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专题训练五 汉语基础知识与传统文化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传统文化

八下语文期末复习(二)——传统文化班级学号姓名一、二十四节气1.知识回顾: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2.理解填空“春雨惊春清谷天”中的“惊”指(节气)、“谷”指(节气)。
“夏满芒夏暑相连”中的“芒”指(节气),时间为。
二、名俗文化塞腰鼓是省的传统民俗舞蹈。
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被称为天下第一鼓。
信天游是流传在中国西北广大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
形式自由灵活,每两句为一小节,押韵;有的一节表达一个意思,有的几节组成一个部分;调子自由,单纯易唱;每段常转韵,多用、。
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一种有关和的戏艺活动,有着酬神祈福、文化娱乐或商业相关的意义。
皮影戏海宁皮影戏是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又称,俗称。
皮影戏的表演是艺人通过两根以上的竹签,在一块白色的小银幕背后操作着皮制的影人,通过强光的照射,影人变得通体透明,色泽鲜艳夺目,艺人用竹签棒调度人物的多种动态,使这些皮制的影人个个栩栩如生。
三、古语年龄四、传统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有(腊月最后一天)、(正月初一)、(正月十五)、(阳历:4月5日前后)、(农历:五月初五)、(农历:七月初七)、(农历:八月十五)、(农历:九月九)、(农历:腊月初八)等。
五、四书五经“四书”指、、、。
“五经”指、、、、。
《诗经》现存305篇,分、、三部分。
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是周人的正声雅乐,。
则为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之诗歌。
五、古代文体(议论文)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记叙文)杂记。
统编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汉字、错别字专题训练(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汉字、错别字》专题训练1.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题目。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青香,jiá( )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汽里。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yǒng( )跃的铁的兽jǐ( )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xī( )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jiá( )杂yǒng( )跃兽jǐ( ) 依xī( )(2)修改句中的错别字。
改成改成2.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题目。
米酒油mó( )木碳火,团团围定kàng( )上坐。
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pàn( )上还响着脚步声。
老爷爷进门气chuǎn( )得紧:“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亲人见了亲人面,欢喜的眼泪眼框里转。
“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白头发添了几根根。
”团支书又领进社主任,当年的放羊娃如今长成人。
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
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
十年来革命大发展,说不尽这三千六百天……(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油mó( ) kàng( )上脑pàn( ) 气chuǎn( )(2)修改句中的错别字。
改成改成3.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题目。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决定。
雨季是对干旱的告别,彩虹是对风雨的告别,光明是对黑暗的告别。
“山萌虽在,jǐn( )书难托”,这是陆游与唐琬之间痛彻心fēi( )的告别。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xiè( ),我的双手考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这是杨绛先生平静超然的和这个世界告别。
在这期节目当中,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作家曹文轩,他向我们wěi wěi( )道来和故乡和父亲的告别,这也让我们仿佛明白了一个道理:世间所有的文字,千百年来都在做着同一篇文章—生离死别。
2022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练习题--专项综合全练(一)中华传统文化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专项综合全练(一)专项综合全练(一)中华传统文化1.(2021海南海口十四中第一次月考)书法之美,美在其形,美在其意。
请你赏读下面的书法作品,按要求答题。
(1)关于这幅书法作品中主体部分内容的字体,下列选项判断正确的是()A.篆书B.隶书C.楷书D.行书(2)请用简体楷书将这幅作品主体部分内容工整、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米字格内。
答案(1)B(2)厚德载物解析(1)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
曲线较多,直线较少。
隶书,有秦隶、汉隶等,一般认为是由篆书发展而来的,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
