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轿车车身设计看先进高强钢的应用

合集下载

先进材料在汽车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先进材料在汽车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先进材料在汽车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在当今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中,先进材料的应用已成为提升汽车性能、安全性、燃油效率和环保性的关键因素。

汽车结构设计不再仅仅依赖于传统材料,而是积极引入各种创新的先进材料,以满足消费者对汽车品质和性能不断增长的需求。

先进高强度钢(AHSS)是汽车结构设计中广泛应用的一类材料。

与传统钢材相比,AHSS 具有更高的强度和更好的延展性。

这意味着在保证车身结构强度的同时,可以减轻车身重量,从而提高燃油效率和车辆操控性能。

例如,双相钢和相变诱发塑性钢等先进高强度钢种,在汽车的防撞梁、A 柱、B 柱等关键部位的应用,显著增强了车辆在碰撞时的抗冲击能力,为乘客提供了更可靠的安全保障。

铝合金在汽车结构中的应用也日益增多。

铝合金具有低密度、高强度和良好的耐腐蚀性等优点。

许多汽车制造商将铝合金用于车身覆盖件,如引擎盖、车门和行李箱盖,以减轻车辆的整体重量。

此外,铝合金还被用于制造车架和底盘部件,有助于降低车辆的重心,提升操控稳定性和行驶舒适性。

以奥迪的某些车型为例,大量采用铝合金车身结构,不仅实现了显著的减重效果,还提升了车辆的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是一种极为先进的材料,正逐渐在高端汽车制造中崭露头角。

CFRP 具有高强度、高刚度和极轻的重量等卓越性能。

在超级跑车和高性能汽车中,碳纤维部件常用于车身外壳、传动轴和悬架系统等部位。

其高强度和轻质量的特性使得车辆能够在高速行驶时保持出色的稳定性和加速性能。

然而,由于碳纤维材料成本较高,目前在大规模量产汽车中的应用还相对有限,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镁合金也是汽车结构设计中的新兴材料之一。

镁合金的密度比铝合金更低,具有良好的减震性能和可加工性。

在汽车内饰件、座椅框架和仪表盘支架等部件中使用镁合金,可以进一步减轻车辆重量,提高燃油效率。

同时,镁合金的减震性能有助于降低车内噪音和振动,提升乘坐舒适性。

先进高强钢应用优势及未来研究方向

先进高强钢应用优势及未来研究方向

先进高强钢应用优势及未来研究方向当前,由于环保和节能的需要,汽车的轻量化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发展的潮流。

轻量化这一概念最先起源于赛车运动,车身减重后可以带来更好的操控性,发动机输出的动力能够产生更高的加速度。

由于车辆轻,起步时加速性能更好,刹车时的制动距离更短。

汽车的轻量化,就是在保证汽车的强度和安全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汽车的整备质量,从而提高汽车的动力性,减少燃料消耗,降低排气污染。

1轻量化意义汽车的油耗主要取决于发动机的排量和汽车的总质量,在保持汽车整体品质、性能和造价不变甚至优化的前提下,降低汽车自身重量可以提高输出功率、降低噪声、提升操控性、可靠性,提高车速、降低油耗、减少废气排放量、提升安全性。

有研究结果表明,若汽车整车重量降低10%,燃油效率可提高6%-8%;汽车整备质量每减少100公斤,百公里油耗可降低0.3—0.6升;若滚动阻力减少10%,燃油效率可提高3%;若车桥、变速器等装置的传动效率提高10%,燃油效率可提高7%。

汽车车身约占汽车总质量的30%,空载情况下,约70%的油耗用在车身质量上。

因此,车身变轻对于整车的燃油经济性、车辆控制稳定性、碰撞安全性都大有裨益。

2AHSS优势高强钢、铝合金、镁合金和塑料是当前汽车轻量化的4种主要材料。

高强度钢主要用于汽车外壳和结构件。

铝合金最适用于产生高应力的毂结构件,如罩类、箱类、歧管等。

镁合金具有良好的压铸成型性能,适应制造汽车各类压铸件。

塑料及其复合材料通过改变材料的机械强度及加工成型性能,以适应车上不同部件的用途要求。

钢铁材料在与有色合金和高分子材料的竞争中继续发挥其价格便宜、工艺成熟的优势,通过高强度化和有效的强化措施可充分发挥其强度潜力,迄今为止仍然是汽车制造中使用最多的材料。

