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杭州富阳中学提前自主招生考试模拟试卷科学试卷物理部分

2014年杭州富阳中学提前自主招生考试模拟试卷科学试卷物理部分

一、选择:(每题5分,合计60分)

1.(5分)春天来了,长江边上的湿地很松软,人在湿地上行走时容易下陷.在人匀速下陷时()A.人对湿地地面的压力就是他受的重力

B.人对湿地地面的压力大于湿地地面对他的支持力

C.人对湿地地面的压力等于湿地地面对他的支持力

D.人对湿地地面的压力小于湿地地面对他的支持力

2.(5分)大本钟是英国伦敦的标志,它吸引了全世界各地的游客.如图所示,为一游客白天在伦敦太晤士河边观光时,看到的对岸大本钟在水面的倒影.由图可知伦敦当时的时间为()

A.1:05 B.4:35 C.1:55 D.7:25

3.(5分)对如图所示的皮带传动装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轮带动B轮沿逆时针方向旋转B.B轮带动A轮沿顺时针方向旋转

C.C轮带动D轮沿顺时针方向旋转D.D轮带动C轮沿顺时针方向旋转

4.(5分)如图所示,小钢球沿光滑的线路由A经B和C到D,已知AB=BC=CD,A、B、C、D在同一水平面上,则球经过AB、BC、CD面的时间t1、t2、t3的关系为()

A.t1=t2=t3B.t1>t2>t3C.t1<t3<t2D.t1<t2<t3

5.(5分)如图是健身用的“跑步机”示意图.质量为m的健身者踩在与水平面成α角的

静止皮带上,用力向后蹬皮带,可使皮带以速度v匀速向后运动.若皮带在运动的过程

中受到脚的摩擦力为f,则在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f是皮带运动的阻力

B.人对皮带不做功

C.人对皮带要做功,其做功的功率为fv

D.人的重力与皮带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6.(5分)如图所示,均匀杆AB长为L,可以绕转轴A点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在A

点正上方距离L处固定一个小定滑轮,细绳通过定滑轮与杆的另一端B相连,并将杆从

水平位置缓慢向上拉起.已知杆水平时,细绳的拉力为T1,杆与水平面夹角为30°时,细

绳的拉力为T2,则T1:T2是()

A.:1 B.2:1 C.1:D.1:1

7.(5分)如图是某同学放在水平课桌上的一摞书,下列关于取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缓慢将甲书水平抽出需要的力大于缓慢将乙书水平取出需要的力

B.缓慢将甲书水平抽出需要的力等于缓慢将乙书水平取出需要的力

C.非常迅速地将甲书或乙书水平抽出,它们上面的书都会倒

D.非常迅速地将甲书或乙书水平抽出,它们上面的书都不会倒

8.(5分)如图所示,甲、乙两物块叠在一起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处于静止状态,如果乙物体

突然受到撞击,甲和乙一起沿水平面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和乙的接触面可能是光滑的

B.在运动过程中甲和乙之间总存在摩擦力

C.撞击瞬间甲和乙之间有摩擦力,此后甲和乙之间没有摩擦力

D.它们的运动会越来越慢

9.(5分)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将重为100N的物体匀速从斜面的底端拉到顶端.已知斜面的长

是5m,高是2m,拉力为F=50N,则该装置的机械效率为()

A.40% B.50% C.80% D.100%

10.(5分)如图,一个弹簧一端固定物体,另一端固定在容器底部,放在装满水的装置中处于静止.设

想从某一天起,地球的引力减为一半,则弹簧对物体的弹力(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A.不变B.减为一半

C.增加为原值两倍D.弹簧对物体无弹力

11.(5分)两块完全相同的平行玻璃砖相互垂直放置.如图一束单色光从左侧水平射入左侧玻璃砖,从右侧射出,则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A.平行B.不平行向上偏折C.不平行向下偏折D.都有可能

12.(5分)如图是一种延时开关.当S1闭合时,电磁铁F将衔铁D吸下,C线路接通;当S1断开时,由于电磁感应作用,D将延迟一段时间才释放,则()

