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

合集下载

牡丹亭戏曲原文

牡丹亭戏曲原文

牡丹亭戏曲原文
嘿,朋友,今天咱们来摆摆《牡丹亭》那出好戏,不过这次,咱们用
四川话,让这古典的韵味里再添点咱川人的热辣和直爽。

话说那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杜丽娘,生得那叫一个水灵,简直就是“抿甜抿甜”的,让人看了都舍不得挪眼。

但杜老爷呢,一心想把她培养
成大家闺秀,规矩多得跟筛子眼儿似的。

丽娘呢,心里头那个憋屈啊,就
像吃了黄连,苦得“寡苦寡苦”的。

有一天,丽娘实在憋不住了,就拉着侍女春香去游园。

园子里头,百
花争艳,香气扑鼻,那个“䭰香”哦,简直不摆了!丽娘一看这满园春色,心里头那个情愫啊,就像被春风吹动的柳枝,飘飘摇摇的。

她想着,要是
能有个知心人儿,一起赏花游园,那该多好啊!
结果,这一想,还真就入了梦。

梦里头,她和那书生柳梦梅,在牡丹
亭前相遇了。

两人一见如故,情投意合,那场面,简直就像戏文里头唱的
那样,美得不得了。

丽娘在梦里头,笑得那个甜哦,就像吃了蜜糖一样,“嘴巴抿抿甜,心头像把锯锯镰”。

但好景不长,梦醒了,丽娘那个失落啊,就像从云端掉到了地上,摔
得“咚咚”响。

她想着梦中的柳梦梅,心里头那个“焦”哦,比吃了辣椒
还难受。

后来,丽娘相思成疾,临终前还念念不忘那个梦里的书生。

这就是《牡丹亭》里头的故事,用咱四川话一讲,是不是觉得更加亲切、更加生动了呢?咱们四川人嘛,感情丰富,又爱憎分明,就像这出戏一样,爱恨情仇,都来得那么直接、那么热烈。

所以啊,朋友,咱们以后看戏,不妨也试着用咱的方言去感受一下,说不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哦!。

牡丹亭主要故事情节

牡丹亭主要故事情节

牡丹亭主要故事情节
《牡丹亭》是中国明代戏曲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一部优秀的闺戏,其主要故事情节如下:
第一幕:牡丹亭主人杜丽娘在梦境中遇见了江派才子柳梦梅。

两人相互倾心,但随即被妒嫉的人揭发,柳被贬为县衙书吏,杜被迫与县令结婚。

第二幕:柳到县衙后思念杜,痛苦万分。

他向杜写信寄词,表达自己情意。

杜虽然心有所动,但由于婚约的紧束,她不能与柳再次相见。

第三幕:柳在县衙任职期间深受排斥和欺凌。

杜再也无法忍受他们的分离,心生死志。

她借故外出,来到牡丹亭。

她用一根银钗刺穿了自己的手指,意欲吸引柳的注意。

第四幕:柳终于得知杜到了牡丹亭,并且受伤的消息。

他立即带领众人去寻找杜,最终在牡丹亭见到了她。

杜在柳的怀抱中临终,柳悲恸欲绝。

众人为他们的爱情感到感动,并在牡丹亭前立碑纪念这段纯美的爱情故事。

这是《牡丹亭》的主要故事情节,以爱情为主题,以描述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相爱相难为中心,渲染了爱情的伟大和纯洁,情节曲折,情感真挚。