随着安全性、燃油经济性和驾驶性能标准的不断提升,这对车用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应对这一挑战,全球钢铁工业成功研发了具有突出冶金性能和高成形性的先进高强度钢(AHSS)。

高强钢板在汽车上应用

高强钢板在汽车上应用

汽车钢板分类
钢材描述 等级类型 现有的强度等级Mpa
耐冲击非烘烤硬化 钢 耐冲击烘烤硬化钢 高强度固溶强化钢 高强度低合金钢 高强度恢复退火钢 双相钢、复相钢 相变诱发塑性钢 马氏体钢
A B S X&Y R
180,210,250,280 180,210,250,280 300, 340 300, 340, 380, 420, 490, 550 490, 550, 700, 830 280、300、350、400、500、700 450 950、1250

用途
用于需高强度、高的抗碰撞吸收能且成型要求也较严格的汽车零件, 如车轮、保险杠、悬挂系统及其加强件等,随着钢种性能和成型技术 的进步,DP钢也被用在汽车的内外板等零件上。
高强钢板在汽车上的应用-相变诱发塑性 (TRIP)

成分
主要成分是C、Si和Mn,其中Si的主要作用是抑制贝氏体转变时渗碳 体的析出。
汽车钢板主要性能要求

汽车板工艺性能要求
良好的成型性能(大件冲压流线型),良好的焊接性能, 良好的喷涂性(喷漆处理),高强性能(抵抗外力冲击), 足够的抗凹陷性及刚度(吸收冲撞能量)。

汽车板表面质量要求
表面无缺陷,良好的表面清洁性,适当的粗糙度.

汽车板尺寸精度要求
汽车钢板分类
AHSS:屈 服强度大 于550 MPa
modulus of elasticity弹性模量
K
E、μ等
结构形态(N,B)
yield ratio 屈强比
汽车钢板主要性能指标
n value加工硬化指数
弹性-幂次强化模型
r Value塑性应变比率
GB/T 5027-2007 ISO 100113-2006

超高强度钢在汽车车身上的应用

超高强度钢在汽车车身上的应用

1 引言
目前 ,国内外很 多新 上市 的车广 泛应 用 了先进高 强 度钢 ,如双 相钢 、相 变诱 导塑性 钢 、复相 钢及 马 氏 体 钢 。有 些采 用 了热 冲压 成 形技 术 ,抗 拉 强度 大于 1 3 0 MP ,大 大提高 了汽 车车身 的结构 强度 及能量 吸 0 a

样 的优 点 。 典 型 的 应 用 零 件 有 前 、 后 门左 / 防 撞 右 杆 ( ),前 、 后 保 险 杠 ,A 加 强 板 ,B 加 强 梁 柱 柱 板 ,C 加 强 板 ,下 边 板 ,地 板 中 通 道 , 车 顶 加 强 柱
梁等。
种 将含 硼 元 素 坯 料 加 热 并 转 移 到成 形 工具 中 的 工 艺 ,成 形和 硬 化 一 步 完 成 , 回火 可 以通 过在 压 力机 中零 件 冲压 过 程 中 自身 的热 量 完 成 ,零 件 可 以 获 得
B 0 H 系列 板 材 ,初步 具 备 热冲 压 模具 设 计和 制 5 0 S 1
造 能 力。
到 目前 为 止 ,对于 高 强度 钢 板 还 没 有 一 个统 一
广泛 应用 于结 构梁 类零 件。 这些梁 类件 除具 有 吸收能
本地 的 团 队 也 在 进 行 试 样 , 图9显 示 了 0r a l y I 。 g o
的材 质 、硬 度和 表 面 处理 上 。材 质 使 用DC5 、 D 、 3 2
在 最 小 。 热 冲 压 一 般 有 6 工 序 :剪 板 落 料 、 热 冲 道 压 、激 光剪 切 和 冲 孔 、 喷 丸 除 锈 和 涂 防 锈 油 ,其 中 只 有 第 二道 工 序 热 冲 压 使 用 模 具 。热 冲 模 与普 通 模 具 的 区 别也 较 大 , 内部 要 钻 空 以布 置 复 杂 的冷 却 水

