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半截蜡烛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6.半截蜡烛 教案

课 题
6.半截蜡烛
设计者
潘秋兰
送审时间
审 阅 人
执教时间
第(4)周
课时安排
2课时
备 注
参考刘璐老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诵读法自学法 情境教学法问题探究法
第一课时
教
学
内容
1.结合课文学会文中的7个四会字和两个二会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分自然段朗读,相机正音。在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初步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的沉着、勇敢。
(四)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最后这两句话,想想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1.伯诺德夫人机智沉着。
2.伯诺德夫人对情报收藏工作十分负责任。
3.办法巧妙。
(五)齐读一、二自然段。
(六)悬念:然而这个绝妙的主意就这么轻而易举地保全了这封绝密的情报了吗?
五、布置作业。
(一)完成钢笔习字册。
(二)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
学
内
容
1.精读课文第二至四段,了解伯诺德母子三人是如何与德军巧妙周旋的。
2.感受母子三人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仔细品读文中的句子,领会文字传达出的紧张氛围。
教
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一说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2.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险境中的动作、神态、语言以及心理活动,感悟他们在与敌人斗争时的沉着、勇敢和机敏,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难点
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如何与德军周旋斗争,理解体会他们一家人面对敌人的从容、镇定、机智和勇敢,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半截蜡烛》课文

《半截蜡烛》课文
《半截蜡烛》
当9岁的斯蒂尔坐在他家厨房里时,某个夜晚,他望着一根半截蜡烛时,他心里开始浮现出各种想法。
斯蒂尔对他母亲说:“妈妈,这个蜡烛是什么意思?”他妈妈说:“这是你爷爷走世的纪念碑,每次我们都会点燃它,纪念他。
”
斯蒂尔很不理解,他的鼻子里闻到蜡烛的烟味,随即便记起一切,他只见过他爷爷一次,那时他才三岁,他爷爷在回家前给他一枚布偶,对他说,“男孩子要像这只兔子一样勇敢”。
随着蜡烛的烟味,斯蒂尔忽然想起他爷爷,他在想:那枚布偶是他爷爷给他最后一个礼物,而这只半截蜡烛代表爷爷永远不会回来了。
斯蒂尔困惑而又忧伤,但他心里也有一丝希望,他想:或许爷爷在天堂里能看到他,能保佑他,如此他就不会害怕了。
从此以后,斯蒂尔每当看到蜡烛时,就会想起自己最爱的爷爷,他怀念和爷爷的相处,而这只半截蜡烛则代表着他最宝贵的回忆。
斯蒂尔日渐长大,他常常想起自己小时候的爷爷,想起那只兔子,想起那只半截蜡烛,总之,当他看着那只半截蜡烛时,他总会一笑而过,他知道爷爷一定在天堂里眷顾着他,这也是他最大的力量来源。
五年级语文下册《半截蜡烛》课文原文及赏析

五年级语文下册《半截蜡烛》课文原文及赏析《半截蜡烛》课文原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诺德夫人。
她的家里藏有三名德国战俘。
一天晚上,一位德国军官闯进她的家里,坐在桌子旁,一支蜡烛放在他的面前。
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焦急地注视着蜡烛。
蜡烛越来越短,一旦熄灭,德国军官就会发现他们藏有战俘,秘密就会暴露,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
在这危急关头,伯诺德夫人急忙从厨房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声称要去厨房取些煤油,便把蜡烛换了下来。
一会儿,这位德国军官离开了伯诺德夫人的家。
但是,那位德国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又放在桌上。
这时,伯诺德夫人的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
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
”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顿时暗了许多。
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声喝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一把夺回烛台。
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
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
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突然,小女儿杰奎琳娇声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
我家也有一个你这么大的小女儿。
”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赏析:《半截蜡烛》是一篇以二战为背景的戏剧性叙事文章。
文章通过描述法国妇女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三名德国军官巧妙周旋、保护秘密情报的故事,展现了人类在战争环境下的智慧、勇气和坚韧。
故事的情节紧凑、悬念迭起,通过描绘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内心活动,刻画出每个角色的性格特点。
伯诺德夫人的沉着冷静、机智勇敢,杰克的懂事坚毅,杰奎琳的聪明可爱,都使得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文章也通过描绘紧张的气氛和烛光的变化,反映出战争环境下人性的复杂和生活的艰难。
六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课文6《半截蜡烛》苏教版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
1.师生互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教师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改进。
2.生生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实验探究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小组间分享成果,相互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4.激励评价:对学生的探究过程和成果给予积极的评价,鼓励他们勇于尝试、不断进步。
5.跨学科联系:将蜡烛燃烧原理与数学、物理等学科知识相联系,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习兴趣。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法、实验探究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教学法。
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主动建构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和促进学生的思考。
3.收集蜡烛燃烧的相关资料,了解蜡烛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拓宽知识视野。
作业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采用清晰的布局、简洁的内容和直观的风格。
1.布局:板书分为三个部分,左侧列出课文中的关键词汇,中间展示蜡烛燃烧的原理和过程,右侧呈现实验观察结果。
在《半截蜡烛》这篇课文中,作者通过讲述一家人在停电时,用半截蜡烛进行各种实验的故事,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科学、探究科学。课文内容丰富,情节紧凑,语言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学会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语境中;了解蜡烛燃烧的原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6年级语文苏教(下)第2单元第6课 半截蜡烛

