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规划现状分析与设计

合集下载

7-居住区规划-案例分析优秀居住区案例分析

7-居住区规划-案例分析优秀居住区案例分析

7-居住区规划-案例分析优秀居住区案例分析居住区规划设计-居住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Planning and Design of Residential Areas陶勇副教授居住小区分析•居住小区布局•居住小区道路交通•居住小区绿地及景观带•居住小区形态构成•居住小区经济指标居住小区分析案例一:案例一:居住小区分析居住小区分析居住小区分析居住小区分析案例二:案例二:居住小区分析居住小区分析案例三:案例三:居住小区分析居住小区分析居住小区分析案例四:案例四:居住小区分析居住小区分析居住小区分析案例五:案例五:居住小区分析居住小区分析居住小区分析居住小区分析居住小区分析案例六:案例六:基地概况:基地占地12.12公顷,现状为农田,地势平坦。

基地东北为小学、幼儿园预留地,北侧为商业用地,东南两侧均为住宅用地,西侧为政府用地及市民广场。

•居住小区分析规划理念•从城市空间和住区空间内部空间出发,寻求小区中不同类型住宅的合理分区和布局,使城市界面具有良好的尺度和丰富的轮廓,同时使居住小区内部形成与环境相结合的空间形态。

主讲教师:陶勇副教授居住小区分析规划特点•规划注重空间协调,小区形态为城市提供了适宜的尺度和丰富的城市轮廓线。

规划方案通过多、低层住宅建筑的相互穿插布置,高低错落有致,形成了空间上的互补。

•主讲教师:陶勇副教授居住小区分析•规划设计在打破单一的行列布局、寻求居住小区中不同类型住宅建筑合理分区,和有序布局上有一定创意,营造了较为丰富的、人性化的居住空间环境。

主讲教师:陶勇副教授居住小区分析•在居住小区中央,通过东侧住宅建筑的扭转布局形成了由北向南逐渐开放的纵向居住小区集中绿化。

同事采用多层建筑围合方式以及小高层建筑加大间距的手法形成了住宅建筑的半公共绿化空间绿化布局合理。

主讲教师:陶勇副教授居住小区分析•居住小区道路系统合理,出入口设置得当,并按规定配设了地面停车泊位。

街坊东北部按规划设置了一所小学和幼儿园,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

居住区规划案例分析

居住区规划案例分析

居住区规划案例分析居住区规划案例分析是对其中一特定居住区的规划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和分析,通过对居住区规划案例的研究,可以总结出规划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将以城市居住区规划案例为例进行分析。

城市居住区规划案例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对一个老旧低效的居住区进行改造和提升的案例。

规划的目的是通过改变居住区的建筑结构和设施设备,提高居住环境质量,增加居住区的绿化植被覆盖率,改善居民的生活品质。

首先,该居住区规划案例针对居住区现有的问题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策略。

该居住区以老旧低效、建筑老化、设施设备老旧为主要问题,规划将以提高居住区建筑物的品质和功能,改善居住环境的布局和配套设施为目标,通过对建筑的拆除、重新规划和设施设备的更新换代,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其次,该居住区规划案例注重社区的建设和管理。

规划在改造过程中,设立了社区管理委员会,负责社区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同时积极开展社区活动,提升社区居民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规划还规定了社区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建设标准,确保社区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第三,该居住区规划案例注重环境保护和绿化推进。

规划在改造过程中,注重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应用,提倡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

规划中规定了绿地和公园的建设比例,以增加居住区的绿化覆盖率,改善居住环境。

同时,规划还规定了废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标准,以保护环境和提升居住区的整体卫生状况。

最后,该居住区规划案例注重交通规划和交通设施的改善。

规划中明确了居住区内道路的规划和改造,增设了人行道、自行车道和停车设施,以提高居住区内的交通流动性和交通安全性。

规划还在居住区周边规划了公共交通站点和交通枢纽,以方便居民的出行。

综上所述,城市居住区规划案例在解决居住区老旧低效问题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该规划案例注重社区的建设和管理、环境的保护和绿化推进以及交通规划和交通设施的改善。

规划在改造过程中,以提高居住区的绿化覆盖率、改善居住环境质量,增加居住区的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为重点,为居住区居民提供了一个宜居、舒适的生活环境。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一、背景介绍居住区规划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对舒适、安全、便利居住环境的需求,提供合理的居住空间和配套设施。

