析和感悟,并带领同学们一起开展相关活动,如剪纸、书法、画画等。
4、班级骨干筛选出所有同学的参与作品,并进行展示,班级同学进行点评和投票。
5、向父母和其他班级展示我们的作品,并与大家进行分享、交流和沟通。
三、重点难点1、难点对于经典文化的理解和感悟需要具备较强的观察和理解能力、文化修养和思考能力。
2、重点引导同学们在感悟中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内涵和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注意,不要使用“祖国文化”的说法)四、需要准备和注意事项1、准备物品:本活动需要准备以下物品:古诗文材料、名言语录、展板、书法纸、画画纸、剪纸纸张、彩笔、毛笔、红纸、拼音版古诗文书籍等等。
2、考虑到时间的问题,本活动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开展完毕。
需要合理安排活动的流程,特别是在施行装扮、点评、投票等方面。
(具体可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进行调整)3、本活动需要班级同学的积极参与,届时需提前发出通知和与同学沟通。
4、作品展览时,需要注意班级的整洁度、展示的规范性和醒目程度。
五、总结本次主题班会以“经典诵读,传承中华优美文化”为主题,以诗篇、历史、名言语录等进行内容的摆放展示。
诵读经典主题班会-教案

诵读经典主题班会教案活动目的:1.结合学校的书香读书活动, 在古诗的海洋中, 领略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良传统,在古诗中感受到闲情—友情—亲情-乡情-爱国情.2、通过开展"诵读经典诗词, 传承中华文明”主题活动, 努力将古诗文教育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高尚情操、优秀品格的人文教育有机地融合, 着力培养一代”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学生。
3.通过活动, 激发学生诵读中华经典的情趣, 养成随时积累语言素材的习惯。
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活动准备:1.各小组综合实践收集整理诗词.2.物色好主持人2人。
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 导入主题主持人a: 中华文明, 源远流长,主持人b:齐风韶韵, 流传四方。
诵读经典主题班会教案诵读经典主题班会教案.主持人a: 灿烂的文化丰盈着我们的童年,主持人b: 沁人的书香浸润着我们的成长。
主持人a:我国历来被称为诗的国度, 自诗经开始, 中国古典诗文一直洋溢着独具魅力的灵性风韵。
唐诗更是古典诗歌发展的高峰。
主持人b: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尤其是李白的绝世才华, 他豪放飘逸的气质,把诗写得行云流水而又变幻莫测,情财飘逸隽永, 美如清水荚蓉.现在请听李白的《古风》。
二、感受经典的魅力诗歌朗诵《古风》唐李白孤兰生幽园, 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 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 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 香气为谁发.主持人a: 下面请听朗诵《兰》。
《兰》明陈汝言兰生深山中, 馥馥吐幽香.偶为世人赏,移之置高堂。
雨露失天时, 根株离本乡.虽承爱护力, 长养非其方。
冬寒霜雪零, 绿叶恐雕伤。
何如在林壑, 时至还自芳。
主持人b: 名著不仅具有不朽的本质, 而且是我们人生旅途中必不可少的伴侣与慰籍。
名著是怎样伴我成长的呢?请聆听《论语》同我行。
见义不为,无勇也。
诵读经典主题班会教案人交往要宽容。
让我们再来听听另一个故事, 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呢?学生2: 《凿壁借光》主持人a:这些故事不仅有趣,而且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考。
《诵读经典诗词,传承中华文明》主题班会活动教案(精选13篇)

《诵读经典诗词,传承中华文明》主题班会活动教案(精选13篇)《诵读经典诗词,传承中华文明》主题班会活动教案(精选13篇)《诵读经典诗词,传承中华文明》主题班会活动教案篇1一、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中华古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古诗的意境,领悟诗人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2、充分调动学生在班集体活动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3、巩固初中阶段学习过的古诗。
二、活动准备:1、挑选好四位(男生2位,女生2位)主持人。
2、各小组组织熟练背诵初一、初二年级学过的古诗。
3、根据诗意各小组选择一首诗配上插图,选择一首诗写好书法作品。
4、各类节目准备:诗朗诵、舞蹈、小合唱、器乐独奏。
5、收集有关“闲情”、“友情”、“亲情”、“乡情”、“爱国情”的古代诗词。
三、活动过程:(前奏)女1: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孕育了底蕴深厚的华夏文化;男1:源远流长的古典诗文,铸就了经久不衰的艺术瑰宝。
女2:它犹如夏日的漫天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男2:它仿佛春日的遍野百花,散发着馥郁的芳香。
女1:那一曲曲动人心弦的诗词,给了我们美好的艺术享受;男1:那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佳作,给了我们无尽的人生教益。
女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词的世界里,去感受诗人朴质、真切的情思。
男合:今天,让我们共同徜徉古诗词的长河中,去感受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
第一部(闲情)1、提琴独奏《渔舟唱晚》,全体朗诵《春江花月夜》带入诗境(多媒体展示)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唐乐府诗)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诵读文明、传承中华文明主题班会教案