牡丹亭的故事

牡丹亭的故事

牡丹亭的故事
牡丹亭的故事
一、牡丹亭的背景
牡丹亭是一部中国古代经典戏剧,是明代戏曲家汤显祖所著,被誉为中国戏曲文化的珍品之一。

该剧通过唐婉和柳梦梅之间的爱情来表现封建社会的严酷、爱情的纯洁以及人性的善恶。

二、剧情梗概
牡丹亭的故事发生于南宋时期,主要表现唐婉和柳梦梅之间的纯爱。

唐婉是一位千金小姐,柳梦梅则是一位才貌双全的书生。

两人在牡丹亭相遇,并在那里相爱。

然而,唐婉的父亲安排了她的婚姻,让她嫁给了富家子弟刘彻。

唐婉的心思只有柳梦梅,无法接受这样的婚姻安排,于是她在婚礼前夕溜出家门,前去寻找柳梦梅。

经历了一番曲折,唐婉终于和柳梦梅团聚。

但是,柳梦梅的家人发现此事,将唐婉逐出门外并斩断了柳梦梅的右臂,残忍地将他软禁在家中。

唐婉因为思念柳梦梅,而在步入寂寞的紫荆花下悲怨而终。

三、故事的意义
牡丹亭以古代中国爱情悲剧为主旨,描绘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它表现了封建社会中的爱情观和家庭道德观念,反映出家族的霸权和变态的礼教之害。

牡丹亭更揭示出了封建统治危害人民生命和幸福的真相,反映了人民追求自由和幸福的强烈愿望和抵抗精神。

尽管这个故事非常悲伤,但它仍然有一种情感和崇高的使命,告诉我们要珍爱真诚的感情和自由的精神,敬畏人性的本质,保持人性的高度。

牡丹亭的故事鼓舞人们面对困难时,坚持真理和勇往直前,相信美好的事情会发生。

牡丹亭翻译

牡丹亭翻译

牡丹亭翻译《牡丹亭》是明代杂剧大师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

下面给出《牡丹亭》的翻译。

《牡丹亭》第一幕白天。

在牡丹亭前。

花拂袖正在等待牡丹花开放。

花拂袖:啊,终于到了牡丹花开放的时候了。

我来这里等了这么久,终于可以看到美丽的牡丹花了。

花开:(与花拂袖相遇)哦,原来你也喜欢牡丹花。

我们是同道中人啊。

花拂袖:是啊,我一直以来都很喜欢牡丹花。

看到它们盛开,我觉得心灵也变得明亮起来。

花开:我也是这样想的。

牡丹花虽然只开放了几天,但每一刻都是如此美好。

花拂袖:对啊,我也觉得牡丹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

花开:我们真是一见如故啊。

不如我们做个约定,每年这个时候都来牡丹亭等待牡丹花的开放。

花拂袖:好啊,我非常愿意跟你一起来这里等待牡丹花开放。

第二幕夜晚。

在牡丹亭前。

花拂袖和花开守候在亭前。

花拂袖:我们来的正是时候,牡丹花们开得正盛。

它们好像在向我们招手状示。

花开:是啊,每一朵花都是那么美丽而鲜艳。

真希望能永远停留在这一刻。

花拂袖:可是,我们要回去了。

时间已经很晚了,家里的人一定在等着我们。

花开:我们明年再来吧。

我真的很喜欢这里,喜欢这里的牡丹花。

花拂袖:好吧,我们来年再来,继续我们的约定。

第三幕第二年春天。

花拂袖和花开再次来到牡丹亭。

花开:花拂袖,我有一件事要告诉你。

我今天收到一封终止我们约定的信。

花拂袖:啊?为什么呢?难道他不喜欢牡丹花了吗?花开:他写信说他已经找到了一个更美丽的花朵,所以不能继续我们的约定了。

花拂袖:那太可惜了。

我一直以为我们之间的友谊会一直持续下去。

花开:我也是这样想的。

但是,我们还是要继续前进。

也许,下一个牡丹花会变得更美丽。

花拂袖:好吧,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的离去而放弃我们对牡丹花的热爱。

第四幕第三年春天。

花拂袖一个人来到牡丹亭。

花拂袖:(一个人低声自语)花开,我一个人独自来到这里等待牡丹花的开放。

我虽然感到孤单,但我依然喜欢这里的美景。

第五幕第四年春天。

花拂袖再次出现在牡丹亭前。

花拂袖:(一个人低声自语)花开,你也好久没来了。

最完整的《牡丹亭》释义

最完整的《牡丹亭》释义

《牡丹亭》与“俺答封贡”之寓意明代自从张居正改革“万历中兴”以来,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都开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各种思想学派横空出世,互相交叉,掺杂,甚至冲撞。

