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大题及答案解析.doc

(完整)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大题及答案解析.doc
(完整)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大题及答案解析.doc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大题及答案解析( 理)

1.( 2009 全国卷Ⅰ)如图,四棱锥S ABCD 中,底面 ABCD 为矩形, SD底面ABCD,

AD2 ,DC

o SD 2 ,点 M 在侧棱 SC 上,∠ABM=60。

(I )证明:M是侧棱SC的中点;

求二面角 S AM B 的大小。

2.( 2009 全国卷Ⅱ)如图,直三棱柱DE ⊥平面 BCC 1(Ⅰ)证明: AB=AC 的角的大小ABC-A 1B1C1中, AB ⊥ AC,D 、E 分别为 AA 1、 B1C 的中点,(Ⅱ)设二面角A-BD-C 为 60°,求 B 1C 与平面 BCD 所成

A 1 C

1

B1

D E

A

C

B

3. ( 2009浙江卷)如图,DC平面ABC,EB / / DC,AC BC EB 2DC 2 ,

ACB 120o, P,Q 分别为 AE , AB 的中点.(I)证明: PQ / / 平面ACD;(II)求AD与平面 ABE 所成角的正弦值.

4.( 2009 北京卷)如图,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是正方形,

PD 底面 ABCD ,点E在棱PB上.(Ⅰ)求证:平面

AEC 平面 PDB ;(Ⅱ)当 PD2AB 且E为PB的中点时,

求 AE 与平面 PDB 所成的角的大小.

5.( 2009 江西卷)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 ABCD 是矩形, PA平面ABCD,

PA AD 4 , AB 2 .以 BD 的中点 O 为球心、 BD 为直径的球面交PD 于点 M .

(1)求证:平面ABM⊥平面PCD;

(2)求直线PC与平面ABM所成的角;

(3)求点O到平面ABM的距离.

P

M

A D

O

B

C

6(. 2009 四川卷)如图,正方形ABCD所在平面与平面四边形ABEF

所在平面互相垂直,△ AB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 AE , FA FE , AEF 45 (I)求证: EF 平面 BCE ;

( II )设线段 CD 、 AE 的中点分别为 P 、 M ,求证: PM ∥平面BCE ( III )求二面角 F BD A 的大小。

SD⊥平面ABCD,SD= AD= a, 点 E 是7.( 2009 湖北卷文)如图,四棱锥S-ABCD的底面是正方形,

SD上的点,且DE=a(0<≦ 1).

( Ⅰ ) 求证:对任意的(0、1),都有AC⊥BE:

( Ⅱ ) 若二面角C-AE-D 的大小为0

60 C,求的值。

8(. 2009 湖南卷)如图3,在正三棱柱ABC A1B1C1中,AB =4,

AA1 7 ,点D 是BC 的中点,点 E 在AC 上,且DE A1E.

(Ⅰ)证明:平面A1 DE 平面ACC1 A1;(Ⅱ)求直线AD

和平面A1 DE 所成角的正弦值。

9(. 2009 四川卷)如图,正方形ABCD 所在平面与平面四边形ABEF 所在平面互相垂直,△AB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 AE, FA FE , AEF 45

( I )求证:EF 平面 BCE ;

(II )设线段CD、AE的中点分别为P、M,求

证: PM ∥平面BCE

(III )求二面角F BD A的大小。

10. ( 2009 重庆卷文)如题(18 )图,在五面体ABCDEF 中,AB ∥DC ,BAD ,

2 CD AD 2 ,四边形ABFE 为平行四边形,FA 平面ABCD ,FC 3, ED 7 .求:(Ⅰ)直线AB 到平面 EFCD 的距离;

(Ⅱ)二面角 F AD E 的平面角的正切值.

11.如图,四棱锥 P-ABCD 中,底面 ABCD 为平行四边形,∠ DAB =60°,AB =2AD ,PD⊥底面ABCD .

(1)证明: PA⊥ BD;

(2)设 PD = AD,求二面角 A- PB- C 的余弦值.

