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灾害灾害分类分级标准

合集下载

自然灾害分级标准

自然灾害分级标准

自然灾害分级标准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力量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突发性事件。

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对自然灾害进行科学的分类和分级,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和预防自然灾害,减少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一、气象灾害。

气象灾害是指由大气环流和热力作用引起的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台风、龙卷风、暴雨、暴雪、冰雹、干旱等。

气象灾害的分级标准主要根据灾害的强度、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来确定。

一般来说,气象灾害可以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特重度四个级别。

轻度气象灾害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危害较小,中度气象灾害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危害较大,重度气象灾害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危害严重,特重度气象灾害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危害极其严重。

二、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构造和地质作用引起的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火山爆发等。

地质灾害的分级标准主要根据灾害的规模、破坏程度和影响范围来确定。

一般来说,地质灾害可以分为小型、中型、大型和特大型四个级别。

小型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危害较小,中型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危害较大,大型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危害严重,特大型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危害极其严重。

三、水文灾害。

水文灾害是指由降水、融雪、冰雹等水文过程引起的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洪水、干旱、旱涝灾害等。

水文灾害的分级标准主要根据灾害的规模、持续时间和影响范围来确定。

一般来说,水文灾害可以分为小型、中型、大型和特大型四个级别。

小型水文灾害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危害较小,中型水文灾害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危害较大,大型水文灾害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危害严重,特大型水文灾害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危害极其严重。

四、生物灾害。

生物灾害是指由动植物活动引起的自然灾害,主要包括虫灾、鼠害、病害等。

生物灾害的分级标准主要根据灾害的发生规模、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来确定。

我国气象灾害的分类与防灾减灾

我国气象灾害的分类与防灾减灾

我国气象灾害的分类与防灾减灾作者:王佳璇吴巍谢嫔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4年第21期[摘要]本研究根据气象灾害特征、致灾因子和天气现象类型,将我国的气象灾害划分为7大类20种。

为了适应科学防灾减灾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必须加快大气监测、信息加工和气象灾害预警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气象现代化建设;加强气象灾害的机理研究;制定科学防灾减灾对策。

[关键词]气象灾害防灾减灾预防措施中图分类号: P4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1-0276-01前言: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种类最多、活动最频繁、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1]。

其中,气象灾害活动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占所有自然灾害造成经济总损失的71%左右,高居自然灾害首位,气象灾害的防御工作已成为全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气象灾害包括大气直接产生的灾害和衍生灾害两种。

前者包括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冰雹、雷电、龙卷风,寒潮、低温冷害和冻害,高温热害,沙尘暴和扬沙,连阴雨以及大风、大雾等。

后者是指大气作用于其它非大气系统产生的灾害,如风暴潮、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农林病虫害、空气污染等灾害。

1.我国气象灾害的分类概述当前,气象灾害已成为制约人类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而我国是世界上受气象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气象灾害种类多、强度大、频率高,台风、暴雨(雪)、雷电、干旱、大风、冰雹、大雾、霾、沙尘暴、高温热浪、低温冻害等灾害时有发生,由气象灾害引发的滑坡、泥石流、山洪以及海洋灾害、生物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也相当频繁,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给国家和社会造成巨大损失。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加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不断发生,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不断加重,我国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气象灾害威胁。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对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和冷冻的影响、危害和造成的损失程度有比较充分的认识。

由于局地风暴的危害因其常伴生在大范围的暴雨中,因而过去常把其中的雷击死亡人员和雷雨大风摧倒建筑物、机械设备导致人员伤亡以及冰雹造成农作物损失等灾害列入暴雨洪涝灾害中,忽略了它的危害程度。