比较有名的是朱子学派、阳明心学、甚至有用地名区分的GA派、东林派、泰州派、还有用感性命名的气学派、竞陵派、左派王学等。

这些学派或保守,或抨击时政,或寻求标新立异、脱离传统束缚。

而其中最为激进的一派是王阳明的弟子王艮吸取“阳明心学”之精华,脱胎换骨而来的“王学左派”,因为王艮是江苏泰州人,又称之为泰州派。

它对传统朱子学派的“存天理,灭人欲”进行了反击,企望能够冲破封建的枷锁,恢复人性,反对封建禁欲思想,认为人们应该有正当的生存需求和追求物质生活的快乐。

这一思想在当时轰动一时,被很多人欣赏和接受。

王艮有一嫡传弟子,名叫颜钧,也十分热心推广这种不重在教人如何“做官、治世”,而是如何“做人、救世”的平民思想。

嘉靖三十六年,颜钧因为懂得兵法而为总督胡宗宪所用。

玩世不恭的徐渭也在这一年和他共事,徐渭不拘俗规,个性张扬,我行我素,和“王学左派”所推崇的理念有些不谋而合。

不过仅一年,更热衷于讲学的颜钧就离开了。

颜钧有一弟子,名叫罗汝芳,也是“王学左派”的极端人士,十分热心推广学说,“公事多决于讲座”,他率领弟子到处讲学集会,宏扬“王学左派”的思想。

在他任官期间,有贫穷兄弟为争遗产来投诉,“汝芳对之泣,民亦泣,讼乃止”。

他还让诉讼者坐上讲坛,体会他的思想,用道理分析判案,让人动容。

甚至大发善心,把政府的库藏馈赠给穷人。

他不分尊卑,与普通民众打成一片,身体力行的证明了这一思想。

他的所作所为深深的影响了他的学生汤显祖,汤显祖继承其衣钵,行为之大胆,更胜一筹。

汤显祖一生经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他出生在嘉靖二十九年,当时沿海倭匪非常猖獗,势力一直延伸到他的家乡-江西。

他所处的时代,从嘉靖最开始的“南倭北虏”的剧烈动荡,到最后仅有的辽东战事,战争贯穿了他的一生,他对战争的概念也刻骨铭心。

牡丹亭--戏文

牡丹亭--戏文

《牡丹亭》牡丹亭作者题词作者:汤显祖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

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

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传杜太守事者,仿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

予稍为更而演之。

至于杜守收拷柳生,亦如汉睢阳王收拷谈生也。

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

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万历戊戌秋清远道人题牡丹亭第一出标目【蝶恋花】〔末上〕忙处抛人闲处住。

