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抗菌治疗原则
常见疾病防治:尿路感染

背部压痛点
肋脊点 肋腰点
尿路感染压痛点
六、尿路感染的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 尿常规
尿外观混浊伴腐败味; 白细胞为主及其管型; 肉眼或镜下血尿,为均一形红细胞; 微量蛋白尿。
(2)尿白细胞排泄率
Addis 计数: 白细胞<20万个/小时为正常; >30万个/小时为阳性; 20万-30万个/小时为可疑。
症状消失,尿白细胞和细菌阴性,停药后2、 6周再行尿细菌培养,两次尿培养阴性为临床 治愈。
3、无症状性菌尿:
孕妇 学龄期儿童
要治疗
老年妇女(不治疗)
肾移植受者
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
泌尿系统解剖或结构异常
糖尿病
7天疗法
十一、预 防
1、多饮水,每2~3小时排尿1次,是最有效 的预 防方法;
2、经常注意会阴部的清洁; 3、尽量避免导尿或使用尿路器械检查,如
输尿管插管获得尿液培养细菌 尿沉渣检查抗体包裹细菌(ACB):阳性多为
上尿路感染,特异性和敏感性均不理想。 尿NAG酶、尿视黄醇结合蛋白、Tamm-
Horsfall蛋白。
目前还没有一种令人满意 的实验室定位方法。
上尿路感染与下尿路感染的区别
体温 腰痛 压痛、叩痛 膀胱刺激征 白细胞管型 肾小管功能损伤 尿培养
Qid;氧氟沙星 0.2 Bid, 羟氨苄0.5克, Qid。
注意:(1) 适用于单纯性膀胱炎;
(2) 男性,复杂尿感和肾盂肾炎不用; (3) 孕妇不用。
复诊时处理:停抗菌药7天后
(1)已没有尿频等症状,仍需做清洁中段尿 细菌定量培养:
① 结果仍为阴性:治愈,1月后复诊
② 结果≥ 105/ml,且为同一致病菌,尿感 复发,为肾盂肾炎,14天抗菌治疗
泌尿外科抗菌药物应用原则

泌尿外科肾上腺疾病抗菌药物应用原则:一、腹腔镜手术:1. 应用头孢一、二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预防用药时间为24-48小时。
2. 手术时间超过1.5小时,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时间可延至96小时(经验用药)。
3. 老年患者,术前有肺部疾病患者抗菌药物在上述情况下延至48小时。
4. 发热病人应查找原因,验血常规以及病原学检查,依具体情况用药。
二、开放手术(含腹腔镜改为开放手术)1. 应用头孢一、二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预防用药时间为72小时(经验用药)。
2. 其它同一项2、3、4泌尿外科病人泌尿系结石的抗菌药物应用原则:1. 推荐根据治疗前尿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菌药物。
2. 一般推荐治疗7-14天,有时需要延长至21天(均为静脉用药)。
3. 尿路结石相关的复杂性尿路感染需要彻底清除结石,同时给予足够的抗菌药物治疗。
如果不能完全清除结石,则应该考虑长期的抗菌药物治疗。
4.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存在泌尿系结石及存在尿路梗阻是特殊危险因素。
合并感染的尿路结石,术前应该使用抗生素治疗,直至达到标准。
5. URL、PCNL、输尿管切开取石、肾盂切开取石均为清洁-污染手术,而感染性结石手术为污染手术。
6. 预防用药时间为24-48小时。
污染手术依据患者情况酌情延长,依据临床实际情况,考虑5天左右比较合适(经验用药)。
7. 对于URS、PCNL、输尿管下段结石切开取石,不伴有其它危险因素者,推荐术前30-60分钟静脉输注氟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二代)抗生素。
单次用药即可。
8. 对于输尿管中上段碎石、嵌顿性结石、感染性结石、合并感染、糖尿病等危险因素者,术前用药基础上维持用药需要达72小时。
推荐氟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二代)抗生素。
女性泌尿外科手术的抗生素应用尿道手术:包括清洁-污染手术,污染手术和感染手术。