高强度钢材在汽车制造中有何应用

高强度钢材在汽车制造中有何应用

高强度钢材在汽车制造中有何应用在当今的汽车制造领域,高强度钢材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汽车的性能、安全和燃油效率等方面带来了显著的提升。

那么,高强度钢材究竟在汽车制造中有着怎样的具体应用呢?首先,高强度钢材在汽车车身结构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车身是汽车的骨架,它不仅要支撑车辆的重量,还要在碰撞时保护乘客的安全。

传统的钢材强度相对较低,在受到碰撞时容易发生较大的变形,从而危及车内人员的生命安全。

而高强度钢材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局面。

例如,在汽车的 A 柱、B 柱、C 柱以及门槛等关键部位,使用高强度钢材可以大大提高车身的抗碰撞能力。

这些部位在碰撞时承受着巨大的冲击力,高强度钢材能够有效地吸收和分散能量,减少车身的变形,为乘客创造一个相对安全的生存空间。

其次,高强度钢材在汽车底盘部件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底盘是汽车的基础,它承载着发动机、变速器、悬挂系统等重要部件。

使用高强度钢材制造底盘部件,如车架、横梁、纵梁等,可以在不增加重量的前提下提高底盘的强度和刚度,从而提升汽车的操控稳定性和行驶舒适性。

此外,高强度钢材还能够降低底盘部件在行驶过程中的振动和噪音,提高车辆的 NVH 性能(Noise、Vibration、Harshness,即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

再者,高强度钢材在汽车发动机部件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其工作环境恶劣,需要承受高温、高压和高速运转带来的巨大负荷。

例如,发动机的缸体、缸盖、曲轴等部件可以采用高强度钢材制造,以提高其强度和耐磨性,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同时,高强度钢材的使用还有助于减轻发动机的重量,提高发动机的功率输出和燃油经济性。

除了上述主要部件,高强度钢材在汽车的悬挂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等部件中也有不同程度的应用。

在悬挂系统中,高强度钢材可以制造弹簧、减震器等部件,提高悬挂系统的承载能力和响应速度;在转向系统中,高强度钢材可以制造转向拉杆、转向节等部件,确保转向的精准性和可靠性;在制动系统中,高强度钢材可以制造制动盘、制动卡钳等部件,提高制动系统的性能和耐久性。

联合研发先进高强汽车钢在国产中档和高档轿车上的应用

联合研发先进高强汽车钢在国产中档和高档轿车上的应用

联合研发先进高强汽车钢在国产中档和高档轿车上的应用李麟;刘仁东【摘要】为解决含铝相变塑性钢连铸时堵水口问题,上海大学和鞍钢联合课题组经热力学和动力学计算,成功预测了磷可以替代铝的应变诱发相变作用.与鞍钢经大量试验证实后,在产线上成功生产并应用于一汽奔腾车型上,为其通过国家的C-NCAP 碰撞测试并取得优异成绩,作了贡献.课题组依层错热力学计算,设计了具有孪晶诱发塑性+相变诱发塑性的孪晶塑性钢,并在国际上首创了转炉冶炼高锰钢,生产出的热轧和冷轧孪晶塑性汽车钢,性能国际领先,产品应用在一汽一款重点开发的有极重要用途的高级品牌车上.课题组在国际上首先发现了铝在钢中的热力学数据有严重错误,在纠正了这些错误后通过计算发现铝可大大提高钢中奥氏体含碳量和相变塑性,由此生产的超高强度相变塑性钢,当强度达1 023 MPa时,断后伸长率为22%,这已是目前世界上低合金汽车钢所达最高强塑积.【期刊名称】《上海金属》【年(卷),期】2016(038)006【总页数】4页(P1-4)【关键词】相变塑性;孪晶塑性;汽车用钢;转炉;热力学【作者】李麟;刘仁东【作者单位】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0072;鞍钢集团钢铁研究院汽车与家电用钢研究所,辽宁鞍山114009【正文语种】中文汽车工业是近数十年来发展最快的一种工业,随着汽车制造技术的发展,对汽车用钢板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其性能提升之快令其他钢种不能望其项背。

