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综合实践活动及练习
综合性学习《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导学案

综合性学习《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导学案
[活动目标]
1.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孔子和孟子,走进这两位先贤的思想世界,亲身体验和了解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综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活动过程]
一、活动准备
1、确定活动主题:
(1)阅读教材,明确学习内容与要求。
(2)师生结合实际增删整合学习内容和要求。
(3)师生讨论后分组,推选出小组长。
分组分工如下:
1 孔、孟小档案甲组
⑴孔子、孟子的生平和主要经历
⑵孔子的弟子和门人
2 孔、孟小档案乙组
⑴记录孔、孟言行的著作及其对周边国家文化的影响
⑵孔庙、孔府、孔林简介(含图片展)
3 不朽的孔、孟甲组
⑴孔子的主要思想
⑵孟子的主要思想
4 不朽的孔、孟乙组
⑴《论语》、《孟子》中的成语
⑵《论语》、《孟子》中的格言警句
4、师生协商,制定活动与评价方案。
二、活动实施:。
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中考练习题归纳

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1、孔子,孟子的生平和主要经历.如孔子小时候就显露出过人的才华,”孟母三迁”的故事,孔子,孟子周游列国的经过等.2、孔子弟子和门人.我们通常说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最突出的有七十余人,你可以重点了解其中的几位.3、<<论语>><<孟子>>何时被列入四书?何时成为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必读书?4、孔子和孟子对周边国家文化的影响?5、了解山东曲阜孔庙,孔府,孔林的特点,规模及收藏品等情况.最佳答案宋朝朱熹将《论语》《"孟子》列入四书的由于朱熹注释的《四书》既融会了前人的学说,又有他自己的独特见解,切于世用;又由于以程颢、程颐兄弟和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地位的日益上升,所以,朱熹死后,朝廷便将他所编定注释的《四书》审定为官书,从此盛行起来,到元代延佑年间(1314——1320)恢复科举考试,正式把出题范围限制在朱注《四书》之内,明、清沿袭而衍出“八股文”考试制度,题目也都是在朱注《四书》里。
-------------------------------------------------颜回中文名称: 颜回又名: 复圣,字子渊,颜叔, 颜渊, 颜生. 性别: 男所属年代: 春秋战国时代生卒年: 公元前523~前490闵子骞(前536--前487),名损,字子骞,春秋时卫国人(今濮阳县渠村乡大闵城人),孔子高徒,为二十四孝子之一,以德行和颜渊并称。
冉伯牛(生卒年不详)姓冉,名耕。
字伯牛。
春秋末年鲁国人。
出身"贱人"家族。
孔子弟子中以德行著称者之一。
仲由国藉不详,字子路,小孔子九岁。
端木赐字子贡,卫国人。
言偃字子游,吴国人。
小孔子四十五岁。
以文学著名。
卜商字子夏,卫国人。
小孔子四十四岁。
曾参字子舆,南武城人。
小孔子四十六岁。
-------------------------------------------------曲阜孔庙、孔林、孔府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孔子是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中国春秋时期伟大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写作 口语交际 综合性学习 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学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学案新人教版五千年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曾经在人类文明史上创造过无数的奇迹,孔子和孟子便是这些奇迹中两颗耀眼的明星。
他们超人的智慧、深邃的思想、积极的人生态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尽管孔孟已离我们年代久远,但是他们那杰出的智慧和伟大的人格,仍然能给我们以有益的启迪。
1.比较全面地了解孔子和孟子,走进这两位先贤的思想世界,亲身体验和了解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从而综合提升人文素养。
2.综合培养查阅、整理、筛选、整合资料的能力,综合培养读写听说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
分组搜集并整理相关资料,分工如下:1.孔孟小档案甲组:(1)孔子、孟子的生平和主要经历:(2)孔子的弟子和门人:2.孔孟小档案乙组:(1)记录孔孟言行的著作及其对周边国家文化的影响:(2)孔庙、孔府、孔林简介(含图片展):3.不朽的孔孟甲组:(1)孔子的主要思想:(2)孟子的主要思想:4.不朽的孔孟乙组:(1)《论语》《孟子》中的成语:(2)《论语》《孟子》中的格言警句: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孔子和孟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被尊为“圣人”和“亚圣”。
