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音乐概论教案

合集下载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教案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教案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 了解中国民族音乐和民间音乐的定义和特点;2. 熟悉中国各个民族的典型音乐类型和代表作品;3. 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历史和影响;4. 能够欣赏和分析中国民族音乐和民间音乐的作品;5. 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和民间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1. 中国民族音乐和民间音乐的定义和特点;2. 中国各个民族的典型音乐类型和代表作品。

三、教学难点1. 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历史和影响;2. 对中国民族音乐和民间音乐作品的欣赏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通过讲解和示范演奏的方式,介绍中国民族音乐和民间音乐的定义、特点以及各个民族的典型音乐类型和代表作品;2. 听力训练:通过欣赏中国民族音乐和民间音乐的作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3. 小组讨论:结合教学音乐作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分析。

五、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第一课时:中国民族音乐和民间音乐的基本概念1. 民族音乐和民间音乐的定义和区别;2. 民族音乐和民间音乐的特点。

第二课时:中国各个民族音乐类型及代表作品1. 汉族音乐及代表作品;2. 蒙古族音乐及代表作品;3. 藏族音乐及代表作品;4. 壮族音乐及代表作品。

第三课时:中国各个民族音乐类型及代表作品(续)1. 朝鲜族音乐及代表作品;2. 侗族音乐及代表作品;3. 满族音乐及代表作品;4. 哈萨克族音乐及代表作品。

第四课时: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历史和影响1. 中国古代民族音乐的起源和发展;2. 现代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趋势和影响。

第五课时:中国民间音乐的基本形式和特点1. 弹拨乐器音乐;2. 吹管乐器音乐;3. 打击乐器音乐;4. 弦鸣乐器音乐。

第六课时:中国民间音乐的代表作品欣赏及分析1. 杨洪基《红旗颂》;2. 崔健《一无所有》;3. 林忆莲《雨蝶》;4. 姚贝娜《遥远的她》。

六、教学资源准备1. PowerPoint幻灯片:用于展示文字、图片和音频资料;2. 音乐录音和视频资料:用于欣赏和分析音乐作品;3. 乐器演奏示范。

中国传统音乐概论教案

中国传统音乐概论教案

课程名称:中国传统音乐概论(章节、专题首页)(章节、专题分页)授课时间第 1 次课(章节、专题分页)授课时间第 2 、3 次课(章节、专题分页)授课时间第 4 次课(章节、专题分页)授课时间第 5 次课(章节、专题分页)授课时间第 6 次课(章节、专题分页)授课时间第7、8 次课(章节、专题分页)授课时间第9、10 次课(章节、专题分页)授课时间第11、12 次课授课时间第13 、14 次课授课时间第15、16、17 次课中国古代音乐史教案第一讲授课内容:上编中国古代音乐(远古——公元1840年)第一章中国上古音乐(远古、夏、商、周、春秋、战国,远古——公元前255年)第一节概述第二节音乐的起源和先秦乐律学教学目的:学习本节应了解我国音乐的起源,音乐起源的几种说法;掌握先秦乐律学的成就;对中国古代十二律应熟悉。

重点、难点:三份损益法、十二律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作品欣赏教学过程:1音乐的起源首先是劳动的进行、语言的出现和人类大脑的发达,奠定了音乐产生的基础和条件,同时也赋予了音乐的表现内容。

劳动中有节奏的呼声,这是原始音乐发端的最初萌芽。

音乐与舞蹈还可以说是人类语言的一种延伸;某些劳动工具的发现和部分生活用具对乐器的出现也给我们的祖先以某些启发,甚至可以说某些劳动工具本身就是乐器的前身。

原始艺术的特点:音乐、舞蹈、诗歌三者交织在一起,密不可分,中国古代文献称之为“乐舞”;2音乐起源的几种说法:①异性求爱说②语言扬抑说③摹仿自然说④信号说⑤巫术起源说2先秦乐律学关于音阶和十二音这样一套完整的音乐理论体系,后世文献一般认为“商以前但有五音”,至周代始有“七音”。