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响应等级标准

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响应等级标准
预计未来24小时有6个以上县(市、区)将出现平均风力达5-6级以上,或者阵风9级以上大风天气
沙尘暴
无此级别
无此级别
预计未来12小时4个以上县(市、区)将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的沙尘暴天气,或者己经出现并可能持续
预计未来24小时8个以上县(市、区)将出现能见度小于1000米的沙尘暴天气,或者已经出现并可能持续
暴雪
预计未来24小时有5个以上县(市、区)出现》30亳米降雪;或者已有5个以上县(市、区)出现230毫米降雪,且预计未来仍将持续
预计未来24小时有4个以上县(市、区)出现220亳米降雪;或者已有5个以上县(市、区)出现220毫米降雪,且预计未来仍将持续
预计未来24小时有4个以上县(市、区)出现210亳米降雪;或者已有6个以上县(市、区)出现210亳米降雪,且预计未来仍将持续
预计未来48小时8个以上县(市、区)将出现最低气温下降12°C以上并伴有5级以上大风天气
预计未来48小时10个以上县(市、区)将出现最低气温下降I(TC以上并伴有5级以上大风天气
大风
无此级别
预计未来24小时有4个以上县(市、区)将出现平均风力达8级以上,或者阵风11级以上大风天气
预计未来24小时有6个以上县(市、区)将出现平均风力达6-7级以上,或者阵风10级以上大风天气
预计未来24小时有3个以上县(市、区)出现2100亳米降雨;或者过去24小时已有4个以上县(市、区)出现250亳米降雨,且预计未来24小时上述区域仍将出现50毫米以上降雨
预计未来24小时有6个以上县(市、区)出现250亳米降雨;或者已有3个以上县(市、区)出现250亳米降雨,且预计未来24小时上述区域降雨仍将持续
6个以上县(市、区)已达到气象干旱特旱等级,预计干旱天气或干旱范围将进一步发展

气象灾害的种类和级别由谁规定

气象灾害的种类和级别由谁规定

气象灾害的种类和级别由谁规定气象灾害是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一种自然现象,它们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气象灾害的种类和级别是由谁来规定的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问题。

我们需要了解气象灾害的种类。

气象灾害主要分为以下几类:台风、暴雨、洪水、干旱、寒潮、高温、雾霾等。

这些灾害都是由于大气中的各种物理过程和化学反应引起的,如水汽凝结成云、云中的水滴或冰晶聚集成长大的水滴或冰晶体等。

当这些水滴或冰晶体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会降落到地面上,造成各种气象灾害。

接下来,我们需要了解气象灾害的级别。

气象灾害的级别是根据其对人类生活和生产造成的损失来划分的。

一般来说,气象灾害可以分为四级:一级为轻度灾害,二级为中度灾害,三级为重度灾害,四级为特重灾害。

不同级别的气象灾害对人类生活和生产造成的损失也不同。

例如,轻度灾害可能只是导致一些农作物受损或者交通受阻;而特重灾害则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房屋倒塌、城市瘫痪等严重后果。

那么,气象灾害的种类和级别是由谁来规定的呢?实际上,这是由国家相关部门负责制定和发布的。

在中国,国家气象局是负责制定和发布气象灾害信息的机构之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的规定,国家气象局应当及时发布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高温等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并采取措施减轻或者避免其造成的损失。

除了国家相关部门外,还有一些地方性的气象灾害也可能需要进行规定和分类。

例如,在某些地区可能会出现特殊的气象灾害,如地震引发的山体滑坡等。

这些地方性的气象灾害也需要进行规定和分类,以便人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和管理它们。

气象灾害的种类和级别是由国家相关部门负责制定和发布的。

我们需要关注气象预报信息,做好防范措施,减少气象灾害对我们生活和生产造成的影响。

我们也需要加强对气象灾害的研究和认识,提高我们的应对能力和管理水平。

气象灾害的种类和级别由谁规定

气象灾害的种类和级别由谁规定

气象灾害的种类和级别由谁规定气象灾害,这个看似遥远却又与我们息息相关的话题,在日常生活中时常被提及。

每当狂风暴雨、暴雪严寒等极端天气出现时,我们都会感受到它们带来的影响。

然而,对于气象灾害的种类和级别究竟是由谁来规定的,或许很多人并不清楚。

要弄明白这个问题,首先得从气象灾害的定义和特点说起。

气象灾害是指由气象因素引发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造成损害的灾害事件。

它们具有突发性、多发性、连锁性和严重性等特点。

比如暴雨可能引发洪涝灾害,进而导致房屋倒塌、道路损毁;台风可能会造成狂风巨浪,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破坏。

那么,究竟是谁在划定气象灾害的种类和级别呢?答案是国家气象部门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在我国,气象灾害的分类和分级主要由中国气象局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气象科学研究成果来确定。

中国气象局作为我国气象工作的主管部门,承担着监测、预报、预警气象灾害的重要职责。

其拥有专业的气象观测设备、技术和人才队伍,能够对各种气象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研究。