12(本小题满分12 分)如图,已知四棱锥P-ABCD 的底面为等腰梯形,AB P CD,AC BD ,垂足为H,

PH 是四棱锥的高, E 为AD 中点

(1)证明: PE BC

( 2)若APB=ADB=60 °,求直线PA 与平面 PEH 所成角的正弦值

参考答案

1、【解析】( I )解法一:作MN ∥ SD 交 CD 于N,作 NE AB 交 AB 于E,

连 ME 、 NB ,则MN 面 ABCD , ME AB ,NE AD2

设 MN x ,则 NC EB x ,

在 RT MEB 中,Q MBE 60 ME 3x 。

在 RT MNE 中由ME2 NE 2 MN 2 3x2 x2 2

解得 x 1 ,从而 MN 1

SD M 为侧棱SC的中点 M. 2

解法二 :过M作CD的平行线 .

(II )分析一 :利用三垂线定理求解。在新教材中弱化了三垂线定理。这两年高考中求二面角也

基本上不用三垂线定理的方法求作二面角。

过 M 作 MJ ∥ CD 交 SD 于 J ,作 SH AJ 交 AJ 于 H ,作 HK AM 交 AM 于 K ,则JM ∥ CD , JM 面 SAD ,面 SAD 面 MBA , SH 面 AMB SKH 即为所求二面角的补角 .

法二:利用二面角的定义。在等边三角形ABM 中过点 B 作 BF AM 交 AM 于点 F ,则点 F 为AM的中点,取SA的中点G,连GF,易证 GF AM ,则GFB 即为所求二面角.

解法二、分别以DA 、 DC 、 DS为x、y、z轴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则A( 2,0,0), B (2,2,0), C ( 0,0,2), S( 0,0,2) 。

z

S

M

C

y

D

A

B

x

(Ⅰ)设 M (0, a, b)( a 0,b 0) ,则

BA (0, 2,0), BM ( 2, a 2,b), SM (0,a,b2) ,

SC (0,2, 2) ,由题得

cos BA , BM SM // SC 1 2,即

2(a 2) 1

2 (a 2)2 b 2 2 2

解之个方程组得 a 1,b 1 即 M (0,1,1)

2a 2(b 2)

所以 M 是侧棱 SC 的中点。

法 2:设SM MC ,则M (0, 2 , 2 ), MB ( 2, 2 , 2 )

1 1 1 1

AB (0,2,0), MB , AB 60o

故 MB ? AB | MB | | AB | cos60o,即

4 2 ( 2 ) 2 (

1 2 )2 ,解得1,

1 1

所以 M 是侧棱 SC 的中点。

(Ⅱ)由(Ⅰ)得M (0,1,1), MA ( 2 , 1, 1) ,又 AS ( 2,0,2) , AB (0,2,0) ,

设 n ( x , y , z ), n

2 ( x

2

, y

2

, z ) 分别是平面 SAM 、 MAB 的法向量,则

1 1 1 1 2

n1 ? MA 0

且n2 ? MA 0 2 x1 y1 z1 0

2 x2 y2 z2 0

,即

2 x1 2z1 0 2 y2 0

n1 ? AS 0 n1 ? AB 0

分别令 x 1 x 2 2 得 z1 1, y1 1, y2 0, z2 2 ,即n1 ( 2,1,1), n2 ( 2 ,0,2) ,

∴ cos n1 , n2 2 0 2 6 2 6 3

二面角 S AM B 的大小

6 arccos 。

3

2、解法一:(Ⅰ)取 BC 中点 F,连接 EF,则 EF 1

B1B ,从而EF DA 。2

连接 AF ,则 ADEF 为平行四边形,从而AF//DE 。又 DE⊥平面BCC1,故 AF⊥平面BCC1,从

而 AF ⊥ BC ,即 AF 为 BC 的垂直平分线,所以 AB=AC 。

(Ⅱ)作 AG ⊥ BD ,垂足为 G ,连接 CG 。由三垂线定理知 CG ⊥ BD ,故∠ AGC 为二面角 A-BD-C

的平

0.

面角。由题设知,∠ AGC=60 .