若根据传说,大概到了周代末年,我国就已经有了七声音阶和十二律了。

《国语•周语》中记载了公元前六世纪时,周景王(公元前544年——公元前522年在位)向伶洲鸠问乐的故事,可以向我们揭示中国音阶发展的历史线索。

3 三分损益法是齐桓公时的相——管仲在其著作《管子·地员篇》中提出的乐律学理论,这是中国最早的律学理论。

民族音乐教案范文

民族音乐教案范文

民族音乐教案范文
一、课程目标
1.掌握民族音乐的基本知识,包括音乐的形式、唱词、音调、和谐等;
2.熟悉民族音乐的历史地位和发展变化;
3.深入了解民族音乐的重要意义;
4.了解民族音乐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5.学习民族音乐的创作技巧,并能够实践演唱民族音乐。

二、教学重点
1.了解民族音乐的发展变化;
2.掌握民族音乐的基本知识;
3.学习创作民族音乐的技巧;
4.实践演唱民族音乐。

三、教学内容
1.介绍民族音乐的概念
民族音乐(Folk Music)是由一个民族的历史、地理环境、信仰以及
宗教等文化因素共同影响所产生的音乐,它不仅可以表现一个民族的历史、地理、文化传统,而且在社会上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具有民族文化特色
的音乐。

2.民族音乐的特点
民族音乐的内容是有关节庆、宗教、社会、军旅等的话语。

它以传统音乐形式进行表达,有其次区别于其它流行音乐。

它的音乐构造是民族特色,有自己的音色,结构上有节奏与旋律的结合。

3.民族音乐的分类
民族音乐可以按类别、使用仪式进行分类,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民族音乐按类别:
民间歌曲:比如唐诗歌、宋词歌、民歌、教唱歌等;。

民族民间音乐概论教案

民族民间音乐概论教案

民族民间音乐概论教案第一章:民族民间音乐的基本概念1.1 民族民间音乐的定义1.2 民族民间音乐的特点1.3 民族民间音乐的价值与意义第二章: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述2.1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历史发展2.2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2.3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代表性音乐品种第三章:汉族民间音乐3.1 汉族民间音乐的特点3.2 汉族民间音乐的主要类型3.3 汉族民间音乐的代表性品种第四章:少数民族民间音乐4.1 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特点4.2 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主要类型4.3 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代表性品种第五章: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与保护5.1 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方式5.2 民族民间音乐的保护措施5.3 当代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趋势第六章:民族民间音乐的音乐形态6.1 旋律形态6.2 节奏形态6.3 结构形态第七章:民族民间音乐的理论体系7.1 音阶与调式7.2 和声与对位7.3 曲式与体裁第八章:民族民间音乐的表演技巧8.1 唱奏技巧8.2 即兴创作8.3 表演风格与流派第九章:民族民间音乐作品分析9.1 作品形式与内容9.2 音乐元素分析9.3 作品风格与特点第十章:民族民间音乐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与影响10.1 文化传承与创新10.2 社会功能与价值10.3 跨文化交流与融合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民族民间音乐的定义与特点重点解析:民族民间音乐的概念界定,以及它与中国传统音乐、西方民间音乐的区别。

难点解析: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民族民间音乐的社会文化价值,以及它在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中的多样性。

重点环节二: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历史发展与分类重点解析: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历史脉络,以及不同地域的音乐特点。

难点解析:如何把握中国各民族音乐文化的独特性,以及如何在教学中体现这些差异。

重点环节三:汉族民间音乐的特点与代表性品种重点解析:汉族民间音乐的主要特点,以及其在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中的地位。

难点解析:如何让学生理解汉族民间音乐在不同地区的变体,以及这些变体背后的文化因素。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教案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教案
难点:掌握小调和长歌的定义和特点。
教学
目的
掌握西周的礼乐制度与大乐司。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提问法、研究法,结合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做到因材施教。
教学过程
第二节汉族民歌的体裁类型
三、山歌
1、定义:它是泛指除劳动号子以外的各种山野歌曲,是人民在劳动生活中自由抒发内心情感的一种抒情小曲。
一、汉族民歌音乐体裁类型的划分1、“体裁”的概念;2、民歌体裁的形成
3、汉族民歌体裁分类现状(1)号子、山歌、小调(2)号子、山歌、小调、长歌
(3)号子、山歌、小调、风俗歌、社会音调(4)号子、山歌、小调、风俗歌、田歌、灯歌、儿歌(5)号子、山歌、小调、田歌、儿歌、灯歌、叙事歌、秧歌、寺庙经歌、渔歌、叫卖调
2、蒙古族民歌的音乐特点:(1)音阶:采用中国音乐体系,以五声音阶为主,也有以五声音阶为基础加入外音构成的七声音阶。(2)调式:以羽调式和徵调式为主,其次是宫调式和商调式。(3)旋法:蒙古族民歌的旋律线条常呈抛物线型,音程跳进较大,逐渐形成了蒙古族开阔、稳健、剽悍的性格。
课后
作业
请书面回答:说说少数民族民歌的代表种类。
1、从音乐特点来看,大致可分为“长调”和“短调”两大类。
(1)长调:曲调悠长,节奏自由,幅较长大,带有浓厚的草原气息。常使用延长音中的连续嗽音和颤音,犹如骏马嘶鸣,以及旋律中向下3度或4度的轻声下滑,就象婉转轻扬的马头琴,兼有华彩性和抒情性是长调的一大特色。
2)短调:曲调较紧凑,节奏整齐,曲式篇幅较短小。它装饰不多,较接近口语,以朴素见长,叙事性和抒情性的结合,是短调的一大特色。
教学
后记
通过这一讲,使同学们了解蒙古族的长调和短调。

