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课件通信发展史
合集下载
通信演变历史过程

通信演变历史过程1. 远古时代的通信方式
- 烽火传递信息
- 鼓声和号角传递信号
- 绘画和符号记录信息
2. 书写文字的出现
- 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
- 纸张和羊皮纸的使用
- 书信和文书的传递
3. 印刷术的发明
- 活字印刷术的诞生
- 大规模复制和传播信息
- 报纸和期刊的出现
4. 电报和电话的发明
- 电报线路的铺设
- 电话的发明和普及
- 远距离实时通信成为可能
5. 无线电和广播的发展
- 无线电波的发现和应用
- 广播电台的建立
- 信息传播范围扩大
6. 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兴起
- 计算机的发明和发展
- 互联网的诞生和蓬勃发展
- 信息传播更加便捷和高效
7. 移动通信和社交媒体的时代
- 手机和智能手机的普及
- 社交媒体平台的兴起
- 信息交流更加即时和互动
通信技术的不断演变,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传播。
从远古时代的原始方式,到现代科技时代的先进手段,通信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未来,通信技术将继续创新发展,为人类带来更加便捷和高效的信息交流体验。
第一章 绪论 通信原理课件

2020/11/11
1.3 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的构成
• 通信网模型(图1.2)
– 转接设备(交换设备):选择路由,将信息 从信源一站一站传递,直到到达信宿
– 信令、协议:为通信网中传送信息,必须符 合预先制定的规程,才能保证通信成功,这 样的规程叫信令(电话网)或协议(计算机 网)
2020/11/11
2020/11/11
1.2 通信发展简史和展望
• 远程和大容量化
– 有线:明线→同轴电缆→光纤 –无线:短波→微波→卫星
2020/11/11
1.2 通信发展简史和展望
• 网络和综合化
– PSTN:电路交换 – Internet:分组交换
2020/11/11
1.2 通信发展简史和展望
• 移动和个人化
• 一些概念
– 有效性:单位带宽内传送的信息量的多少。 模拟通信系统用单位带宽内能传送的电话或 电视路数表示;数字通信系统用频带利用率 (bit/Hz)表示
– 可靠性:接收信息的准确程度。模拟通信系 统用接收端的输出信噪比表示;数字通信系 统用误比特率表示
– 有效性和可靠性是相互矛盾的,可以互换。
2020/11/11
2020/11/11
1.2 通信发展简史和展望
• 通信的发展方向
– 数字化 – 远程与大容量化 – 网络与综合化 – 移动和个人化
2020/11/11
1.2 通信发展简史和展望
• 数字化
– 数字信息和模拟信息的区别:前者取值离散 ,后者取值离散
– 数字通信的主要优点
• 抗干扰能力强,且中继时无噪声积累 • 可使用现代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进行处理 • 差错可以控制,传输质量好 • 易于加密 • 易于实现设备小型化
1.3 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的构成
• 通信网模型(图1.2)
– 转接设备(交换设备):选择路由,将信息 从信源一站一站传递,直到到达信宿
– 信令、协议:为通信网中传送信息,必须符 合预先制定的规程,才能保证通信成功,这 样的规程叫信令(电话网)或协议(计算机 网)
2020/11/11
2020/11/11
1.2 通信发展简史和展望
• 远程和大容量化
– 有线:明线→同轴电缆→光纤 –无线:短波→微波→卫星
2020/11/11
1.2 通信发展简史和展望
• 网络和综合化
– PSTN:电路交换 – Internet:分组交换
2020/11/11
1.2 通信发展简史和展望
• 移动和个人化
• 一些概念
– 有效性:单位带宽内传送的信息量的多少。 模拟通信系统用单位带宽内能传送的电话或 电视路数表示;数字通信系统用频带利用率 (bit/Hz)表示
– 可靠性:接收信息的准确程度。模拟通信系 统用接收端的输出信噪比表示;数字通信系 统用误比特率表示
– 有效性和可靠性是相互矛盾的,可以互换。
2020/11/11
2020/11/11
1.2 通信发展简史和展望
• 通信的发展方向
