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解说词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4.四季》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4.四季》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4.四季》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内容
本课是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的第四课,主要讲述了四季的变化。

通过生动的文字和插图,让学生初步了解春夏秋冬四季的特点。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春夏秋冬四季的特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表达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四季的情感。

3.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四季的名称和特点。

•教学难点:运用简单的语句描述四季的变化。

二、教学过程设计
1. 情境导入
通过播放四季变化的视频或展示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四季的概念,激发学生对四季的兴趣。

2. 导入新知识
通过朗读《4.四季》这篇课文,让学生听懂四季的名称和特点,带领学生认识四季的变化。

3. 学习与讨论
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四季的特点,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学生互相交流,共同探讨。

4. 情感体验
引导学生观察校园或家中的四季变化,让学生亲身感受四季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5. 总结与拓展
让学生复述四季的内容,总结四季的特点,拓展相关的诗词或歌曲,加深学生对四季的印象。

三、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四季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在描述四季变化和表达方面仍有不足。

下节课我将引导学生更多地观察自然现象,并通过绘画或表演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表达四季的变化。

四、课堂延伸
1.观察校园或家中的四季变化,并绘制四季变化的图片。

2.听取家长或长辈讲述关于四季的故事或体会。

以上就是本次课程的说课稿,希服对老师的教学有所帮助。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4《四季》说课稿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4《四季》说课稿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4《四季》说课稿
一、教材内容分析
1. 教材背景
《四季》是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的第4课,主要介绍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及特点。

2. 教学目标
•知道四季的名称和特点;
•认识四季的变化过程;
•培养学生对四季的感知和情感。

3. 教学重点
•认识四季的名称;
•掌握各季节的特点;
•探讨季节的变化过程。

4. 教学难点
•各季节特点的描述;
•季节变化过程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呈现
1. 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活动:通过课堂气氛营造,引导学生思考季节的变化;
2.导入新课:播放四季变化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3.学习新知识:老师介绍四季的名称和特点,学生跟读;
4.课文导入:带领学生朗读《四季》课文,讨论季节的变化;
5.分组活动:让学生分组探讨各季节的特点,呈现在大屏幕上;
6.全体讨论:全班讨论季节变化的原因和意义;
7.拓展活动:给予学生绘制四季变化图或写四季感悟的任务。

2. 教学手段选择
•视频、图片、课件、教具等多媒体工具;
•分组合作、全体讨论、个人写作等活动形式。

三、教学反思
在《四季》这节课中,我更多地注重了学生的实际感知和参与,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

但需要进一步优化课堂节奏,确保每个环节的时间控制和效果展示,提高学生对季节变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同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活动难度以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四季》评课稿1(王倩倩)

《四季》评课稿1(王倩倩)

一场儿童与诗歌的欢聚——评吴爱珍执教《四季》一课众友小学部王倩倩在这略有寒意的秋天,吴老师的课堂给我们带了无尽的温暖,听了吴老师执教的《四季》一课收获颇丰,这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并且非常优美的儿童诗,诗中描绘了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美景。

全诗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将四季写活,色彩明丽,形象优美,语言亲切且富有情趣,使用叠词,富于童趣,形象优美、富有情趣。

吴老师的课堂教学正如这首诗,给我们带来了一场美的享受,更为孩子们搭建了与诗歌欢聚的舞台。

课堂上那一群群聪明可爱的孩子彼此对话、唤醒、交流、分享,如同初春那一抹新绿清新自然,又如夏日充满热情,给我们带来无限的遐想和回味。

以下是我的几点粗浅看法,敬请领导批评指正:一、有趣味——未成曲调先有情我们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一个个情境。

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学习、理解和运用,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中进行的。

所以,语文课堂教学与情境是密不可分的。

课堂初始,吴老师就播放四季优美的图片,配上有趣的谜语,和教师富有童趣的解说词:大自然有四个女儿,大家能猜出她的名字吗?大女儿能让花儿变红,小草变绿;二女儿能把太阳变得大大的,热的我们大汗直流;三女儿能让树叶变黄,瓜果飘香;四女儿把世界变得白茫茫一片。

还没等老师说完孩子们就大声的说出了春、夏、秋、冬。

这段导入语富有童趣,抓住了低年级孩子好奇心强的特点,一下子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起来,令学生对四季产生了一种憧憬、喜爱、向往之情,铺设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情感基调,有了这样的情感基调,为下面愉快的课堂之旅做了丰厚的铺垫。

