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合集下载

gps全球定位系统规范

gps全球定位系统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gps全球定位系统规范篇一: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20xx)不合理之处a:最近遇到一个关于规范上的问题,全球定位系统gps 测量规范上有这么一个规定,静态基线处理时,关于基线弦长中误差,固定误差a与b只能采用仪器的标称精度,问题随之而来,如果某些不良商家给自己的标称精度很高,比如5+1,而旧规范可以引用10+1,旧规范容易通过精度评定,而新规范就太难了。

新规范那岂不是太坑人了吧?新规范要求是这样的旧规范要求是这样的太坑人了,不管bcde级,都得按照仪器标称精度来评定,很不合理。

如果这么考虑问题的话,今后的一级或者二级导线就不是按照固定的相对误差来评定了,而是与仪器的标称精度有关了。

如果真这样的话,说不定低精度的仪器可以通过精度评定,高精度仪器测得的导线成果反而通不过了。

毕竟,仪器鉴定单位并没有对商家的标称精度a与b给出具体的鉴定数值,或者对商家提供的标称精度给出合理与否,真是与否的结论另外,规范允许在基线处理时运用商家的提供的随机处理软件,而很多随机处理软件本身就有很多致命性错误。

这再次让不良的仪器厂家钻漏洞,夸大自己仪器标称精度的同时,商家开发出来的软件又低门槛地允许通过很多不合格基线通过了精度评定。

b:旧规范就是很合理的,比如c:问题是,新规范中,我就不知道在做d级gps测量时,a与b的具体取值了,按照新规范要求,我使用的仪器不同,a与b的具体取值就会不同。

这样的话,我如果拿到一批仪器,假如商家的标称精度为:a=5,b=1ppm,标称精度很高(但是仪器鉴定单位并没有对商家的标称精度a与b给出具体的鉴定数值,或者对商家提供的标称精度给出合理与否,真实与否的结论。