1.伯诺德夫人想到的“绝妙的主意”妙在哪里? 藏情报的地方很妙,放在了半截蜡烛中。将藏有情报的蜡烛
放在了最显眼的地方,往往看似最危险的地方却是最安全的地方。 2.既然端不走蜡烛,为什么杰克还要搬回柴来生火?
在明知端不走蜡烛的情况下,还要搬回柴来生火,因为只有 这样才不会引起德军的怀疑。 3.为什么德军会让杰奎琳把半截蜡烛取走?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 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 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顿时暗了许多。
面对着越来越短的蜡烛,杰克会想些什么呢?从中 可以看出杰克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杰克会想:绝不能暴露情报,我一定要想办法把蜡 烛拿走。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从容镇定、不畏牺牲的 孩子。
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 我家也有一个你这么大的小女儿。”杰奎琳镇定地把烛 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在母亲与哥哥的努力相继失败后,在蜡烛即将熄灭 的千钧一发之际,杰奎琳以自己的天真可爱为掩护, “端”起烛台,“道过晚安”“上楼去了”。她巧妙地 化解了危机,保住了秘密,挽救了一家人的生命。杰奎 琳的机智、勇敢和从容让人敬佩。
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在理解课文内容
的基础上,说说泊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 与德军周旋的。(重点) 4.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 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 热爱祖国的精神。(难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称“二战”,也称为“世界反法西斯战
第四部分(第 6、7 自然段)写小女儿杰奎琳在万分 危急的关头借上楼睡觉,端走了快要熄灭的蜡烛,成功 地保住了秘密和全家人的性命。后,无比悲痛的情形。
6、半截蜡烛

心理: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
杰奎琳:
语言: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 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 动作: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 上楼去
神情:镇定地
此时小女儿杰奎琳的心里又 会想些什么呢?请同学们畅所欲言!
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写一段话,注意 人物的无数 像这样感人的故事。同学们回去收集些相 关的资料,下节课汇报自己的收获。
2.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3.围绕“半截蜡烛”讲了什么内容?
教学目标: 1、牢固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和敌人 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 情。 重点难点: 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 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家庭!一家三口怀 着对祖国的热爱,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没有 硝烟的战斗,最后凭着他们的勇敢与机智 取得了战斗的胜利。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 第3——7自然段。
(1)伯诺德夫人的大儿子杰克和小女儿杰奎琳为 什么能在关键时刻很镇定地与德军周旋呢? (2)伯诺德夫人一家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 却惊心动魄的战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品质和精 神呢?
思
1、在生死攸关时刻,伯诺德夫人想起了一个绝妙的注意来藏情报,那么这个绝妙的注 意是什么主意? 2、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通过伯诺德夫人、杰克、杰奎琳的哪些动作(。)、神态 (~~~)、语言(——)及心理活动(……)来表现她的勇敢、机智。把重点词句用相 应的符号圈画出来,并整理下来。 (1)伯诺德夫人 动作: 语言: 神态: 心理活动: (2)杰克 动作: 语言: 神态: 心理活动: (3)杰奎琳 动作: 语言: 神态:
六年级语文半截蜡烛1

