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06工作面专项辨识评估报告

合集下载

新工作面设计前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

新工作面设计前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

安全风险专项辨识评估(***新工作面设计前)一、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小组按照采掘接续计划,我矿***年计划开采 ***工作面。

为了确保***工作面掘进、回采期间的安全生产,在 ***工作面设计前,由总工程师刘湖亭组织相关部门参加,成立了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小组。

组长:副组长:主要成员:职责:1、收集 ***工作面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相关的资料和信息。

2、开展 ***工作面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

3、制定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并转化应用。

4、补充年度风险清单及管控方案。

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范围本次安全风险辨识评估覆盖了与 ***工作面相关的井上和井下所有区域、自然灾害、相关生产系统。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前,地测部门收集了与 ***工作面相关的以下资料和信息。

1、地质地形资料2、自然灾害情况3、相邻采区和工作面的情况4、工作面设计三、工作面概况(一)工作面参数***工作面包括 ***皮带顺槽、 ***轨道顺槽。

1、 ***皮带顺槽巷道设计全长**m,施工方位:317°,开口坐标为:X=***,Y=***。

巷道沿5号煤层顶板掘进,必须保证巷道设计断面,高度不够时起底。

采用“锚索+锚杆+梯子梁+菱形网”联合支护,巷道掘进断面为4500mm(宽)×2600mm(高)。

支设工字钢棚架段,棚梁之下净高度不小于2.4m;2、 ***轨道顺槽巷道维护全长**m,巷道沿5号煤层顶板维护,必须保证巷道设计断面,高度不够时起底。

采用“锚索+锚杆+梯子梁+菱形网”进行补强支护,巷道掘进断面变为4500mm(宽)×2600mm (高)。

保证巷道断面;***切眼长*m,可采走向*m,可采储量*万吨。

(二)井上下位置和四邻关系对应地表位置为**村西北方向的山坡、山梁沟谷地段,其地表多被荒坡、耕地覆盖。

地表切割强烈,属于典型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地表对应无村庄、无河流通过,也无高压线敷设,掘进对地表无影响。

该工作面位于5号煤层,上部为***采空区、***采空区,东南部为三采区三条下山**,东北部为***采空区,西南部为***采空区,西北部、东南部为实体。

工作面设计前安全风险专项辨识评估工作报告

工作面设计前安全风险专项辨识评估工作报告

×××工作面设计前安全风险专项辨识评估报告生产技术科201×年×月矿评估意见201×年×月××日,在××会议室对《×××工作面设计前安全风险专项辨识评估报告》进行了论证、评估,经过集体讨论研究,同意该专项辨识评估报告。

××工作面设计前安全风险专项辨识评估报告第一章专项辨识评估对象概况1.工作面概况1.1工作面位置、周边关系及开采情况×××工作面位于×采区中部,西部为×××工作面,东部为×××工作面(正在回采),南部为×××工作面,切眼与×××运输顺槽相邻。

开采水平:工作面标高:埋藏深度:1.2地形地物地面上××村南东,××矿以北,地面大部分为农田。

地面标高: +45.8~+46.9m,平均: +46.4m。

1.3工作面参数、开采技术条件及煤层赋存特征(1)工作面几何参数该工作面净面长××m,推进长度××m,工作面面积:××m2。

(2)工作面开采技术条件①地压:主要应力表现为大地静力场型,断层构造发育区处应力集中。

②瓦斯:××煤矿为瓦斯矿井,201×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

③火焰长度>400mm,挥发分,没成具有爆炸危险性。

④煤的自燃:有自然发火倾向, Ⅱ类自然煤层,自然发火期为个月。

⑤地温:约26℃,属地温正常区。

⑥普氏硬度:见表1普氏硬度系数表表1(3)工作面煤层赋存特征及顶底板条件本面所采煤层为煤层顶底板条件见表2。

煤层顶底板条件表表22.地质构造本工作面地质构造简单,煤层总体为一单斜构造,煤层倾角2~10°,平均6°发育有次一级的波状起伏。

工作面过巷专项辨识评估报告

工作面过巷专项辨识评估报告

工作面过联络巷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XXXX煤矿2022年7月1日(二)瓦斯1.揭露联络巷前,未检查联络巷内瓦斯情况,在揭露联络巷时,存在瓦斯或有毒有害气体溢出,有造成事故风险。

