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杂诗翻译
王维《杂诗三首其二》原文翻译诗词赏析识点整理

王维《杂诗三首其二》原文翻译诗词赏析识点整理
杂诗三首·其二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字词注释:
来日:来的时候。
绮(qǐ)窗:雕画花纹的窗户。
著花未:开花没有。
著(zhuó)花,开花。
未,用于句末,相当于“否”,表疑问。
诗词释义如下:
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
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
诗词赏析: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个久在异乡的人,忽然遇上来自故乡的旧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强烈的乡思,是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情。
开头两句,正是以一种不加修饰、接近于生活的自然状态的形式,传神地表达了“我”的这种感情。
“故乡”一词迭见,正表现出乡思之:“应知”表现出了解乡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种儿童式的天真与亲切。
纯用白描记言,却简洁地将“我”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心
理、神态、口吻等表现得栩栩如生。
杂诗 王维

杂诗王维杂诗王维《杂诗》简练而形象地表达了游子思念家乡的感情,抒发了主人公对故乡亲人和与风物景色的思念。
下面一起来赏读一下吧。
《杂诗》——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注释:1、来日:指动身前来的那天。
2、绮窗:雕饰精美的窗子。
3、著花:开花。
参考翻译:您是刚从我们家乡出来,一定了解家乡人情事态;请问您来时我家绮窗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开? 赏析:这是一首抒写怀乡之情的诗。
原诗有三首,这是第二首。
诗以白描记言的手法,简洁而形象地刻划了主人公思乡的情感。
对于离乡游子而言,故乡可怀念的东西很多。
然而诗不写眷怀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却写眷念窗前寒梅著花未?真是于细微处见精神,寓巧于朴,韵味浓郁,栩栩如生。
王维的《杂诗》历来被认为是一首忧郁的诗歌,认为是因思乡而忧郁。
确实,带着一种忧伤的心情来读这首诗,就会有一种浓郁的怀乡之情。
但是这首诗的伟大之处,可能还在于它其实还有另一种情绪在,或者说,诗歌包含了几种情绪的缠结。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可以是一种脑筋急转弯式的游戏性问答。
回答者大概会很自信,会说:当然,有什么问题,你尽管问!但是诗人当然知道,问哪些问题,对方会对答如流。
诗人于是反其道而行之,偏不问人事,而问物事。
这一问不知对方可能回答得出?如果这是一个很容易的问题,那么便是相当于自问自答,明知故问。
花开不开不因人事,只因气候季节,是一种自然规律。
到了时候就会按期开放,这还用问吗?可是诗人就这么问了,那么回答者如何回答?无非两种答案:开了,或者未开。
但直愣愣地回答,会多么无趣呀。
想必,现实生活中的对方不会傻乎乎地直接回答。
而是会愣在那儿,傻半天。
如果那样,就中了诗人的妙计,引发一场大笑。
因为,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来说,倚窗前的寒梅开不开并不是其真正的关心所在。
多少诗歌读者在这里犯了傻乎乎的毛病,说什么诗人对于梅花的欣赏、关心在此可见一斑。
唐诗王维《杂诗》赏析

唐诗王维《杂诗》赏析【原文】唐·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译文】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
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注释】来日:来的时候。
绮(qǐ)窗:雕画花纹的窗户。
著花未:开花没有。
著(zhuó)花,开花。
未,用于句末,表疑问。
【赏析】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个久在异乡的人,忽然遇上来自故乡的旧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强烈的乡思,是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情。
开头两句,正是以一种不加修饰、接近于生活的自然状态的形式,传神地表达了“我”的这种感情。
“故乡”一词迭见,正表现出乡思之:“应知”表现出了解乡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种儿童式的天真与亲切。
纯用白描记言,却简洁地将“我”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态、口吻等表现得栩栩如生,这其实是很省俭的笔墨。
关于“故乡事”,那是可以开一张长长的问题清单的。
初唐的王绩写过一篇《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从朋旧童孩、宗族弟侄、旧园新树、茅斋宽窄、柳行疏密一直问到院果林花,仍然意犹未尽,“羁心只欲问”;而这首诗中的“我”却撇开这些,独问对方: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仿佛故乡是值得怀念,就在窗前那株寒梅。
这就很有些出乎常情。
但又绝非故作姿态。
一个人对故乡的怀念,总是和那些与自己过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事、物联结在一起。
所谓“乡思”,完全是一种“形象思维”,浮现在思乡者脑海中的,都是一个个具体的形象或画面。
故乡的亲朋故旧、山川景物、风土人情,都值得怀念。
但引起亲切怀想的,有时往往是一些看来很平常、很细小的情事,这窗前的寒梅便是一例。
它可能蕴含着当年家居生活亲切有趣的情事。
因此,这株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
它已经被诗化、典型化了。
因此这株寒梅也自然成了“我”的思乡之情的集中寄托。
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独问“寒梅著花未”是完全符合生活逻辑的。
唐朝王维《杂诗其二》诗句鉴赏

