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孔子和孟子的语录

合集下载

孟子写的孔子语录(范文)

孟子写的孔子语录(范文)

孟子写的孔子语录‎孟子写的孔子语‎录孟子写的孔子‎语录学而第一『‎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1.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凡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

‎"『1.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10』‎子禽问於子贡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1.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

"『‎1.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13』有‎子曰:"信近於义‎,言可复也。

恭近‎於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孔孟语录带翻译

孔孟语录带翻译

孔孟语录带翻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关于孔孟语录带翻译,希望你喜欢。

孔孟语录带翻译精选:1)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述而》)2) 译文:叶公向子路问孔子的近况,子路没有回答。

孔子说:“你为什么不这样说:‘他的为人,(为了追求一个崇高的理想,)经常发愤得忘记了吃饭,高兴得忘记了忧愁,连快要老了都不知道,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啊!’”3)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 (《论语·公冶长》)4) 译文:子贡问道:“孔文子(的谥号)为什么称‘文’呢?”孔子说:“他才思敏捷而又喜爱学习,不以向低于自己的人学习为羞耻,这就是叫他‘文’的原因。

”5)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论语·卫灵公》)6) 译文:孔子说:“志士仁人决不为了自己活命而做出损害仁义的事情,而是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恪守仁义的原则。

”7)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8) 译文: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现在所谓孝顺,总说能够奉养父母就可以了。

(但这却是很不够的,因为)对狗对马,也都能做到饲养它。

如果对父母(只做到奉养)而不诚心孝敬的话,那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9)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论语·为政》)10) 译文:孔子说:“人要是没有诚信,那就没有什么值得肯定的了。

就象牛车、马车上没有车辕与横木相接的部分,牛车、马车怎么能够行走呢?”孔孟语录带翻译大全:1)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2)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检查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情,是否忠实呢?和朋友交往,是否真诚讲信用呢?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3)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中国孔子关于宽容的名言警句

中国孔子关于宽容的名言警句

中国孔子关于宽容的名言警句中国孔子关于宽容的名言警句1、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孔子2、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孔子3、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孔子4、学而不已,阖棺乃止。

——孔子5、身而常逸者,则志不广。

——孔子6、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孔子7、过而不改,是谓过也。

——孔子8、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孔子9、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10、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11、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孔子12、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孔子13、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孔子14、与人交,推其长者,讳其短者,故能久也。

——孔子15、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孔子1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17、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18、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孔子19、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2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名人名言经典语录1、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2、尧舜之道,孝悌而已。

——李纲3、让自己的儿女们光宗耀祖是父亲们的主要缺点。

——伯罗索4、母亲的心是儿女的天堂。

5、父虑后母虐,鸾胶不再续。

母虑孤儿苦,孀帏忍寂寞。

——《劝孝歌》6、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

——萨克雷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8、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孟子9、孝是流水,上代截流,下代干涸。

——字严10、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

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

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孟子11、苗好米好,娘好女好。

大一孔孟语录原文及翻译

大一孔孟语录原文及翻译

大一孔孟语录原文及翻译大一孔孟语录原文及翻译1. 孔子语录:原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不要对别人做自己不愿意被做的事。

2. 孟子语录:原文:人之初,性本善。

翻译:人从出生起,本性都是善良的。

3. 孔子语录:原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知道的人不如喜欢的人,喜欢的人不如享受的人。

4. 孟子语录:原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翻译:聪明而喜欢学习,不以请教低于自己为耻。

5. 孔子语录: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学习并时常复习,岂不快乐?6. 孟子语录:原文: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翻译: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而是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7. 孔子语录:原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翻译:朋友从远方来,岂不快乐?这些语录都是孔子和孟子的经典名言,它们体现了他们对待人事的智慧和为人处世的原则。

这些语录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广泛的适用性,对现代人们的学习、工作和人际关系等方面都具有启示作用。