A.由于A线圈的电磁感应作用,才产生延迟释放D的作用

B.S2闭合,由于B线圈电磁感应作用,产生延迟释放D的作用

C.如果断开B线圈的开关S2,无延迟作用

D.如果断开B线圈的开关S2,延迟将变长

二、填空:(每空4分合计36分)

13.(12分)如图所示,轻质木板OB可绕O点转动,OB长1m,细线AB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60N,在C点放一重为50N的物体M,OC长10cm,此时木板在水平位置处于静止状态,现在物体M上再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拉力F的大小为10N,恰好使物体M在木板上匀速移动,经过5s细线断裂.则:物体M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

_________;5s内拉力做的功为_________;拉力F的功率为_________.

14.(8分)在如图1所示的电路中,标准电阻R0=1.0kΩ,其阻值不随温度变化,R1为可变电阻.电源电压U=7V.电阻R上的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如图2所示.当改变可变电阻R1,使电阻R和R0中消耗的电功率相等时,通过电阻R 的电流是_________mA;当R1=0时,这时电阻R两端的电压是_________V.

15.(4分)如图所示,A、B两点间电压恒定为10V,当把电压表接在R1两端时读数为5V,当把电压表接在R2两端时读数为3V,已知R1=3000Ω,则R2=_________Ω.

16.(4分)为检验一只电压表是否准确,采用如图所示的电路,已知定值电阻R1=5欧,电流表是准确的,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电流表的示数分别是0.24安和0.5安时,电压表示数分别为1.3伏和2.6伏,那么这只电压表_________.(填准确、比实际值偏大或偏小)

17.(4分)三只完全相同的弹簧测力计,按如图方式连接起来,在第三只弹簧测力计下面挂一个物体.已知A、B 两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5N、3N,第三只弹簧测力计C刻度不清楚.则物体受到的重力为_________N.

18.(4分)有两只相同的灯泡L1、L2与滑动变阻器R1、R2的连接方式如图所示,它们分别接在恒定电压为16V 和8V的电源两端,灯泡L1、L2都正常发光,则滑动变阻器R1、R2上消耗的电功率之比为_________.

三、计算:(19题8分,20题9分,21题5分,22题12分,合计34分)

19.(8分)如图所示,灯泡L上标有“3V 3W”字样;R1为热敏元件(其电阻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且R1=kI (k为正的常数,I为通过R1的电流),R2为变阻器,其最大值为14Ω;电源电压为6V.当开关S闭合,滑动变阻器滑片P处于a端时,灯泡刚好正常发光.设灯泡和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均不随温度变化而变化.试求:

(1)常数k的值;

(2)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处于b端时灯泡的实际功率.

20.(9分)(2012?北京一模)如图所示,在盛有某种液体的圆柱形容器内放有一木块A,在木块的下方用轻质细线悬挂一体积与之相同的金属块B,金属块B浸没在液体内,而木块漂浮在液面上,液面正好与容器口相齐.某瞬间细线突然断开,待稳定后液面下降了h1;然后取出金属块B,液面又下降了h2;最后取出木块A,液面又下降了

h3.则木块A与金属块B的密度之比为_________.

21.(5分)用铁锤打击铁钉,设打击时有80%的动能转化为热,其中50%用来使铁钉的温度升高,求打击20次后,铁钉的温度升高多少?(已知铁锤每打一次时的动能是60J,铁钉的质量是40g,铁的比热容是5.0×103J/kg?°C)

22.(12分)如图为某厕所自动冲水装置,浮筒A是边长为20cm的正方体,质量为3kg,盖片B的表面积为80cm2,厚度不计,连接AB的是长为30cm,体积和质量都不计的硬杆.当供水管流进水箱的水恰好浸没浮筒A时,盖片B被拉开,水通过排水管流出冲洗厕所.(g取10N/kg)

(1)当水箱的水刚好浸没浮筒A时,水对盖片B的压力是多少?

(2)盖片B的质量是多少?

(3)当水箱的水有多深时,盖片将自动合上?

