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的比较

合集下载

格林童话与安徒生童话之比较

格林童话与安徒生童话之比较

《格林童话》与《安徒生童话》之比较摘要:格林童话与安徒生童话都是儿童文学中的经典著作,自问世以来都深受儿童的喜爱。

由于分别归属于传统童话和现代童话,在内容的描述,情节的铺陈,人物的刻画等方面有着不同。

然而,这两部书中均表现出来的对真善美的歌颂与赞扬,对于儿童的成长,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历史的局限性取材作家的意识对比与悲剧性的表达方式内容与结构价值记得我小的时候,第一本自己去买的课外书,就是《安徒生童话》。

那是新年的时候,我用自己的压岁钱去旧书摊上买回来的,并且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把它读完了。

我想那一个下午对我来说是美妙的:故事中缤纷新奇的世界,形色各异的人物,仿佛是打开了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

书中还有《海的女儿》之类感人的悲剧故事,那时虽然年幼,读完之后也还是悲伤地留下了眼泪。

至于《格林童话》,是在一两年之后,从同学那里借来看的。

厚厚的两本书里有许多讲述九头蛇,会唱歌的白骨之类怪异奇幻的故事,当时我并不觉得有趣,只是觉得有些可怕。

记住了的,只有如白雪公主,灰姑娘之类浪漫色彩浓郁的故事。

自问世以来,《格林童话.》与《安徒生童话》一直都被奉为是儿童读物中的经典。

童话中的许多形象,深入人心,深受幼儿喜爱。

主人公身上许多美好的品德,积极的影响着无数幼儿的成长。

由于二者分别是传统童话与现代童话的代表,虽然都在儿童的心中播撒了真善美的种子,然而二者反映的时代性不同,故事内容和表达方式也存在着差异,而且我个人对这两本书的喜爱程度也有所不同。

因而想就《格林童话》与《安徒生童话》在某些方面的异同,做一些简单的比较。

一:取材与创作意识间的差异周作人认为:童话的本质与神话、世说实为一体;童话研究当以民俗学为依据。

他的概括用来形容传统童话应该是非常合适的。

作为民俗学家的格林兄弟,与德意志民间搜集得来的古老的神话、民间传说,经整理,润色而成《格林童话》这些故事本身就具有非常浓郁的奇幻与想象色彩。

格林童话读后感

格林童话读后感

格林童话读后感格林童话读后感1《格林童话》是格林兄弟去各国搜集整理的一本童话集。

有一些家喻户晓,比如:《白雪公主》、《灰姑娘》、《渔夫和他的妻子》......还有一些人们知道的不太多,比如:《人的寿命》、《牧鹅姑娘》、《鹰姑娘》......这些只有在原书上才能找到。

《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比较好区分的一点是:《格林童话》里通常是有很多很恶毒的人,而《安徒生童话》里的童话都是很柔美的故事,一般都来自于现实。

《格林童话》《格林童话》还告诉了我们很多的道理。

《白雪公主》告诉我们要有一颗善良的心,《渔夫和他的妻子》告诉我们不能太贪婪。

《磨坊徒弟与小花猫》告诉我们遇到事情不要哭泣,《鹰姑娘》告诉我们友谊是很重要的。

还有《土里面的小矮人》告诉我们不能轻易告诉别人自己的秘密。

《格林童话》里面的童话都让人百看不厌。

让我们一起聆听如梦的童话,展开想象的翅膀,装点金色的童年吧!格林童话读后感2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叫《格林童话》,这本书的作者是格林兄弟。

这本书中有许多故事,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霍勒太太的故事。

有一个寡妇,他有两个孩子,一个又美丽又勤劳,一个又丑陋又懒惰,但是寡妇却喜欢又丑陋又懒惰的孩子,因为那是她亲生的。

一天,那个美丽的孩子在井边纺线,不小心把纺锤掉到了井里,那个孩子跳进井水里去找,结果碰到了霍勒太太,那个孩子帮霍勒太太干活,临走时霍勒太太送了许多金子给他。

孩子回到家,母亲看到了,第二天就叫那个又丑陋又懒惰的孩子故意把他纺锤扔到了水里,再跳进水里去找,那个孩子也遇到了霍勒太太。

第一天他很勤奋地干活,第二天有点懒,第三天就开始睡觉了。

临走时,霍勒太太给他的一大堆青苔。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好人有好报,只要帮助别人,也会得到别人的帮助。