– 数字化 – 远程与大容量化 – 网络与综合化 – 移动和个人化
2020/11/11
1.2 通信发展简史和展望
• 数字化
– 数字信息和模拟信息的区别:前者取值离散 ,后者取值离散
– 数字通信的主要优点
• 抗干扰能力强,且中继时无噪声积累 • 可使用现代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进行处理 • 差错可以控制,传输质量好 • 易于加密 • 易于实现设备小型化
通信的概念和历史PPT课件

30
1 .... 历史
4 通信的历史 《通信工程专业概论》
1889年,当时在安徽主管安庆电报业务的彭名保设
计制造成我国第一部电话机,取名为“传声器”,通
话距离可达300华里。
1900 年 南 京 首 先 自 行 开 办 了 磁 石 式 电 话 局 , 在
1900年到1906年之间北京、天津、上海、太原、沈
9/19/2024
19
3 通信方式及分类
• 通信方式可分为单工、半双工及全双工通信
发端 收端
9/19/2024
发端
信道 (b)
信道 (a) 发端 发端
收端 收端
收端
信道 信道
( c)
发端 收端
20
《通信工程专业概论》
3 通信方式及分类
单工通信 是指消息只能单方向传输的工作方 式, 因此只占用一个信道。
1940 二战刺激 雷达和微波系统发展 1980 SLSI 长波光纤通信 ISDN 3G
9/19/2024
27
4 通信的历史 《通信工程专业概论》
1871年,英、俄、丹麦敷设的香港至上海、长崎
至上海的水线,全长2237海里。于1871年6月3日开 始通报。是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第一条电报水线和在
上海租界设立的电报局。
1873年,法国驻华人员参照《康熙字典》的部首
排列方法,挑选常用字6800多个,编成了第一部汉
字电码本,名为《电报新书》。后由郑观应改编成为
《中国电报新编》,是中国最早的汉字电码本。
1875年,福建巡抚丁日昌积极倡导创办电报。在
福建船政学堂附设电报学堂,培训电报技术人员。是
中国第一所电报学堂。
9/19/2024
光纤通信原理和技术PPT课件

波长(µm) 系统类型
0.85
IM/DD
光纤 多模
BL(Gb/s·km) 年代
2
1978
1.3
IM/DD
单模
第1章 绪论
1.1 光通信发展史 1.2 国内外光纤通信技术发展概况 1.3 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构成
第1章 绪论
1.1 光通信发展史
1.1.1 现代通信的发展
人类社会出现后,人与人之间就需要信息交流。原始社会 人们可以靠声音(语言)、肢体动作(肢体语言)或面部表情 等交流信息,这就是原始的通信,是人们面对面的交流。
60年代最好的光纤传输衰减为1000dB/km,即传输1km, 光功率降到原来的1/10100≈0,因而这种光纤不可能用作通 信媒质。当时没有人相信光纤可以用于通信,也没有人从 事光纤用于通信的研究。英藉华人学者高锟博士的贡献在 于理论上证明这样大的传输衰减是由于光纤中杂质吸收和 散射引起的。如将光纤提纯,则传输衰减可以降到可在通 信中实用的程度(最初提出的指标是20dB/km)[1].这一贡 献具有深远意义,完全改变了通信容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 需求,推动了信息社会更快地到来。由于这一贡献,高锟 博士获得了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第1章 绪论
2.半导体激光器性能的突破
1960年发明的第一个激光器是红宝石(固体)激光器,不久 (1961年)半导体激光器研制成功,但当时需要在低温(液氮) 下脉冲工作。后来采用异质结技术使激光器可在常温下连续 工作,但开始只有数小时甚至数分钟的寿命,由于寿命极短 不能实用化。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才研制成功可实用的半 导体激光器。现在的半导体激光器的性能有了极大的提高, 其寿命可达106小时,甚至达108小时,功率可达10 毫瓦量级 (泵浦激光器可达几百毫瓦),可调谐范围几百GHz,线宽低到 1―10MHz(外腔激光器能达几十kHz),适用于各种光通信系统, 为光纤通信实用化打下了基础。激光器价格也在不断下降, 干线通信系统所用激光器已降到千美元量级;几十美元,甚 至几美元的半导体激光器可用于接入网系统。
《数字通信原理》课件

信道编码
为了提高数字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通过增加冗余信息对数字信号进行 编码。
