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 写作 语言简明》优质课教学设计_147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写作《语言简明》精制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写作《语言简明》精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写作《语言简明》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第一次系统接触写作教学,对学生今后的写作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单元通过引导学生对语言的简明表达进行深入思考和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教材以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为基础,结合不同类型的写作任务,引导学生从语言简明的角度进行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清晰、简洁的写作风格。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在写作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大部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存在语言表达繁琐、逻辑混乱等问题。
通过前期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写作技巧,但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针对这一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从语言简明的角度进行思考,培养学生清晰、简洁的写作风格。
三. 教学目标1.理解语言简明的概念,认识到语言简明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2.学会运用简明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3.提高写作水平,培养清晰、简洁的写作风格。
四. 教学重难点1.语言简明的概念及运用。
2.如何把复杂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优秀作文和病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语言简明的重要性。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在写作中的心得体会,互相借鉴和学习。
3.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写作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简明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优秀作文和病句案例。
2.设计好讨论问题和写作任务。
3.准备评价标准和反馈意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堂导入,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激发学生对语言简明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组优秀作文和病句案例,让学生对比分析,感受语言简明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在写作中的心得体会,互相借鉴和学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设计一个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简明技巧进行实际操作。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写作《语言简明》精品教案

《语言简明》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语言表达简明”的基本要求。
2.掌握使“语言表达简明”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语言表达简明”的基本要求。
难点:使“语言表达简明”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什么是简明简明,就是简要,明白。
简要,就是用较少的文字,把主要的意思说出来,不重复,不啰嗦;意思清楚明白,不会令人费解或误解。
概括起来说,简明就是用尽可能少的语言,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达到尽可能高的准确度和可理解度。
现代社会里,一切工作,一切活动,都要求快节奏,高效率,运用语言也不例外。
用语简明,就是达到运用语言高效率的一个基本条件。
用语重复啰嗦,或者表达的意思不明白,都会影响表达效果。
例1:他年龄不大,头上却早早地谢顶了。
析:“谢顶”就是指成片的头发脱落这一生理现象。
加了“头上”不够简明。
例2:王大明头上戴着一顶新帽子,身上穿着一件新大衣。
析:“头上”“身上”多余。
例3:各班班长请注意,听到广播以后,请马上到教务处来领新课程表。
析:“听到广播以后”多余。
二、怎样做到语言表达简明1.围绕中心,抓住要点要做到语言简明,首先是每一句话都要围绕既定中心,不要节外生枝。
不过仅仅是围绕中心还是不够的,还应该抓住要点。
俗话说“简明扼要”,从表达上说,只有扼住“要”,才能做到简明。
例:下面一段文字是对胡萝卜种植的历史的简述,据此,按照语言要简明的原则,对这段文字加以修改,并说明修改的理由。
①胡萝卜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古老的蔬菜作物。
②考古资料(在瑞士曾经发现过它的化石)证明,远在四千年前,人们就已经种植胡萝卜了。
③据文献记载,胡萝卜是古希腊人和罗马人很熟悉的一种蔬菜。
④十四世纪的时候(我国元代),这种胡萝卜从遥远的欧洲辗转传入我国,并在各个地方以顽强的适应性毫无计较地生长着。
(1)应删去的词语是删去的原因是。
(2)应删去的语句是删去的原因是。