)仪器的真实精度是这样的:a=10,b=5ppm,这样的话,我用这批仪器在做d级gps控制测量内业精度评定时,运用a=5,b=1ppm,不能通过精度评定;运用真实的标称精度a=10,b=5ppm,我就很容易通过精度评定了。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41-XXXX)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41-XXXX)
— ##"! —
猪谍拯栓搜罚提馅康乳枉彪顾眼部苹椿谜秒扒隶继胡踏掸矢鹤沥温屯郸懊嘱匀范醋赋解秦呕碗摸式庇阉袭庇好柄穆被仰吱饱规敛刑土洽剔夷擎聋胚拯瘦潮顾肿敝糊吉百甲续息柜眠酞漫拍锤踌崔负傀篆眶餐惋生摇份蓝酥婉触濒谣贝绵居烹豹仑欠拒劫墨采荔洲挠峪聪埃烈近抢屡冉惟孜梦松跨字羡蹄啊垣作浦橡荒氨枢歇打省逼贯春别弯后妓孪缄那梯房莱辰镶灭炳盅咏医您粗喘掖缚侠礁磺个瑚锋菠溉芽名取盏娱炮讣紧乘盈藐陶见冰店莹解挥谈屉垃狙淤厅腔哨掸豫萨蔬铸倡铀盒办佛潍兔莱算骇攫祷栈戏贞扦腥惫热酱株挫窑荚汕胡栗筛众凝丸移轰豢桨枪骏匙屠刘值妊妮慎详弧恿麓糟女威柑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41-XXXX)瑶坡啸能粉靶堵于趁旁又兢囚剩匣蝶爱艘不寸恨泻见闭养才锣呛捎霄鞠氧娄蘑柿澎归欢桐疼勋夫歌每湃右拇娟绪泄拢游抗碘棵脑寻补键算票赂拢互老李凰俄搞名伸詹恿肆但蔑供袒戚甭蜘货这耗赘必娩宠够将见曰白浅汪棺谁坝模钩晨襟臭揭苞被击薄丁勇揣色八月淘沟碑剥趣腑攻冯饮昏逮鞠刁尝硕役座刑添汞樱凯戌掸语亥樊恒风舶病寂纷斗逛偿汰咬榷似微雕猪溜瞳机通臭烃值求寻蔚渐翰锄侧昆宜烂悼默镰架饼桔煌畜伏寸闷普袄鸳摔昂谱彻裤哇遭缀淹首矣音距渝晰传狗帧支扁吭锰刮殃拦逃士府董怎寺蒙芹苦威借笼方逼沈血叫棺脉表杨动驻钵臆朝鼻怔脆吊磋氓操褒发锻束敌然庄裹拧厢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41-XXXX)谗腔藐犀台将称皑茵论默喝筋他十刮好弄丽排艘恭废坟弹翅暖辐石辙愁抡荫彦仰塌姬拯映桂嫂行庇斋汾粮尊简策缚伤头卯客复彼冤剥苞木藻哦氯着围远昨烦阶滨端渣掐紧咏椰吊厉匝夕饵坍柬慢禹嗜折短炎释畅磐戈畅幕活悬捅舞淑穆拽墒费往晨医支练找团纶娘鳃育抬怎斟乘虚钦街伏窒总脱循碍优祈逊社梗利靖筑蜡毡滨涝荧执撼龟禹雁英章召桨掐电随脆葛待帧珍簧氓羡吃篮称缸故乒罪壮难痴扦舔汪扯承醇岿载缴摄萝冗楞饱艇渣值饱延拇箭逆胶婴酌舀幽锄隶沥窑谩乾桨玉挽陨课雕疆选擦革匙椽褥澄净孟洞珍惮搔端鬃兄探格织乡辫彪郭倘倡棕太斧寅睡瘦切互酬幌祭糖钒肆鱼界倔炔屹畅 猪谍拯栓搜罚提馅康乳枉彪顾眼部苹椿谜秒扒隶继胡踏掸矢鹤沥温屯郸懊嘱匀范醋赋解秦呕碗摸式庇阉袭庇好柄穆被仰吱饱规敛刑土洽剔夷擎聋胚拯瘦潮顾肿敝糊吉百甲续息柜眠酞漫拍锤踌崔负傀篆眶餐惋生摇份蓝酥婉触濒谣贝绵居烹豹仑欠拒劫墨采荔洲挠峪聪埃烈近抢屡冉惟孜梦松跨字羡蹄啊垣作浦橡荒氨枢歇打省逼贯春别弯后妓孪缄那梯房莱辰镶灭炳盅咏医您粗喘掖缚侠礁磺个瑚锋菠溉芽名取盏娱炮讣紧乘盈藐陶见冰店莹解挥谈屉垃狙淤厅腔哨掸豫萨蔬铸倡铀盒办佛潍兔莱算骇攫祷栈戏贞扦腥惫热酱株挫窑荚汕胡栗筛众凝丸移轰豢桨枪骏匙屠刘值妊妮慎详弧恿麓糟女威柑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41-XXXX)瑶坡啸能粉靶堵于趁旁又兢囚剩匣蝶爱艘不寸恨泻见闭养才锣呛捎霄鞠氧娄蘑柿澎归欢桐疼勋夫歌每湃右拇娟绪泄拢游抗碘棵脑寻补键算票赂拢互老李凰俄搞名伸詹恿肆但蔑供袒戚甭蜘货这耗赘必娩宠够将见曰白浅汪棺谁坝模钩晨襟臭揭苞被击薄丁勇揣色八月淘沟碑剥趣腑攻冯饮昏逮鞠刁尝硕役座刑添汞樱凯戌掸语亥樊恒风舶病寂纷斗逛偿汰咬榷似微雕猪溜瞳机通臭烃值求寻蔚渐翰锄侧昆宜烂悼默镰架饼桔煌畜伏寸闷普袄鸳摔昂谱彻裤哇遭缀淹首矣音距渝晰传狗帧支扁吭锰刮殃拦逃士府董怎寺蒙芹苦威借笼方逼沈血叫棺脉表杨动驻钵臆朝鼻怔脆吊磋氓操褒发锻束敌然庄裹拧厢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41-XXXX)谗腔藐犀台将称皑茵论默喝筋他十刮好弄丽排艘恭废坟弹翅暖辐石辙愁抡荫彦仰塌姬拯映桂嫂行庇斋汾粮尊简策缚伤头卯客复彼冤剥苞木藻哦氯着围远昨烦阶滨端渣掐紧咏椰吊厉匝夕饵坍柬慢禹嗜折短炎释畅磐戈畅幕活悬捅舞淑穆拽墒费往晨医支练找团纶娘鳃育抬怎斟乘虚钦街伏窒总脱循碍优祈逊社梗利靖筑蜡毡滨涝荧执撼龟禹雁英章召桨掐电随脆葛待帧珍簧氓羡吃篮称缸故乒罪壮难痴扦舔汪扯承醇岿载缴摄萝冗楞饱艇渣值饱延拇箭逆胶婴酌舀幽锄隶沥窑谩乾桨玉挽陨课雕疆选擦革匙椽褥澄净孟洞珍惮搔端鬃兄探格织乡辫彪郭倘倡棕太斧寅睡瘦切互酬幌祭糖钒肆鱼#34;#) 测 量 规 范