虚情假意的人是不会有好果子吃的,只有实实在在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报答。

格林童话读后感3格林童话是德国的格林兄弟的作品.我非常喜欢这部作品,几乎已经能背下来了.格林童话中的故事丰富多彩.有悲伤的,欢乐的,还有耳熟能详的故事如白雪公主,灰姑娘等.其中最让我喜欢的故事是小矮人的礼物这个事中说一个裁缝和一个金匠来到小矮人住的地方.小矮人叫他俩装煤.但第二天一看煤变成了黄金.因为金匠生性贪婪决定再住一天,裁缝却不这么认为,但为了不扫同伴的兴也住了下来.到了晚上,金匠就疯狂的往口袋进而装煤,但贪婪始终受到了惩罚他所有的'金子又变为了煤.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要诚实守信,不可太贪婪,如“曾子杀猪”, “一诺千金”等故事,他们的人品一直被后人所尊敬,但他们正直高上的品质永远有的我们学习.作为学生我们因遵循校纪校规;同学之间互相监督严格自律,主动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格林童话读后感4每当我一遍又一遍地阅读《格林童话》这本书时,就会情不自禁地进入了童话王国。

2023-2024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安徒生童话》导读课(教学设计)

2023-2024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安徒生童话》导读课(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安徒生童话》导读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安徒生童话》作为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推荐的书目,是孩子阅读逐渐从片段转向篇章和整本书,作为整本书阅读兴趣培养的重要阶段,有针对性的方法指导尤为重要。

学情分析此阶段学生具备较为丰富的形象思维能力,想象力丰富,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往往充满了天真的想象,充满了好奇心,喜欢刨根问底,有着强烈的表达愿望,但是他们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较差,对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比较愿意听,愿意说,反之,就会心不在焉。

老师在了解分析学生的特点后,创设具体情景,通过猜测、想象等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对阅读充满期待。

教学目标:1.体会童话丰富的想象,整体感受《安徒生童话》的特点。

2.感受课外阅读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阅读感受和成果。

教学重点:1. 分析《安徒生童话》的人物特点,体会童话人物形象的来源广泛。

2. 通过对比《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两本书,感受《安徒生童话》丰富的想象。

教学难点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教学过程:一、课前三个一(一)说动就动——拍拿放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反应能力。

(二)说背就背——《劝学》,感受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三)说讲就讲——《卖火柴的小女孩》,讲学过的课文,更好导入本次课堂。

二、检查阅读情况(一)对作者的了解1、作者介绍有一个地方,是老师一直想去看看的。

看,彩色的房子,威严的城堡,还有眺望大海的小美人鱼......这些童话故事中才有的景色都源自一个美丽的国家——丹麦。

有一位伟大的作家就出生在这个国家,丹麦也因他而被世人称为“童话王国”。

大家猜猜,他是谁?对,他就是著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

这里有一张安徒生的介绍卡,我们一起认识一下他吧。

(出示安徒生资料)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他的《安徒生童话》,感受童话世界的奇妙。

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的区别

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的区别

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的区别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是两个著名的童话集,都有着百年历史,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必读经典。

尽管两者都属于童话范畴,但是它们在很多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

本文将从故事主题、风格、语言和人物塑造等角度来探讨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的区别。

首先,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在故事主题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格林童话中的故事多数源于民间传说和传统故事,带有浓厚的德国文化和乡土气息。

这些故事包括《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等,讲述了普通人的冒险和成长故事。

而安徒生童话更注重探索人性和情感的深刻,他的作品包括《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展现了孤独、痛苦和坎坷的人生旅程。

其次,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在风格上也有显著的差异。

格林童话以朴实、直接、幻想为特点,几乎没有夸张和缺点描写。

它们的情节简洁,语言生动,常常通过象征和隐喻来传递道德和价值观。

相反,安徒生童话倾向于更加复杂和寓言化,它们经常使用奇幻元素和象征手法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另外,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在语言上也有不同之处。

格林童话追求简单明了的表达,呈现出朴素的故事形式,适合儿童易于理解和接受。

这种简单直接的语言风格使得格林童话在故事传播和口口相传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而安徒生童话则采用更为繁复的语言结构,运用诗意和修辞手法,给人以诗人般的感受和思考。