诵读经典文明、传承中华文明主题班会教案第一章:班会主题介绍一、班会背景:为了增强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我们决定举办“诵读经典文明、传承中华文明”主题班会。
二、班会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华经典文明的重要性和价值。
2.培养学生对中华文明的热爱和自豪感。
3.激发学生诵读经典、传承中华文明的积极性。
第二章:中华经典文明简介一、经典文明的定义:经典文明是指一个民族或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文化成果。
二、中华经典文明的特点:1.悠久的历史传承:中华文明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2.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华文明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果。
3.独特的价值观:中华文明强调道德修养、家庭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等。
第三章:经典诵读的意义和方法一、经典诵读的意义:1.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诵读经典,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口才。
2.培养思维能力:经典诵读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记忆力。
3.塑造品格:经典文明中的道德观念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品格。
二、经典诵读的方法:1.选读经典: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的经典文献进行诵读。
2.定时诵读:设定固定的时间进行经典诵读,形成习惯。
3.深入理解:在诵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经典文献的意义和内涵。
第四章:经典诵读活动设计一、活动目的: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经典诵读活动,激发学生对中华经典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
二、活动内容:1.经典诵读比赛:组织学生进行经典诵读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2.经典故事分享: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经典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经典知识竞赛:设计有关中华经典的题目,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竞赛。
第五章:传承中华文明的责任和使命一、传承中华文明的意义:传承中华文明是每个中华儿女的责任和使命,只有传承好中华文明,才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作为学生的责任和使命:1.热爱中华文明:学生应该热爱自己的文化,积极学习和传承中华文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诵读经典诗词,传承中华文明
一、活动目的:
1、结合学校的书香读书活动,在古诗的海洋中,领略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良传统,在古诗中感受到闲情—友情—亲情—乡情—爱国情。
2、通过开展“诵读经典诗词,传承中华文明”主题活动,努力将古诗文教育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高尚情操、优秀品格的人文教育有机地融合,着力培养一代“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学生。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诵读中华经典的情趣,养成随时积累语言素材的习惯。
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活动重难点:
在古诗的海洋中,领略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良传统,在古诗中感受到闲情—友情—亲情—乡情—爱国情
二、活动准备:
1、各小组综合实践收集整理诗词。
2、物色好主持人2人。
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主持人a: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主持人b:齐风韶韵,流传四方。
主持人a:灿烂的文化丰盈着我们的童年,
主持人b:沁人的书香浸润着我们的成长。
主持人a:我国历来被称为诗的国度,自诗经开始,中国古典诗文一直洋溢着独具魅力的灵性风韵。
唐诗更是古典诗歌发展的高峰。
主持人b: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诵读经典主题班会教案诵读经典主题班会教案。
尤其是李白的绝世才华,他豪放飘逸的气质,把诗写得行云流水而又变幻莫测,情财飘逸隽永,美如清水荚蓉。
现在请听李白的《古风》。
二、感受经典的魅力
诗歌朗诵
唐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主持人a:下面请听朗诵《兰》。
明陈汝言
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
偶为世人赏,移之置高堂。
雨露失天时,根株离本乡
虽承爱护力,长养非其方。
冬寒霜雪零,绿叶恐雕伤。
何如在林壑,时至还自芳。
主持人b:名著不仅具有不朽的本质,而且是我们人生旅途中必不可少的伴侣与慰籍。
名著是怎样伴我成长的呢?请聆听《论语》同我行。
见义不为,无勇也。
——《为政》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八佾》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主持人a:《论语》中的“孝敬之道”,塑造着我们高尚的灵魂,它的“智慧之道”,启迪着我们的思维,它的“治世之道”教会了我们仁爱,书籍是这样的神奇!同学们还给我们带来了有趣的经典故事呢!
学生1:《孔融让梨》
主持人b:小小的孔融教会了我们,与人交往要宽容。
让我们再来听听另一个故事,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呢?
学生2:《凿壁借光》
主持人a:这些故事不仅有趣,而且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考。
那么都给大家带来了哪些思考呢?或者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对你有哪些影响呢?
主持人b:经典名著的博大精深,真令人回味无穷。
主持人a :走进经典,我们走进生活的四季。
主持人b:走进经典,我们走进人生的四季。
主持人a:底蕴深厚的《老子》可吟读,可朗诵,
主持人b:能从耳朵钻入心中,如同一股泉水涓涓流淌,与大自然相融合。
主持人a:草木为了感激春的到来——吐露新芽;
主持人b:鲜花为了感激夏的到来——竞相开放;
主持人a:硕果为了感激秋的到来——挂满枝头;
合:我们为了感激经典——今天在此展示自己。
主持人b:《弟子规》主要讲如何孝敬父母,如何为人处世,以增进团结,促进和谐。
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为世人所称道,所敬仰。
下面请欣赏小故事《孟信不卖病牛》
《孟信不卖病牛》
古代,有个叫孟信的人,被罢免了官职以后,家里很穷,甚至连吃的东西都没有了。
一天,家里人趁孟信外出把家里仅有的一头病牛卖了,来换粮食。
孟信回家后发现病牛被卖了,就把家里人打了一顿,还去把病牛要了回来,他对买主说这是病牛,没什么用处了,这样的病牛不能卖给你。
如果我们都能像孟信一样,做人诚实守信,经商公平交易。
那像“三鹿奶粉”等欺诈行为事件就不会发生。
主持人a:听了这个故事,你认为孟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人呢?见没见过和他不一样的人呢?(通过小故事和同学们的评论,让孩子们明白怎样做人。
)
主持人b:诵读中华经典,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
主持人a:诵读中华经典,让民族文化智慧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
三、班主任总结
中华经典的铿锵音韵在我们耳边回响,中华经典的千古风韵在我们心头荡漾。
培根在《论读书》中这样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伦理使人庄重……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从《忆读书》中我们知道冰心奶奶从小就贪婪地吮吸着经典文化的营养而长大,受着古典文化的熏陶而成就了她高尚的人格。
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参与到“经典诵读”活动中,去汲取甘露,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一路
让经典润泽我们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