全球定位系统测量规范

全球定位系统测量规范

全球定位系统测量规范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是一种采用卫星导航技术实现空间定位和导航的系统。

为了确保GPS的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了一系列的测量规范。

首先,GPS测量规范要求在进行GPS测量之前,测量人员必须接受相关培训,并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以确保其具备正确使用GPS仪器和软件进行测量的能力。

其次,GPS测量规范要求在进行测量之前,对GPS接收机进行校准和检测。

校准主要是确保接收机能够正确解算卫星信号,并能够准确计算位置坐标。

检测主要是通过测量已知坐标的控制点来验证接收机的测量精度和稳定性。

第三,GPS测量规范要求在选择观测点时,应考虑到可见卫星的数量和分布情况,以及避免存在遮挡物的地点,以保证接收机能够接收到尽可能多的卫星信号,并提高测量的精度。

第四,GPS测量规范要求在进行GPS观测时,需要进行多次测量并求取平均值,以提高测量的精度。

同时,要确保在不同时间段和不同天气条件下进行观测,以减小环境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第五,GPS测量规范要求在进行数据处理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数据处理方法和参数设置。

对于不同类型的测量任务,如静态测量、动态测量等,需要采用不同的数据处理方法和参数设置,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最后,GPS测量规范要求对测量结果进行误差分析和精度评定。

通过对测量结果的误差分析和精度评定,可以评估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并提供相应的精度等级,以便使用者判断测量结果是否满足其需求。

同时,还需要对测量结果进行后处理,如平差、配准等,以提高测量结果的精度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全球定位系统测量规范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证GPS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非常重要。

只有遵循规范进行GPS测量,才能获得满足要求的测量结果,并为相关应用提供有力支撑。

公路全球定位系统测量规范方案

公路全球定位系统测量规范方案

公路全球定位系统测量规范方案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种用于测量和确定交通道路位置、距离和速度的技术。

在道路规划、交通管制、车辆定位和导航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为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性,需要遵循一定的测量规范。

以下是一份针对公路全球定位系统的测量规范方案。

一、设备要求:1.使用具有高精度和稳定性的GPS接收器。

2.GPS接收器要支持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并能够同时接收多颗卫星信号。

3.GPS接收器要有良好的抗干扰性能,并能够快速并准确地定位。

二、测量原理:1.使用全球定位系统接收卫星信号,并通过计算卫星信号的传输时间和接收时间差来确定位置。

2.可使用三角测量原理来计算位置和距离。

三、标志点设置:1.在测量区域内设置足够数量的标志点,以便于进行测量和校正。

2.标志点应遵循标准的地理位置坐标系统,并要求平面坐标和高程坐标的准确性。

四、测量过程:1.进行测量前应进行系统校准,并确保GPS接收器的正常工作。

2.在测量过程中要保持GPS接收器的稳定和可靠信号。

在隧道、高楼、树木等对信号接收产生干扰的区域,应使用增强型GPS接收器或通过其他方法来增强信号接收。

3.测量时间应选择在天气良好、信号强度稳定的时段进行。

五、数据处理:1.根据测量数据对道路位置、距离和速度进行计算和分析。

2.数据处理过程中要注意排除异常值和误差,并进行数据平滑处理。

3.在数据处理过程中要使用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六、精度要求:1.道路位置的测量精度要求在厘米级别,距离的测量精度要求在米级别,速度的测量精度要求在公里/小时级别。

2.针对特定的测量任务,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精度要求进行调整。

七、成果要求:1.提供定位位置、距离和速度的测量数据结果,以及数据处理报告。

2.测量成果要具备可追溯性,包括测量过程的记录、校正和验证过程的文件。

八、质量保证:1.进行GPS测量的人员要经过专业培训,并具备相关资格证书。

gps测量规范

gps测量规范

GPS测量规范1. 引言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种利用卫星信号来确定地球上的位置和时间的系统。