常见信道编码技术
线性分组码、循环码、卷积码等。
差错控制编码
差错控制编码
通过在数字信号中添加额外的信息,以检测和纠正传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常见差错控制编码技术
奇偶校验码、海明码、循环冗余校验(CRC)等。
加密与解密技术
THANKS
抗干扰能力
抗噪声干扰能力
数字通信系统在存在噪声干扰的情况 下仍能正常工作的能力。
抗多径干扰能力
数字通信系统抵抗多径效应干扰的能 力。
误码率与信噪比
误码率(BER)与信噪比(SNR)的关系
随着信噪比的增加,误码率逐渐降低,通信质量提高。
信噪比优化
通过合理配置信号功率和噪声抑制措施,降低误码率,提高通信性能。
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噪声 、干扰和衰减的影响,需要进行相应的 处理和补偿。
数字信号的同步技术
01
载波同步
通过提取载波频率和相位信息 ,使接收端与发射端保持一致
的载波频率和相位。
02
位同步
使接收端的抽样时钟与发送端 的时钟保持一致,以便正确地
进行抽样判决。
03
帧同步
使接收端正确地识别出数字信 号中的帧结构,以便正确地提
物联网与智能家居系统的组成
物联网与智能家居系统由传感器、控制器、智能家电等组成,实现家庭设施的远程控制和 智能化管理。
物联网与智能家居系统的特点
物联网与智能家居系统具有便捷性、智能化、节能环保等特点,能够提高家庭生活的舒适 度和便利性。
未来数字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01
未来数字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概述
为了提高数字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通过增加冗余信息对数字信号进行 编码。
常见信道编码技术
线性分组码、循环码、卷积码等。
差错控制编码
差错控制编码
通过在数字信号中添加额外的信息,以检测和纠正传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常见差错控制编码技术
奇偶校验码、海明码、循环冗余校验(CRC)等。
加密与解密技术
THANKS
抗干扰能力
抗噪声干扰能力
数字通信系统在存在噪声干扰的情况 下仍能正常工作的能力。
抗多径干扰能力
数字通信系统抵抗多径效应干扰的能 力。
误码率与信噪比
误码率(BER)与信噪比(SNR)的关系
随着信噪比的增加,误码率逐渐降低,通信质量提高。
信噪比优化
通过合理配置信号功率和噪声抑制措施,降低误码率,提高通信性能。
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噪声 、干扰和衰减的影响,需要进行相应的 处理和补偿。
数字信号的同步技术
01
载波同步
通过提取载波频率和相位信息 ,使接收端与发射端保持一致
的载波频率和相位。
02
位同步
使接收端的抽样时钟与发送端 的时钟保持一致,以便正确地
进行抽样判决。
03
帧同步
使接收端正确地识别出数字信 号中的帧结构,以便正确地提
物联网与智能家居系统的组成
物联网与智能家居系统由传感器、控制器、智能家电等组成,实现家庭设施的远程控制和 智能化管理。
物联网与智能家居系统的特点
物联网与智能家居系统具有便捷性、智能化、节能环保等特点,能够提高家庭生活的舒适 度和便利性。
未来数字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01
未来数字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概述
通信发展史.(PPT51页)

烽火传军情
三国时期的关羽仿照周烽火台旧制,沿江列布烽火台,一旦发现东吴军队,即点燃烽火,示警云长。 关羽得报,即可迅速回兵。
东吴吕蒙采取白衣渡江的方式迷惑蜀军。看守烽火台的蜀兵已经司空见惯了,而且蜀兵还经常接受动 物商人的贿赂。因此,虽然有大批白衣人过江,也丝毫没有引起蜀兵的警觉。东吴恰到好处的运用了瞒天 过海之计,使关羽不能从烽火台及时得到荆州的军事信息,以至于被铺被杀。
其他早期信息传播
• 信鸽传书 • 击鼓传书 • 黄儿传书 • 风筝通信 • 竹筒传书
邮驿通信
周朝时期,诸侯都自成一个国家。他们为政治、 军事上的需要,都在大道上经常设有驿马和邮 车,往返传送官府公文。 右边这幅图是嘉峪关火车站广场的“驿使”雕 塑,它取材于嘉峪关魏晋壁画墓,驿使手举简 牍文书,驿马四足腾空,速度飞快。