2.推透联络巷后,未及时调整通风系统,瓦斯管理不到位,存在瓦斯或有毒有害气体超限的风险。

(三)煤尘1.推采联络巷过程中,片帮、冒顶、煤体跨落可能造成煤尘飞扬,存在煤尘超标的风险。

2.推采联络巷过程中,煤机截割滚筒截割钢材、钢梁等金属, 有产生火花的风险。

(四)机电1.电气设备密封不良或不合格,造成失爆,可能引发火灾、瓦斯爆炸事故。

2.采煤机开机作业前采煤机司机未严格执行手指口述,安全确认,易造成机械事故。

3.采煤机停机时未闭锁,截割头未落地,造成伤人事故。

(五)水灾通过已知的物探和钻探成果分析,联络巷的范围和内部无积水,但不排除局部可能存在积水现象,在过联络老巷期间存在积水进入工作面,影响正常生产的风险。

(六)运输推采联络巷过程中,可能出现大块讦石进入运输系统,如现场操作不当,存在设备损坏及人身伤害等运输事故风险。

(七)物体打击工作人员在老巷内工作时可能会因顶板坠落煤讦、木垛处木料脱落导致物体打击伤害。

七、风险评估风险评估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

风险分析包含三个评价因素: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事故产生的后果C和暴露危险条件的频繁程度E。

风险评价采用公式D二LXEXC来计算风险大小。

对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人体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 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C分别分为若干等级,并赋予相应分值。

风险程度D为三者的乘积,亦分为若干等级(见下表)。

针对某种特定的作业条件,恰当选取L、E、C的值,根据相乘后的积确定风险程度D的级别。

安全风险评估结果见表。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取值表经辨识评估,工作面过联络巷共存在7项风险。

其中,重大风险1项,为煤尘爆炸;较大风险2项,为冒顶(片帮);一般风险4项,分别为水灾、机电、瓦斯和运输;低风险1项,为物体打击。

xxxx综采工作面回撤专项辨识评估报告

xxxx综采工作面回撤专项辨识评估报告

xxxXXX工作面回撤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2020年11月16日XXX工作面回撤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按照年度采掘计划,XXX工作面已推进到距离停采线18m位置;根据豫安委办〔2020〕54号文件指示精神,为搞好我矿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践行矿井“风险可控、隐患可治、事故可防”安全生产理念,确保安全开展XXX工作面回撤工作;2020年11月16日,在矿调度会议室,生产矿长(主管副矿长)XXX组织生产技术科、地测防治水科、通风防突科、机电运输科、安全检查科和调度室等相关业务科室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开展了XXX工作面收尾、回撤,XXX工作面安装安全风险专项辨识评估。

一、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小组组长:XXX(生产矿长或采煤矿长)副组长:XXX主要成员:XXXXXXXXX (生产部门负责人及工程技术人员、采煤队队长等)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范围和资料收集本次安全风险辨识评估覆盖了与XXX工作面回撤相关的作业任务、作业环境、工程技术、设备设施、现场操作和作业场所相关的危险源。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前,相关人员收集了与工作面回撤相关的以下资料和信息。

