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复习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复习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复习答案

期末练兵——单选题1、世界上曾经有许多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媲美的文化类型,惟独(D )绵延数千年之久从未中断过。

A、古巴比伦文化B、古埃及文化C、古印度文化D、中国传统文化2、商代文字记录材料主要是保存在甲骨、铜器、及其他器物的刻辞里,其中以( A )上的刻辞为最多。

A、甲骨B、铜器C、其他器物D、纸张3、重个体的价值,强调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契约关系,这是(B )中的人文主义。

A、中国文化B、西方文化C、印度文化D、埃及文化4、( A )提出了“形具而神生”的命题。

A、荀子B、墨子C、庄子D、韩非子5、不属于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的是( D )。

A、王夫之B、顾炎武C、黄宗羲D、王守仁6、下列不属于儒家学派代表作的是( D )A、《论语》B、《孟子》C、《春秋》D、《老子》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提出者为( C )A、孔子B、墨子C、孟子D、庄子8、秦朝统一中国后,以( B )作为治国之本。

A、法家思想B、儒家思想C、道家思想D、墨家思想9、《崇有论》的作者是( A )A、裴頠B、郭象C、王弼D、王充10、第一次提出“天时、地利、人和”概念的是( A )A、《孙子兵法》B、《孙膑兵法》C、《四书集注》D、《天论》11、以下除了( D ),都是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

A、向秀B、嵇康C、何晏D、范缜12、下列几种主张体现古人构建和谐社会思想的有( B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兼爱,非攻”③“山林虽近,草木虽美,宫室必有度,禁伐必有时”④“为政之要,惟在得人”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3、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

甲徒曰:“风吹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C )A.万物皆只有一个理 B.有理而后有气C.宇宙便是吾心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1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中国传统文化考试复习整理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考试复习整理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考试复习整理资料中国传统文化悠久而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提高文化素养,乃至塑造个人的精神风貌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整理了中国传统文化考试复习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和理解相关知识。

一、儒家文化1.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爱。

儒家始终倡导仁爱之道,主张以“仁”为核心,提倡仁爱亲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 孔子是谁?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他创立了儒家学派,倡导仁爱之道,提倡仁义礼智信五德,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3. 论语是什么?有哪些重要思想?《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共20篇,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典籍。

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思想,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

二、道家文化1.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

道家强调顺应自然、不刻意施为,重视修身养性、养生保健,追求身心合一的境界和解脱。

2. 老子是谁?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老子是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被认为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德经》是其代表作。

老子强调“无为而治”,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道德经是什么?有哪些重要思想?《道德经》是道家的重要经典之一,共有81章。

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思想,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知足不辱”等。

三、佛家文化1. 佛教的创始人是谁?佛教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佛,佛教的核心思想是解脱生死轮回,超脱尘世,追求涅槃。

2. 《金刚经》是佛教的重要经典之一,有何特点?《金刚经》是佛教的重要经典之一,主张“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3. 佛教传入中国后,融入了哪些本土文化元素?佛教传入中国后,融入了道教、儒家等本土文化元素,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

以上便是中国传统文化考试复习整理资料,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课程复习提要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课程复习提要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复习提要考核知识点举要绪论一、文化的概念二、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三、中国传统文化个核心内容。

四、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五、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六、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七、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和发展的条件与背景一、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经济基础——农耕和游牧两个文化类型二、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政治结构——“家国同构”三、自然地理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第二章中国传统哲学一、中国传统哲学的发展历程二、老子庄子的道家思想和孔孟的儒家思想三、孔子思想的核心四、“天人合一”思想五、根据中国传统思维方式,谈谈对实际工作的借鉴作用。

