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支持系统名词解释大全

决策支持系统名词解释大全
决策支持系统名词解释大全

高度结构化决策:如果决策的目标简单,可选行动方案少,界定并且明确决策带来的影响,则此类决策为高度结构化决策。

简答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思想:是努力实现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活力的、适应性强的开发系统,其设计方法则强调充分发挥人的经验、判断力、创造力,强调其未来的发展,努力使决策更加正确。

数据仓库:将大量用于事物处理的传统数据库数据进行清理、抽取和转换,并按决策主题的需要进行重新组织。

确定型决策:是指只存在一种完全确定的自然状态的决策。

风险型决策:也称随机决策,是决策者根据几种不同的自然状态可能发生的概率所进行的决策。

不确定型决策:对这类事件的决策只能在不肯定情况作出,即在知道可能出现的各种自然状态,但又无法确定各种自然状态发生概率的情况下作出,这类决策问题就是不确定型决策。目标准则体系:在多目标决策问题中,其目标或者经过逐层分解,或者依据决策主体要求和实际情况需要,形成多层次结构的子目标系统,使得在最低一层子目标可以用单一准则进行评价,称之为目标准则体系。

多阶段决策过程:把一个问题看作是一个前后关联的具有链状结构的多阶段过程就称为多阶段决策过程。

定性方法:是指决策者在占有一定的事实资料、实践经验、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其直观判断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对决策问题进行定性分析的方法。

定量方法:是指决策者在占有历史数据和统计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数学和其他分析技术建立起可以表现数理关系的数学模型,并利用它进行决策的方法。

信息管理科学:是以信息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信息处理的规律和应用方法为主要研究内容,以计算机等技术为主要研究工具,以模拟和扩展人类的信息处理和知识处理功能为主要目标的综合性学科。

简答信息处理技术:是指信息本质与信息收集,信息组织与数据仓库,信息分析与数据挖掘。联机分析处理:是决策者和高层管理人员对数据仓库的多维信息分析处理。

数据挖掘:是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或挖掘深层信息或知识的过程。

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是指提供给最终用户的灵活性,称为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修改配置的灵活性:是指在使用F1还不能生效的情况下,DSS所提供的修正某个特定的DSS 的能力,称为修改配置的灵活性。

适配的灵活性:是指当完全不同的特定DSS的要求产生时,系统能够通过对DSS的基本成分的变更,使得新的专用DSS的产生。称为适配的灵活性。

包容的灵活性:如果DSS的基础技术的某些基本性质发生了变化,它们必然影响到在其之上的系统的能力,称包容的灵活性。

适应性设计方法:DSS的开发过程不应当像开发MIS那样严格地划分成若干阶段,而应当是一个前后各阶段紧密联系的、反复的实施过程。他们所提倡的DSS开发方法叫适应性设计方法,又称反复设计法。

四要素法:表达方式、系统操作、记忆输助、控制机构,这个系统分析观点又被简称为四要素法或ROMC方法。

DSS工具:是指用于开发DSS最基础的技术,既可用于DSS生成器的开发,也可用于专用DSS的开发,它包括开发专用DSS或DSS生成器的基本硬件和软件单元。

外壳类:即提供决策支持系统的一个框架。当开发一个具体的DSS时,开发者只需根据使用说明填写“具体内容”(包括数据、模型与方法等),即可形成一个可运行的决策支持系统。专用DSS:是完成专门决策任务的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系统。

元数据:是定义数据仓库对象的数据。

数据集市:把这种面向企业中的某个部门(主题)而在逻辑上或物理上划分出来的数据仓库中的数据子集称为(数据集市。

联机分析处理:是一个应用广泛的数据仓库使用技术。

数据粒度:数据仓库中存储着不同综合级别的数据,一般称之为“数据粒度”。

数据仓库的概念模型设计:是数据仓库模型设计的首要工作,它描述的是从客观世界到主观认识的映射,为整个系统提供统一的概念视图。

类:是对某种类型事物的抽象,它将这类事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包括操作特征和存储特征)集中起来,以说明这类事物的能力和性质。

数据仓库的逻辑模型:描述了数据仓库的主题的逻辑实现,即每个主题所对应的关系表的关系模式的定义。它能直接反映出业务部门的需求,同时对系统的物理实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数据仓库的物理模型:是逻辑模型在数据仓库中的实现模式,包括数据的索引策略、数据的存储策略等。

索引策略:因为数据仓库的数据量很大,所以需要对数据的存取路径进行仔细的设计和选择。知识表示:就是把知识表示成便于计算机储存和利用的某种数据结构。

知识表示模式:知识的表示方法给出的知识表示形式称为知识表示模式,知识表示模式分为外部表示模式和内部表示模式两个层次。

状态空间图:由一个问题的全部状态以及可以使用的全部操作所构成的集合就称为该问题的状态空间。它一般由三部分构成:问题可能具有的初始状态的集合S,操作的集合F,目标状态的集合G,由三元组表示为,状态空间的图示称为状态空间图。

产生式表示法:产生式通常用→表示有因果关系的知识,其基本形式为P→Q或者IF P THEN Q 其中,P是产生式的前提,用以指出该产生式是否是可用的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简单条件,也可以是由逻辑运算符连接起来的复杂条件;Q是一组结论或者操作,用以指出当前提条件满足时得出的结论或执行的操作。

产生式系统:以产生式规则作为过程性知识的系统称为产生式系统。

全局数据库:全局数据库又称事实库,是产生式系统的数据结构中心,用以存放初始事实,中间事实和最后结果。

规则库:规则库就是描述某领域内知识的产生式规则的集合。它是产生式系统赖以实现问题求解的基础。

推理机:推理机是个软件概念,不是硬件概念。它是一个或一组程序,用来控制和协调规则库和全局数据库的运行,包括推理方式和控制策略。

匹配规则:匹配指用当前全局数据库中的事实与规则中的条件进行比较,如果相同,就称为相匹配,这一规则就称为匹配规则。

启用规则:可能有多条规则的前提条件被匹配,也就是说可以有多条匹配规矩,但只能执行其中一条,究竟选哪一条来执行呢?这就要由消除冲突策略来解决,最后选中的规则称为启用规则。

