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都市区规划

合集下载

重庆各区规划详细图

重庆各区规划详细图

环境保护措施
推广绿色建筑,减少能源消耗 加强垃圾分类,提高资源回收率 推广清洁能源,减少污染排放 加强环境监测,确保环境质量
Prt 05
重庆市各区规划效果预期
经济效果预期
促进经济增长:通过规划实施,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高区域经 济水平
提高居民收入:规划实施后,居 民收入将得到提高,改善生活质 量
旅游景区规划
重庆洪崖洞:打造世界级旅游 地标,提升旅游品质
重庆磁器口古镇:保护历史文 化遗产,发展特色旅游
重庆南山风景区:优化生态旅 游环境,提升游客体验
重庆长江索道:打造空中观光 线路,提升城市形象
Prt 04
重庆市各区规划实施措施
政策措施
加强土地资源管理,保障城市建设用地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推进产业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强社会治理,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资金保障措施
政府财政投入:加 大财政投入,确保 规划实施的资金需 求
社会资本参与:鼓 励社会资本参与, 拓宽资金来源
创新融资模式:探 索创新融资模式, 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优化资金分配:合 理分配资金,确保 规划实施的均衡性 和可持续性
土地利用措施
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加强土地管理,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 推进土地复垦和生态修复,提高土地质量 鼓励土地流转和集约化经营,促进农业现代化
生态规划布局对重庆市发展 的影响
生态规划布局与城市规划的 关系
Prt 03
重庆市各区重点区域规划
中心城区规划
渝中区:重点发展金融、商 贸、文化创意等产业
添加标题
沙坪坝区:重点发展教育、 科研、文化旅游等产业

国内外大都市区规划实践及对重庆大都市区规划的启示

国内外大都市区规划实践及对重庆大都市区规划的启示

国内外大都市区规划实践及对重庆大都市区规划的启示作者:冷炳荣,王真,钱紫华,李鹏来源:《国际城市规划》 2016年第6期冷炳荣王真钱紫华李鹏摘要:通过研究发现,大都市区是城镇化发展相对平稳、经济形态以服务业为主导时期的产物,是城市区域化的一种空间发展现象。

为科学编制重庆大都市区规划,深刻认识大都市区的发展规律,开展了国内外大都市区(或类似地区)的案例研究。

通过总结与梳理,发现大都市区在空间尺度、功能组织、空间结构、产业布局、客运交通组织等五个方面具有共性规律。

以此为基础,结合重庆市的发展实际,为重庆大都市区遵循发展规律、科学布局提出规划建议。

关键词:大都市区;城市区域化;规划实践;启示重庆市规划局“2016 年度城乡规划和测绘成果推广应用项目”资助作者:冷炳荣,硕士,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师。

lengbr04@王真,硕士,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师钱紫华(通信作者),博士,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副教授李鹏,硕士,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师引言城市是人类活动最为集中、使用强度最大的地区,城市中各种要素如土地、人口、建筑、交通、环境等错综复杂且相互联系。

城市空间是承载这些要素的重要载体,而这些要素的变化又集中体现在城市空间的变化上,如空间扩张、功能调整、生态环境变化等,因而城市空间成为城市地理学、城市规划学、城市经济学、城市社会学、经济地理学等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不同时期城市空间呈现不同的空间组织特征。

在快速便捷的交通体系出现以前,城市与城市之间相互独立,绝大多数城市的发展规模有限,形成的城镇体系等级结构非常明显,解释这一区域空间形态的理论是以克里斯泰勒为代表的中心地理论[1]。

随着交通工具与技术的改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经济关联越来越紧密,促使交通联系越来越高效,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频繁,在一些区位条件优越、发展基础较好的地区,城市呈现连片发展的趋势。

重庆城市区域规划调整方案

重庆城市区域规划调整方案

重庆城市区域规划调整方案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重庆市的城市区域规划亟需进行调整。

本方案旨在优化城市规划布局,提升城市的功能和品质,创造宜居的城市环境。

一、城市区域功能布局调整1.1 建设多功能城市以核心城市为主,构建一系列功能区域,如商务中心、文化创意区、科技创新园区等,通过优化功能布局,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吸引力。

