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张思德

合集下载

张思德

张思德

守住平凡成就不凡张思德长征前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张思德,一名普通的战士。

他把自己化作种子,埋在了一个炭窑里,升华出一种伟大的精神——为人民服务!一个平凡的名字从此与一个政党、一支军队紧紧连在一起,提升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高度!1944年9月8日,平凡而伟大的战士张思德牺牲后的第三天,延安各界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

下午一点,毛泽东同志迈着沉重的步履走上台,作了《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

从此,张思德的名字与“为人民服务”紧紧联系在一起,家喻户晓、广为人知。

下面与大家分享一些张思德长征前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现已更名为思德镇的六合场,处于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的大山深处,四周群山环抱。

1915年农历三月初六,张思德诞生在该地韩家湾一个贫穷的佃农家中。

那时,他家中粒米无存,母亲拖着虚弱的身子,抱起小思德,走家串户,讨来半把米一把谷,然后捣碎熬成糊糊喂他。

因为,他靠着这种谷糊糊艰难存活,所以,乡亲都叫他“谷娃子”。

烧炭需要技术,从选材到烧制,全凭经验和感觉。

张思德在12岁时,就跟着父亲张行品练就了烧炭的好手艺,因此,父子俩背的炭到六合场乃至仪陇县城,都卖得快、卖得好。

而他们烧炭的艰辛却少有人知。

因为就近方便的山林田产早被那些有钱有势的大户人家圈占了,张思德父子俩必须深入到深山老林中,寻找名为“公地”的地方才能取柴烧炭。

仪陇县是四川的贫困县,境内全是山地,特别缺水。

他们进山烧炭,浇灭火石所用的水都是靠从山下背上来的,一桶水背在身上要吭哧吭哧地赶几十里甚至上百里的山路。

张思德与父亲烧制的木炭在当地小有名气,可也引来了一场灾难。

地主范有万诬陷他们不交税,私自进山砍伐他人山林,将他们关进了乡公所。

等他们被保出来后,家里值钱的东西被地主范有万骗去了,租田也被收走,父子俩抱头痛哭一场。

然后,离开韩家湾,流落他乡,替人背力、挑担、打短工,当起了“巴山背二哥”。

1933年8月12日至28日,已在川陕苏区站稳脚跟的红四方面军为了解决根据地的盐荒,一举发起仪南(仪陇、南部)战役,在仅仅半年的时间里,歼敌3000余人,缴枪4000多支,仪陇全境解放。

从张思德其人其事品读《为人民服务

从张思德其人其事品读《为人民服务

从张思德其人其事品读《为人民服务》1944年9月8日,在枣园后沟的西山脚下,中共中央直属机关1000多人,为一个普通党员、战士——张思德,召开了一个隆重的追悼大会。

毛泽东亲笔题写挽词“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

大会在介绍张思德生平和革命生涯后,毛泽东神色凝重,走上临时修建的土台子,作了“为人民服务”的主题讲演。

毛泽东在延安的112篇著作基本上都是用笔写出来的,而这篇是讲出来的,是根据毛泽东在张思德追悼会上讲话整理成篇的。

张思德是怎样的一个人?毛泽东为什么要参加他的追悼会并发表讲话?我们今天为什么还要关注“为人民服务”,如何更好地理解和贯彻落实“为人民服务”?重新品读《为人民服务》一文,或许能找到答案。

一、张思德其人其事张思德,1915年出生在四川省仪陇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3年参加红军,1935年参加长征,1937年入党。

经受长征考验,两次翻雪山、过草地。

在革命生涯中,张思德担任过勤务员、通讯兵、警卫员,当战士打过仗,干过班长,搞过生产,烧过木炭,开过荒。

1942年部队合并整编时他由班长改当战士,后来被调到枣园执行警卫任务。

张思德是战斗能手,机智勇猛,多次负伤;是业务能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站岗放哨、开荒烧炭毫不含糊,打草鞋和烧木炭是他的两个绝活;是人品的模范,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心胸宽广,能上能下,拥有朴实而可贵的品质和平凡而伟大的人格;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乐于吃苦,甘于受累,不怕困难,敢于牺牲,坚持工作第一、群众第一、他人第一,心里始终装的是党的事业、群众利益、他人疾苦。

1943年,张思德被调到枣园,在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工作的地方执行警卫任务,他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当好一个“枣园的哨兵”。

为了保证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有个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他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在警卫工作中。