第三章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一、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形成的标志二、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主要内容与规范三、“三纲五常”四、根据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规范内容,联系社会及个人实际,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第四章中国传统宗教一、中国原始宗教的类型二、道教的产生三、佛教的传入四、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第五章中国传统法文化一、西周的立法指导思想二、秦国的变法,魏国《法经》三、中国法文化的特质第六章中国传统教育一、春秋教育制度—孔子的私学二、汉代最高学府——太学三、宋代教育制度—书院四、科举制度五、科举制度的完备的时期六、孔子的教育思想七、《学记》的教育思想八、我国古代最后一所高等学府—国子监第七章中国传统文学一、中国传统文学体裁的多样性二、中国传统文学的现代意义三、元曲四大家第八章中国传统艺术一、顾恺之的绘画成就二、阎立本的绘画成就三、吴道子的绘画成就四、张择端的绘画成就五、郑板桥的绘画成就六、秦俑的艺术成就七、敦煌莫高窟的艺术成就及其他佛教石窟的代表八、王羲之的书法成就九、欧阳询的书法成就十、张旭、怀素的书法成就十一、京剧的成就第九章中国传统史学一、纪传体和编年体史书的代表著作——《春秋》《史记》《资治通鉴》二、史学体裁的多样性三、中国传统史学的社会功能第十章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一、中国传统的五礼二、古代婚姻“六礼”三、中国传统丧葬习俗四、中国传统文明礼仪的现代价值第十一章中国传统衣食住行一、服饰与传统礼制文化二、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独具特色的——酒文化和茶文化三、古代建筑的四大类型四、古代的主要交通工具五、中国的传统节日第十二章中国传统科技文化一、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的发展阶段二、明清医药学成就三、魏晋南北朝农学成就四、郦道元的《水经注》五、明代地理学成就六、四大发明七、宋元陶瓷技术——青瓷八、中国传统科技的特点九、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第十三章中外文化交流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二、结合陕西地域文化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考作业三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考作业三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考作业三复习资料1、下列哪种观念并不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制约因素?a. D、重农轻商b. B、重实轻理;c. A、重道轻技;d. C、重直觉务实际;参考答案:C、重直觉务实际;2、下列哪个是我国最早的农书?a. C、《农政全书》;b. D、《本草纲目》c. A、《农书》;d. B、《齐民要术》;参考答案:B、《齐民要术》;3、以下( )不是传统的春季习俗。

a. ( 1)元宵节b. (4)上巳c. (3)社日d. (2)伏日节参考答案:(2)伏日节4、春联的发展与历史上的()皇帝有关a. (3)朱元璋b. (2)唐玄宗c. (4)乾隆d. ( 1)汉武帝参考答案:(3)朱元璋5、自()起,服饰开始成为了等级和礼法的象征。

a. (3)秦代b. (2)春秋战国c. ( 1)周代d. (4)西汉参考答案:( 1)周代6、《殷墟卜辞综述》的作者是a. A.郭沫若b. C.陈梦家c. B.于省吾d. D.徐中舒参考答案:C.陈梦家7、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文化农政思想的核心的是a. B.勤农观b. C.占验观c. A.天象观d. D.地利观参考答案:B.勤农观8、造纸术的发明者传说是东汉时期的a. C.祖冲之b. D.蔡伦c. 张衡d. B.毕昇参考答案:D.蔡伦9、在中国古代社会,出现完整宗法制的朝代是a. C.商代b. B.周代c. D.秦代d. A.夏代[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参考答案:B.周代【题目】中国古代中央官制发生重大变化,以三省六部制的分权形式解决集权体制内的权力分配问题是在()a. 秦代b. B.汉代c. C.隋唐d. D.明代[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参考答案:C.隋唐【题目】宗教信仰、思维模式、教育思想等方面属于a. A.物质文化b. C.精神文化c. B.制度文化d. D.生产生活文化[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参考答案:C.精神文化【题目】在下列先秦典籍中,对辩证思维作了大量简明而深刻论述的是a. 《孙子》b. B.《尚书》c. D.《诗经》d. C.《春秋》[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参考答案:《孙子》【题目】在传统伦理道德规范方面,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董仲舒,列为众德之首的是a. B.仁b. 孝c. D.礼d. C.义[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参考答案:B.仁【题目】关于中国古代教育的总体目标,有集中反映的典籍是a. D.《荀子劝学》b. B.《孟子》c. A.《论语》d. C.《礼记大学》[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参考答案:C.《礼记大学》【题目】中国古代建筑在布局上的显著特点是a. C.讲究装饰b. 木结构c. B.左右对称d. D.廊柱结构[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参考答案:B.左右对称【题目】“六经”中在战国时代就已失传的是a. B.《乐》b. 《书》c. C.《礼》d. D.《易》[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参考答案:B.《乐》【题目】利用语言进行趋吉避凶,反映了人们对语言的a. B.崇拜b. C.恐惧c. 禁忌d. D.避讳[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参考答案:B.崇拜【题目】就文化交汇的典型性与影响的深远性而言,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汇最主要有a. 两次b. D.五次c. C.四次d. B.三次[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参考答案:两次【题目】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是a. A.道家思想b. D.杂家思想c. B.儒家思想d. C.佛家思想[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参考答案:B.儒家思想【题目】被人们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的宋代科技著作是a. B:《梦溪笔谈》b. D:《本草纲目》c. A:《天工开物》d. C:《齐民要术》[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参考答案:B:《梦溪笔谈》【题目】中国古代人强调要节约粮食,是从爱惜自然资源和环境的角度讲的。