行书,形体和笔势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
这幅书法作品中主体部分内容的字体,形体和笔势符合隶书的特点。
故选B。
(2)抄写汉字,要做到准确、工整、规范、美观。
楷体书写,不要潦草。
2.(2021云南昭通昭阳期中)书法欣赏及汉字书写。
(1)在汉字的演变过程中,隶书的字体成型对汉字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基本上奠定了今天汉字的字形结构,下列能概括隶书特点的一项是()A.因形立意古拙多变B.行云流水飘逸易识C.化圆为方化弧为直D.不拘章法笔势流畅(2)《千字文》是古人识字的启蒙读物,请从下图中挑选出不相同的八个字,用楷体书写在米字格中。
答案(1)C(2)(示例)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推位让国有虞陶唐)解析(1)A项概括的是篆书的特点。
B项概括的是行书的特点。
D项概括的是草书的特点。
(2)书写时按照要求用楷体书写,同时要做到:①书写清楚,不要连笔;①偏旁部首比例要合适;①不重复且不要书写错误。
3.(2021广东中考)(1)下图书法作品的内容是一首古诗,请把它完整地抄写在横线上,并加上标点符号。
答:(2)从题材看,下列诗歌与图中古诗相同的一项是()A.《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B.《使至塞上》(王维)C.《黄鹤楼》(崔颢)D.《游山西村》(陆游)答案(1)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统编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语文专题训练五 汉语基础知识与传统文化

专题训练五汉语基础知识与传统文化1.下列语文知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他委屈地走进了卧室”中的“委屈”在句中作状语。
B.“我悲伤着你的悲伤”中的“悲伤”依次是动词和形容词。
C.“一离开家他就开始想家,并且日甚一日地变得迫切”,这是一个表示递进关系的复句。
D.“天气晴朗”“晴朗的天”“洗衣服”“洗干净”四个短语的结构各不相同。
2.下列语文知识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跳”“光年”“特别”“哪里”“关于”这几个词语的词性,依次是动词、量词、副词、代词、介词。
B.“品质优良”“拨动心弦”“城市方案”“打扫干净”四个短语的结构各不相同。
C.“5月16日上午,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诞辰50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在湖北省武汉市隆重举行。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活动举行”。
D.“他这样做,并不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而是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
”这是一个表示转折关系的复句。
3.下列语文知识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园林”“藤萝”“阳台”“枣核”这四个词语都是名词。
B. “炉火纯青”是偏正短语,“聚族而居”是主谓短语,“良师益友”“片言只语”这两个短语都是并列短语。
C.“这个时刻的每一分钟对喜欢挑战的人来说都是一种享受。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时刻是享受”。
D.“这句话他在心里默念了三、四遍。
”这句话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4.下列语文知识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忘初心”“热爱生命”“敬畏自然”“难忘今宵”四个短语都是动宾短语。
B.“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句中“哎呀”二字是叹词,表示对美的感叹。
C.“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强调在“人境”中独享安闲是源于心志淡远。
D.“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潼关地势的险要。
5.下列语文知识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今天的青年,更能认识创新之于国家的意义。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青年认识意义”。
B.“振兴中华”“声名狼藉”“衣冠楚楚”是同一结构的短语。
八年级下册语文专项复习(五) 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

4.《小石潭记》的作者是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文学家,世称“柳河东”, 曾和 韩愈 一起倡导古文运动。
5.《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选编的一部短篇小说集《 虞初新志》。 6.《关雎》和《蒹葭》都选自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这些诗歌分为风、雅、 颂三个部分。 7.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MING XIAO KE TANG
MING XIAO KE TANG
6.下列关于传统文化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 A.古人称谓有谦敬之别,如“舍弟”是谦称,“家母”是敬称。 B.“信天游”是流传在西北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以浪漫主义的比兴手法见 长,是汉族劳动人民精神、思想、感情的结晶。 C.对联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瑰宝,上联尾字用仄声、下联尾字用平声是最基本 的准则。 D.中国传统戏曲脸谱的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意义,如关公的红色脸谱代表忠 义。 (解析:A.“家母”是称自己的母亲,是谦称,不是敬称。)
MING XIAO KE TANG