孔子的语录强调了做人要遵循道德准则,关心他人,不做伤害他人的事情,并提倡持续的学习和进步。

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和快乐,认为朋友的到来是一种快乐。

孟子的语录则强调了人性的善良和对他人的关怀。

他认为人之初性本善,只有通过教育和修养才能发展出更高尚的品德。

他提倡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主张虚心向他人请教以获取更多的知识。

这些语录不仅对古代的学子和士人们有启示和鼓舞,也对现代人们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仍然可以从这些经典名言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努力做一个有道德、有责任心、善良和勤奋的人。

孔孟名言语录及翻译

孔孟名言语录及翻译

孔孟名言语录及翻译孔子和孟子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他们的著作和学说中,包含了许多经典的名言,这些名言至今仍然具有较高的价值和深远的影响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孔孟名言,并进行适当的翻译。

1. 孔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句话强调了个人修养与家庭、国家、世界的治理之间的密切关系。

孔子认为,一个人首先要修身养性,使自己成为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

然后,他才能正确地管理家庭事务,带领家庭成员和睦相处。

接着,他才能应用自己的智慧和道德准则去治理国家,使国家安定繁荣。

最后,他才能努力实现天下人的和平与安宁。

2. 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是孟子所强调的价值观观点。

他认为,人民的利益最重要,国家的利益次之。

而君主个人的利益则相对较轻。

这句话体现了孟子对于政权的责任和义务的看法,他认为君主应该以人民的利益为重,而非个人私利。

只有在尊重和满足人民的需求之后,国家才能够稳定和繁荣。

3. 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强调了对于学问的态度。

孔子认为,知识的追求不仅仅在于理论上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在于实践和应用。

只有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才能体现其价值。

而更进一步,只有将实践转化为乐趣,才能更好地激发学习和创新的动力。

因此,孔子主张融知、喜、乐于一体的学习态度。

4. 孟子: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这句话强调了交友的重要性。

孟子认为,我们身边的朋友和同伴会对我们产生重要的影响。

优秀的朋友会对我们有正面的影响,使我们不断进步和成长。

而不良的朋友则会给我们带来消极的结果。

因此,孟子建议我们选择和与之为伴的朋友,要慎重考虑,尽量选择对我们有正面影响的人。

5. 孔子: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这是孔子对于正直、公正的看法。

他认为,要修正错误,实现公正,首先要自身做到正直。

只有自身具备这种品质,才能对不公正的事物进行纠正和改变。

孔子主张个人的正直和公正是社会公共秩序的重要基石,倡导每个人都以身作则,做到行为合乎道义。

三、《论语》十二章《孔子观于周庙》孟子名言摘录

三、《论语》十二章《孔子观于周庙》孟子名言摘录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正确的学习态度: 虚心求教,取长补短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高尚的个人修养: 自求长进,提高修养
同桌讨论,然后请 用不同的符号标示 出三方面有关的句 子。
学习方法: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学习矣了。以后一定要花
时间进行巩固。
课外它拓是展指阅:读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
1、子“曰己:所“不知欲之,为勿知施之于,人不”知是为儒不家知思,想是的知精也华。,” 2所、揭子晓贡的问是曰处:“理孔人文际子关何系以的谓重之要文原也则?”,子也曰是:“中敏华而民好 学 族,根不深耻蒂下固问的,是信以条谓。之孔文子也所。强”调的是,人应该有宽 3广、的子胸曰怀:,“待默人而处识事之之,时学切而勿不心厌胸,狭诲窄人,不而倦应,尊何重 有 他于人我,哉平!等”待人,宽宏大量。倘若自己所讨厌的事 4益 物 将、,,事子不硬情曰如推 弄:学给 得“也他 僵吾。人 持尝”,而终不不日仅可不会收食破拾,坏。终与夜他不人寝的,关以系思,,也无会 5、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 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示范朗读
小组内大声朗读纠错; 学生朗读打分; 全班齐读成诵。
论语 lún
愠 yùn 逾矩 yújǔ 罔 wǎng 箪 dān 笃 dǔ
说 yuè 三省 xǐng 吾 wú 殆 dài 肱 gōng 陬邑 Zōuyì
为人谋而不忠乎
wèi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yòu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hào
逝者如斯夫