正向推理:正向推理是从已知事实出发,通过规则库求得结果。正向推理的方式也被称为数据驱动方式或自底向上方式。

反向推理:反向推理是从目标出发,反向使用规则,求证已知的事实,用驱动方式或自顶向下方式。

双向推理:双向推理是即自顶向下又自底向上的推理

语义网络:是个有向图,由结点和弧组成。

基本网元:最简单的语义网络称为基本网元。

框架:是一种描述所论对象的属性的数据结构。

盲目搜索方法:是按预定的搜索方向进行搜索。

启发式搜索方法:是在搜索中加入了与问题有关的启发性知识,用以指导搜索朝着最有希望的方向前进,加快问题的求解速度。

广度优先搜索法:是从树根向下一级一级地进行搜索,在第n级结点未搜索完以前,不进入第n+1级搜索。

深度优先搜索法:从初始结点开始,选择它的一个子结点进行考察,若不是目标结点,则再在孩子结点的子结点中选择一个进行考察,如此一直向下搜索。

专家知识:即来处专家的已被证明对解决有关领域内的典型问题有用的事实和过程。

NP完全问题:是指用目前知道的最好的方法求解,问题求解需要花费的时间(或称为问题求解的复杂性)随问题规模增大以指数关系增长。

专家系统:是一种模拟专家解决领域问题的计算机程序系统。

快速原型法:利用专家系统技术和专家系统的开发工具尽快地建立专家系统的演示原型,然后进行修改、充实和完善,就是专家系统开发的快速原型法。

模糊专家系统:是一类在知识获取,知识表示和运用过程中全部或部分地采用了模糊技术的专家系统。

机器学习:是智能系统不断地积累和更新知识以改善系统性能,从而使系统具有自适应能力的过程。

知识库管理系统:知识库是知识的集合,当这种集合的元素量很大时就需要管理,而管理知识库的计算机软件就称为知识库管理系统。

广义知识库:支撑产品的功能模型、参数化模型和实例模型的知识系统被称为广义知识库。多目标决策:是相对于单目标决策而言的,它是指在多个目标互相矛盾、多个方案互相竞争的情况下所进行的决策。

层次分析法:美国匹兹堡大学萨蒂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特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方法。

判断矩阵:是层次分析法的核心。

完全一致性:(1)主对角线上的元素值都等于1,即;(2)以主对角线为轴的两边对应元素是互为倒数的,即;(3)相应三个元素保持以下关系,即。如果判断矩阵中各元素的值是完全准确地反映了各物体的质量(或各方案的优先权重)之比,若上述三个条件完全满足则称此判断为完全一致性。

决策准则:也就是如何综合权衡各方案属性进行决策(方案排序)的原则或思想,其具体也就成为所谓多目标决策方法。

权:是目标重要性的度量,即衡量目标重要性的手段。

群决策支持系统:是利用计算机网络与技术,为具有共同责任、任务和目标的决策群体解决非结构化决策问题提供群体决策支持功能的集成化、交互式、基于计算机的信息系统。

数据流图:是表达信息系统的模型化工具,它从数据流传递和处理的角度,以图形方式描述系统的功能、数据流在系统内部的流向和变换过程,是信息系统分与设计的最主要的方法与工具之一。

外部实体:是指处于系统外部,又和系统有联系的人或事物(包括其他信息系统),代表数据的外部来源和数据的去处。

数据存储:是对记录、文件、数据库的逻辑描述,表示数据临时或长期保存的容器。

桥梁工程名词解释59060

1 桥梁:交通工程中跨越障碍具有承载能力的人工结构物。 2净跨径:对于设支座的桥梁为相邻两墩,台身顶内缘之间的水平净距,不设支座的桥梁为上,下部结构相交处内缘之间的水平净距,用l0表示。 3总跨距:多孔梁桥中各孔净跨径的综合El表示。 4计算跨径:对于设支座的桥梁,为相邻支座中心的水平距离,对于不设支座的桥梁,为上,下部结构的相交面之中心间的水平距离,用l表示。 5标准跨径:对于梁式.板式桥,是指两相邻墩中心线之间的距离或桥墩中线至桥台台背前缘间距离;拱式桥和涵洞指净跨径。 6桥梁全长:桥梁两端两个桥台的侧墙或八字墙后端点之间的距离。 7桥梁高度:桥面与低水位间的高差,或为桥面与桥下线路路面之间的距离。 8桥下净空:为满足同行或行车行人的需要和保证桥梁安全而对上不结构底缘一下规定的空间界限。

9.桥梁建筑高度:上部结构底缘至桥面的垂直距离。 10容许建筑高度:公路定线中所确定的桥面高程,对通航净空顶部高程之差。 11净失高:对于拱式桥,净矢高是指从拱顶截面下缘至相邻两拱截面下缘最低点之连线的垂直距离. 12计算失高:从拱顶截面形心至相邻两拱脚截面形心之连线的垂直距离。 13矢跨比:拱桥中拱圈的计算失高与计算跨径之比。 14主桥:在规模较大的桥梁中跨越主要障碍物的桥跨;引桥:连接主桥与路堤的桥跨部分。 15梁式桥:是一种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无水平反力的结构。 16结构稳定性:使桥梁结构在各种外力作用下,具有能保持原来形状和位置的能力。 17横断面设计:是决定桥面的宽度和桥跨结构横截面的布置。 18通航净空:是在桥孔中垂直与流水方向所规定的空间界限。 19永久作用:结构适用期间,其量值不随时间变化或其变化值与平均值相比可以忽略不计的作用,包括结构重力,预加应