唐朝王维《杂诗其二》诗句鉴赏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诗句】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出处】唐·王维《杂诗·其二》。
【译注】绮窗:雕镂花格的窗户。
诗的大意是,你从故乡来,应该知道故乡的事。
来的那天,你看到花格窗前的梅花开花没有?质朴平淡的诗句中表现出对故乡的眷念之情。
【全诗】《杂诗》其二[唐] ·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鉴赏】王维的《杂诗》三首是一组描写游子思妇相思之情的五言绝句,意思互有关联,此乃其二,着意抒写游子怀乡之情。
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位久居他乡的游子,这一点从头两句的两个“故乡” 中可以感知到。
在他乡忽然遇到来自故乡的友人,一下子激起无限思乡之情。
多么想多知道一些故乡的事呀。
于是,“我” 便急切地问开了——“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两个“故乡” 叠加,打破一般小诗用字忌重复的常规,发语自然,反而表现出一种问话的急切,进而令人感受到乡思之殷切。
“应知故乡事”这一句表意上近乎啰嗦,隐含着的仍然是那么急切的思乡之情——甚至是一点点的担心,你不会不知道吧?所以在问话里,便先把“不知道” 的可能给堵死了。
这种心态有些近乎孩子气,但却是非常准确地还原了生活的原始面貌。
后两句才是对“故乡事”的正式发问。
想知道的“故乡事” 当是很多很多,家人健康?友人安好? 山川景物,风土人情是否依旧?可是这些,“我” 都没有问,而是选取了一个似乎无足轻重的问话:“寒梅著花未”?你来的时候,我家窗前那株梅花开了没有呢?不从最关心的家人问起,而问起梅花,看似反常,其实细细想来,却也不然。
有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有这样的一种心态,越是关心的事,可能反而是越怕说出口——只好问起看似不相干的梅花来。
这样的一种反常很容易引起读者的思考:为什么呢,这株梅花是否有什么独特之处,是往日美好生活的见证抑或其他?这些,“我”都不再说了,全诗戛然而止,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
杂诗王维诗意

杂诗王维诗意
《杂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五言诗,是组诗《杂诗三首》的第二首。
这首诗通过借用乡人、旧友的问候来表达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中第一句“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借问旧友是否看到窗前的梅花开花,引出诗人对故乡风物人情的强烈思念。
梅花作为冬季盛开的花卉,象征着家乡的美好和亲人的温暖。
第二句“著花未”的询问,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也表现出他对家乡风物的细致观察和记忆。
全诗通过平淡质朴的语言,展现出浓郁的诗意。
王维作为一位优秀的山水诗人,他在这首诗中虽然没有直接描绘山水景致,却以对寒梅的细致描写和赞美,表现出家乡山水的美好和宁静。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借用乡人、旧友的问候来表达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语言平淡质朴,诗意浓郁,是王维五言诗中的佳作之一。
古诗《杂诗三首-其二》(作者王维)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杂诗三首·其二王维[唐代]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标签梅花、写景、唐诗三百首、思乡、思亲译文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
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注释来日:来的时候。
绮窗:雕画花纹的窗户。
著花未:开花没有。
著花,开花。
未,用于句末,相当于“否”,表疑问。
赏析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个久在异乡的人,忽然遇上来自故乡的旧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强烈的乡思,是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情。
开头两句,正是以一种不加修饰、接近于生活的自然状态的形式,传神地表达了“我”的这种感情。
“故乡”一词迭见,正表现出乡思之:“应知”表现出了解乡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种儿童式的天真与亲切。
纯用白描记言,却简洁地将“我”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态、口吻等表现得栩栩如生,这其实是很省俭的笔墨。
关于“故乡事”,那是可以开一张长长的问题清单的。
初唐的王绩写过一篇《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从朋旧童孩、宗族弟侄、旧园新树、茅斋宽窄、柳行疏密一直问到院果林花,仍然意犹未尽,“羁心只欲问”;而这首诗中的“我”却撇开这些,独问对方: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仿佛故乡是值得怀念,就在窗前那株寒梅。
这就很有些出乎常情。
但又绝非故作姿态。
一个人对故乡的怀念,总是和那些与自己过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事、物联结在一起。
所谓“乡思”,完全是一种“形象思维”,浮现在思乡者脑海中的,都是一个个具体的形象或画面。
故乡的亲朋故旧、山川景物、风土人情,都值得怀念。
但引起亲切怀想的,有时往往是一些看来很平常、很细小的情事,这窗前的寒梅便是一例。
它可能蕴含着当年家居生活亲切有趣的情事。
因此,这株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
它已经被诗化、典型化了。
因此这株寒梅也自然成了“我”的思乡之情的集中寄托。
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独问“寒梅著花未”是完全符合生活逻辑的。
杂诗 王维