1.2 强化发展节点在核心城市周边建设若干个区域发展节点,以促进城市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通过加强交通连接和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人才和资金投入,推动区域产业发展。

1.3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合理调整城市的空间布局,加强城市的内部联系和外部对接。

通过加强公共交通、提升道路网络等措施,打破城市空间的孤立性,形成有机的城市群。

二、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2.1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强对城市周边山水林田湖生态环境的保护,建立完善的生态保护区和生态补偿机制。

加大对水源地、森林、湿地等自然资源的保护工作,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建设。

2.2 推动绿色城市建设加强城市绿化,推动建设园林式城市。

通过增加绿地面积、改善景观质量等手段,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品质,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2.3 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加大对空气、水质等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推动工业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

加强环境监测与预警,提高环境监管效能,为人们提供更加清洁的生活环境。

三、交通网络优化与建设3.1 完善城市道路网络加强城市道路的规划和建设,提升道路网络的密度和容量。

优化路网布局,缓解交通拥堵,提高交通运行效率,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的出行条件。

3.2 推进公共交通发展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和支持,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

推广绿色交通工具,优化公共交通线路,增加公交站点,并加强与地铁、轨道交通等交通方式的衔接,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交通网络。

3.3 强化交通规划与管理加强交通规划与管理工作,推动交通一体化发展。

实行智能交通系统,提高交通信息化水平,加强交通管理和调度能力,减少交通事故和拥堵现象。

国务院关于《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24.02.21•【文号】国函〔2024〕32号•【施行日期】2024.02.21•【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国务院关于《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国函〔2024〕32号重庆市人民政府、自然资源部:你们关于报请批准《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自然资源部审查通过的《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重庆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重庆市是直辖市之一,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挥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西部科技创新中心和对外开放门户、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等功能,更加彰显“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独特魅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重庆篇章。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重庆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664.00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2064.00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92万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倍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用水总量不超过国家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79.9亿立方米。

明确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划定洪涝、地震等风险控制线以及绿地系统线、水体保护线、历史文化保护线和基础设施保护线,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等安全保障空间,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重庆大都市区规划方案

重庆大都市区规划方案

重庆大都市区规划方案
重庆大都市区是以都市功能核心区和都市功能拓展区构成的主城区为核心,与城市发展新区各区的城区共同构成的城市区域,是重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功能载体,是国家“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中成渝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就是说,主城区加上涪陵、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大足、璧山、铜梁、潼南、荣昌这12个区,成为我市规划的大都市区。

地图中显示,大都市区一共28673平方公里,占我市全部面积约35%。

同时,地图中统计,截至目前大都市区通车高速公路共1007公里。

县道及以上道路9154公里,运营轨道202公里,在建轨道152公里.《重庆大都市区规划》根据功能优化组合的需要,将城市发展新区分为五大板块.
城市发展新区五大板块
铜梁—潼南板块
重点打造特色产业基地,承接主城区传统工业转移,发展电子配套、汽摩零部件、机械制造等产业,培育商贸物流、生态文化旅游等功能。

永川-大足—荣昌板块
重点增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力,培育完善商贸服务、综合物流、职教研发等区域性服务功能,培育消费品、汽车、装备、电子等产业集群。

江津-合川—璧山板块
重点实现与主城区融合发展,承接主城区外溢的区域性服务、物流及科教研发功能,布局国家级产业开发平台,发展电子配套、汽车零部件、机械装备等产业。

涪陵-长寿板块
重点打造综合产业基地,引导化工、钢铁、装备、材料、汽车等产业集群发展。

綦江(万盛)—南川板块
重点打造资源深加工基地和重要能源基地,承接主城区外溢的商贸物流、现代制造功能,培育休闲旅游与文化交往功能,完善材料工业、能源工业和城郊休闲旅游业。