最后,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在人物塑造上也存在差异。

格林童话中的角色多数是普通人物,个性鲜明,常常通过勇敢和善良来克服困难和恶势力。

安徒生童话中的角色则更为复杂和多元化,涵盖了各种各样的人类品质和情感状态。

安徒生的人物常常经历内心的挣扎和成长,展现出更加真实和深刻的人性。

综上所述,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在故事主题、风格、语言和人物塑造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

格林童话强调传统和道德,以朴实的故事和直接的语言塑造了经典形象;安徒生童话则更注重情感和人性的揭示,以复杂的故事和诗意的语言塑造了独特的形象。

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 评分

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 评分

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都是世界著名的文学作品,它们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刻的寓意深受读者的喜爱。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这三个文学作品进行评分,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它们的优缺点,为读者提供一个客观的评价。

一、伊索寓言1. 寓言故事小巧精致,寓意深刻伊索寓言以动物为主要角色,通过它们的行为和对话来表达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故事情节简洁,寓意深刻,让人印象深刻。

2. 语言简练,易于理解伊索寓言使用简单的语言和通俗的表达方式,使得读者可以轻松理解其中所蕴含的寓意,适合不同芳龄层次的读者阅读。

3. 缺点:缺乏情感表达由于伊索寓言主要以动物为角色,缺乏真实的情感表达,因此在感情上略显单薄,不能给人深刻的情感震撼。

评分:8分二、安徒生童话1. 情感丰富,富有想象力安徒生童话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情感赢得了读者的喜爱,故事中的角色栩栩如生,情感细腻,让人产生共鸣。

2. 人文关怀,抒发对人性的思考安徒生童话不仅仅是一部童话故事集,更是对人性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他通过各种角色和情节,揭示了人性的善良和丑恶,让读者深思。

3. 缺点:故事过于悲伤安徒生童话中的故事大多带有悲剧色彩,情节较为悲伤,可能对一些年幼的读者产生不良影响,需要注意阅读对象。

评分:9分三、格林童话1. 民间传说,古老传统格林童话以其丰富的民间传说和古老的传统,吸引了无数读者,故事情节丰富多样,包含了许多神秘、传奇的元素,深受大众喜爱。

2. 故事智慧,寓意深刻格林童话中蕴含丰富的智慧和寓意,其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设计都极具启发性,能够给读者带来深刻的思考和体会。

3. 缺点:情节过于残酷格林童话中的一些故事情节较为残酷,带有恐怖和暴力元素,可能对读者产生不良影响,需要谨慎阅读。

评分:8.5分总结:综合来看,三部作品各有其优缺点,伊索寓言以简洁的语言表达深刻的道德寓意,安徒生童话富有情感和想象力,格林童话蕴含传统智慧和神秘的魅力。

但在阅读时,需要根据读者的芳龄和心理素质选择合适的作品。

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的异同点分析

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的异同点分析

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的异同点分析一.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的概述格林童话是由德国著名的语言学家雅格·格林和威廉·格林两兄弟通过大量的搜集、精心和认真加工,最后于十九世纪初问世的。

它是作为一种民间文学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格林兄弟运用简单易懂的表达方式和大胆夸张的想象把故事渲染地神奇浪漫和生动有趣,最终奠定了世界经典童话的地位。

安徒生童话不同于像格林童话这种搜集和的民间童话,它更多地反映了作者的个人情怀和创作意图。

由于安徒生个人的遭遇和自身的理性思考,所以它的童话故事更具有文学性和艺术性,最终不仅赢得了大量的儿童读者,还受到了许多成人读者的亲睐。

二.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的相同点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作为两部经典的童话作品,他们的产生背景其实是相同的,只不过作家所处的国家不同而已,由于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处在封建统治阶级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之间,所以这两部童话作品中主角的身份也更丰富了,从原来的公主和王子逐渐向裁缝、磨房主、铁匠和士兵等多元化方向演变。

除此之外,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的相同之处更多体现在价值方面,故事的情节都是围绕着真善美的主题来展开的,例如:白雪公主的美丽聪明、美人鱼的善良无私和七个小矮人的热情友善,这些都在歌颂着人性中纯洁美好的一面。