鸿雁传书
据《史记》记载,汉武帝时,使臣苏武被匈奴 拘留,并押在北海苦寒地带多年。后来,汉朝 派使者要求匈奴释放苏武,匈奴单于谎称苏武 已死。这时有人暗地告诉汉使事情的真相,并 给他出主意让他对匈奴说:汉皇在上林苑射下 一只大雁,这只雁足上系着苏武的帛书,证明 他确实未死,只是受困。这样,匈奴单于再也 无法谎称苏武已死,只得把他放回汉朝。从此, "鸿雁传书"的故事便流传成为千古佳话。而鸿 雁,也就成了信差的美称。
民信局的出现
• 大约在唐朝的时候,长安、洛阳之间,就有了主要为民间商 人服务的“驿驴”。
• 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由宁波帮商人首创的 “民信局”。民信局是由私人经营的赢利机构,业务 包括寄递信件、物品、经办汇兑。到了清同治、咸丰、 光绪年间,全国大小民信局达数千家,机构遍布国内 及华侨聚居的亚洲、澳大利亚和太平洋地区,形成内 地信局、轮船信局和侨批局(福建话发音“信”为 “批”,故侨批局也就是侨信局,专门为南洋侨民服 务)。较大的民信局在商业中心上海设总店,各地设 分店和代办店,各民信局之间还联营协作,构成了民 间通信网。
《通信原理》第六版课件(全)

发送设备:产生适合于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 信道:将来自发送设备的信号传送到接收端的物理
媒质。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两大类。 2021/8/18 噪声源:集中表示分布于通信系统中各处的噪声。
第1章 绪论
接收设备:从受到减损的接收信号中正确恢复出原始电 信号。
受信者(信宿):把原始电信号还原成相应的消息,如 扬声器等。
x3,…,
1
xM
所包含的信息量分别为
log2 P(x1) , log2 P(x2 ) , , log2 P(xM )
于是,每个符号所含平均信息量为
H (x) P(x1)[ log2 P(x1)] P(x2 )[ log2 P(x2 )] P(xM )[ log2 P(xM )]
M
P(xi )lo g2 P(xi ) (比特 / 符号) i 1
2021/8/18
第1章 绪论
若用熵的概念来计算:
H
3 8
log
2
3 8
1 4
log 2
1 4
1 4
log 2
1 4
1 8
log
2
1 8
1.906 (比特 / 符号)
则该消息的信息量
I 57 1.906 108.64 (b)
以上两种结果略有差别的原因在于,它们平均处 理方法不同。前一种按算数平均的方法,结果可能存 在误差。这种误差将随着消息序列中符号数的增加而 减小。
(1.4 6)
2021/8/由18 于H(x)同热力学中的熵形式相似,故称它为信息源的熵
第1章 绪论
【例1】 一离散信源由“0”,“1”,“2”,“3”四个符 号组成,它们出现的概率分别为3/8,1/4,1/4,1/8, 且每个符号的出现都是独立的。试求某消息
媒质。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两大类。 2021/8/18 噪声源:集中表示分布于通信系统中各处的噪声。
第1章 绪论
接收设备:从受到减损的接收信号中正确恢复出原始电 信号。
受信者(信宿):把原始电信号还原成相应的消息,如 扬声器等。
x3,…,
1
xM
所包含的信息量分别为
log2 P(x1) , log2 P(x2 ) , , log2 P(xM )
于是,每个符号所含平均信息量为
H (x) P(x1)[ log2 P(x1)] P(x2 )[ log2 P(x2 )] P(xM )[ log2 P(xM )]
M
P(xi )lo g2 P(xi ) (比特 / 符号) i 1
2021/8/18
第1章 绪论
若用熵的概念来计算:
H
3 8
log
2
3 8
1 4
log 2
1 4
1 4
log 2
1 4
1 8
log
2
1 8
1.906 (比特 / 符号)
则该消息的信息量
I 57 1.906 108.64 (b)
以上两种结果略有差别的原因在于,它们平均处 理方法不同。前一种按算数平均的方法,结果可能存 在误差。这种误差将随着消息序列中符号数的增加而 减小。
(1.4 6)
2021/8/由18 于H(x)同热力学中的熵形式相似,故称它为信息源的熵
第1章 绪论
【例1】 一离散信源由“0”,“1”,“2”,“3”四个符 号组成,它们出现的概率分别为3/8,1/4,1/4,1/8, 且每个符号的出现都是独立的。试求某消息
《通信发展史》课件

02
烟雾信号通常用于传递简单的警告或通知பைடு நூலகம்例如火灾、 入侵者等。
03