他在高质量地做好警卫工作的同时,还经常主动为驻地打扫卫生、铺石垫路、修补窑洞,勤勤恳恳地做好每一件事;他还经常帮助战友补洗衣服、编草鞋、喂战马、挑水烧火、采药防病、站岗放哨,并带头帮助驻地群众进行生产劳动,全心全意地干好每一件革命工作。

学习《张思德》有感

学习《张思德》有感

学习《张思德》有感_学习《张思德》有感人社局 __在经过两天的党员学习培训之后,按照上级领导的要求,11月22日我局组织观看了革命电影《张思德》,经过此次的学习我讲讲我的体会。

张思德是一名普通的士兵,他处在一个平凡的岗位上。

最开始觉得他有一点木讷寡言,这种印象随着对他更多的了解逐渐转变成了憨厚忠诚,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只是悄悄装在心中,别人看不到的角落,被他收入眼底,在众多同志们的眼里他不爱说话,并不起眼。

而毛主席却发现了他身上的优点,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毛主席对张思德同志优缺点的总结,毛主席对张思德说:“你最大的缺点是干工作不吭声,最大的优点也是干工作不吭声”。

通过此次影片观看学习,我更加看到了张思德身上闪现出的各种精神值得我们思考、值得我们学习:首先要学习张思德同志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作为33年参加工作的老同志,长期从事最基层工作的张思德同志不怕苦不怕累,从不向领导提要求,每次都是从事最危险的角色,受到了毛主席的赞扬;其次学习张思德同志肯钻研的精神,张思德同志作为一名革命战士,不但能干好本职工作,而且对其它工作样样在行,会辨别野菜、会开荒、会烧窑,干一行爱一行。

再次,要学习张思德同志关心同志爱护群众的精神,张思德同志在战友犯错误的情况下,不打击不冷漠,积极关心同志的各项生活,激发同志的革命热情,在别人失意时送上温暖,关心革命群众,时刻想着群众,为群众办实事。

张思德不过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伟大队伍中的一个代表。

他的身前身后,一串长长的名字。

雷锋、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等等,从水深火热到翻身做主人,从改革攻坚到加快发展,一个个平凡的生命延长着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光华,我们的事业也由此一天天壮大。

历史的车轮滚滚驶过,到今天,社会、时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然而,无论形势和任务有怎样的不同,我们共产党员都不会忘记这个本,不会丢了这个根,求真务实,艰苦奋斗。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曾经成就我们事业的伟大精神动力,还将辉映着我们漫长而辉煌的征程。

讲红色故事教师演讲稿

讲红色故事教师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能够与大家分享一段红色故事。

红色故事,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它承载着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

今天,我要讲述的是一位伟大的教师——张思德的故事。

张思德,原名张思诚,1915年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1927年,年仅12岁的张思德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

1933年,张思德加入了红军,成为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

在红军长征途中,他表现出了极高的革命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1935年,张思德担任了红军学校的一名教员,开始了他的教育事业。

张思德是一位有着深厚教育情怀的教师。

他深知,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因此,他始终把教育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在红军学校,张思德担任了政治教员和军事教员,他不仅传授学生革命理论,还教授他们军事技能。

他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着每一个学生。

在张思德的教育生涯中,他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他认为,教育工作者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把学生的成长和国家的繁荣放在首位。

在红军学校,张思德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耐心解答他们的疑问,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他用自己的爱心和责任心,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1936年,张思德在红军学校的一次演讲中,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口号。

他说:“我们的一切行动,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民族的解放。

我们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民族的事业献出自己的力量。

”这句口号,后来成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座右铭。

然而,就在张思德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

1936年10月,张思德在执行任务途中,遭遇了敌人的袭击。

在激烈的战斗中,张思德英勇牺牲,年仅21岁。

他的牺牲,让无数人为之痛心,也让他的事迹流传千古。

张思德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却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他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教育,什么是无私奉献。

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成为了我们学习的榜样。

优秀范文:为人民服务永存——观《张思德》有感(学习心得)2篇

优秀范文:为人民服务永存——观《张思德》有感(学习心得)2篇

优秀范文:为人民服务永存——观《张思德》有感(学习心得) (3)优秀范文:为人民服务永存——观《张思德》有感(学习心得) (3)精选2篇(一)近日,我观看了电影《张思德》,收获颇丰。