本文旨在对居住区规划设计的要求进行详细说明,确保规划设计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二、总体要求1. 基本原则:遵循人性化、生态友好、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注重居住区的整体性和功能性。

2. 规划范围:明确规划设计的范围和边界,确保规划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

3. 空间布局:合理规划居住区内的道路、绿地、建筑物等空间布局,确保交通便利、绿化率高、景观美观。

4. 功能分区:明确居住区内的功能分区,包括住宅区、商业区、公共设施区等,确保各功能区域的合理布局和互补性。

5. 配套设施:充分考虑居民的生活需求,规划设计包括但不限于学校、医院、商场、公园等配套设施,确保居住区的便利性和舒适性。

6. 环境保护:注重环境保护,合理规划居住区的绿化、水系、垃圾处理等设施,确保居住区的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7. 安全防护:考虑居住区的安全性,规划设计包括但不限于监控设施、消防设备等,确保居住区的安全性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详细要求1. 道路规划:规划合理的道路网,包括主干道、支路、人行道等,确保交通畅通和行人安全。

道路宽度、弯道半径、交通标志等要符合相关规范。

2. 绿地规划:合理规划绿地,包括公园、花坛、草坪等,绿地面积要符合相关要求,绿化植物要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物种。

3. 建筑规划:规划合理的建筑布局,包括住宅楼、商业建筑等,建筑物高度、密度、外观等要符合相关规范,确保建筑物的功能性和美观性。

4. 配套设施规划:规划包括但不限于学校、医院、商场、公园等配套设施,设施的数量、面积、功能要符合居住区的人口规模和需求。

5. 环境保护规划:规划合理的绿化、水系、垃圾处理等设施,确保居住区的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6. 安全防护规划:规划包括但不限于监控设施、消防设备等,确保居住区的安全性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住宅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

住宅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

住宅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一、项目背景与现状分析1、项目背景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环境的品质要求也日益增加。

本住宅小区的建设旨在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便捷、安全、美观的居住空间,满足人们对于现代生活的需求。

2、现状分析项目用地位于_____,周边交通便利,配套设施较为完善。

用地现状为_____,地势较为平坦,有利于项目的开发建设。

但周边存在一定的噪音干扰和交通拥堵问题,需要在规划设计中加以考虑和解决。

二、规划设计依据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2016 年版)2、《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2011)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2018 年版)4、项目所在地的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5、项目委托书及相关设计要求三、规划设计原则1、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居民的生活需求和行为习惯,创造舒适、便捷、安全的居住环境。

2、生态环保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营造,采用节能、环保的技术和材料,实现可持续发展。

3、因地制宜结合项目用地的地形、地貌和周边环境,合理布局,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4、整体性注重小区与周边城市环境的协调统一,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四、总体规划布局1、功能分区小区分为住宅区域、公共服务设施区域、休闲娱乐区域和绿化景观区域。

住宅区域包括多层住宅、高层住宅和小高层住宅,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公共服务设施区域包括幼儿园、社区服务中心、商业配套等,为居民提供便利的生活服务;休闲娱乐区域包括健身广场、儿童游乐区等,丰富居民的业余生活;绿化景观区域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营造优美的景观环境。