烟雾信号的优点是简单、易操作,但受天气和风向影响 较大,传递距离有限。
鼓声与号角
鼓声和号角是古代常用的通信工具,通过不同的节奏和音调传递信息。
鼓声通常用于传递简单的命令或警告,而号角则用于传递更重要的信息或召集人员 。
鼓声和号角的优点是声音传播距离远,但传递信息量有限,且容易受到噪音干扰。
通信技术发展的历史背景
古代通信方式
包括烽火、鼓声、旗语等原始的通信 方式,这些方式在古代主要用于军事 和紧急情况。
近代通信技术的兴起
随着电报、电话等电信技术的发明, 通信技术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逐 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 缺的组成部分。
02 古代通信方式
烟雾信号
01
烟雾信号是一种古老的通信方式,通过燃烧不同的材料 产生不同的烟雾,传递简短的信息。
量子通信技术
量子通信技术基于量子力学原理,具有高度 安全性、可靠性和保密性,是未来通信领域 的重要发展方向。
面临的挑战
量子通信技术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面临着 技术难度大、成本高、标准不统一等挑战, 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人工智能在通信领域的应用与前景
人工智能在通信领域的应 用
人工智能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广泛,包括 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智能客服、网络 优化等方面,能够提高通信效率和用户体验 。
详细描述
19世纪30年代,塞缪尔·莫尔斯成功发明了摩尔斯电码,为电报的普及奠定了基 础。随后,海底电缆的铺设使得电报能够跨国传递,进一步推动了电报的普及 。
电话的诞生与早期发展
总结词
电话的发明实现了声音的即时传递, 使人们能够进行远距离的实时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动通信
1G:基于FDMA的第一代模拟系统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蜂窝状移动通信网成为实用系统
,并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其次,提出并形成了移动 通信新体制。北美AMPS、N-AMPS;英国TACS;日本 JTAC;北欧NMT。缺点容量有限、制式太多、互不兼容 、话音质量不高、不能提供数据业务、不能提供自动 漫游、频谱利用率低、移动设备复杂、费用较贵以及 通话易被窃听等,最主要的问题是其容量已不能满足 日益增长的移动用户需求。
专用术语
GSM - 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AMPS - 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 高级移动电话系统 N-AMPS - Narrowband AMPS 窄带高级移动电话系统 D-AMPS - Digital AMPS 数字高级移动电话系统 TACS - Total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全向通信系统 JTAC - Japan Total Access Communications 日本全向通信系统 NMT - North-Europe Mobile Telephony 北欧移动电话 JDC/PDC - Japan/Personal Digital Cellular 日本(个人)数字蜂窝系统 PCS - Pesonal Communication System 个人通信系统 IMT - 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国际移动通信
1946年,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问世(ENIAC )
1947年,晶体管在贝尔实验室问世,为通信器件的进步创造 了条件
通信发展简史(3)