桥梁工程名词解释大全

桥梁工程名词解释(四)2010-09-26 11:24 241:G——M法:(G—Mfa)Guyon-Massonet method对于由主梁,连续的桥面板和多横隔梁组成的梁桥,当其宽度与其跨度比之值较大时,将其比拟简化成一块矩形的平板,作为弹性薄板按古代弹性理论进行分析,这就是“G——M”法。又称“比拟正交异性板法”。242:翘曲:(qiaoqu)warp由薄板构件组成的结构,如果设计不当,则可能在结构作为一整体失去稳定之前板件先发生的局部失稳现象。 243:颤振:(chanzhen)flutter桥面在风力作用下,引起包括横向位移和扭转的振动。它是弯曲振动与扭转振动的复合形式,即所谓的弯曲扭转颤振,也是竖向运动与扭转的气动耦合。一般在弯曲扭转颤振的情况下,振动频率为结构物的固有弯曲振动频率与固有扭转频率之间的数值。 244:弛振:(chizhen)galloping在平均风的作用下,振动的桥梁从流动的风中吸收能量而产生的一种自激振动。具有自激和发散的性质。这种振动有造成桥梁的空气动力失稳而风毁的危险。 245:抖振:(douzhen)buffeting又称击振。在脉动风作用下的强迫振动。由于脉动风的随机性质,由阵风带的脉动风谱引起的随机振动的响应。它不象颤振和弛振那样具有自激和发散的性质,而是一种限辐振动。仅由于风速低,频度大,易使杆件的接头或支座等构造细节发生局部疲劳。过大的抖振还会影响行车的安全。 246:连拱作用:(liangongzuoyong)continuous arch method多孔拱桥在荷载作用下,桥墩和拱跨结构都会产生弹性变形,各拱结点会产生相与的水平位移和转角,这种将各拱跨结构与桥墩一起共同作用称为连拱作用。 247:桥梁CAD:(qiao liang CAD)computerAidedDesignforbridge计算机辅助设计在桥梁结构分析及设计中的应用。将系统功能齐全,用户界面友好,操作使用方便的系统软件与桥梁结构的具体情况(如连续梁的悬臂施工、顶推施工、先简支后连续等)相结合,选择相应的分析方法和适宜的加载方法,来解决桥梁结构分析的问题;在桥梁设计中,通过绘图软件实现快速设计。目前国内外关于桥梁方面的软件有:Intergraph CADD,CV,Calma Dogs及JTHBCADS,BCADFEA,YXL,PCCB等。 248:预应力度:(yuyinglidu)degreeofprestress由预加应力大小决定的消压弯矩Mo与外荷载产生的弯矩M的比值,即Y=Mo/M,其中Mo——消压弯矩,就是消除构件控制截面受拉区边缘混凝土的有效预压应力,使受拉区边缘的混凝土应力恰好为零时的外荷载;M——使用荷载(不计外加力)作用下控制截面的弯矩。Y >=1称为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1>Y>0称为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Y=0称为非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即钢筋混凝土结构。249:体内预应力:(tineiyuyingli)prestresswithbond对构件施加预应力的钢束(筋)在构件内部或预留孔道中。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对构件施加力或力矩以抵消构件因外荷载而产生拉应力或压应力,使其内部应力限制在特顶的范围内。其主要优点是结构的极限承载力、耐疲劳强度和耐腐蚀性较好。其缺点是施工比较复杂,对混凝土的标号要求较高。 250:体外预应力:(tiwaiyuyingli)externalprestress对构件施加预应力的钢束(筋)在构件外部。其主要优点是不消弱主梁截面,不须设置预留孔道,施工方便,且便于更换钢束(筋);但体外预应力对预应力钢束(筋)保护设施要求较高,且结构的极限承载力和耐腐蚀却下降。 251:预应力损失:(yuyinglisunshi)lossofprestress由于各种因素而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值:1)预应力钢筋与管道之间的摩擦;2)锚具变形、钢筋回缩和分块拼装构件的接缝压缩;3)混凝土加热养护时预应力钢筋与台座之间的温差;4)混凝土的弹性压缩;5)预应力钢筋的应力松弛;6)混凝土的收缩及徐变。此外,在应用拉丝式锚时,尚应考虑预应力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题目录 1.1.文学研究会 1.2.创造社 1.3.语丝社 1.4.美文 1.5.语丝文体 1.6.小诗 1.7.新月诗派 1.8.象征诗派 1.9.春柳社 1.10.《终身大事》 1.11.爱美剧 1 .12.湖畔诗社 1.13.南囤社 1.14.乡土文学 2.1.左联 2.2.社会剖析派小说 2.3.东北作家群 2.4.京派作家群 2.5.新感觉派 2.6.中国诗歌会 2.7.上海艺术剧社 2.8.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 2.9.国防戏剧 3.1.七月诗派 3.2.九叶诗派 3.3.荷花淀派 4.1.“三突出”创作原则 4.2.“根本任务论” 4.3.“黑八论” 4.4.“主题先行论” 5.1.“朦胧诗” 5.2.新写实小说 5.3.“四川诗群” 5.4.“上海诗群” 名词解释题答案 1.1.文学研究会:是中国新文学运动中第一个纯文学团体,成立于1921年1月,发起人有茅盾、周作人、郑振铎、叶绍钧等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文学革命。其主要理论家茅盾提出文学要老老实实表现人生,尤其应描绘被压迫的人民,在创作方法上,他主要提倡现实主义,反对唯美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研究会作家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上,如茅盾的《蚀》三部曲、叶绍钧的《倪焕之》,许地山的《缀网劳蛛》、冰心的《超人》等均以对现实的细致描绘、深入剖析,显示出现实主义特色而成为文学研究会这个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力作。 1.2.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成员主要有郭沫若、郁达夫等,是“五四”以后的一个重要的浪漫主义文学社团。创办《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等刊物,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创造社成员的作品大都侧重自我表现,带有浓厚的个人主观抒情色彩。 1.3.语丝社:得名于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由《语丝》主要撰稿人组成,主要代表人物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以散文创作为主的刊物,主要发表杂感、短评、小品等。语丝社作家的散文创作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语丝”文体,这种文体在思想内容上任意言谈,斥旧促新,在艺术上以文艺性短论和随笔为主要形式,泼辣幽默,讽刺强烈。以鲁迅为代表的尖锐泼辣的杂文和以周作人、林语堂为代表的幽雅的小品形成了该社散文创作的两大类,对散文发展有重要影响。 1.4.美文:周作人1921年发表《美文》一文,提倡多写“记述的”、“艺术性”的美文,王统照、胡适等起而应和,冰心、朱自清、郁达夫、俞平伯等进行创作实践,美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的地位遂得以在文学史上确立。 1.5.语丝文体:因语丝社成员创作的具有共同特征的散文而得名。《语丝》发表的主要是散文,在创作上,尽管语丝社同仁的思想和艺术主张不尽一致,但在针砭时弊方面形成了共同的风格:排旧促新,放纵而谈,古今并论,庄谐杂出,简

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 1.中国现代文学:是指诞生自1917 年开始酝酿兴起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新文学运动,到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一历史时期内的中国新文学,我们称之为中国现代文学。 2.五四文学革命:五四文学革命是不仅是一次中国文学的革命运动,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 一次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经过晚清文学改良运动以来近 20 年的孕育,五四时期,中国现代文学终于在文学革命的催生下,以崭新的姿态诞生了。五四文学革命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正式发端。1917 年初,胡适,陈独秀在《新青年》上相继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的文章,标志着文学运动的正式兴起。二人的文章从理论上拉开了文年初文学革命的实践也迈开了步伐,1918 学革命的序幕。很快得到了有识之士的响应。 以《新青年》为核心形成了新文化的统一战线。以鲁迅郭沫若为代表创作的新文学作品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表明了新文学的实质性进展。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郭沫若的新诗集《女神》都从形式上改变了中国文学的旧貌。

五四文学革命时期还出现了大量的社团,刊物,并确立了白话文的地位。这次文学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大变革,他的成功从形式上根本改变了中国文学的面貌,从此中国文学走上了崭新的道路。 月在南京创办的《学衡》月刊,主要成员有东南年1 3.学衡派:学衡派得名于1922 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他们既是欧美留学生,又是大学教授。他们以《学衡》为阵地,打着“学贯中西”旗号,提倡尊孔读经、复古倒退,攻击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和开始在中国传播的马列主义。一方面他们对“五四”思潮激进的反传统倾向提出了质 带有复古主义的倾向。疑,另一方面他们又低估了新文化运动废文言崇白话的意义, 年,《学衡》停刊。1933 年《甲寅》在北京复刊后,成为章士钊1925 甲寅派:甲寅派得名于《甲寅》杂志。4. 等宣传复古思想,反对白话文,为镇压进步学生运动制造舆论,维护反动军阀统治,抨击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至此,白话与文言之争以白话文的胜利而告终。《新青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刊物。1915 年创刊于上海,原名5. “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