孔孟语录

孔孟语录

摘 录 四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 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信”,是“信用、信义”的意思。 “其”,指“无信”之人。 “可”,是“可以”的意思,即还有什么可以作为的。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不讲 信用,那就不知道他还可以有什么大的作为。也就是说, 一个不讲信用的人,是不可能有什么大的作为的。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2],三十 而立[3],四十而不惑[4],五十而知天命 [5],六十而耳顺[6],七十而从心所欲,不 逾矩。”(《论语· 为政》)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7],小人比而 不周。”(《论语· 为政》)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 和。”(《论语· 子路》)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 车无輗[8],小车无軏[9],其何以行之哉?” (《论语· 为政》)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 其道得之[10],不处也[11];贫与贱是人之 所恶[12]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13]也。 君子去仁,恶乎[14]成名?君子无终食之 间违仁[15],造次[16]必于是,颠沛[17]必 于是。”(《论语· 里仁》)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 [18],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卫灵 公》)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大车”,指牛车。 “輗”,大车是以牛拉作为动力的,大车辕前端与横木相接的活销”。 “小车”,指马车。 “軏”,小车是以马拉作为动力的,古代车辕与横木相连接的销钉”。
“其”,指“无輗大车”和“无軏小车”。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意思是说:如果大车没 有“輗”将牛与车进行连接,小车没有“軏”将马与车进行连接的话,
评析(三十而立)


我们常常说“三十而立”,怎样 才算是立起来呢?是否只要是有 车、有房、,或者是有个什么样 的职位就算是立起来了呢?而立 之年对于人的医生有着怎样的重 要作用? 黑格尔提出过“正反合”三段式 理论观念。比如读小学时候认为 社会上一切都是好的…..,十几岁 初中会有比较强的逆反心理,已 经认识到社会上一些不正之 处……二十多岁时候觉得社会上 一切都是“不正”的,都是丑陋、 欺骗,全世界都对不起他。这个 时候人必然表现出一种反弹。那 么走到

孔孟语录——精选推荐

孔孟语录——精选推荐

孔孟语录(十二则)孔子生当"礼崩乐坏"的奴隶制末期,其先祖本是宋国贵族,后迁鲁。

父亲叔梁纥(字叔梁,名纥)是陬邑邑宰。

他本人出身下层贵族家庭,属于新兴的"士"的阶层。

青年时,孔子曾做过管仓库、管牛羊的小官,中年以后做过鲁国的司寇,管全国的司法,不久下台,开始聚众讲学。

他曾率领弟子周游列国,先后到过卫、陈、宋、蔡,齐等国。

由于他的政治主张不合时宜,均不被统治者所采纳,不得不返回鲁国继续讲学授徒,并传授整理了古籍《诗》,《书》、《礼》,《乐》,《春秋》等,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播起了积极作用。

孔子的主要学说是仁义礼乐。

"仁"是他思想学说的核心。

1、"仁"的含义很广,按孔子自己的解释就是"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并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爱要有差别等次;2、他认为当时社会"苛政猛于虎",主张"为政以德",反对横征暴敛,想以此来缓和阶级矛盾,消除社会动乱;3、他希望恢复西周初年的稳定局面,主张"克己复礼",告诫弟子"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妄图以"礼"来正君臣,父子、夫妇的名分,甚至为了挽救"日薄西山"的奴隶制,对现实采取了"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态度,表现了他保守复古的思想倾向。

他在教育上提倡"有教无类",是我国古代第一个以学者身份聚徒办学的人,把处于王官为贵族所专有的文化学术传播到广大社会中来。

他一生弟子众多,据说听他讲学的有三千人,其中与他关系密切而有出名的有七十二人。

他谦虚好学,在学习的态度、方法上有许多好见解,如"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知之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孔子和孟子的语录
导读:孔子和孟子都是我们古代伟大的思想教育家、文学家,他们所留下来的种种文化,教育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