二、有生机——满园春光四面来课堂充满精彩与活力。

具体表现在如下三点:1、自主识字,识字是一年级教学的重点,吴老师在识字教学环节安排合理,为了减轻学生的识字压力,吴老师将本节课的生字分散处理,重点处理个别生字,这样便可以让孩子轻松的学。

另外为了让孩子自己想学,爱学,主动学,在本环节吴老师用富有童真童趣的儿童语言来引导孩子,如:“拼音宝宝排着队来了,大家一起喊出他的名字。

维瓦尔蒂及作品《四季》赏析

维瓦尔蒂及作品《四季》赏析

维瓦尔蒂及作品《四季》赏析巴洛克音乐的一些特点,它的节奏强烈、跳跃,采用多旋律、复音音乐的复调法,比较强调曲子的起伏,所以很看重力度、速度的变化。

巴洛克音乐是后期发展的一个基础。

在声乐方面,巴洛克音乐带有很浓的宗教色彩,当时的宗教音乐在西方音乐的发展占很大的分量。

那个时期的器乐曲发展也很迅速,尤其是弦乐方面的发展,弦乐的音色更能体现出巴洛克的特色。

那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巴赫、维瓦尔蒂和亨德尔。

巴赫是音乐之父,由此可见他的威望之高。

维瓦尔蒂凭着他的《四季》一举成名天下知。

深入巴洛克,让我们从维瓦尔蒂开始。

虽然他并非巴洛克的开山鼻祖,也不是当时最响当当的人物,但他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四季》却有着非同一般的号召力。

作为巴洛克晚期最为人们所熟悉的三位作曲家之一,维瓦尔蒂是最早出身的,所以我们整个系列文章为大家全面介绍的第一位作曲家便是这个意大利人。

凑巧的是,意大利是巴洛克音乐发源、成长的所在,而维瓦尔蒂所作的《四季》也被公认为古典音乐领域最容易入门的巴洛克作品。

它被录制过上百次,从而成为世界上录音次数最多的古典音乐作品之一。

那么维瓦尔蒂何以有如此的魅力?《四季》为什么得到这样的推崇?让我们慢慢说来。

安东尼奥.维瓦尔蒂(Antonio Vivaldi)1678年3月4日出生于意大利名城威尼斯的一个音乐世家中,父亲是教堂的小提琴乐手,所以维瓦尔蒂从小就在父亲的引领下学习音乐。

当时音乐与宗教有很密切的联系,而年轻的维瓦尔蒂则同时接受了音乐教育和宗教教育,这令他受益匪浅。

从十五岁开始,维瓦尔蒂开始向教堂的神父们学习,接受宗教方面的训练,十年以后接受圣职,还曾被委任为神父(由于他长有红色的胡须,所以很多人称他为“红发神父”)。

在教堂供职的日子里,维瓦尔蒂对音乐的热爱却始终没有减退,不久之后因为经济上的原因,维瓦尔蒂最终选择音乐作为自己的终生职业。

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维瓦尔蒂始终在威尼斯当地的一家慈善机构“仁爱音乐院”中任职,而他的职务集乐团指挥、作曲、音乐教师以及总乐长于一身。

2024《四季》说课稿范文

2024《四季》说课稿范文

2024《四季》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四季》,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四季》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季节的知识,并掌握了一些与季节有关的日常用语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自然与社会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而且四季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四季的概念,掌握四季的顺序和特点。

②能力目标:能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每个季节的特征。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喜爱大自然、关注环境保护的意识。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四季的顺序和特点,能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每个季节的特征。

难点是:培养学生喜爱大自然、关注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说教法学法在教授本课时,我主要采用了讲授法和情景教学法相结合的教法。

通过讲解知识点和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教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四季的特点和顺序。

同时,通过布置情景任务,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并通过交流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说教学准备为了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我准备了一些教学辅助工具和多媒体资料,包括图片、视频,以及四季的相关资料和实物。

通过展示这些教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四季的特点和顺序。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本着这个教学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谈话引入,导入新课。

课堂伊始,我会和学生谈论他们熟悉的四季,并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你们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四季。

设计意图:通过和学生的互动交流,激发学生对四季的思考和兴趣。

环节二、展示教材,讲解知识点。

在这一环节,我将通过展示教材中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讲解四季的顺序和特点。

同时,我还会使用一些形象化的表达方式,比如通过图表、比较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四季的特征。