2014年杭州市富阳中学自主招生考试科学试卷物理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每题5分,合计60分)

1.(5分)春天来了,长江边上的湿地很松软,人在湿地上行走时容易下陷.在人匀速下陷时()

A.人对湿地地面的压力就是他受的重力

B.人对湿地地面的压力大于湿地地面对他的支持力

C.人对湿地地面的压力等于湿地地面对他的支持力

D.人对湿地地面的压力小于湿地地面对他的支持力

考点:力作用的相互性.

专题:重力、弹力、摩擦力.

分析:人受重力和支持力,重力大于支持力,故人会向下加速运动;湿地对人的支持力和人对湿地的压力是相互作用力,二者大小相等.

解答:解:(1)人对湿地地面的压力和人受的重力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同,但是二者的性质不同,故A选项说法不正确;

(2)人对湿地的压力和湿地对人的支持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二力一定相等,故B、D错误,C正确;

故选C.

点评:不管人是加速下降、匀速下降还是减速下降,人对湿地的支持力和湿地对人的压力总是等大、反向、共线,与人的运动状态无关.

2.(5分)大本钟是英国伦敦的标志,它吸引了全世界各地的游客.如图所示,为一游客白天在伦敦太晤士河边观光时,看到的对岸大本钟在水面的倒影.由图可知伦敦当时的时间为()

A.1:05 B.4:35 C.1:55 D.7:25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水中的倒影是在水中的像,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解答:解: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图中表盘数字的顺序与实际表盘的数字顺序正好上下相反,实际时间是4点35分.

故选B.

点评:牢记平面镜成像特点并能分析实际问题,此题应注意物体(钟表)在河对岸,而此时看到的像其实是倒过来的.

3.(5分)对如图所示的皮带传动装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轮带动B轮沿逆时针方向旋转B.B轮带动A轮沿顺时针方向旋转

C.C轮带动D轮沿顺时针方向旋转D.D轮带动C轮沿顺时针方向旋转

考点:摩擦力的方向.

专题:图析法;重力、弹力、摩擦力.

分析:从所给的图可以看出皮带上下明显有区别:

第一幅图中A、B轮上的皮带是上松下紧,说明下带受向两端拉伸的力,上端受向内拉伸的力;

第二幅图中C、D轮上的皮带是上紧下松,说明上带受向两端拉伸的力,下端受向内拉伸的力.

解答:解:因主动轮的摩擦力是阻力,而从动轮的摩擦力是动力,因此:

(1)在第一幅图中,如果A轮是主动轮,那么应该是A带动B顺时针运动,故A错误;

如果B是主动轮,那么应该是B带动A逆时针运动,故B错误.

(2)在第二幅图中,如果C轮是主动轮,那么应该是C带动D逆时针运动,故C错误;

如果D是主动轮,那么应该是D带动C顺时针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可以判断作用两个轮子的转动的情况,进而判断转动的方向.物理的学习是来源于生活,多与实际生活联系,对物理的学习很有帮助.

4.(5分)如图所示,小钢球沿光滑的线路由A经B和C到D,已知AB=BC=CD,A、B、C、D在同一水平面上,则球经过AB、BC、CD面的时间t1、t2、t3的关系为()

A.t1=t2=t3B.t1>t2>t3C.t1<t3<t2D.t1<t2<t3

考点: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专题:机械能及其转化.

分析:先比较它们的平均速度,然后根据路程和平均速度可知所用时间的关系.

解答:解:因为接触面光滑,所以ABCD四点的速度相同,并且AB=BC=CD,而在AB内的速度比A点的速度大、在BC内的速度等于A点的速度、在CD内的速度小于A点的速度;因此速度大的,时间短,故t1<t2<t3.

故选D.

点评:根据运动特点,选用适当的规律求解,是对学生重要要求,因此在学习中要熟悉运动规律,正确选用有关公式求解.

5.(5分)如图是健身用的“跑步机”示意图.质量为m的健身者踩在与水平面成α角的静止皮带上,用力向后蹬皮带,可使皮带以速度v匀速向后运动.若皮带在运动的过程中受到脚的摩擦力为f,则在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f是皮带运动的阻力

B.人对皮带不做功

C.人对皮带要做功,其做功的功率为fv

D.人的重力与皮带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考点:力是否做功的判断;平衡力的辨别;功率的计算.