这部影片讲述了张思德同志在长征途中牺牲的故事,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他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和革命情怀。

电影中,张思德同志是一个普通的红军战士,但他却有着非凡的品质和坚定的信仰。

在面对艰苦的长征途中,他不畏艰险,不怨天尤人,始终带头冲锋在前,展现出了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

他在战斗中总是不计个人安危,毫不犹豫地为了解放事业而舍身忘我的奉献,最终不幸牺牲在长征途中。

他的这种无私奉献精神,为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观看《张思德》让我思考了许多问题。

我意识到,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应该怀揣着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我们要学习张思德同志那种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感,做到为人民服务的永存。

同时,观看这部影片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个人的价值和意义最终来自于对社会和人民的贡献。

只有为人民、为社会作出真正的奉献,我们自己才能实现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因此,我们应该以身作则,积极参与到社会公益事业中去,关心和帮助他人,为他人着想。

无论是在学校、家庭还是社区,我们都应该发扬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精神,为人民服务。

《张思德》这部电影让我看到了一个普通人怀揣着伟大理想奋勇前行的故事,也让我明白了为人民服务的伟大意义。

我会将这种精神带入我的日常生活中,努力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让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我心中永存。

我相信,只要我们牢记初心、践行使命,我们的生命将因为为人民服务而焕发出无限的光彩。

优秀范文:为人民服务永存——观《张思德》有感(学习心得) (3)精选2篇(二)《张思德》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通过塑造主人公张思德的形象展现了他为人民服务的伟大精神。

观看这部电影,我深感作为一名普通人,应该向张思德学习,并以他为榜样,勇于为人民服务。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张思德的故事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张思德的故事
在进草地二十多天后,战士们身上带的干粮都吃完了。为了能走出草地北上抗日,首长们把驮文件的马杀了,战士们把牛皮带煮了充饥。那时候,张思德还没有入党,但他处处按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党组织号召的“尝百草”活动中,见到一种草,他总是先尝,发现能吃的,就马上告诉兄弟单位。一天,一名战士采了一些类似野萝卜的植物,张思德怕它有毒先尝了尝,结果,他脸色发青、呕吐、浑身无力,这植物有毒……张思德慢慢醒来后,模模糊糊地看见战友端着瓷缸蹲在跟前,他急忙说:“不要管我,快去告诉其他同志。”
张思德的故事——千方百计送好信
1长。当时条件很差,没有交通工具,甚至连雨衣都没有。
一天,鸡刚叫过头遍,张思德被叫到营部。营长交给他一封信并认真地说:“这是一封很重要的信,你马上送到南泥湾,明天天黑之前务必带着收条回来!”张思德答道:“是!”他把信揣进怀里,敬个礼,急步走出窑洞。营长追出窑洞喊:“张思德!把我的鞋换上再走!”张思德一边走一边说:“不用啦。”从延安北桥儿沟到南泥湾有九十多里路。张思德一路攀山、爬坡、走小道,没走多远,脚上的草鞋就磨飞了。山上满是石头、荆棘,脚趾被石头碰破,脚面也被荆棘划出几条血口子。他跑到一棵老桦树下,剥下几层树皮,叠在一起,又在山坡上找了一些马莲草,搓成绳子,把桦树皮串起来,绑在两只脚上。就这样,张思德穿着“桦皮鞋”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张思德简介
张思德出生在四川省仪陇县一个穷苦农民家庭。1933年12月参加红军,不久加入共青团。1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经担任过中央警备团警备班长和毛泽东的卫士。在一次反六路围攻的战斗中,他右腿先后两次负伤仍强忍剧痛,冲入敌阵,缴获了敌人两挺机枪。在长征途中,他曾两度经过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历尽千辛万苦。1944年9月5日,他带领战士们在陕北安塞县执行烧炭任务时,即将挖成的窑洞突然塌方,他奋力把战友推出洞去,自己却被埋在窑洞,牺牲时年仅29岁。为了悼念张思德,中央机关和中央警卫团在延安凤凰山下枣园沟口的操场上为张思德举行追悼大会。毛泽东参加了追悼会,亲笔题写了“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的挽词,并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演讲,高度赞扬了张思德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境界和革命精神。

观张思德心得体会

观张思德心得体会

观张思德心得体会观张思德心得体会张思德是一位杰出的人物,他的人生经历和成就令人深受启发。

通过观察和研究张思德的思想和行为,我从中汲取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首先,张思德的坚韧和毅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在追求自己的目标时从不轻易放弃,无论遭遇怎样的困难和挫折,他都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并努力克服难关。