设 AC=2,则 AG=

2

。又 AB=2, BC=2 2 ,故 AF= 2 。

3

由 AB AD AG BD 得 2AD=

2 . AD 2 22 ,解得 AD= 2 。

3

故 AD=AF 。又 AD ⊥ AF ,所以四边形 ADEF 为正方形。

因为 BC ⊥ AF , BC ⊥ AD , AF ∩AD=A ,故 BC ⊥平面 DEF ,因此平面 BCD ⊥平面 DEF 。 连接 AE 、 DF ,设 AE ∩ DF=H ,则 EH ⊥ DF , EH ⊥平面 BCD 。 连接 CH ,则∠ ECH 为 B 1C 与平面 BCD 所成的角。 因 ADEF 为正方形, AD= 2 ,故 EH=1,又 EC=1

B 1

C =2,

2

所以∠ ECH=30,即 B 1C 与平面 BCD 所成的角为 30 .

解法二:

(Ⅰ)以 A 为坐标原点,射线 AB 为 x 轴的正半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 A — xyz 。

设 B ( 1,0,0),C ( 0,b ,0),D ( 0,0,c ),则 B 1( 1,0,2c ),E

1

b

, c ) .

1

b

于是 DE =(

,0), BC =( -1,b,0).由 D E ⊥平面 BCC 1 知

DE⊥ BC,DE BC =0,求得b=1,所以AB=AC 。

(Ⅱ)设平面BCD 的法向量AN (x, y, z), 则 AN BC 0, AN BD0. 又 BC =(-1,1,0),

x y0

BD =(-1,0,c),故

x cz0

令 x=1, 则 y=1, z= 1

, AN =(1,1,

1

).

c c

又平面 ABD 的法向量AC=(0,1,0)

由二面角 A BD C 为60°知,AN ,AC =60°,

故 AN AC AN AC cos60 °,求得 c 1 2

于是 AN (1,1, 2),CB1 (1, 1, 2)

cos AN,CB1 AN CB1 1

,AN CB1 2

AN,CB1 60 °

所以 B1 C 与平面BCD所成的角为30°

3、(Ⅰ)证明:连接DP ,CQ,在ABE 中,P,Q分别是AE, AB的中点,所以PQ // 1

BE ,2

又 DC // 1

BE ,所以PQ // DC,又 PQ 平面 ACD ,DC 平面 ACD ,所以PQ //平面 ACD 2

(Ⅱ)在ABC 中,AC BC 2, AQ BQ ,所以 CQ AB

而 DC 平面 ABC ,EB // DC,所以EB 平面 ABC

而 EB 平面 ABE ,所以平面 ABE 平面 ABC ,所以CQ 平面 ABE

由(Ⅰ)知四边形DCQP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DP // CQ

所以 DP 平面ABE,所以直线AD在平面ABE内的射影是AP,

所以直线 AD 与平面 ABE 所成角是DAP

在 Rt APD 中, AD AC2 DC 2 22 12 5 , DP CQ 2sin CAQ 1

所以 sin DAP

DP1 5

AD5 5

4、【解法 1】(Ⅰ)∵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AC ⊥ BD ,

∵PD 底面 ABCD ,

∴PD⊥AC ,∴ AC ⊥平面 PDB,

∴平面 AEC平面PDB.

(Ⅱ)设 AC∩BD=O ,连接 OE,

由(Ⅰ)知AC⊥平面 PDB 于 O,

∴∠ AEO 为 AE 与平面 PDB 所的角,

∴ O, E 分别为 DB 、 PB 的中点,

1

∴ OE//PD ,OE PD ,又∵ PD底面ABCD,

2

∴OE⊥底面 ABCD , OE⊥ AO ,

在 Rt△ AOE 中,OE

1 PD

2 AB AO ,

2 2

∴AOE 45 ,即AE与平面PDB所成的角的大小为 45 .

【解法 2】如图,以 D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

设 AB a, PD h,

则 A a,0,0 , B a, a,0 , C 0,a,0 , D 0,0,0 , P 0,0, h ,

uuur uuur uuur

a, a,0 ,(Ⅰ)∵ AC a, a,0 , DP 0,0, h , DB

uuur uuur uuur uuur

0 ,

∴ AC DP 0, AC DB

∴AC ⊥ DP, AC ⊥DB ,∴ AC ⊥平面 PDB ,

∴平面 AEC 平面 PDB .