专题:应用题;信息给予题.

分析:用力向后蹬皮带,脚和皮带之间产生了摩擦力,脚受到左的摩擦力,皮带受到向右的摩擦力作用,向右的摩擦力是皮带运动的动力.

皮带在脚的作用下运动,人对皮带做功.

人对皮带做功的功率为P=fv.

人受到的重力竖直向下,人受到皮带对人的支持力是垂直皮带向上的.两个力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不是平衡力.

解答:解:A、脚蹬皮带时,脚和皮带之间产生了摩擦力,皮带受到的摩擦力是皮带运动的动力.不符合题意.

B、皮带在人的作用下移动了距离,人对皮带做功.不符合题意.

C、人对皮带要做功,其做功的功率为fv.符合题意.

D、人受到的重力竖直向下,支持力垂直皮带向上,皮带和水平面之间有夹角,所以两个力不在同一条直线

上,不是平衡力.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摩擦力是皮带运动的动力,自行车前进的动力也是摩擦力,这些学生不容易理解.

6.(5分)如图所示,均匀杆AB长为L,可以绕转轴A点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在A点正上方距离L处固定一个小定滑轮,细绳通过定滑轮与杆的另一端B相连,并将杆从水平位置缓慢向上拉起.已知杆水平时,细绳的拉力为T1,杆与水平面夹角为30°时,细绳的拉力为T2,则T1:T2是()

A.:1 B.2:1 C.1:D.1:1

考点: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

专题:图析法;几何法.

分析:找出杠杆即将离开水平位置和把吊桥拉起到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时的动力臂和阻力臂,然后结合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分别求出T1、T2的大小.

解答:解:(1)杆在水平位置时,如图,△AOB和△ABE都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AE=BE

∵BE2+AE2=AB2

∴AE=L,

由杠杆平衡可得:

T1×AE=G×AC,

T1===G.

(2)把吊桥拉起到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时,如图,

△ABO为等边三角形,AB=L,BE′=L,

∵BE′2+AE′2=AB2

∴AE′=L,

在△ACC′中,∠CAC′=30°,CC′=AC=L,

∵AC′2+CC′2=AC2,

∴AC′=L,

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可得

T2×AE′=G×AC′,

T2===G;

∴T1:T2=G:G=:1.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考了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分析题意画出两种情况下的杠杆示意图是本题的关键,数学是基础!

7.(5分)如图是某同学放在水平课桌上的一摞书,下列关于取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缓慢将甲书水平抽出需要的力大于缓慢将乙书水平取出需要的力

B.缓慢将甲书水平抽出需要的力等于缓慢将乙书水平取出需要的力

C.非常迅速地将甲书或乙书水平抽出,它们上面的书都会倒

D.非常迅速地将甲书或乙书水平抽出,它们上面的书都不会倒

考点: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惯性.

专题:运动和力;重力、弹力、摩擦力.

分析:结合图片和选项中的描述可知,前两个选项主要应从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角度考虑,看甲乙两书受到的压力是否相同;后两个选项主要应从惯性的知识角度考虑,以判断将书迅速抽出后可能发生的情况.

解答:解:读图可知,甲书在中间层中,乙书在更底层中,因此,它们表面受到的压力不同,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情况下,乙受到的摩擦力会更大,故缓慢将甲书水平抽出需要的力小于缓慢将乙书水平取出需要的力,因此,选项A、B均错误;

非常迅速地将甲书或乙书水平抽出时,其余的书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因此,会由于重力的作用下落到正下方的书上,不会倒,故选项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通过生活中的一个现象考查了两个方面的知识,一是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二是惯性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构思巧妙,较为新颖,值得关注.

8.(5分)如图所示,甲、乙两物块叠在一起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处于静止状态,如果乙物体突然受到撞击,甲和乙一起沿水平面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和乙的接触面可能是光滑的

B.在运动过程中甲和乙之间总存在摩擦力

C.撞击瞬间甲和乙之间有摩擦力,此后甲和乙之间没有摩擦力

D.它们的运动会越来越慢

考点: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专题:重力、弹力、摩擦力.