2、道路交通小区道路分为主路、次路和支路。

主路宽_____米,连接小区出入口和各个功能区域;次路宽_____米,主要用于住宅区内的交通联系;支路宽_____米,方便居民出行。

小区内设置地下停车场,满足居民的停车需求。

3、空间组织通过建筑的布局和景观的营造,形成丰富多样的空间形态。

居住区规划案例分析2022优秀文档

居住区规划案例分析2022优秀文档

1、在出入口附近 设停车场,地面
与地下停车结合。
〔2分〕 2、步行系统较好。 〔2分〕 3、中心绿带与住 宅相连,方便居 点民式运住用宅。过多〔、2山分体〕边境没思索截洪沟 〔4854好 5、 、 米2、、分住短。住东〕宅少〔建中宅入2筑心口分建朝绿筑人〕向地车朝好、有向。组团绿地。 5干、无扰问。题〔2分〕 66、、6层西住南宅角不和设东电梯南,8层塔式住宅设置电梯。 5角、城两市组公住共宅加建油筑站不宜没城市主干路及交叉口布置。 688请的 分 7、 米 米他、,,道间〕日 日指住路距照照出设宅系系该缺计建数数居乏比不不筑住。较少少组布〔混于于团置乱311规..,道划路在面环积境过、大交。通及平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5较、没呆有板停。车〔场2地分〕
(提示:不用涉及小区出入口位置、公建分布、建筑朝向、间距、容 积率、密度、层数、绿地规划等其它问题)
住宅区设计方案评析
——案例五
A小区 1、组团式构造,共6个组团,每个组团规模适当,能适管理需求。 2、每个组团只设一个出入口,易封锁管理,有利于平安。
B小区 3、小区设一条周边式环形路并利用道路外侧停车,各住宅机动车从环 路引入。 4、行人由三个出入口经小区中心绿地步行系统进入各栋住宅, 根本实 行人车分流。 5、可实行小区封锁平安管理。
请他评析一下该方案的优缺陷(不思索相关经济 技术目的问题)。
1、空间组织比较明晰合理 (2分),住宅朝向好(1分)。 (3分) 2、小区主要绿地(1)、步行 〔1〕、水景(1)系统纵其南 北,位置适中。(3分) 3、幼儿园(1)、物业管理中 心(1)位置适中。(2分) 4、主要出入口不要开在城 市主干路上。(3分) 5、地下车场出入口离小区 出入口太近。(2分) 6、在住宅楼间布置停车场, 对居民干扰大。(2分)

(完整版)中国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完整版)中国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安徽科技学院摘要:居住区环境作为城市空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的生活休戚相关,居住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

随着物质和精神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从起初对住房建设数量的追求逐渐地过渡到对居住质量的追求。

因此,创造一种合适的居住区环境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并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人性化居住区生态智能化一、我国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现状1、居住区规划缺乏人性化人的一生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是在居住区内度过,上下学,上下班,购物,游憩等日常的行为活动都与居住区的环境密不可分,好的住区环境能使人心情舒畅,提高工作的学习效率,增进居住区内邻里关系的融洽,因而对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必须考虑居民对文化、生理和心理的需求,以便为居民创造良好的居住生活环境。

这就要求设计者从居民行为需要出发按照其行为轨迹掌握居民的日常生活规律来设计居住区内的空间环境。

然而当今居住区设计普遍不够深入,停留在表面的形式美学上,只重视空间的形式和规模,没有给人们提供充足的闲暇时所需求的交往、展示、娱乐、体育、文化等设施和活动场地,轻视景观品质,没有把“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设计缺少人情味。

2、规划设计只注重局部生态表象,而忽视生态系统合理性现在许多开发商为了适应市场的短期需求,一味追求居住区的外部环境,以景观代生态,在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和建设方面下了一番苦心,在没有对居住区生态系统进行全面分析的情况下,不考虑居住区自然生态系统的客观实际,便在居住区内建绿地,造水景,以此赢得购房者青睐,并以生态居住区的铭牌进入房地产市场,这样不仅会增加投入,误导消费,而且会给今后的物业管理、居住者的长期消费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3、居住区智能化混乱智能化居住区是指配备有智能化系统的居住区,达到建筑结构与智能化有机结合,并能通过高效的管理与服务,为住户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与便利的居住环境。

智能化系统是由安全防范系统、管理与监控系统和通信网络系统组成。

浅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及其发展趋势

浅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及其发展趋势

浅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及其发展趋势居住区是一个城市中住房集中,并设有一定数量及相应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地区,是一个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为居民提供居住、休憩和日常生活服务的社区。

它包括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住宅街坊和住宅群落等,它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相对独立的生活居住地段,同时还是一个社会学意义上的社区,它包含了居民相互间的邻里关系、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等维系个人发展和社会稳定与繁荣的内容。

居住区的规划结构,是根据居住区的功能要求综合地解决住宅与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公共绿地等相互关系而采取的组织方式。

规划结构有各种组织形式,有居住区—小区—组团、居住区—组团、小区—组团、独立式组团等多种类型。

基本的形式有:1。

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2。

以居住组团为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3。

以住宅组团和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居住区的组成要素也是居住区的规划因素,主要有住宅、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绿地。

居住区规划布局的目的是要求将规划构思及规划因素,通过不同的规划手法和处理方式,全面、系统地组织、安排、落实到规划范围内的恰当位置,使居住区成为有机整体,为居民创造良好的居住生活环境。

