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读后感
壶口的黄河读后感

壶口的黄河读后感读罢关于壶口黄河的种种描述,我的心像是被一双无形的大手狠狠揪了一把,那股子震撼与感动在心底翻涌着,久久难以平息。
说起黄河,那在咱中国人的心里,可不仅仅是一条河那么简单。
它是咱中华民族的摇篮,是咱的根,是流淌在咱身体里的热血。
而壶口的黄河,更是黄河的灵魂所在。
我想起了自己曾经亲身站在壶口边上的那次经历,那场景,至今历历在目。
当时,我刚到壶口瀑布边上,还没站稳脚跟呢,那铺天盖地的轰鸣声就一下子钻进了耳朵里,震得我脑袋嗡嗡响。
我心里想着:“好家伙,这动静可真够大的!”我迫不及待地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奔去,越靠近,那声音就越大,像是有千军万马在奔腾,在嘶吼。
终于,我看到了!那滚滚的黄河水,像一条暴怒的巨龙,从远处呼啸而来。
河水携带着泥沙,黄澄澄的,浓稠得像是一锅煮沸了的粥。
水流湍急得吓人,一个浪头接着一个浪头,互相拥挤着、推搡着,拼命往前冲。
我站在岸边,脚下的土地都在微微颤抖,仿佛在向这大自然的伟力臣服。
那飞溅起来的水花,就跟下雨似的,劈头盖脸地砸过来,不一会儿就把我浑身打得湿透。
可我压根不在乎,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那汹涌的河水。
有那么一瞬间,我感觉自己特别渺小,在这壶口的黄河面前,简直微不足道。
这黄河水,不知道流淌了多少年,经历了多少风雨,它就这么一路奔腾,永不停息。
我看到旁边有一块大石头,被黄河水冲刷得圆润光滑。
我就在想啊,这得经过多少年的打磨,才能变成这样?黄河的力量真是太可怕了,又太神奇了。
再看那瀑布,落差几十米,河水直直地冲下去,砸在下面的岩石上,溅起巨大的水花和水雾。
那水雾弥漫开来,阳光一照,竟然出现了一道绚丽的彩虹。
哎呀,那景色真是美极了!就像是老天爷在这激烈的战场上,悄悄洒下了一抹温柔的色彩。
我周围的游客们,一个个都惊叹不已。
有个大叔扯着嗓子喊:“太壮观啦!”旁边的阿姨赶紧拿着手机拍照,嘴里还念叨着:“得发给家里人看看!”还有个小朋友,兴奋得又蹦又跳,拉着他妈妈的手说:“妈妈,黄河好厉害呀!”我站在那里,任由黄河水溅在脸上,感受着它的力量和温度。
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

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佚名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公里。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就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对黄河的赞叹。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考古学家在黄河流域的陕西蓝田、山西丁村等处都发现了猿人化石,在西安半坡发现了母系氏族的遗址。
这都证明了从遥远的古代起,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已经在黄河流域从事生产和生活了。
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西段北麓(lù)卡日曲河的涌泉。
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省区,最后注入渤海。
自源头到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口是黄河的上游。
开始一段河水清澈透明,两岸水草丰美。
流到青海高原东部,沿途穿过龙羊峡、刘家峡等不少峡谷。
峡谷中水流湍急,水力资源极为丰富,那里已建立了好几个大水电站。
黄河出青铜峡,进入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
河套平原农田肥沃,草原肥美,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说法。
自河口至河南省孟津是黄河的中游。
在禹门口,黄河被龙门山所夹峙,急流从只有百米宽的河漕(cáo)中涌出,这就是有名的"龙门"。
过风陵渡后,黄河又急转东流,穿过三门砥(dǐ)柱(也叫三门峡)。
这里是著名的三门峡水利枢纽所在地。
在中游段,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又有汾河、渭河等支流汇入,水量增大,含沙量剧增,河水变得十分浑浊,是名副其实的"黄河"了。
自孟津至入海口是黄河的下游,就是华北平原。
这里河道宽阔,水流缓慢,携带的泥沙大量沉积下来,使河床不断抬高。
为了防止河水泛滥,河堤也不得不一再加高,自郑州黄河花园口一段起,河床平均比两岸地面高4-5米,有的地方甚至高达10米,成了世界闻名的"地上悬河"。
所以一旦河堤决口,黄河改道,常常造成灾害。
黄河不但以"地上悬河"闻名世界,而且还是输沙量最大的河流,素有"一碗水,半碗泥"的说法。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阅读答案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阅读答案《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阅读答案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①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名川。
她从巴颜喀拉山北麓起步,接纳千溪百川,一路浩浩荡荡,奔腾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区,注入浩瀚的大海,全长5465公里,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公里,像一条金色的巨龙,昂首横卧在我国北部辽阔的大地上。
②在古代,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是很优越的。
那时,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气地肥沃,到处是青山绿野,植物种类繁多,为原始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殷代以后黄河中下游流域成为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经济发展、人口繁衍较快,政治、文化也比较先进。