分析: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面粗糙;相互接触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解答:解:甲、乙两物块叠在一起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处于静止状态,如果乙物体突然受到撞击,在撞击的瞬间甲物体由于惯性会向后滑动,因此会受到乙向前的摩擦力;随后甲和乙一起在水平面运动,它们之间没有相对滑动也没有相对滑动的趋势,因此没有摩擦力.

故选C.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面粗糙;相互接触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9.(5分)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将重为100N的物体匀速从斜面的底端拉到顶端.已知斜面的长是5m,高是2m,拉力为F=50N,则该装置的机械效率为()

A.40% B.50% C.80% D.100%

考点:机械效率的计算;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有用功和额外功.

专题:计算题;压轴题.

分析:斜面上装一个动滑轮,已知物体的重力和物体升高的高度,根据公式W=Gh可求有用功;已知拉力的大小和动滑轮上绳子的段数,根据公式W=FS可求总功;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就是机械效率.

解答:解:有用功W

=Gh=100N×2m=200J;

有用

总功W总=FS=50N×2×5m=500J;

机械效率η===40%.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有用功、总功和机械效率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重点是知道动滑轮和斜面的工作特点.

10.(5分)如图,一个弹簧一端固定物体,另一端固定在容器底部,放在装满水的装置中处于静止.设想从某一天起,地球的引力减为一半,则弹簧对物体的弹力(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A.不变B.减为一半

C.增加为原值两倍D.弹簧对物体无弹力

考点:弹力;重力;浮力大小的计算.

分析:先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弹力等于重力和浮力之差的变化分析弹簧的状态.

解答:解:小球受到重力、弹力以及浮力作用,而弹力大小等于重力与浮力的差;

当地球引力减为一半时,g将变为原来的一半,而F浮=ρgv排,因此浮力也减为原来的一半,即重力与浮力之差变为原来的一半.

因此弹簧被压缩的长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故选B.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并会根据小球受力情况分析弹簧的形变程度;本题的难点是当地球引力发生改变时,重力和质量的比值g将发生改变,与其有关的物理量都会随之改变.

11.(5分)两块完全相同的平行玻璃砖相互垂直放置.如图一束单色光从左侧水平射入左侧玻璃砖,从右侧射出,则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A.平行B.不平行向上偏折C.不平行向下偏折D.都有可能

考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专题:图析法.

分析:(1)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线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2)本题中,光线经过四次折射,空气→玻璃→空气→玻璃→空气,按要求做出图象,就可以得到答案.解答:解:光线通过第一块玻璃砖再进入空气发生两次折射:

第一次是从空气斜射进入玻璃砖,折射光线应该靠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第二次是从玻璃砖斜射进入空气,折射光线应该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由于玻璃砖上下表面垂直,第二次折射的入射角等于第一次折射的折射角,所以第二次折射的折射角等于第一次折射的入射角,最后的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相比,只是作了平移,即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平行.同理,经过第二块玻璃砖时,也是这样两次折射,第四次的折射光线,与第三次的入射光线即第二次的折射光线平行;第二次的折射光线与第与第一次的入射光线平行,因此经过两块玻璃砖折射后,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平行,如下图:

故选A.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由水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进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2)本题还要注意玻璃砖上下表面平行,玻璃砖两侧的光线应该平行.

12.(5分)如图是一种延时开关.当S1闭合时,电磁铁F将衔铁D吸下,C线路接通;当S1断开时,由于电磁感应作用,D将延迟一段时间才释放,则()

A.由于A线圈的电磁感应作用,才产生延迟释放D的作用

B.S2闭合,由于B线圈电磁感应作用,产生延迟释放D的作用

C.如果断开B线圈的开关S2,无延迟作用

D.如果断开B线圈的开关S2,延迟将变长

考点: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

专题:图析法.

分析:图中有两个线圈,其中A有电源,接通电路后有电流通过,会产生磁性;而B线圈无电源,开关闭合后没有电流,只有当A中的磁场发生变化时,根据电磁感应作用,B线圈才会产生感应电流,从而产生磁性,起到延迟效应.