他们的思想观念,对中国社会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甚至远及日本、朝鲜、欧洲等地,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便是让大家走近这两位先哲,让他们美丽的光环也闪耀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心中!同学们经过努力,搜集了大量资料,收获了不少成果。
今天,我们将一起去走近他们、了解他们。
二、圣人孔孟1.圣人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大约在孔子前几世没落了,失掉了贵族的地位,《史记》称“孔子贫且贱”,孔子自己也说:“吾少也贱,故能多鄙事。
”(《论语·子罕》)孔子十五岁立志学习,先后做过吹鼓手、仓库和牧场管理员、小司空(掌管工程)及司寇(掌管刑法),曾拜老子为师;五十多岁后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走近孔子和孟子”综合性学习活动试题及答案-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初中.doc

“走近孔子和孟子”综合性学习活动试题及答案|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下面是一节语文活动课的过程设计,请按要求答题。
走近孔子和孟子――《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读书报告会①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
②各小组推荐代表上台发言,可选择以下话题:a.孔子和孟子所处的时代。
b.孔子和孟子的生平和主要经历。
c.孔子的弟子和门人。
d.《论语》和《孟子》的简介。
e.孔子、孟子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f.山东曲阜孔庙、孔府、孔林的特点、规模及藏品等情况。
③主持人根据评委意见宣布结果。
④语文教师对本次活动作出小结。
(1)请给主持人设计一段开场白,要求能切合本次活动的主题,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2)假如你就是被推荐的代表,请概述你发言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孟子和孔子的社会思想,政治主张,以及他们的修身,交友都对我们后人有很深的影响。
中国孟子和孔子的礼仪对社会起了很大的影响。
(意对即可)②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
他幼年丧父,家庭贫困,在母亲的教导下勤奋学习。
青年时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后来退居讲学。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亚圣”。
孟子也非天生的圣人,他也有过性格不稳定的幼年,孟子能成为“亚圣”,多得力于他母亲的教诲。
孟子的母亲仉(zhǎng)氏一生克勤克俭,含辛茹苦,抚育儿子。
孟子的母亲是位伟大的女性,她含辛茹苦坚守志节,抚育儿子,从慎始、励志、敦品、勉学以至于约礼、成金,数十年如一日,毫不放松,既成就了孟子,更为后世的母亲留下一套完整的教子方案。
综合性学习:我所知道的孔子和孟子

综合性学习: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教学课时:四课时】一、活动目标1.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孔子和孟子,对他们的思想和主张有初步的认识,并从中汲取营养。
2.培养学生查阅、整理、筛选、概括资料的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3.写一篇议论文。
二、活动指导与建议关于第一项活动1.可以把班级分成若干小组,组内成员每人负责做两三个问题,然后小组在一起讨论、完善,最后把成果提交到班里,班里举行一个汇报、交流会,看看哪个小组在哪个问题上做得最好。
这样,个人主动性既得到发挥,合作与竞争的精神也有所体现,而每个人在这个过程中都得到了丰富的知识,为进入下一个活动打下了基础。
2.要注意让学生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加工、整理,然后用自己的话就某个问题写一段文字。
关于第二项活动1.由于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尚低,加之对学生来说,《论语》《孟子》文字浩繁,教师可以先把《论语》《孟子》进行一番筛选,然后将适量的、易引起学生阅读兴趣、符合学生阅读水平的文段提供给学生。
2.学生可以仅根据老师提供的文段,找出其中现在还在使用的成语;也可以翻查成语词典或成语故事集之类的工具书,找出出自《论语》或《孟子》的成语。
然后,解释这些成语原意,再解释它们在今天的意义,由教师或语文水平较高的两位同学加以汇集、整理,每一条词语谁解释得最准确,要注上这位学生的名字。
最后,将结果在班上展示出来。
3.学生可以根据老师提供的文段,有条件的也可以翻查《论语》《孟子》全文,再根据某些篇章或某些段落,从中提炼出一个小论题。
