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产品模块化设计

合集下载

模块化设计方法及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模块化设计方法及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模块化设计方法及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模块化设计是一种将产品或系统划分为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可以独立设计、开发、测试、修改、更新和维护的方法。

它可以显著提高产品开发速度、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可靠性,同时也有助于定制化和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在机械设计领域,模块化设计可以应用于各种机械产品,如机器人、汽车、飞机、工业设备等。

其主要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模块化部件设计模块化部件设计可以将机械系统划分为多个独立的部件,每个部件可以独立设计,同时也可以组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机械系统。

例如,在汽车设计中,引擎、底盘、车身等可以分别采用模块化设计,以便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灵活的组合和配置。

2. 标准化设计标准化设计可以将常用的部件或组件进行标准化,以便在不同的机械系统中重复使用,从而减少部件的重复设计和生产成本。

例如,在机器人设计中,常用的关节、驱动器、传感器等可以进行标准化设计,以便在不同的机器人系统中进行重复使用。

3. 快速设计和工程化仿真模块化设计可以大大缩短机械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周期,使之更加快速和灵活。

例如,机器人模块化设计可以让工程师快速搭建虚拟模型,进行各种工程化仿真,如力学分析、运动学分析、控制系统仿真等,以便在实际生产中进行优化和改进。

模块化设计可以大大简化产品组装和生产过程。

在机械制造行业,模块化设计可以将机械系统按照模块化部件分别进行生产,然后进行组装。

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也有助于从头到尾进行质量控制,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

总之,模块化设计已成为机械设计领域的重要趋势,可以提高产品开发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可靠性,同时也可以更好地符合市场需求,推动机械制造行业向智能化、数字化和集成化方向发展。

机械制作模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的标准与规范制定

机械制作模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的标准与规范制定

机械制作模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的标准与规范制定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业的发展,机械制造行业也在逐步改变和创新。

为了提高机械制造的效率和质量,模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应运而生。

模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是指将整个机械系统划分成若干个独立的模块,并对每个模块进行标准化设计与制造,最后再进行组合与集成。

本文将探讨机械制作模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的标准与规范制定。

一、模块化设计的意义模块化设计是将复杂的机械系统分解成若干个相互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都具有清晰的功能和界限。

模块化设计的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设计效率:模块化设计可以将整个机械系统划分成独立的模块,设计人员可以并行进行模块设计,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

(2)降低设计成本:模块化设计可以减少重复设计,避免了重复投入的浪费,降低了设计成本。

(3)提高产品质量:模块化设计可以利用已有的标准化模块,降低了设计风险,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可靠性。

二、制造技术的标准与规范制定机械制作模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的标准与规范制定是实现模块化设计与制造的关键。

制定标准与规范可以规范化设计过程,确保设计人员的设计符合规范要求,并且可以使不同厂商的产品具有互换性。

1. 标准化设计标准化设计是模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的基础。

标准化设计要求制定与模块化设计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其中,技术标准主要包括模块的尺寸、功能、材料、工艺等方面的要求;规范则是对模块化设计过程的具体操作要求,包括设计流程、设计方法、设计文件等。

2. 制造规范制造规范是模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的延伸,其主要目的是确保模块的制造过程和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制造规范应包括模块的制造工艺、装配要求、质量检验标准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制定制造规范,可以确保不同厂商生产的模块具备一致的质量水平,提高模块的互换性和通用性。

三、标准与规范的制定过程制定机械制作模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的标准与规范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步骤。

1. 调研与分析首先,需要调研相关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现有模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的标准与规范。

机械设计中的模块化设计有哪些优势

机械设计中的模块化设计有哪些优势

机械设计中的模块化设计有哪些优势在当今的机械设计领域,模块化设计正逐渐成为一种主流趋势,为工程师们带来了诸多显著的优势。

这种设计方法不仅仅是一种创新的思路,更是提高设计效率、降低成本、增强产品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首先,模块化设计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