(一)住宅及其用地不仅境条件优越的地段。

区(级)道路。

在不同的气候区,住宅布置应考虑不同的环境因素对于住宅的影响,如日照、通风、保温、除湿、防风沙等。

住宅间距应以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综合考虑采光、通风、消防、防灾、视觉卫生等要求确定。

居住区按住宅层数可分为低层居住区、多层居住区、高层居住区或各种层数混合的居住区.应根据城市规划要求和综合经济效益,确定经济的住宅层数与合理的层数结构。

(二)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置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是为满足居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方面的需要而配套建设的.所配套建设的项目多少、面积大小及空间布局等,决定着居住生活的便利程度和质量。

公共服务设施应合理设置,避免烟、气味、尘及噪声对居民的干扰。

(三)居住区道路的规划布置居住区道路是城市道路的延续,是居住空间和环境的一部分,它既是交通空间,又是生活空间,居住区道路是居住区环境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论析居住区规划设计要点

论析居住区规划设计要点

论析居住区规划设计要点摘要:本文分析了居住区规划设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居住区规划设计策略,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关键词:居住区;规划设计;要点;1、居住区规划设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1居住区规划应注重人文环境居住区是城市的基本组成部分,因此其规划也应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环境和居民的生活方式,使整个社区能够有机地融入所在城市的整体环境中。

通过体现所在城市的文化传统,提供现代化的生活环境,满足人们对社区文化氛围和社区功能的要求。

1.2居住区规划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是影响居住区生活条件的关键因素,在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地形、地形和特征的特点。

住宅小区选址首先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远离污染源和强噪声源。

在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施工现场河流、斜坡、树木和绿地等原始地理条件的破坏的同时,应利用它们创造一个和谐、相互依存的具有当地特色的生活环境。

提供健康、舒适、可持续的生活环境。

1.3居住区规划应注重功能区的组合从宏观角度来看,建筑、街区或整个住宅区的规划设计应被视为一种空间环境规划设计,也就是说,住宅区应视为室内外各种空间环境的综合结合,并将居住区的多种环境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全面而有意义的居住环境。

1.4居住区规划应注意建立安全防线居住环境的安全是居民非常关心的问题。

要保证居住社会环境和居民社会生活的协调稳定,保证居住区各项功能系统的正常运行,帮助居民分忧解忧,消除后顾之忧,使人们安居乐业。

1.5配套设施应经济实用住宅小区规划应当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各项配套设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总之,有必要从经济和实用的角度规划和设计各种配套设施,以满足城市规划的要求,方便居民的生活。

1.6可持续住区可持续住宅区的目的是创造更可持续和更有活力的城市区域。

在结合区位环境考虑住宅总体布局的基础上,在进行个体设计时,必须注意住宅平面功能和形状的组织,以实现舒适使用、节约土地和节能的目标;另一方面,结合环境景观元素,达到室内外景观相互渗透的视觉效果;此外,结合该地区的地理特征,或根据山脉和地形,或通过适应现有的树木、河流、道路,减少环境破坏,可以采用合理的建筑形状来控制形状参数,达到节能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居住区规划现状分析与设计
摘要: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随着各地居住用地不断增加,居住区绿地的规划和设计备受人们重视。

作为城市绿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居住区绿化对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保证居民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在某种程度上,它也体现着一个城市的现代化水平。

加强居住区绿化建设关键在于合理的规划和设计。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经验,对现阶段城市居住区绿地规划和设计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简要论述,并且着重分析了居住区绿地规划和设计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住宅;居住区;规划;设计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a‟s urbanization process is accelerating, the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are improving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gre en residential area around the residential land is increasing, much people‟s attention.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urban greening, greening of resi dential areas to ensure the resi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is essenti al to improve residents‟ quality of life, and, to some extent, it also reflects the level of modernization of a city. strengthen the residential area green building key is proper planning and design.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man y years of experience, a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status and problems of thi s stage urban residential area of green space planning and design, and an alyzes the green residential area of planning and design improvements. key words: residential; residential area; planning; design
中图分类号:f1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引言:总的来说,居住环境是由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居住者三方面要素所共同构成的一个系统整体,它是人们生存以及日常活动的基本场所。

居住区的绿地在降低噪音、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居住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对这方面的需求,相关单位必须要对居民居住区的绿地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为人们营造一个舒适良好的居住环境。