1. 清洁-污染手术中,例如尿道肉阜,尿道外口囊肿等,经尿道膀胱颈切开等,属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抗菌谱应该覆盖以大肠埃希菌等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并覆盖常见阳性球菌,可以应用可选用头孢一代,二代以及喹诺酮类,术前30分钟开始给药,如果手术超过3小时,术中应用第二剂,并持续应用至术后48小时,可加用甲硝唑。
尿路感染的联合用药方案

尿路感染的联合用药方案尿路感染又称泌尿系统感染,是尿路上皮对细菌侵入导致的炎症反应,通常伴随有菌尿和脓尿。
尿路感染95%以上是由单一细菌引起的。
抗尿路感染药物治疗总体原则选用致病菌敏感的抗菌药物。
无病原学结果前,一般首选对革兰阴性杆菌有效的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在尿和肾内的浓度要高,选用肾毒性小、不良反应少的抗菌药物;单一药物治疗失败、严重感染、混合感染、出现耐药菌株时应联合用药。
对不同类型的尿路感染给予不同治疗疗程,综合考虑感染部位、菌种类型、基础疾病、中毒症状程度等因素。
1、急性膀胱炎短疗程疗法可选用磺胺类、喹诺酮类、半合成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类等抗菌药物,任选一种药物连用3天,约90%的患者可治愈。
如仍有菌尿,应继续给予2周抗菌药物治疗。
2、盂肾炎首次发生的急性肾盂肾炎的致病菌80%为大肠埃希茵,在留取尿细菌检查标本后应立即开始治疗,首选针对革兰阴性杆菌有效的药物。
病情较轻者:可在门诊口服药物治疗10~14日,通常90%可治愈。
常用药物有喹诺酮(如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半合成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头孢素类(如头孢呋辛)等。
严重感染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者:需住院治疗静脉给药。
常用药物有氨苄西林;头孢噻肟钠;头孢曲松钠;左氧氟沙星。
必要时联合用药。
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肾毒性大,应慎用。
可于热退后继续用药3日再改为口服抗菌药物,完成2周疗程。
治疗72h无好转,应按药敏结果更换抗菌药物,疗程不少于2周。
3、复发性尿路感染(包括再感染和复发)再感染:治疗方法与首次发作相同。
复发:复发且为肾盂肾炎者,特别是复杂性肾盂肾炎,在去除诱发因素(如结石、梗阻、尿路异常等)的基础上,应按药敏选择强有力的杀菌性抗菌药物,疗程不少于6周。
反复发作者,给予长程低剂量抑菌疗法。
4、无症状菌尿(ASB)推荐筛查和治疗的人群:孕妇以及接受尿路侵入性操作的患者,非妊娠女性及老年人常出现无症状菌尿,但不推荐对其进行治疗;不推荐对无症状的下列患者进行菌尿筛查和治疗包括:患糖尿病的女性,健康的男性,有长期护理设备,留置导尿管、肾脏造瘘管或输尿管支架管,脊髓损伤和念珠菌尿的患者。
尿路感染及诊疗指南

尿路感染及诊疗指南尿路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由细菌感染尿道、膀胱或肾脏引起。
尿路感染的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腹胀、血尿等。
诊断尿路感染通常通过尿液分析,确定感染的细菌和抗生素敏感性。
本文将介绍尿路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该疾病。
一、诊断标准尿路感染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
常见的诊断标准包括尿频、尿急、尿痛等下尿路症状,并伴有尿液分析或尿培养阳性结果。
确诊尿路感染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 存在典型的尿路感染症状,如尿痛、尿频、尿急等;2. 阳性的尿液分析或尿培养结果,细菌数量≥10^3 CFU/ml,且单一菌种生长,或酒精酸杆菌数量为10^2 CFU/ml。
二、治疗原则尿路感染的治疗原则包括抗菌治疗和辅助治疗。
抗菌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目的是消除细菌感染并缓解症状。
辅助治疗主要包括保持良好的水分摄入、适当的休息和避免刺激性食物等。