百计思量,没个为欢处。

白日消磨肠断句,世间只有情难诉。

玉茗堂前朝复暮,红烛迎人,俊得江山助。

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

〔汉宫春〕杜宝黄堂,生丽娘小姐,爱踏春阳。

感梦书生折柳,竟为情伤。

写真留记,葬梅花道院凄凉。

三年上,有梦梅柳子,于此赴高唐。

果尔回生定配。

赴临安取试,寇起淮扬。

正把杜公围困,小姐惊惶。

教柳郎行探,反遭疑激恼平章。

风流况,施行正苦,报中状元郎。

杜丽娘梦写丹青记。

陈教授说下梨花枪。

柳秀才偷载回生女。

杜平章刁打状元郎。

牡丹亭第二出言怀【真珠帘】〔生上〕河东旧族、柳氏名门最。

论星宿,连张带鬼。

几叶到寒儒,受雨打风吹。

谩说书中能富贵,颜如玉,和黄金那里?贫薄把人灰,且养就这浩然之气。

〔鹧鸪天〕“刮尽鲸鳌背上霜,寒儒偏喜住炎方。

凭依造化三分福,绍接诗书一脉香。

能凿壁,会悬梁,偷天妙手绣文章。

必须砍得蟾宫桂,始信人间玉斧长。

”小生姓柳,名梦梅,表字春卿。

原系唐朝柳州司马柳宗元之后,留家岭南。

父亲朝散之职,母亲县君之封。

〔叹介〕所恨俺自小孤单,生事微渺。

喜的是今日成人长大,二十过头,志慧聪明,三场得手。

只恨未遭时势,不免饥寒。

赖有始祖柳州公,带下郭橐驼,柳州衙舍,栽接花果。

橐驼遗下一个驼孙,也跟随俺广州种树,相依过活。

牡丹亭最美的十首诗

牡丹亭最美的十首诗

牡丹亭最美的十首诗
1.莫道牡丹亭下春,已逝年华不再回。

唯有花开人欣喜,欲觅佳人未得追。

2. 牡丹亭畔芳草绿,春风拂面醉人趣。

半夜微雨催心急,谁家独坐听琴曲。

3. 牡丹亭前柳影斜,绿草如茵醉客家。

红英碧叶香飘溢,花香袅袅醉人家。

4. 昔日牡丹亭留恋,今朝风雨不相见。

梦里花开春未央,醒时空留泪两边。

5. 牡丹亭中艳阳天,丽人佳客观花鲜。

一段佳话传千古,笑看红袖舞翩翩。

6. 牡丹亭边绿草长,春风送来香气香。

独坐花前心自醉,月明星稀寂寥凉。

7. 一日牡丹亭畔过,细雨如丝柳如腰。

碧绿杨花飘满地,萧瑟寂静似禅高。

8. 牡丹亭下春风起,绿草如茵独自立。

倚栏凭望思悠远,心事难诉风吹急。

9. 牡丹亭畔花烂漫,红英碧叶绕人间。

寂寞佳人独自赏,花开花落自成歌。

10. 牡丹亭前柳影斜,绿草茵茵春意娇。

浅笑红裙踏绿草,芳草如茵心自骄。

- 1 -。

牡丹亭翻译

牡丹亭翻译

恁今春关情似去年?〔乌夜啼〕“〔旦〕晓来望断梅关,宿妆残。

〔贴〕你侧着宜春髻子恰凭阑。

〔旦〕翦不断,理还乱,闷无端。

〔贴〕已分付催花莺燕借春看。

”〔旦〕春香,可曾叫人扫除花径?〔贴〕分付了。

〔旦〕取镜台衣服来。

〔贴取镜台衣服上〕“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

”镜台衣服在此。

【步步娇】〔旦〕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停半晌、整花钿。

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

〔行介〕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贴〕今日穿插的好。

【醉扶归】〔旦〕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

恰三春好处无人见。

不堤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贴〕早茶时了,请行。

〔行介〕你看:“画廊金粉半零星,池馆苍苔一片青。

踏草怕泥新绣袜,惜花疼煞小金铃。

”〔旦〕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

〔合〕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贴〕是花都放了,那牡丹还早。

【好姐姐】〔旦〕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茶蘑外烟丝醉软。

春香啊,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贴〕成对儿莺燕啊。

〔合〕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翦,呖呖莺歌溜的圆。

〔旦〕去罢。

〔贴〕这园子委是观之不足也。

〔旦〕提他怎的!〔行介〕【隔尾】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

到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

〔作到介〕〔贴〕“开我西阁门,展我东阁床。

瓶插映山紫,炉添沉水香。

”小姐,你歇息片时,俺瞧老夫人去也。

〔下〕〔旦叹介〕“默地游春转,小试宜春面。

”春啊,得和你两留连,春去如何遣?咳,恁般天气,好困人也。

春香那里?〔作左右瞧介〕〔又低首沉吟介〕天呵,春色恼人,信有之乎!常观诗词乐府,古之女子,因春感情,遇秋成恨,诚不谬矣。

吾今年已二八,未逢折桂之夫;忽慕春情,怎得蟾宫之客?昔日韩夫人得遇于郎,张生偶逢崔氏,曾有《题红记》、《崔徽传》二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牡丹亭》情。