居住区绿化现状及问题
现阶段,在城市美化思想指导下的居住区绿化建设往往过于强调纪念性、形式性和展示性,而忽视了对普通人的关怀。

城市绿化的真正意义应该在于为城市居民提供一种良好的休闲、生活和工作的环境。

现下切实为居民的居住生活而美化的社区很少。

而大量出现的是,展示政绩、供人参观、商利导向的美化,这些都忽略了环境美化对居住者的日常生活和居住意义,使居住区的美化陷入歧途。

居住区的绿化与城市建设、交通、教育、卫生等,共同构成了现代化城市居住区的总体形象,它是城市园林绿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伴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绿地。

居住区绿地的规划和设计应贴近生活、贴近居民,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理念。

居住区绿化面积的快速增长,创造了一定的生态效益,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目前,我国的城市居住区绿地建设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总的来说,包括以下接个方面:
其一,管理欠规范
目前,居住区绿化建设尚未形成规范化管理体系,缺乏有效的保护管理措施,进而导致一部分建设单位盲目追求经济利益,擅自变更部分规划绿地的使用性质,无视相关法规的规定,挤占规划绿地。

另外,由于宣传执法力度的不足,相关管理办法没有切实落实到位,随意破坏绿地行为普遍存在,无形之中助长了侵占、破坏绿地等行为。

除此之外,在绿地建设过程中还普遍存在各行其是的现象,设计与施工单位不经园林部门的审核,影响了居住区绿化美化水平的提高。

其二,缺乏前瞻性,绿地规划与城市建设不适应
现阶段,有的开发商在申报规划时,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但到了实际施工时,往往有些配套设施会发生“计划赶不上变化”的现象。

待到投入使用时,问题接踵而至。

为了缓解矛盾,开发商往往要进行补扩建, 挤占绿地就成了唯一的办法。

其三,管理体制存在弊端
居住区绿化有时会因为产权和管理范围不明晰,责任不清而造成管理不到位。

相关法规规定,居住小区的绿化建设和养护经费都应由房屋产权单位负责。

但目前房屋产权多样化,致使养护经费难以切实落实。

除此之外,一些市政工程,在居住区或重点大街施工,毁坏树木、占用绿地不缴纳绿化损失费,无形中为绿化养护雪上加霜,从而影响了整体绿化水平的提高。

居住区绿地的合理规划与设计
一)完善合理规划设计
首先,在建设规划过程中严格执行规划设计要求,在满足建筑功能基础上,尽量做到规划到位。

其次,要保证配套设施的完善,综合功能齐全。

居住区除了必要的交通道路、教育设施、娱乐场所、卫生保健、商业网点、行政管理以及市政公用设施等的基础设施外,最重要的还有绿化和消防。

再次,居住区的绿化规划设计要注重创新、经济实用、管理和绿化设计手法。

在儿童活动区内要保证树种丰富,色彩明快,且比例恰当。

配置的方式要适合儿童的心理,色彩丰富,体态活泼,便于儿童记忆和辨认。

老人活动区则应选择高大乔木,以便于为老人休息处遮荫,为晨练、散步创造意境,通过用自然流畅的林缘线,与丰富的大色块相结合的方式,取得良好的感官环境效果。

最后,在进行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具有前瞻性和超前意识,保证预留一定比例的待建用地。

另外,进行居住区的绿化规划和设计,要坚持以功能优先、注重景观、以绿为主、方便居民为目的。

居住区是居民一年四季生活、憩息的环境。

在植物的配置上应考虑季节变化,使之同居民春夏秋冬的生活规律同步。

建议选择一些具有强烈季相变化的植物,从而使萌芽、抽叶、开花、结果的时间相互交错,达到季相变化。

此外,在综合考虑住宅的通风、采光的情况下,还应坚持乔灌花草相结合、速生与慢长相结合、常绿与落叶相结合。

二)完善绿地养护制度
为了便面由于管理体制不顺、养护管理单位不明确、责任不清等原因导致的一年绿、二年荒、三年光的现象,在房屋产权化单位多样化的今天,对新建居住区的综合管理,应由开发商组织物业公司进行管理或者由物业公司自管,另外也可以委托专业部门进行管理。

最为绿化行政管理单位必须要严把质量关,贯彻落实养护责任制以及绿化养护考核标准,加强各项养护措施并进行现场指导和监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