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章 第6节合理利用机械能(第1课时 动能和势能)导学案(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10章 第6节 合理利用机械能导学案(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10章第6节合理利用机械能导学案(新版)沪科版10、6 合理利用机械能学习目标:1、理解动能、重力势能的概念及影响它们大小的因素;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知道弹性势能;知道机械能及其单位。
2、了解动能、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能用实例说明物体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培养学生用能量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4、结合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动能、势能的相互转化。
用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原理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学习过程知识点一能量阅读课文列举生活中的物体具有的能量1现象探究(1):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在水平桌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说明____________(2)如果一个物体能移对别的物体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____________。
注意:能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不同的物体做功的本领也不同,一个物体能移做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知识点二、动能结合动能的材料完成下面问题1、动能定义:物体由于_________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2、举例生活中的具有动能的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汽车和火车为例,设问:运动的汽车和运动的火车都有动能,它们动能是一样大吗?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引出新问题)3、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1)让同一钢球以不同的速度对木块做功。
现象:速度较大钢球推着木块运动得________。
结论:(2)让质量不同的钢球和木球,以相同的速度对木块做。
现象:质量较大的钢球推着木块运动得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归纳小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知识点三、势能结合势能的材料完成下面问题势能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1、弹性势能①定义:物体由于发生_____________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②举例具有弹性势能的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影响弹性势能的因素(4)观察弹簧和橡皮筋弹性势能的变化。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导学案:10.6合理利用机械能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导学案:10.6 合理利用机械能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第10章第6节“合理利用机械能”。
本节主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机械能,以及如何通过合理利用机械能来实现节能减排,提高生活质量。
具体内容包括:1. 理解机械能的概念及其表现形式;2. 掌握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3. 学会利用机械能的原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能的基本概念,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增强学生的节能环保意识,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机械能的概念及其表现形式,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难点:如何利用机械能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机械设备,如汽车、自行车、电梯等,让学生观察这些设备是如何利用机械能来完成工作的。
2. 知识讲解: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机械能的定义,解释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3. 例题讲解: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机械能相关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教师可以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他们对于机械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包括机械能的概念、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等关键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机械能的概念及其表现形式。
2. 请举例说明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3. 请运用机械能的知识,分析生活中的一种节能减排措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查看学生对于机械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对于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拓展延伸,探索机械能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教具与学具准备一、PPTPPT是现代教学中常用的一种辅助教学工具,它可以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和原理形象化、直观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公开课导学案合理利用机械能

第十章第六节合理利用机械能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能量,动能,势能以及机械能定义。
2.探究动能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探究势能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活动1功和能有密切的联系,他们有什么联系呢?1、物体做功的过程就是的过程,物体做的功越多,说明某种能转化为的能越多。
2、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基本单位是焦(J),能的单位也是活动2请同学们看书完成活动1.物体由于运动具有的能叫做,列举生活中哪些物体有动能。
2、物体由于高度位置所具有的能叫,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这类能叫势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叫做。
列举生活中哪些物体有势能。
活动3、探究影响机械能的因素有哪些1、探究动能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想一想:同一辆汽车以不同的速度撞向同一个木箱,它们使木箱移动的距离一样大吗?具有的动能大小相同吗?汽车、摩托车如果速度相同,它们具有的动能大小相同吗?有什么不同?(1)猜想:动能的大小可能和、有关。
(2)讨论:①要研究动能的大小跟速度是否有关,应保持不变,改变从而改变通过比较得到物体的动能与速度的关系。
通过实验你得了什么出结论:质量相同时,速度的物体具有的动能②要研究动能的大小跟质量是否有关,应保持不变,改变,从而改变通过比较得到物体的动能与质量的关系。
通过实验你得了什么出结论:速度相同时,质量的物体具有的动能。
2、巩固练习(1).如果卡车空载和满载时都以同样的速度行驶,那么空载时具有的动能_________满载时具有的动能.停放在山顶上的卡车具有的重力势能_________该卡车下山时具有的重力势能.(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如下图所示,在“研究物体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①要研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我们要选择________两图来进行比较,要研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我们要选择________两图来进行比较。
②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丙图中三个小球刚到达水平面时,_____________球的动能最大。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10.6《合理利用机械能》教学教案

2. 让同一小球从不同高度滚下
(三)科学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过渡:物体除了由于运动而具有能,还因为什么能具有能量?猜测一下,重力势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模仿探究动能的过程,思考这几个过程,提出猜想:重力势能可能与高度和质量有关
教学设计
学科
物理
年级
8
教师
课题
第十章 第六节 合理利用机械能第1课时
日期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机械功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机械能。主要的学习内容是知道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以及分别与什么因素有关。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知道动能和势能,知道动能和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机械能。教材对认知内容、实验探究过程和结论的描述很详细,但探究方法及原理比较突兀,需要教师进行引导。
问题
1. 哪些量变化?哪些量不变?