通过对历史气象资料的统计分析,结合气象学原理和实际灾害影响,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气象灾害种类和级别划分标准。

气象灾害的种类划分通常基于灾害的成因和表现形式。

常见的气象灾害包括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寒潮、高温、低温冻害、雷电、冰雹、龙卷风、大雾等。

每一种灾害都有其独特的形成机制和危害特点。

而气象灾害的级别划分则主要考虑灾害的强度、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等因素。

以台风为例,根据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的大小,将其分为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六个级别。

不同级别的台风所带来的风力、降水和破坏程度都有所不同,相应的防御措施和应急响应级别也会有所差异。

这种对气象灾害种类和级别的规定并非一成不变的。

随着气象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对灾害认识的不断深入,相关的规定和标准也会进行修订和完善。

例如,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显著,一些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可能发生变化,这就需要对气象灾害的分类和分级进行重新评估和调整,以更好地适应新的形势和需求。

天气灾害与气象预警制度

天气灾害与气象预警制度

天气祸害与气象预警制度第一章总则为了加强医院的祸害应急管理工作,保障医院的安全运行和医疗服务质量,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实际情况,订立本制度。

第二章天气祸害与气象预警管理第一节天气祸害分类及级别1.医院将天气祸害分为以下几类:–强降雨–狂风暴雪–高温热浪–霾污染–冰雹–地质祸害2.每类天气祸害依据影响程度分为三级,分别是:一般、较大、重点。

第二节气象预警发布与解除1.医院将紧密关注气象预警信息,通过气象部门的官方渠道取得最新预警信息。

对于可能影响医院正常运营、病患和员工安全的气象预警,应及时采取措施。

2.气象预警发布的级别与医院的响应要求如下:–一般天气祸害预警:医院应加强值班,及时了解天气情况,动态调整工作布置,确保医疗服务正常开展。

–较大天气祸害预警:医院应立刻启动应急响应机制,成立应急指挥部,全面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病患和员工的安全。

–重点天气祸害预警:医院应立刻启动重点祸害应急预案,全面组织人员疏散和安全转移,与相关部门联动,共同做好祸害应对工作。

3.气象预警解除后,医院应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应急状态。

第三节医院应急响应1.医院应建立健全天气祸害应急预案和日常应对措施。

预案应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和任务,包含但不限于:–接到气象预警后的应急响应措施–各部门岗位人员的任务布置–患者和员工的安全疏散和转移–医疗设备和药品的储备和保障–与政府、社区的紧密合作机制2.医院应定期组织针对各类天气祸害的应急演练,以提高员工的应急意识和应对本领,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实施性。

3.医院应将应急预案的相关内容进行宣传和教育,使全体员工和患者熟识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本领。

第四节信息监测与通报1.医院应设立特地的信息监测和预警部门,负责收集、分析和解读气象数据,及时发布天气祸害相关预警信息。

2.气象预警信息应及时通报给医院各级人员,确保信息转达的真实、准确和及时性。

3.医院应建立电子显示屏和网络平台等多种渠道,发布天气祸害预警信息。

《2024年我国气象灾害的分类与防灾减灾对策》范文

《2024年我国气象灾害的分类与防灾减灾对策》范文

《我国气象灾害的分类与防灾减灾对策》篇一一、引言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气象灾害频发。

气象灾害是指由大气运动变化产生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包括台风、暴雨、干旱、寒潮、高温等。

这些灾害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也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对我国气象灾害进行分类,并制定相应的防灾减灾对策,对于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气象灾害的分类根据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发生规律和影响范围,我国气象灾害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 暴雨洪涝灾害:暴雨洪涝灾害是我国最常见的气象灾害之一,主要发生在夏季。

由于降水强度大、范围广,容易导致江河湖库水位上涨,引发洪涝灾害。

2. 干旱灾害:干旱灾害是指长时间无有效降水或降水量严重不足,导致土壤干燥、作物受灾的现象。

我国干旱灾害主要发生在北方地区,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3. 台风灾害:台风是我国沿海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

台风带来的强风、暴雨和风暴潮等极端天气现象,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 寒潮灾害:寒潮是指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剧烈降温的天气现象。

寒潮灾害主要发生在冬季,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5. 高温热浪灾害:高温热浪是指持续多日的高温天气现象,容易导致人体中暑、农作物受灾等问题。

