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部考点综合复习汇总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部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1)生长:指生物体体积由小到大,也就是细胞数目增多和体积增大的结果。
(2)发育:指生物体中各种器官逐渐达到成熟,并具有生殖能力。
(3)生殖:指生物体产生下一代的现象,通过繁殖保持种族的延续。
6.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除外)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它是由蛋白质和遗传物质构成的。
但病毒作为一种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征。
二、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1.调查的步骤①明确调查目的;②确定调查对象;③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④调查记录;⑤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⑥撰写调查报告。
2.生物的分类(1)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
(2)按照生活环境不同,将生物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
(3)按照用途不同,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典型例题:1.某小组将生物中的鲫鱼、金鱼、水草、荷花、水鸭、蟹等归为一类,而将松、柏、蝇、玫瑰、麻雀等归为一类。
请问他们是按照什么标准归类的(D)A.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B.按照这些生物的用途C.按照生物的数量D.按照这些生物的生活环境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一、生物圈1.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生物圈中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的划分只是大体的划分,三者并不是截然分开)※典型例题:1.岩石圈中生活的生物,主要是(D)A.能够飞翔的昆虫和鸟类B.森林和草原C.陆生动物和人D.森林、草原、陆生动物、细菌、真菌和人类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典型例题:1.生物圈为其中的生物提供(D)A.水分B.空气C.食物D.生存条件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全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全集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1.1 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表达交流。
1.2 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的共同特征: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3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
- 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所有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2.1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2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第三单元生物的多样性3.1 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3.2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宣传教育。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4.1 绿色植物的一生- 种子的结构:种皮和胚。
- 种子萌发的条件: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 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
-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4.2 绿色植物的生殖- 绿色开花植物要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生理过程。
-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4.3 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 转基因技术:将某种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的遗传物质中,培育出转基因生物。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1.1 生物的特征生物与非生物的基本特征不同,生物需要营养、能够呼吸、排泄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长和繁殖。
除了病毒,所有生物都由细胞构成,生殖过程中存在遗传变异等特征。
1.2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了解身边的生物,记录周围的生物和生活环境。
对生物进行分类,进一步了解生物。
学会调查和记录。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2.1 生物圈生物都生存于生物圈中,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分和岩石圈的表面。
生物圈为生物提供了生存条件,包括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生存空间。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也是生物的共同家园。
2.2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
非生物因素如营养物质、阳光、温度、水和空气等对生物生存有影响。
生物因素如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和共生等也对生物生存有影响。
2.3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生物能适应环境,如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等。
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活动疏松土壤,种植植物防风、固沙等有利的,老鼠打洞、取食破坏水坝草地等不利的。