论题角度不必太大,也不必太专业化,如孔子心目中的理想君主、孔子谈孝道、孔子对富贵的态度、孔子怎样评价自己、孟子心目中的理想君主、孟子谈治理百姓、孟子对当时统治者的态度等等,均可作为论题。
确定题目后,围绕着题目谈对孔子或孟子有关思想的理解及评价,以文字形式提交到小组里讨论,然后小组里推举出代表参加班里的汇报、交流活动。
关于写作练习写作练习主要是建立在第二项活动中第二小项活动基础上的,不过也要提醒学生注意采用其他活动的成果,这样可以使文章的论据更丰富,论证得也更充分。
综合性实践活动_综合性学习活动 孔子、孟子离我们的时代已十分久远,然而他们杰出的智慧和伟大的人格

综合性实践活动_综合性学习活动孔子、孟子离我们的时代已十分久远,然而他们杰出的智慧和伟大的人格综合性学习活动(5分)孔子、孟子离我们的时代已十分久远,然而他们杰出的智慧和伟大的人格,仍然给我们有益的启迪。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孔孟',去更多地了解一下他们吧。
(1)搜集"孔孟'名言。
请你各写一则与孔子和孟子有关的成语或名言。
不得使用示例(2分)示例:不耻下问(孔子)孔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2)论辩"孔孟'思想(3分)受西方文明的影响,儒家思想今天遇到了无比强劲的对手。
"孔孟'思想还有存在的依据吗?请以正方身份参与辩论,表明你的观点并举例分析。
反方:"孔孟'思想糟粕多于精华。
其宣扬的中庸之道缺少创新和进取精神,其"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思想为封建统治者的剥削行为制造了理论依据。
正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6.(5分)(1)(2分)示例: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1分)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舍生取义(1分)(写出一句就可给分)(2)(3分)示例:孔孟思想在现代依然有深刻的指导意义(1分)。
那些标示我们民族精神的名言警句"舍生取义'"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1分)等对我们现代人的思想和行为的约束具有典型的意义。
人教九下《综合性学习: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教案1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案例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湖北省恩施市屯堡中学王健毕文学[活动目标]1.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孔子和孟子,走进这两位先贤的思想世界,亲身体验和了解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综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2.综合培养学生查阅、整理、筛选、整合资料的能力,综合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
[活动过程]一、活动准备1、确定活动主题:(1)阅读教材,明确学习内容与要求。
(2)师生结合实际增删整合学习内容和要求。
2、时间安排:15天。
其中收集资料10天,整理资料3天,准备恰当的汇报形式1天,成果展示1天。
(主要利用课余时间,成果展示为课内两课时。
)3、教师提供一些相关资料或查阅途径,为学生采集信息提供方便。
4、师生协商,制定活动与评价方案。
二、活动实施:1、制定活动计划。
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讨论,拟定小组活动计划,明确各自职责,并确定资料搜集的方式,安排好活动时间。
教师对各组的活动计划予以及时指导,如有明显不当之处,即与学生一起商讨更正。
2、搜集资料,采集信息。
各组按照活动内容,多方面获取第一手资料。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尤为重要。
一是因为教师提供的书籍和网上下载的内容文字浩繁,学生又只能利用课余时间阅读,阅读量难以达到要求;二是由于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不强,很多原文即使有白话解说,也很难读懂。
为此,教师首先应尽可能多的熟悉资料内容,然后引导学生有选择性地查阅和作笔记。
有条件的,还可把学生带到孔庙、孔府、孔林等实地进行参观访问,作访问笔录、写观察日记等。
3、处理资料,整合信息。
学生将积累的资料分组集中,进行筛选。
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研究资料的价值,考察其对学生的适宜度。
4、准备汇报材料,确立汇报形式。
各学习小组根据本组所取得的成果,自主设计成果交流的形式。
首先,在教师的指导下,推选五位主持人(总主持人一名,其余四人可由组长担任。
)然后由各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讨论决定成果汇报形式(如情景表演、演讲、解说、朗诵、展出等,不拘一格)。
综合性学习 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 教案.