2015年《桥梁工程》名词解释满分答案

2015年《桥梁工程》名词解释满分答案 名词解释 1) 建筑高度:指桥上行车路面(或轨顶)标高至桥跨结构最下缘之间的距离。 2) 桥下净空高度:指设计洪水位或通航水位至桥跨结构最下缘之间的距离。 3) 桥梁高度:指桥面与低水位之间的高差或为桥面与桥下线路路面之间的高差。 4) 设计洪水频率:是由有关技术标准规定作为桥梁设计依据的洪水频率。 5) 净跨径: 对于梁桥是指设计洪水位上相邻两个桥墩或桥墩与桥台之间的净距离;对于拱桥是指两拱脚截面最低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6) 计算跨径: 对于有支座的桥梁,是指桥跨结构相邻两个支座中心的距离,用表示;对于拱桥,是指相邻两拱脚截面形心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7) 标准跨径: 对于梁桥,是指两相邻桥墩中心线之间的距离,或桥墩中心线至桥台台背前缘之间的距离;对于拱桥,则是指净跨径,用表示。 8) 桥梁全长: 指桥梁两端两个桥台的侧墙或八字墙后端点之间的距离,对于无桥台的桥梁为桥面系行车道的全长. 9) 设计洪水位: 桥梁设计中按规定的设计洪水频率计算所得的高水位 10) 低水位: 枯水期的最低水位. 11) 高水位: 洪水期的最高水位 12) 荷载横向分布:表示某根主梁所承担的最大荷载是各个轴载的倍数。 13) 荷载折减系数:计算结构受力时,考虑活荷载标准值不可能全部布满和各构件受载后的传递效果不同,对荷载进行折减的系数。分为横向折减系数和纵向折减系数。

14) 车辆制动力:汽车刹车运动过程所产生的惯性力通常称为制动力. 15) 持久状况:指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一定出现,且持续期很长的荷载状况。 16) 刚构桥:主承重采用刚构,及梁和腿或墩(台)采用刚性连接的桥梁。 17) 偶然作用:是指在结构使用期间出现的概率很小,一旦出现,其值很大且持续时间很短的作用。 18) 永久作用:是指在结构使用期间,其量值不随时间而变化或其变化值与平均值比较可忽略不计的作用。 19) 冲击作用:车辆以一定速度在桥上行驶时,由于桥面的不平整、车轮不圆以及发动机的抖动等原因,会使桥梁发生振动,产生动力作用。这种动力作用会使桥梁的内力和变形较静活载作用时为大,这种现象称为冲击作用 20) 可变作用:是指在结构使用期间,其量值随时间变化,且其变化值与平均值比较不可忽略的作用。 21) 施工荷载:指的是施工阶段为验算桥梁结构或构件安全度所考虑的临时荷载,如结构重力、施工设备、风力、拱桥单向推力等。 22) 荷载安全系数:是指结构截面按极限状态进行设计时所取的第一个安全系数。 23) 主动土压力:挡土墙在土压力的作用下,向离开土体方向移动,作用在墙背上的土压力值逐渐减少,直至墙后土体出现滑动面。滑动面以上的土体将沿着这一滑动面向前滑动,在滑动瞬间,墙背上的土压力减少到最小值,土体内处于主动极限平衡状态,此时作用在墙背上的土压力称为主动土压力,一般用Ea表示。 24) 静止土压力:当挡土墙在土压力的作用下,不产生任何位移或转动,墙后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 1、五四文学革命:五四文学革命是不仅是一次中国文学的革命运动,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五四文学革命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正式发端。1917年初,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认为“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提出“八事”,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了以反对封建文学为目标的“三大主义”,成为文学革命的纲领宣言。钱玄同和刘半农以“双簧信”做了反应,阵地是陈独秀李大钊的《每周评论》,傅斯年罗家伦的《新潮》。1918年初以《新青年》为核心形成了新文化的统一战线。以鲁迅郭沫若为代表创作的新文学作品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表明了新文学的实质性进展。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郭沫若的新诗集《女神》都从形式上改变了中国文学的旧貌。文学革命发生后,很快形成规模和声势,取得重大实绩:白话文的全面推广;外国文学思潮的广泛涌放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呈现出:我国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思想大解放的局面:文学理论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创作取得了引入注目的实绩。猛烈地冲击着封建文学的堡垒,促进了文学革命的深入。“五四”文学革命明显存在一些弱点,但是就其理论主张的时代性质和创作实绩的崭新特征来看,这毕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伟大革命。它宣告了中国封建时代文学的结束,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中国新文学的诞生。 2、《学衡》派:学衡派:得名于1922年9月在南京创办的《学衡》月刊,主要成员有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他们既是欧美留学生,又是大学教授。他们以《学衡》为阵地,打着"学贯中西"旗号,提倡尊孔读经、复古倒退,攻击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和开始在中国传播的马列主义。1933年,《学衡》停刊。 3、甲寅派:得名于《甲寅》杂志。1925年《甲寅》在北京复刊后,成为章士钊等宣传复古思想,反对白话文,为镇压进步学生运动制造舆论,维护反动军阀统治,抨击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章士钊发表《评新文学运动》试图从逻辑、语言、文化史角度论争。白话文不能取代文言文,提倡“读经救国”。经鲁迅为代表的新文化革命阵营的奋力批驳,甲寅派很快败下阵。至此,白话与文言之争以白话文的胜利而告终。 4、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是文学革命后第一个纯文学团体,也是二十年代影响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主要成员有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王统照、许地山、叶绍钧等12人,后来发展到170多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新文学。其文学宗旨为"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宣称:“将文学当作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的时候,现在已经过去了,我们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被看作是与“为人生而艺术“的一派,明显表现出对"为人生而艺术"的现实主义倾向。他们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特别注重对社会黑暗的揭露和灰色人生的诅咒,表现新旧冲突。写法上一般倾向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也借鉴自然主义,重视强调实地观察和如实描写。

中国现代文学史大二下期重点考点

伤痕文学(70年代末期) 名词解释: 新时期重要文艺现象。1977年底,刘心武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深刻揭示了极左路线给青少年一代造成的严重内伤,提出“救救被‘四人帮’坑害了的孩子”这一社会问题。此后不久,卢新华又发表短篇小说《伤痕》,揭示极左路线对人的命运迫害和心灵摧残。继之,我国文坛上便相继出现了描写十年动乱给党和国家造成的灾难、着重表现极左路线给人民生活命运特别是思想心灵造成创伤的文学,被称之为“伤痕文学。” 开山之作:刘心武的《班主任》,人物形象有谢惠敏和宋宝琦 代表作:卢新华的《伤痕》、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一届茅盾文学获奖作品) 反思文学 名词解释: “反思文学”是继“伤痕文学”之后在新时期出现的第二个文学思潮;代表性作家作品有,茹志娟的《剪辑错了的故事》、张一弓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谌容的《人到中年》、张弦的《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张贤亮的《灵与肉》等。作品着重对“文革”、十七年甚至更早的历史事实进行思考,从而在

意识形态、国民性等方面挖掘现实问题的根源,展开对“人”的价值的思索。 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是反思文学的起步标志,茹志鹃的小说创作风格也由清新俊逸转变为严峻 代表作有:张贤亮的《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王蒙的《布礼》、《蝴蝶》,路遥的《人生》,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张一弓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古华的《芙蓉镇》,谌容的《人到中年》(讲述了中年知识分子的待遇问题,代表人物是陆文婷,还描写了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马列主义老太太”——秦波的形象)改革文学 名词解释: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许多作家开始把目光由历史拉到现实,关注现实中的改革发展,形成了风行一时的“改革文学”;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被公认为“改革文学”的开篇之作;着重表现对农村和城市改革出现的新气象的肯定,对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和热点难点问题的思考,体现了作家对社会、时代的广泛思索。其他如高晓声的“陈奂生系列”、何士光的《乡场上》、贾平凹的《鸡窝洼的人家》、柯云路的《新星》等。 开山之作: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主人公乔光朴,乔光朴和作者其他作品中的车篷宽、高盛五、牛宏、宫开宇等