3.下列关于传统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既可说明、记叙事物,也可发表议论,但都是 为了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以议论为主,相当于现在的杂文,如《爱 莲说》《马说》等。 B.“老生”是中国戏曲传统行当之一,指扮演中年以上的男子。 C.寒来暑往是气候,鸟语花香是物候。小满是一个表征物候的节气。 D.古人对年龄的称呼按照从小到大依次排序为:束发、弱冠、而立、知命、 古稀、花甲。 (解析:D.从小到大排序应为“束发、弱冠、而立、知命、花甲、古稀”。)
MING XIAO KE TANG
二、传统文化 1.下列有关传统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李白,字太白,唐代诗人,被称为“诗仙”。他的诗想象奇特,气势豪迈, 极具浪漫主义风格。 B.苏轼,字子瞻,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开创了豪放派词风。与其父苏 洵、其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C.《诗经》的“风”,又叫“国风”,是贵族在家庙中祭祀鬼神、赞美祖先功 德的乐曲。 D.《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解析:C.“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专题04文化及文学常识(考点讲解)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专题04 文化及文学常识【课内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1. 《社戏》的作者是鲁迅,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他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本文选自他的小说集《呐喊》。
鲁迅的小说《社戏》运用了人物和景物描写,详略得当地写了“我”和小伙伴们夜航看戏的经历,表达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鲁迅(1881- 1936),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著有小说集《呐贓》《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等。
2. 《回延安》选自《贺敬之诗选》,作者贺敬之。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专题训练:汉语基础知识与传统文化(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专题训练专题训练五汉语基础知识与传统文化1.下列语文知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他委屈地走进了卧室”中的“委屈”在句中作状语。
B.“我悲伤着你的悲伤”中的“悲伤”依次是动词和形容词。
C.“一离开家他就开始想家,并且日甚一日地变得迫切”,这是一个表示递进关系的复句。
D.“天气晴朗”“晴朗的天”“洗衣服”“洗干净”四个短语的结构各不相同。
2.下列语文知识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跳”“光年”“特别”“哪里”“关于”这几个词语的词性,依次是动词、量词、副词、代词、介词。
B.“品质优良”“拨动心弦”“城市方案”“打扫干净”四个短语的结构各不相同。
C.“5月16日上午,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诞辰50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在湖北省武汉市隆重举行。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活动举行”。
D.“他这样做,并不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而是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
”这是一个表示转折关系的复句。
3.下列语文知识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园林”“藤萝”“阳台”“枣核”这四个词语都是名词。
B. “炉火纯青”是偏正短语,“聚族而居”是主谓短语,“良师益友”“片言只语”这两个短语都是并列短语。
C.“这个时刻的每一分钟对喜欢挑战的人来说都是一种享受。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时刻是享受”。
D.“这句话他在心里默念了三、四遍。
”这句话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4.下列语文知识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忘初心”“热爱生命”“敬畏自然”“难忘今宵”四个短语都是动宾短语。
B.“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句中“哎呀”二字是叹词,表示对美的感叹。
C.“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强调在“人境”中独享安闲是源于心志淡远。
D.“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潼关地势的险要。
5.下列语文知识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今天的青年,更能认识创新之于国家的意义。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青年认识意义”。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 专题训练一 字词积累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题训练一字词积累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 . 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篱笆玲珑候车厅重峦叠嶂B.休憩年轮煞风景满院狼籍C.神密依傍密匝匝巧妙绝仑D.焦躁飓风蟹腿肉连棉不断2 . 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干瘪惘然涕泗横流吹毛求疵B.步履馈赠融会贯通断壁残垣C.杀戳蓬篙怀古伤今言简意赅D.拮据阔绰孜孜不倦味同嚼蜡3 . 在下列句子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自己,从而才能自己,自己,直到最后自己,自己。