综合性学习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教案淄川区淄河中学孙保江【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培养学生查阅、整理、筛选、整合资料的能力,亲身体验和了解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2)积累孔子和孟子的有关知识和名言警句等。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了解孔子和孟子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综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准备】一、活动准备1、将全班同学分成三大组,每组任务如下:第一组:主题:生平经历搜集孔子、孟子的生平和主要经历(包括对出生地如孔庙、孔府、孔林简介),要求内容准确翔实,要配以大量图片资料,以便使同学们有直观印象。
第二组:主题:影响⑴搜集孔子的弟子和门人的情况,尤其是突出的几位也要重点了解。
⑵记录孔、孟言行的著作及其对周边国家文化的影响第三组:主题:思想⑴孔子的主要思想⑵孟子的主要思想2、全体同学共同任务:积累并背诵《论语》、《孟子》中的成语和格言警句【教学过程】一、教师导入同学们,五千年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曾经在人类文明史上创造过无数的奇迹,孔子和孟子便是这些奇迹中两颗耀眼的明星,他们超人的智慧、深邃的思想、积极的人生态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本单元综合性学习,便让大家走近这两位先哲,让他们美丽的光环也闪耀在我们这一代人心中!二、课堂展示基本环节:1、孔孟名言擂台赛:由于事先要求所有同学都背诵孔孟的名言、成语等,所以采取分轮挑战形式,以小组积分制评判结果;2、生平经历介绍:由第一小组成员上台展示成果。
(多媒体展示,)主要内容包括:⑴画像。
⑵生平经历。
(可包含一些小故事,如“韦编三绝”、“孟母三迁”、“断织教子”等。
⑶曲阜孔庙、孔府、孔林等建筑,及建筑内藏品状况。
(以导游的身份解说)三、孔孟学说的影响1、总地位:被尊为“圣人”和“亚圣”,对中国社会产生过深远的影响2、介绍孔子及其门下弟子,其中“贤者七十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导入:你还记得吗?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写,那时候学生入学要先拜孔子(没有孔子牌位,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其次才向老师行礼。
是啊,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里,孔子都具有无比崇高的地位。
孟子呢,直接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在历史上并称“孔孟”。
孔子、孟子离我们的时代已十分久远,然而他们那杰出的智慧和伟大的人格,仍然会给我们以有益的启迪。
1、孔子、孟子的生平和主要经历(1).孔子(前551~前479)中国春秋后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
名孔丘,字仲尼。
鲁国人。
生平先世为宋国贵族,因避内乱移居鲁国。
父叔梁纥,母颜氏。
鲁襄公二十二年(前551)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
鲁国是周公儿子伯禽的封地,素有礼乐之邦之称。
至春秋末,礼乐仍保持完好。
鲁国根深蒂固的礼乐传统对孔子有深刻的影响。
孔子幼时常以陈俎豆、设礼容为戏。
早年丧父,家境中落,年轻时曾做过管粮仓、管放牧的小官。
30余岁时开始授徒讲学。
鲁昭公二十六年(前516),鲁国内乱,孔子不满季氏为首的三桓擅权,一度离鲁至齐,不久返回。
开始整理诗、书、礼、乐,招收弟子日多,影响愈大。
鲁定公九年(前501),出任中都宰,颇有政绩。
后升为司空和大司寇。
定公十年齐鲁夹谷之会,孔子相礼,鲁国兵礼并用,收回被齐国侵占的郓、灌及龟阴之田。
定公十三年,孔子为维护公室,建议毁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等三家都邑,季孙氏、叔孙氏的邱、费被毁后,孟孙氏以武力对抗,孔子计划失败。
以后鲁国政局有变,孔子见理想难以实现,遂带领弟子离开鲁国,开始了周游列国的飘泊生涯,时孔子55岁。
孔子14年中先后到过卫、陈、宋、蔡、楚等国,向各诸侯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但均不见用。
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季康子以币迎孔子,孔子归鲁,时年68岁。
鲁哀公和季康子虽常向孔子问政,但终不起用。
孔子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典籍,删修《春秋》。
其学生将其思想言行记载在《论语》中。
(2)、孟子(前372—前289)名轲,战国中期鲁国邹人。
