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过程的人才是有智慧的(孟北小学)
盂县第三实验小学:让阅读成为校园

文郭瑞祺郭润芳“双减”政策的落地减轻了学生校内作业和校外培训的负担,同时也增加了学生校内活动和家庭生活的时间。
盂县第三实验小学审慎研判、科学破题,在做“减法”的同时做好提质增效的“加法”,全面推行“阅读+”项目工程。
东林书院顾宪成名联有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盂县第三实验小学的阅读实践教育正是用最美丽的童音去落实“双减”,去靓化、美化校园,让全体师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涵养精神、着色经历、品味成长。
一、晨参暮省是阅读走进学校,墙壁为师、草木劝学,时时处处浸润着优秀传统文化。
孩子们从早晨步入校园,便在诵读墙壁上儒家仁、义、礼、智、信的内涵释义中迎接新的一天;放学离校亦在重温闻鸡起舞、望梅止渴、铁杵成针、熟能生巧等成语故事中自觉见贤思齐,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
偶有家长步入校园,总会被校园随处可见的文化元素吸引,或默默吟诵,或欣慰一笑。
阅读似一缕缕阳光,冬温夏清、昏定晨省,浸润每一位学子的心田,给校园生活增添了一抹抹色彩。
二、水木清华是阅读“处处书吧处处声。
”学校有藏书丰富的图书室和环境优雅的博悦阁随时恭迎师生身临阅读;明德楼各楼层又设有“傲梅轩、幽兰阁、静竹轩、素菊阁、清荷轩、翠松阁”六个书吧,近在咫尺的距离、舒适的环境、丰富多彩的图书吸引学生流连忘返;各班级教室内的小型绿色书吧更是人头攒动,书声不绝于耳,成为楼层书吧的有益补充。
楼层和教室书吧的流动图书均源自学生的自发共享。
学生家长都支持并感动于学校的阅读实践,孩子们也沉浸在书山文海中快乐着、陶醉着。
漫步在盂县第三实验小学的校园,入眼皆是书吧、书影,入耳均是雅言声韵、绕梁余音,孩子们手捧书卷的儒雅身影,智慧的目光和言语,腹有诗书的气质怎不令人悦目润心?三、传承经典是阅读本学年,学校更加大了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书本的力度。
学生上下楼梯入目即是《三字经》《弟子规》,楼道间尽是唐诗宋词;进入教室前先读一遍班级宣传展板上的礼仪文化宣传语、节日文化小字报、美德文化小故事、民俗文化小展示;走进教室以一首古诗诵读标志一日学习的开始。
做一名有智慧的老师 海淀实验二小 冯冬梅

做一名有智慧的老师海淀实验二小冯冬梅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个好的老师,他应该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忧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
当你面前出现了班中的几十个孩子的时候,你肯定会先将亲切温柔的目光停留在那些聪明伶俐,乖巧懂事的孩子身上。
而对那些成绩一般,调皮任性的孩子,你的眼光可能只是很快地掠过,眼神可能也不再柔和。
或许这就是你对孩子的偏见与不公平,其实每个孩子都同样期待老师的关注和喜爱,即使是那些经常惹事生非,让你“不得安宁”的“调皮鬼”。
其时,这些调皮任性的孩子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关注和期待,他们希望老师能看到他们的每一点进步,他们同样需要认同,需要别人的理解和宽容。
面对这些学生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突发事件,我们老师在处理上需要更多的艺术和智慧,多给他一些特别的关爱,相信他,结果可能比你想象的更好,他会用特别的表现回报给你。
个案描述:学生的自然情况:于关浩然是我刚接班时从唐家岭小学转来的,刚开始我没有特别注意他,觉得他活泼、好动、聪明可爱,上课能认真听讲,只是听懂之后会玩玩手里的笔、橡皮等小东西。
所以对他我只是在课堂上经常的提醒,让他专注于学习。
两个星期过后,他与班上的同学慢慢的熟悉了,我发现他与同学的关系非常不好,男女同学都经常给他告状,而且他与同学经常发生矛盾,爱急、爱动、任何事都不能吃亏,上课如果回答问题时答错了,其他同学笑了一下,他就会紧握拳头,疵牙咧嘴的,准备揍别人。
有一次,在课上,我叫他回答问题,他走神了,不知道我问的是什么。
一个同学多嘴说了一句“他没听”,他就下座位走到那个同学身边,扬起拳头准备揍别人,被我制止。
类似的事情在其他老师的课堂上也发生过。
在课间,他与同学们的摩擦和矛盾更多,越来越多的同学跟我告他的状,其他老师也跟我反映他的情况,我发现问题的严重性,便找他谈话,给他讲这样做是错的。
中考语文第四单元热点主题写作四《智慧启迪》课件新人教版