中国文化概观答案

中国文化概观答案

试卷号:5314中国传统文化概观答案一、填空题(空2分,共20分)1.“春秋战国”是早期中华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

先秦哲学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诸子(1) 百家争鸣。

所谓“百家”是言其多,主要的有(2) 十家,即阴阳、儒、名、法、道以及纵横、杂农、小说等,而最有影响的当属(3) 儒、(4) 道、(5) 墨、(6) 法四家。

2.魏晋玄学就是指研究(7)《老子》、(8)《庄子》和(9)《周易》的学说,他们把这三本书总称为(10)“三玄”。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C 】2.【 C 】3.【 D 】4.【 D 】5.【 D 】6.【 C 】7.【 D 】8. 【 C 】9.【 A 】10【 D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历法就是根据太阳、月亮的运动变化制订记时方式的方法。

主要分阳历、阴历、阴阳合历三种。

2.传统算学我国古代算术是计算知识,研究轻重、长短、形体、多少等以及记数方法和算术、代数等知识。

3.血亲五服制:即以本人为基准,向上推四代的直系亲属称祖先,五服以内是近亲,五服以外不是亲族,是同宗。

4. “大一统”意识:其强调“四海一家”,是西周以来就已成就的国家概念。

重关九译,四裔来朝,是古代王朝引以为豪的大事。

它启发秦汉帝国不断侵略四方,把广阔地域上各古老的人群联系在一起,形成新的民族融合,共同前进。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汉代察举制度与科举考试制度的区别是什么?汉代察举制度是中国科举制度的雏形,他为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的出现作了重要的铺垫。

其区别主要在于:察举以举荐为主,考试只是一种辅助手段;由察举而来的士人没有落选的忧虑,对策、射策等考试只对任职等级发生作用。

士族通过把持察举方式,从而维持了士族的政治特权。

2.简述什么是“中和之美”?在艺术里是如何表现的?受儒家“中庸”哲学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艺术把“中和”作为重要的审美原则。

中和之美要求艺术所表现的内容要符合“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所反映的思想感情不能超越儒家传统的道德规范,要“发乎情,止乎礼义”。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一、名词解释1.文化:泛指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的总和2.禅宗:始于菩提达摩,是中国佛教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宗派,是典型的中国佛教,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标本宗旨3.宗教:相信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着超自然、超人间的神秘境界和力量,主宰着自然与社会,并对之敬畏和崇拜4.宗法制:古代为解决职权、财产分配而建立的维护世袭统治的血缘宗法制度,是由古代氏族社会的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产生于商代后期,西周时完善5.姓与氏:姓由居住的村落或所属部落名称而来,氏由君主分封的地方、所赐的爵位、所任的官职、谥号而来6.拱手礼:双手和握,右手握拳,左手加于右手之上,举至胸前,立而不俯的一种见面礼仪7.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文化发展过程中精微的内在动力,也是指导一个民族不断向前发展的基本思想8.天人合一:最早产生于先秦,经汉唐发展,由宋代张载提出的关于人与整个宇宙关系的思想理念9.四谛八道: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为四谛,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精进、正命、正念、正定为八道10.民胞物与:民为同胞,物为同类,一切为上天所赐,泛指爱人和唉一切物类11.厚德载物:以宽厚之道德心包含万物,对待事物由兼容并包之心12.家国同构:家庭、家族与国家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性,均以血亲--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着严格的家长制13.七出三不去:“七出”指不顺父母、无子、淫、妒、恶嫉、多言、盗窃。