《中国民族音乐概论》课件

《中国民族音乐概论》课件

跨文化交流
民族音乐不仅在中国国内有着 广泛的影响力,也在世界范围 内进行着跨文化交流。
世界文化中的地位
中国民族音乐作为世界文化的 一部分,具有独特的地位和重 要的价值。
结束语
中国民族音乐在中华文化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我们有责任和使命去发 展、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的音乐遗产。
《中国民族音乐概论》 PPT课件
中国民族音乐概论是一门探讨中国丰富多样的民族音乐的学科。从起源到发 展,从特点到流派,本课程将带你领略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
概述
1 什么是民族音乐
民族音乐是中国各民族特有的音乐形式,体现了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精神。
2 民族音乐的地位与特点
民族音乐在中国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其特点包括独特的旋律、节奏和乐器。
2
特点与形式
汉族音乐特点包括悠扬的旋律、独特的音色和多样的乐器组合。形式包括歌曲、 器乐和舞蹈音乐。
3
流派与代表作品ຫໍສະໝຸດ 汉族音乐有多种流派,如京剧音乐、广东音乐等,代表作品包括《梁祝》、《红 楼梦》等。
少数民族音乐
1
特点与形式
少数民族音乐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表现形式,如藏族的嗓音特色和壮族的锣鼓音乐。
3 民族音乐的发展历程
中国民族音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与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密切相关。
中国民族音乐的分类
汉族音乐
作为中国主要民族之一的汉族拥有丰富多样的音乐形式,代表着中国优秀的音乐文化。
少数民族音乐
中国有五十多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拥有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
汉族音乐
1
起源与发展
汉族音乐起源于古代汉族的音乐传统,经过千年的演变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2

民族音乐概论

民族音乐概论

2、殷、周奴隶主统治的时代,我们已有 了相当发达的音乐文化(巫乐、雅 乐)。
3、几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音乐得到不 断发展,出现了音乐文化繁荣昌盛的
时代。
4、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音乐在艰难缓慢 地前进。十九世纪末,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出现,他们运用“学堂乐歌”的形式作为 启蒙运动的宣传工具,并开始把西洋音乐 介绍到中国来。
对于民族音乐,我们要批判的继承,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大胆的革新与创造。
六、 学习《民族音乐概论》的目的
通过学习《民族音乐概论》这门课程, 使我们对传统音乐的五大类(民歌、说 唱音乐、舞蹈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 乐)的基本体裁和形式,以及它们在音 乐构成上的一些主要特点,有一个初步 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熟悉民 族音乐的优秀作品及其表现方法,深入 的探讨民族音乐艺术创作上的特殊规律。 激发我们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兴趣,将其 运用到表演、创作和教学实践中。
伍国栋对“中国民间音乐”的界定: “民间音乐是当今世界各国、各民族传 统音乐文化中存在的一部分既古老又现 代的音乐文化类型,是创始于人民大众 又供人民大众在日常社会生活中通过口 传心授的方式来共同操纵、共同享用、 共同演绎和共同传承的一种非专业音乐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 成了传统音乐的五大类:民歌、歌舞与 舞蹈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民族 器乐。每一类的音乐,其体裁和形式都 是多种多样的。而各种体裁和形式的音 乐,又由于民族、地区、流派等的不同, 往往在风格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例如:北方的民歌,各有不同的风格特 点;同样是笛子演奏的曲子,南北风格 各不相同。
民族音乐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鲜 明的民族特色,在创作、表演和理论方面都有 独特的创造。在音乐艺术形象的创造上,在表 情达意的方式上,在音乐的体裁、形式及其它 各种表现手段(音乐、调式、曲调、节奏、多 声部写作、配器等)上,都有我们民族的特点。 这些特点都是我们民族的心理特点、文化传统 及审美观念在音乐上的反映。