(Ⅱ)当 PD 2 AB 且E为PB的中点时, P 0,0, 2a , E 1

a,

1

a,

2

a ,

2 2 2

设AC∩ BD=O ,连接 OE ,

由(Ⅰ)知 AC ⊥平面 PDB 于 O,∴∠AEO 为 AE 与平面 PDB 所的角,

uuur 1 1

2

uuur 2 ,

∵ EA

a,

a,

2 a , EO0,0,

a 2

2 2

uuur uuur 2 ∴ cos

AEO EA EO

uuur uuur

EA EO 2

∴ AOE

45

,即 AE 与平面 PDB 所成的角的大小为 45 .

多面体 ABCDEF 的体积为 V E — ABC D + V E — BCF= 2 2

5、解:方法(一) :

( 1)证:依题设,M在以BD为直径的球面上,则BM⊥PD

.

因为PA⊥平面ABCD,则PA⊥AB,又AB⊥AD,

所以AB⊥平面PAD, 则AB⊥PD, 因此有PD⊥平面ABM,

所以平面ABM⊥平面PC

D .

(2) 设平面ABM与PC交于点N,

因为AB∥CD, 所以A

B∥平面PCD,则AB∥MN∥CD,

由( 1)知,PD⊥平面ABM,则

MN 是 PN 在平面 ABM 上

的射影,

z

P

M

A

N

D

y

所以 PNM 就是 PC 与平面 ABM 所成的角,

PNM

PCD

B tan PNM

tan PCD PD 2 2

x

DC

所求角为 arctan2

2

( 3)因为 O 是 BD 的中点,则 O 点到平面 ABM 的距离等于 D 点到平面 ABM ( 1)知,PD⊥平面ABM于 M ,则 |DM| 就是 D 点到平面 ABM 距离 .

因为在 Rt △PAD 中, PA AD 4 , PD

AM ,所以 M 为 PD 中点, DM

到平面 ABM 的距离等于

2 。

方法二:

( 1)同方法一;

( 2)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A(0,0,0) , P(0,0,4) , B(2,0,0) D (0,4,0) , M (0,2,2) ,

O

C

距离的一半,由

2 2 ,则 O 点

, C (2,4,0) ,

r

r uuur r uuuur

2x 0 ,令 z 1 ,

平面 ABM 的一个法向量 n

( x, y, z) ,由 n

AB, n

AM 可得:

2 y 2 z

uuur r

r

2 2

,即

PC n

y

1

n (0,1, 1) 所求角

sin

uuur r

3

PC n

所求角的大小 arcsin

2

2 . 3

uuur

uuur r

(1,2,0) ,得: h

AO n 2

( 3) 所求距离 h ,由 O (1,2,0), AO

r

n

6、【解析】 解法一:

因 平面 ABEF ⊥平面 ABCD ,BC 平面 ABCD , BC ⊥AB ,平面 ABEF ∩平面 ABCD=AB ,所以 BC ⊥平面 ABEF.

所以 BC ⊥ EF.

因 ⊿ ABE 等腰直角三角形, AB=AE ,

所以∠ AEB=45°, 又因 ∠ AEF=45,

所以∠ FEB=90°,即 EF ⊥ BE. 因 BC

平面 ABCD, BE

平面 BCE,

BC ∩ BE=B

所以 EF

平面 BCE

????????????????

6 分

( II )取 BE 的中点 N,CN,MN, MN

1

AB PC

2

∴ PMNC 平行四 形 , 所以 PM ∥CN. ∵ CN 在平面 BCE 内 ,PM 不在平面 BCE 内 , ∴ PM ∥平面 BCE.

????????????????

8 分

( III )由 EA ⊥ AB,平面 ABEF ⊥平面 ABCD,易知 EA ⊥平面 ABCD.