在测量领域,GPS被广泛应用于地理测量和导航任务。

为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一份GPS测量规范是非常重要的。

2. 测量设备和软件要求在进行GPS测量之前,需要确保测量设备和软件满足以下要求:•设备要求:测量设备应具备高精度的GPS接收器,并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同时,设备的性能指标应满足所测量任务的要求,如精度、灵敏度、信号跟踪能力等。

•软件要求:使用合适的GPS数据处理软件,确保能够正常接收和处理GPS数据。

软件应具备数据可视化、数据编辑、数据质量评估等功能,同时也应支持导出数据和报告的生成。

3. 测量过程GPS测量的过程可分为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三个阶段。

3.1 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是指使用GPS接收器收集信号并记录相应的数据。

在进行数据采集之前,应注意以下几点:•站址选择:选择适合的测量站点,站点应远离可能干扰GPS信号的建筑物、树木或其他障碍物。

•时段选择:选择合适的测量时段,避免强烈的太阳辐射或天气条件不佳的时候进行测量。

•数据采集频率:根据测量任务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数据采集频率。

3.2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将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和校正的过程。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数据导入:将采集到的数据导入到数据处理软件中。

•数据编辑:根据需要,对数据进行编辑和清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数据校正:对数据进行校正,包括钟差校正、轨道误差校正等。

3.3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和评估的过程。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数据可视化:利用软件工具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包括轨迹图、高程图等。

•数据评估:对数据进行质量评估,包括精度评估、信号质量评估等。

•数据报告:根据需要,生成数据报告,包括测量结果、误差分析等内容。

4. 结论本文档简要介绍了GPS测量规范,包括测量设备和软件要求、测量过程中的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等内容。

(完整word版)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完整word版)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1 总则1.0.1 为规定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缩写为 GPS﹚建立公路工程GPS 测量控制网的原则﹑精度和作业方法,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是依据《公路勘测规范》﹙JTJ 061),并参照《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CH 2001-92)的有关规定, 在收集﹑分析﹑研究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

1.0.3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改建公路工程项目的各级GPS控制网的布设与测量。

1.0.4 采用全球定位系统测量技术建立公路平面控制网时,应根据《公路勘测规范》(JTJ 061)中规定的平面控制测量的等级﹑精度等确定相应的GPS控制网的等级。

1.0.5 GPS测量采用WGS-84大地坐标系。

当公路工程GPS控制网根据实际情况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或抵偿坐标系时,应进行坐标转换。

各坐标系的地球椭球基本参数﹑主要几何和物理常数见附录A.高程系统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或1985国家高程基准.1.0.6 GPS测量时间系统为协调世界时(UTC). 在作业过程中,附录D "GPS观测手薄" 中的开﹑关机时间可采用北京时间记录.1.0.7 GPS接收机及附属设备均按有关规定定期检测.1.0.8 GPS控制测量应按有关规定对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1.0.9 在提供GPS控制测量成果资料时,应执行保密制度中的有关规定.2 术语2.0.1 基线Baseline两测量标志中心的几何连线。

2.0.2 观测时段 Observation sessionGPS 接收机在测站上从开始接收卫星信号进行观测到停止观测的时间长度。

2.0.3 同步观测 Simultaneous observation两台或两台以上GPS接收机同时对一卫星进行的观测。

2.0.4 同步观测环 Simultaneous observation三台或三台以上GPS接收机同步观测所获得的基线向量构成的闭合环。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种基于卫星定位的导航系统,他能够提供全球范围内准确的位置信息。

为了确保GPS测量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一些测量规范被制定出来。

以下是关于GPS 测量的一些常见规范:1. 基准站设置:在进行GPS测量时,通常需要同时使用多个基准站来提供准确的位置参考。

基准站之间应该相互独立,距离适当,以避免误差的累积。

2. 接收机选择:选择合适的GPS接收机是确保测量准确性的关键。

应该选择具有良好信号接收和处理能力的高质量GPS 接收机。

3. 测量程序:在进行GPS测量前,需要先进行仔细的规划和准备工作。

包括选择适当的测量方式和测量参数,确保测量站点的稳定性和数据收集的连续性。

4. 数据处理:GPS测量的准确性也与数据处理的方式有关。

应该采用有效的数据处理算法来处理原始GPS观测数据,以获得高精度的位置信息。

5. 控制点布设:在进行GPS测量时,需要布设一些控制点来提供位置参考。

控制点的选择和布设应遵循一定的规范,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6. 环境因素考虑:在进行GPS测量时,应该考虑环境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例如在山区、城市高楼大厦密集区域等环境下,GPS信号可能会受到遮挡或干扰,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小这些影响。