1.停采位置:XXX进风巷自上8测点向西10m处为进风巷停采位置,XXX回风巷自回口测点向西54m处为回风巷停采位置。

2.工作面停采前,必须于工作面停采位置上切口进风巷北帮开掘一绞车硐室,作为回收期间设置主绞车用,规格(长3m、上宽2.8m、下宽3.2m、净高2.8m)。

3.工作面煤壁距离停采前18m ,必须将工作面调整平行于停采线,保证顶板完整,便于支护完整。

4.工作面煤壁距离停采前12m ,开始上绳(钢丝绳),绳间距0.8m,上面铺设金属铁丝网,搭接处用铁丝相连,每0.2m联结一道。

5.工作面煤壁距离停采前2m ,支架与采煤工作面溜子解体(见回撤安全技术措施)。

6.工作面停采前,工作面浮煤、浮矸清理干净,巷高不得低于2.5m。

三、工作面概况(一)煤层情况XXX综采工作面所采煤层为二1煤层,煤层厚度:5m~13m,平均煤厚8.8m,煤层厚度无大的变化。

煤矿新工作面设计前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

煤矿新工作面设计前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会议纪要34╳╳工作面设计前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编制:审核:总工程师:二○二○年╳╳月╳╳日目录第一章专项辨识评估对象概况 ................. - 1 - 第二章专项辨识评估责任体系 ................. - 2 - 第三章安全风险辨识、评估 ................... - 3 - 第四章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 - 6 - 第五章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 - 9 - 第六章结论与建议 ........................... - 9 -附件:新工作面设计前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管控清单... - 10 -34╳╳工作面设计前专项安全风险专项辨识评估报告第一章专项辨识评估对象概况一、工作面概况(一)工作面位置、周边关系及开采情况工作面位于二采区的东部,西部隔25m煤柱为13203工作面采空区;南部到二采区回风大巷;北部到本工作面切眼,东部隔25m煤柱为矿井边界,上部8、9号煤层均不可采。

地面的相对位置是砖窑沟东南,武家庄西南,地表为荒坡及耕地,34╳╳工作面对应地面为沙坪村东北,(二)地形地物地面标高1022 m~1104 m,井下标高,965 m~972 m(三)工作面参数、开采技术条件及煤层赋存特征1.工作面几何参数走向长度1126/1146,倾斜长度180,面积204480。

2.工作面煤层赋存特征开采煤层13#,煤层厚度平均13.22m,煤层结构复杂,有1~4层夹石,煤层倾角为2~6°,煤层硬度3~44°,煤种长焰煤,稳定程度较稳定。

13#煤层顶底板情况是伪顶、直接顶岩性为泥岩、炭质泥岩,厚度1.5~3m,老顶岩性为粗粒砂岩,厚度5~14m。

底板岩性为泥岩、炭质泥岩,厚度平均0.6m。

二、地质构造该区域煤炭层整体呈向斜构造。

向斜轴向北东方向仰起,工作面位于向斜轴南翼,走向在36~70°之间,倾向约在306~340°之间,煤层倾角较平缓,约在0~4°之间,平均2°。

掘进工作面专项风险辨识评估报告范本

掘进工作面专项风险辨识评估报告范本

XX公司XX 掘进工作面专项风险辨识评估报告XX公司2019年10月10日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参与人员签字表XX 掘进工作面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一、工作面基本情况1.工作面范围及四邻采掘情况巷道地面投影位置为黄口村以北,地表为农田。

地面标高+30m,巷道标高-370m~-372m巷道埋深398.5m~401m,该巷道掘进对地表无影响。

2.煤岩层情况XX 掘进区域内岩层走向50~63°,倾向为北东向,倾角为3°~5°,平均3°左右,巷道沿煤层掘进。

3.顶底板情况煤11:11煤层厚0.6~2.06m,煤层倾角1-3°,为条带状结构,层状构造、半亮型煤为主,半暗型煤次之;11煤层以气煤、气肥煤为主,无烟煤、肥煤次之,容重为1.51。

直接顶五灰:深灰色,隐晶质结构,块状构造,不规则裂隙较发育,方解石脉全充填。

较坚实,见大量腕足类化石及少量海百合茎化石。

直接底粉砂岩:灰黑色,平坦状断口,含植物碎屑化石,含星散状黄铁矿。

4.水文情况XX 掘进范围内无老空积水,因此掘进过程中不受老空水威胁。

5.瓦斯情况根据瓦斯鉴定结果,本区域为无瓦斯区域。

6.工作面设备情况装岩机:型号:P-60型,总功率:30kW。

DS-80皮带:电动机功率:2*55kW二、风险类型确定按照本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可能导致的事故和伤害类型,确定该工作面存在的风险类型有:水灾:断裂构造影响,可造成水灾事故。