(完整版)长安大学桥梁工程习题大全

长安大学桥梁工程复试习题大全 第一章 一、填空题 1、桥梁通常由()、()、()和()四个基本部分组成。上部结构、下部结构、支座、附属设施 2、桥梁的承重结构和桥面系组成桥梁的()结构;桥墩、桥台及其基础组成桥梁的()结构;桥头路堤、锥形护坡、护岸组成桥梁的()结构。上部、下部、附属 3、桥梁全长对于有桥台的桥梁系指();对于无桥台的桥梁系指()。 两岸桥台侧墙或八字墙尾端间的距离;桥面系行车道全长 4、多孔桥梁跨径总长是指();拱轴线是指()。各孔净跨径总和;拱圈各截面形心点的连线 5、跨河桥桥下净空高度是指()。设计洪水位或设计通航水位至桥跨结构最下缘之间垂直距离 6、按主要承重构件的受力情况,桥梁分为()、()、()、()和()五种。 梁桥、拱桥、悬吊桥、刚架桥、组合体系桥 7、按行车道的位置,桥梁可分为()、()和()。上承式桥、中承式桥、下承式桥 8、按桥梁全长和跨径不同,桥梁可分()、()、()、()和涵洞。特大桥、大桥、中桥、小桥 二、选择题 1、设计洪水位上相邻两个桥墩之间的净距是()跨径。A A、净跨径 B、计算跨径 C、标准跨径 D、总跨径 2、梁式桥、板式桥中,两桥墩中心线之间桥中心线长度或桥墩中线与桥台台背前缘线之间桥中心线的长度,我们称之为()跨径。CA、净跨径B、计算跨径C、标准跨径D、总跨径 3、桥下净空高度是指()距离。C A、常水位至桥跨结构最下缘之间的距离 B、最大洪水位至桥跨结构最下缘之间的距离 C、设计洪水位至桥跨结构最下缘之间的距离 D、测时水位至桥跨结构最下缘之间的距离 4、拱桥中,两相邻拱脚截面形心点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跨径。C A、净跨径 B、计算跨径 C、标准跨径 D、总跨径 5、某路线上有一座5孔30米的连续梁桥,那这座桥是属于()桥。B A、特大桥 B、大桥 C、中桥 D、小桥 6、在结构功能方面,桥台不同于桥墩的地方是()。B A、传递荷载 B、抵御路堤的土压力 C、调节水流 D、支承上部构造 第二章 一、填空题 1、在桥梁设计中要考虑很多要求,其中最基本有()、()、()、()、()及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六个要求。答案:使用上的要求、经济上的要求、设计上的要求、施工上的要求、美观上的要求 2、我国桥梁的设计程序一般采用两阶段设计,即()阶段和()阶段。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 3、桥梁纵断面的设计主要包括总跨径的确定、()、()、()以及基础的埋置深度。 桥梁的分孔、桥面标高、桥上和桥头引道的纵坡 4、最经济的桥梁跨径是使()和()的总造价最低的跨径。上部结构、下部结构 5、确定桥梁高度时,应注意:永久性梁桥的桥跨结构底面应高于计算水位()m;对于拱桥,淹没拱脚深度不超过拱圈矢高的(),拱顶底面应高于计算水位()m。0.5;2/3;1.0 6、公路桥涵设计的基本要求之一是:整个桥梁结构及其各部分构件在制造、安装和使用过程中应具有足够的()、()、()和耐久性。强度、刚度、稳定性 7、为了桥面排水的需要,桥面应设置从桥面中央倾向两侧的()%至()%的横坡,人行道宜设置向行车道倾斜()%的横坡。1.5、3、1 8、一个自行车道的宽度为(1)米。 二、选择题 1、在初步设计的技术文件中,下列哪一个资料不需要提供。()C A、图表资料 B、设计和施工方案 C、施工预算 D、工程数量 2、对大、中桥桥上的纵坡不宜大于(),桥头引道上的纵坡不宜大于(B)。 A、3%4% B、4%5% C、3%5% D、4%4% 3、对于设计车速为60km/h的桥梁上,其车道宽度一般为(B)。A、3.75mB、3.5mC、3.25D、3 4、经济因素是进行桥型选择时必须考虑的(B)。A、独立因素B、主要因素C、限制因素D、特殊因素 5当通航跨径小于经济跨径时,应按(D)布置桥孔。A、通航跨径B、标准跨径C、计算跨径D、经济跨径第三章 一、填空题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

- 名词解释 1930 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学组织,【左联】 3 于 月2 日在上海成立,会议选举鲁迅、沈端先、冯乃超、钱杏邨、郑伯奇、洪灵菲七人为常务 “左联”的委员。创办《前哨》、《世界文化》、《文学导报》、《北斗》、《文学月报》等刊物。 培养革成立,对于团结进步作家反击国民党反动派的文化“围剿”和推进革命文学运动,命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青年作家队伍,繁荣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论,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936 年在共产国际的干预下宣布自动解散。日成立于汉口。由郭沫3 月27 的简称,1938 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文协 若,会”茅盾、丁玲、胡风、夏衍等任理事,周恩来为名誉理事之一,老舍任总务部主任,负责“文“文协”的机

关刊物是抗战期间坚持时间最久的《抗战文协”的日常工作。艺》。“文协”在成立后提出了“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提倡抗战文艺的通俗化,要求文艺紧密地与“文协”的成立标志着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抗日斗争相结合。成。月,由特务头子陈立夫、陈果夫兄弟策年6 【民族主义文学】指由1930 划,并纠集一帮政客、帮闲、特务和反动文人,发起的反革命文学运动。其主要成员有潘公展、朱应鹏、范争黄震遐等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委波、王平陵、傅彦长、 国民党御用文人、上海市政府委员、员,、《前锋月刊》等。在《民族主义文学运动宣言》中鼓国民党军官等。出版刊物《前锋周报》 。攻击左翼文艺运动导致了吹“文艺的中心意识”,声称“文艺的最高主义,就是民族主义” “新文艺的危机”。妄图以封建意识和法西斯思想的混合物来冒充民族意识,以此来抹煞阶级斗争,否定阶级意识,进而否定“左联”提倡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并创作“杀人放火”的“屠夫文学”与左翼文学对抗。 【现代诗派】“现代派”因施蛰存在1932 年5 月出版《现代》杂志而得名。施蛰存在《现代·发刊词》中写道:“《现

桥梁工程名词解释

1 桥梁:交通工程中跨越障碍具有承载能力的人工结构物。 2净跨径:对于设支座的桥梁为相邻两墩,台身顶内缘之间的水平净距,不设支座的桥梁为上,下部结构相交处内缘之间的水平净距,用l0表示。 3总跨距:多孔梁桥中各孔净跨径的综合El表示。 4计算跨径:对于设支座的桥梁,为相邻支座中心的水平距离,对于不设支座的桥梁,为上,下部结构的相交面之中心间的水平距离,用l表示。 5标准跨径:对于梁式、板式桥,就是指两相邻墩中心线之间的距离或桥墩中线至桥台台背前缘间距离;拱式桥与涵洞指净跨径。 6桥梁全长:桥梁两端两个桥台的侧墙或八字墙后端点之间的距离。 7桥梁高度:桥面与低水位间的高差,或为桥面与桥下线路路面之间的距离。 8桥下净空:为满足同行或行车行人的需要与保证桥梁安全而对上不结构底缘一下规定的空间界限。