(质量改变、速度不变)
2. 如何改变质量?
(使用质量不同的小球)
回答问题,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猜想并设计实验方案。
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体会实验设计和验证过程
体会实验探究的乐趣
二、新课教学
3. 如何控制速度不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从同一高度滚下,到达平面的初速度一样)
总结实验设计思路:
1.机械能概念的提出
(1)重力势能与弹性势能统称为势能
(2)动能与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2.回顾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
回顾学习内容
巩固学习内容
(六)课堂训练
分析,讲评
完成习题
通过习题检查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的学习成果,同时巩固本节课学习内容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6节合理利用机械能导学案1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6节合理利用机械能导学案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的第6节,具体章节为“合理利用机械能”。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1. 了解机械能的概念及其表现形式;2. 掌握动能、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3. 掌握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4. 学会运用机械能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能够准确地描述机械能的概念及其表现形式;2. 能够运用动能、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解决实际问题;3. 能够理解和掌握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原理;4.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1. 机械能的概念及其表现形式;2. 动能、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3. 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原理。
难点:1. 动能、势能的计算方法;2. 运用机械能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1. 投石器;2. 滑梯;3. 篮球;4. 斜面。
学具:1. 笔记本;2. 彩笔;3. 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投石器、滑梯、篮球和斜面等教具在运动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2. 知识点讲解:讲解机械能的概念及其表现形式,动能、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原理。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投石器、滑梯等实例中的能量变化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在斜面上下滑过程中的动能和势能变化。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机械能的概念及其表现形式;2. 动能、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3. 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原理。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解释机械能的概念及其表现形式;2. 列出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3. 阐述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原理;4. 应用机械能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答案:1. 机械能是物体运动过程中所具有的能量,包括动能和势能。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2. 影响动能的因素有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影响势能的因素有物体的质量和高度。
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10.6合理利用机械能 导学案

10.6合理利用机械能(第1课时)导学案班级姓名组号【学情分析】上节课刚学完功的计算,本节是上节的延伸,比较做功的快慢【学习内容分析】认识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探究影响动能的因素【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
2.知道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经历探究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学习运用控制变量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3.知道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并能解释自然界中机械能相互转化的现象,认识到自然界中的事物都不是孤立的,是相互联系的。
【学习重、难点】重点:会进行有关功率的简单计算。
难点:了解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知识链接】1.比较做功的快慢三种方法2.怎样计算功率?功率的国际单位是什么?【新课教学】学时安排本节用2学时,第一学时;第二学时探究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学习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第一学时课前准备1.自带物品1号干电池一节、2号干电池一节、木块(或泡沫块)、橡皮、硬纸板等。
2.预习记录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合作探究一、动能和势能活动1:列举生活中能够做功的物体。
活动2:思考、讨论下列问题:1.射出的箭、运动的球、流动的水、流动的空气等物体都能够做功,它们有什么共同点?2.悬吊的电扇、起重机吊起的重物、被举起的杠铃等物体都能够做功,它们有什么共同点?3.张开的弓、变形的撑杆、蹦极时张紧的橡皮绳等物体都能够做功,它们有什么共同点?活动3: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运动着的不同物体具有的动能大小一样吗?你认为动能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根据上面的活动和你的生活经验,提出你的猜想。
2.讨论:①要研究动能的大小跟质量是否有关,应保持不变,改变,比较;②要研究动能的大小跟速度是否有关,应保持不变,改变,比较。
3.根据以上设计思路,自选器材,设计实验。
提供的器材有:A.1号干电池B.2号干电池C.木块(或泡沫块)D.橡皮E.硬纸板F.大钢球G.小钢球H.斜面所选器材是思考:所选器材在实验中各起什么作用?动能的大小如何显示?4.按照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实验。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十章第6节合理利用机械能导学案

第6节 合理利用机械能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习目标】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4.知道什么是机械能及机械能的单位。
5.知道动能和势能、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6.能解释有关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例子。