2.4 生态系统在一定的地域内,所有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就是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由非生物部分如空气、阳光、水、适宜的温度等,以及植物、生产者等生物组成,形成食物链、食物网,相互依存。
第二单元.微小生物的世界1、第一章.单细胞生物的分类和结构1.1第一节.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知识要点:1、单细胞生物的分类: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细菌和蓝细菌,结构简单,没有细胞核;真核生物:原生动物、草履虫、酵母菌等,结构复杂,有细胞核;2、草履虫的结构:草履虫包括纤毛、表膜、细胞质、细胞核、口沟、食物泡、收集管和伸缩泡、胞肛;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益的方面有鱼类饵料和净化污水,有害的方面包括危害人体健康和形成赤潮。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o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o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获取营养物质。
2.生物能进行呼吸:o大多数生物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o植物通过落叶等方式;o动物和人通过出汗、呼吸、排尿等方式。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o表现出应激性,如向光性、向水性等。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o生物体能够由小到大,通过繁殖产生后代。
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o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二、生物的分类1.按形态结构分:o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病毒。
2.按生活环境分:o陆生生物、水生生物、空中飞翔的生物。
3.按用途分:o家禽、家畜、作物、宠物等。
三、生物圈1.定义:o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2.范围:o以海平面为标准,向上约10千米,向下约10千米,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生物圈为生物提供的条件:o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环境对生物的影响:o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o生物因素: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如捕食、竞争、合作等。
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o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6.生态系统:o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o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o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有限。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一、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1.显微镜的结构:o包括目镜、物镜、反光镜、转换器、载物台等部分。
2.使用步骤:o取镜安放、对光、放置玻片标本、观察、清洁收放。
3.注意事项:o在下降镜筒时眼睛要注视物镜,避免物镜与玻片标本相撞。
o在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
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细胞的基本结构:o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2.细胞中的物质:o有机物(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和无机物(水、无机盐、氧)。
2024新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

1.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P6—9)(1)观察的要求:在生物学研究中,观察时要有目的、有计划。
(2)观察的工具: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设备,有时候还需要测量。
(3)观察的步骤①确定观察目的:如观察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环境、生活习性或观察并比较不同生物,说出它们的异同。
②明确观察对象:可以是植物、动物或微生物。
③做好观察记录:一般要求边观察边记录。
④交流观察结果:将观察的结果在班内进行交流。
(4)观察的注意事项:观察过程中不要影响生物的正常生活,如观察植物时,不要破坏植物;观察鸟类时,避免衣物颜色过于鲜亮,同时要保持安静,不要喧哗,在拍摄时,不要使用闪光灯等。
2.观察生物(1)观察植物观察植物时,要注意植株的高度、形态、生长环境等。
观察杨树和柳树时,可以从树干、枝条、叶等的形状和颜色方面进行比较,如果杨树和柳树正好开花或结果了,可以比较它们的话或果实有何不同,还可以观察它们的生活环境。
观察光叶子花(俗称三角梅),可以观察它的叶和花的形状和颜色。
(2)观察动物观察动物时,要注意它们生物形态特点、运动方式和生活环境等。
观察鸟类时,可以利用望远镜、照相机等设备,在不影响鸟类正常生活的前提下进行观察,观察时要注意安全。
3(7个)(P11—14):1除以外,生物都是由构成的。
②生物的生活需要。
③生物能进行。
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⑤生物能和。
⑥生物都有和的特性。
⑦生物能够排出身体内产生的。
4、学习使用显微镜(P16-21):(1)擦拭目镜和物镜用:擦拭反光镜用:湿布(2)选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时,转动;(3)显微镜的结构中,起放大作用的是:;(5)显微镜的结构中,起升降镜筒作用的是:和(粗准焦螺旋的升降幅度大)。
○逆时针转动,镜筒上升;顺时针转动,镜筒下降。
(6)数码液晶显微镜数码液晶显微镜的操作与双目显微镜的基本一致。
数码液晶显微镜可以直接在液晶屏上显示观察到的视野画面,为拍照和录像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一、生物的特征1.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如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捕获太阳光,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 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以植物或别的动物为食,从中获得营养物质。
例如,草食动物如兔子以植物为食,肉食动物如狼以兔子等其他动物为食。