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名)之门人,曾游历于宋、滕、魏、齐等国,阐述他的政治主张,还曾在齐为卿。
晚年退而著书,传世有《孟子》七篇。
他是战国中期儒家的代表。
孟子的思想来源于孔子。
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
他认为实行“仁政”,就必须“制民恒产”,让每家农户有百亩之田、五亩之宅,有起码的生产资料;“勿夺农时”,保证农民有劳动的时间;“省刑罚,薄税敛”,使人民有最低的物质生活条件;加强道德教育,使人民懂得“孝悌忠信”的道理。
孟子看到人民遭受封建地主阶级剥削压迫的苦难,企图采用这些措施来缓和阶级矛盾,以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不过它对发展生产还是有好处的。
同“仁政”学说相联系,孟子还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他认为君主只有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取得和保持统治地位,因此他主张国君要实行“仁政”,与民“同乐”。
对于残害百姓的国君,国人可以杀。
商纣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武王伐纣,他认为杀得对,说:“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梁惠王下》)。
孟子虽然有同情人民、谴责暴君的一面,但他的政治思想还是维护封建制度的,所以他又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孟子·滕文公上》)。
这种观点长期以来成为替剥削制度作辩护的理论根据。
2、孔子弟子和门子。
我们通常说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最突出的有七十二人,你可以重点了解其中的几位。
孔子弟子:颜回鲁国人,字子渊,小孔子三十岁,最为孔子钟爱,并一再褒奖之:“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回也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因为穷而好学,营养极度不良,而用脑格外过度,导致严重早衰,二十九岁头发白尽,三十一岁就交了公粮本,提前去孔庙占席位等着吃冷猪肉了。
回死,孔子哭之极恸。
闵损鲁国人,字子骞,小孔子十五岁。
以德行著名,孔子称其孝。
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品格很高。
冉耕鲁国人,字伯牛,以德行著名。
曾得恶疾难愈,孔丘说是他命不好。
冉雍鲁国人,字仲弓,冉耕之宗族。
其父不肖。
孔子以其为有德行,说:“雍也可使南面。
” 冉求鲁国人,字子有,与以上二冉同族。
小孔子二十九岁。
是鲁国权臣季氏之管家。
有才艺,以政事闻名。
仲由国藉不详,字子路,小孔子九岁。
性鄙,好勇力,性伉直,曾陵暴孔子。
孔子设礼稍诱之,子路于是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
然后来仍多直言,顶撞孔子,是孔门痴儿。
孔子容而爱之。
以政事闻名。
后死于卫国之乱,被砍作肉浆。
孔子大恸,为之不食肉糜。
宰予字子我,鲁国人。
口才极好。
因为白天打瞌睡,被孔子骂作“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污”,于是闻名百代。
孔丘很不喜欢这位巧舌如簧的门生,每拿话来艮他。
宰予在齐国混了个临淄大夫的官,后来与田常作乱被夷族。
孔子耻之。
端木赐字子贡,卫国人。
口才同样极好,可是孔子却对他青眼有加。
齐相田常伐鲁,鲁子命之出使救鲁。
子贡去齐国,吴国,越国和晋国转了一圈,凭着三寸不烂之舌,竟做下了桩天大的事业,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一使而动五国之政。
子贡又精通经济,善做生意,银子挣得哗哗的。
每次出使,车仆之盛,拟于王侯,又仗着孔门高徒的名份,与诸侯相抗礼。
儒学之昌盛,子贡大声势大排场的宣传功不可没。
孔子没有白喜欢他。
言偃字子游,吴国人。
小孔子四十五岁。
以文学著名。
做过武城宰的官,管理得不错。
卜商字子夏,卫国人。
小孔子四十四岁。
孔子说“商始可以言《诗》已矣。
”鼓励他要做“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孔子死后,于西河行教。
治学严谨,敢于怀疑经史之谬误。
曾听人说史志曰:“晋师伐秦,三豕渡河。
”子夏说:“…三豕‟应该是…己亥‟之笔误。
”读史志者问诸晋史,果然是“己亥”之误。
于是名重天下,卫人以之为圣。
魏文侯师事之而谘国政。
颛孙师字子张,陈国人。
小孔子四十八岁。
为人有容貌姿质,宽冲博接,从容自务,居处不刻意立于仁义之行,门人友之而不敬。
曾参字子舆,南武城人。
小孔子四十六岁。
为人极孝,后娘待他极不好,而他孝行越谨,他老婆因为给她蒸梨不熟,就把老婆给休了。
一天去田里除草,他不小心弄断了一根瓜秧,他老爹曾点发起火来,拿着大棍子,一棍子打得昏死过去。
所幸曾参命大,又活了过来,苏醒后,马上强做出一付活蹦乱跳的样子,以示无碍,并哭丧着脸向曾点请罪,说是因为打他而让老人家费了力,自己真是该死。