【本节重点】1.决定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
2.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本节难点】1.判断物体所具有的机械能。
2.能解释有关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
本节知识概览图能量:如果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新课导引如图所示,小朋友在玩荡秋千,当被推动几下后,秋千越往高荡,速度就越慢,往低处荡时速度就加快.秋千速度为何发生上述的变化?教材精华 知识点 1 能量能量:如果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物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的转化过程,物体做的功越多,说明某种能转化为别的形式的能越多.能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J),能的单位也是焦(J). 机械能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大小的决定因素:质量、速度 动能 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大小的决定因素:质量、高度 重力势能 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大小的决定因素:弹性形变的程度 弹性势能 势能 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知识点2 动能重点;掌握概念: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与动能大小有关的因素: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就越大.探究实验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能是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动能大,表示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大,所以动能可能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关,还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1)小球从光滑斜面上由静止开始下滑,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只与起点高度有关,起点越高,到达底端的速度越大.(2)不同质量的小球分别从光滑斜面上由静止下滑,并撞击平面上的木块,被撞击的木块运动距离越长,小球具有的动能越大.(1)将木块放在水平面上,让小球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撞击木块,通过比较木块运动距离的长度,比较小球动能的大小(如图9—142甲所示).(2)比较木块分别被从不同高度处滚下的同一钢球撞击后运动的距离,如图9—142乙所示.(3)比较木块分别被从同一高度处滚下的木球、钢球撞击后运动的距离,如图9—142丙所示。
沪科版2020年春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六节合理利用机械《第1课时动能与势能》教案

教案:沪科版2020年春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六节合理利用机械《第1课时动能与势能》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沪科版2020年春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六节《合理利用机械》的第一个课时,主要讲述动能与势能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能量的转化。
1.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2.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3. 能量转化: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如物体下落过程中,势能转化为动能。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动能与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掌握动能与势能之间的转化规律。
3. 能够运用动能与势能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动能与势能的转化规律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动能与势能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其能量转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物理实验器材。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滚摆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感受动能与势能的转化。
2. 概念讲解:讲解动能与势能的概念,以及影响动能与势能的因素。
3. 例题讲解:举例说明动能与势能之间的转化规律,并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动能与势能转化。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动能与势能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场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5. 能量转化应用:讨论动能与势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汽车行驶、电梯上升等。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动能、势能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能量转化规律。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下列实例中动能与势能的转化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
实例1:物体从高处下落,速度越来越快。
实例2:投掷物体,物体在空中飞行。
2. 答案:实例1:正确。
物体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实例2:正确。
物体在空中飞行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讲解、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动能与势能的概念、影响因素和能量转化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十章第6节合理利用机械能(第1课时动能和势能)导学案(新版)沪科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3、初步理解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弹性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了解动能、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2、遵守交通规则,不超速,不超载,关爱生命。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动能、势能;知道影响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
难点: 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影响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
【导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962年11月在美国马里兰州上空,一架正在飞行的子爵号飞机与一只天鹅相撞,使飞机坠毁。
机上17人全部死亡。
问小小的飞鸟为什么能对飞机产生这么大的破坏力?