•想。不仅人有智慧,动物界也有智慧,蜜蜂的蜂房精密得让人 •自叹弗如,蜘蛛的网演绎出多少研究的话题,小鸟的衔木过海, •猴子的衔尾戏水……所有这些,无一不表现出动物们适应大自 •然的非凡智慧。 • (3)智慧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虽然我们说智慧不是知识,也 •不是智商,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聪明,它是个体在一定的社会 •文化心理的基础上形成的安身立命、直面人生、应对生活的一 •种最高境界的品质和状态。但智慧还是与人所在的社会文化背 •景、个体的智商、人生阅历、能力、知识程度等密切相关,尤 •其与教育的质量关系特殊,一个人所受的教育会影响一个人做
•精彩素材
• 1.名言警句 • ①等到你最后登上顶峰时,你将羞愧地发现:如果你具有
•找到正确道路的智慧,本有一条阳关大道可以直达顶端。
•
——赫姆霍茨
• ②智慧充斥在海洋和大地的纵深处,使我们的思维直冲霄
•汉,穿过茫茫宇宙给我们指明道路。
•——洛克
• ③各种人和事都有各自的观察点,有的需要近看才能作出
•正确的判断,有的则只有从远处看才能判断得最好。
•
——拉罗什夫科
•2.经典素材 • ①很多蜘蛛结网是在破晓前进行,因为此时温度较低。如 •果空气潮湿,蜘蛛会停止结网,因为蛛丝中含有的胶状物,很 •容易吸收水分而失掉黏性。上述两点,是仑进军荷兰,在紧急关头,荷兰人打开 •水闸,用洪水阻挡法军。拿破仑被迫撤军,在后退途中,有人 •发现许多蜘蛛在忙着结网,这预示着干冷天气就要到来。拿破 •仑当机立断,下令就地待命。不久,寒潮果然来袭,江河封冻, •拿破仑军队踏冰进攻,荷军大败。
•八弯,却能汇入大海;小草是柔韧的,任风摇动,却可以铺展 •成万里大草原。只有坚硬,没有柔韧,生活的画面就不能完整。 •坚硬有时让我们失去了不该失去的东西,柔韧有时却让我们得 •到意想不到的东西。” • 闭上眼睛,司马迁向我走来,轻轻地告诉我,隐忍与柔韧 •是为了那理想的追求,一时的屈服是为了完成我心中的使 •命……
点亮心灯14

杜林乡中心校精彩句子摘抄安乐文:改变一种态度,收获一种心情;改变一种思维,收获一种智慧;改变一种观念,收获的则是一个未来。
正确的观念是成功的先行者。
李凤云:勤勤恳恳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堂堂正正做人。
李宏峰:纳百川,容学问,立德行,善人品。
吴志强:堂堂正正做人,兢兢业业工作。
王增德:教育无小事;教师无小节。
苏之明: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出一批好学生。
马汉东: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鼓舞和唤醒。
杜林乡一中全体教师经典句子摘抄贾荣利:一个高效的团队之间的互信一定是无条件的。
如果某个成员的行为出现问题时,并且你对对方的信任是无条件的,请相信他可能有他的原因,我们应该去了解一下,用真诚的沟通来解决这件事,但如果你的反应是对他的信任开始动摇,那这种信任就是有条件的,是一种脆弱的信任。
无条件的信任,不仅是信任别人,更是对我们自己的信任。
于五凤: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毛劲松:成功的奥秘在于目标的坚定尹辉:铸优秀品质,成人成才,成良好习惯。
尹爱芹:时光永远不会逆行,把握好每一个属于自己的清晨。
尹瑞芹:孩子不是用来骗的,而是用来尊重的。
倪君华:心怀希望,便没有不可到达的地方。
田淑霞:做教师最主要的是不说假话。
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
石淑凤:人所缺乏的不是才干而是志向,不是成功的能力而是勤劳的意志许艳光:当学生对你说悄悄话的时候,你的教育就成功了。
刘欣:人并非为获取而给予;给予本身即是无与伦比的欢乐。
刘洪立:教育的目的不是让水桶满溢,而是点燃希望的火把。
刘萍: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刘俊华:不能做书的奴隶,而应做书的主人,让书服从我们的意志,供我们运用。
吴淑环:人所缺乏的不是才干而是志向,不是成功的能力而是勤劳的意志何爱霞: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李春环:用我所有的才能,创造一片属于孩子的天空。
冯美:用心关注,用爱浇灌,用情激励。
李淑莲: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智慧人生品味舍得阅读答案