9、桥梁建筑高度:上部结构底缘至桥面的垂直距离。 10容许建筑高度:公路定线中所确定的桥面高程,对通航净空顶部高程之差。 11净失高:对于拱式桥,净矢高就是指从拱顶截面下缘至相邻两拱截面下缘最低点之连线的垂直距离、 12计算失高:从拱顶截面形心至相邻两拱脚截面形心之连线的垂直距离。 13矢跨比:拱桥中拱圈的计算失高与计算跨径之比。 14主桥:在规模较大的桥梁中跨越主要障碍物的桥跨;引桥:连接主桥与路堤的桥跨部分。 15梁式桥:就是一种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无水平反力的结构。 16结构稳定性:使桥梁结构在各种外力作用下,具有能保持原来形状与位置的能力。17横断面设计:就是决定桥面的宽度与桥跨结构横截面的布置。 18通航净空:就是在桥孔中垂直与流水方向所规定的空间界限。 19永久作用:结构适用期间,其量值不随时间变化或其变化值与平均值相比可以忽略不计的作用,包括结构重力,预加应力,土的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尝试集:是新文学运动期间第一篇以白话写成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小说。1920年出版。 共三编。第一编大多是脱胎于旧诗词的作品,第二、三编在运用自由诗体和音韵节奏的改革等方面作了尝试,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白话诗集。作品或诅咒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和旧礼教的虚伪,或表现个性解放和积极进取精神,或歌颂劳工神圣。胡适无疑是第一白话诗人.他的<<尝试集>>充满了矛盾,显示出了从传统诗词中脱胎,蜕变,逐渐寻找,试验新诗形态的艰难过程. 蚀:《蚀》包括三个略带连续性的中篇:《幻灭》、《动摇》、《追求》,以大革命前后某些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思想动态和生活经历为题材。 《幻灭》写的是革命前夕的上海和革命高潮中的武汉。女主人公章静情感脆弱而富于幻想。她缺乏斗争的勇气;意志软弱。她对生活容易燃起希望,也容易感到失望。章静讨厌上海的喧嚣和“拜金主义化”,在读书和爱情两方面都感到了幻灭。为革命形势所鼓舞,她到革命中心的武汉。她换了三次工作,但是每次都“只增加些幻灭的悲哀”。章静抱着这种脆弱的感情和幻想,寻求个人心灵的寄托和安慰,结果是一次又一次地感到幻灭,这些都反映了革命浪潮冲击下某些知识分子共同的特点和命运。 《动摇》写的是大革命时期武汉附近一个小县城的故事。作为革命联盟的国民党县党部负责人方罗兰,在革命形势急剧变化的时候,动摇妥协,助长了反革命的气焰。他知道混入革命内部的胡国光的罪恶而不敢揭露和斗争。他害怕人民群众的力量。当革命遇到挫折的时候,他不但束手无策,而且为了个人的安全而决定离开革命。胡国光是一个“积年的老狐狸”,他利用种种卑污手段混进革命阵营,用伪装的革命面具掩盖自己的投机破坏行为。关于革命者李克,用墨不多,但多少勾勒出了他的敏锐果断、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当革命危机已经显露的时候,李克以特派员的身份来到这个县城,是他指出了这个县过去工作的病根,是他冒着生命的危险去说服那些被胡国光所欺蒙和煽动了的群众,是他当革命遭受了失败,把革命的武装力量转移到南乡去准备继续战斗。正是由于这些斗争生活的反映,由于李克这个人物的出现,《动摇》成三部曲中低沉气氛最少的一部。 《蚀》的第三部《追求》,意图在于“暴露一九二八年春初的知识分子的病态和迷惘”。其中所写的人物,在革命高潮期间都曾有过一度的昂奋,当革命处于低潮、白色恐怖笼罩全国的时候,他们既不肯与反动派同流合污,但又囿于阶级的局限,认不清自己的正确道路,故虽各有所追求,而最终都不免于失败。张曼青的“教育救国”和王仲昭的“新闻救国”的道路没有走通;章秋柳只能在官能享受的自我麻醉中毁灭着自己,也毁灭着别人;另一人物史循,则由怀疑、颓废以致求死不得。“理想与事实不相应合”,是这些人在“追求”失败后得出的共同结论。 子夜:。《子夜》的舞台设置于三十年代初期上海。作家并没有截取某条小巷或某个街角,而 是从居高俯视的视角,整体展示这座现代都市的方方面面:资本家的豪奢客厅、夜总会的光怪陆离、工厂里错综复杂的斗争、证券市场上声嘶力竭的火并,以及诗人、教授们的高谈阔论、太太小姐们的伤心爱情,都被组合到《子夜》的情节里。同时,作家又通过一些细节,侧面点染了农村的情景和正发生的中原的战争,更加扩大了作品的生活容量,从而实现了他所设定的意图:“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现象”,“使一九三零年动荡的中国得以全面的表现。”当然,茅盾的“大规模”“全面”描写,并不是把各个生活片断随意拼帖在一起。他精心结构,细密布局,通过主人公吴荪甫的事业兴衰史与性格发展史,牵动其它多重线索,从而使全篇既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场景,又沿着一个意义指向纵深推进,最终以吴荪甫的悲剧,象征性地暗