因此,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
③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出生在黄河中游,他和他的族系主要活动的区域也在黄河中游。
后来建立夏、商、周王朝的都是他的后裔。
他们自称"华"(或"夏"),聚居在中原地区,人们认为"中原"位居四方之中,所以后世又称其为"中华"。
后来,"中华"又成了整个中国的代称。
④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创建基业的地方)之一。
在新石器时代中期,黄帝族就已开始使用彩陶。
从河南混池仰韶村、西安半坡村等地发掘的古文化址中,可以见到大约5000年前即新石器时代中期的人们使用的简陋的木、石农具、木结构房屋,储粮的窖穴,还有各式各样的陶器,其中带有人面、鱼、鹿等图案的彩陶相当精美,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和艺术才能的高超。
这种文化被称?quot;仰韶文化"或"彩陶文化"。
⑤我国历史上七大古都中的安阳、西安、洛阳和开封,都在黄河流域。
以古都长安为中心的唐代文化,曾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影响着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邻国的文化。
⑤黄河,以丰富的乳汁,哺育了中华民族,而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她的身旁辛勤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
黄河颂的优秀读后感

黄河颂的优秀读后感黄河颂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下面就随一起去阅读黄河颂的优秀读后感,相信能带给大家启发。
黄河颂的优秀读后感一“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婉转”读了这段话,我似乎看到了黄河的汹涌澎湃,黄河的惊涛骇浪与伟大坚强。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诗人把黄河比作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指明了华夏古国的文明。
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是我们的母亲河,“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周围扮演”这句话,歌颂了黄河的伟大。
黄河,你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起我们民族的屏障,老师曾说过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屏障,它是中国第二大河,仅次于长江,是她用自己的乳汁哺育了我们……黄河也在千万人的口中传颂,由此看来,黄河在中国人的心中是占有一定比重的。
诗人把黄河比喻成华夏儿女,诗人写了黄河的汹涌,也侧面突出了华夏儿女对内外敌人的慷慨激昂。
身为华夏儿女,保卫祖国是我们的职责,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为祖国承担起责任。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黄河的伟大坚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让它深深地镌刻在我们心灵的深处。
黄河颂的优秀读后感二打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可以看到版图上有两条大江大河。
一条的长江,另一条就是黄河。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啊,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几千年来,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一把黄土塑造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只要是中国人,不可能不知道黄河的。
因为中华民族是在黄河的怀抱里繁衍生息的。
黄河代表了中华民族不怕困难、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北麓,全长5464千米,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省区,最后注入渤海。
黄河啊黄河,古往今来有多少诗句来赞美你。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这是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句。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课文原文阅读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课文原文阅读3母亲河拓展阅读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的诗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黄河源头之高,流程之远。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的卡日曲,从这里汩汩而出的泉水,顺山势汇聚成溪,向东流去。
黄河流程蜿蜒曲折,有“九曲十八弯”之说。
它行程5464千米,流经9个省、自治区,汇集了渭河、泾河等几十条主要支流和上千条溪川,流域面积达75万多平方千米,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大河。
黄河上游,植被较好,河水清冽。
这段黄河水流急、落差大,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
及至中游,途径黄土高原,大量的泥沙顺流而下,河水变为深黄,黄河因此而得名。
黄河在这一段穿越于群山和高原之间,形成许多奇异景观。
壶口两岸高山绝壁,奔涌而来的河水急速收窄,从断层飞流直下30余米,有如巨壶倾注,激起震耳欲聋的翻滚波涛。