三、抗菌治疗方案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和药物敏感性测试,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一线药物包括头孢菌素类药物、氟喹诺酮类药物以及硝基呋喃类药物。
具体的治疗方案如下:1. 对于尿频、尿急等下尿路症状轻微的患者,可选择口服一线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类药物。
2. 对于症状明显且泌尿系感染症状较重的患者,可选择口服或静脉注射氟喹诺酮类药物。
3. 对于复发性尿路感染的患者,应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测试,并根据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
四、辅助治疗辅助治疗在尿路感染的康复中起到重要作用。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辅助治疗方法:1. 充足饮水:保持良好的水分摄入可以促进尿液排出,减少细菌滞留。
2. 休息与调节饮食:尿路感染时,适当的休息可以提高身体免疫能力,调节饮食可以减轻胃肠的负担。
3. 避免刺激性食物:辛辣食物、酒精和咖啡等刺激性食物可能会加重症状,应尽量避免。
五、注意事项在尿路感染的治疗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坚持完成疗程:尿路感染通常需要7-14天的抗生素治疗,患者需要按时并坚持完成疗程。
尿路感染及诊疗指南

常见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属、假单胞菌属
、白色念珠菌属
感染途径
直接感染
泌尿系统周围器官、组织感染时,病原菌偶可直接侵入泌 尿系统
淋巴道感染
罕见,盆腔和下腹部器官感染时,病原菌可从淋巴道感染 泌尿系统
机体防御功能
正常情况下,进入膀胱的细菌很快被清除,是否发生 尿路感染除与细菌的数量、毒力有关外,还取决于机 体的防御功能
辅助检查
(一)尿液检查 常规检查 白细胞排泄率 细菌学检查 亚硝酸盐还原试验 其他:尿比重、尿渗透压、肾小管酸中毒
辅助检查
常规检查 可有白细胞尿、血尿、蛋白尿 • 尿沉渣镜检白细胞>5/HP称为白细胞尿,对尿路感染诊 断意义较大 • 部分肾盂肾炎患者可见白细胞管型 • 部分患者有镜下血尿,尿沉渣镜检红细胞数多为310/HP,呈均一性红细胞尿,极少数急性膀胱炎可出现 肉眼血尿 • 蛋白尿多为阴性-微量
膀胱输尿管反流 机体免疫力低下
–
糖尿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长期卧床、严重的慢性病、 艾滋病等 脊髓损伤、糖尿病、多发性硬化→支配膀胱的神经功能障碍 →长时间尿液潴留和/或应用导尿管引流尿液
神经源性膀胱
–
尿路感染的易感因素
妊娠
–
孕期输尿管蠕动功能减弱,暂时性膀胱输尿管活瓣关闭不全 、妊娠后期子宫增大致尿液引流不畅 女性尿道短,中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致尿路梗阻 性生活将尿道口周围细菌挤压入膀胱 导尿、留置导尿管、膀胱镜和输尿管镜检查、逆行性尿路造 影→尿路黏膜损伤、将细菌带入尿路 肾发育不良、肾盂及输尿管畸形、移植肾、多囊肾
可能由于逼尿肌与膀胱括约肌功能不协调、妇科或肛
周疾病、神经焦虑等引起,也可能是衣原体等非细菌 感染造成
尿路感染用药方案

尿路感染用药方案引言尿路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感染,主要发生在尿液通过尿路系统时的任何部位。
它可能会引起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尿路感染一旦被诊断,适当的用药方案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尿路感染用药方案。
用药方案1.抗生素治疗:抗生素是尿路感染治疗的关键。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药物(如阿莫西林):适用于对青霉素敏感的感染。
–头孢菌素类药物(如头孢地尼):对青霉素不敏感的感染有效。
–氟喹诺酮类药物(如氧氟沙星):广谱抗菌作用,适用于复杂的尿路感染。
抗生素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病原菌的敏感性和耐药性来确定。
常见的治疗时间为7-14天,且应该按时按量使用,直至治疗完毕。