A.认识成长锤炼升华完成B.锤炼认识成长升华完成C.认识锤炼成长完成升华D.锤炼成长认识完成升华4 .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划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芳馨(xīng)禁锢众目睽睽(kuí)相形见拙B.阴霾(mái)感慨广袤无垠(mào)无与纶比C.匀称(chèn)消释相得益彰(zhāng)持之以恒D.绮丽(qǐ)沉吟孜孜不倦(zhī)格物至知5 .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1)美国无视他国主权、无视国际准则的干涉行动,坑害了中东国家,最终也难免会自身。
(2)河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面向社会发布征集,寻找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文艺作品。
(3)不法分子设置各种陷阱引诱持卡人上当,消费者应谨慎提防。
A.涉及启示处心积虑B.殃及启事处心积虑C.殃及启事呕心沥血D.涉及启示呕心沥血6 .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菜畦(qí)炫耀(xuàn)绽放(zhàn)忍俊不禁(jìn)B.恣睢(suī)绮丽(qí)蜿蜒(wān)潜移默化(qián)C.亘古(gèn)追溯(shuò)惺忪(xīng)繁花嫩叶(nèn)D.氛围(fēn)木讷(nè)契合(qì)祸不单行(huò)7 .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传统文化中的各个成分,在其发生的时候,是应运而生的,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专题训练五汉语基础知识与传统文化1.下列语文知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他委屈地走进了卧室”中的“委屈”在句中作状语。
B.“我悲伤着你的悲伤”中的“悲伤”依次是动词和形容词。
C.“一离开家他就开始想家,并且日甚一日地变得迫切”,这是一个表示递进关系的复句。
D.“天气晴朗”“晴朗的天”“洗衣服”“洗干净”四个短语的结构各不相同。
2.下列语文知识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跳”“光年”“特别”“哪里”“关于”这几个词语的词性,依次是动词、量词、副词、代词、介词。
B.“品质优良”“拨动心弦”“城市方案”“打扫干净”四个短语的结构各不相同。
C.“5月16日上午,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诞辰50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在湖北省武汉市隆重举行。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活动举行”。
D.“他这样做,并不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而是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
”这是一个表示转折关系的复句。
3.下列语文知识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园林”“藤萝”“阳台”“枣核”这四个词语都是名词。
B. “炉火纯青”是偏正短语,“聚族而居”是主谓短语,“良师益友”“片言只语”这两个短语都是并列短语。
C.“这个时刻的每一分钟对喜欢挑战的人来说都是一种享受。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时刻是享受”。
D.“这句话他在心里默念了三、四遍。
”这句话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4.下列语文知识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忘初心”“热爱生命”“敬畏自然”“难忘今宵”四个短语都是动宾短语。
B.“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句中“哎呀”二字是叹词,表示对美的感叹。
C.“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强调在“人境”中独享安闲是源于心志淡远。
D.“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潼关地势的险要。
5.下列语文知识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的青年,更能认识创新之于国家的意义。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青年认识意义”。
B.“振兴中华”“声名狼藉”“衣冠楚楚”是同一结构的短语。
C.“今天下午你是打球,还是游泳?”这个句子的标点使用正确。
D.“每个人勇于开拓创新,‘中国制造’就能更上一层楼。
”这是个假设关系的复句。
6.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青春
....,借着风力也要飘向远方。
这样,你..,就应该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
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窗,才会看见眼前不再只是一面堵心的墙。
飞翔,会让你见识到未曾见过的东西,让你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蔓延到更宽更远。
A.加点字“青春”是形容词,“才”是副词,“力气单薄”是偏正短语。
B.“即使力气单薄,借着风力也要飘向远方。
”这个句子是递进关系的复句。
C.“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窗”中的“是”充当此句的谓语成分。
D.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方法之一是:在“更宽更远”后添加“的地方”。
7.阅读下面的文字,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我脱了上衣、皮鞋和袜子,穿着牛皮背心走下海去。
这时离满潮大约还有半个钟头,我赶紧涉水而过。
不到半个钟头,我就到了舰队停泊的地方,敌人见了我都吓坏了,就从舰上跳到海里去,向岸边泅水逃命,一时跳下水的不下三万人。
我赶快拿出绳索、钩子,把钩子缚在每只船船头的一只孔里,接着又把所有绳子的另一头聚拢起来,扎在一起……我把眼镜拿出来牢牢地戴在鼻子上。
因为我有了这种防御,所以就继续大胆地工作起来。