从壶口往下65千米是险峻的龙门,相传是大禹治水时所凿,鬼斧神工,令人惊叹。
鲤鱼跳龙门的故事流传了上千年。
滔滔黄河以每年16亿吨的输沙量进入下游,随着地势变得平坦,流速渐缓。
泥沙慢慢沉积下来,使河床不断抬高,河堤也随之加高,致使有些河段成了高于地面的“悬河”。
到快入海时,黄河已显得步履沉重,只能缓缓向前。
黄河沉积的泥沙,填海造地,形成了黄河三角洲。
这里是我国小麦、棉花、花生、芝麻等作物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区。
由于受潮水的顶托,还有一部分泥沙回淤在入海口,形成了坚硬的河岗。
为了越过这道屏障,黄河又突然抖起精神,宛如一条蛟龙,腾跃而起,轰鸣着扑向大海。
至此,滚滚黄河完成了曲折壮丽的漫长行程。
奔腾不息的黄河已流淌了150万年。
远古时代的黄河流域,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许多地方被森林草原覆盖,为我们的祖先提供了生息劳作、繁衍发展的良好环境。
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早在80万年前,黄河中游就有“蓝田人”从事渔猎活动。
7000年前,生活在西安一带的“半坡人”建造了布局有序的村落。
《黄河与中华文明》读后感

《黄河与中华文明》读后感【原创版4篇】目录(篇1)I.引言II.黄河与中华文明的起源A.古代中国的地理环境B.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C.古代中国的文化传承III.黄河对中华文明的影响A.黄河与农业的发展B.黄河与政治的稳定C.黄河与文化的繁荣IV.黄河对中华文明的影响展望A.保护黄河的重要性B.推动文化多样性的发展C.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正文(篇1)《黄河与中华文明》是一本关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著作,作者通过对黄河这一地理特征的描述,探讨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在阅读这本书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黄河对中华文明的重要性。
首先,古代中国是一个地理环境相对封闭的地区,黄河作为其主要的河流,为农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在古代,黄河流域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也是政治和文化中心。
因此,黄河对于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黄河对于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扬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黄河流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有着悠久的历史,许多重要的文化元素和思想都源于这里。
例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等都在这里得到了发展和传播。
这些文化元素和思想对于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扬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后,我认为保护黄河对于中华文明的发展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母亲河,它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和传承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但是,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黄河面临着许多环境问题,如水污染、水土流失等。
目录(篇2)1.引言2.黄河与中华文明的关系3.黄河在中华文明中的重要地位4.黄河治理与保护的重要性5.结论正文(篇2)中华民族起源于黄河流域,黄河流域作为中华民族的摇篮,与中华文明的发展息息相关。
因此,对《黄河与中华文明》进行深入的阅读和研究,不仅可以了解到中华文明的历史和文化,更可以从中汲取智慧,为我们现代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在古代,黄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这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研究黄河的收获和感悟

研究黄河的收获和感悟
自古以来,黄河就是中国文明的摇篮之一。
作为中国第二大河流,黄河不仅是我国的母亲河,也是我国的经济命脉。
近年来,我对黄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中获得了不少收获和感悟。
首先,黄河的历史与文化价值让我深感敬畏。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曾经孕育了大量的先民文化。
从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到商代的夏、商、西周,再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齐、晋、秦、楚等诸国,黄河流域的历史文化遗存无处不在。
在对黄河的研究中,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其次,黄河的生态环境问题让我深感忧虑。
黄河流域是我国的重要农业产区,也是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支撑地区。
长期以来,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受到了极大的破坏,黄河水质污染、河岸破坏、湖泊消失、水土流失等问题日益严重。
在对黄河的研究中,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保护环境、治理污染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最后,黄河的发展与利用也给我带来了启示。
