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荣先,男,1965年6月生,副教授,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

合集下载

苏州大学研究生导师简介

苏州大学研究生导师简介
苏州大学研究生导师简介
院(系、所):文学院
姓名:陈国安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72年7月
导师类别:学术硕士生导师
技术职称:副教授
所在学科专业名称
中国古代文学
主要研究方向
1.近代文学
2.明清诗文
3.文学文献学
个人简历
1991年9月—1995年7月:苏州大学文学院,学习,获学士学位
1995年7月至今:苏州大学文学院,工作
《无锡国专史料选辑》:苏州大学出版社,2012年
《中国古代名著提要(明清卷)》:参编,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年
清代诗经学流派述略:《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11期,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清代诗话论《诗经》:《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11年第6期等
获奖情况
清代诗经学: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2008年12月
2000年9月—2003年7月:苏州大学文学院,获硕士学位
2003年9月—2008年7月:苏州大学文学院,获博士学位
2010年7月—2012年12月: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后
2007年1月—2008年1月:韩国全北大学,交换教授
学术成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南唐书校注》: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年
《范伯子研究资料集》:江苏大学出版社,2011年
陆游全集校注(南唐书校注):全国优秀图书奖,2013年3月
在研项目
清代诗经学与清代文学:江苏省教育厅社科项目

浅析民族精神

浅析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分不开的。 第五 ,民族精 神具 有普遍认 同性 。它是 为本
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 同、接受和遵守的 ,并 为之
的内容仅仅包括那些能够有利于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 向、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 益 的因素 ,而不包括民族文化中消极落后 的因素 ,
只有从这一点上我们才能提 “ 弘扬民族精神” 。 自2 0世纪 8 0年代 以来 ,中国学术界关 于民 族 精神问题 的讨论越来越热烈 ,不断深化 了关 于
中华民族” ,包括了汉族 、满族和其他几十个 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 ,开创 中国特 色社会主 体到 “ 义 事 业新局 面 的过程 中 ,必 须进 一步 增 强 中华 少数民族,都有高度的 “ 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感。
民族 的凝 聚力 、战斗 力和 竞 争力 ,要 坚 持 弘扬
和培育 民族精神 。江泽 民同志在 中共十六大报告
重指出 : 把上述任何一个特征单独拿来作为民族 “ 的定义都是不够 的。不仅如此 , 这些特征只要缺少

个 ,民族就不成其为民族。” 在 民族的各个要 [ ]
素 中,共 同心理素质是最重要 的要素 ,而在 心理 素质中 ,最重要的是共 同的 民族认 同感 ,也 就是
个 中性 概念 ,它包括 两个方 面的 内容 :一方 面 , 民族个性包括 民族 的积极 的 、进 步的 、优 良的品
关于民族精神的概念思考
要讨论民族精 神的概念 ,首先要讨论 民族和 精神这两个概念。
斯大林认为 ,民族有 四个要素 。他在 《 马克 思主义和民族问题 》中对 民族 的概念解释是这样
的 :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 、 “ 共 同地域 、共 同经济生活以及 表现于共 同文化上

苏州大学文学院相关学科导师介绍

苏州大学文学院相关学科导师介绍

苏州大学文学院相关学科导师介绍古代文学教研室杨海明:男,1942.11,文学硕士,教授,博导。

师从著名词学专家唐圭璋先生,长期致力于唐宋词学的研究,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研究方向:唐宋文学、唐宋词研究。

王钟陵:男,教授,博导。

研究方向:唐前文学、文学批评。

马亚中:男,1957.9,文学博士,教授,博导。

师从钱仲联先生。

苏州大学中国近代文哲研究所所长。

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近代文学。

周秦:男,1949.1,文学学士,教授,博导。

师从钱仲联先生治清代诗学。

中国昆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研究方向:中国昆曲及古典戏剧。

赵杏根:男,1956,文学博士,教授,博导。

研究方向:元明清文学、先秦诸子、宗教与文学、民俗学、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

曹林娣:女,1944.8,文学硕士,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导、艺术设计专业博导。

研究方向: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园林文化的教学和研究。

陈桂声:男,1950.9,文学硕士,教授,硕导。

师从朱一玄先生治中国小说史。

研究方向:中国古代话本小说。

黄镇伟:男,1954.10,文学学士,研究馆员,硕导。

研究方向:图书文献学,新闻史,出版与文化传播。

张修龄:男,1951.3,文学学士,副教授,硕导。

苏州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

研究方向:古代文学(明清诗文、近代诗文)。

涂小马:男,文学博士,副教授,硕导。

师从钱仲联先生。

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近代文学、文献学。

杨旭辉:男,1972.4,文学博士,副教授,硕导。

研究方向:唐宋明清文学。

薛玉坤:男,1971.5,文学博士,副教授,硕导。

研究方向:唐宋文学,词学。

钱锡生:女,副教授,硕导。

研究方向:古代文学、新闻学。

现当代文学教研室朱栋霖:男,1949.6,文学硕士,教授,博导。

教育部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负责人、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研究方向:戏剧理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论。