【自主预习案】
1、一个物体____________,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
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说明具有的能量就越______。
能量的单位是
_________。
2、运动的钢球,流动的空气,水共同特点:它们都在
________,都在对外________,因而都具有________。
这种形式的能叫________。
3、物体的动能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有关: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叫重力势能,与物体_______、
_______有关。
物体由于发生______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物体弹性势能的大小与______有关。
【课堂探究案】
探究点一: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如狂风能吹倒大树,而微风只能使树枝摇动。
猜测:动能的大小可能与________有关。
2同样速度行驶的大货车和出租车,假设撞在电线杆上,货车将其撞弯的程度要比出租车严重。
猜测:动能的大小可能与________有关
3、设计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中是通过观察来反映小球的动能的大小。
5、让质量不同的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是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中,将
A、
B、C三小球先后从同一装置的h
A、h
B、hC高处滚下(mA=mB<mC,hA=hC>hB),推动纸盒运动一小段距离后停止、(1)探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应选择_______两图来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要探究动能和速度的关系应选择两图来进行比较。
得出结论。
(2)从图中可以看出,
A、
B、C三个小球刚到达水平面时,_____球动能最大、(3)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这个实验用到的探究方法有和。
8、实验结论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______,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越_____、探究点二: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在探究物体的重力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
实验中,三个相同的木桩被从空中静止释放的铁块撞击,陷入沙坑中的情况如图所示,
1、在此实验中,我们是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来比较各铁块重力势能的大小。
2、这个实验所采用的探究方法是 ?结论是?若A,B两铁块质量相等,则两铁块下落高度的关系是hA_____hB;若A,C两铁块下落的高度相等,则两铁块质量的关系是mA_____mC;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当堂训练案】
1、下列物体具有什么形式的能,请写在空白处、(1)在水平公路上行驶的汽车__________(2)竖直上抛的小球在最高点时
________(3)静止在空中的气球_________(4)从空中降落的雨点
__________(5)被压缩了的弹簧___________、(6)飞流之下的瀑布_______________
2、下列物体中具有重力势能的是_______________;具有弹性势能的是____________
A、因挤压而变形的气球
B、在水平路面上飞驰的小轿车
C、正在下坠的桩锤
D、停在空中不动的直升机
E、钟表中卷紧的发条
F、高山上的石头
G、三峡水库中的水
H、被推开的弹簧门的弹簧
I、跑百米的运动员
3、“黄河远上白云间”说明黄河水具有____________能、
4、有一辆汽车和一列火车,若以相同的速度行驶,则_______具有
的动能大;处在同一高度以相同的速度飞行的子弹和炮弹相比
较,_______的重力势能大、5、洒水车匀速行驶在平直路面上洒水,在此过程中它的动能将_____,这是因为速度虽不变,但
___________、6、空中自由下落的石块速度会逐渐增大,下落过
程中,动能_______,重力势能_______。
7、小明和妈妈一起去超市购物,乘坐自动扶梯匀速从一楼到二楼,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动能_______,重力势能_______。
8、下列物体中重力势能最大的是( )A 放在一楼窗台上的质
量是4kg的石块 B 放在三楼窗台上的质量是4kg的陶罐C 放在五楼窗台上质量是4kg的一盆花 D 晾晒在五楼窗台上的质量是
1、5kg的球鞋
9、关于能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举得高的物体重力势能一定大
B、悬挂着的物体因为没有做功,所以没有能
C、在空中飞行的子弹,具有做功的本领,所以具有能
D、一个物体可同时既具有动能,又具有势能
10、直升飞机在空中匀速上升过程中,它的( )A 重力势能增大,动能减小 B 重力势能和动能增大C 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大 D 动能和重力势能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