解析:文段中“古老的”与“历史悠久”意思重复赘余,应删除;“这种”明显多余,因为本段文字,并没有说到另一种胡萝卜;“遥远的”也属多余,因为从欧洲辗转传入我国,路途遥远人所共知。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 《语言简明》优质课作文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语言简明》优质课作文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语言简明》的优质课作文教案。
语言简明是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简洁、明了的表达能力。
本课通过分析语言简明的原则和方法,使学生能够自觉地运用到写作中,提高写作质量。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但很多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存在语言繁琐、堆砌词藻等问题,对语言简明的概念理解和运用还不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引导和讲解,让学生真正理解并运用语言简明的原则。
三. 教学目标1.理解语言简明的概念和原则。
2.学会运用语言简明的方法进行写作。
3.提高写作质量,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语言简明的概念和原则。
2.语言简明方法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优秀作文和病句,使学生理解语言简明的原则和方法。
2.实践指导法: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总结语言简明的方法。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语言简明的运用。
六. 教学准备1.优秀作文和病句案例。
2.相关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学生常见的写作问题,如语言繁琐、堆砌词藻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语言简明的概念和原则,以及一些优秀作文和病句案例。
让学生分析这些案例,理解语言简明的原则和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写作实践,运用语言简明的原则和方法。
可以设置一个写作主题,要求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注意语言简明。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在写作实践中的心得体会,总结语言简明的方法。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语言简明的原则,提高表达效果。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语言简明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写作题目,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运用语言简明的原则和方法。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写作《语言简明》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写作《语言简明》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写作专题之《语言简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语言简明的基本要求,在比较阅读中,体会“简明”的内涵。
2.总结阅读和写作经验,把握使语言简明的方法技巧。
(重点)3.修改习作,使其更加简明,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难点)【教学过程】【构建动场】(10min)【活动一】明确含义(一)、学生观看马季先生的相声——《打电话》,(播放小视频)让学生谈感受,学生预设:说话啰嗦,不够清晰,没有重点,废话连篇……并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马季要表达的观点:你有空吗?引导学生在平时说话时要简洁明了,重点突出,写作也是如此,从而让学生初步明确语言简明的重要性。
(二)、体会简明内涵。
1.首先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中的语料,发现问题并做修改。
第一个例子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这段文字的语言不够简明。
“立体的”出现两次,字面重复;“吸引人”和“很多人围上去看”,意思重复;“当你把书打开的时候”,不够简洁。
并出示修改片段。
A.还有一种立体的书,也很吸引人。
很多人围上去看。
它的插图都是立体的。
当你把书打开的时候,书里的人和动物会马上站起来,“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解析:这段文字的语言不够简明。
“立体的”出现两次,字面重复;“吸引人”和“很多人围上去看”,意思重复;“当你把书打开的时候”,不够简洁。
因此,可以改成下面这样:还有一种书,插图是立体的,也很吸引人。
打开书,书里的人和动物会马上站起来,“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第二句和第三句以此类推,进行修改修改。
B.让我给你算算账。
(让我给你算算有关钱的事情)鸡不吃了。
(是不吃鸡了,还是鸡不吃东西了。
这对于鸡先生和鸡小姐生死攸关)C.小伙子天天锻炼,身体显得很健壮结实、强壮有力、敦实健硕。
(去掉“结实、强壮有力、敦实健硕”)2.然后请学生先独立思考,分组讨论“简明”内涵。
(七嘴八舌话“简明”)3.教师适时补充,对“语言简明”进行阐述,同时幻灯片展示“什么是语言简明”,让学生在齐读中明确“语言简明”的内涵与特点。
七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 语言简明》优质课设计教案_0

部编本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写作指导学情分析:学生平时写作文,往往是想到什么写什么,甚至是为了凑够字数而不惜重复前文出现的语句,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容易犯相同的一个毛病——语言不简明,导致话题偏离中心、语义重复、语言不连贯等。