土木工程桥梁工程-名词解释-简答-期末复习总结

一、名词解释 1.低水位:枯水季节河流中的最低水位。 2.设计洪水位:桥梁设计中按“规定的设计洪水频率”计算所得的高水位。 3.标准跨径:(1)梁式:两桥墩中心线之间的距离,或桥墩中心线至桥台背前缘之间的距 离;(2)拱式:每孔拱跨两个拱脚截面最低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4.计算跨径(1)对于有支座的桥梁:桥跨结构相邻及两个支座中心之间的距离;(2)对 于拱式桥:两个相邻拱脚界面形心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5.桥梁高度:桥面与低水位之间的高差或桥面与桥下线路之间的距离。 6.建筑高度:桥上行车路面高程至桥跨结构最下缘之间的距离。 7.净矢高:从拱顶截面下缘至相邻梁拱脚截面下缘最低点之间连线的垂直距离。 8.矢跨比:拱桥中拱圈(或拱肋)的计算矢高f与计算跨径L之比。 9.桥梁全长:桥梁两端两个桥台的侧墙或八字墙后端点间距离。 10.永久作用:在设计使用期内,其作用位置和大小、方向不随时间变化、或其变化与 平均值相比可忽略不计的作用。(可变作用包括汽车荷载、人群荷载、支座摩阻力、风 荷载和流水压力;永久作用包括结构重力、预应力、土侧压力、砼收缩及徐变影响力、 基础变位影响力和水的浮力。) 11.斜交角:斜交板桥的桥轴线与支承线的垂线呈某一交角。 12.单向板:变长比或长宽比≥2的板。周边支承板看作单由短跨承受荷载。 13.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表示某根主梁所承担的最大荷载是各个轴重的倍数。 14.预拱度:为抵消梁、拱、桁架等结构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挠度,而在施工或制造时所预 留的与位移方向相反的校正量。 15.合理拱轴线:指拱桥上拱圈截面只受轴向压力而无弯矩作用的拱轴线。 16.拱轴系数:拱脚截面的荷载集度与拱顶截面的荷载集度之比。 17.悬链线方程:上承实腹式拱是用恒载压力线作为拱轴线的拱,而这恒载压力线的方程就 是悬链线方程。 18.五点重合法:在拱跨上有五个点(拱顶、两个L/4点和两拱脚)的拱轴线与相应三铰拱 的恒载压力线重合。 19.假载法:通过改变拱轴系数来改变拱轴线,使拱轴线于压力线偏离所产生的效应有利于 拱顶或拱脚截面的受力。 20.单向推力墩:在多于4~5孔的拱桥为不承受永久作用引起的单向推力,以防止一孔因故 破坏时,使全桥倾覆,应每隔3~5孔设置一座能承受这种单向推力的“分段墩”。 二、简答 1.基本结构体系有几种?各自的受力特点? 答:基本结构体系:简支梁桥,悬臂梁桥,连续梁桥,钢构式桥。 (1)简支梁桥:是一种静定结构,受力简单,梁中只有正弯矩,其设计主要受跨中正 弯矩控制. (2)悬臂梁桥:利用悬支点以外的伸悬,使得支点产生负弯矩对锚跨之中正弯矩产 生有利的卸载作用,一般为静定结构,结构内力不受地基变形的影响,对地基要求较低. (3)连续梁桥:在恒载作用下,由于支点负弯矩的卸载作用,跨中正弯矩显著减小, 其弯矩图与相应跨径的悬臂梁相差不大,是一种外部超静定结构,基础不均匀沉降将引起结构附加内力. (4)钢构式桥:带剪力铰刚构:剪力铰只能传递竖向剪力,不能传递水平推力和弯矩。 (5)带挂梁刚构:跨内因有正负弯矩分布,其总弯矩图面积要比带剪力铰刚构桥小, 增加了牛脚构造,免去了构造复杂的剪力铰.

桥梁工程名词解释

二、名词解释 1) 建筑高度:指桥上行车路面(或轨顶)标高至桥跨结构最下缘之间的距离。 2) 桥下净空高度:指设计洪水位或通航水位至桥跨结构最下缘之间的距离。 3) 桥梁高度:指桥面与低水位之间的高差或为桥面与桥下线路路面之间的高差。 4) 设计洪水频率:是由有关技术标准规定作为桥梁设计依据的洪水频率。 5) 净跨径: 对于梁桥是指设计洪水位上相邻两个桥墩或桥墩与桥台之间的净距离;对于 拱桥是指两拱脚截面最低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6) 计算跨径: 对于有支座的桥梁,是指桥跨结构相邻两个支座中心的距离,用l 表示;对 于拱桥,是指相邻两拱脚截面形心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7) 标准跨径: 对于梁桥,是指两相邻桥墩中心线之间的距离,或桥墩中心线至桥台台背 前缘之间的距离;对于拱桥,则是指净跨径,用b l 表示。 8) 桥梁全长: 指桥梁两端两个桥台的侧墙或八字墙后端点之间的距离,对于无桥台的桥 梁为桥面系行车道的全长. 9) 设计洪水位: 桥梁设计中按规定的设计洪水频率计算所得的高水位 10) 低水位: 枯水期的最低水位. 11) 高水位: 洪水期的最高水位 12) 荷载横向分布:表示某根主梁所承担的最大荷载是各个轴载的倍数。 13) 荷载折减系数:计算结构受力时,考虑活荷载标准值不可能全部布满和各构件受载后 的传递效果不同,对荷载进行折减的系数。分为横向折减系数和纵向折减系数。 14) 车辆制动力:汽车刹车运动过程所产生的惯性力通常称为制动力. 15) 持久状况:指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一定出现,且持续期很长的荷载状况。 16) 刚构桥:主承重采用刚构,及梁和腿或墩(台)采用刚性连接的桥梁。 17) 偶然作用:是指在结构使用期间出现的概率很小,一旦出现,其值很大且持续时间很 短的作用。 18) 永久作用:是指在结构使用期间,其量值不随时间而变化或其变化值与平均值比较可 忽略不计的作用。 19) 冲击作用:车辆以一定速度在桥上行驶时,由于桥面的不平整、车轮不圆以及发动机 的抖动等原因,会使桥梁发生振动,产生动力作用。这种动力作用会使桥梁的内力和变形较静活载作用时为大,这种现象称为冲击作用 20) 可变作用:是指在结构使用期间,其量值随时间变化,且其变化值与平均值比较不可 忽略的作用。 21) 施工荷载:指的是施工阶段为验算桥梁结构或构件安全度所考虑的临时荷载,如结构 重力、施工设备、风力、拱桥单向推力等。 22) 荷载安全系数:是指结构截面按极限状态进行设计时所取的第一个安全系数。 23) 主动土压力:挡土墙在土压力的作用下,向离开土体方向移动,作用在墙背上的土压 力值逐渐减少,直至墙后土体出现滑动面。滑动面以上的土体将沿着这一滑动面向前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独幕话剧《终身大事》 作者胡适。1919年3月发表于《新青年》6卷3号是中国最早运用现代话剧形式表现五四时代精神的剧作。剧本描写一个中产家庭的独生女田亚梅为争取婚姻自主而离家出走的故事。剧情简单,受易卜生的影响,但反封建的主题鲜明,它的出现对以后的社会问题剧的创作和演出有推动意义。 爱美剧 “五四”文学革命开展了对中国旧剧的讨论,批判堕落的文明戏,翻译介绍欧美话剧。在此基础上,一些以陈大悲为代表的戏剧家提出了“爱美”的口号(英文Amate ur 的音译,意为非职业戏剧,不以营利为目的。)由此肇始了20年代初期遍及南北各地的“爱美剧”运动,打破了因为文明戏衰落儿形成的新剧舞台的沉寂,成为五四以后创造现代话剧的重要实践。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于1930年成立于上海霞飞路。代表作家有鲁迅、冯雪峰、柔石等。代表刊物有《创造月刊》《拓荒者》《萌芽》等。左联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理论纲领》为纲,以鲁迅《对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为总结,提倡和实践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 汉园三诗人 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创作中三位风格独异的诗人:何其芳、李广田、卞之琳,1936年出版了合集《汉园集》(商务印书馆),内收何其芳《燕泥集》、李广田《行云集》、卞之琳《数行集》,因此而得名。他们注重以诗歌传达独特的气质:何其芳主要表现青年人朦胧的理想和淡淡的忧伤;李广田的诗歌,风格质朴,蕴藉深沉;卞之琳善于在不露声色中深含着情感与哲理,对现代诗歌的客观化、非个人化等艺术手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文字奇巧。 新感觉派 新感觉派是30年代海派文学中重要的一支,是活跃于20年代末至30年代前半期的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新感觉派的主要阵地是《无轨列车》、《新文艺》和《现代》等刊物,主要作家是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此外还有黑婴、徐霞村、叶灵凤等。是中国最完整的一支现代派小说。