汽车用钢在短短30余年来,由Mn-Si钢始、进而实现了无间隙原子钢(IF钢)、双相钢(DP 钢)、相变诱发塑性钢(TRIP钢)、淬火配分钢(QP钢)及淬火配分回火钢(QPT钢)、马氏体钢(Martensitic钢)、孪晶诱发塑性钢(TWIP钢)、轻质钢(SL钢)等一系列新型钢种的爆发式研发和生产。

所覆盖的成分由低合金过渡到高合金,组织由单相组织过渡到复杂的多相组织,强度也从低强度过渡到高强度和超高强度。

强化机制由单一的固溶强化而发展成相变强化、亚结构强化、第二相的微调和控制析出强化等。

车身用超高强度钢板特性及应用实例

车身用超高强度钢板特性及应用实例

车⾝⽤超⾼强度钢板特性及应⽤实例⼀、⾼强度钢板系列和钢板特性1、⾼强度冷轧钢板1.1开发理念⾼强度冷轧钢板有⾼YR型(析出强化钢)、低YR型(DP钢)、⾼延性型(TRIP钢)、⾼λ型(D P钢、马⽒体钢)等不同特性的钢类。

DP钢和马⽒体钢是⽤⽔淬⽅式的连续退⽕设备(WQ-CAL)制造的,其特点有:1)通过⾼精度组织控制制造TS780-1470MPa级⾼成型性钢板,满⾜⾼强度和⾼成型性的要求;2)采⽤低C当量设计,使钢板具有良好的点焊性和抗延迟断裂性;3)冷却的均匀性和前馈控制技术保证材质的稳定性。