“三不去”指千贫后富、无所归、三年丧14.礼制的精神:本指人与人、国与国之间交往的一种仪式,后被加工改造,升华为一种社会理想,然后实施推行,漫漫孕育了一种精神,包括维持社会秩序的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等精神15.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的核心,即“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二、简答1.简述道家与道教,并谈谈他们之间的关系答:道家是学术学派,不是宗教。

但道教在理论上却紧紧依托于道家,道家宣扬清静无为、超凡脱俗,道教在此基础上再行演绎,形成出世的人生观,道家思想是道教直接吸收的思想养料,道家和道教的关系随着历史的发展变得越来越紧密2.宗法制有哪些内容和特征?答:宗法制包括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和宗庙制。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期末复习习题解答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期末复习习题解答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期末复习习题解答复习资料二《中国传统文化概观》期末复习习题解答1.为什么说“孝”在现代社会里还有提倡的必要?答题要点:孝是儒学伦理中重要的内容,它具体规范了封建时代子女必须对父母及其他长辈履行的义务。

“孝”作为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还是应该提倡的,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如此。

“孝”作为传统美德,在维护亲情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是值得大力提倡的。

2.中国酒文化的特征有哪些方面?答题要点:(1)酒文化与原始宗教和政治统治结合起来。

(大型祭祀中,酒是必不可少之物,巫史接着酒劲,才敢跟神交通,也只有在酒醉迷狂之中才会发生与神交通的幻觉。

)(2)理性化特征;(3)士文化特色。

3.如何正确认识“中庸”这一哲学思想?答题要点:(1)中庸思想表现在文化上,就是文化的亲和力,能求同存异,万流并包。

5.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传统文化中“和”的精神?答题要点:(1)“和”是非常重要的文化基因。

特别是在民族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和”所起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正因为有一种“和”的博大精神,所在才能对外来文化产生巨大的亲和力,才会吸收、改造其他民族文化,使之称为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有机组成部分。

这时的“和”以显示汉文化的亲和力为主。

(2)从全球一体化格局来看,“和”已经成为世界文化交汇融通的大潮,任何一种古老的文化,想孤立于这大潮之外,已不可能,只有适应这一潮流,不断更新和改造,才会有光明的前途。

不是如何排外或媚外,而是如何更好地发挥我们文化中“和”的传统。

1.中国画的两大特色是什么?答题要点:(1)写意是中国画最主要的特色;(2)散点构图是中国画的另一特色;2.试述中国茶文化的独特特征?答题要点:(1)中国茶文化的地域特性。

从地域上讲,可以将茶归于南方亚文化圈。

南方多山,终年云雾缭绕,有所谓的“瘴气”,是茶生长的优良环境,江南水乡也因其四季分明而称为茶叶生长得天独厚的条件。

(2)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除具有地域特性之外,还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群体,就是文士、清客。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 简答论述大全一 本科考试复习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  简答论述大全一  本科考试复习资料

简答题1、龙的形象说明了什么?p2答题要点:从文化学的角度分析,龙并不是什么神奇的东西,而是各部落初民原始图腾的混合物。

在众多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上,已经出现龙的形象,但不同地区的龙,其形象并不相同,有的似龟,有的如鹿,有的似猪,显然它们都是不同氏族图腾之物。