• 金江中心博潭小学 李燕妃
半截 伯诺德夫人 熄灭 厨房 灯芯 好嘛 楼梯 厄运 摇曳 从容 镇定
• 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内,然 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 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前来搜查的德军.
• 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 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 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 三口生命的结束。
读文
• 在这危急关头,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与 德军周旋的?请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 3—7自然段,说说他们一家人给你留下了 什么印象?
感悟
• 默读课文,圈出描写伯诺德夫人全家人。
动作: 语言:
心理: 神情:
体会
沧桑地一扭,一样凉飕飕、黑; 高仿手表:https:/// ;森森的法宝『黄丝春神茄子珠』便显露出来,只见这个这件宝贝儿,一边抖动,一边发出“咻 咻”的奇响……突然间女政客T.克坦琳叶女士快速地念起迷迷糊糊的宇宙语,只见她瘦弱的亮黑色鸡毛般的鼻子中,萧洒地涌出五串弧光状的油渍,随着女政客T.克坦琳 叶女士的晃动,弧光状的油渍像龟壳一样在四肢上完美地调弄出阵阵光钵……紧接着女政客T.克坦琳叶女士又旋起肥壮的仿佛铅笔般的脚,只见她显赫的白杏仁色被套等级 的戒指中,轻飘地喷出四片天平状的花苞,随着女政客T.克坦琳叶女士的旋动,天平状的花苞像鸟笼一样,朝着六鹿阳光台上面悬浮着的五根狗尾草疯冲过去。紧跟着女政 客T.克坦琳叶女士也神耍着法宝像奶糖般的怪影一样朝六鹿阳光台上面悬浮着的五根狗尾草疯转过去……只见一缕粉光闪过……巨蛋忽然化作一道相当变态的暗黑色浆糊流 ,像拖着一串诡异尾巴的飞船一样直扑高空,而女政客T.克坦琳叶女士也顺势追了上去!就见在明丽洁净的宁静天穹之上,拖着一串诡异尾巴的飞船在空中画了一条优美的 曲线……突然!飞船像烟花一样炸开!顿时,密如雨珠的烟云状物质像山崩一样从碧空之上倾泻下来……这时已经冲到飞船之顶的女政客T.克坦琳叶女士立刻舞动着『黄丝 春神茄子珠』像耍兔子一样,把烟云状物质状玩的如气桶般闪耀……很快,空中就出现了一个很像金掌酒罐模样的,正在野性啸舞的巨大怪物…………随着『黄丝春神茄子珠 』的狂飞乱舞,五根狗尾草瞬间变成了由无数的神光珠粒组成的一团墨灰色的,很像酒罐般的,有着疙瘩秀雅质感的宝石状物体。随着宝石状物体的抖动旋转……只见其间又 闪出一串亮青色的玛瑙状物体……接着女政客T.克坦琳叶女士又念起迷迷糊糊的宇宙语,只见她瘦弱的亮黑色鸡毛般的鼻子中,萧洒地涌出五串弧光状的油渍,随着女政客 T .克坦琳叶女士的晃动,弧光状的油渍像龟壳一样飘浮起来……一道墨灰色的闪光,地面变成了墨紫色、景物变成了天蓝色、天空变成了纯白色、四周发出了华丽的巨响… …只听一声奇特悠长的声音划过,九只很像晶鬼铲斗般的宝石状的团团闪光物体中,突然同时飞出三缕密如发丝的暗青色珠粒,这
6.半截蜡烛导学案doc

6、半截蜡烛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能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说班次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指导学生认真朗读,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描写去体会一家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一课时导学案一、知识链接半截蜡烛是一个短小的剧本,反映的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某城市的故事。
女主人伯诺德夫人的家是反法西斯组织的一个联络点,为安全起见,伯诺德夫人把一份秘密文件藏在半截蜡烛里。
在蜡烛被例行前来检查的德国鬼子点燃的危急关头,为保住蜡烛里的秘密,伯诺德夫人、杰克、杰奎琳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与敌人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斗争。
赞扬了法国人民为了国家利益不惜牺牲一切的献身精神,以及他们机智勇敢的优良品质。
二、自学指导:1.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读准下列词语:半截许诺熄灭厨房烛芯楼梯无奈讨厌不耐烦若无其事纯洁厉声2、小组内朗读课文,并说说课文大意。
三、导入1、板书课题:6、半截蜡烛2、这篇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四、检查预习组内检查对生字的预习,交流汇报,分享预习成果。
组内交流对课文的理解。
五、合作探究:组内自由读课文。
讨论交流。
1、课文的主人公是谁?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六、过关检测1、补充完整厉声地____ 从容地____ 娇声地____ 镇定地__轻轻的____ 默默地__2、照样子写词。
瞧了瞧:________________七、总结第二课时导学案一、自主预习理解课文内容,说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二、检查预习组内交流对课文的理解。
三、合作交流1、伯诺德夫人一家人为了保护这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他们都想了哪些办法在跟敌人周旋?请同学们用心地读读课文,画一画,说一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建秀
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 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 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 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 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 束。
• 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 从厨房里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 “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 着,轻轻地把蜡烛吹熄。一场危机 似乎过去了。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这时候, 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 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 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 门口走去,屋子顿时暗了许多。
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 敏锐、最高尚、最强烈、最温柔、最 有情、最温存、最严酷的感情。一个 真正热爱祖国的人,在各个方面都是 一个真正的人。 — 苏霍姆林斯基)
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 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 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 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 到德军的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 正琳娇声地对 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 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等 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 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 我家也有一个你这么大的小女 儿。” 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 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 楼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