景。

境分析戏剧影视文学一班赵朕汤显祖的牡丹亭是我国戏剧史上一部杰出的悲喜剧,它一诞生就震动了整个文坛,《牡丹亭》问世后,“家传户颂,几令《西厢》减色”。

《牡丹亭》描写了江西南安太守杜宝女儿杜丽娘与岭南书生柳梦梅离奇的爱情故事。

杜丽娘生于书香门第,长于深闺,正值豆蔻年华,春心欲开。

但是她的父母一心想把她培养成为标准的封建淑女,围堵在高墙之内,除了私塾和父亲见不到其他男性,但是在《诗经》的引诱下,在花园春色的诱惑中,她终于焕发了春情,在游园梦中和书生柳梦梅幽会,梦醒之后,因为思念梦中情郎而相思病苦。

弥留之际亲手画好自己的画像传于世上而死。

她的鬼魂南北飘荡,寻找梦中情人。

三年之后岭南书生柳梦梅付南安求学,在花园内捡到杜丽娘的画像,认出是自己曾在梦中见过的小姐,于是日夜呼唤,杜丽娘的魂魄受感召而出,和杜丽娘幽媾。

柳梦梅挖开坟墓,杜丽娘死而复生,二人结为夫妇。

后来柳梦梅考中状元但是他们的婚姻不被世人承认,最后皇帝出面赐婚得以团圆。

剧本成于一五九八年,正是封建礼法,禁欲主义泛滥,程朱理学盛行的明朝中后期。

汤显祖在政治上受到进步思想家李贽影响,崇尚真性情,反对伪道学;在文学上赞同徐渭和公安派的主张,提倡性灵,反对模拟,在戏曲方面,成就斐然,自创一派,主张戏曲主情,创新和自然灵妙。

汤显祖反对程朱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他认为人不能无欲,青年男女应该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真情”“至情”这些永恒的力量。

甚至“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

《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因情而死由情复生的戏剧化故事和人物形象塑造,展现了当时社会人欲的“情”和封建道德的“理”的尖锐冲突,揭露了封建礼教对男女感情的迫害,抨击了程朱理学的虚伪和残酷,表达出对男女自由爱情和个性解放的美好愿望。

寄托了作者对男女之间“发乎自然”的真情的推崇。

本文主要通过对《牡丹亭》文本《惊梦》《寻梦》两则的研究,分析文本中情景境之间的融合,中国古典诗词美学中情景交融,情境合一的境界在文本中的体现,结合王国维《人间词话》对诗词的评说分析文本中的情景境关系。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继续解释何为“境界”:“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就是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例如“原来姹紫嫣红开遍,是这搬都付与断井颓垣。

无我之境是词的最高境界,“无我”即“物我”以万物为我,物我无间,物我一体,所以无我,忘我。

例如“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这一组景色是杜丽娘背着父亲游园之后看到的春色,但是春光易逝,何况自己有不能常去,园中所回到的情郎不知何处寻找,这里描写的美景是为了和后面的“赏心乐事谁家院,良辰美景奈何天”形成对比,表达杜丽娘对时光易逝的感叹!”“有造境,有写境”之分,“造境”与“写境”同样也属于“境界”种类的划分,但它们的区别更主要是因为来源于不同的艺术创作方法。

“造境”来源于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成就“理想”一派,“写境”基根于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成就“写实”一派。

诗人必有轻视外物之意,故能以奴仆命风月。

又必有重视外物之意,故能与花鸟共忧乐。

轻视外物,理想诗人也;重视外物,写实诗人也。

王国维心目中理想的诗人形象,正是理想与写实达到高度统一、完美结合的诗人形象。

显然《牡丹亭》是浪漫主义文学,例如“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表面看如花美眷是很幸福的一件事, 似水流年也只不过是对岁月无情流逝的莫可奈何罢了,可是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结合到一起则隐含着淡然却刻骨的惆怅,轻却化不了的寂寞,虽有如花美眷终会老去,时光匆匆过去自己苦苦挣扎奋斗得到了什么?对自己的疑问,对岁月的无奈,对世事的感叹尽在此中。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否则谓之无境界。