1948年,香农提出了信息论,建立了通信统计理论 1950年,时分多路通信应用于电话系统 1951年,直拨长途电话开通 1956年,铺设越洋通信电缆 1957年,前苏联的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伴侣一号”, 1970年,中国在酒泉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 号”。 1958年,美国发射世界上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斯科尔”, 通过它传播了艾森豪威尔总统的圣诞祝词,开始了卫星通 信实验阶段。 1962年,发射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开通国际卫星电话; 脉冲编码调制进入实用阶段。1984年4月8日,中国自行研 制的第一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东方红2号“由长征3号运 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上天。
多媒体通信
多媒体通信传媒信息量大 适应现代社会许多应用需求,诸如
可视电话 电视会议 虚拟现实 视频点播 语音邮件 多媒体检索 远程教学 远程医疗
多媒体通信
多媒体技术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来表示、 存储、传输和处理各种感知媒体的技术, 因此多媒体通信也是一种数据通信。 媒体种类
感觉媒体 (Perception Medium) 表示媒体 (Representation Medium) 显示媒体 (Presentation Medium) 存储媒体 (Storage Medium) 传输媒体 (Tansmission Medium)
蜂窝数字分组数据(CDPD) 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
无线数据网络:分组无线电 无线局域网(WLAN) 无线本地环路(WLL)
本地多点分布业务(LMDS) 多信道多点分布业务(MMDS) 注册许可的微波系统 个人通信业务(PCS)
其它
ATM(异步传送模式) IP Phone(网络电话) WDM(波分复用) ADM(光纤分插点复用器) IN(智能网) ASON(自动交换光纤网) MPLS(多协议标记交换) 10G Ethernet(万兆以太网) WLAN(无线局域网) IntServ(互联网综合业务) QoS(服务质量) 信息安全
标准化组织
国际标准化组织(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 ISO) 国际电信联盟(The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Union-Telecommunication Standards Sector, ITU-T, formerly the CCITT) 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Th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IEEE)。 IEEE负责计算机、电气 电子等专业标准的制定。 电子工业协会(The Electronic Industries Association, EIA) 美国国家标准协会(The 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 ANSI)
移动通信
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TDMA等 数字手机(2G),第三代手机一般而言,是指将无线 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 信系统。是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终端设备。 3G手机除了能完成高质量的日常通信外,还能进行多 媒体通信。用户可以在3G手机的触摸显示屏上直接写 字、绘图,并将其传送给另一台手机,而所需时间可 能不到一秒。当然,也可以将这些信息传送给一台计 算机,或从计算机中下载某些信息;用户可以用3G手 机直接上网,查看电子邮件或浏览网页;将有不少型 号的3G手机自带摄像头,这将使用户可以利用手机进 行计算机会议,甚至替代数码相机。
移动通信