这两部作品不仅能够给人带来纯洁与希望,还能起到教育的意义,传达出的积极精神具有永恒的价值。

三.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的不同点1.取材与创作意识的差异格林兄弟所处的历史背景是德国文化处于复古思想比较严重的阶段,作为民俗学家的两兄弟,也纷纷加入搜集和整编民间故事的队列中,并且乐此不彼地加工润色得到的民间传说和古老的神话。

完成的格林童话充斥着夸张的想象和神奇的色彩,虽然童话具有很强的趣味性,但由于其中的一些故事具有悠久的历史,因此,保留下来的神话传说并非特意针对儿童读者所设计的。

另外,童话中与封建思想和宗教迷信有关的部分是不利于儿童阅读和学习的,对身心健康无益,例如:《桧树》中继母把小男孩的头砍下,这有点血腥暴力,还有就是故事中夸大对上帝的膜拜,由此可见,格林童话还是有时代局限性。

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稻草人读后感

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稻草人读后感

《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稻草人读后感》一、引言在童话世界中,安徒生和格林兄弟的作品一直备受人们的喜爱。

它们不仅是孩子们的启蒙读物,也常常成为成年人们思考人生问题的哲学典籍。

而在这些经典童话中,像《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装》和《灰姑娘》等通常都是耳熟能详的作品。

然而,今天我想要谈论的是两个经典童话作家的作品——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中关于稻草人的故事,以及我读后的一些感悟。

二、深度评估1. 安徒生的《稻草人》故事安徒生的《稻草人》故事是一个发人深思的作品。

故事中,稻草人逐渐意识到自己的虚无和渺小,他渴望获得智慧和知识,最终在与巫婆的交易后,得到充实的灵魂。

这个故事反映了人类在追求完善和内心满足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难题,同时也传达了对智慧和知识的渴望。

2. 格林童话中的《稻草人与烟囱扫》在格林童话中,也有一个关于稻草人的故事——《稻草人与烟囱扫》。

故事中,一个穿着稻草人服装的人和一个烟囱扫因为巧合而结为伙伴,经历了一系列冒险和奇遇。

这个故事中的稻草人形象更加丰满,反映了对友谊和冒险的探求,同时也传达了对真实和自由的追求。

三、文章内容1. 对童话中的稻草人形象的深入思考在这两个作品中,稻草人形象都具有丰富的内涵,既反映了作者对人性和生活的思考,也为读者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稻草人常常被人们认为是虚弱和无用的象征,但故事中,稻草人却展现出了强大的意志和追求完善的决心,让人们重新审视了这一形象。

2. 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稻草人在故事中渴望获得知识和智慧,这让我想起了我们自己对知识的渴望。

故事中,稻草人通过艰难的求知之路最终得到了心灵的丰盈,这也是对人类不断追求智慧和完善的一种启示。

3. 对友谊和自由的追求另稻草人的形象也表达了对友谊和自由的追求。

在格林童话中,稻草人和烟囱扫的合作和冒险不仅展现了友谊的真挚与力量,也代表了人类对自由和探险的渴望,这些都让这个形象更加丰满和有趣。

四、观点与总结这两个故事中的稻草人形象不仅令人感到震撼和启迪,也提供了对人性和生活的深刻思考。

汉语言文学-浅析《安徒生童话》与《格林童话》之异同

汉语言文学-浅析《安徒生童话》与《格林童话》之异同

摘要《格林童话》与《安徒生童话》从19世纪诞生至今已有近200年历史,在世界童话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格林童话》与《安徒生童话》在内容上既有相似之处也有差异。