”我的理解是境界不仅仅是指景物描写够不够广阔宏美,人的喜怒哀乐也是一种境界,李后主写他离居故国,寄人篱下的感情写的凄婉悔恨,让人们也能感受同样的思念之苦,这也是有境界,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边塞风光的诗句,让读者感受到边塞壮丽的风光。

写文章不能只凭自己的臆想创造出来的景物或感情,要立足于现实进行艺术创造才能打动读者,才能达到高的境界。

下面我将根据《牡丹亭》中《游园惊梦》和《寻梦》两则详细论述其情。

景。

境的特色,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观点分析《牡丹亭》情景境之间的联系,《牡丹亭》是否有真境界,大境界。

一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庄周梦蝶。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牡丹亭》原名《牡丹亭还魂记》是汤显祖临川四梦中的一记,汤显祖喜爱写梦,他在创作时曾说:“因情成梦,因梦成戏”。

“梦是愿望的实现”,“梦是不能达到的现实”作者在文章中描写的神奇绮丽爱情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不可能存在的,但是作者内心呼唤渴望着一段美丽不被世俗所束缚的爱情,呼唤人的个性的发展和爱的回归,《牡丹亭》是作者内心理想的寄托的载体,美梦得以在文字中得到实现。

中国古典诗词讲究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创作手法。

文艺理论上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同样是遵循这样的规律,往往诗词的创作都是为了表达作者一定的思想感情,而感情的流露经常是因为作者看到某些景物,或者在特定的地方才会流露。

这就是人们口中说的“睹物思情”。

所以诗歌的的艺术手法多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这一艺术手法。

《牡丹亭》描写的环境是在杜丽娘家中的后花园,整个故事大半部分都是发生在这个花园内中的,包括最为精彩的《惊梦》和《寻梦》两则。

花园是一个经常在明清小说,诗词中出现的一种意象,花园具有的文化意义,象征意义是后人在研究《牡丹亭》中经常作为对作者的创作思路研究的切入点。

花园景色在文章中的作用?如何烘托杜丽娘的感情变化和达成杜丽娘的感情愿望的作用?作者是如何通过描写花园景色传达自己“至情”“真情”的理想?《牡丹亭》中的花园面貌是经历了一个逐渐呈现的过程而展现在读者的面前,首先作者将花园塑造成一个破败不为人知的禁区,象征着封建道德对人爱美之天性的束缚,对自由爱情的禁锢。

杜丽娘第一次来到花园看到的景色是姹紫嫣红开遍,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这样美好的春光,杜丽娘不禁心生摇动,如痴如醉,她想到“我以前独收闺房,怎么忽略了这么美的春天呢?”不是她忽略了美丽的春色,而是封建道德的束缚,杜丽娘的家长不允许她来到这么美好的春色之中,担心她会悸动情丝忘记一个女子应有的德行。

所以杜丽娘发出了”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的感叹。

这时她又看到园中的断垣残壁,不由的伤感起来,这么美好的景致交付给如此破败的院落,这不正像自己美好青春被埋没了么?在杜丽娘看到园中美景感叹自己的美好青春象花园一样被埋没之后作者继续写道“遍青山蹄红了杜鹃,荼蘼外烟丝醉软。