这种毅力和坚韧不仅是他成功的秘诀,也是我在面对困难时需要学习和培养的品质。

其次,张思德对自己的要求极高,不断追求卓越。

他一直致力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

他的追求卓越的态度是我非常钦佩的,并且激励着我不断自我提升,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和更好的自己。

张思德的事业成就也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

他是一位杰出的企业家和领袖,他的成功离不开他敏锐的商业眼光和出色的执行能力。

他善于抓住机遇,勇于创新,同时也能够对市场的变化做出及时的调整。

这让我明白了成功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包括眼光、执行力和灵活性等。

与此同时,张思德对待员工的态度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对员工充满了关怀和尊重,并且给予了他们足够的自由和信任,鼓励他们发挥潜力。

这种开放和包容的管理风格不仅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也能够建立起良好的企业文化和团队精神。

在与张思德的交流中,我还发现他非常注重个人品格的培养。

他注重自身的修养和人格的塑造,以榜样的力量对员工和社会负责。

他讲究诚信、正直和公平,这样的品质是他成功的基石,也是我在人生道路上应该追求的重要价值观。

总结起来,观察张思德的经历和成就给我带来了很多的启示和体会。

他的坚韧不拔、追求卓越、商业眼光以及待人处事的态度和人品等方面的素质都值得我学习和借鉴。

通过这次观察,我更加坚定了自己追求成功的信念,并且明白了实现个人目标和梦想的重要性。

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发展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并且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中的各种挑战和机遇。

张思德的观后感(四篇)

张思德的观后感(四篇)

张思德的观后感张思德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战士,但在他牺牲后,___专门写了为人民服务来纪念他。

张思德是伟大的!他所做的都是一些不起眼的平凡的小事,但是众多个平凡小事积累起来就是不可或缺的,平凡中关心他人,在平凡中做出伟大。

从___年参军,过草地,尝百草,编草鞋,送信,照顾孤儿,不忘战友,关心战友、哑巴炊事员、烧窑……最高的职位只是个班长,但是职称高又能怎样?张思德做着平凡的小事,但也不失自己的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平凡的小班长也比那些犯了错了的旅长、团长、营长更有意义!如若把张思德的价值拿出来与他人相比较,就会是对他的亵渎,如果他想有所彰显,又何必做那么多别人不记得、不知道的小事?___在任他为警卫员时,让他说说自己的最大的优点,如果在现在或是换做其他人,为了职位或者某些利益,谁会说自己没什么优点?谁会真诚地袒露自己?___替他总结了张思德的最大的优点是:不说话;最大的缺点是:不说话。

这最大的优点让他变得有意义,那最大的缺点也就使他是平凡的,这就是性格决定命运。

说到命运,那时的个人命运不掌握在自己手中,而是交给党,交给革命,那么说张思德的死是为了人民利益,为人民服务,他的死是重于泰山的是符合时代要求的。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看似很空,很大,只是个思想指标,思想空壳,并没有实质内容。

但是归于生活,回到实际来看,这些不仅体现在那些惊天动地的政策为人、为民,更体现在那些平凡细微的小事上。

我们因为正在享用着这些细小的关心和益处,所以没有觉察到它的意义,当它离开或消失时才会引得我们注意,因此,我们应该注意身边平凡的人,更要在平凡生活中小事去着手,平凡在不知不觉中变的有意义。