两部作品有着相同的人物群像、相同的拯救模式以及相同的写作特征。

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两部作品的故事模式、创作特色不同、表现手法存在差异。

通过对《格林童话》与《安徒生童话的》的故事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时代环境、作者的生活经历这两个因素对童话创作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内容比较AbstractGrimm's fairy tales and Hans Christian Andersen's fairy tales have a history of nearly 200 years since they wereborn in the 19th century. "Grimm's fairy tales » and" Hans Christian Andersen fairy tale "has both similarities anddifferences in content. Both have the same character portraits, the same save mod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the same writing. The difference mainly reflects in the story mode, the creation ofthe two works is different,tt8expression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the Grimm comparing with the Hans Christian Andersen's fairy tale story canbe found: the era environment, the author's life experience of these two factors has important influence to the fairy tale creation.Key words:Grimm's fairy tales;Andersen's fairy tale;content comparison目录一、引言 (1)二、《格林童话》与《安徒生童话》的相同点 (1)(一)相同的人物群像 (1)1.王子形象 (1)2.公主形象 (2)3.女巫形象 (3)(二)相同的拯救模式 (3)(三)相同的写作特征 (4)1.浓郁的奇幻色彩 (4)2.丰富的拟人化形象 (4)3.紧张曲折的故事情节 (4)三、《格林童话》与《安徒生童话》的不同点 (4)(一)故事模式的不同 (5)1.《格林童话》特有的故事模式 (5)2.《安徒生童话》的悲剧模式 (8)(二)创作特色的不同 (8)1.《格林童话》:天然质朴民间故事 (8)2.《安徒生童话》:至善至美的个人创作 (9)(三)表现手法的差异 (9)1.《格林童话》的颠倒解构 (9)2.《安徒生童话》的夸张诗意 (10)四、关于《格林童话》与《安徒生童话》的比较思考 (10)(一)童话发展离不开时代环境影响 (10)(二)童话进步离不开作家创作 (11)(三)童话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11)五、结语 (12)注文 (12)参考文献 (13)致谢 (14)浅析《安徒生童话》与《格林童话》之异同一、引言童话来源于传说、神话、民间故事等,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的比较
格林兄弟和安徒生兄弟其实是同时期不同国家的童话作家。

(格林1785~1863,安徒生1805~1875),由于同属于欧洲国家而安徒生又热衷于旅行(从1840年开始安徒生共旅行经过29个国家,旅行为安徒生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而且安徒生大部分童话完成于这个时期),所以其实产生这些童话的背景其实是相同的,即法国大革命后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并成为浪漫主义思潮产生的基础,同时民族之情扩大为对本土文化、艺术的保存与研究。

此时社会的主要矛盾为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封建统治阶级的矛盾,因此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中的主角并不局限于公主,王子和骑士,其中小资产阶级的手工业者如磨房主,裁缝,鞋匠,铁匠占据很大比例,此外士兵也成为许多童话中的主角,应该于19世纪初期新兴资产阶级和封建统治阶级的大量斗争不无关系。

若要比较他们童话的不同之处,我想应该从这么几个方面进行:童话的来源,童话内容以及童话最终带来的意义。

童话的来源方面,格林兄弟的童话主要来自对民间传说的搜集,当时德国文化里复古思想严重,许多学者纷纷加入到对民间故事的挖掘整编中,格林兄弟对此更是不余遗力。

恩格斯曾说过在德国的西北部仍然有一望无际的旷野,雨夜中掠过的闪电等让人内心忧伤的景象,这都是产生格林童话的地方,并保留了童话中的遗迹。

而安徒生则是一个具有高度创造性的国家,他的童话多来源于自己的创作。

《安徒生传》中的说法是有一天安徒生认真地思考谁最需要他为之写作,他的答案是丹麦的孩子。

特别是穷苦的孩子。

因为他曾经寂寞过,没有上学的机会,没有玩具甚至没有朋友。

为了使这些孩子凄惨的生活有一点温暖,他要带给他们美好的东西,使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美和真理。

他就要为他们写些美丽并富有现实意义的作品。

他觉得最能表达他的这种意念的文学形式就是童话,并因此开始了童话的创作。

童话来源的差别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童话内容的区别。

《格林童话》源于民间,因而以通俗、质朴见称,表现了纯真的自然美。

不少主人公憨态可掬,滑稽可爱。

在格林童话中.自然与神奇、现实与浪漫交相辉映,融为一体,使故事既有真实性,又有梦幻感。

语言上朴实无华,充满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读来令人备感亲切。

而安徒生童话既真实地描绘了穷苦人的悲惨生活,又渗透着浪漫主义的情调和幻想。

属于“人造童话”,而安徒生童话由于文学性和艺术性过强,更多时候看起来并不像是将童话艺术话,而是将文学作品赋予童话的气息。

因此这些内容的区别也带来了意义上的区别:童话主要面向的读者是儿童,因此质朴的格林童话贴近童话本身并为广大儿童所喜爱,安徒生的童话也许有一部分不能为儿童所完全领悟,但却赢得了更多的成人读者。