桥梁工程名词解释简答

1.设计状况:以不同的设计要求,区别对待结构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所承受的作用和所处环境,作为结构设计选定体系、设计值、设计方法、可靠度水准要求等的依据 2计算跨径: 对于有支座的桥梁,是指桥跨结构相邻两个支座中心的距离,用l表示;对于拱桥,是指相邻两拱脚截面形心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3 标准跨径: 对于梁桥,是指两相邻桥墩中心线之间的距离,或桥墩中心线至桥台台背前缘之间的距离;对于拱桥,则是指净跨径,用b表示。 4 偶然作用:在结构使用期间出现的概率很小,一旦出现,其值很大且持续时间很短的作用。 5 可变用:在结构使用期间,其量值随时间变化,且其变化值与平均值比较不可忽略的作用 6.分项系数:为保证所设计的结构具有规定的可靠度而在设计表达式中采用的系数,分作用分项系数和抗力分项系数两类。 7. 作用效应:结构对所受作用的反应,如弯矩、扭矩、位移等 8.梁式桥:用梁或桁架梁作主要承重结构的桥梁。其上部结构在铅垂向荷载作用下,支点只产生竖向反力 9.钢架桥:刚架桥是一种介于梁与拱之间的一种结构体系,它是由受弯的上部梁(或板)结构与承压的下部柱(或墩)整体结合在一起的结构。 10板的有效工作宽度: 车轮荷载产生的跨中最大弯矩与板按弹性理论计算的荷载中心处的最大单宽弯矩峰值之比 a=M/mxmax 12荷载横向分布影响线:如果将竖向荷载看作是单位荷载横向作用在不同位置时对某梁所分配的荷载比值变化曲线,称作对于某梁的荷载横向分布影响线。 12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荷载横向分布系数指表径桥路上车辆、人群荷载沿横桥上对主梁分配的荷载程度的系数。 简答题 1) 桥梁的基本组成部分有哪些?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如何? 答:有五大件和五小件组成。具体有桥跨结构、支座系统、桥墩、桥台、基础、桥面铺装、排水防水系统、栏杆、伸缩缝和灯光照明。桥跨结构是线路遇到障碍时,跨越这类障碍的主要承载结构。支座系统式支承上部结构并传递荷载于桥梁墩台上,应满足上部结构在荷载、温度或其他因素所预计的位移功能。桥墩是支承两侧桥跨上部结构的建筑物。桥台位于河道两岸,一端与路堤相接防止路堤滑塌,另一端支承桥跨上部结构。基础保证墩台安全并将荷载传至地基的结构部分。桥面铺装、排水防水系统、栏杆、伸缩缝、灯光照明与桥梁的服务功能有关。 2.荷载横向分数系数的计算方法有哪些?基本假定及适用的范围。 计算方法:杠杠原理法、偏心压力法、横向铰接板(梁)法、横向刚接梁法、比拟正交异性板法。(4)杠杠原理法基本假定忽略主梁之间横向结构联系作用,即假设桥面板在主梁上断开,而按沿横向支承在主梁上的简支梁或悬臂梁来考虑,适用范围:双主梁桥、有水平纵向缝的装配式桥、荷载作用于支点处无中间横隔梁的梁桥;偏心压力法基本假定:横梁刚性极大,刚性横梁的微小变形可以忽略不计。适用于桥上具有可靠的横向联结,且桥的宽跨比B/L小于0.5的情况时,计算跨中截面荷载横向分布系数Mc。横向铰接板(梁)法基本假定:铰式键只传递竖向剪力 g(x),桥上荷载近似作为一个沿桥连续分布的正弦荷载,且作用于梁轴上。适用范围:现浇混凝土纵向企口缝连接的装配式板桥,以及仅在翼板间用焊接钢板或伸出交叉钢筋连接的无中间横隔梁的装配式T形梁桥。比拟正交异性板法适用情况:对于由主梁、连续桥面板及多根横隔板组成的钢筋混凝土桥中,当其宽跨比>1/2。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诗界革命:晚清时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下形成的文化运动。“诗界革命”为梁启超首倡,黄遵宪为主将。主张诗歌要有新意境,要有新语句,要以旧风格含新意境。“旧瓶装新酒”,要求保留诗歌的旧形式,变革不彻底。其目的主要是以诗歌革命的旗帜为政治改革张目。“诗界革命”在观念上影响到1918年的新诗运动 2.文界革命:梁启超在1899年提出“文界革命”的口号。 “文界革命”的具体内容:吸收西方的雄辩体、随笔体,结合魏晋文风,把古文从“义理、考据、辞章”中解放出来,以西方近代思潮替代圣贤义理,以丰富的世界进化维新的史实突破拘谨的考据,以俗语、外来语入文以丰富文章的表达方法。 3.小说界革命:晚清政治改良思想家希望小说成为改良社会政治的重要工具。梁启超在《译印政治小说序》(1898)、《论小说与群治的关系》(1902)等文中阐释了他的小说革命主张。认为:“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支配人道故” ;小说之力表现为“熏、浸、刺、提”四个方面;小说具有新民救国的效力。 4.四大谴责小说:刘鹗的《老残游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曾朴的《孽海花》、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 5. 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4日成立于北京,1932年解体。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成立的第一个纯文学社团,也是《新青年》后第一个主张文学革命的团体。发起人:周作人、郑振铎、叶绍钧、茅盾等。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人生而艺术。创作方法上倾向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主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诗》等。创作方面:描写真实生活,反映社会问题,注重对外国文学的翻译和介绍。促进了20年代问题小说的繁荣。批评了鸳鸯蝴蝶派的游戏和消遣文学观,局限:夸大了文学的现实社会作用,过分强调文学的社会价值。 6. 创造社:1921年6月8日于日本东京成立。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反帝反封建最重要的社团之一。发起人:前期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等,后期:冯乃超、杨汉生等。前期强调为艺术而艺术,认为对美的追求是艺术的核心,在文学理论上崇尚自我,注重个性,主张忠实的表现“内心的要求”,反对为人生而艺术,反对写实主义、自然主义,倾向于欧洲启蒙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推崇文学创作的直觉与灵感。后期:由浪漫主义转入现实主义,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从事并推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和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建设。 7. 新月社:1923年在北京徐志摩、胡适等发起聚会,1924年底发展为新月社俱乐部,1933年消亡。发起人: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主要探讨新格律诗的创作,对新诗进行了有意义的创作实践和理论探讨,推动了新诗形式上的发展与繁荣。推崇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强调文学表现人性的纯正与文学的形式革新 8.语丝社:于1924年11月17日在北京成立,因孙伏园创办的《语丝》杂志而得名,是“五四”后一个重要的社团。以鲁迅、周作人为中坚,成员有钱玄同、刘半农、林语堂、孙伏园、川岛等。提倡散文,注重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形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任意而谈,无所顾忌”的“语丝体”散文群,促进了现代散文的成熟,对现代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