2. 生物能进行呼吸- 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例如,人通过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等器官)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 植物也需要进行呼吸作用,它在细胞的线粒体中进行,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
3.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多样。
例如,人可以通过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大部分代谢废物,如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还可以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
- 植物通过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
例如,秋天树叶枯黄落下,其中包含了植物体内的一些矿物质等废物。
4.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动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比较明显。
例如,含羞草受到触碰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草履虫能够趋向有利刺激(如肉汁),逃避有害刺激(如盐粒)。
5.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
例如,种子萌发成幼苗,幼苗逐渐长成植株;动物幼体发育成成体等。
- 生物繁殖后代的方式多种多样。
例如,植物通过种子繁殖(如小麦、玉米等)、营养繁殖(如扦插月季、嫁接苹果等);动物通过卵生(如鸟类、昆虫等)、胎生(如哺乳动物)等方式繁殖后代。
6.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
例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子女与父母在相貌、血型等方面存在相似之处。
- 变异是指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例如,同一株植物上的果实大小、颜色可能存在差异;同一窝小猫的毛色、斑纹等可能不同。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第一章生命的奥秘- 生物:构成生物的基本单位是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 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器。
- 细胞的功能:物质转运、新陈代谢、细胞分裂。
- 生命的特征:新陈代谢、生长、繁殖、刺激反应、适应环境。
- 生物分类:物种、属、族、门、纲、目、类。
- 生物圈:陆地生物圈、淡水生物圈、海洋生物圈。
第二章生物的多样性- 真核生物的分类:原生生物、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
- 真核生物的形态: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
- 细胞的多样性:各种细胞的形态。
- 物种多样性:种、亚种、品种。
- 生态多样性:由物种、微观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差异而形成的生物多样性。
第三章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 生态系统组成:生态系统有生物组成和非生物组成两部分,生物组成由生物群落构成,非生物组成包括无机物和能量等。
- 生态位:一个生物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地位。
- 生态金字塔:用于表达生物在一个群落中的数量和生物间的能量关系,分为生物量金字塔和能量金字塔。
- 能量流动:食物链、食物网、营养金字塔。
-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保护自然环境不被人类活动所破坏的行为。
第四章生物的形态结构- 干燥、湿润和沼泽环境下植物适应的结构。
- 动植物的适应性变化。
- 动物的身体骨骼特征。
- 植物的结构特征。
- 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
第五章生物的物质与能量- 物质循环:碳、氮、水等。
- 能量的转化: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营养作用。
- 生物的繁殖方式。
第六章生物与健康- 常见的传染病和非传染病。
- 防治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方法。
- 饮食及其相关问题。
- 物质滥用的危害。
第七章种间相互关系- 生物种间关系的分类:共生关系、捕食关系、群落性关系、竞争关系。
- 生态平衡。
- 自然保育区。
- 灭绝和生物多样性。
总结本文概述了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的各章知识点,涉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生命的奥秘、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物的物质与能量、生物与健康、种间相互关系等。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1.1 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是人们主动获取生物科学知识,探索生命规律的重要实践活动。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1.2 生物和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所有生物共有的家园。
•生物的共同特征: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2.1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2 组织、器官、系统•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连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组织。
•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
•系统是由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的。
第三单元生物的多样性3.1 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层次。
3.2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宣传教育。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4.1 绿色植物的生活方式•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4.2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4.3 绿色植物的生殖•绿色开花植物要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生理过程。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人5.1 人的生殖和发育•人的受精过程、胚胎发育过程、分娩过程。