大学民族音乐教案

大学民族音乐教案

课程名称:民族音乐学授课对象:大学本科音乐专业学生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音乐文化特点,提高学生的民族音乐素养。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鉴赏能力,增强学生的审美观念。

3. 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和演奏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我国民族音乐概述2. 民族音乐的主要风格与流派3. 典型民族乐器的介绍与演奏技巧4. 民族音乐创作与欣赏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我国民族音乐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现状。

2.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各民族的音乐文化特点。

二、我国民族音乐概述1. 教师讲解我国民族音乐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点。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各民族音乐的特点。

三、民族音乐的主要风格与流派1. 教师介绍我国民族音乐的主要风格与流派,如:民间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等。

2. 学生举例说明各风格与流派的特点。

四、典型民族乐器的介绍与演奏技巧1. 教师讲解我国典型民族乐器的名称、起源、构造及演奏技巧。

2. 学生分组练习,体验民族乐器的演奏。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民族音乐的特点。

二、民族音乐创作与欣赏1. 教师讲解民族音乐创作的特点及方法。

2. 学生欣赏典型民族音乐作品,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

三、音乐实践1. 学生分组创作短小民族音乐作品。

2. 教师点评作品,指导学生修改。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练习情况。

2. 作品质量:评价学生创作的民族音乐作品的艺术性和创新性。

3. 民族音乐素养:通过测试或论文等形式,评估学生对民族音乐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1. 教材:《民族音乐学》2. 民族音乐作品:CD、网络资源等3. 民族乐器:现场演奏、图片展示等教学反思:本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民族音乐素养,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鉴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关注民族音乐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现代:高腔、昆曲、梆子腔、皮黄腔
(五)民族器乐:
民族器乐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题材的一种。是指我国传统器乐以独奏,合奏等形式演奏的民间传统音乐。
民族乐器的分类:
1、周代,按制作材料分类,分为“八音”。
2、清末,按性能分类,分为:吹管乐器、拉弦乐器、弹拨乐器和打击乐器。
3、按演奏形式分为:独奏乐器和合奏乐器两类。
特点:广泛的内容;清新、明快、朴素的语言;形式上更为自由、活泼。
教学过程
3、民歌的作用和艺术特点:
作用:1)教育传承作用
2)人生礼仪公用
3)祭祀与驱邪作用
4)交际作用
艺术特点:
1)音乐语言、艺术形式及其手法简明和精湛,善于运用经济的材料,精练的手法和音调语言,创造出准确生动的音乐形象。
2)我国民歌特点的另一重要方面,是它的表现方法,艺术技巧的丰富性。
(四)戏曲音乐:
戏曲是我国传统的舞台戏剧艺术,是以剧本为主,以表演为中心,融歌、舞、剧为一炉包括唱、念、做、打的综合性艺术。
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共有360多个剧种。
1、(形成)北宋:杂剧
2、南宋:南戏
3、(鼎盛)元代:元曲、元杂剧
4、(高峰)明代:四大声腔: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
宫廷音乐:宫廷雅乐和宫廷燕乐
文人音乐:古琴音乐、词调音乐
宗教音乐:佛教音乐和道教音乐
民间音乐:民间形成并流行于民间的各种音乐体裁,例如:我国的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间器乐。
三、民间音乐的五大类别:
(一)民歌的分类:
1、按题材内容分为:劳动类、生活类、爱情类、传说故事类
2、按产生年代分为:传统民歌、革命历史民歌、新民歌
4、民歌的分类
1)、按题材内容分为:劳动类、生活类、爱情类、传说故事类
2)按产生年代分为:传统民歌、革命历史民歌、新民歌
3)按民族地区分为:汉族、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
汉族民歌按体裁分为:号子、山歌、小调(是从音乐的外部形态、特别是节奏特点上进行的分类)
少数民族民歌按体裁分为:情歌、劳动歌、婚礼歌、祝寿歌
3、按民族地区分为:汉族、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