智慧人生品味舍得阅读答案《智慧人生品味舍得》阅读材料①有一句电视广告词:“智慧人生,品味舍得”。
我常想,为何把“舍得”提到“智慧人生”那么高?其实把这个词拆开为“舍”与“得”两个方面,“舍”与“得”的辩证统一,有舍有得,舍中有得,先舍后得,小舍大得,就是智慧的体现。
②得到和获取,是人们追求的目标。
但常常事与愿违,不是想得即得。
当条件不具备时,或机会未相遇时,能否有所舍弃、有所退让,是能否向“得”转化的关键。
③条件不具不如舍。
博大精深的《易经》有一个“屯”卦。
“屯”的意思是聚集、储存。
此卦告诫人们,人生与事业初起,就如草芽初长,被磐石压住,“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困难重重,条件不备,动则遇险。
这就“不如舍”,不宜贸然前往,先要聚存和囤积。
历史上这类事屡见不鲜,最为人熟知的是项羽刘邦的楚汉相争。
按约定,谁先入关谁为王。
刘邦先行占领了咸阳,但因羽毛未丰,自忖无法与项羽抗衡,便主动舍弃,让出关中。
连“王”都能舍弃,可见刘邦是何等睿智。
如不这样,历史会否重写又有谁知?④大得不得取小得。
有段子说:师父问,烧壶开水,火烧未半柴不够了怎么办?弟子或说去找、去借、去买,众说纷纭。
师父说,“何不把壶里的水倒掉一些?世事总不能万般如意,有舍才有得呀。
”这说明,当目标定得太高,超乎能力和条件,实在难以为继,灵活处理、适度调整一下,同样可以达到“得”的效果。
⑤先予后取获大得。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舍”就是付出、贡献、投入。
没有舍而得是不实际的。
不舍得下种施肥喂饲灌食,何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不舍得辛勤劳作、出力流汗,何能成就事业?乐善好施、周济穷人更是一种高尚的舍得,散掉千金却换来快乐无比精神富有,才是大“得”。
随便读一本名人传记,成功之前,他们谁没有无数的付出、代价乃至牺牲?相反,这也“不舍得”,那也“舍不得”,总是不愿施予投入,不想牺牲丁点,老想不劳而获,不予而取,就只能自寻烦恼、于事无补。
⑥不该得者而舍之。
《寻找教育的智慧》(三)

《寻找教育的智慧》(三)《寻找教育的智慧》(三)编者姚世敏第三篇管理需要创新——做智慧的管理者1、挂画——育人是第一目标,学校的一切活动离开了育人就会偏离方向有一个笑话,说一个人要挂一幅画,然后找来了锤子和钉子。
结果发现这个钉子挂不住,得弄一个小木头楔子。
然后他又去找木头,找着了又去找斧子,然后又去找锯。
一轮一轮地折腾下来,等到凑齐了所有的东西,他已经忘记了自己最初的目的是什么了。
望着一大堆工具,他早就忘了那幅画的存在了。
这似乎是对生活的绝妙比喻。
校长感悟: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说:“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我们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
”很多人都渴望辉煌,追逐熙熙攘攘的热闹,追求繁华背后的灿烂,结果在不断地追逐中迷失自我。
就像我们拼命追求金钱,等到我们守着大把大把的金钱而心力交瘁的时候,却忘了我们追求金钱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
金钱上去了,生活质量却下来了,这就得不偿失了。
我们忘记了自己的坚持,忘了自己的选择,却记住了忙忙碌碌,记住了为行走人间的疲于奔命。
我们就像那个忘记画的人一样,忘记自己的初衷。
2、一面多吃与三鲜汤——教育无时不存在,生活处处有课堂朋友的母亲将单一的白面馒头,巧妙的蒸成了形象可爱的“小胖猪”“小白兔”“小刺猬”……朋友的孩子吃饭简直像是在游览“童话世界”,不挑食、不偏食,顿顿津津有味。
孩子因为营养均衡很快变得白白胖胖。
校长感悟:教学中我们也制作了很多的面食:单词句式、函数定理、化学方程式……如果能够把它们变成“小胖猪”“小白兔”“小刺猬”……学生不也同样会因“津津有味”而变得“营养均衡”了吗?盐是不是很重要?但给每个人发15克盐,请大家直接吃,相信没人爱吃。
三鲜汤中放入适量的盐,味道就会鲜美起来,人人都愿意喝。
学校教育与做三鲜汤有许多相似之处:盐是盐、汤是汤,分着吃结果只能是既不愿意喝汤,也无法吃盐。
学校常常将教育分为德育活动、智育活动、体育美育活动,区分得很清楚。
实际上,所有的课程都是育人的,都包括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且行且思且学即知即改即进步