格林童话里充满了喜剧和奇迹,而安徒生童话则充满了对信仰和灵魂的赞美。

格林童话的主人公分为两类:一类是善的化身诸如:裁缝、磨坊工、士兵、长工等。

他们初遭不幸,几经周折,最后获得成功;另一类是恶的象征诸如:巫婆、魔鬼、强盗、继母等。

他们多是一时得逞,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作者总是把二者对立起来描写,同情、歌颂前者,鞭答、讽刺后者。

表达了鲜明的爱惜和美好的愿望,揭示了简单的人生哲理和价值观念。

而安徒生童话里不乏此类作品,但流传更远意义更深重的则是一些充满诗意、幻想和信念的
作品,如〈海的女儿〉里人鱼公主为了成为人以及对王子的爱却最终不能陪伴王子,投身大海化作泡沫。

整个故事里蕴藏着的安徒生对人间的爱,对人这种高等动物的热切希望。

丑小鸭最终变成白天鹅则歌颂了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而《没有画的画册》和《光荣的荆棘路》则集中地表现出他所歌颂的这种诗情。

这实际上是安徒生童话的“灵魂”。

在所有安徒生的童话中,人们可以发觉这种诗情,不时忽隐忽现地发出闪光。

此外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都有一定的消极意义,有取的是在这方面两者也各不相同。

格林童话的消极意义在于过多地夸大在成功中的非努力因素,其中最主要的莫过于美貌和运气。

据说西方许多父母给小孩讲格林童话时总要告诉他们美貌并不是决定因素,最后主人公的成功和自己的善良与努力息息相关,可以看出格林童话里的“以貌取人”相当严重。

此外格林童话里许多成功都是靠运气(靠宝物,魔法等)这与故事的背景(资产阶级爆发户一般的崛起)有关,但终究有着否定努力的消极意义。

美国有关学者研究了著名童话作家格林兄弟所写的168个童话,包括《灰姑娘》、《白雪公主》、《睡美人》、《小红帽》及《糖果屋》,差不多所有童话都提及外表,平均每个童话提及14次,而且每五个童话中,就有一个会将丑陋与邪恶连在一起,丑陋者经常成为被谴责的对象。

而夸大成功中的运气成分在格林童话中更是不胜枚举,〈傻瓜汉斯〉,〈三个幸运儿〉,〈好交易〉等童话里一些缺乏成功基本条件(地位,财产甚至智商!)的主人公不依靠任何努力仅靠运气便取得巨大成功。

安徒生童话里虽然也有类似的缺点,但并不严重,安徒生童话的消极意义在于悲剧性的故事不在少数,其中充满了对理想无法实现的忧郁。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等。

这应也与他的生活背景有关。

弗兰克曾写过〈忧郁的丹麦人--一个真实的安徒生〉。

文中的安徒生一生相貌丑陋不敢谈婚论嫁最后被指责为同性恋,他一生梦想着出人头地但在大部分人眼中他并不是一位文学巨匠,虽然他的童话给是全世界孩子最好的礼物。

安徒生早期的作品充满绮丽的幻想、乐观的精神,体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点。

(打火匣》、《小意达的花儿》、《拇指姑娘》、《海的女儿》、《野天鹅》、《丑小鸭》等)中期幻想成分减弱,现实成分相对增强。

在鞭挞丑恶、歌颂善良中,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忧郁情绪。

(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公主》、《影子》、《一滴水》、《母亲的故事》等),而后期晚期童话比中期更加面对现实,着力描写底层民众的悲苦命运,揭露社会生活的阴冷、黑暗和人间的不平。

作品基调低沉。

(《柳树下的梦》、《她是一个废物》、《单身汉的睡帽》、《幸运的贝儿》等)。

其实也是一个唯美的作家对美产生怀疑并越来越忧郁的过程。

而不管他们有着怎样的区别甚至有一些不足取的消极意义,但人类不能失去童话。

这是人类最美好,最纯真,最悲伤的艺术。

童话不是粮食,童话是撒落在头顶的音乐,是苍白心灵的需求,是那么一点珍贵的希望和梦幻。

童话作者岂不知残酷的现实,但是童话的意义恰恰在此。

童话的美好不再于是否会实现,而仅仅是存在。

童话不能实现,童话也不必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