然后又蹦跳进屋,搬出琴来大弹,以免老爹还想着这事内疚。
孔子闻之,大发脾气,骂他不懂“小杖则受,大杖则走”的道理其实是大不孝:“明知道老爹拿着那么粗的大棍子发了狠要打,还不快跑了躲开?如果竟被打死了,岂不是陷父亲于不义不慈之地,让父亲背个恶名么?”曾参于是请罪。
孔子以其能通孝道,因之以做《孝经》。
南宋时朱熹将《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作为官方科举取仕的必读书,进一步扩大了《论语》的影响。
3、《论语》《孟子》何时被列入“四书”?何时成为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北宋神宗以后,废除了帖经和墨义,代之以经义。
经义就是以五经中的文句为题,应试者作文阐明其义理。
写这种论文有较多发挥思想的余地,较之帖经、墨义是一种进步。
到了元代,明文规定经义考试首先须从四书中出题,答案须根据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不得任意发挥。
明中叶以后,又要求阐发经义的文章采用八股文的形式。
于是,经义考试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严格的要求。
4、孔子、孟子对周边国家文化有什么影响?孔子创立的儒学及其所代表的的中华传统文化,不但对漫长的中国历史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也深刻地影响了周边国家并波及...在日本明治维新之前,中国一直是亚洲最强盛的大国,对周边国家,尤其是对朝鲜半岛、日本、东南亚与巨大的影响力。
...如《论语》对日本、朝鲜甚至欧洲一些国家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据统计,日本现存德川幕府时期的《论语》研究论著就将近九十种。
日本近代资本主义“创业者”的涩泽荣一(1840-1931),在从事实业的四十余年里,一直坚持亲自向企业员工讲授《论语》。
十六世纪下半叶,欧洲传教士将《论语》首次传到西方,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还有被马克思称“现代政治经济学始祖”的魁奈等欧洲著名人物,对孔子的思想、人格都十分崇拜。
直到现在,还有不少西方思想家,力图在孔子学说中寻求解决伦理道德方面问题的启示。
所以说,《论语》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遗产,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都产生过巨大影响。
5、了解山东曲埠孔庙、孔府、孔林的特点、规模及收藏品等情况。
孔庙、孔林、孔府,合称“曲阜三孔”,位于中国北部山东省的曲阜市。
1、孔庙孔子死后的第二年,鲁哀公将孔子在曲阜住的房子改建为庙,每年在此举行纪念活动。
西汉以后,历代帝王不断对孔庙进行扩建,使其成为一处伟大的建筑群,也是我国最古老的一座庙宇。
孔庙的主体建筑大成殿,是历代祭孔的场所。
殿前有一座方亭,名为“杏坛”,相传是孔子讲学的地方,现在也多指教书授人的地方。
2、孔林孔子死后,葬在曲阜城北,经历代帝王不断赐田,成为占地三千亩、有古木二万余棵的孔氏家族墓地,世称“孔林”,又叫“至圣林”3、孔府北宋政府在曲阜为孔子后代建立的“衍圣公”府,俗称“孔府”。
6、《论语》《孟子》中的成语。
哀而不伤[āi ér bù shāng][出自:《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解释: 哀:悲哀;伤:伤害。
忧愁而不悲伤。
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爱礼存羊[ài lǐ cún yáng][出自:《论语·八佾》:“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解释: 由于爱惜古礼,不忍使它废弛,因而保留古礼所需要的祭羊。
比喻为维护根本而保留有关仪节。
爱素好古[ài sù hào gǔ][出自:《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论语·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 ]解释: 指爱好朴质,不趋时尚。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ài zhī yù qí shēng,wù zhī yù qí sǐ][出自:《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解释: 喜爱他时,总想叫他活着;讨厌他时,总想叫他死掉。
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
安老怀少[ān lǎo huái shào][出自:《论语·公冶长》:“子路曰:…原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解释: 尊重老人,使其安逸;关怀年轻人,使其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