解答:解:A线圈有电流通过,使F产生磁场使得D被F吸下,这不是电磁感应作用,故A说法不对;

当S1断开时,A中电流消失,此时磁场强度减小,A、B线圈中穿过的磁感线数目均发生变化,由于A线圈已经断开,在其中不产生感应电流,对磁场强度的减小没有抑制作用;而B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该电流产生的磁场抑制F中原磁场的减弱,这即是延迟效应产生的原因;

当然,S2断开的话线圈B也不产生感生电流,不会对F中磁场的减弱产生阻碍.

故选B、C.

点评:该题考查了一种延时开关电路的判断,但明显超出了初中水平,学生不易理解.

二、填空:(每空4分合计36分)

13.(12分)如图所示,轻质木板OB可绕O点转动,OB长1m,细线AB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60N,在C点放一重为50N的物体M,OC长10cm,此时木板在水平位置处于静止状态,现在物体M上再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拉力F的大小为10N,恰好使物体M在木板上匀速移动,经过5s细线断裂.则:物体M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10N;5s内拉力做的功为5J;拉力F的功率为1W.

考点:杠杆的平衡分析法及其应用;功的计算;功率的计算.

专题:功、功率、机械效率.

分析:(1)物体M在木板上匀速移动,受到的摩擦力和拉力为一对平衡力,据此求出物体M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2)如图所示,如图所示,当物块到达D点时,细线断裂,知道木板受到物块的压力、细绳的拉力,求出拉力和压力的力臂,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求OD的大小;进而求出CD大小,利用W=Fs求拉力做功;

(3)知道做功时间,利用功率公式求拉力做功功率.

解答:解:

(1)∵物体M在木板上匀速移动,

∴物体M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f=F=10N;

(2)如图所示,当物块到达D点时,细线断裂,木板受到物块的压力F=G=50N,F′=60N,

在Rt△OBE中,∠OBE=30°,OE=OB=×1m=0.5m,

∵木板平衡,

∴F×OD=F′×OE,

即:50N×OD=60N×0.5m,

∴OD=0.6m;

5s内物体移动的距离:

s=OD﹣OC=0.6m﹣0.1m=0.5m,

拉力做功:

W=Fs=10N×0.5m=5J,

(3)拉力做功功率:

P===1W.

故答案为:10N;5J;1W.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杠杆平衡条件、功的公式、功率公式的掌握和运用,关键是利用杠杆平衡条件的利用.

14.(8分)在如图1所示的电路中,标准电阻R0=1.0kΩ,其阻值不随温度变化,R1为可变电阻.电源电压U=7V.电阻R上的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如图2所示.当改变可变电阻R1,使电阻R和R0中消耗的电功率相等时,通过电阻R 的电流是 2.5mA;当R1=0时,这时电阻R两端的电压是3V.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专题:应用题;电路和欧姆定律.

分析:由图1可知三用电器为串联关系,故通过三电阻的电流相等,将R1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在坐标中作出,两图象的交点为R的工作点,由图可知电流;若使R1=0,则通过R与R0的电流相等,且他们两端的电压之和为7V,找出符合条件的点即可.

解答:解:三电阻串联时,通过各电阻的电流相等,

∵P=I2R,

∴电阻R和R0中消耗的电功率相等时,两电阻的阻值应相等,在图中作出斜率为1的图象,两图象的交点为电阻的工作点,

由图可知,此时电流为2.5mA;

当R1=0时,电阻R和R0两端的电压之和为7V,由图象可知电路中的电流为4mA时,U R=3V,U0=4V时满足要求.

故答案为:2.5;3.

点评:对于伏安特性为曲线的元器件,一定要注意不能直接利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求解,应考虑作出图象,由图象结合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进行分析.

15.(4分)如图所示,A、B两点间电压恒定为10V,当把电压表接在R1两端时读数为5V,当把电压表接在R2两端时读数为3V,已知R1=3000Ω,则R2=1800Ω.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专题:计算题;方程法.

分析:由题知两电阻串联,由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得出当把电压表接在R1两端时关于电压表内阻R和R2的方程U2=IR2=(+)×R2;

同理得出当把电压表接在R2两端时关于电压表内阻R和R2的方程U1=IR1=(+)×R1;联立方程组求

解.