而最初龙的形象的多样化,也昭示着最初氏族文化的各异。

但是,这多元的文化在后来的发展中,又是向心的,而不是彼此分散的。

2、西周时期,从哪几个方面可以看出神本文化转向人本文化?p4答题要点:这种文化转变,可以从几个方面看出来。

第一,从当时青铜器的制式和纹样看出。

第二,从卜筮之法看出。

第三,从社会风尚看出。

第四,从周代的宗法制度可以看出。

3、“百家”学派共同的文化特征是什么?p12答题要点:诸子百家虽然形态各异,但却有着许多共同之处,概之有三:其一,诸子百家的学术渊源都是六经。

其二,从总的哲学观点上看,各家都奉行道一元论之说。

其三,各家学说有一个共同的指归,那就是治道。

4、从现代人的目光看来,礼的积极影响是什么?答题要点:礼为每一个社会成员规定了最基本的生存权利,它规定每个社会成员在获得一份生活资料的同时,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将责任和义务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为维护社会的安定、和谐奠定基础。

P275、简要概括秦汉时期出现中华文化大一统的局面的原因。

p71答题要点:第一,学术原因。

战国末期,各家学说已呈趋于融合之势。

第二,政治原因。

秦王朝在极短的时间里,统一六国,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为文化的一统,准备了政治上的条件。

第三,从文化形态上讲,秦朝是法家思想一统天下的时期。

6、为什么说“孝”在现代社会里还有提倡的必要?p87答题要点:孝是儒学伦理中重要的内容,它具体规范了封建时代子女必须对父母及其他长辈履行的义务。

“孝”作为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还是应该提倡的,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如此。

“孝”作为传统美德,在维护亲情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是值得大力提倡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练兵——单选题1、世界上曾经有许多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媲美的文化类型,惟独()绵延数千年之久从未中断过。

A、古巴比伦文化B、古埃及文化C、古印度文化D、中国传统文化2、商代文字记录材料主要是保存在甲骨、铜器、及其他器物的刻辞里,其中以()上的刻辞为最多。

A、甲骨B、铜器C、其他器物D、纸张3、重个体的价值,强调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契约关系,这是()中的人文主义。

A、中国文化B、西方文化C、印度文化D、埃及文化4、()提出了“形具而神生”的命题。

A、荀子B、墨子C、庄子D、韩非子5、不属于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的是()。

A、王夫之B、顾炎武C、黄宗羲D、王守仁6、下列不属于儒家学派代表作的是()A、《论语》B、《孟子》C、《春秋》D、《老子》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提出者为()A、孔子B、墨子C、孟子D、庄子8、秦朝统一中国后,以()作为治国之本。

A、法家思想B、儒家思想C、道家思想D、墨家思想9、《崇有论》的作者是()A、裴頠B、郭象C、王弼D、王充10、第一次提出“天时、地利、人和”概念的是()A、《孙子兵法》B、《孙膑兵法》C、《四书集注》D、《天论》11、以下除了(),都是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

A、向秀B、嵇康C、何晏D、范缜12、下列几种主张体现古人构建和谐社会思想的有()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兼爱,非攻”③“山林虽近,草木虽美,宫室必有度,禁伐必有时”④“为政之要,惟在得人”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3、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

甲徒曰:“风吹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A.万物皆只有一个理B.有理而后有气C.宇宙便是吾心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1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出自()。