5.2 人体的营养•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第一章认识生物-、生物的特征(8个):(1) 生物生活需要 营养。
植物通过 光合 作用得到,动物与人则通过取食来得到。
(2) 生物能进行呼吸。
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 氧气,呼岀二氧化碳。
(3) 生物都能排岀体内产生的 废物。
如:人排汗、排尿等;植物的落叶。
(4)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 作岀一定的反应。
如:含羞草叶片受刺激会合拢;草履虫趋利避害。
(5) 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 。
(6) 除了 病毒 以外,生物都是由 细胞 构成的;(7) 具有 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如:长的像父母为 遗传;长的与父母不同为 变异< (8) 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二、生物归类方法:1、按形态结构分为: 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 ;2、按生活环境分为: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3、按用途分为:作物、家禽(如:鸡、鸭、鹅)、家畜(马、牛、羊、猪等)、宠物等。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一、 1 、概念:地球上所有的 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的总称。
生物圈V2、范围: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3、为生物提供的生存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1、 大气圈的空气主要由: 氮气、氧气、二氧化碳 等组成。
其中主要是能飞的 昆虫和鸟及细菌等生物2、 水圈包括全部的海洋和江河湖泊。
但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水中 150米以内的范围。
3、 岩石圈的表面大多有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 立足点”人类可利用器具到达任何圈层。
二、 影响生物 J 非生物因素:如光、温度、水、空气 等生活的环境因素]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生活的 其他生物。
生物间的关系有: 捕食、竞争、合作等 1、 科学探究的6步: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制定计划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表达和交流2、 对照实验中只有 丄个不同的变量,其他的变量如温度、 时间、土壤的多少等都应 相同。
如在探究光线对鼠妇的影 响时,变量是 光线。
而在探究水对鼠妇的影响时,除 干燥和潮湿 环境不同外,其它条件都应 相同。
3、 如图:为某兴趣小组在课下设计的探究环境中影响鼠妇生活的因素的探究实验 ,纸盒被分为4个相同大小的区域①②③④。
先在左边①③区内放入干土 ,再在右边②④区放入等量的湿土;对照组 实验组 变量 ① ② 水 ① ③ 光 ④③ 水 ②④光⑶你认为②区的鼠妇最多? 4组对照实验说明:鼠妇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⑵ ①③或②④对照得出的结论为: 鼠妇喜欢阴暗的环境。
①②或③④对照得出的结论为: 鼠妇喜欢潮湿的环境。
在①②区放一黑纸板遮光,在③④区放一无色玻璃板。
把20只鼠妇放在盒子的中心,观察各区鼠妇的数量。
⑴图中共有4组对照实验,各区的环境特点为:①阴暗干燥②阴暗潮湿③明亮干燥④明亮潮湿{⑷实验结束后应该怎样处理用过的动物? 放回大自然为什么?要关爱生物根:发达,能够吸收沙漠深处的水茎:绿色肥厚,可以储存水分,又能进行光合作用叶:退化成刺,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影响:如蚯蚓的活动可使土壤变得更加疏松肥沃、森林的调节气候、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或改善等依赖:如:鱼儿离不开水,人离不开空气等四、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真菌)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土壤等2、食物链:由生产者T各级消费者组成,没有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既:植物T草食动物T肉食动物)伴随食物链:由于能量J所以养活的生物数量J ;但由于生物富集的原因使物质浓度T3、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它依赖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而自动调节能力与生态系统内生物的种类有关:生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如口:森林的自动调节能力远大于人工纯种林。
4、①生产者(植物)与消费者(动物)的关系是被吃与吃的关系。
②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生产者为消费者和分解者提供营养;分解者能把动、植物的遗体分解为无机物为植物提供肥料)③最简单的生态系统中可以没有消费者(动物)5、根据下图生态系统中的食物关系回答有关问题:⑴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的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⑵图中有几条食物链?⑶在右上图中A B、5_其中最长的食物链草T鼠T蛇T鹰bC分别代表食物链:“植物-兔-鹰”中的一种生物。
贝〔植物---植A为鹰、兔、C为植物五、1、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2、森林生态系统被称为“ 绿色水库”;湿地生态系统如沼泽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
3、生物圈H号为完全密封的人工生态系统。
科学家在里面生活了一年多,说明此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是一年后的失败说明此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限。