三、防灾减灾对策针对不同类型的气象灾害,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防灾减灾对策,以降低灾害损失。

具体措施如下:1. 暴雨洪涝灾害防灾减灾对策:加强雨情监测和预报预警系统建设,提高预报准确率;加强城市排水系统建设,提高防洪能力;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救援效率。

2. 干旱灾害防灾减灾对策:加强水资源管理和调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推广节水农业技术,降低农业用水量;加强人工增雨等措施,缓解干旱影响。

3. 台风灾害防灾减灾对策:加强台风监测和预报预警系统建设,提高预报预警能力;加强沿海地区建筑物的抗风能力建设,减少因风灾造成的损失;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救援能力。

气象报警等级划分

气象报警等级划分

气象报警等级划分气象警报级别是标明突发事件强弱程度的分类单位,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

一、预警信号预警信号由名称、图标、标准和防御指南组成,分为台风、暴雨、暴雪、寒潮、大风、沙尘暴、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大雾、霾、道路结冰等。

预警信号的级别依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一般划分为四级:Ⅳ级(一般)、Ⅲ级(较重)、Ⅱ级(严重)、Ⅰ级(特别严重),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同时以中英文标识。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

补充:随着时代发展,气象预警的级别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种类由原来的3种增加到10种,为人们所熟悉的黑色台风预警信号将退出历史舞台。

灾害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新版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总体上分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四个等级(Ⅳ、Ⅲ、Ⅱ、Ⅰ级),分别代表一般、较重、严重和特别严重,同时以中英文标识,与国家的所有应急处置等级和颜色保持一致。

而原有的台风、暴雨、寒冷3种预警信号的黑色预警信号将成为历史,统一以红色为最高等级,由原来的“白、绿、黄、红、黑”改为现在的“白、蓝、黄、橙、红”;暴雨预警信号和寒冷预警信号原规定按“黄、红、黑”来分等级十种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

二、台风(一)蓝色预警信号标准: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或者阵风8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台风准备工作;2、停止露天集体活动和高空等户外危险作业;3、相关水域水上作业和过往船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如回港避风或者绕道航行等;4、加固门窗、围板、棚架、广告牌等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切断危险的室外电源。

(二)黄色预警信号标准: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8级以上,或者阵风10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气象灾害灾害分类分级标准(1)特别重大(I级):特别重大水旱:1)一个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或多个流域同时发生大洪水;2)大江大河干流重要河段堤防发生决口;3)重大大型水库发生垮坝;4)暴雨引发大面积城乡渍涝、特大型地质灾害,对交通、铁路、通讯及群众生产生活等造成特别重大影响;5)造成特别重大人员伤亡或造成死亡30人以上;6)需要紧急转移安置群众5万人以上;7)因灾倒塌房屋10000间以上。

8)洪水造成铁路繁忙干线、公路主干线中断,48小时无法通行;9)多个区、县发生特大干旱;造成3个以上区、县农田、人畜特别严重缺水,受旱面积比例已经达80%以上,人畜饮水困难率已经达到60%以上,干旱仍将持续;10)对3个以上区、县城市生产、生活等造成特别严重影响,城市缺水率已经达30%以上,干旱仍将持续。

特别重大暴雨、暴雪、大风、沙尘暴:1)影响城市50平方公里以上较大区域,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5000万元以上经济损失;2)一个或多个区、县范围内将出现气象灾害气候事件或极强灾害性天气过程,并会造成特大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3)在其他市、区和地区发生的可能对我市经济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气象灾害气候事件。

特别重大寒潮:1)三分之二以上区、县已经发生对经济林果、有关农作物、畜牧、水产养殖造成严重的危害;2)造成牲畜、家禽大量死亡。

特别重大高温:1)对群众健康产生特别严重威胁,中暑患者明显增多,高温天气市区内的1个县(市)报告中暑患者300人以上(含300人),或有10例以上(含10例)死亡病例发生。

2)造成供水、供电特别紧张,经济、社会活动受到特别严重影响,未来仍持续高温天气。

特别重大雷电:1)造成人员伤亡达30人以上;2)造成人员伤亡达10人以上、29人以下,未来仍将出现强雷电天气。

特别重大冰雹:1)造成人员特别重大伤亡、房屋损毁、供电及通讯设施特别重大损坏和农作物大面积绝收;2)冰雹天气造成人员特别重大伤亡(30人以上)、房屋损毁、供电及通讯设施特别重大损坏和农作物大面积绝收。