重庆市九大主城区功能定位及产业布局汇总表

重庆市九大主城区功能定位及产业布局汇总表
重庆市九大主城区功能定位及产业布局汇总表
主城区名称
城区功能定位
主导产业布局
江北区
总体:重庆城市核心区与高端时尚消费区
五大功能区“三中心、两基地”:重庆新兴金融中心、重庆新兴商贸中心、重庆最大的物流中心、重庆集约发展的现代制造业基地、总部企业的区域基地。
总体布局:形成金融、物流、研发设计等新兴现代服务业与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引领的现代制造业并驾齐驱的发展新格局。
支撑产业:
1、房地产
2、专业服务业:以科技研发、工业设计、软件开发、营销策划等领域为核心的生产性服务业集群,以法律诉讼、财务审计、规划设计、文化创意和教育培训等领域为支撑的智慧型专业服务业集群。
3、休闲健康产业:以大型医疗服务机构为核心,以专科保健疗养服务为辅助的先进医疗保健服务体系。
渝中区
行政、商贸、金融、信息中心和交通通讯枢纽
三大新兴战略性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精细化工及化工、金属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产业。
新型工业园区体系:花溪工业集中区鹿角—界石工业集中区、界石公平工业集中区、鱼洞工业集中区、麻柳工业集中区、木洞工业集中区。
现代物流业:重庆公路物流基地、产业项目。
旅游业:中国温泉之乡
大渡口区
功能一:新型工业区——以循环经济为主要特色的绿色工业
风电配套装备
环保设备产业
环保机械装备
2、电子信息产业:
移动通信终端产品生产基地
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
全国物联网示范基地
电子产品制造业
3、现代服务业:
新兴商贸中心
重庆南部区域物流中心
金融服务业
生产性服务业
4、都市旅游业:
生态旅游休闲产业
历史文化旅游产业
都市乡村旅游产业

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新闻版

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新闻版

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一、什么是城市总体规划(一)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形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

(二)城市总体规划如何制定城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城市规划,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在报请审批之前,须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

根据实际需要,在编制总体规划前可以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三)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和范围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同时对城市远景发展作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

总体规划中包含近期建设规划,对城市近期的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作出安排,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一般为五年。

城市规划区范围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

(四)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城市性质和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发展规模,城市主要建设标准和定额指标,城市建设用地布局、功能分区和各项建设的总体部署,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和河湖、绿地系统,各项专业规划,近期建设规划。

二、重庆历次城市总体规划概况(一)陪都十年计划重庆陪都建设计划委员会在1946年4月,完成了现代重庆的第一个城市规划---《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提出了疏散市区人口,降低人口密度,发展卫星城镇的设想,在渝中半岛以外规划了弹子石、沙坪坝、铜元局等12个卫星市,香国寺、杨家坪、新桥等18个卫星镇和五里店、歇台子、九龙坡等12个预备卫星市镇。

(二)重庆城市初步规划重庆于1960年编制完成了解放后的第一个城市总体规划《重庆城市初步规划》。

城市用地继续“大分散、小集中、梅花点状”的布局原则,强调将工业在更大范围内分散,规划了市中区、大杨区、大渡口区、沙磁区、中梁山区、江北工业区、弹子石工业区、南坪工业区、李家沱—道角工业区等9个片区,在外围规划了北碚、歇马、西彭和南桐4个卫星城。

重庆加快推进九大基础设施十大城市片区建设

重庆加快推进九大基础设施十大城市片区建设

加快推进九大基础设施十大城市片区建设黄奇帆调研有关项目建设情况据重庆日报消息 6月7日,市长黄奇帆在调研九大基础设施和十大城市片区建设时指出,九大基础设施是推动重庆城市化进程的脊梁骨,十大城市片区是主城的脸面,要按照中央稳增长的要求,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进一步加快推进九大基础设施、十大城市片区建设。

昨天下午,黄奇帆与副市长童小平、凌月明率市级有关部门考察了化龙桥片区在建项目、江北国际机场四期扩建工程、果园港二期扩建工程和江北嘴片区建设情况,召开九大基础设施和十大城市片区建设专题会议。

市发改委和市城乡建委介绍,九大基础设施项目规划总投资6225亿元,今年计划投资971亿元,1—5月完成投资295亿元。

十大城市片区规划占地面积86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超过1亿平方米,投资估算约6800亿元。

目前除九龙半岛片区处于规划阶段、朝天门片区拆迁基本完成尚未动工以外,其余片区均已开始开发建设。

听取有关情况汇报后,黄奇帆说,按照“314”总体部署和国务院赋予重庆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要求,城市化、工业化和城乡统筹一体化是重庆持之以恒、一以贯之的发展战略。

