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设计:欣赏民族管弦乐《丰收锣鼓》

合集下载

第三单元 金色的秋天——欣赏:丰收锣鼓 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金色的秋天——欣赏:丰收锣鼓 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

《丰收锣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通过聆听、学习歌曲,感受乐曲喜庆、欢快、喜悦的情绪,了解感受打击乐是如何表现乐曲情绪的。

(二)通过聆听、探究、欣赏、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能简单模仿打击乐器的不同演奏姿态,能听辨出民族打击乐器的音色,为乐曲编配打击乐伴奏。

(三)通过聆听、欣赏,培养学生对艺术审美的鉴赏能力,体会民族管弦乐队的特点,感受民族管弦乐的魅力,增强对乐器演奏的兴趣,增强民族自信,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中国民族乐队的分类,熟知各类民族乐器的组别与名称。

难点:了解打击乐在曲目中的表现功能,感受乐曲中的丰收景象是如何用打击乐器表现的,为乐曲编配打击乐伴奏。

【教学过程】探索研究导课一、新课导入1.介绍民族打击乐器师:同学们好,欢迎来到音乐课堂!在以前的音乐学习中想必大家已经领略过民族管弦乐的风采,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来认识一下坐落在乐队正后方的打击乐组的成员们。

2.导入主题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极具民间打击乐特色的民族管弦乐曲《丰收锣鼓》感知体验创新二、讲授新课、感受体验1.聆听引子部分,感受情绪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乐曲引子片段,想一想它们描绘了什么场景,乐曲情绪又是怎样的呢?(播放引子部分)师:这一段曲调高亢有力,气势宏大,把人们引入欢庆丰收时的热闹场面。

2.聆听第一部分主题A,画旋律线,感受节奏速度师:接下来请同学们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画旋律线,体会这段音乐的节奏与速度。

(播放乐曲第一部分)师:这一段是乐曲第一部分的第一个主题,旋律用重复和模进的形式,表现了人们在劳动时你追我赶的画面。

师:想必在这一乐段的最后大家应该听到了锣鼓热闹的演奏吧。

锣鼓是一种音响强烈、节奏鲜明的乐器,有了锣鼓的伴奏配合,能充分表现人物情绪,渲染音乐气氛。

这段音乐有锣鼓的加入使得节奏明快、速度较快,情绪更为高涨了。

3.聆听第四部分,感受打击乐华彩师:乐曲中的第四部分,大量运用了民族打击乐,一起看看丰富有趣的打击乐在乐曲中是怎样表现的吧(播放第四段视频)师:这是乐曲第四部分的后半段。

丰收锣鼓教学设计

丰收锣鼓教学设计

《丰收锣鼓》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根据《艺术课程标准》核心素养要求中,在聆听乐曲中,通过审美感知,体现音乐之美,通过文化理解的表现,学生在学习探索中,形成关键品格和必备能力,作一个民族文化的传承者。

二、教材分析:《丰收锣鼓》是一首民族管弦乐曲,乐曲欢快流畅,采取了我国民间打击乐的素材,充分体现了打击乐的民族特色。

在整个乐曲中,既有鲜明的名族乐曲,也具有现在的时代特色,两者完美结合,融为一体。

三、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相对小学的阶段而言,无论是听觉感受和情感体验上,都了很大的提高,无论是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都很大的改变。

四、核心素养目标:审美感知: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辨别笛子、唢呐、二胡、堂鼓、云锣这几件乐器的音色。

艺术表现:通过欣赏《丰收锣鼓》,感受、了解音乐如何表现人们的生活。

创意实践:聆听乐器,感受优美旋律,能自主演奏,并融入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文化理解:依托多媒体教学,增加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喜爱中国的民族乐器和民族乐曲。

五、教学重点:感受民族音乐风格特征;辨听各类民族打击乐器的音色,了解其各自的特点。

六、教学难点:学生参与音乐活动。

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人们在喜庆的日子里,往往要敲锣打鼓来庆贺。

中国的锣鼓经世界闻名,非常有中国特色。

下面请大家欣赏奥运开幕式《击缶而歌》,引出课题《丰收锣鼓》。

二、讲授新课(一)初识音乐《丰收锣鼓》师:大家一起来看本节课学习目标及重难点!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首以打击乐器为主的民族管弦乐合奏《丰收锣鼓》。