特别重大霜冻:对当季作物产量形成产生特别重大影响,减产幅度在30%以上。

特别重大大雾:出现能见度小于50米的雾,且预计未来24小时内同一地区或更大范围的能见度仍可能小于50米。

(2)重大(Ⅱ级):重大水旱:1)一个流域或其部分区域发生大洪水;2)大河干流一般河段及主要支流堤防发生决口或出现重大险情;3)暴雨引发城乡渍涝,对交通、铁路、通讯及群众生产生活等造成重大影响;4)一般大中型水库发生垮坝。

5)造成人员伤亡10~29人,受伤300人以下;6)需要紧急转移安置群众2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7)因灾倒塌房屋5000间以上,10000间以下;8)一般大中型水库发生垮坝或出现对下游安全造成直接影响的重大险情;9)洪水造成铁路干线、公路主干线和航道通行中断,24小时无法恢复通行;10)多个区、县发生严重干旱。

11)造成多个区、县农田、人畜特别严重缺水,受旱面积比例已经达80%以上,人畜饮水困难率已经达到60%以上,干旱仍将持续;12)城市生产、生活等造成特别严重影响,城市缺水率已经达30%以上,干旱仍将持续。

重大暴雨、冰雹、暴雪、寒潮、沙尘暴、大风:1)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经济损失;2)因各种天气原因,造成机场、国家高速公路网线路连续封闭12小时以上的。

重大高温:1)高温天气出现,且对群众健康产生重大威胁,中暑患者明显增多,高温天气西安市或县报告中暑患者150人至299人,或有4至9例死亡病例发生;2)经济、社会活动受到重大影响,城市用电明显紧张,拉闸限电频率明显增加时。

重大雷电:造成人员伤亡达10人以上、29人以下;重大霜冻:对当季作物产量形成产生重大影响,减产幅度在20%以上,30%以下。

重大大雾:1)能见度小于100米的雾,且预计未来24小时内同一地区或更大范围的能见度仍可能小于100米;2)大雾造成特别严重的影响,机场、主要公路连续封闭12小时以上,未来仍将持续。

(3)较大(Ⅲ级):较大水旱:1)数个区、县同时发生洪涝灾害;2)大江大河干流堤防出现重大险情;3)大中型水库出现严重险情或小型水库发生垮坝;4)暴雨引发城乡渍涝,对交通、铁路、通讯及群众生产生活等造成较大影响;5)造成人员伤亡3~9人,受伤100人以下;6)需要紧急转移安置群众5000人以上,20000人以下;7)因灾倒塌房屋1000间以上,5000间以下;8)数个区、县同时发生中度的干旱灾害;三分之二以上地区综合气象干旱等级达到重旱等级,且预报未来7天以上情况仍将持续或干旱范围进一步发展;9)造成三分之二以上地区农田、人畜缺水比较严重,受旱面积比例已经达50%以上,人畜饮水困难率已经达到40%以上,干旱仍将持续;10)三分之二以上地区城市生产、生活等造成较重影响,城市缺水率已经达20%以上,干旱仍将持续。

较大寒潮:1)三分之二以上地区发生对经济林果、有关农作物、畜牧和水产养殖造成较大危害影响;2)牲畜、家禽造成较大损失。

较大大风:1)平均风力达8级(或阵风10级)以上大风,并可能持续;2)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经济损失;3)造成机场、高速公路网连续封闭12小时以下的。

较大沙尘暴:较强沙尘暴天气(能见度小于500米)并可能持续。

较大高温:1)高温天气出现,且已经对群众健康产生较大威胁,中暑患者开始增多,高温天气地区内的报告中暑患者100人至149人,或有1~3例死亡病例发生;2)农作物生长受到较大影响,城市用电较紧张,拉闸限电频率开始增加时。

较大冰雹:1)出现分散的强冰雹,影响城市的三分之二地区,未来仍将持续或加强;2)冰雹天气造成房屋损毁、供电及通讯设施较大损坏和农作物大量绝收,未来仍将持续或加强。

3)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经济损失;4)造成机场、高速公路网连续封闭12小时以下。

