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原料安全控制第1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2食品原料安全控制研究内容(二)
(2)自然毒素:自然产生的食品毒素是指食品本身 成分中含有的天然有毒有害物质,如一些动植物中含有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生物碱、氢氰糖苷、龙葵素等,其中有一些是致癌物或可
转变为致癌物。在人为特定条件下,食品中产生的某些有 毒物质也多被归入这一类。如粮食油料等再从收获到贮运 过程中产生的黄曲霉毒素,食品高温过程中产生的多环芳 烃类、丙烯酰胺等,都是毒性极强的致癌物。天然的食品
铅等重金属及一些放射性物质,有机污染物中的苯、临苯二甲
酸酯、磷酸烷基脂、多氯联苯等工业化和物及二恶英、多氯氧 芴、多环芳烃等工业副产物,都具有在环境和食物链中富集、 难分解、毒性强等特点,对食品安全性危害极大。
食品中汞中毒案例——水俣病
日本的水俣市原是一个小渔村,战后,由于化肥生产厂 的聚集而发展成水俣市,但仍有相当的居民以打鱼为生。 1956年4月末,水俣湾一造船木工的3岁和5岁的两个女儿患 有类似脑炎的特殊神经症状(走路不稳、言语不清、肢端麻
制水平产生积极的影响,并将有效的减少从农田到
餐桌的食物链中的主要食源性危害,达到保护消费
者健康和保障进出口贸易的最终目的。
1.1.2食品原料安全控制研究内容(一)
1.研究内容
现代食品及食品原料的安全性问题主要有以下五类:
(1)生物性污染:微生物因素导致食品腐败变质、微生物 毒素及传染病流传,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频频发生,人 类历史上的瘟疫等虽在医药卫生及生活条件改善的情况下,已 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是社会经济及文化发展的不平衡、食
第一章


1.1
食品原料安全控制概述
1.2
食品原料及其安全控制概况
1.1食品原料安全控制概述
1.1.1食品原料安全控制研究对象和重要性
1.1.2食品原料安全控制研究内容
1.1.1食品原料安全控制研究对象和重要性
1.研究对象
食品原料安全控制研究主要涉及到农业结构调整、农业 科技和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农副产品的种植、养殖及贮运、 检测中五个方面的问题: (1)化肥、农药残留
毒素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所谓“纯天然”食品不一定
安全。
案例——发芽马铃薯中毒事件
2004年5月10日上午,惠州市博罗县某公司发生集体 食堂食物中毒,初步诊断为员工食用发芽马铃薯所致。共 122名员工中毒。 5月9日中午,职工们在食堂就餐后就 有人慢慢出现不适症状。“那天中午有4个菜,有猪肉、 马铃薯、白菜等。刚吃过饭还没什么不良反应,没想到当 晚,就有几名工人上吐下泻,浑身发热无力,头晕恶心。” 经了解,事故发生后,到该工厂食堂调查,在库存马铃薯 上发现长有约两毫米长的嫩芽,检测人员立即将其封存。 经检测,发芽马铃薯的龙葵素呈阳性(可致毒)。很快,检 测人员将汞中毒、农药中毒等排除。从临床表现上观察: 中毒事故极有可能为发芽马铃薯所致。
中毒原因: 发芽马铃薯引起中毒的主要物质 是茄碱,又叫龙葵素。成熟马铃薯的 块茎部分茄碱含量非常少,不会引起 中毒,但在芽、未成熟的绿色马铃薯 和出现黑斑的马铃薯块茎中,含量较 高,食用0.2-0.4克即可引起中毒。 中毒症状: 一般在进食数10分钟到10小时之内发病,首先是咽喉 部瘙痒和烧灼感、头晕并有恶心、腹泻等症状,严重者有 耳鸣、脱水、发烧、昏迷、瞳孔散大、脉搏细弱、抽搐致 死等症状,主要是由于茄碱刺激人体粘膜、麻醉神经系统、 呼吸系统、溶解红细胞等作用所致。
1.1.2食品原料安全控制研究内容(三)
(3)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物在食品成分中的存在原因有自
然背景和人类活动影响两方面。其中,无机环境污染物在一定 程度上受食品产地地质条件所左右,但是最为普遍的污染源主 要是工业、采矿、能源、交通、城市排污及农业生产等带来的。 通过环境及食物链危及人类饮食健康。无机污染物中的汞、镉、
品生产与消费方式的改变以及病原微生物适应性与对抗性在与
人类的共同进化中不断提高,使得微生物污染致病始终是行政 和社会控制的首要重点工作。
O157中毒案例
1996年在日本发生大规模EHEC流行,
E.coliO157:H7食物中毒9451人,死亡12人,在 堺市最多,为5727人,是由一所小学午餐中的白 萝卜引起的,以后通过粪便感染,交叉感染。许 多食物都可引起发病,如生的或半生的肉、奶、
木和狂燥不安等),来到一所医院就诊,后又有四名儿童由
于相同的疾病到医院就诊,引起院方的重视。5月初,该院 院长向当地卫生主管部门报告,称“发现一种原因不明的神
经系统疾病的流行”。由于本病最早发现于日本水俣市,故
称之为水俣病。
其实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人们就曾在当地目睹过一些 奇异现象,不少鱼群异常游动,奄奄一息,漂浮于水面,儿 童在海边用手就能捞到乌贼,飞行的水鸟突然坠海,当地居 民饲养的猫疯癫发狂、陷入疯狂的兜圈运动,全身痉挛并时 有跳海溺死,以致水俣湾地区的猫到了绝迹的程度。 1956年8月,经过调查初步发现,本病是由于反复摄入 该地区海产品而引起的中毒,并认为毒物与水俣市化工厂排 出的废水有关。此后发现水俣化工厂废水排放的污水中汞含 量达2020mg/kg。后来在1968年和1973年日本有发生了2次甲 基汞中毒事件,到1992年经日本官方确认的水俣病患者有 2252人,死亡1043人。
(2)抗生素激素与有害物质残留 (3)病疫性生物污染 (4)动植物中的毒素和过敏污染 (5)转基因食品原料的负面反应 生蛆的木耳
1.1.1食品原料安全控制研究对象和重要性 2.研究的重要性及意义
加强对食品原料安全控制的相关理论和技术的
研究,引进发达国家在食品原料安全控制方面的先
进管理经验和技术,将对我国的食品安全管理和控
汉堡包、果汁、发酵肠、酸奶,蔬菜等,迅速扩
展至全日本,全世界都受到震惊。
O157 中毒症状 急性胃肠炎型: 潜伏期一般为 10-24 小时,最短 4 小时,最 长48小时,主要症状为食欲不振、腹泻呕吐,粪便呈水样, 伴有粘液,但无脓血,稍发热,体温在38-40摄氏度,多 数患者有剧烈的腹绞痛与呕吐,若脱水严重时,可发生衰 竭。 急性菌痢型:主要症状为腹泻,腹痛,发热,有些患者呕吐, 大便呈黄色水样,伴有粘液、脓血,血细胞增多,一般持 续7-10天,愈后良好。 O157 来源和传播途径 人和动物都可以带菌,健康成人和儿童的带菌率为28%,腹泻病人为20%左右,生畜的带菌率一般为10%, 土壤、水源等被粪便污染后也带有该菌。 其在室温下可生存数周,在土壤和水中可达数月,可通 过人手、食物、生活用品进行传播,也可经环境(空气、 水)传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