师:在观看之前老师提一个要求:1、观察管弦乐合奏《丰收锣鼓》中出现了哪些乐器?2、该乐曲表达了怎样的主题?学生欣赏乐曲,教师介绍:《丰收锣鼓》的作者。

师:给大家二分钟的讨论时间,请前后位小组间讨论交流演奏中出现的乐器有哪些,小组最后确定一名代表发言。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教师介绍:中国民族管弦乐队。

教师介绍:中国民族乐器。

师:刚才我们一起了解认识了中国民族乐器,每种乐器在演奏中都担任着不同的角色,你知道这几种乐器的发音吗?(二)分段学习音乐《丰收锣鼓》。

《_丰收锣鼓》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4-2025学年初中音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_丰收锣鼓》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4-2025学年初中音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丰收锣鼓》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乐曲《丰收锣鼓》的旋律及节奏特点,能够用轻快、活泼的声音进行演唱。

2. 通过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表演,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合作认识。

3. 感受乐曲欢快热烈的音乐情绪,体会农民丰收时的喜悦心情。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小组合作,准确表演歌曲《丰收锣鼓》,包括音准、节奏、速度等方面。

2. 教学难点:理解歌曲中“丰收”的主题思想,体会农民的喜悦心情,并将这种情感融入到表演中。

三、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展示乐曲《丰收锣鼓》的背景音乐和相关图片。

2. 乐器:小鼓、镲等打击乐器。

3. 学生分组: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乐器和表演任务。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丰收锣鼓》的音乐片段,让学生猜猜是什么乐曲,并简单介绍该乐曲背景。

2. 引出课题,并强调本课学习的重点是学习和了解《丰收锣鼓》这一民族器乐合奏曲。

(二)初听全曲,要求感受乐曲的情绪,并辨析乐器。

1. 再次播放音乐,要求学生在感受乐曲情绪的基础上辨析出乐曲是由唢呐、大锣、小钹等打击乐吹奏的。

2. 提问:乐曲由几段构成?(三)分段欣赏,分析乐曲的结构。

1. 引子(1-6小节):提问:这段音乐让你联料到什么?它有什么作用?分析引子的音乐特点。

2. 主体部分(7-27小节):(1)这段音乐主要由哪些乐器演奏?这些乐器有什么特点?(2)这段音乐的主题旋律是什么?主题旋律出现几次?各在什么时候出现?并请同砚分别演奏主题旋律。

(3)欣赏第一乐章后,引出“鱼咬尾”这种创作手法。

讲解乐曲结构图式。

3. 尾声(28小节至结束):讲解尾声部分的特点。

(四)欣赏第二部分《丰收歌》中的《打麦场》。

1. 播放《打麦场》片段。

2. 简单介绍《打麦场》的背景。

3. 提问:这部分音乐与《丰收锣鼓》有什么干系?这部分有哪些乐器演奏?这些乐器有什么特点?这部分的主题旋律是什么?(五)教室小结:强调本课学习的重点是通过欣赏民族器乐合奏曲,了解和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并学会分析乐曲的结构。

音乐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丰收锣鼓》教案

音乐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丰收锣鼓》教案

丰收锣鼓教学内容:1.欣赏民族管弦乐合奏曲《丰收锣鼓》;2.练习“教材P27页,做一做‘打击乐合奏’”。

教学对象:七年级3、4、5班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对民族管弦乐合奏曲《丰收锣鼓》的聆听,感受丰收时的景象,懂得珍惜劳动果实,热爱生活,从而逐渐喜爱民族音乐。

2.在老师的带领下,与同学们共同分析该曲,并了解民族管弦乐乐队及部分民族乐器。

3.结合课本中的练习,利用身边现有器材进行打击乐合奏,从而培养自身的合奏能力。

教学重点:能分辨乐曲结构,体验各音乐要素的变化,在体现丰收美景时的作用。

教学难点:1.分辨出不同的民族乐器音色;2.能与同学进行打击乐合奏训练。

教具准备:堂鼓、小锣、小镲、多媒体电脑、ppt课件等教学过程:一、组织课堂(30s)二、情景导入(3.5min)利用乐曲第一部分,配与秋天丰收景象图片,让学生初步体会秋收,并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初步揭晓主题)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一组图片和音乐,你看到、想到了什么?生:秋天、收割、载歌载舞、敲锣打鼓、欢快喜悦……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秋天刚过去,但它的金黄色、它的丰收、它的欢乐喜庆任然还在人们的心中回荡。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器乐曲。

(教师板书课题)丰收锣鼓三、初听全曲,认识部分民族乐器。

(10min)仔细聆听全曲,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问1.该乐器的演奏形式是什么?生:民族管弦乐合奏。