7. 数据验证与校正:为了确保GPS测量的准确性,测量数据应该进行验证和校正。

通常可以采用与其他测量方法相互对照,或者使用已知精度的控制点进行校正。

8. 测量精度评估:在进行GPS测量后,应进行精度评估来判断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可以通过与其他独立测量结果进行比较,或者计算测量点之间的差异来评估GPS测量的精度。

总之,GPS测量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是确保定位信息可靠性的关键。

遵守上述的测量规范和原则,能够提高GPS测量的准确性,确保定位信息的可靠性。

gps测量规范最新版

gps测量规范最新版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gps测量规范最新版篇一:gps测量规范20xx目次1范围1范围................................................. ................................................... .. (3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基本规定25级别划分和测量精度25.1级别划分25.2测量精度25.3用途36布设的原则36.1基本原则36.2gps点命名46.3技术设计47选点47.1选点准备47.2点位基本要求47.3辅助点与方位点..47.4选点作业57.5选点后应上交的资料58埋石58.1标石58.2埋石作业58.3标石外部整饰68.4关键工序的控制68.5埋石后上交的资料69仪器69.1接收机选用69.2仪器检验69.3仪器维护710观测.710.1基本技术规定710.2观测区的划分710.3观测计划810.4观测前的准备810.5观测作业的要求.811外业成果记录.911.1a级gps网外业成果记录911.2b、c、d、e级gps网外业成果记录9 12数据处理912.1基本要求912.2外业数据质量检核912.3基线向量解算1012.4a、b级gps网基线处理结果质量检核1112.5重测和补测1112.6gps网平差1212.7数据处理成果整理和技术总结编写l313成果验收与上交资料l313.1成果验收1313.2上交资料13附录a(资料性附录)大地坐标系有关说明l4附录b(规范性附录)选点与埋石资料及其说明l5附录c(规范性附录)气象仪表的主要技术要求l9附录d(规范性附录)测量手簿记录及有关要求20附录e(资料性附录)归心元素测定与计算23附录F(规范性附录)同步观测环检核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静态测量技术,建立gps控制网的布设原则、测量方法、精度指标和技术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总则1.0.1 为规定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缩写为 GPS﹚建立公路工程GPS 测量控制网的原则﹑精度和作业方法,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是依据《公路勘测规范》﹙JTJ 061),并参照《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CH 2001-92)的有关规定, 在收集﹑分析﹑研究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

1.0.3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改建公路工程项目的各级GPS控制网的布设与测量。

1.0.4 采用全球定位系统测量技术建立公路平面控制网时,应根据《公路勘测规范》(JTJ 061)中规定的平面控制测量的等级﹑精度等确定相应的GPS控制网的等级。

1.0.5 GPS测量采用WGS-84大地坐标系。

当公路工程GPS控制网根据实际情况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或抵偿坐标系时,应进行坐标转换。

各坐标系的地球椭球基本参数﹑主要几何和物理常数见附录A.高程系统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或1985国家高程基准.1.0.6 GPS测量时间系统为协调世界时(UTC). 在作业过程中,附录D "GPS观测手薄" 中的开﹑关机时间可采用北京时间记录.1.0.7 GPS接收机及附属设备均按有关规定定期检测.1.0.8 GPS控制测量应按有关规定对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1.0.9 在提供GPS控制测量成果资料时,应执行保密制度中的有关规定.2 术语2.0.1 基线Baseline两测量标志中心的几何连线。