航拍中国第四季青海篇解说词

航拍中国第四季青海篇解说词

航拍中国第四季青海篇解说词青海,位于中国西部,是一处生机勃勃的景观,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秀丽的湖面,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吸引着人们。

自2017年起,中国记者拍摄风光系列片《航拍中国》开拍青海篇,深入挖掘青海大湖地区的独特风光,展示出美丽而独特的湖泊和景观。

一、青海湖青海湖是位于中国西部的第四大淡水湖,也是世界最大的内陆湖泊之一。

一年四季,青海湖被称为“蓝宝石”,呈现出独特蔚蓝的色泽,它的湖水柔和,湖边的植物繁茂,让人身心愉悦。

航拍飞行于青海湖上空,可以看到湖边风景秀美,在夕阳中染上一层金黄色。

二、拉脱维亚湖拉脱维亚湖位于青海湖西侧,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全年水温稳定,是湖水岸边有野外水产资源,最大的特色就是湖水柔和,有多种鱼类。

这里有许多季节性湖泊,当航拍飞行,将拉脱维亚湖上的季节性湖泊连接起来,非常惊艳。

航拍的远景,可以看到湖水青蓝色的起伏,随着季节的变化,湖水的颜色也会发生变化,令人目眩神迷。

三、青海省国土空间青海省地跨黄河、淮河至干海的三大自然资源,其省境内有着群山环抱、海拔最低处都高出七千多米,最高处海拔九千五百多米。

航拍此地,可以穿梭在都柏林脉和草原之间,纵览景色,望向远方,漂浮在梦幻般的云层中,看到穹苍满野的地平线,目空一切的壮美。

四、大柴旦大柴旦位于青海省的西侧,曾经是多人族村庄,大柴旦人拥有悠久的历史,特色的民族文化,拥有独特的特色景点。

“拍摄中国”节目在这里拍摄起了振兴大柴旦的故事,拍摄了大柴旦古城、康宁国民公园等丰富多彩的景观,再现了传统青海民族文化,展示出大柴旦原汁原味的特色。

五、飞跃珠峰珠穆朗玛峰是中国西部最高峰,无论是冰川、雾海还是草甸,都有着令人叹为观止的绝美景色。

珠峰上的空气澄澈,绚丽多彩的景色令人着迷,唯美的山水可以让人居高临下,将地球上最高之处目睹眼底。

“航拍中国”通过航拍技术,穿行于珠峰上空,将这一地球上奇观捕捉在镜头中。

六、奎恩峰奎恩峰又称伊犁峰,是中国第四高的山峰,是一座终年被雪山环抱的奇特景观。

航拍中国第四季解说词

航拍中国第四季解说词

航拍中国第四季解说词
《航拍中国第四季》是由央视纪录频道制作的一档纪录片,展示
了中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用美丽的影像记录了中国的发展变化。

这一季的内容涉及海洋、山林、村庄、林改野牧、瓷都、城乡结合、乡村振兴等多个领域,从空中视角带领大家走出去,一起走进去
参观中国的美景,认识更多优秀的中国好青年,了解很多不为人知的
故事,普及早礼备因科学文明新生活,从更高的空中俯瞰大地,感染
出一种祖国强大的精神力量。

第四季不仅着重展示中国的美景,更重要的是引导观众在多模态
实地调研的背景下对中国的风貌进行客观、恰当的认识。

同时,这一
季的内容尤其重点关注林改野牧业务,将大自然的恢复和保护融入日
常生活当中,让观众从新视角感知中国的发展变化,引起共鸣。

再次展示我们国家的风光,把中国的精神引向更高的高度,《航
拍中国第四季》,定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二十四节气文化墙解说词

二十四节气文化墙解说词

二十四节气文化墙解说词一、二十四节气的由来1、历史上中国的主要政治、经济、文化、农业活动中心大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中原地区,二十四节气,也就是根据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作为依据建立起来的。

2、东周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劳动者中有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

之后,根据月初、月中日月的运行场所、天气和动植物的成长等自然现象,利用关系,将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

并且每等分取一个独特的名字,这是二十四节气。

3、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12月纪”中,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8个节气名称,这8个节气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

标志着季节的转换,明确划分了一年的4季。

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经完全确立。

二、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三、二十四节气口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二天。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小暑和大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立春梅花分外艳,雨水红杏花开鲜;惊蛰芦林闻雷报,春分蝴蝶舞花间。