2.对症治疗:除了抗生素治疗外,对症治疗也是尿路感染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对症治疗方案:–饮水:增加水分摄入有助于稀释尿液,减少刺激尿路黏膜的机会。
–疼痛缓解:可以使用非处方的疼痛缓解药物,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
–尿路碱化:碱化尿液可以减少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可使用柠檬酸钠等碱化尿液的药物。
3.预防性措施:为了避免尿路感染的复发,患者需要采取一些预防性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性措施:–饮水:增加水分摄入,促进尿液的排出,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
–四肢清洁:保持四肢的清洁干燥,防止细菌从肛门进入尿路。
–尿频:避免尿憋,尽量保持尿频,减少细菌的滋生。
–避免过度清洁:避免使用有刺激性的清洁剂清洗外阴,以避免破坏正常的酸碱平衡。
注意事项在使用尿路感染用药方案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药物过敏:在使用药物之前,需要了解患者是否对某些药物过敏,特别是抗生素类药物。
如果患者有药物过敏史,应该避免使用相关的药物。
2.不合理使用抗生素:过度或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从而使治疗变得困难。
因此,应该根据病原菌的敏感性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并按照医生的建议正确使用。
3.治疗监测:在治疗过程中,应该定期复查尿液常规和尿培养,以监测治疗的效果。
治疗尿路感染应如何用药

视点锦囊·妙计Family life guide -31-黄纯玉(富顺县人民医院)尿路感染在临床上也被称为泌尿系统的感染,在尿路中各种病原微生物增殖,引起炎症的疾病,通常伴随着菌尿和脓尿。
女性比男性患尿路感染的几率更大,尤其是育龄女性。
由于长期卧床或久坐、免疫系统衰弱、尿路异常导致尿路感染的风险越大。
临床上将尿路感染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两种,引发尿路感染的通常为细菌、病毒、真菌等。
一般情况下,尿路感染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
那么,治疗尿路感染应该如何用药呢?以及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预防呢?尿路感染的症状尿痛或烧灼感,频尿或急尿,尿少,血或粉红色,尿混浊,强烈的尿味,骨盆或耻骨疼痛,痉挛(尤其是女性)。
上尿路感染的症状为背部或侧面疼痛、发烧、发冷、恶心或呕吐,如肾盂肾炎。
老年患者可能有非典型症状,如精神状态改变、嗜睡、虚弱等。
尿路感染的原因尿路感染中95%的女性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UTI 在女性中比男性更常见。
这是因为女性的尿道比男性短,而且靠近肛门,所以大肠杆菌等细菌容易进入。
更年期、雌激素水平下降、阴道pH 值上升也会增加尿路感染的风险。
女性在发生性行为后,使用横膈膜或杀精剂避孕时也容易感染。
泌尿道感染的其他危险因素包括导管使用、尿路结构异常、糖尿病和免疫系统抑制。
尿路感染的治疗方式治疗尿道感染的药物在接受相关治疗前需要明确诊断,最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1)病原学治疗:对致病菌采取相应的抗生素治疗,一般根据药敏结果,选择相应的药物种类。
(2)对症疗法:缓解频尿、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征状,常用药物含碳酸氢钠。
(3)中成药治疗:中成药能缓解和改善患者的症状,缩短尿路感染周期。
除上述药物外,患者还可改善生活方式,包括多喝水、加强会阴卫生等。
尿路感染的治疗原则尿路感染的治疗首先应确定疾病类型,是急性还是慢性感染,此外,还需要确定是上尿路感染或下尿路感染,是由什么样的致病细菌和病原菌性敏感程度如何,对肾脏功能造成多大影响,有没有尿路梗阻、膀胱输尿管返流以及其他诱因。
尿路感染诊疗规范