为了避免此种现象发生,除了要在平常作文中引起学生的重视外,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系统地掌握“语言简明”的相关知识,并结合课本范文和学生习作实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加以巩固和提升。
石兽》都是语言简明方面的代表作,值得学生效仿和学习。
除此之外,教师也能够准备相关的有代表性的例文以供学生参考。
跟着例文学习写作的相关知识,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一是例文是此方面的代表作,参考性和效仿性高;二是例文容易效仿学习,并总结出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能起到引领方面的作用。
语言简明细分为语言简明、连贯、得体,根据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语言简明”的写作要求,以及本校七年级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重点训练学生在写作时要做到语言简明、连贯,至于语言得体方面难度较大,不作为本次作文训练的重点。
本次作文训练能达到“抓住叙事的主题,去掉偏离中心的语句;删掉语义重复的词语,使表达更加简明;掌握语言连贯的方法,写作时做到语言连贯,衔接紧密”即可,不对语言简明、连贯作更深层次的探讨。
第一课时语言简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抓住叙事的主题,去掉偏离中心的语句。
2.删掉语义重复的词语,使表达更加简明。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抓住叙事的主题,去掉偏离中心的语句。
难点:删掉语义重复的词语,使表达更加简明。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请看下面这段文字,你觉得它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问题吗?里的人和动物会马上站起来,“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分析:这段文字的语言不够简明。
“立体的”出现两次,字面重复;“吸引人”和“很多人围上去看”,意思重复;“当你把书打开的时候”,不够简洁。
所以,能够改成下面这样:还有一种书,插图是立体的,也很吸引人。
2024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6单元写作 语言简明

写作语言简明设计说明简明,就是简要、明白。
简要,就是用较少的文字,把主要的意思说出来,不重复、不啰唆;明白,就是意思清楚明白,不会令人费解或误解。
概括来说,简明就是用尽可能少的语言,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达到尽可能高的准确度和可理解度。
教师既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又要在学生表达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语言简明的基本要求。
在比较阅读中,体会“简明”的内涵;在总结阅读和写作经验的基础上逐渐掌握使语言简明的方法技巧;修改习作,使其更加简明,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学习目标1.了解什么是语言简明。
2.提升简明表达的能力。
3.进行写作实践,完成想象作文。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提升简明表达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完成想象作文。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资源与工具(一)资源影视作品:马季、郭启儒的相声《打电话》。
(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学习情境(播放马季、郭启儒的相声《打电话》选段)同学们,在上课前我们先来欣赏一小段相声表演,然后思考:为什么打电话的人最终没有成功看到电影呢?你们觉得他是在什么地方出了问题?二、学习任务一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组织学生分小组交流“什么叫语言的简明”,并在全班范围内阐述小组交流的成果。
【总结】简,即简要、简洁。
明,即明白、清楚。
其本质要求是用最简洁的语言材料传递最大的信息量,达到最高的准确性和可理解性,取得最佳的表达效果。
小组合作交流“什么叫语言的简明”,并派代表在全班范围内阐述小组交流的成果。
示例一:语言的简明就是不啰唆。
示例二:语言的简明就是写作的时候能让读者读懂。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交流合作,得出语言简明的具体含义。
三、学习任务二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组织学生分小组交流“如何做到语言的简明”。
【总结】语言简明的要求:避免啰唆——不说废话。
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写作《语言简明》教案

语言简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语言简明的基本要求和语言不简明的表现方面。
2、了解写作讲求语言简明的规则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学习语言运用的基本技巧, 提高判断力。
2、学习在写作完稿后的修改过程中使文章做到语言简明, 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 提高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语言简明的基本方法, 并运用于语言实践。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学时间一课时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导入新课古时, 一个性急的王员外有次宴请四个客人。
可是过了约定时间了, 客人只到了三个, 而另一个却迟迟不露面。
王员外不由得说了一句: “该来的怎么还不来?”一客人听了心里不是味: “难道我是不该来的?”就拂袖而去。
王员外着急了“不该走的走了。
”另一个客人暗想: “原来我是该走的。
”也扭头里去了。