牡丹虽好,它春怎么占的先?”这里描写的景色有漫山遍野开放的红色杜鹃,香气阵阵的白色荼蘼,只有牡丹还没有开放,牡丹虽然美,可惜花开太迟。

作者这番话隐约包含着青春蹉跎之意,以上两只曲子,写景抒情,水乳交融,王思人评到“从天气入草木,入鸟,步步情深,次第不乱。

”汤显祖描写破败的花园景色只是为了为后文做下铺垫,为杜丽娘勇于追求自己的感情,抛下世俗的道德做对比,在惊梦后半则杜丽娘的情郎拿着一根柳枝出现了。

“一径落花随水入”第一次明确花园中有柳树,和前文《怀言》此则中柳梦梅所说“梦到一园,梅花树下,立着个美人,不长不短,如送如迎。

”对照。

读者明白了柳梦梅名字的含义和她梦中的情人就是此处的杜丽娘,而杜丽娘终于还是遇到了自己的爱情,没有辜负自己的大好青春。

这里流水落花,折柳送别的意蕴暗自的表达出后文的剧情。

果然杜丽娘在遇到柳生之后爱慕之情由心而生,在花神的见证下和柳梦梅行下夫妻之事,情定今生。

“转过这芍药栏前,紧靠着湖山石旁。

”便是杜丽娘和柳梦梅欢会定情之处,芍药象征着爱情,在这里是为了为叙事埋下伏笔烘托气氛。

杜丽娘游春感伤,致使柳秀才入梦,定下了后日姻缘之分。

回到闺房之后,杜丽娘的心情扔不能平静下来,她想起自己常看的诗词戏曲,古代女子因春生情,遇秋成很,这话一点也不假。

《题红记》中韩夫人借红叶传达心事,结果得遇于郎。

《西厢记》中张生偶遇莺莺,以琴声互通情意。

这些佳人都是密约幽会,几经波折,最后结成美满夫妻。

想我杜丽娘,今天真是有些侥幸。

偶尔到后花园中,遇到一个英俊潇洒的书生,“抱我到牡丹亭畔,芍药栏边,共成云雨之欢。

”这里第一次出现了牡丹亭,牡丹亭具有言情的功能,代表着杜丽娘和柳梦梅的自由爱情,所以作者以此为题。

“雨香云片,才到梦而儿边。

无奈高堂唤醒,纱窗睡不便。

”雨香云片,带指云雨,杜丽娘梦中的幽会,被母亲惊醒,吓得冷汗出了一身。

杜丽娘和柳梦梅的欢会到此被打断。

在惊梦的尾声作者写道:“因春心而有春梦,梦来有因:只要春心不减,则梦去不远,犹可寻也”这就为下面的《寻梦》留下了伏笔。

这些地方,都可以看出作者文思细腻之处。

《惊梦》是《牡丹亭》的最精彩的一出,作者假借写一次游春赏园,写园内姹紫嫣红的园林春色,实则是为了写杜丽娘之追求自由恋爱的个性精神,牡丹亭畔的爱惜温存,给青春刚刚觉醒的姑娘留下了美好的会议,也留下了无限的惆怅,这场戏为后文杜丽娘寻梦,寻梦寻不到因情生恨,由恨而死做下了铺垫。

从此杜丽娘就开始了对爱和美的不懈追求,哪怕是要经历千难万险,九死一生,也不会放弃。

这种青春的激情,本性的真情就是汤显祖所追求的“至情”的境界,而对景色的描写细腻华美也是为了烘托杜丽娘的青春爱情。

下面我来运用王国维《人间词话》的观点分析《惊梦》此则的艺术境界。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汤显祖这句词的意思是:姹紫嫣红花儿都开放,春光明媚,却无人欣赏。

陪伴它的只有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尤在,自己的一腔春愁无处排遣,赏心乐事却不知在谁家谁院? 开头两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于断井颓垣。

”写园中景色,以及由此引起的感情波澜。

“姹”,美丽。

“嫣”,娇艳。

这是说美丽娇艳的鲜花开遍的迷人春色。

“断井颓垣”是说,井也干涸、回填,废了的院墙也坍塌了,残缺不全,一片破败的景象。

作者用“姹紫嫣红”的迷人春色与“断井颓垣”的荒废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杜丽娘从“姹紫嫣红”看到了自己青春的生命,而这“断井颓垣”又使她百感交集,这“断井颓垣”也正象征着那阴冷的生活环境,如此明媚的春光竟被辜负,自己美丽的青春也只能在深闺中埋没!“原来”,“似这般”“都付与”几个词都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带有无限的感叹和惋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