问 2.同学们听出乐曲中出现了哪些民族乐器?再与大家分享你所认识的民族乐器名称。

生:笛子、唢呐、堂鼓、锣、镲、木鱼、二胡、琵琶等(教师通过PPT向学生展示民族管弦乐乐队及其乐器。

)四、分段欣赏聆听乐曲每个小乐段,根据老师的提示,结合自己的体会,完成手中的表格内容:1.引子问1:聆听引子部分,请说说这段音乐把我们带入了什么样的情境中?(鼓点由慢到快,再进入到比较气势宏大,响亮的音乐中,将听者导入到一种欢快的热烈氛围中。

)2.第一段问1:这段音乐让你联想到了哪些场景?你能哼唱其中的一段旋律吗?(大家忙碌着收获劳动果实的场景,有“你追我赶”的氛围。

音乐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丰收锣鼓》教案

音乐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丰收锣鼓》教案

丰收锣鼓教学内容:1.欣赏民族管弦乐合奏曲《丰收锣鼓》;2.练习“教材P27页,做一做‘打击乐合奏’”。

教学对象:七年级3、4、5班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对民族管弦乐合奏曲《丰收锣鼓》的聆听,感受丰收时的景象,懂得珍惜劳动果实,热爱生活,从而逐渐喜爱民族音乐。

2.在老师的带领下,与同学们共同分析该曲,并了解民族管弦乐乐队及部分民族乐器。

3.结合课本中的练习,利用身边现有器材进行打击乐合奏,从而培养自身的合奏能力。

教学重点:能分辨乐曲结构,体验各音乐要素的变化,在体现丰收美景时的作用。

教学难点:1.分辨出不同的民族乐器音色;2.能与同学进行打击乐合奏训练。

教具准备:堂鼓、小锣、小镲、多媒体电脑、ppt课件等教学过程:一、组织课堂(30s)二、情景导入(3.5min)利用乐曲第一部分,配与秋天丰收景象图片,让学生初步体会秋收,并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初步揭晓主题)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一组图片和音乐,你看到、想到了什么?生:秋天、收割、载歌载舞、敲锣打鼓、欢快喜悦……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秋天刚过去,但它的金黄色、它的丰收、它的欢乐喜庆任然还在人们的心中回荡。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器乐曲。

(教师板书课题)丰收锣鼓三、初听全曲,认识部分民族乐器。

(10min)仔细聆听全曲,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问1.该乐器的演奏形式是什么?生:民族管弦乐合奏。

问 2.同学们听出乐曲中出现了哪些民族乐器?再与大家分享你所认识的民族乐器名称。

生:笛子、唢呐、堂鼓、锣、镲、木鱼、二胡、琵琶等(教师通过PPT向学生展示民族管弦乐乐队及其乐器。

)四、分段欣赏聆听乐曲每个小乐段,根据老师的提示,结合自己的体会,完成手中的表格内容:1.引子问1:聆听引子部分,请说说这段音乐把我们带入了什么样的情境中?(鼓点由慢到快,再进入到比较气势宏大,响亮的音乐中,将听者导入到一种欢快的热烈氛围中。

)2.第一段问1:这段音乐让你联想到了哪些场景?你能哼唱其中的一段旋律吗?(大家忙碌着收获劳动果实的场景,有“你追我赶”的氛围。

《丰收锣鼓》欣赏课优秀教案

《丰收锣鼓》欣赏课优秀教案

欣赏课《丰收锣鼓》授课者:许娇学:十中年级:七年级上册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1.欣赏《丰收锣鼓》。

2.了解民乐的根底知识。

3.音乐实践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区分笛子、唢呐、二胡、琵琶、云锣、堂鼓这几件乐器的音色。

2.通过欣赏《丰收锣鼓》,激发学生对民族乐器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了解民族乐器和民族乐曲是如何表现人们的生活。

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区分笛子、唢呐、二胡、琵琶、云锣、堂鼓这几件乐器的音色。

教学难点: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丰收锣鼓》乐曲视频在欣赏的时候,我使用多媒体视频给学生非常直观的教学二、讲授新课:了解民族乐器1.介绍民族管弦乐队2.介绍民族乐器3.听辨乐器音色〔通过聆听乐器的音色,使学生感受到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为分辨民族乐器在乐曲中的出现做铺垫。