4G:4G是集3G与WLAN于一体并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以 及图像传输质量与高清晰度电视不相上下的技术产品。 4G系统能够最高可以100Mbps的速度下载,这种速度比 拨号上网快2000倍,相当于3G手机传输速度的50倍。上 传的速度也能达到20Mbps,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 于无线服务的要求。4G主要是以正交频分复用(OFDM )为技术核心。OFDM技术的特点是网络结构高度可扩 展,具有良好的抗噪声性能和抗多信道干扰能力,可以 提供比目前无线数据技术质量更高(速率高、时延小) 的服务和更好的性能价格比,能为4G无线网提供更好 的方案。
移动通信
1983年4月, 世界上第一 台手机摩托
罗拉
DynaTAC 8000X产生, 重2磅,通 话时间半小 时,销售价 格为3,995美 元,是名副 其实的最贵 重的砖头。
移动通信
2G: 基于TDMA和CDMA的第二代数字系统 北美D-AMPS(EIA/TIA IS-136);欧洲GSM;日本JDC 欧洲GSM/GPRS;基于CDMA的北美PCS(IS-95)。 (2G+)
通信发展简史(4)
20世纪60年代,彩色电视问世;阿波罗宇宙飞船登月; 数字传输理论与技术得到迅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开始 出现1969年,电视电话业务开通 20世纪70年代,商用卫星通信、程控数字交换机、光 纤通信系统投入使用;一些公司制定计算机网络体系 结构
通信发展简史(5)
20世纪80年代,开通数字网络的公用业务;个人计算机 和计算机局域网出现;网络体系结构国际标准陆续制定。 20世纪90年代,蜂窝电话系统开通,各种无线通信和数 据移动通信技术不断涌现;光纤通信得到迅速普遍的应 用;国际互联网和多媒体通信技术得到极大发展。可视 电话、卫星通信、互联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方 便。 21世纪…..
通信发展简史(1)
1837年,摩尔斯发明有线电报,开始了电通信阶段
1843年,亚历山大·本取得电传打字电报的专利
1864年,麦克斯韦创立了电磁辐射理论,并被当时的 赫兹证明,促使了后来无线通信的出现 1876年,贝尔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发明了电话 1879年,第一个专用人工电话交换系统投入运行 1880年,第一个付费电话系统运营 1892年,加拿大政府开始规定电话速率 1896年,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
通信发展简史(2)
1907年,电子管问世,通信进入电子信息时代 1915年,横贯大陆电话开通; 实现越洋语音连接 1918年,调幅无线电广播、超外差式接收机问世 1925年,开通三路明线载波电话,开始多路通信 1936年,调频无线电广播开播 1937年,雷沃斯发明脉冲编码调制,奠定了数字通信基础 1938年,电视广播开播 20世纪40年代二战期间,雷达与微波通信得到发展
基于光缆的接入技术
光缆频带宽、容量大、干扰小。
光纤同轴混合接入技术
利用有线电视系统的方法,可以额外提供视频点播, 交互式数据业务及电话业务。
无线接入技术
具有建设速度快,方便灵活、造价低廉等特点。
各种无线通信系统
交换式/中继移动无线电(SMR/TMR) 无线寻呼网(BP) 无绳电话与无线办公电信系统(WOTS) 蜂窝无线电与蜂窝数据通信
多媒体通信
多媒体通信的主要特点
集成性 实时性 交互性 同步性
多媒体通信中涉及的技术领域
多媒体通信终端技术 支持多媒体业务的通信网络技术 多媒体应用系统技术
主要关键技术
音频与图像媒体压缩技术 宽带网络技术 信号处理与识别技术
用户数据接入
基于铜缆的接入技术
例如,能传输2Mbps以上的数据“高比特率数字用 户线”,可把图像等视频信号引入用户家庭 。
移动通信
2012年ITU正式审议通过IMT-Advanced(4G) 标准:LTE(Long Term Evolution) -Advanced 和Wireless MAN-Advanced。我国主导制 定的TD- LTE-Advanced同时成为IMTAdvanced标准。在室内或静止可提供 20Mbps的速率,下载速率可达100Mbps
3G :基于WCDMA的数字第三代系统 提供数据速率为2Mbps(静态环境)的多媒体业务。 IMT2000参考建议有:
欧洲根据GSM/GPRS演Fra bibliotek的UMTS建议(WCDMA); 北美根据IS-95演进的cdma2000建议; 北美根据IS-136演进的UWCC-136建议(TDMA); 中国综合根据2G多种标准提出的TD-SCD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