王员外不由地喊了一声: “我又没有说你!“最后一位客人呆不下去了: “讲了半天, 却是指我。
”拔脚就走。
只剩下王员外一人呆在那里。
请同学们想一想, 可怜的王员外是在什么地方出现问题了?生活中, 离不开语言表达的简明、得体。
二、什么是语言简明(1)简明——指语言的简洁、明晰, 就是简要、明白。
即用最少的语言符号, 传递所必须表达的全部信息, 做到表达明确清晰, 有条理, 不罗嗦, 无歧义。
简, 即简要、简洁, 不啰嗦, 不重复(数量)——简简单单明, 即明白、清楚, 表述清晰, 明白易懂。
(效果)——明明白白现代社会里, 一切工作, 一切活动, 都要快节奏高效率, 语言也不例外。
用语简明, 就是达到运用语言高效率的一个基本条件, 用语重复啰嗦或者表达意思不明白, 都会影响表达效果。
1、语言简明的基本要求:语言表达要明白易懂。
要做到词语选择能让人明白易懂, 避免用冷僻的词语, 避免用已经“死去”的词语, 避免滥用外来词语与方言词语。
语言表达要准确、规范。
使用词语要准确、规范, 为的是不生误解。
七下第六单元写作《语言简明》教学设计

七下第六单元写作《语言简明》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语言简明的基本要求,在比较阅读中,体会“简明”的内涵。
2. 总结阅读和写作经验,把握使语言简明的方法技巧。
3. 修改习作,使其更加简明,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教学重点:1.了解语言简明的基本要求,在比较阅读中,体会“简明”的内涵。
2.总结阅读和写作经验,把握使语言简明的方法技巧。
教学难点:总结阅读和写作经验,把握使语言简明的方法技巧。
修改习作,使其更加简明,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方法:讨论法、情境法。
第六单元单元整体架构人文主题:本单元选编的课文包括了探险和科幻两部分内容,如《伟大的悲剧》《太空一日》让我们读到伟大的探险精神和英雄气概,《带上她的眼睛》以大胆的科学幻想、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精彩的悬念伏笔给人巨大的阅读兴趣。
通过学习,应理解并体验到这种探险与科学幻想在人类科学发展历史中的伟大价值。
语文要素:学习本单元,随着阅读量的扩大,要掌握浏览的阅读方法,以利于不断拓展自己的阅读范围与阅读视野。
还应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并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有所思考和质疑。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教师语言:各位同学,大家好。
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写作表达的基本要求——语言简明。
我们先来看一首“啰嗦诗”:【课件】“一个孤僧独自归,关门闭户掩柴扉。
半夜三更子时分,杜鹃谢豹子规啼。
”教师语言:诗中的“一个、孤、独自”都是指一个人,“关门、闭户、掩柴扉”指同一个动作,“半夜、三更、子时”指同一时间,“杜鹃、谢豹、子规”指同一种鸟,俗名布谷鸟。
这首诗每一句的组词都堆砌辞藻、累赘啰嗦。
看来语言简明在写作的表达中十分有必要。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解析“简明”的内涵教师语言:我们首先来讲讲对“简明”的理解。
简明就是语言简洁,语意鲜明。
“简”即简练,反映了量的要求;“明”即明晰,反映了效果的要求。
其本质要求是用最经济的语言材料传送最大的信息量,达到最高的准确性和可理解性,取得最佳的表达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写作语言简明
1.把握简明的内涵、特点。
(重点)
2.掌握使语言“简明”的基本方法,并使用于语言实践。
(难点)
一、导入新课:
写作时,老师经常要求大家在作文时语言简明,那什么是语言简明呢?简,即简要、简洁。
明,即明白,清楚。
其本质要求是用最经济的语言材料传送最大的信息量,达到最高的准确性和可理解性,取得最佳的表达效果。
今天,我们就实行这方面的写作训练。
写作指导
怎样才能做到语言简明?
1.行文要围绕中心来写,不旁生枝节。
2.在没有特殊的表达需要时,要避免词语的重复。
3.还要注意不堆砌词语。
作文一、修改片段
下面这段话不够简明,请加以修改。
篮球比赛结束后,比赛完的队友们一个个都坐上大巴走了。
大巴是学校的车,学校有好几辆大巴和小轿车。
我没有上车,而是一个人默默地走回家。
我在回家的途中,紧锁着眉头,无奈地叹息,我心里很难受,不禁为比赛的失利感到难过。
那个余晖满天的黄昏,我一个人站在家门口,独自伫立在暮色之中。
写作提示:
1.抓住叙事的主题,去掉偏离中心的语句。
2.删掉语义重复的词语,使表达更加简明。
写作示例:
篮球比赛结束后,队友们一个个都坐上学校的大巴走了。
我没有上车,一个人默默地走回家。
我心里很难受,无奈地叹息,独自伫立在暮色之中。
作文二、概括内容
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带上她的眼睛》或《河中石兽》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0字,写完后小组内交流。
写作提示:
1.概括主要内容,要在立足原文的基础上,把握中心和要点,删减旁枝末节的部分。
2.概括的文字既要简明,也要保持连续通畅,避免因过度追求简明而造成字面意思跳跃。
例文欣赏:
《河中石兽》讲述的是一个庙门口的石兽,倒塌到河里,十几年后,人们找石兽的故事。
根据石兽沉落河中的地点,寺僧到下游找没有找着;讲学家认为石头埋在沙里只能越埋越深;老河兵讲解理应到上游找的理由,按照他的话果然找到石兽。
作文三、想象世界
航天、生物、计算机、新能源……你对哪个领域的科学技术最感兴趣?请搜集相关资料,加深对这种科学技术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展开想象,写一篇作文。
很多于500字。
写作提示:
1.能够想象科学技术在未来的发展情况,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带来潜在的威胁和灾难。
2.要有一定的故事情节。
如果能像《带上她的眼睛》那样,设置一些悬念和伏笔,那就更好了。
3.写完后多读几遍,根据语言简明的要求,做进一步的修改。
例文欣赏:
克隆地球
21世纪,世界人口暴增,人类面临着一个国际性的难题——无家可归。
人们把大面积的森林田园变成了高楼大厦,政府也在毁灭山、海,建起一片片新居民区。
可谁也没想到,各种自然灾害正向人类逼近。
我在加利福尼亚的地球科学研究小组工作。
昨天,我们的办公楼刚遭到了酸雨的猛烈袭击,今天,我又顶着沙尘暴来到了地球科学研究领域最有权威的老博士办公室里,我向他阐述了我的一个大胆设想:克隆一个地球!