火灾: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为II类自燃,可能发生自燃发火事故;木料、润滑油、浮煤可能造成火灾事故。

瓦斯(爆炸、中毒、窒息、燃烧):巷道掘进过程中,瓦斯自然涌出,通风不良,可发生瓦斯积聚,使人中毒、窒息,发生瓦斯燃烧、爆炸事故。

冒顶(片帮):工作面安装、回采、撤除过程中,支护不可靠,可发生冒顶(片帮)事故。

机电(触电、机械伤害):工作面机电设备较多,设备运转、检维修作业等过程中,可造成机械伤害、人员触电事故。

煤矿综采工作面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

煤矿综采工作面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

XXXX煤矿1XXX6综采工作面安全风险专项辨识评估报告XX煤矿煤矿二〇XX年八月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人员名单目录第一章概况 (1)第一节工作面概况 (1)第二节工作面安全生产条件 (2)第三节工作面生产系统 (4)第二章安全风险辨识 (9)第一节安全风险辨识原则 (9)第二节安全风险辨识评估范围 (9)第三节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等级标准 (9)第四节安全风险因素 (10)第五节安全风险辨识 (13)第三章安全风险评估 (23)第一节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23)第二节安全风险评估 (28)第四章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34)第一节瓦斯灾害管控措施 (34)第二节火灾防治管控措施 (39)第三节顶板灾害防治管控措施 (41)第四节支护设备(支柱)防治管控措施 (44)第五节其它类灾害防治管控措施 (46)第一章概况第一节工作面概况一、概况XX煤矿位于XX镇XX村,矿井总体构造形态为走向西南,倾向东西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一般1X~X°,平均为X1°,井田面积约为X.X2km2,批准开采M3、M7、M9、M10号煤层。

矿区内构造简单,但小断层较多。

矿井属于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X.27m3/min,矿井最大涌水量5X.2m3/h。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30万t,布置一个回采工作面,两个掘进工作面。

采用皮带输送机和刮板输送机运煤。

1XX综采工作面于20XX年1月布置切眼贯通,形成通风系统。

二、工作面位置:1XXX综采工作面为老洼地煤矿+1XX0m水平M3煤层第四个综采工作面,该工作面位于原老井10XX工作面西翼,原老井XX5工作面已回采完成。

1XX 工作面以南为井田边界,以西为XX0XX接替工作面。

本工作面平均走向长4XXm,倾斜长XX9米,煤层倾角+2X°,煤层基本稳定,平均厚度3m,西部(未开采),北部为二盘区采区(未开采)。

工作面煤层顶板标高为+1X2~+1XX0;该工作面倾向长度15X米:工作面运输巷长度为XXm、回风巷长度为6X7m,可采面积为77X1m2。

新工作面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示例)

新工作面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示例)

新工作面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示例XX煤矿XX工作面(新工作面)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XX年XX月XX日一、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小组按照采掘接续计划,XX煤矿XX年计划开采XX工作面。

为了确保XX工作面掘进、开采过程中的安全生产,在XX工作面设计前,由总工程师组织,相关部门参加,成立了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小组。

组长:XXX(总工程师)副组长:XXX(采掘副总)、XXX(通风副总)主要成员:XXX、XXX、XXX(技术科科长、技术科采掘主管、技术科“一通三防”主管、技术科地测防治水主管、机电科科长、机电队队长、掘进队队长、采煤队队长、采煤队技术员等相关人员)职责:1.收集与新工作面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相关的资料和信息。

2.开展新工作面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

3.制定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并转化应用。

4.补充年度风险清单及管控方案。

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范围本次安全风险辨识评估覆盖了与XX工作面相关的井上和井下所有区域、自然灾害、相关生产系统。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前,相关人员收集了与新工作面相关的以下资料和信息:1.地质地形资料。

2.自然灾害情况。

3.相邻采区和工作面的情况。

4.工作面设计。

三、工作面概况(一)工作面参数XX工作面沿煤层走向布置。

工作面回风巷长度1600.2m,运输巷长度1657.2m,开切眼长度240m。

可采走向长度1600m,综采可采储量174.26万t。

(二)井上下位置和四邻关系XX工作面布置在2#煤层内,西起01采区皮带上山,东北部为02工作面运输巷,东部与二号水源地保护煤柱相邻,上部为上部煤层01工作面采空区,南部及其下部均为未开采地段。