我们可以平凡,但不可以没有意义。

张思德平时不说话,很木讷,肯吃苦,做实事,细心、关心、爱心、奉献之心,这些使他在做___的警卫工作,是对他的肯定,是对革命的保障。

主席在追悼会上说,他是个伟大的人,死重于泰山,成天跑来跑去,也许你们不认识他,那是因为有很多和他一样的凡的战士,他们都一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勇敢的张思德
1933年8月,红四方面军解放了仪陇县,张思德 第一个报名参加了少先队,成为乡里首任少先队队 长。他积极帮助红军筹粮筹款,受到乡苏维埃的嘉 奖。同年10月他加入红军,在县独立团二营当通讯 员,在瓦子寨战斗中立功一次。同年冬,张思德进 入列宁小学学习文化和军事,毕业后被调到省军区 指挥部的政治部当交通员[7] ,不久加入了共产主义 青年团,后来又当了特务连的班长。[1] 在红军中, 他作战机智勇敢,曾在一次战斗中创造一人夺得2 挺机枪的战绩,先后多次负伤。
勇尝野草
当年红军过草地时,由于缺衣少药,许多战友病倒了, 张思德原本魁梧的身体也一天天消瘦,但他仍坚持为伤病员 背枪,在泥水没踝的荒草滩上,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 通信营一排的战士小李不幸陷入泥沼,拼命向上挣扎, 眼里淌着泪痛苦地向战友们喊着:“救救我,快救救我呀!” 有的战士伸手去拉,也险些被陷进去,眼看着泥沼从小李的 大腿没到胸部,战友们很着急却束手无策。这时,张思德着 急地对班长杜泽洲说:“班长,我有办法,我趴在泥沼上, 你踩在我身上,拉小李的左手,另外两人也像咱们一样拉他 的右手,试试看。”说完,他便毫不犹豫地爬在泥沼上。杜 泽洲不忍心踩在他身上,立在那儿没动,张思德急着冲他喊 道:“班长,快上呀,否则他会没命的!”看着张思德那急 切的目光,杜泽洲抬起了脚……在另外两名战士的协助下, 奄奄一息的小李终于得救了。大家都为张思德奋不顾身救战 友的精神所感动,并称赞他善于动脑筋。
走近张思德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为人民服务》
永丰县欧阳修小学:陈家松
张 思 德
张思德1915年4月出生 在四川省仪陇县一个穷苦 农民家庭。18岁参加红军, 不久加入共青团。 22岁,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经担任过中央警备团警 备班长和毛泽东的卫士。
苦 难 童 年
张思德一家人生活非常艰苦父亲张行品也成年 给地主扛长活,打短工,后来也流落他乡。张思德 生下来的时候,家里穷得连一粒米也没有了。他的 母亲重病在身,小思德饿得拼命呼喊,吮吸破了妈 妈的奶头,也吸不出一滴奶水。没办法,妈妈拖着 重病的身子,走东家,串西家,要来一把半把谷米, 捣碎熬成糊喂他,因而给他起了一个小名叫谷娃子。 谷娃子生出不到7个月,妈妈就去世了。妈妈去世 以后,张思德的婶母刘光友收养了他。张思德6岁 就下地干活,割草、挖野菜、拣蘑菇、采松果,什 么都干。
勇尝野草
在进草地二十多天后,战士们身上带的干粮都 吃完了。为了能走出草地北上抗日,首长们把驮文 件的马杀了,战士们把牛皮带煮了充饥。那时候, 张思德还没有入党,但他处处按着党员的标准严格 要求自己,在党组织号召的“尝百草”活动中,见 到一种草,他总是先尝,发现能吃的,就马上告诉 兄弟单位。 一天,一名战士采了一些类似野萝卜的植物, 张思德怕它有毒先尝了尝,结果,他脸色发青、呕 吐、浑身无力,这植物有毒……张思德慢慢醒来后, 模模糊糊地看见战友端着瓷缸蹲在跟前,他急忙说: “不要管我,快去9月5日一大早,下起了毛毛雨。地里的活儿干不成了,队长 和张思德商量以后,决定临时组织一个突击队,进山赶挖几个新炭窑。 张思德带着8个战士,一路唱着歌到了庙河沟的山林,分散在3个地方挖 窑。 牛毛细雨下大了,张思德给另两处的几个战士送遮雨的麻袋回来继续 挖窑。跟他一起干的战士小白请求说:“这回让我进去挖一会儿吧!” 张思德见外面还在下雨,窑里也能容下两个人了,就说:“好,进去多 注意!”小白见他还要进去,劝他歇会儿。张思德说:“我不累。我们 得赶紧把炭窑挖成,好多出几窑炭。现在革命需要炭,领导和同志们需 要炭,多出一窑,就是为抗战多作一份贡献!”说着,又钻进了窑里。 雨渐渐停了下来。快到中午时分,一眼炭窑就要挖成了。为了保证质 量,张思德拿着小镢头开始修整窑面,突然,窑顶上“啪啪”掉下几片 碎土。“快出去,有危险!“张思德大喊一声,一把将小白推出窑口, 就在这时,“轰隆”一声两米多厚的窑顶坍塌下来。小白在窑口被压住 半截身子,张思德被整个埋在土里。张思德为了战友的安全,献出了才 29岁的生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