〕三、分段欣赏音乐《丰收锣鼓》1.欣赏第一局部唱一唱〔通过教师实际示范的方法,让学生获得感性知识,深化学习内容。

并且通过唱旋律,使学生感受到丰收现场的热闹场面。

〕2.欣赏第二局部唱一唱〔让学生哼唱旋律,能够使他们进一步体会到劳动人民的喜悦心情。

〕3.欣赏第三局部听辨乐器〔分辨民族乐器在乐曲中的出现,感受民族乐器是如何表现人们的生活的。

〕4.欣赏第四局部〔教学过程中以欣赏活动为主,借助音乐作品进行聆听、联想、想象、模仿、分析等激发学生自觉地学习,促其形成对音乐学习的浓厚兴趣与求知欲望。

〕四、实践活动学生分组合作表演〔将学生分成三组,以唱旋律、说节奏、奏乐器的表演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

〕五、师总结。

2023年《丰收锣鼓》教案

2023年《丰收锣鼓》教案

2023年《丰收锣鼓》教案作业内容《丰收锣鼓》教案教学内容分析;《丰收锣鼓》是一首民族管弦乐曲,表现了我国农夫的劳动生活和喜获丰收的欢快心情。

乐曲汲取了我国民间吹打音乐的素材,充分发挥了民族打击乐器丰富多彩的表现功能,既有民族风格,又具时代特点。

乐曲由多段旋律和锣鼓部分组成,在调性和心情上形成并置对比,又因主部旋律频频穿插其间而显得前后呼应和统一。

教学目的:一、通过民族乐器的介绍,使同学初步了解民族乐器的表现功能。

二、通过乐曲观赏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

三、通过乐曲观赏来表现农村丰收的场景,呈现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

教学重点:感受农村丰收的景象。

教学难点:了解打击乐器的表现功能。

教学过程:一、观看视频片段视频中有你熟悉的乐器吗?2.通常在什么场合会听到这样的演奏?逢年过节和喜庆的日子都会有锣鼓演奏,这是具有我们中国特色的民族乐器。

3.除了锣鼓之外,你还知道哪些民族乐器?4.介绍民族乐器种类。

吹管乐器、拉弦乐器、弹拨乐器、打击乐器。

现在我们就来观赏一首由民族管弦乐演奏的乐曲《丰收锣鼓》。

倾听二、第一部分1.这是什么样的场面?(喧闹欢腾,你追我赶的劳动场面)(忙丰收)2.你听到了什么乐器的声音?在庆祝丰收的日子里,人们除了用歌舞表达情感,还常常运用锣、鼓、镲等打击乐器来表现欢快喜庆的场面。

3.仿照打击乐表演鼓2/4锣2/4X|X|X|X||镲2/4X|X|X|X||先分组练习,再合,最终协作音乐进行演奏。

其次部分1.这一乐段是什么乐器演奏的?2.与第一部分相比,心情上有什么变化?(美丽、抒情)(唱丰收)3.用"lu'哼唱旋律。

第三部分1.这一乐段是什么乐器演奏的?2.介绍云锣:云锣是有音高的打击乐器,有很多面小锣构成,声音悦耳严厉。

清亮明朗的竹笛声以散板的节奏描绘出明媚秀丽的田园景色,云锣则以优美晶莹的音色使人联想起阳光下碧波粼粼的情景。

(赏丰收)第四部分1.这一部分音乐的心情发生了什么变化?(感动、昂扬)2.你联想到了怎样的场面?(庆祝丰收的雄伟场面)(庆丰收)3.学习秧歌舞简洁动作,先练习再和音乐完整倾听三、小结忙丰收喧闹欢腾,你追我赶得劳动场面唱丰收人们劳动时的喜悦心情赏丰收美丽如画的田园景色庆丰收庆祝丰收的宏大场面四、拓展观赏《仓山大乐》片段《丰收锣鼓》教案这篇文章共2953字。

初中丰收锣鼓欣赏课教案

初中丰收锣鼓欣赏课教案

初中丰收锣鼓欣赏课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欣赏和学唱《丰收锣鼓》,让学生了解和体验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打击乐器的兴趣,掌握一些基本的打击乐器演奏技巧。

3. 引导学生感受丰收的喜悦气氛,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1. 欣赏《丰收锣鼓》乐曲,了解其背景和特点。