A、《诗经》B、《易传》C、《楚辞》D、《尚书》15、“庄周梦蝶”、“朝三暮四”体现得是庄子()的哲学思想。

A、神秘主义B、相对主义C、虚无主义D、浪漫主义16、()的“寡欲”、“养心”、“养气”的修养方法直接为宋明理学家所继承。

A、孔子B、孟子C、韩非子D、老子17、()是西周君主统治和宗族统治合二为一的政治基础。

A、贵族制B、世袭制C、推恩制D、分封制18、虽然孟子与荀子都认为应当以仁义治理天下,但其理论基础却不相同,其中荀子理想的人性论基础是()。

A、性善论B、性恶论C、性无善恶论D、性有善恶论19、秦始皇接受()的建议,下令“焚书坑儒”。

A、李斯B、商鞅C、韩非D、李悝20、“存礼灭欲”是()的一致主张。

A、宋明理学B、魏晋玄学C、明清实学D、汉代经学21、宣扬孝谨第一,正心诚意,少思寡欲,清净无为是修道之本的道教教派是()。

A、正一道B、全真道C、大道教D、方仙道22、宋明新儒学的奠基者是()。

A、周敦颐B、张载C、朱熹D、周程23、宣扬孝谨第一,正心诚意,少思寡欲,清净无为是修道之本的道教教派是()。

A、正一道B、大道教C、全真道D、方仙道24、()以《法华寺》为主要经典,主要理论是“一念三千”和“三谛圆融”。

A、天台宗B、唯识宗C、华严宗D、禅宗25、“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

”出自()。

A、《国语·郑语》B、《诗经》C、《易传》D、《孟子·公孙丑》26、明末清初,提出儒、道、佛三教“理实唯一”主张的是()A、六贤禅师B、荡益智旭C、王重阳D、朱熹27、()针对佛教哲学宣扬的神不灭论,专门写了《神灭论》。

A、王充B、桓谭C、范缜D、王夫之28、“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与这首佛教唱词提倡的修炼方式有类同的是()。

A.格物致知B.陆王心学C.程朱理学D.黄老之学29、佛教汉化的最为重要的成果是()。

A、改变全部原来教义B、分化为大、小乘C、创立唯识宗D、创立禅宗30、道教对我国古代医药产生了较大影响,出现了一批炼丹家,下面不属于炼丹家的是()。

A、葛洪B、陶弘景C、孙思邈D、华佗31、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尊称为()。

A、元始天尊B、道德天尊C、灵宝天尊D、太上老君32、对清代文字狱的解释,最准确的是()。

A 迫害知识分子的冤狱B 关押知识分子的监狱C 因文字犯罪而被迫入狱D 为加强文化专制而建造的监狱33、春秋战国()的创立,是中国古代教育中划时代的革命,它对于我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A、官学B、私学C、大学D、小学34、除了(),都是宋代著名的教育家。

A、王安石B、朱熹C、陈亮D、黄宗羲35、中国古代第一个提出人才教育的思想家是()。

A、孟子B、荀子C、墨子D、孔子36、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起决定作用,拥有绝对权威的教育家是()。

A、董仲舒B、孔子C、朱熹D、荀子37、强调学校教育应成为整个教育事业的核心和国家教育投资的重点,提倡全面而实用的“取材”、“育材”标准,注重“实用”教育的是()A、王安石B、王守仁C、朱熹D、黄宗羲38、在思想上崇奉儒学,力排佛老,同时宣扬唯心主义天命论,认为“天”能赏善罚恶,人只能顺应和服从天命的是唐代的().A、韩愈B、李白C、柳宗元D、杜甫39、下列著作由黄宗羲撰写的是()A、《日知录》B、《明夷待访录》C、《天下郡国利病书》D、《文集》40、提出“性相近,习相远“的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41、中国古代选官的一个重要表现是考试选官,即()。

A、科举制B、文官制C、九品中正制D、分封制42、科举制的实行,从本质上反映了()。

A、当时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动B、统治着注重选拔人才C、封建制度日趋衰落D、选拔人才标准日趋完善43、孔子以六经教授学生,其中()自汉始渐成为众经之首。

A、诗经B、礼经C、乐经D、易经44、下列观点属于孔子思想的是()。

A、人之初,性本善B、性相近,习相远C、性善者伪也D、生之谓性45、《说文解字》的作者是( )A、孔子B、董仲舒C、司马迁D、许慎46、《颜氏家训》的作者是()A 、王安石B、颜之推C、孔子D、孟子47、()是记述学术源流的史书体裁,接近于今天的学术思想史。

A 、学案体B 、史评体C、政书D、纪传体48、《古文尚书》的作者是()A、董仲舒B、孔安国C、司马迁D、贾谊49、下列不属于以记事为主的编年体史书的是()A、《春秋》B、《左传》C、《世本》D、《国语》50、前四史指的是《史记》、《汉书》、《三国志》和().A、《后汉书》B、《尚书》C、《诗经》D、《汉纪》51、“史学”一词出现于()。