煤层埋深334~359m,平均埋深345m。

XX工作面对应地面无建筑物。

(三)煤层赋存及顶底板情况煤层赋存和顶底板情况分别见表1和表2。

表1 煤层赋存情况表2 工作面煤层顶底板(四)地质构造工作面回风巷掘进至127m、184m、292m、506m、662m附近将可能揭露正断层FS21(倾角60°~65°,落差0~5m)、正断层FS19(倾角65°,落差0~6m)、逆断层FS18(倾角40°,落差0~15m)、逆断层FS17(倾角35°~40°,落差0~25m)、逆断层FS16(倾角60°~65°,落差0~14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中耀矿业有限公司纳雍县曙光乡下对门煤矿








2018年6月10日
主持人:时间:地点:
参加人员:
一、概况
工作面规划:13406工作面位于一采区,北面为矿井边界,南面为14307
采面、东面矿区边界及村庄保护煤柱,西面为未开采区域,西面为实体煤未布置开采。

工作面上限标高+1497m,下限标高+1490m,煤层整体南北向近似水平,北高南低,局部坡度最大达到9°;工作面可回采面积26098㎡,预计可采量5.4万吨。

13406工作面平均可采走向长254m,倾斜长101m,总面积26098m2。

13406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方法,顶板管理采用全部垮落法。

工作面可采储量5.4万吨,预计服务年限3个月。

工作面地质构造情况:本回采工作面地质构造较简单,根据已揭露的巷道,预计本工作面煤层起伏变化大,掘进过程中未遇到过断层。

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本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上部采空区积水已基本放光,但要预防局部采空区积水,因此在回采过程中,必须坚持有掘必探,
先治后采的原则进行施工。

瓦斯:根据贵州省煤炭管理局文件(黔能源发[2010]第699号)《关于毕节地区工业和能源委员会<关于要求审批2010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报告>的批复》,下对门煤矿的瓦斯等级鉴定数据见下表,鉴定结论的瓦斯等级为高瓦斯。

表2-2-1 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汇总表
预测,预测的标高为+1400m,经预测矿井未来相对瓦斯涌出量为99.42m3/t。

表2-2-2 矿井瓦斯含量、涌出量、采掘工作面瓦斯涌出量预测表
煤层自燃倾向:自燃倾向性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2008年4月29日提交M16、M29、M31、M32、M34、M35、M36煤层自燃倾向等级鉴定报告的结论:本矿的M16、M29、M31、M32、M34、M35、M36煤层自燃倾向性为Ⅲ类,即为不易自燃煤层。

煤尘爆炸指数:煤尘爆炸性: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2008年4月29日提交的M16、M29、M31、M32、M34、M35、M36煤层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的结论:本矿的M16、M29、M31、M32、M34、M35、M36煤层煤尘无爆炸危险性。

二、评估标准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2016新版)、《煤矿防治水规定》、《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煤矿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河南省强化煤矿安全生产暂行规定》、《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GB/T27291-2011、《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城郊煤
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管理制度》及城郊煤矿各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等法律、法规、政策、标准有关条款和规定为标准进行本次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

三、风险辨识评估方法
(一)安全风险辨识的方法:经验对照分析法
(二)安全风险评估的方法:风险矩阵分析法
四、评估时间
2018年 6月10日
五、评估人员
组织者:叶世波
参与人员:卢风荣、李从学、葛传达、王润生、张不井、刘正新、王俊
六、安全风险辨识及管控措施
详见附表1
七、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总结
本次辨识重点从地质条件和重大灾害因素等容易导致事故的危险因素开展辨识评估,此次辨识无新增重大安全风险。

共辨识较大安全风险3条,同时制定了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

要求相关业务科室根据本评估完善《13406工作面设计》,做好生产工艺选择、生产系统布置、设备选型及劳动组织的确定,并落实好相关风险管控措施。

- 6 -
- 7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