范培松:男,1943.7,文学学士,教授,博导。

高等学校电梯专业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以苏州市职业大学为例

高等学校电梯专业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以苏州市职业大学为例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科技与创新2021年第02期·99·文章编号:2095-6835(2021)02-0099-03高等学校电梯专业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以苏州市职业大学为例王锋,陆春元,高颖(苏州市职业大学,江苏苏州215104)摘要:苏州市职业大学电梯实训基地是苏州市职业大学与苏州市电梯业商会深度融合、校商共建的面向苏州及周边地区电梯产业高技术技能人才的综合性培训基地。

电梯实训基地按照推动苏州市智能制造加快发展业人才培养需求,依托商会资深会员企业的影响力和资源,按整体设计、分期投入、逐步完善的原则进行建设。

基地可为电梯行业各类企业发展提供各类技术服务、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成为面向苏州及周边地区的开放式的电梯实践教学与社会服务平台。

关键词:电梯;实训基地;校商共建;实践教学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DOI :10.15913/ki.kjycx.2021.02.035中国在电梯产量、电梯保有量、电梯增长率方面均为世界第一。

苏州作为全国乃至全球著名的电梯制造业基地,年产电梯数量占全国的1/4,同时拥有完整的电梯产业链。

苏州电梯企业已经超过200家,其中整机制造企业达60余家,零部件企业100余家,维保企业130余家。

在《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提出重点支持吴江、常熟等地区的智能化电梯设备产业。

电梯行业发展前景广阔,但电梯行业技术人员仍存在巨大的缺口,目前中国电梯行业技术人员缺口超过50万人。

电梯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人才是关键。

苏州市职业大学与苏州市电梯业商会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政、行、企、校合作办学,协同育人。

本着服务地方区域经济、促进行业发展的宗旨,2016-12-26,苏州市职业大学与苏州市电梯业商会合作成立电梯学院,共同申报并开设电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电梯实训基地,支撑苏州及周边地区电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人才需求。

凝心聚力 扎实推进高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常态化建设

凝心聚力  扎实推进高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常态化建设

苏州大学院部二级关工委工作调研报告(修改稿)按照苏州大学关工委2011年度工作计划安排,5月12 ~ 23日,学校关工委何寿春、凌爱珠、李家钧、徐福、朱未等五位同志,围绕学习、贯彻中共江苏省委教育工委、江苏省教育厅党组《苏教党【2010】51号》文件和江苏省教育厅办公室《苏教办关【2011】2号》文件,分别考察调研了社会学院、教育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艺术学院等六个单位, 对这些学院关工委近三年来的工作业绩,老同志作为关心下一代工作主体的参与率等三项内容进行了专题调研。

调研的同时,我们还收到了放射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和图书馆两个退教协会分会提交的老同志具体参与项目和参与名录的统计数据。

在调研的基础上,我们结合有关材料与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现提交调研报告如下:一、二级学院(部)对关工委工作认识有提高1、提高认识是领导好关工委工作的关键接受调研的六个学院二级关工委都认真组织学习了51号和2号文件,高度重视关工委在育人成长成才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强化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理念,进一步认识到高等学校关工委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尤其是近三年来,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我校的二级关工委工作由“四入”、“四同”深入到“四融入”:融入全校党政工作,融入职能部门工作,融入老龄退休工作,融入青年学生工作。

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王欣深有体会地说:“关工委工作无论怎么做都还有继续努力的空间,只要因地制宜,用特色凝聚共识,就能获得更多的认同”。

2、调整班子是关工委工作的组织基础各学院二级关工委领导班子和工作班子都能够随着学院(部)领导成员、退休党支部与退教分会领导成员的调整而及时相应调整到位。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关工委主任由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两位担任,实行"双主任制";工作平台实行委员单位和老同志"双组长制";三位副主任由党委副书记、退休教职工党支部书记和退教分会理事长担任;其他成员有工会主席、办公室主任、学工班主任和团委书记等。

银蛇献瑞盛世启 歌舞迎春祝福至——记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2013年“山舞银蛇 盛世华章”大型元旦晚会

银蛇献瑞盛世启 歌舞迎春祝福至——记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2013年“山舞银蛇 盛世华章”大型元旦晚会

银蛇献瑞盛世启歌舞迎春祝福至——记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2013年“山舞银蛇盛世华章”大型元旦晚会2012年12月28日18:30,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2013年“山舞银蛇盛世华章”大型元旦晚会在独墅湖影剧院1号厅隆重上演。