解答:解:设电压表的电阻为R,

当把电压表接在R1两端时,

由题知,U2=U﹣5V=10V﹣5V=5V,

电路中的电流:

I=+,

∴U2=IR2,

即:(+)×R2=5V,﹣﹣﹣﹣﹣﹣﹣﹣﹣﹣﹣﹣﹣﹣﹣﹣﹣﹣﹣﹣﹣①

当把电压表接在R2两端时,

由题知,U1′=U﹣3V=10V﹣3V=7V,

电路中的电流:

I′=+,

∴U1′=I′R1,

即:(+)×R1=7V,﹣﹣﹣﹣﹣﹣﹣﹣﹣﹣﹣﹣﹣﹣﹣﹣﹣﹣﹣﹣﹣②

由①②联立方程组解得:

R2=1800Ω.

故答案为:1800.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欧姆定律、串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特点的掌握和运用,根据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列出关于电压表内阻R和R2的方程组是本题的关键.

16.(4分)为检验一只电压表是否准确,采用如图所示的电路,已知定值电阻R1=5欧,电流表是准确的,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电流表的示数分别是0.24安和0.5安时,电压表示数分别为1.3伏和2.6伏,那么这只电压表比实际值偏大.(填准确、比实际值偏大或偏小)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

分析:由题知电流表是准确的,利用欧姆定律求出当通过R1的电流为0.24A和0.5A时,加在R1两端的电压值,和电压表的示数比较得出答案.

解答:

解:∵I=,

∴U1=I1R1=0.24A×5Ω=1.2V<1.3V,

U1′=I1′R1=0.5A×5Ω=2.5V<2.6V.

可见电压表的读数比实际值偏大.

故答案为:比实际值偏大.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欧姆定律变形公式的掌握和运用,属于基础题目.

17.(4分)三只完全相同的弹簧测力计,按如图方式连接起来,在第三只弹簧测力计下面挂一个物体.已知A、B 两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5N、3N,第三只弹簧测力计C刻度不清楚.则物体受到的重力为1N.

考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

专题:重力、弹力、摩擦力.

分析:(1)首先确定每个测力计下面所挂物体是什么,即测力计测量的是哪几个物体的重力.从而得到测力计示数与其下面所挂物体的重力和测力计重力的关系.

(2)将各个关系式联系起来就可以得到物体的重力和弹簧测力计的重力.

解答:解:设物体重G1,每只弹簧秤重G2,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有:

C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C=G1①

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B=G1+G2②

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A=G1+2G2③

③减②式可得:F A﹣F B=G2④

所以:G2=5N﹣3N=2N,

由②式可得:G1=F B﹣G2=3N﹣2N=1N.

故答案为:1.

点评:测力计A的下面相对于测力计B的下面就是多了一个测力计B.因此可知,测力计A的示数比测力计B的示数多的是测力计B的重力.由此可知测力计的重力是多少,进而可以求得物体的重力.

18.(4分)有两只相同的灯泡L1、L2与滑动变阻器R1、R2的连接方式如图所示,它们分别接在恒定电压为16V 和8V的电源两端,灯泡L1、L2都正常发光,则滑动变阻器R1、R2上消耗的电功率之比为1:1.

考点:电功率的计算.

专题:电能和电功率.

分析:分析电路知:在左图中,两只灯泡与滑动变阻器R1串联;在右图中,两只灯泡并联后与滑动变阻器R2串联;灯泡规格相同并且正常发光,说明两端电压为额定电压,根据两种情况下的连接关系,利用公式P=UI 比较滑动变阻器功率大小.

解答:解:

(1)在左图中,两只灯泡和滑动变阻器组成串联电路,设每只灯泡两端电压为U0,电路电流为I0,

则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为U1=U﹣2U0,

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为P1=U1I0=(U﹣2U0)?I0;

(2)在右图中,两只灯泡并联后与滑动变阻器串联,因为灯泡仍然正常发光,所以每只灯泡两端电压仍然为U0,通过每只灯泡的电流都是I0,

则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为U2=U′﹣U0,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为I=2I0,

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为P2=U2I=(U′﹣U0)?2I0;

所以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能为===.

故答案为: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