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有关孔子和孟子的语录,欢迎阅读参考!
孔子经典语录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4、孔子曰: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5、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7、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8、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9、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0、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11、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12、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

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1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14、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
15、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6、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
17、执子之手,将子拖走。

子说不走,好吧,关门放狗。

18、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19、孔子曰:打架用砖乎!不亦乱乎!照头乎!乎不死,再乎!
20、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1、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22、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23、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24、孔子曰:“中午不睡,下午崩溃。

”孟子曰:“孔子说的对!”
25、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孟子的经典语录1、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2、言定天下者一道,仁政而已,不贪杀人,人则归之,是故文王视民如伤,此之谓也。

3、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稿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氵孛然兴之矣。

其如是,孰能御之。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体有贵贱,有大小。

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

养其大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

6、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7、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8、惟有贤者然後乃得乐此耳。

谓修尧舜之道,国家安宁,故得有此以为乐也。

不贤之人,亡国破家,虽有此,亦为人所夺,故不得以为乐也。

9、鱼和熊掌不可得兼。

10、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员(圆)。

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11、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

眸子不能掩其恶。

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

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12、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13、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14、人人都可以当尧舜这样的好人。

15、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16、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17、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18、孟子言且令臣庶皆後去其仁义,而先且以自利,则不交相杀夺,故不足自饱餍。

言必杀夺。

19、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後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20、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2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22、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

23、则为王之大夫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家,为大夫既欲利益其家,则为王之士庶人亦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身。

假使上至下至於士庶人,皆且取其利益,而国必危乱丧亡矣。

24、其进锐者,其退速。

25、始作俑者,其无後乎。

孔孟个性的故事“读孔子如沐春风,读孟子如闻战鼓。

”这是著名学者易中天先生对两位先贤的评价。

在他看来,孔子温文尔雅,孟子则个性张扬。

那么,历史上的孔子和孟子是怎样的人呢?
孔子小时候家里比较穷,他孔子做过吹鼓手,孔子也放过牛羊。

小孔丘刻苦读书、自学成才,养成了谦虚好学的品德。

他向别人请教时总是恭恭敬敬。

成为人人尊崇的学者后,门下弟子三千,他也将这种谦逊的习惯保持了下来。

孔子他不仅学识渊博,胸襟也十分开阔,而且为人宽容大度。

有次在郑国,有人把他形容成“丧家之狗”,孔子他也不生气,一笑置之。

可别以为孔子只是一味宽容,没有脾气。

在学习上,孔子和现在的老师一样,对学生严格要求,不允许他们有丝毫懈怠。

有一次,有位叫宰予的学生大白天睡觉,孔子发现后十分生气,当众斥责他:“朽木不可雕也!”对于宽厚的孔子来说,这已经是很严厉的批评了。

所以,孔子敦厚,却不是没有原则。

查一下,看看“朽木不可雕也”是什么意思。

同学们可别学宰予,
要珍惜这大好时光啊!
孟子说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这又反映了他什么样的性格呢?
与宽厚谦恭的孔子相比,孟子的个性更为鲜明。

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据传,他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

当时,各地诸侯为争夺土地连年征战,百姓们流离失所。

在这样的乱世,孟子以天下为己任,游历各国,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

面对君王时,孟子总是快言快语,从不卑躬屈膝。

齐宣王曾经问他亲贵大臣应做的本分,孟子回答说:“如果国君犯了大错,臣子就应该反复劝谏;如果反复劝说了不听,臣子就可以废掉他另立新君。

”齐宣王听了,脸色都变了。

这样尖锐的话,没有非凡胆识与魄力的人,是无论如何也不敢说出口的。

孟子曾豪迈地说:“如果要使天下太平,当今世上,除了我还有谁呢?”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读书人。

感谢您的阅读,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