WQ-CAL可以通过控制退⽕温度条件,对钢的组织形态(DP钢或马⽒体钢)进⾏控制。

并且通过对⽔淬温度和回⽕温度的控制,可以在很⼤范围内对DP钢中硬质第2相的体积分量和硬度进⾏控制,从⽽分别制造出多强度级别的、适⽤于不同⽤途的产品。

⾼强度钢板的另⼀个显著特点是,利⽤WQ-CAL可以将C及添加元素的含量降低到极限程度,从⽽保证钢板的强度和成型性并可保证超⾼强度钢板焊接区的良好质量。

低C当量设计还可以提⾼单相马⽒体超⾼强度钢板的抗延迟断裂性。

WQ-CAL对解决⾼强度钢板冲压回弹造成的部件尺⼨精度不良问题⼗分有效。

通过对快速均匀冷却的控制,可以抑制钢板板卷内的强度波动,获得在长度和宽度⽅向上强度、材质稳定均匀的产品。

此外,利⽤⾼精度控制成分的炼钢技术和对热轧到连续退⽕全⼯艺中强度波动因素进⾏控制,抑制了各钢卷之间的强度波动。

1.2⾼强度冷轧钢板系列产品⾼强度冷轧钢板系列产品见表1。

常规型TS590MPa级钢板纳⼊JFS标准的有3个类型的产品,适⽤于不同的成型性要求,现已得到⼴泛应⽤。

780MPa级的⾼λ型钢板⽤于要求⾼拉伸凸缘性的座椅架,低Y R型钢板⽤于冲压胀出成型的车⾝框架。

TRIP 型钢板⽤于⾼拉伸成型部件。

随着成型技术的进步,980MPa 级钢板今后将成为车⾝构架⽤⾼强度钢板的主要产品。

980MPa 级钢板很早就在汽车上得到应⽤,并不断扩⼤应⽤到保险杠R/F(加强件)、车门抗冲击梁、座椅架、车⾝框架等部件。

轿车车身高强度钢应用进展

轿车车身高强度钢应用进展

U S B研究 项 目始 于 19 LA 94年 美 国钢铁 协 会 的
倡仪 , 由世界钢铁协会成立了由 1 国家 3 8个 5家钢
铁 公 司参加 “ 轻钢制 车身 ” U S B) 目组 , 过 超 ( LA 项 通 以车 身轻量 化 为 目标 , 身 至少 减 重 2 % 以 上 , 车 5 而 且 不再 需要 增加 补强 部件 , 以大 幅减 少 制造成 本 , 可 因此会 给 汽车制 造业 带来革 命性 的改 变 。
从图2 可以看出, 与传统钢制车身相 比, 采用新
型钢 制车 身可 以降低 成 本 和进 一 步 减 重 ; 用 液 压 采
前宝马 3 系列车身增加 了 1 g 2k。而对于采用多相
钢达 到 总重 量 2 % 的 新 3系 列 , 身 质 量 减 少 到 6 车
成形等新技术的钢铁材料 , 也可以达到降低成本和 进一 步减 重 的效果 ; 用铝制 车身 , 采 虽然 减重 效果 很 好, 但其 成本 代价 太高 J 。
之 后 开 展 的 U S BA C 项 目 L A 。V
高 了。为 了达 到 这 一要 求 , 改 了设 计 , 修 增加 了 2 % 的高强 度钢 ( 4 没有 采 用多 相 钢 ) 的用 量 , 而导 从
致 车 身质 量 达 到26k , 9 g 较单 独 满 足 尺 寸要 求 的 以
mi i m— g e im l y t e r a e t e b d s y 4 % .T e ft r e i n ie o te a o y i t e g a o d — n u ma n su al o d c e s h o y ma s b 0 o h u u e d sg d a f rse lc r b d s h o l e t ce s h o yma sb 5 i h a f e eo me to i e eain hg te gh s es e b d a sma ua- raeteb d s y3 % n tew yo v lp n ft r gn rt ih s n t l,nw o yp r n fc d h d o r t e t tr gpo esa dfr n ein h h rceit so ihsrn t tes teb d s e u t n slt n sh mea d u i rc s n omigd sg .T ec aa tr i f g te gh sel , h o ymasrd ci oui c e n n sc h o o s lc in o t r l e e t fmae i s,a d t e ga e ,c e c lc mp st n,p o e t s p l ai n p o r s n oe a to i h srn h o a n h r d s h mia o o i o i r p r e ,a p i t r g e s a d fr c s fh g te g i c o t s es ae p e e t d i h sp p r t l r r s n e n t i a e . e M a e i lI d x Hih S r n t t e ,C rB d ,P o e s o p i ain t r a n e g te gh S e l a o y r g s fAp l t r c 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
7
乘用车 CAFE 目标值 27.5 mpg(约 11.8 km/L)
车重量的 30%~40%,因此车身减轻重量的潜力很大,即通过 采用轻量化的材料,就可以减轻汽车自重,从而达到节能、降 低排放的效果。目前,通过优化材料设计而降低车体质量的工 艺方法主要有以下 2 种。
(1) 以低密度材料替代钢铁材料 (如使用低密度的铝合 金、镁合金、塑料和复合材料等),但成本较高,成形和连接 工艺性较差。