清明风筝放断线,谷雨嫩茶翡翠连,立夏桑果像樱桃,小满养蚕又种田。

芒种玉秧放庭前,夏至稻花如白练;小暑风催早豆熟,大暑池畔赏红莲。

立秋知了催人眠,处暑葵花笑开颜;白露燕归又来雁,秋分丹桂香满园。

寒露菜苗田间绿,霜降芦花飘满天;立冬报喜献三瑞,小雪鹅毛片片飞。

大雪寒梅迎风狂,冬至瑞雪兆丰年;小寒游子思乡归,大寒岁底庆团圆。

解读:即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这二十四个节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列片《留坝四季》解说词及制作提示
【总片头】
(画面+音乐+字幕)
一片诗画山水
两千年文明历史
人间仙境
度假天堂
总片名:系列片:留坝四季
【序】
【西安城市相关画面】
古都西安,一座八百万人口的大城市。

繁华、喧嚣、紧迫,都市生活伴随着疲惫和压力。

人们向往恬淡闲适,梦想田园牧歌。

在炎热的夏季,一片清凉之地成为西安人追寻的目标。

七月中旬,家住未央区的姚军,带上一家五口,加入“行游天下”车队,此行目的地是秦岭山中的避暑胜地:留坝紫柏山。

【(音乐:吉它)车队驶过西安城市街道、上西汉高速、驶进紫柏山景区】
【写出本集字幕:夏】
【紫柏山景色】
晨曦微露,晓风轻拂,紫柏山舒展开奇异瑰丽的姿色。

雾从山谷底部生成,袅袅娜娜,在山涧徘徊,而后开始爬升,向峰峦奔腾。

山势巍峨,峭壁耸立。

大雾随气流涌向峰顶,遇到不同方向风的阻截,竟诡异地翻滚、回旋。

蓝天在上,苍山在下,紫柏山的真容掩映在神秘飘渺中。

刚上紫柏山,就置身在浓浓云雾里,眼前的景象使姚军一家兴奋无比。

大雾升高,天幕拉开,白云在蓝天集结,在风的导演下,形成魔幻般的自然奇观。

天坦起伏,草甸连绵,野花和神葱在蓝天下嬉笑开怀。

眼下正是酷暑,紫柏山气温只有22度。

姚军和他的伙伴们纵情肆意,尽情享受这份清新和凉爽。

天欢、地笑、人醉,一幅大自然营造的交响音画。

【画外音:“紫柏山,就是天空之城……”】
【洋芋糍粑】
山下的“紫柏人家”,此时正在忙碌着。

主人刘汉平一家,今天要为客人们制作一道富有特色的美食:洋芋糍粑。

刮皮、洗净,旺火快蒸。

四十分钟后,蒸熟的洋芋出锅。

放置半小时,等热度散尽,然后放进石碓窝,用木锤捣踏。

这是秦岭深山一种古老的制作方式。

洋芋经反复锤打,逐渐变得柔韧粘腻。

这活技巧不多,考验的是力气。

要做好美味可口的洋芋糍粑,炒料、调汁同样重要。

配料不用复杂:芹菜、大葱、生姜和辣椒。

掌握好火候,最后放入自家泡制的浆水。

给每个客人调好汤汁,将踏好的糍粑夹入碗中,一顿柔滑綿软、酸辣爽嫩的洋芋糍粑即可享用。

【栈道漂流】
【山歌“太阳出来照山岗,绿水青山好风光……”】
从紫柏山下来的姚军一行,登上小船,体验“中国栈道第
一漂”。

两千多年前,军事奇才韩信曾在这里演绎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绝唱,成就了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时代——大汉王朝。