人类最好的家园还是地球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一、1、显微镜的使用步骤:①取镜和安放:右握左托略偏左(左眼看右眼睁,便于画图)②对光(保证光线通路的畅通:光- 反光镜-通光孔-物镜-目镜)(成功的标志:在③观察:镜筒先降后升目镜中看到白亮的视野)(降时眼看物镜:避免物镜撞破玻片标本;升时看④整理:把物镜偏到两旁2、显微镜呈的是倒像,不要对着通光孔并把镜筒降到最低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x物镜放大倍数3、显微镜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反光镜、遮光器4、显微镜的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5、 在移动玻片标本时,要使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本着:偏哪往哪移的原则。
6、 观察时应先用 低倍镜再用高倍镜,低倍镜的优点:视野 亮,细胞数目_多 (规律:小亮多,大暗少)7、 标本颜色越深,用 亮 视野(既: 大 光圈、 凹 面镜);颜色越浅,用 暗 视野(既: 小 光圈、 平 面镜)8、 视野中的污点可能存在三个部位:目镜、物镜、标本 。
判断方法:转动目镜可判断是否在目镜 上,移动标本可判断是否在 标本上,若都不动,则在物镜上。
二、1、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步骤:净片T 滴水T 取材T 浸入T 展平T 盖片T 染色2、 用于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生物材料,必须薄而透明的。
3、 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三种类型: 切片(切取的薄片)、涂片、装片(撕下或挑取的材料)4、 在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中 ①用 凉开水 漱口 ,目的 清除食物残渣,便于观察。
② 在载玻片上滴的是 0.9%的生理盐水,目的保持细胞原形 。
③ 取细胞的部位是: 口腔内侧壁。
④观察到的细胞是 椭圆 形。
5、 盖片的方法:用 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 ,然后缓缓放下 (避免产生 气泡)6、 染色的方法:在盖玻片的 一侧滴一滴稀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染色均匀)I 动物:与植物细胞基本相同的结构有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d典------- ----------- ----------- ---------但没有 纟田胞壁、叶绿体、液泡。
2、 生物图的画法:①图大小 适当,位置稍偏 左上方,以便在右侧注字和下方写图名②要用 铅笔画图,颜色暗的地方应用 细点 来表示(越暗,细点 越多)③注字尽量注在图的 右侧,引出的指示线要 平行第二章细胞的生活一、1、生活需要-无机物:分子 较小,无碳,不可燃(如:水、无机盐、氧等)的物质「有机物:分子 较大,有碳,可燃(如:糖类、蛋白质、脂肪、核酸等) 2、燃烧种子时,烧掉的是有机物,剩下的灰是无机物。
3、 生活需要能量: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 叶绿体和线粒体。
动、植物细胞都有的是 线粒体。
(叶绿体)(线粒体)4、能量转换过程:光能 (叶水体)化学能(有机物) 二、1、如图为多利羊诞生过程示意图:(1) B 羊提供的乳腺细胞是 体细胞(生殖细胞或体细胞) (2) 用A 羊的卵细胞是因为卵细胞比较 _大,取核时易 操作 (3)三只羊的作用:B 羊提供了 细胞核;A 羊提供了 去核卵细胞 C羊提供了 场所和营养。
多利与旦羊长的相似。
1、厂植物 细胞的 * 结构V厂细胞壁:保护和维持 细胞膜:保护和控制 r 叶绿体:与 细胞尼线粒体:与细胞形态 物质进出光合作用有关-利用呼吸作用有关-分解-液泡:内有细胞液(与细胞的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还与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有关)能量(进行生命活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 颜色和味道有关;有机物释放能量(4)克隆是无性生殖。
原因此过程中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⑸此实验中用到的生物技术有:克隆、细胞核移植、胚胎移植⑹此实验可很好地说说明: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
2、每种生物的体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是一定的。
3、人体体细胞和受精卵中染色体为23对。
4、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生命活动正常进行非常重要,其数目的变化会导致严重的遗传病如:第13对染色体多1条会得先天性裂唇;第21对染色体多1条会得先天性愚型5、染色体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6、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上面有许多特定遗传效应的片段为基因,基因控制性状7、如图:写出各结构所代表的遗传物质分布情况:①基因②DNA ③染色体④细胞核三、1、生物体的生长现象:与生物体细胞分裂、生长有关。
细胞分裂使:细胞的数目增多,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2、细胞分裂的过程:⑴ 细胞核分裂。
⑵细胞质分裂。
⑶形成新的细胞膜。
分裂中染色体的变体最明显:①染色体出现并位细胞中央②染色体加倍③染色体平均分成两等份,并进入两个新细胞第三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1、多细胞生物多细胞植物: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生物体『\ 人体: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的组成单细胞生物:草履虫能独立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等生命活动。
运动:纤毛;呼吸: 表膜;消化: 食物泡;排泄: 表膜、收集管、伸缩泡2、细胞分化形成组织(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群构成)植物组织功能分布(举例)保护组织保护表皮输导组织输导导管、筛管营养组织营养叶肉、果肉分生组织分裂茎尖、根尖人体组织功能分布(举例)上皮组织保护、吸收、分泌表皮肌肉组织收缩、舒张骨骼肌、心肌、平滑肌结缔组织营养、连接、支持、保护血液、骨骼、脂肪、肌健神经组织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脑、脊髓奋3、植物的器官共有卫种,分为两类:营养器官(根、茎、叶);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4、人体共有旦大系统,它们由神经系统和内分泌调控。
其中神经系统是最主要的调节系统5、器官由4种组织构成的,并且以其中的某种组织为主。
如胃、肠、心脏(以肌肉组织为主)、皮肤(最大器官)6、①草履虫以细菌为食,所以有净化污水的作用。
草履虫躲避食盐,靠近肉汁,说明它能趋利避害、适应环境②观察草履虫时应从培养液的表层吸取草履虫(原因: 表层氧气多,利于呼吸)③在载玻片的培养液滴上放几丝棉花纤维是为了: 限制运动,便于观察第四章无细胞结构的生物一一病毒①②③④1、 病毒是最简单的生物(无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不能独立生活,寄生在其它生物的 活 细胞内,离开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