尿路感染诊疗规范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s,UTI)是由细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在泌尿系统异常繁殖所致的尿路急、慢性炎症。
可见于从新生儿到老年的各个人群,尤以女性(特别是在妊娠期)、新生儿或高龄男性、免疫功能低下、肾移植、尿路功能和结构异常者多见。
尿路感染不仅常见,而且临床表现十分多样,包括急慢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无症状菌尿等。
急性肾盂肾炎是肾实质的感染性炎症,病变不仅限于肾盂,还可引起全身的炎症性反应,甚至并发败血症,在部分患者的肾组织内可有瘢痕形成,导致肾功能不全。
1 尿路感染的诊断1.1 急性单纯性(非复杂性)膀胱炎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排尿困难、耻骨上压痛等,可伴有肉眼血尿。
尿常规检查有脓尿和(或)血尿。
镜下检查细菌≥5/HP或清洁中段尿定量细菌培养≥103cfu/ml。
病原菌以大肠杆菌占绝对优势,约70%~95%,腐生葡萄球菌约5%~10%,偶尔可有其他肠杆菌,如变形杆菌和克雷伯菌等。
非细菌性病原微生物约占20%,如有生殖道的病变或阴道分泌物增多,应排除衣原体、淋球菌、滴虫、真菌和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可能。
1.2 急性单纯性(非复杂性)肾盂肾炎临床表现为发热、寒战、腰痛、肋脊角压痛,肾区叩击痛伴或不伴有尿路刺激症状,可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尿常规检查有脓尿和(或)血尿。
血白细胞常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核左移。
清洁中段尿定量细菌培养≥104cfu/ml,致病菌同急性单纯性(非复杂性)膀胱炎。
无尿路解剖学及功能异常、无机体免疫功能损害。
单纯性膀胱炎经短程疗法治疗失败者应考虑肾盂肾炎的诊断。
1.3 复杂性尿路感染临床表现为有泌尿道和(或)全身症状的膀胱炎或肾盂肾炎,并具有尿路解剖学和(或)功能异常、肾脏基础病变和全身性病变导致的局部和全身免疫功能降低,使尿路感染易于发生或不易控制。
病原菌谱广、多为耐药菌株。
清洁中段尿定量细菌培养为真性菌尿标准:(1)女性≥105cfu/ml;(2)男性≥104cfu/ml;(3)导尿管尿液≥104cfu/ml;(4)耻骨上膀胱穿刺的尿液标本,获得任何数量的菌落计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0
86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43
3 1.4 0.8 0.5 1.3
0 单纯尿感
大肠杆菌 腐葡菌 克雷伯菌 奇异变形 肠杆菌属 柠檬酸菌属 肠球菌属 其他
单纯性肾盂肾炎病原学
Stamm WE.Urinary tract infections.in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649-659
为15-20%
菌尿的发生率
Infect Med 1999,16:533-40
40
35
30
25
20
15
10
5
11
0 <1岁
40
35
35
20
20
5 1-15岁 16-35岁 36-65岁
>65岁
女性 男性
入侵途径
▪ 上行途径:非常重要,绝大部分尿感有其 所致
▪ 血源途径:见于败血症、心内膜炎时,致 病菌多为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
复杂性尿路感染的解剖学异常
• 尿路梗阻
Infect Med 1999,16:533-40
– 结石(肾、膀胱、前列腺) – 先天性异常 – 前列腺梗阻(良性、肿瘤) – 囊肿 – 狭窄(尿道、输尿管) – 肿瘤(肾、膀胱、前列腺)
• 膀胱输尿管返流
• 神经性膀胱(糖尿病、截瘫)
• 非阻塞性结石
• 异物:尿道或尿路插管或其他引流装置
• 病程:急性、慢性 • 基础疾患:单纯性、复杂性 • 无症状菌尿
尿路感染的分类
Clin Infect Dis 1992,15:S216
• 急性单纯性膀胱炎 • 急性单纯性肾盂肾炎 • 复杂性尿路感染(包括男性尿路感染) • 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复发,再感染) • 无症状性菌尿
病原学