汉族民歌按体裁分为:号子、山歌、小调
少数民族民歌按体裁分为:情歌、劳动歌、婚礼歌、祝寿歌
(二)民间歌舞音乐:
1、汉族歌舞:秧歌(黄河以北)
花灯(西南地区)
采茶(南方各省)
二人转(东北农村)
二人台(内蒙西部地区和山西北部)
教学过程
2、少数民族歌舞:维吾尔族(赛乃姆、十二木卡姆)
教学后记
复习思考题
民歌的作用和艺术特点
备注
第3、4、5次课
课题
汉民族民歌——号子
课时
6学时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号子的主要分类和音乐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号子的分类及代表曲目
教学说明
以传统的讲授法、教唱法为主,结合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二、讲授新课
1、概念:
在北方常称“吆号子”,南方常称“喊号子”,有的地区也称做“哨子”(四川)直接伴随劳动过程,起着统一步调,调节精神,驱除疲劳,提高劳动效率的歌曲,它是劳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有人称之为艺术化的号令。
四、学习民族音乐的目的和意义
1、从发展中国音乐事业的角度看。
2、从建设“中国音乐理论体系”的意义上看。
3、从当代中国音乐教育的现状看。
五、小结
教学后记
复习思考题
结合自己的本专业,思考学习本课程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有何意义。
备注
第2次课
课题
民歌概况
课时
2学时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民歌的产生发展及作用
广西瑶族(长鼓舞);西南地区苗族(芦笙舞);
高山族(欢乐舞);朝鲜族(农乐舞)
(三)说唱音乐
又叫曲艺,是用来讲历史、传说故事及文学作品的艺术体裁,是音乐、文学和表演相结合的综合艺术形式。
我国的说唱音乐形式有341种。
汉族说唱音乐分类:
1、按艺术风格可以分为:评话、鼓曲、快板、相声。
2、按主奏乐器、历史渊源音乐风格及特点分为:鼓词类、弹词类、道情类、走唱类、板诵类、牌子曲类和杂曲类。
2、作用:
在劳动中,号子具有双重的功用:一方面,它可以鼓舞精神,调节情绪,组织和指挥集体劳动;另一方面,它也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价值。
3、号子的分类及代表作品听唱:
(1)搬运号子—在以人直接负担重物的运输劳动中使用。例如:装卸、挑担、推车等。
乐府:汉武帝刘彻建立的管理音乐的一个官署。其任务是收集民间音乐;创作和填写歌辞、创作与改编曲调、编配乐器、进行演唱及演奏等。
相和歌:两汉间对民间“街陌讴谣”歌曲作艺术加工或另填新词形成的歌、舞、大曲等音乐的总称。
4)唐代民歌的创作和流传是相当繁盛的。出现了一种新的音乐形式—“曲子”。
5)明清时期我国封建社会制度,到了明清时代已面临瓦解。新兴的资本主义经济因素开始萌芽。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极其尖锐的斗争中,产生了数量相当多的、具有强烈人民性的杰出的民歌。
第1次课
课题
民族音乐概况
课时
2学时
教学目的
了解课程整体内容,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什么是民族音乐、传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乐、民间音乐?
2、民间音乐的分类。
教学说明
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结合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
一、学习本课的基本要求
1、弄清基本概念。
2、弄清各类品种的艺术特点。
3、了解各类品种的代表曲目,重点曲目要求背唱,能熟记旋律。
教学重点、难点
民歌的作用及艺术特点
教学说明
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结合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概念:民歌是指民间歌曲的简称。它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集体创作并演唱的歌曲,它以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于民间,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受人民群众的改造、加工、筛选、提炼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日渐完美。
2、历代民歌的发展状况:
1)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其中分为风、雅、颂。
风:国风,记载了当时十五个地区流行的民歌。
2)继《诗经》后《楚辞》是又一部古代民歌集。
《楚辞》分为两大类作品:一类是伟大诗人屈原及其他楚国诗人根据楚国民歌曲调创作的诗歌;另一类是经过他们整理的楚国民歌歌词。
3)汉魏时期出现了乐府和相和歌。
二、民族音乐
1、概念:凡是由中国人创造出来的,符合中国音乐总体风格的音乐作品都可以算作中国的民族音乐。
2、传统音乐:(一个小于民族音乐的概念)是指有一定流传时间的,不是当代创作的音乐。在我国,常把清代以前即已经形成的音乐划归传统音乐的范畴。
3、传统音乐可以分为四类: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和民间音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