A、南朝时期B、春秋时期C、隋朝时期D、先秦时期52、五代宋元时期,产生了具有总结性的三部通史巨著,下列不属于通史巨著的是( )。

A、《资治通鉴》B、《通志》C、《文献通考》D、《唐书》53、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A、《春秋》B、《史记》C、《左传》D、《汉书》54、《汉书》是我国第一本()史书。

A、纪传体B、断代史C、通史D、官修55、以朝代为顺序,评述历史事件始末,并独立成篇的史书体裁,叫做()。

A、纪事本末体B、政书C、编年体D、纪传体56、以司马迁的()为开端,形成了官修史书的传统,两千多年从未间断。

A、《资治通鉴》B、《史记》C、《通典》D、《通志》57、“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的英才是唐朝的()。

A、李白B、杜甫C、王勃D、白居易58、《满江红》是宋代文人根据民族英雄()的《满江红》词所谱的曲子。

A、岳飞B、文天祥C、蔡文姬D、俞伯牙59、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传统文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文学方面,()和诗经是杰出代表。

A、楚辞B、尚书C、春秋D、甘石星经60、以下()不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A、苏轼B、辛弃疾C、张孝祥D、周邦彦61、柳永的词以()为主要描写对象。

A、士大夫的雅致生活B、青楼歌妓C、朝廷盛典D、离人送别62、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第一部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是()。

A、《金瓶梅》B、《儒林外史》C、《红楼梦》D、《喻世明言》63、除了(),都代表着清代小说的最高成就。

A、《儒林外史》B、《聊斋志异》C、《红楼梦》D、《水浒传》64、中国唯一的帝王词人是()。

A、秦观B、柳永C、李煜D、苏轼65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的名句。

A、李煜B、温庭筠C、苏轼D、柳永66、()的散文吸收了神话创作的精神,大量采用或创作寓言故事作为论证的根据,想象奇特,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A、庄子B、墨子C、孔子D、老子67、在唐代古文运动中,提出“文到合一”、“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观点的是()。

A、柳宗元B、白居易C、王维D、韩愈68、清朝中叶,文坛发生了较大变化,出现了众多散文流派,其中最著名的是“桐城派”,下面不属于桐城派作家的是()。

A、方苞B、刘大魁C、姚鼐D、候方域69、()的新体散文对一切传统古文是一次猛烈的冲击,为晚清的文体解放和“五四”的白话文运动开辟了道路。

A、梁启超B、康有为C、谭嗣同D、秋瑾70、五言诗盛行于()A、魏晋B、春秋C、西汉D、东汉7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一诗句的作者是( ).A、曹操B、曹植C、曹丕D、阮籍72、“新乐府”一语的提出者是()A、白居易B、李绅C、元稹D、孟浩然73、下列不属于长篇小说的是()。

A、《西游记》B、《三国志通俗演义》C、《聊斋志异》D、《红楼梦》74、《白虎通德论》一书由()撰写而成。

A、班固B、王充C、董仲舒D、鲁班75、人称“小李白”的是()。

A、白居易B、杜甫C、陆游D、王维76、()是韩愈、柳宗元古文运动的最好继承者。

A、苏轼B、王安石C、欧阳修D、梅尧臣77、()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的新时代。

A、李白B、曹操C、白居易D、屈原78、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著作是()。

A、《左传》B、《楚辞》C、《诗经》D、《史记》79、《少年中国说》的作者是()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陈天华80、下列作品不属于西周时期的是()A、《周颂》B、《大雅》C、《小雅》D、《史记》81、“新乐府”民歌出现在()。

A、南北朝B、汉代C、唐代D、魏晋82、《三国演义》取材于史学著作()。

A、《史记》B、《三国志》C、《左传》D、《资治通鉴》84、《长恨歌》写的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作者是()。

A、李白B、杜甫C、杜牧D、白居易85、中国艺术对欧洲影响最大的要数中国( ) 艺术A、武术B、杂技C、园林D、戏曲86、不属于园囿建筑的是()。

A、御园B、宫囿C、别墅D、院落87、()不属于唐代诗人。

A、李白B、陈子昂C、孟郊D、陶渊明88、古代佛画第一人,有“画圣”之称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