• 单纯性膀胱炎大肠杆菌80%、腐葡菌5- 15%,偶见肺杆、奇变及其他病原菌
35
32
30
25
22
20
20
15
15
10
10
5
54
5
11
0 复杂性尿感
大肠杆菌 肠球菌 绿脓杆菌 表葡菌 混合感染 克雷伯菌 奇异变形 腐葡菌 酵母菌 其它
导尿管相关尿感病原学
Stamm WE.Urinary tract infections.in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649-659
30
28
25
24
20
15
10
9
8
8
7
11 10 6
5
0
酵母菌 大肠埃希菌 绿脓杆菌 克雷伯菌 表葡菌 肠球菌 变形杆菌 混合感染 其他
院内尿感病原学
25
24
20
16
15
11
10
88
5
554
6
2
0
大肠杆菌 肠球菌属 绿脓杆菌 念珠菌 克雷伯菌 肠杆菌属 奇异变形 CoNS 金葡菌 其他真菌
急性单纯性膀胱炎的危险因素
39th ICAAC ,Abstr1353,P769
• 性交 • 近期尿路感染史 • 应用阴道隔膜-杀精子剂(或仅杀精子剂) • 性交后未及时排尿 • 近期应用抗生素
反复发作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
39th ICAAC, Abstr:1353, P769
• 母亲或家庭尿路感染病史 • 初次发病年龄<15岁 • 非分泌型者:具有特异性大肠杆菌结合糖
脂(glycolipid) • 性生活 • 应用杀精子剂
绝经后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危险因素
Clin Infect Dis 2000,30:152-6
• 尿失禁 • 膀胱膨出 • 膀胱残尿量增多 • 尿流量减低 • 绝经前尿路感染病史 • 泌尿科及妇科手术 • 非分泌型者 • 阴道菌群改变:乳酸杆菌缺失,大肠埃希菌寄殖
流行病学
• 尿路感染为院外感染的第2位原因,但最 近资料显示为第3位
• 全球每年1.5亿人罹患尿路感染,所消耗 的医疗费用约为60亿美元
• 美国每年超过800万人就诊(多为膀胱 炎),超过10万人住院(多为肾盂肾炎)
• 尿路感染占院内感染的35-45%,为院内 GNB败血症的首位原因
• 院内尿感约50-80%系留置导尿管或其它 装置所致
• 单纯肾盂肾炎大肠杆菌80%以上,其它为 奇变、肺杆、腐葡等
• 复杂性尿感多为较耐药的大肠杆菌、变形 杆菌、克雷伯菌、假单孢菌、沙雷菌、肠 球菌、腐葡外的CoNS
• 院内尿感G-b约占70%,主要为肠杆菌科 和假单胞菌;G+c约占20%,主要为葡萄 球菌和肠球菌;近年来真菌尿感呈增多趋 势
单纯性膀胱炎病原学
▪ 淋巴途径:非重要途径
尿路感染的分类
• 感染部位: --下尿路(尿道炎、膀胱炎、前列腺炎) --上尿路(输尿管炎、肾盂肾炎、肾脓肿)
• 发作形式
– 初发或孤立发作 – 反复发作性感染:每年发作≥3次或每半年发作≥2次
(不包括本次发作)
• 复发:病原菌同前,多发生于停药后2周之内 • 再感染:病原菌不同,多发生于停药后2周之外
89 90
80
70
60
大肠杆菌 50
奇异变形 40
克雷伯菌 30
混合感染 20
其他
10
4
4
5
2
0 单纯肾盂肾炎
复杂性尿感病原学
Stamm WE.Urinary tract infections.in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649-659
• 外科手术所致的回肠襻
实验室诊断
• 尿常规:
– 白细胞计数:WBC≥5/HP,WBC≥10/mm3
–红细胞计数:可轻度上升至肉眼血尿
– 亚硝酸盐试验:高度特异性,但敏感性较差, 部分抗生素
尿路感染发生率
Clin Infect Dis 2000,30:152-6
• 前瞻性研究显示青年女性(18-35岁)发生率 为0.5-0.7次/人.年
• 40-50%女性一生中曾发生症状性尿路感染 • 65岁以上老人尿路感染发生率女性为9.3%,
男性为2.5-11% • 女性菌尿发生率65-70岁为10-15%,>80岁
增多
– 局部应用雌激素效果显著,UTI发生率自6次/年下降至 0.5次/年
复杂性尿路感染的复杂因素
Infect Med 1999,16:533-40
•全身性因素
–糖尿病 –应用免疫抑制剂 –肾移植 –免疫功能损伤 –HIV/AIDS
•泌尿系局部因素
–尿路解剖及功能异 常 –膀胱或尿路结石 –留置导尿或其他装 置 –近期尿路器械操作 –男性 –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