黄河是我国的重要水资源,也是我国的重要能源基地。
黄河流域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开发利用这些水力资源不仅可以满足人民生产生活需求,也可以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在对黄河的研究中,我更深刻地认识到科学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综上所述,黄河是我国的重要河流,其历史文化价值、生态环境问题、发展利用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
研究黄河,不仅让我
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我们的祖先,更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科学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黄河》观后感11篇

《黄河》观后感11篇《黄河》观后感1星期天,我们迎来了游母亲河的活动。
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踏上了征程。
今天,天特别蓝、云特别白、树特别绿,小鸟在枝头唱着歌,好像在为我们庆祝。
终于到了大坝,我们的第一个活动是反间谍活动。
我们先VS蛟龙,我们端上枪,冲向了敌人,我手脚齐用,爬上了土坡。
我和伙伴老赵大开杀戒,所过之处无人能抗。
可惜,他们包围了我们,我们殊死博斗,杀出了一条血路,我们赶紧连滚带爬的逃了。
接下来我们开始偷袭,从左侧偷袭,趁敌不备,一下子打得他们落花流水,满地找牙。
他们落荒而逃,我们却乘胜追击。
第一局,我么胜利。
第二局,我们VS雄狮队,我们防守在土堆上,他们从背后偷袭。
俗话说“擒贼先擒王”,我立刻抱起季王文帅,使劲一绊把他摔倒在地。
他继续挣扎,我又一次把他摔倒,可他就是不当俘虏,我们只好放了他。
正在这关键时刻,集合的哨声响了,开心的时刻,总是那么短暂,那么令人留恋。
上一个星期天,我们举行了一次盛大的活动,那就是——拥进黄河母亲的怀抱。
首先,我们先举行了“反间谍活动”,我们是间谍。
平地一声枪响起,打破了林间的幽静。
反间谍攻势很猛,连俘我方两员大将,一下子把我们打到了茅草地。
敌方士气大振,以为我们毫无还手之力,十分得意,就“班师回朝”了。
可俗话说得好,“擒虎容易纵虎难”,他们一走,我们马上发动了攻势,我们形成了蘑菇阵形,试图将他们一网打尽。
但脚下又有“绊脚石”了,经典名句“擒贼先擒王”,刘凯睿却反对这条策略,这一去,必然性命不保,果不其然。
不过,我们又实行了长蛇阵策略,这一招果然有用,跑得快的逃之夭夭,跑得慢的只能束手就擒,但我们还是输了。
最后,我们又举行了吊床、野餐等活动,各个环节都使我终生难忘。
《黄河》观后感2伴随着星期天的到来,学校组织初二年级学生观看了一部教育片,在中阳拍摄的首映片---《黄河童谣》。
刚到电影院,我一点兴趣也没有,因为一般教育意义的电影都是很无趣的。
电影开始了,故事情节慢慢也吸引着--一位十四、五岁的眼睛快要看不见的小凤,被一个正在旅游的童谣发现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读后感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读后感
近两天,我读了很多关于黄河的文章。
读了这些文章,我对黄河有了更深的了解,我心里快乐极了。
在这些文章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
这篇文章介绍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名川。
她以丰富的乳汁,哺育了中华民族,她的儿女们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
她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我国文化的发源地。
我觉得我们的母亲河太壮观了,她波浪滔天,气势雄伟,万马奔腾,奔流不息。
读着读着,我仿佛站在了黄河边,听到了震耳欲聋的声响,看到了黄河水像千军万马一般般浩浩荡荡向前涌去;读着读着,我仿佛变成了一位诗人,用诗句来赞美黄河,“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读着读着,我仿佛看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许多游客,在黄河边欣赏着这美不胜收的风光,人们有的拿着照相机拍照留念,有的在买纪念品,还有的人乘着羊皮筏子到黄河上漂流,他们在这里流连忘返。
读完全文,我真想说:“黄河,你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像黄河一样值得祖国母亲骄傲的还有奔流不息的长江、被称为“甲天下”的桂林山水、蜿蜒起伏的长城……
我越想越激动,我要告诉每一个人:“黄河,你让我骄傲;祖国,你让我自豪。
”
拓展阅读: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
黄河,我们熟悉的中国第二长河,它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中华民族的摇篮”。
我对这中外闻名的黄河有浓厚的兴趣。
去年暑假,我终于有幸一睹这中国第二长河的风采了。
俗语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到黄河心不死”。
我能够看到黄河,真是一大福气!
来到黄河边,迎着阵阵微风,那波涛滚滚的黄河展现在眼前。
河水是土黄的,和它的名字非常相同。
我乘着羊皮筏,到黄河飘流。
黄河不像草原那样充满绿色,也不像城市那样高楼林立,但它土黄的河水,翻滚的波涛,就足以和巍峨雄伟的贺兰山相比。
来到对岸,有许多小石头,它们被河水冲刷得发亮,摸一摸,光滑平整,再加上它们颜色不一,使黄河更加受人喜爱。
黄河哗哗的浪声不绝,像在欢迎我这个远方来客。
晚上来黄河边散步是很棒的。
我当然不会错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
来到河边,我脱下鞋子,走下水,冰凉的河水拍打着我的脚,特别舒服。
在浓浓的夜色笼罩下,河水显得没有那么
黄了,不过,那只是看不清而已。
直到十二点多,我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这段不寻常的经历,至今我依然记忆犹新。
祝你的波涛永远荡漾――“中华民族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