图 1 汽车用钢板分类及发展趋势图 (1) IF 钢,又称无间隙原子钢。其是在含碳量低于 0.01 % 的超低碳钢中,加入 C、N 化合物元素 Ti 、Nb,使钢中的间 隙元素碳、氮原子完全固定成化物,从而钢中无间隙原子存 在,得到较纯净的铁素体,提高了其 r (各项异性系数) 值, 改善了其深冲性能,延伸率一般大于 40%。其屈服强度 130~ 210 MPa 之间,抗拉强度一般在 270 MPa 左右。目前,SGMW 微型车身的 DC 系列、B 系列都采用这种钢。 (2) 高强度 IF 钢。其是在 IF 钢的基础上加入 P、Mn (主 要是 P,成本低) 固溶强化,从而得到较高的屈服和抗拉强 度。其屈服强度在一般在 170~260 MPa 之间,抗拉强度不小 于 340 MPa,延伸率在 38 %左右。SGMW 车型几乎所有的门 外板都采用这种钢板 (B170P1)。 (3) BH 钢,又称烘烤硬化钢。这类钢中固溶了 C 和 N, 在冲压成形过程中产生位错。在 170 ℃涂漆烘烤过程中,固溶 的 C 与位错相互作用,C 原子在位错线上聚集,形成 Cottrell 气团,使钢板强度屈服强度上升 (一般增加 30~50 MPa),产 生人工应变时效硬化的效应。其是良好的门外板材料,可显著 提高门外板的抗凹性。其屈服强度在 180~280 MPa 之间,抗 拉强度大于 340 MPa。SGMW 某轿车覆盖件外板都采用这种材 料。 (4) IS 钢,又称各向同性钢。其板材的△r 值趋向于 0, 在冲压成形时不易产生皱褶制耳,有较高的抗凹性能,因此是 适用于汽车外板的材料。其强度与烘烤硬化钢板接近。因其制 造工艺复杂,价格稍高。 (5) HSLA 钢,又称高强度低合金钢,屈服强度一般在 260~550 MPa。其为低碳钢,除通过 Si、Mn 固溶强化外,还 添加 Nb、V、Ti 等微合金化元素强化。其优点是晶粒细,易 于焊接,是传统的优秀结构件钢。常见材料是 B340LA。 (6) DP 钢,又称双相钢。其组织由铁素体和马氏体组 成,强度由马氏体的硬度和马氏体的量决定。双相钢的强
白车身
9
1
2
8
3
7
4
5
6
主骨架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名称 地板横梁 前纵梁延伸段 前横梁 前纵梁 前纵梁加强板外板 前纵梁加强板内板 门槛加强板外板 B 柱加强板 门槛加强板内板
材料 HC340/590DP HC340/590DP HC340/590DP HC420/780DP HC340/590DP HC340/590DP HC340/590DP HC340/590DP HC340/590DP
17
其结构件和安全件的设计必须得到充分优化。 如图 3 所示,此车身为承载式车身结构,它以超高强钢
DP800 和 DP600 材料的安全件组成主骨架,以 CR340LA 材料 的连接件和加强件组成“笼”式车身结构。由于充分应用了 高强钢,其安碰件和加强件材料的厚度都得到了明显的降低。 表 2 是 SGMW 某车型与前代车型同类零件材料应用状况的对 比 。 门 槛 加 强 板 原 车 型 采 用 1.2 mm 厚 的 260LA 钢 , 采 用 HC340/590DP 后,降低到 0.8 mm 就能满足设计要求,单个零 件减重达 34 %。
(8) 马氏体钢。其组织几乎全部由低碳马氏体组成,因此 强度非常高,强度一般为 1 000~1 500 MPa,主要用于结构件 和安全件。由其构成的零件一般需要热成形完成,成本较高, 目前只有少量欧系车在应用。
为了减轻车重和提高安全性,近年来汽车用钢向高强度 化发展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当钢板厚度分别减小 0.05 mm、 0.01 mm 和 0.15 mm 时,车身减重分别为 6%、12%和 18%, 可见增加钢板强度是减小板厚、减轻车重的主要途径。采用高 强度钢板能显著提高汽车车体的抗凹陷性、耐久强度、大变形 冲击强度和安全性。在实际车企设计方面,近年来高强钢板的 应用也在不断提高 (如图 2 所示)。
A H S S U s i n g R a ti o
度可达 450~1 000 MPa。其主要用于结构件和安全件,常见有 B340/590DP、B400/780DP。
(7) TRIP 钢,应变引发残留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导致 高强度和延伸性的结合。它由铁素体+贝氏体+残余奥氏体组 成,突出特点是有较好的延伸率 (相对于 DP 钢)。TRIP 钢的 强度一般为 600~1 000 MPa,主要用于结构件和安全件。由于 其 Si 含量达到 1.6%和具有较高的 C 含量,影响了焊接性能, 目前在通用汽车公司的生产系统内已经禁用。常见钢材有 HC400/690TR、HC420/780TR。
(2) 使用高强度材料降低钢板厚度规格,成本较低。汽车 轻量化是与汽车安全及满足汽车碰撞法规相矛盾的。新型汽车 既要减轻车辆自重,保证车身设计,又要符合安碰法规。控制 整车成本,必须大量采用先进高强度钢板。
【作者简介】乔晓勇,硕士,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冲压工艺工程师。
16
1 汽车用高强度钢板分类[3]
国家 日本 欧洲
CO2 减排目标 (%) 6
8
燃耗降低目标
汽油乘用车:降低 22.8% (与 1995 年相比,到 2010 年),约 15 km/L;柴油乘用车:降低 14.9% (与 1995 年相比,到 2005 年),约 12 km/L 乘用车燃耗:降低 25% (约 18 km/L),CO2 排放 140 g/km(到 2008 年)