且行且思且学习,即知即改即进步——《有理数的减法》和《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增收节支》磨课体会胡冬梅电子科技大学实验中学以前听说过“磨课”,也看到过同事磨课,但对它并不在意,认为磨课的用途并不大,甚至还有点反感,觉得老师为了上好一堂公开课,试讲了再试讲,结果当然是好,让听者耳目一新,可总觉得有点摆花架子的味道。
但这一次,我很有幸参加了四川省“北师大杯”初中数学优质课展评活动,也让我很幸运的有了一次“磨课”经历,让我对磨课有了另外的感受。
在张校长的指导和数学组老师的帮助下,我的这两堂课至少都是在改了四、五稿之后才基本定稿,一次次的试教,并不是为了效果而摆花架子,而是对教学设计和课堂调控能力的一次次检验,一串串问题如列清单似的被罗列出来,问题的指向由最初针对每个教学环节和每个情境的创设,到最后哪怕是一句过渡语、一个神态动作都进行精雕细琢,力求精益求精,我也在这过程中慢慢成长。
在磨课的过程中,也收获了许多,让我对如何上好一节数学课有了更深的体会,下面结合《有理数的加法》和《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增收节支》这两节课的磨课经历谈谈我对如何上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的体会。
一、提高备课的有效性。
脑中有课标,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手中有方法。
(一)、备课标、备教材刚开始上《有理数的减法》这节课时,我认真地研究了教材,本节课的学习远接小学阶段关于非负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近承本章第四节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通过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学生将对减法运算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也为后继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实数、整式、方程等运算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跟着教材和教师用书来设计和教学,我以为吃透教材就是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搞清知识的内涵外延与联系,所以第一次上课下来感觉很不好,通过张校长的指点和组内老师的研讨,实际上应该是把握课程标准,拓展教材内涵,还要做好教材的“二次开发”,实现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如跳跃性思维链接需要搭“脚手架”和适度拓展,抽象的知识生成需要多做铺垫,不合适的教学顺序需要大胆调整。
孙双金让孩子有情有智

xx让孩子有情有智■姓名:xx■任职学校:xxxxxx小学■头衔: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南京市基础教育专家、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全国首届十大明星校长■经历:1981年从丹阳师范毕业分配到丹阳师范附小做语文老师;1992年担任丹阳师范附小副校长;1999年担任丹阳师范附小校长;2003年调至南京北京东路小学担任校长因为父亲将他的高考志愿更改,他从此走上了教师的道路;他年纪轻轻,就已经是全国有名的赛课王;斯霞老师对他的评价是:“他上课教态亲切,语言清晰,板书端正,基本功扎实,确是一位多才多艺的青年教师。
”2003年,他从丹阳“空降”到南京名校——北京东路小学当校长,而南京已经等了他5年。
他就是“情智教育”教育流派的创始人——孙双金。
他的高考志愿被父亲改成“xx”“我是农民的儿子,当年对我来说,只有读好书才能跳出‘农门’。
”孙双金告诉记者,在中学时代,他每天准备睡觉前都会通过窗户看附近同学家的灯是不是还亮着,只要有一盏灯亮,他就会回到书桌前继续读书。
“我当时在高中一直是年级第一名,在高考填志愿的时候就填了一所外地的大学,可是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因为家境的原因,我的父亲竟然瞒着我跟老师商量把志愿改成了师范学校。
这次改志愿,也让我和教师这个职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说起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理解,孙双金跟记者讲了一个故事。
“我上初二时学校调来一位非常年轻漂亮的女教师。
一天她教‘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章,讲到桥面对桥墩有作用力,同时桥墩对桥面有一反作用力时,可笑无知的我们当时怎么也不明白下面的桥墩怎么会对上面的桥面有反作用力,于是我们就和她争论起来。
我清楚地记得,女教师那雪白的脸急得满脸通红,但就是讲不明反作用力来自何方。
我们这一帮争强好胜的少年就嚷着吵着到学校教导处,要求教导主任换一位有真才实学的老师教我们物理……这个片断在我的脑海里烙下了深深的痕迹,它给我的影响太深了。
朦胧中,我少年的心里萌生了一个念头:将来我当老师的话,我一定要把知识讲得清清楚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懂得过程的人才是有智慧的
在物质世界里,我们所有人都能理解过程的重要性。
比如,庄稼的成熟收获,蒸馒头做饭烧开水。
可是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我们往往用自己年龄的尺度去要求孩子,而孩子必须经历一定的过程才能把事情做对。
身体的发育、人格的成熟、价值观的成熟、知识的累积、能力的开发,都需要经历一定的过程才能达到。
没有两个孩子是一样的,一个孩子身上没有两个才能是同步的。
孩子任何才能的开发都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被激活(找到美的快乐的感觉)、2环境支持(过程——没关系,下次再来,老爸老妈支持你)、3系统训练(每个孩子都不一样,耐心)理解过程的人才是有智慧的人,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
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盲目攀比是把孩子整废的根本原因。
一个人成大材,与早上一年晚上一年大学没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