作 FG ⊥ AB, 交 BA 的延 于 G, FG ∥ EA.从而 FG ⊥平面 ABCD,

作 GH ⊥ BD 于 H,FH, 由三垂 定理知 BD ⊥ FH.

∴ ∠FHG 二面角 F-BD-A 的平面角 .

∵ FA=FE, ∠ AEF=45° , ∠ AEF=90° , ∠FAG=45°.

2 1 AB=1, AE=1,AF=

, FG AF sin FAG

2

2

1 3 在 Rt ⊿ BGH 中 , ∠ GBH=45° ,BG=AB+AG=1+ = ,

2 2

GH

BG sin GBH

3

2 3 2 2

2 4 ,

在 Rt ⊿ FGH 中 , tan FHG

FG 2 ,

GH

3

二面角 F

BD

2

A 的大小 arc tan

3

????????????????12 分

解法二 : 因

ABE 等腰直角三角形, AB AE ,所以 AE

AB

又因 平面 ABEF 平面 ABCD

AB ,所以 AE ⊥平面 ABCD ,

所以 AE

AD

即 AD 、AB 、AE 两两垂直;如 建立空 直角坐 系

,

(I)

AB

1, AE 1 , B(0,1,0), D (1,0,0), E(0,0,1), C (1,1,0)

∵ FA

FE , AEF

45 ,∴

AFE =90 0 ,

1 1

从而 F (0,- , )

2 2

EF ( 0, 1 , 1

) , BE (0, 1,1), BC (1,0,0)

2 2

于是 EF BE 1 1

0 , EF BC 0 0

2 2

EF ⊥ BE , EF ⊥ BC

∵ BE

平面 BCE , BC

平面 BCE , BC

BE B

∴ EF 平面 BCE

( II ) M ( 0,0,

1 ), P(1, 1 ,0) ,从而 PM ( 1, 1 , 1 )

2 2 1, 1 , 1

) (0, 1 , 1 ) 2 2 1 1

于是 PM EF ( 0

2 2 2 2 4 4 ∴ PM ⊥ EF ,又 EF ⊥平面 BCE ,直 PM 不在平面 BCE 内,

故 PM ∥平面 BCE

( III ) 平面

BDF 的一个法向量

n 1 ,并 n 1 =( x, y, z) BD (1, 1,0), BF (0,

3 , 1

)

2 2

n1 BD 0

x y 0 即

3 y 1 z

n1 BF 0 0

2 2

取 y 1 ,则 x 1, z 3 ,从而n1 =( 1, 1, 3)取平面 ABD D的一个法向量为 n2 (0,0,1)

cos n1、n2

n1 n2 3 3 11

n1 n2 11 1 11

故二面角 F BD A 的大小为arccos 3

11

11

7、(Ⅰ)证发 1:连接 BD ,由底面是正方形可得AC BD 。

SD 平面ABCD,BD 是 BE 在平面 ABCD 上的射影,

由三垂线定理得 AC BE.

(II) 解法 1: SD 平面 ABCD ,CD平面ABCD,SD CD.

又底面ABCD是正方形,CD A D,又SDAD=D , CD 平面 SAD 。

过点 D 在平面 SAD 内做 DF AE 于 F,连接 CF,则 CF AE ,

故CFD 是二面角 C-AE-D 的平面角,即CFD=6 0°

在 Rt△ ADE中,AD= a , DE= a , AE= a 2 1 。

于是, DF= AD ? DE

a

AE 2 1

在 Rt△ CDF中,由cot 60° =

DF

2

CD 1

得 3 ,即 3 2 3 =3

2 1 3

(0,1] ,解得=

2 2

8、解 :(Ⅰ)如图所示,由正三棱柱ABC A1B1C1的性质知 AA1 平面 ABC .

又 DE 平面 ABC,所以 DE AA1.而DE A1E, AA1 I A1 E A1,

所以 DE ⊥平面ACC1A1 .又 DE 平面 A1DE ,

故平面 A1DE ⊥平面 ACC1 A1.