老博士一听,拍案而起,说:“好啊!人们还没想到这个点,我们说干就干吧!”老博士还吩咐他的助手协助我们完成这项计划。
我们用从技术分析师那儿找来的土、水、动植物、煤炭等克隆地球所需的基本物质,提取基因后,制成了一个蓝色的小球体。
我们还用微型计算机做了纳米检查,结果发现基因非常合理,我们就把它放进了温室中。
两个半月以后,我和助手来到了温室,不出我所料,这时的“二号地球”能够离开温室了。
我们对它做了最后的检查:重27吨,12个大洋,五个大洲,水陆面积比例为5:4。
做好记录后,我们用高科技发射器把它发射到太空中。
半年后,“二号地球”越变越大,绝大部分地球人搬了上去,新“地球”上陆续建起了很多公园、居民区等,到处生机勃勃。
我和助手已经筋疲力尽,但我们知道有一件事还没做。
这时,老博士来到我们的办公室,他问:“你们下一步要干什么?”我和助手异口同声地说:“当然是治理一下我们的‘老家’喽!”
【点评】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极具新意的构思,向我们介绍了克隆地球的原因、经过,从而表达了对地球环境的忧思,结尾处发人深省,意在唤起人们保护地球的忧患意识。
例文欣赏:
航天、生物、计算机、新能源……你对哪个领域的科学技术最感兴趣?请搜集相关资料,加深对这种科学技术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展开想象,写一篇作文。
很多于500字。
提示:
1.能够想象科学技术在未来的发展情况,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带来潜在的威胁和灾难。
2.要有一定的故事情节。
如果能像《带上她的眼睛》那样,设置一些悬念和伏笔,那就更好了。
3.写完后多读几遍,根据语言简明的要求,做进一步的修改。
智能翅膀
“外婆,我们出发吧。
”宁宁又一次催促我。
(开门见山,语言简洁,直接进入故事的叙述)
“好的,让我先给你装上翅膀吧。
”我边说着边打开身旁的一个小皮箱,从里面取出折叠成伞形的两对翅膀。
翅膀光滑平整,银灰色的面料看上去一尘不染。
(介绍了翅膀的形状、质地和颜色,很有生活)
我将小的那对装在宁宁背部衣服的插槽上,将安全带系到宁宁的胸部和腹部,再将翅膀上的四条感应线分别贴在宁宁的太阳穴和脖子上。
“嘀”的一声,感应器进入工作状态。
我叫宁宁试着扇动一下翅膀,宁宁双脚蹬地,拍打着翅膀轻松地飞了起来。
(感应线的设置和安放位置合情合理)
我连忙给自己也装上了翅膀,并将小皮箱真空压缩后装在口袋里,然后拉着宁宁的手从三十二层的窗户飞了出去。
外面阳光明媚,翅膀上的太阳能聚能板用甜美的声音告诉我们:“现在是公元2060年4月20日上午8点12分,户外光线充足,能够高速飞行。
”(联系上了飞行的天气状况的影响,思维缜密)
宁宁在学校里刚刚通过飞行考试,昨天才拿到飞行证,所以对飞行充满着新鲜感。
她时而在空中盘旋,时而做一些垂直俯冲的动作,时而又像孙悟空一样翻几个筋斗,一边飞行一边嘴里还不停地喊叫着:“爽!爽极了!”(飞行的动作描述精准,源于对科学的热爱) 回过头来她又很不放心地问我:“外婆,要是翅膀真的出了故障,上面的安全降落伞真的会自动弹出来吗?”“那当然,自从翅膀问世以来,到现在已经二十年了,成千上万的翅膀没有出过一次事故。
再说我们用的是‘飞驰’公司的产品,质量更是可靠,你就一万个放心吧!”我笑着对宁宁说。
(安全降落也有啊,情节紧紧相扣。
)
这时,一只小鸟从我们身边飞过,调皮的宁宁抓住小鸟的尾巴。
我连忙阻止她的行为,告诫她说:“不可干扰动物!没有鸟儿,我们根本就造不出今天这样的仿生智能翅膀,再说你这样做是违反天空交通法规的。
”宁宁连忙松了手,还笑嘻嘻地对小鸟说了声“对不起”。
(介绍了仿生智能翅膀的原理,还对读者实行了热爱动物,遵守交通法规的教育,主题深刻)
简评:这篇文章的小作者将科学与幻想结合起来,构思巧妙,使作文的内容合情合理,行文流畅、简洁,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表达了人类终有一天会像鸟儿一样自由飞翔的梦想。
而且文中将飞行的天气影响、飞行证,安全系数、制作原理等内容想得非常全面,可见小作者善于观察生活,使想象有一定的生活积累。
这种想象似乎未来还能够实现,小作者在表述时语言简明,词语凝练,没有一点啰唆,值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