今天,人们沿水路观瞻栈道遗迹,犹如在中国历史文化的长河上泛舟。

两岸青山,一河绿水,驾一叶小船,打捞千年故事。

生活在褒河岸边的乡民,喜歌善舞,山歌是他们世代相传的财富。

【一组“漂流对歌”与史料、漂流、泼水、戏水交替进行的画面】
甲:借问客从哪里来?观光去过啥地方?
历史典故知多少?风土人情说端详。

丙丁:你要问来尽管问,我件件都在心里装。

我紫柏天坦观盛景,留侯古祠拜张良。

乙:褒水河畔什么长?风啸尘飞马蹄扬。

明修栈道暗出兵,谁人屯兵走陈仓?
丙丁:褒水河畔栈道长,风啸尘飞马蹄扬。

明修栈道暗出兵,汉王刘邦走陈仓。

甲:谁人月下追韩信?谁的伟业百年长?
谁人设坛拜大将?千古佳话古今唱。

丙丁:萧何月下追韩信,大汉伟业百年长。

刘邦设坛拜大将,千古佳话古今唱。

合:山歌越唱心越爽,吼起号子摇双桨,
两岸青山满眼翠,一路欢歌到汉江。

【太子岭水韵】
山间溪流,完全是另外一种景象。

位于火烧店镇边远的太子岭,现在还保存着大片原始森林。

森林深处,溪流淙淙、潭水清冽、瀑布如帘。

阳光从枝叶间撒下来,在水面形成宝石般的光影。

置身其中,不由得被这份静谧、明澈和清凉所陶醉。

遥想当年,山水诗人王维、孟浩然可曾来过这里?如果他们身临此境,在这青石板上坐一坐,会不会即兴创作几首绝世诗篇?
【一组太子岭水韵】
【山童戏水】
太子岭流下来的清澈河水,成了山里孩子的天然浴场。

从小在河边长大的山童,无拘无束,玩水是他们的天性。

这时,山楂子在树枝上伫立观望,也想下水一试。

打渔郎窥探着水中的小鱼,伺机抓取猎物。

斑鸠飞来飞去,也来凑凑热闹。

在这片天地里,欢欣的不仅是这些鸟和孩子。

【招蜂】
初夏,山里的土蜂开始分窝。

对于养蜂人,这是个绝好的机会。

用传统工具,凭几十年的经验,唐运海不到半小时就将散蜂收拢。

土蜂的蜂房就地取材,用原木制成。

通常是把实木一分为二,中间掏空。

蜜蜂进驻后再合二为一,最后用牛粪糊好。

秦岭山区野花遍地,村民们把蜂桶放在房前屋后,或架在野外的岩石上,以适应土蜂采百花而酿蜜的习性。

【取糖滤糖】
夏末,到了收取蜂糖的时节。

唐运海叫来几个养蜂高手,对取糖的时机作最后把握。

取糖的过程需要经验和技术,还有几分惊险、神秘。

传统的土蜂一年只能取一次糖,而且要等到夜晚。

土蜂自卫意识强烈,黑暗会让取糖人少受攻击。

打开第一桶,整齐的蜂列呈现在眼前,蜂巢被蜜糖罐满,份量十足。

蜂列经捣碎后倒入自制的工具,开始滤糖。

金黄剔透,细腻绵长,甜香四溢——这是土蜂蜜纯正的色泽和品质。

【花海写生】
清晨,太阳刚刚升起,高媛已经在花海支起了画板,她要把眼前的美景画下来。

此时的花海,正是一天最美的时侯。

各色花儿竞次开放,争奇斗艳;微风吹过,荡起层层花漪。

蜜蜂、蝴蝶来回飞舞,采撷新的芬芳。

在她眼里,家乡处处都是画,可供创作的素材丰富多彩。

县城格桑花海自然成了她常去的地方。

【画外音:“我就是想用画笔把家乡的美画出来”】
受她的影响,几个学美术的小朋友也来花海,拿起稚嫩的笔,画他们心目中的花儿。

傍晚时分,花海就是赏花纳凉的好地方。

散步、拍照或荡起双桨。

夕阳西下,花海一片瑰丽辉煌。

【一组花卉、植物、动物(音乐+字幕)】
美丽之夏,生态留坝诗情画意,呈现出丰富独特的自然风采。

山荔枝金银花五味子花卜氏杨美人蕉小鸭子竹笋板栗花石榴花
蝴蝶青核桃天麻花薰衣草山楂子(动物) 河中小鱼神葱荷花地泡儿
打鱼郎(动物)裤裆泡儿灯笼花(白、紫)斑鸠(动物)蒲公英洋芋花红樱桃【一组人文活动(音乐+字幕)】
浪漫之夏,游人涌向留坝,享受清凉,走进人间仙境,找寻自己的度假天堂。

广场演出活动
斗鸡场面
登山比赛(字幕要全称)
老街美食节
画家写生
王立群讲座
游客活动(紫柏山顶)
【定格全片完】
2014.8.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