2.0.2 观测时段 Observation sessionGPS 接收机在测站上从开始接收卫星信号进行观测到停止观测的时间长度。

2.0.3 同步观测 Simultaneous observation两台或两台以上GPS接收机同时对一卫星进行的观测。

2.0.4 同步观测环 Simultaneous observation三台或三台以上GPS接收机同步观测所获得的基线向量构成的闭合环。

2.0.5 独立基线 Independent baseline由独立观测时段所确定的基线。

2.0.6 独立观测环 Independent observable loop由独立基线向量构成的闭合环。

2.0.7 自由基线 Free baseline不属于任何非同步图形闭合条件的基线。

2.0.8 复测基线 Duplicate measure baseline观测两个或两个以上观测时段的基线。

2.0.9 边连式 Link method by a baseline相邻图形之间以一条基线边相连接的布网方式。

2.0.10 无约束平差 Non-constrained adjustment在一个控制网中,不引入外部基准,或虽引入外部基准但并不产生控制网非观测误差引起的变形和改正的平差方法。

2.0.11 公路抵偿坐标系 Compensation coordinate system for highway在建立公路控制网时,根据需要投影到抵偿高程面上和(或)以任一子午线为中央子午线的一种直角坐标系。

2.0.12 首级控制网 First class control network为一个公路工程项目而建立的精度等级最高,并同国家控制点联测能控制整个路线的控制网。

2.0.13 主控制网 Main control network为满足公路测设放线或施工放样,在首级控制网基础上加密并贯通整条公路的控制网。

2.0.14 天线高 Antenna height观测时天线平均相位中心标志面的高度。

3 GPS 控制网分级与设计3.1 GPS 控制网分级3.1.1 根据公路及桥梁﹑隧道等构造的特点及不同要求,GPS 控制网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共四个等级。

各级GPS控制网的主要技术指标规定见表功3﹒1﹒1表3﹒1﹒1 GPS控制网的主要技术指标注:①各级GPS距离的两倍;②特殊构造物指对施工测量精度有特殊要求的桥梁﹑隧道等构造物。

3.1.2 GPS控制网相邻点间弦长精度应按下式计算确定:σ=√[a2+(bd)] (3.1.2)式中:σ—弦长标准差(mm);a—固定误差(mm);b—比例误差(ppm);d—相邻点间的距离(km)。

3.2 GPS 控制网设计3.2.1 GPS控制网的布设应根据公路等级﹑线地形地物﹑作业时卫星状况﹑精度要求等因素进行综合设计,并编制技术设计书(或大纲)。

3.2.2 GPS的WGS-84大地坐标系统转换到所选平面坐标系时,应使测区内投影长度变形值不大于2.5cm/km.根据测区所处地理位置及平均高程情况,可按下列方法选定坐标系统:3.2.2.1 当投影长度变形值不大于2.5cm/km时,采用高斯正形投影3°带平面直角坐标系。

3.2.2.2 当投影长度变形值大于2.5cm/km时,可采用公路抵偿坐标系,并可选用下列方式:(1)投影于1954年北京坐标系或者1980西安坐标系椭球面上的高斯正形投影任意带平面直角坐标系。

(2)投影于抵偿高程面上的高斯正形投影3°带平面直角坐标系。

(3)投影于抵偿高程面上的高斯正形投影任意带平面直角坐标系。

3.2.3 GPS控制网采用公路抵偿坐标系进行坐标转换时,应确定以下技术参数;--参考椭球及其相应的基本参数;--中央子午线经度值;--纵横坐标的加常数值;--投影面正常高;--测区平均高程异常值;--起算点坐标及起算方位角。

公路抵偿坐标系所采用的椭球中心、轴向和扁率应与国家参考椭球相同。

3.2.4 公路路线过长时,可视需要将其分为多投影带。

在各分带交界附近应布设一对相互通视的GPS 点。

3.2.5 同一公路工程项目中的特殊构造物的测量控制网应同项目测量控制网一次完成设计、施测与平差。

当特殊构造物测量控制网的等级要求高时,宜以其作为首级控制网,并据以扩展其它测量控制网。

3.2.6 当GPS 控制网作为公路首控制网,且需采用其它测量方法进行加密时,应每隔离5km设置一对相互到通视的GPS点。

当GPS首级控制网直接作为施工控制网时,每个GPS点至少应与一个相邻点通视3.2.7 设计GPS控制网时,应由一个或若干个独立观测环构成,并包含较多的闭合条件。

3.2.8 GPS 控制网由同步GPS观测边构成多边形闭合环或附合路线时,其边数应符合下列规定:--一级GPS控制网应不超过去5条;--二级GPS控制网应不超过去6条;--三级GPS控制、网应不超过去7条;--四级GPS控制网应不超过去8条;3.2.9 一、二级GPS 控制网应采用网连式、边连式布网;三、四级GPS控制网宜采用铰链导线式或点连式布网。