较大霜冻:1)对当季作物产量形成产生较大影响,减产幅度在10%以上,20%以下。

2)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经济损失;3)造成机场、高速公路网连续封闭12小时以下的。

较大暴雪、大雾、雷电:1)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经济损失;2)造成机场、高速公路网连续封闭12小时以下的。

(4)一般(Ⅳ级):一般水旱:1)多个区、县同时发生一般洪水;2)多个区、县同时发生轻度干旱;3)暴雨引发城乡渍涝,对交通、铁路、通讯及群众生产生活等造成一定影响;4)大江大河干流堤防出现险情;5)主要水库出现险情;6)造成人员伤亡1~2人、受伤30人以下;7)需要紧急转移安置群众1000人以上、5000人以下;8)因灾倒塌房屋100间以上、1000间以下;9)一半及以上地区综合气象干旱等级已经达到重旱等级,且预报未来7天以上情况仍将持续或干旱范围进一步发展;10)造成一半及以上的农田、人畜缺水比较严重,受旱面积比例已经达50%以上,人畜饮水困难率已经达到40%以上,干旱仍将持续;11)一半及以上的城市生产、生活等造成较重影响,城市缺水率已经达20%以上,干旱仍将持续。

一般寒潮:1)一半以上地区已经发生对经济林果、有关农作物、畜牧和水产养殖造成一定危害的寒潮天气;2)对牲畜、家禽造成一定损失时。

3)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500万元以下经济损失。

一般大风:1)24小时内平均风力达7级(或阵风9级)以上大风,或预报可能出现平均风力达8级(或阵风10级)以上大风,并可能持续。

2)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500万元以下经济损失。

一般沙尘暴:1)沙尘暴天气(能见度小于1000米)并可能持续。

2)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500万元以下经济损失。

一般高温:1)已经对群众健康产生威胁,高温天气地区内的市、县报告中暑患者30人至90人,农作物生长受到一定影响,城市用电开始紧张,出现拉闸限电情况时。

2)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500万元以下经济损失。

一般冰雹:1)出现较强冰雹天气,影响一半以上地区,未来仍将持续或加强;2)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500万元以下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灾害。

一般霜冻:1)达到一般霜冻灾害预警级别天气且仍将持续2天及以上,并且对当季作物产量形成产生影响,减产幅度在5%以上,10%以下。

2)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500万元以下经济损失。

一般大雾:1)导致交通运输受到影响,车流限速,机场、主要公路准备封闭,未来仍将持续。

2)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500万元以下经济损失。

一般雷电: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500万元以下经济损失。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1、Ⅳ级预警(蓝色)(1)暴雨。

预计需要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信号,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2)暴雪。

预计需要发布暴雪蓝色预警信号,12小时内降雪量将达4毫米以上,或者已达4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对交通或者农牧业有影响。

(3)寒潮。

预计需要发布寒潮蓝色预警信号,48小时内最低气温将要下降8℃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陆地平均风力可达5级以上;或者已经下降8℃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平均风力达5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4)大风。

预计需要发布大风蓝色预警信号,24小时内可能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者阵风7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大风影响, 平均风力为6~7级,或者阵风7~8级并可能持续。

(5)霜冻。

预计需要发布霜冻蓝色预警信号。

48小时内地面最低温度将要下降到0℃以下,对农业将产生影响,或者已经降到0℃以下,-10℃以上可能对当季主要作物产量形成将产生影响的霜冻天气。

2、Ⅲ级预警(黄色)(1)暴雨。

预计需要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2)暴雪。

预计需要发布暴雪黄色预警信号,12小时内降雪量将达6毫米以上,或者已达6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

可能对交通或者农牧业有影响。

(3)寒潮。

预计需要发布寒潮黄色预警信号,24小时内最低气温将要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陆地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者已经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4)大风。

预计需要发布大风黄色预警信号,12小时内可能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8级以上,或者阵风9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大风影响, 平均风力为8~9级,或者阵风9~10级并可能持续。

(5)沙尘暴。

预计需要发布沙尘暴黄色预警信号,12小时内可能出现沙尘暴天气(能见度小于1000米),或者已经出现沙尘暴天气并可能持续。

(6)高温。

预计需要发布高温黄色预警信号,连续三天日最高气温将在35°C以(7)雷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