苏州大学校长朱秀林教授,苏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江涌教授,苏州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陈进华教授,苏州大学工会主席王安列老师,苏州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袁勇志教授,苏州大学学生工作部(处)副处长陈平老师,苏州大学后勤管理处党委书记严冬生老师以及学部各主任、教师、学生组织代表,各兄弟学院学生组织代表出席了本次晚会。

晚会历时两个半小时,师生同乐,欢笑不断,精彩纷呈。

雨霁风寒,料峭的寒雨丝毫没有减弱大家欣赏晚会的热情,演播厅门口早早排起了长队。

17:30开始检票入场,秩序井然,一派祥和之气。

离晚会正式开演前半小时,已座无虚席。

一段饱含祝福的视频拉开了晚会的序幕,学部主任陈红教授和校工会主席王安列老师分别上台致词,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红红火火,并预祝本次晚会圆满成功。

接着,进行了学部年度校园诺贝颁奖典礼,旃冰、黄静帅、沈佳玲、黄炳睿、鲍清、卞亚军等6名同学分获年度最具舞台魅力奖、最具运动风尚奖、最具奉献精神奖、最具学霸气质奖、最具励志能量奖。

正能量的引领,给无数材化学子树立了正确的榜样。

随后,精彩纷呈的晚会正式上演。

动人的歌曲总能敲醒我们的耳朵,晚会歌曲表演或醉人沁脾,或如沐春风。

刘洪波、覃余敏老师一曲《我和我的祖国》歌不尽对祖国的依恋;12级化学班小合唱《苏大材化的日子》诉不完对材化日子的美好回忆。

岁月积淀的老歌,魅力无穷,研究生韦玮、张绍云的吉他弹唱《光辉岁月》,程平老师的《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黄艳的独唱《月亮花儿开》,深情的歌声扣人心弦;刘洪波老师《西沙,我可爱的家乡》,歌声如同西沙美丽的波浪轻轻地拍打着礁岩,讴歌了西沙的美丽富饶;压轴出场的陈晓东老师演唱歌曲《敬酒不吃》,内容贴近生活现实、伴舞曼妙生动,告诫人们应当直爽率真。

苏大各专业硕士生导师简介

苏大各专业硕士生导师简介

苏大各专业硕士生导师简介学位点名称:通信与信息系统姓名出生年月职称研究方向备注赵鹤鸣 1957.09 教授信号处理汪一鸣 1956.02 副教授计算机通信俞一彪 1962.05 副教授数字信号处理翁桂荣 1963.09 副教授多媒体通信,传感器及电子测量赵建龙 1941.07 高工计算机通信王加俊 1969-11 副教授数字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周旭东 1964-12 副教授信号处理施国梁 1963-1 副教授自动控制、机器视觉学位点名称:计算机应用技术姓名出生年月职称研究方向备注崔志明 1961.07 教授人工智能以及智能化信息处理技术朱巧明 1963.07 教授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徐汀荣 1958.01 副教授算法设计与分析,网络与数据库杨季文 1963.10 副教授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吕强 1965.04 副教授操作系统,分布式计算,计算语言学陆建德 1949. 副教授计算机网络与网络协议朱艳琴 1964.06 副教授计算机网络,分布式系统,安全技术孙涌 1958.08 副教授管理信息系统,水利水电计算机系统王宜怀 1962.02 副教授单片机应用,计算机控制系统学位点名称:应用化学姓名出生年月职称研究方向备注屠一峰 1963.09 副教授电分析化学刘德启 1963.07 副教授水环境污染与防治化学狄俊伟 1964.11 副教授电化学和电分析化学学位点名称:纺织工程姓名出生年月职称研究方向备注徐回祥 1942.03 教授丝绸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研究丝绸测试仪器的研制及应用俞加林 1947.09 副教授纤维集合体的纺织加工理论与实践左葆齐 1957.02 副教授蚕丝蛋白粉综合利用、计算机的纺织应用、纺织工艺理论、质量控制陈宇岳 1962.03 副教授纤维(真丝)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李明中 1963. 副教授有机高分子膜及其生物医学材料费万春 1956.11 副教授丝绸测试仪器的研制及应用胡征宇 1957-1 副教授制丝机械与CAD技术王国和副教授学位点名称: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姓名出生年月职称研究方向备注盛家镛 1939.03 副教授茧丝绸结构和性能研究丝绸测试仪器的研制及应用不招生蒋耀兴 1961.07 副教授纺织材料和纺织品的基础理论研究,新材料、新产品的开发潘志娟 1966.01 副教授纺织新材料的开发及其产品的结构和性能研究学位点名称: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姓名出生年月职称研究方向备注钱国坻 1937.05 教授高分子材料和新型纺织化学材料的研究和开发纺织品染整工艺和理论不招生梅士英 1938.10 教授纺织纤维材料和染整成品的结构和性能的研究和开发高分子材料和新型纺织化学材料的研究和开发不招生陈国强 1957.11 教授织物功能性整理及其化学反应杨如馨 1943.11 副研纺织品染整新技术、新工艺程万里 1946.09 副教授染色性能研究杨百春 1939.03 研究员高分子材料和新型纺织化学材料的研究和开发不招生王惠珍 1942.12 副教授纺织纤维材料和染整成品的结构和性能的研究和开发纺织品染整工艺和理论朱亚伟 1963.07 副教授纺织纤维材料和染整成品的结构和性能的研究和开发近代技术在染整加工中的应用赵建平副教授唐人成 1966-1 副教授纺织品染整工艺与理论学位点名称:服装姓名出生年月职称研究方向备注傅菊芬 1966-6 副教授服装生产工艺及生产管理陶华,教授,男,1948年9月生,江绍兴人,1981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飞行器制造专业,获工学士学位;1988年于西北工业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1996年于法国国立理工学院获法国理学博士学位。