而重庆推进城市化一个总概念就是要发展好主城、大城市、区县城和乡镇组合在一起的城市群。

就像人的五脏六腑,要有血管、神经把它们联络起来,城市群要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也需要通过基础设施进行有效沟通连接。

机场、港口、高速公路、铁路、轨道、电网、通信、水利、油气管道等九大基础设施,就是沟通连接城市群的血管、神经,是重庆城市群的纽带和脊梁骨。

未来几年,随着这些项目的建成,一个现代化大都市城市群的脊梁骨就建起来了。

黄奇帆说,今天调研的十大城市片区,是主城进入“二环时代”以后,在原有的解放碑、南坪、观音桥、沙坪坝、杨家坪几大商务集聚区外,新增的十大商务集聚区。

重庆按照中央赋予的任务要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题中应有之义就是要成为长江上游的金融中心、商贸中心、物流中心。

而这十大城市片区加上原有的几大商务集聚区,将集中体现重庆城市的脸面形象,并且成为金融中心、商贸中心、物流中心功能完备的城市载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大都市区规划
引言概述:
重庆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也是国家级中心城市。

为了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重庆大都市区规划成为了重要议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重庆大都市区规划的内容和重要性。

一、城市发展与功能定位
1.1 重庆大都市区的地理位置
重庆位于长江上游,是一个山地城市,地理环境复杂。

大都市区的规划需要考虑山地地形、河流分布等因素。

1.2 重庆大都市区的发展目标
重庆大都市区的发展目标是建设成为西南地区的经济、金融、商贸、文化和科技中心。

规划需要明确城市的功能定位,确定发展重点。

1.3 重庆大都市区的产业布局
重庆大都市区的产业布局需要合理规划,发展现代创造业、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

二、城市交通与基础设施
2.1 重庆大都市区的交通规划
重庆大都市区的交通规划需要解决交通拥堵、交通安全等问题。

规划包括建设高速公路、地铁、轻轨等交通设施,提升城市的交通效率。

2.2 重庆大都市区的水利设施
重庆是长江上游的重要城市,水利设施的规划对于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

规划包括水库、堤防等设施的建设,确保城市的防洪安全。

2.3 重庆大都市区的公共设施
重庆大都市区的公共设施规划需要考虑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需求。

规划包括学校、医院、博物馆等公共设施的建设,提升城市的生活品质。

三、城市环境与生态保护
3.1 重庆大都市区的生态保护
重庆大都市区的生态环境需要得到保护和修复,规划需要考虑生态保护区、绿地建设等措施,保护城市的生态系统。

3.2 重庆大都市区的环境管理
重庆大都市区的环境管理是提升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任务。

规划包括大气污染管理、水污染管理等措施,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

3.3 重庆大都市区的景观规划
重庆大都市区的景观规划需要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

规划包括保护历史建造、打造城市公园等措施,提升城市的文化氛围。

四、城市人口与社会服务
4.1 重庆大都市区的人口规划
重庆大都市区的人口规划需要合理控制人口数量和结构,规划包括人口流动管理、人口分布调控等措施,实现人口的合理布局。

4.2 重庆大都市区的社会服务设施
重庆大都市区的社会服务设施规划需要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

规划包括社区服务中心、养老院等设施的建设,提供全面的社会服务。

4.3 重庆大都市区的教育与医疗规划
重庆大都市区的教育与医疗规划需要提供优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

规划包括学校、医院等设施的建设,提升城市的教育和医疗水平。

五、城市安全与应急管理
5.1 重庆大都市区的安全规划
重庆大都市区的安全规划需要确保城市的安全和稳定。

规划包括公共安全设施、防火设施等的建设,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5.2 重庆大都市区的应急管理
重庆大都市区的应急管理规划需要建立健全的应急机制。

规划包括应急救援队伍、应急物资储备等的建设,提高城市的应急响应能力。

5.3 重庆大都市区的风险评估与预警
重庆大都市区的风险评估与预警是预防灾害的重要手段。

规划包括建立风险评估系统、预警系统等,提前预防和减轻灾害的影响。

结论:
重庆大都市区规划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通过合理规划,可以实现城市功能的优化,提升城市的交通、环境、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水平,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品质。

重庆大都市区规划的实施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共同努力,共同打造现代化、宜居的城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