现代轿车白车身的结构,尤其是下车体结构大体上基本相 同。白车身设计目前对任何一家较大的汽车企业来说已经没有 太大的秘密可言,体现白车身设计与生产水平的产品制造质量 和整车装配尺寸控制能力。但是随着人们对汽车安全、环保和 节能的观念越来越关注,汽车车身设计既要满足安碰要求,又 要降低整车重量,即大量采用高强钢和超高强钢是必然趋势,
厚度 t渊mm冤 重要功能
1.4
侧碰袁安全
1.6
正碰袁吸能
1.6
正碰袁安全
1.6
正碰袁安全吸能
1.2
正碰袁安全吸能
乔晓勇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广西 柳州 545007)
【摘 要】介绍近年来我国汽车发展概况,节能与环保的标准要求汽车向轻量化发展的趋势以及汽车用高强度钢板 (AHSS) 分类。重点以 SGMW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某车型车身设计为例,说明大量应用先进高强 钢在汽车轻量化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同时在提高汽车安全性和环保等方面也具有重大优势。指出研究先进高强钢 的成形控制技术,以及在今后新产品车身设计中综合应用先进高强钢来提高汽车安全性是以后重点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汽车轻量化;先进高强钢;安碰要求;成形技术 【中图分类号】TG14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0)14-0016-04
应用技术 Applied Technology
企业科技与发展 Enterpri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Development
2010 年第 14 期(总第 284 期) NO.14, 2010(Cumulatively NO.284)
从 SGMW 某轿车车身设计看先进高强钢的应用
世界各大汽车生产和消费国,均十分重视这三大问题。随 着全球能源危机扩大和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汽车燃油消 耗和排放法规的制定逐步严格 (如表 1 所示)。欧洲 2004 年已 经全面实施“欧四”标准,日本于 2008 年颁布了更严格的汽 车尾气排放标准,我国于 2008 年 7 月 1 日起全面实施类似 “欧三”排放法规,2009 年国家颁布了详细的降低油耗和降低 CO2 排放的标准,对超标的汽车和企业进行相应的处罚。
汽车用钢板按照屈服强度大小分类 (如图 1 所示),低于 210 MPa 的为低强度钢板,210~550 MPa 为高强钢板,大于 550 MPa 的为超高强度钢板。汽车钢板的强度取决于其微观结 构和微量合金元素的含量,不同合金元素的加入和不同的工艺 改变了钢的结构,从而决定了其力学性能,分类如下。
众所周知,汽车油耗除与发动机的性能有关外,还和汽车 的整车质量密切相关。日本专家大久保宣夫指出,汽车重量每 下降 10%,油耗可降低 8%~10%;世界铝业协会也提出汽车 每减重 10%,油耗降低 8%,排放降低 4%[1]。一般白车身占汽
பைடு நூலகம்
表 1 日本、欧洲和美国制定的乘用车降低油耗和 CO2 排放的标准[2]
On the Applications of AHSS in Some Car Body of SGMW
QIAO Xiao-yong
【Abstract】This article tells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automobile in China,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automobile lightweight under the requirement of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 friendly as well as the classification of AHSS used for automobile. Taking an example of the design of a car body of SGMW (SAIC-GM-Wuling Automobile Co.,Ltd.), it focuses on the remarkable effects of the application of AHSS in automobile lightweight, car safety and environment. It also points out the key projects will fall in the forming technique of AHSS and the applications of AHSS to new car body design to enhance automobile safety. 【Key Words】automobile lightweight; advanced high strength stee(l AHSS); safety requirement; forming techniqu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