(Ⅱ)解法 1: 过点 A 作 AF 垂直A1E于点F ,

连接 DF .由(Ⅰ)知,平面A1DE ⊥平面 ACC1 A1,

所以 AF 平面A1DE ,故ADF 是直线AD和

平面 A1DE 所成的角。因为DE ACC1A1,

所以 DE AC.而ABC 是边长为 4 的正三角形,

于是 AD= 2 3 ,AE= 4-CE =4 -1

CD =3. 2

又因为 AA1 7 ,所以A1E= A1E AA12 AE2 ( 7) 2 32 = 4,

AE AA1 3 7

sin ADF AF 21

.

AF ,

AD 8 A1 E 4

即直 AD 和平面A1DE 所成角的正弦21 8

解法 2 : 如所示,O 是 AC 的中点,以 O 原点建立空直角坐系,

相关各点的坐分是A(2,0,0,), A1(2,0, 7 ), D(-1, 3 ,0), E(-1,0,0).

uuuur uuur uuur

易知 A1D =(-3, 3 ,- 7 ), DE =(0,- 3 ,0), AD =(-3, 3 ,0).

r

n ( x, y, z) 是平面A1DE的一个法向量,

r uuuv

3 y 0,

n DE

r uuuv

3x 3 y 7 z 0.

n A1D

解得 x

7

z, y 0.

3

r

7,0, 3) .于是

故可取 n (

r uuur r uuur

3 7 21 n AD

cos n, AD r uuur =

3 8

n AD 4 2

由此即知,直AD 和平面A1DE所成角的正弦21 8

所以 ME与 BN不共面,它是异面直。??..12分9、【解析】解法一:

因平面 ABEF⊥平面 ABCD,BC 平面 ABCD, BC⊥AB,平面 ABEF∩平面 ABCD=AB,所

以 BC⊥平面 ABEF.

所以 BC⊥ EF.

因⊿ ABE等腰直角三角形,AB=AE,

所以∠ AEB=45°,

又因∠ AEF=45,

所以∠ FEB=90°,即 EF⊥ BE.

因 BC平面ABCD, BE平面BCE,

BC∩ BE=B

所以 EF 平面 BCE ?????? 6 分

( II )取 BE的中点 N,CN,MN, MN 1

AB PC 2

∴PMNC 平行四形 , 所以 PM∥CN.

∵CN 在平面 BCE内 ,PM 不在平面 BCE内 ,

∴ PM ∥平面 BCE.????????????????8 分(III )由 EA⊥ AB,平面 ABEF⊥平面 ABCD,易知 EA⊥平面 ABCD.

作FG⊥ AB, 交 BA的延于 G, FG∥ EA.从而 FG⊥平面 ABCD,

作GH⊥ BD于 H,FH,由三垂定理知 BD⊥ FH.

∴∠FHG二面角F-BD-A 的平面角 .

∵FA=FE, ∠ AEF=45° , ∠ AEF=90° , ∠ FAG=45° .

2

, FG AF sin FAG 1

AB=1, AE=1,AF=

2

2

在 Rt⊿ BGH中 ,

1 3 ∠ GBH=45° ,BG=AB+AG=1+ = ,

2 2

GH BG sin GBH 3 2 3 2 2 2 4

,

在 Rt⊿ FGH中 , tan FHG FG 2 GH 3

,

∴二面角 F BD A 的大小arc tan 2

?????? 12 分3

解法二 : 因ABE 等腰直角三角形,AB AE ,所以 AE AB

又因平面 ABEF 平面 ABCD AB ,所以AE⊥平面ABCD,所以AE AD 即 AD、AB、AE 两两垂直;如建立空直角坐系,

(I) AB 1, AE 1 , B(0,1,0), D (1,0,0), E(0,0,1), C (1,1,0)

∵ FA FE , AEF 45 ,∴AFE =90 0,

1 1

从而 F(0,-,)

2 2

EF ( 0,

1 , 1

) , BE (0, 1,1), BC (1,0,0) 2 2

于是 EF BE 1 1

0 , EF BC 0 0

2 2

∴ EF ⊥ BE , EF ⊥ BC

∵ BE

平面 BCE , BC

平面 BCE , BC

BE B

∴ EF 平面 BCE

( II ) M ( 0,0,

1

), P(1, 1

,0) ,从而 PM ( 1, 1 , 1)