A.“半个钟头”是偏正短语。
B.“因为我有了这种防御,所以就继续大胆地工作起来。
”这是一个递进关系的复句。
C.“我把眼镜拿出来牢牢地戴在鼻子上”一句中的“我”是主语。
D.“我赶紧涉水而过”一句中的“赶紧”是状语。
8.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文曲星”,按旧时迷信说法,指主管文运的星宿。
B.我国的戏曲历史悠久,很多地方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剧种,如安徽的黄梅戏、浙江的越剧、岳阳的巴陵戏。
C.律诗共有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其中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D.“春雨惊春清谷天”对应的节气分别是“春分”“雨水”“惊蛰”“立春”“清明”“谷雨”。
9.下列诗句所写内容与传统节日无关的一项是()
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约客》)
C.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王安石《元日》)
10.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现在我们常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分别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艺作品,而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画作。
B.“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副对联中提到的“三父子”是苏洵、苏轼、苏辙。
C.“长河落日圆”“饮于河渭”“山河表里潼关路”这几句诗文中的“河”指的是“黄河”。
D.“足下”是古人对于别人的敬称,指对方;“陛下”是对皇帝的尊称。
11.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其造字法一直沿袭许慎“六书”的说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B.《岳阳楼记》《爱莲说》《送东阳马生序》标题中的“记”“说”“序”都属于古代文体。
C.古人用“阴”“阳”表示方位。
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作“阴”,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作“阳”。
D.“四书”“五经”是儒家经典。
“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1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的“二十四节气”表明气候变化和农事季节。
其中“立”有开始之意,如“立夏”即为夏季的开始。
B.古人称谓有谦称和敬称的区别,比如“愚”是谦称自己,“子”是尊称对方,“尊君”是尊称自己的父亲。
C.“社稷”原指君主祈求国泰民安祭祀的“土神”和“谷神”。
后用“社稷”代表国
家。
D.古人常以“加冠”“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代称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和六十岁。
13.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立”代称三十岁,“而立之年”指有所成就的年龄;“不惑”代称四十岁,“不惑之年”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
B.“朕”本为古人自称之词,自秦始皇起,“朕”专用为皇帝自称,他人不得擅用。
C.汉语中常用“烽烟”代指战争,“桃李”代指兄弟,“手足”代指学生,“鸿雁”代指书信。
D.周敦颐的《爱莲说》中写道:“莲,花之君子者也。
”但人们常说的“花中四君子”是指梅、兰、竹、菊。
1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由陈述与被陈述两部分组成的短语叫主谓短语,如“阳光灿烂”“心情舒畅”。
由中心词和前面的修饰成分构成的短语叫偏正短语,如“我的老师”“轻快地走”。
B.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把文学、表演、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综合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
戏剧按照表现形式,可以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戏曲等。
C.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集音、形、义于一体。
汉字中的形声字是由形旁、声旁构成的。
D.我们学过的古文中关于年龄的称谓很多,如“黄发”形容老人,如“弱冠”指未成年男子。
教师详解详析
1.[解析] B“悲伤”依次是动词和名词。
2.[解析] D这是一个表示并列关系的复句。
3.[解析] A B项,“炉火纯青”是主谓短语,“聚族而居”是偏正短语;C项,这个句子的主干是“分钟是享受”;D项,“三、四遍”中的顿号应去掉。
4.[解析] D“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5.[解析] B“振兴中华”属于动宾短语,“声名狼藉”“衣冠楚楚”属于主谓短语。
6.[解析] D A项,“青春”是名词,“力气单薄”是主谓短语;B项,该句是假设关系的复句;C项,“知道”是此句的谓语成分。
7.[解析] B这是一个因果关系的复句。
8.[解析] D“春雨惊春清谷天”对应的节气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9.[解析] B B项没有涉及中国传统节日。
A项,清明;C项,重阳;D项,除夕。
10.[解析] A“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最初指的是乐曲。
11.[解析] C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作“阳”,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作“阴”。
12.[解析] B“尊君”是尊称别人的父亲。
13.[解析] C“桃李”代指学生,“手足”代指兄弟。
14.[解析] D“弱冠”指二十岁的男子。
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