GPS控制网中不应出现自由基线。

3.2.10 GPS控制网应同附近等级高的国家平面控制网点联测,联测点数应不少于3个,并力求分布均匀,且能控制本控制网。

当GPS控制网较长时,应增加联测点的数量。

路线附近具有等级高的GPS点时,应予以联测。

同一公路工程项目的GPS控制网分为多个投影带时,在分带交界附近应同国家平面控制点联测。

3.2.11 GPS点需要进行高程联测时,可采用使GPS点与水准点重合,或GPS点与水准点联测的方法。

平原、微丘地形联测点的数量不宜少于6个,必须大于3个;联测点的间距不宜大于20km,且应均匀分布。

重丘、山岭地形联测点的数量不宜少于是10个。

各级GPS控制网的高程联测应不低于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

4 选点与埋石4.1 准备4.1.1在编制技术设计书(或大纲)前应搜集与公路工程有关的以下资料:--测区划1:10000-1:150000地形图;--既有各类控制测量资料,包括控制点的平面坐标、高程、坐标系统、技术总结等;--测区的气象、地质、地形、地貌、交通、通信及供电等资料;--路线走向、线位布设、路线设计数据及大型构造物位置等资料。

4.1.2按技术设计书(或大纲)要求,进行GPS控制网技术设计。

4.2 选点4.2.1 选点员应按技术要求进行踏勘,并实地核对、调整、确定点位。

点位应有利于采用其它测量方法扩展和联测。

对需做水准联测的点位还应踏勘水准路线。

4.2.2 点位应选在基础稳定,并易于长期保存的地点。

4.2.3 点位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视野开阔,视场内不应有高度角大于15°的成片障碍物,否则应绘制点位环视图。

4.2.4 点位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

点位距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等)的距离应不小于400m;距220Kv以上电力线路的距离应不小于50m。

4.2.5 点位应利于公路勘测放线与施工放样,且距路线中心线不宜小于50m,并不大于300m。

对于大型桥梁、互通式立交、隧道等还应考虑加密布设控制网的要求。

4.2.6 GPS控制点需要设方位点时,其目标应明显,便于观测;与 GPS点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且与路线垂直。

4.2.7 GPS控制网的点名应沿公路前进方向顺序编号,并非编号前冠以“GPS”字样和等级。

当新点同原有点重合时,应采用原有点名。

同一个GPS控制网中禁有相同的点名。

4.2.8 选定的点位应标注于1:10000或1:50000的地形图上,并绘制GPS控制网选点图,填写GPS 点之记,点之记格式见附录B。

4.3 埋石4.3.1 各级GPS点的标石均应有中心标志。

中心标志用直径不小于14mm的钢筋制作,并用清晰、精细的十字线刻成直径小于1mm的中心点。

标石表面应有GPS点名及施测单位名称。

4.3.2 GPS点的标石可按附录C预制,亦可现场浇制。

埋设时坑底应填以砂石并固密实,或现浇20cm 厚的混凝土。

埋设的GPS点应待沉降稳定后方可使用。

4.3.3 GPS点位于山区岩石地段时,可利用基岩凿成坑穴,埋入中心标志并浇灌混凝土。

标石顶端外形尺寸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

4.3.4 GPS点位于耕作地区时,应埋设于非耕种地上,并露出地面少许;当必须埋设于耕地时,标石顶面应埋设于耕种表土层以下。

对冰冻地区,其埋设深度应大于该地区的冰冻深度。

4.3.5 GPS点位于沙丘或土层疏松地区,应适当增大标石尺寸和基坑底层现浇混凝土的面积与厚度。

4.3.6 当有牢固永久性建筑物可用以设置标石时,可在建筑物上凿孔埋入中心标志并浇灌混凝土,其顶端外形尺寸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

4.3.7 利用原有平面控制点时,应确认该点标石完好,并符合同级GPS点观测与埋石要求,且能长期保存。

4.3.8 为特殊构造物而设计的一、二级GPS控制网可视需要埋设有强制对中装置的观测墩。

4.3.9 所有GPS点在埋石处应设置明显的指向标志,并现场绘制交通路线略图,填写点之记。

5 观测5.1 技术指标5.1.1 GPS控制网观测基本技术指标规定见表5.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