杂诗王维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杂诗》简练而形象地表达了游子思念家乡的感情,抒发了主人公对故乡亲人和与风物景色的思念。
下面一起来赏读一下吧。
《杂诗》——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注释:1、来日:指动身前来的那天。
2、绮窗:雕饰精美的窗子。
3、著花:开花。
参考翻译:您是刚从我们家乡出来,一定了解家乡人情事态;请问您来时我家绮窗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开?赏析:这是一首抒写怀乡之情的诗。
原诗有三首,这是第二首。
诗以白描记言的手法,简洁而形象地刻划了主人公思乡的情感。
对于离乡游子而言,故乡可怀念的东西很多。
然而诗不写眷怀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却写眷念窗前寒梅著花未?真是于细微处见精神,寓巧于朴,韵味浓郁,栩栩如生。
王维的《杂诗》历来被认为是一首忧郁的诗歌,认为是因思乡而忧郁。
确实,带着一种忧伤的心情来读这首诗,就会有一种浓郁的怀乡之情。
但是这首诗的伟大之处,可能还在于它其实还有另一种情绪在,或者说,诗歌包含了几种情绪的缠结。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可以是一种脑筋急转弯式的游戏性问答。
回答者大概会很自信,会说:当然,有什么问题,你尽管问!但是诗人当然知道,问哪些问题,对方会对答如流。
诗人于是反其道而行之,偏不问人事,而问物事。
这一问不知对方可能回答得出?如果这是一个很容易的问题,那么便是相当于自问自答,明知故问。
花开不开不因人事,只因气候季节,是一种自然规律。
到了时候就会按期开放,这还用问吗?可是诗人就这么问了,那么回答者如何回答?无非两种答案:开了,或者未开。
但直愣愣地回答,会多么无趣呀。
想必,现实生活中的对方不会傻乎乎地直接回答。
而是会愣在那儿,傻半天。
如果那样,就中了诗人的妙计,引发一场大笑。
因为,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来说,倚窗前的寒梅开不开并不是其真正的关心所在。
多少诗歌读者在这里犯了傻乎乎的毛病,说什么诗人对于梅花的欣赏、关心在此可见一斑。
王维的《杂诗》原文及赏析

【导语】王维多才多艺,他把绘画的精髓带进诗歌的天地,以灵性的语⾔,⽣花的妙笔为我们描绘出⼀幅幅或浪漫、或空灵、或淡远的传神之作。
下⾯就和⼀起来欣赏下王维的《杂诗》原⽂及赏析,欢迎阅读! 《杂诗》 君⾃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
来⽇倚窗前, 寒梅著花未? 赏析⼀ 王维的《杂诗》历来被认为是⼀⾸忧郁的诗歌,认为是因思乡⽽忧郁。
确实,带着⼀种忧伤的⼼情来读这⾸诗,就会有⼀种浓郁的怀乡之情。
但是这⾸诗的伟⼤之处,可能还在于它其实还有另⼀种情绪在,或者说,诗歌包含了⼏种情绪的缠结。
“君⾃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可以是⼀种脑筋急转弯式的游戏性问答。
回答者⼤概会很⾃信,会说:当然,有什么问题,你尽管问!但是诗⼈当然知道,问哪些问题,对⽅会对答如流。
诗⼈于是反其道⽽⾏之,偏不问⼈事,⽽问物事。
这⼀问不知对⽅可能回答得出?如果这是⼀个很容易的问题,那么便是相当于⾃问⾃答,明知故问。
花开不开不因⼈事,只因⽓候季节,是⼀种⾃然规律。
到了时候就会按期开放,这还⽤问吗?可是诗⼈就这么问了,那么回答者如何回答?⽆⾮两种答案:开了,或者未开。
但直愣愣地回答,会多么⽆趣呀。
想必,现实⽣活中的对⽅不会傻乎乎地直接回答。
⽽是会愣在那⼉,傻半天。
如果那样,就中了诗⼈的妙计,引发⼀场⼤笑。
因为,对于远离家乡的游⼦来说,倚窗前的寒梅开不开并不是其真正的关⼼所在。
多少诗歌读者在这⾥犯了傻乎乎的⽑病,说什么诗⼈对于梅花的欣赏、关⼼在此可见⼀斑。
这真是不懂艺术,不懂诗歌,把诗歌读肤浅了!其实诗⼈的真正⽬的,哪⾥是梅花之事?难道⽣活中的⼈说话,从来都是⼼⼝如⼀?其实⽣活中有趣的时候,都是⼼⼝不⼀造成的。
远离家乡的⼈,对于家乡的了解总是停留在离开家乡的时刻。
离开家乡越久,家乡⼈事世事的变动就越⼤越多,⽽有的⼈事世事变动会令游⼦⾼兴,但是也肯定有些世事变动会让⼈失落或痛苦。
这是每⼀个离乡背井的⼈的常识。
正因为此,诗⼈才不敢直接提问那些⼈事世事,⽽是⾸先提问⼀个毫不危险的话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王维的文章,感谢您的阅读!
文学分享王维杂诗翻译
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杂诗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译文】
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
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
【注释】
①来日:来的时候。
②绮(qǐ)窗:雕画花纹的窗户。
③著花未:开花没有?著(zhuó)花,开花。
未,用于句末,相当于“否”,表疑问。
【创作背景】
王维在孟津住了十余年,久在异乡,忽然他乡遇故知,激起了是作者强烈的乡思,因此做此诗表达自己强烈的思乡之情。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