2 2

2 2

于是 PM EF

( 1, 1 , 1

) (0, 1 , 1 ) 0 1 1 0

2 2 2 2 4 4 ∴ PM ⊥ EF ,又 EF ⊥平面 BCE ,直线 PM 不在平面 BCE 内, 故 PM ∥平面 BCE

( III )设平面 BDF 的一个法向量为

n 1 ,并设 n 1 =( x, y, z)

BD

(1, 1,0), BF (0, 3 , 1

)

2 2

n 1 BD 0

x

y 0

3 1

n 1 BF 0

y 2 z 0

2

取 y 1 ,则 x

1, z 3 ,从而 n 1 =( 1, 1, 3)

取平面 ABD D 的一个法向量为 n 2 (0,0,1) cos n 1、n 2

n 1 n 2

3

3 11

n 1 n 2

11 1

11

故二面角 F

BD

3 11

A 的大小为 arccos 11

10、解法一 :(Ⅰ) Q AB PDC , DC

平面 EFCD ,

AB 到面 EFCD 的距离等于点 A 到面

EFCD 的距离,过点 A 作 AG FD 于 G ,因 BAD

AB ∥ DC ,故 CD AD ;又Q FA

2 平面 ABCD ,由三垂线定理可知,

CD FD ,故 CD

面FAD ,知 CD

AG ,所以 AG 为

所求直线 AB 到面 EFCD 的距离。

在 Rt △ ABC 中, FD

FC 2 CD 2

9 4 5

由 FA 平面 ABCD ,得 FA AD ,从而在 Rt △ FAD 中, FA

FD 2 AD 2

5 4 1

AG

FA AD

2 2 5 。即直线 AB 到平面 EFCD 的距离为 2 5 。

FD 5

5 5

(Ⅱ)由己知, FA

平面 ABCD ,得 FA AD ,又由 BAD

,知 AD

AB ,故 AD

平面 ABFE

2

DA AE ,所以, FAE 为二面角 F AD E 的平面角,记为 .

在 Rt △ AED 中 , AE

ED 2 AD 2

7 4

3 , 由 Y ABCD 得 , FE PBA , 从 而

AFE

2

FE

在 Rt △ AEF 中 , FE

AE 2 AF 2

3

1

2 ,故 tan

2

FA

z

所以二面角 F

AD E 的平面角的正切值为 2 .

F

E

解法二 :

G

uuur uuur uuur

(Ⅰ)如图以 A 点为坐标原点 , AB, AD , AF 的方向为

x, y, z 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数 ,则

x B A

C

D

y

可得 uuur

uuur 3 即

A(0,0,0) C(2,2,0) D(0,2,0)

F (0,0, z 0 ) ( z 0 0) FC (2,2,

z 0 ) 由 | FC |

.

,

22 22 z 02

3 ,解得 F (0,0,1)

Q AB ∥ DC ,

DC 面 EFCD ,所以直线 AB 到面 EFCD 的距离等于点 A 到面 EFCD 的距离。设 A 点在

uuur uuur uuur

uuur uuur 平面 EFCD 上的射影点为 G ( x 1 , y 1 , z 1 ) ,则 AG (x 1 , y 1 , z 1 ) 因 AG DF 0 且 AG CD 0 ,而

uuur

(0, 2,1)

DF

uuur

( 2,0,0) ,此即

2y 1 z 1 0

,知 G 点在 yoz 面上 ,故 G 点在 FD 上 .

CD 2x 1 0

解得 x 1 0 ①

uuur uuur uuur

1) 故有

y 1

2 4

GF PDF , GF

( x 1 , y 1, z 1 z 1

1 ②

联立① ,②解得 , G(0,

, )

2

5 5

uuur

uuur

(0, 2 , 4 ) uuur 2 5

| AG |为直线 AB 到面 EFCD 的距离 .

AG

所以 | AG | 5 5

5 ABFE 为平行四边形 , 则可设 E( x 0 ,0,1) uuur

(Ⅱ)因四边形 (x 0 0) , ED ( x 0 2, 1) .由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