生物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简介

生物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简介

生物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简介一、中心建设发展历程苏州大学生命科学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创建于1900年的东吴大学生物系,在长期的办学历程里,为国家培养出了一大批生命科学人才,谈家桢、宋鸿钊、宋大祥、高尚荫、胡经甫、刘承钊、刘建康、陆宝麟、钦俊德、谢少文等院士是我院校友中的杰出代表。

为了重振东吴生物学科昔日雄风,苏州大学抓住高等院校改革契机,于2000年10月,在原生物科学系和原生物技术系的基础上,合并组建了苏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并成立了生物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后该实验中心被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实验室,并得到了陈金荣生命科学基金和“中央与地方共建基础实验室”项目的资助。

2007年6月该中心被批准为江苏省生物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使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2008年1月,学校进行了学科调整,整合了生命科学和医学的资源设立了医学部,生命科学与基础医学合并成立了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结合了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资源,生物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的总体实力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中心所设的生物技术实验室2008年被列入“中央与地方共建基础实验室”,增加建设经费渠道,提高了建设水平。

二、师资队伍通过多年的建设,生物实验教学中心已拥有一支实力较强的实验教学队伍,目前有专职人员44人,兼职49人,其中正高职称20人,副高职称43人,有博士学位59人、硕士学位18人。

实验教学中心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如图1、2所示。

中心设主任1名、常务副主任1名, 副主任2名。

中心主任由专业学术水平高、热爱实验教学、管理能力强的教授、博导担任。

图1 实验教学中心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图2 实验教学中心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三、学科支撑生物实验教学中心具有良好的学科支撑,“免疫学”和“特种经济动物饲养”是江苏省重点学科,同时也是学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拥有畜牧学博士后流动站1个,免疫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2个博士学位授予点以及生物学、生态学、畜牧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3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荣先,男,江苏丹阳人,1965年生,副教授(1999年起),应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方向)硕士生导师(2000年起),教育硕士(教育管理)导师,苏州市心理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心理学会常务理事(2001年起),国际跨文化心理学会会员,中国心理学会会员,苏州大学归国学者联谊会理事。

1987年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获学士学位,1997年在苏州大学获工业心理学硕士学位,1997年7月至1998年8月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管理学系进修,2001年7月在香港科技大学恒隆组织管理研究中心参加第三届中国企业管理研究方法研讨活动,2002年7月至2003年7月再次赴美在弗吉尼亚大学管理学系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管理学系进修。

1987年以来长期在苏州大学从事心理学的教学和科研上作,曾经担任苏州大学心理学教研室主任(1998—2000)、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1999—2002)、苏州大学应用心理学研究所副所长(2000—2002)、苏州市心理学会理事长(1999-2007)。

曾经荣获2001-2005年度江苏省心理学会工作先进个人、苏州市科协系统2004-2005年度先进个人、2006年度苏州大学苏鑫教学奖。

曾任英国联合利华公司顾问,并曾经应联合利华英国总部的邀请,赴英国为联合利华高层管理人员报告研究结果和中国文化。

主要论文有:《中澳大学生人际价值观的跨文化研究》、《中美企业员工文化价值观的比较研究》、《性别和社会发展对中国大学生男性观念的影响》、《建立文化敏感,加强有效竞争》、《中国大学生吸烟行为和吸烟态度研究》、《论跨文化心理学的创立》、《中国与巴西两国大学生人际价值观跨文化比较》。

主要著作有《老年心理调适》(主编)、《心理学教程》(主编)、《中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副主编)。

《管理心理学》(副主编),翻译《领导学:理论与实践》。

曾获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老年心理调适》获得苏州市第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曾经开设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学习心理学、管理学、管理心理学、旅游心理学、广告心理学、跨文化心理学等课程。

电子邮件:wur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