2. 学习打击乐器的基本演奏方法。

3. 实践集体演奏,体验丰收的喜悦。

教学重点:1. 欣赏和理解《丰收锣鼓》乐曲的艺术特色。

2. 掌握打击乐器的基本演奏技巧。

教学难点:1. 对《丰收锣鼓》乐曲的深入理解和感受。

2. 打击乐器的演奏技巧。

教学准备:1. 准备《丰收锣鼓》乐曲的录音或视频。

2. 准备各种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丰收锣鼓》乐曲的背景和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丰收的时候会敲锣打鼓?敲锣打鼓的意义是什么?二、欣赏《丰收锣鼓》(15分钟)1. 播放《丰收锣鼓》乐曲,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氛围和节奏。

2. 引导学生关注乐曲中的打击乐器,了解其音色和演奏技巧。

三、学习打击乐器(20分钟)1. 向学生介绍各种打击乐器,如锣、鼓、钹等。

2. 教授打击乐器的基本演奏方法,如敲击、摇动等。

3. 分组练习,让学生亲自体验打击乐器的演奏乐趣。

四、集体演奏(15分钟)1. 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种打击乐器。

2. 指导学生按照《丰收锣鼓》乐曲的节奏进行集体演奏。

3.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自由发挥演奏技巧,体验丰收的喜悦。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演奏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2. 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敲锣打鼓,我们能够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和信息?3. 总结课堂教学,强调丰收锣鼓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打击乐器创作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创作出自己的丰收锣鼓乐曲。

2. 邀请专业的打击乐器演奏家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更深入学习打击乐器的演奏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签阅
武威第十中学
单元(章)
名称、课题
欣赏民族管弦乐《丰收锣鼓》
课时划分
1课时
教学课时
第 1 课时
总备课数
第9课时
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知识与能力:
初步了解民乐合奏《丰收锣鼓》的曲作者、乐队编制。
聆听作品,能从乐曲的情绪、速度、力度和音乐形象上进行简单的分析。
聆听作品,能判断其主奏乐器的音色。
在聆听分析的基础上,能哼唱主题旋律,进一步感受音乐作品。
对比:
学生回答:让乐曲情绪愈益激昂等等。唱歌、跳舞、敲锣打鼓喜庆丰收。
提问:伴随着这一部分音乐人们在做什么呢?
播放主题旋律片断音乐,增强学生对主题旋律的记忆能力,感受音乐作品。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我们有以下收获:
1、初步聆听音乐作品。2、用不同形式体验音乐作品。3、知道乐曲的乐队编制。4、辨别乐曲中的乐器
教学难点
在聆听分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活动的实践中来。
教法
讲授法、演示法
学法
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教学光盘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札 记
教学过程:
一、在《丰收锣鼓》的主题音乐背景下播放一组丰收的图片。提问:你看到了什么画面?人们的表情如何?
学生回答:丰收。高兴、喜悦等等。
①引子:这段音乐有什么特点?把人们引入到什么样的一个场面呢?
学生回答:雄厚、响亮、气势宏大等,把人们带入喜庆丰收的热烈场面
②第一部分:听辨主奏乐器。指导学生用演奏乐器的动作跟老师一起徒手演奏。提问:哪些乐器是主奏乐器?
学生按要求用演奏乐器的动作来表现乐器出现的顺序。
学生回答:锣鼓钹、二胡、唢呐、笛子。
提问:乐器频繁交错,它表现了人们在劳动中的什么场景呢?
学生回答:收割、运粮、忙碌等。
③第二部分:引导学生静静的聆听音乐,展开丰富的想象力。
提问:这一部分描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音乐形象呢?
学生回答:休息会、欣赏丰收美景等。
播放第二部分演奏视频。
④第三部分:引导学生对比第三部分和第一部分。
提问:对比第一部分音乐,音乐速度、力度有什么变化,这个变化对塑造音乐作品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以教师引导学生的音乐实践教学方式为主,用不同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聆听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音乐的能力。在学生赏、唱、敲、舞的音乐实践过程中,逐步体验音乐所表现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聆听、感受和体验乐曲《丰收锣鼓》中欢庆丰收的喜悦之情,逐步增强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教学重点
能欣赏分析音乐作品,体验音乐情感。
二、了解作曲家。
1、创设情境。引出本课课题。
引导学生初步聆听音乐作品。
①你听到了哪些乐器的声音?
学生回答:唢呐、笛子、二胡、钹、扬琴等等
教师补充归纳乐曲的乐队编制。
②乐曲的音乐有变化吗?有什么样的变化?
培养学生能从音乐要素上简单分析作品的能力。
依据学生分析,把作品分成三个部分。
2、分段播放音乐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