传统的机械设计往往需要从零开始,对每一个零部件进行单独的设计和计算。

这不仅耗时费力,而且容易出现错误和重复工作。

而模块化设计则将整个机械系统分解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和优化。

在进行新的设计时,工程师可以直接选用现有的成熟模块,或者在其基础上进行少量的修改和调整。

这样一来,就大大减少了设计的工作量,缩短了设计周期,使产品能够更快地推向市场。

其次,模块化设计有助于降低成本。

一方面,通过大规模生产相同的模块,可以实现规模经济,降低生产成本。

批量生产可以降低单位产品的原材料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管理成本。

另一方面,由于模块的通用性和互换性,减少了零部件的种类和库存,降低了库存成本。

同时,在产品的维护和维修阶段,模块化设计也使得更换零部件变得更加简单和快捷,降低了维修成本。

再者,模块化设计能够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每个模块在设计过程中都经过了严格的测试和优化,确保其性能稳定、可靠。

而且,由于模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其生产过程可以得到更好的控制,从而保证了产品的质量一致性。

当产品出现故障时,只需要更换出现问题的模块,而不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运行,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此外,模块化设计增强了产品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在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时,通过组合不同的模块,可以快速推出新的产品型号或功能变体,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这种灵活性使得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动态变化,提高市场响应速度。

而且,当需要对产品进行升级和改进时,只需要对相关的模块进行更新,而无需对整个产品进行重新设计,降低了技术风险和开发成本。

另外,模块化设计促进了团队协作和知识共享。

模块化设计方法及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模块化设计方法及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模块化设计方法及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设计工作也逐渐向着智能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模块化设计方法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设计理念,被广泛应用于机械设计领域。

模块化设计方法是一种系统的设计思想,通过将产品细化为多个基础模块,再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来实现多样化的功能和性能。

本文将从模块化设计的基本理念、设计方法以及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模块化设计的基本理念模块化设计是将产品分解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模块,并使这些模块之间存在一定的接口和配合关系,最终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形成多样化的产品。

模块化设计的基本理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独立性:模块应具有相对独立的功能和结构,能够单独完成特定的任务。

2. 可替换性:模块之间应具有一定的接口和配合关系,以便于不同模块之间的替换和组合。

3. 规范化:模块应具有标准化的设计和制造,以便于批量生产和维护。

4. 可定制性:模块化设计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实现多样化的功能和性能,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二、模块化设计方法模块化设计方法是一种系统的设计方法论,包括模块分析、模块设计、模块验证和模块集成等环节。

具体来说,模块化设计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模块分析:通过对产品进行功能分解和任务分配,确定各个模块的功能和结构,并建立模块分析模型。

2. 模块设计:根据模块的功能和结构设计模块的外形尺寸、结构形式和工艺工法,并完成模块设计方案。

3. 模块验证:对设计方案进行模拟仿真和试验验证,以确保模块的性能和可靠性满足设计要求。

4. 模块集成:将各个模块按照一定的接口和配合关系进行组合和集成,形成最终的产品结构。

模块化设计方法在机械设计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可以带来以下几方面的优势:1. 提高设计效率:通过模块化设计方法,可以将设计任务分解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子任务,有利于分工协作和并行设计,提高设计效率。

2. 降低设计成本:模块化设计可以通过标准化设计和工艺工法,减少重复设计和制造,降低设计成本。

模块化设计在机械产品开发中的应用

模块化设计在机械产品开发中的应用

模块化设计在机械产品开发中的应用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机械产品市场中,企业要想在短时间内推出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的高质量产品,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模块化设计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

模块化设计是一种将复杂的机械产品分解为若干个具有独立功能且相互关联的模块,通过不同模块的组合来实现产品多样化的设计方法。

模块化设计的优势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能够显著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

在传统的设计方法中,每次开发新产品都需要从头开始进行设计,而模块化设计则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成熟模块,只需针对新的需求对部分模块进行重新设计或改进,从而大大减少了设计的工作量和时间。

其次,模块化设计有助于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由于模块在设计时经过了充分的验证和优化,其性能和质量都能够得到较好的保证。

而且,当产品出现故障时,可以快速定位到问题模块并进行更换或维修,提高了产品的可维护性。

再者,模块化设计能够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大规模生产标准化的模块,可以实现规模经济,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模块的通用性还可以减少库存,降低管理成本。

此外,模块化设计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企业可以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灵活组合模块,快速提供定制化的产品解决方案,提高客户满意度。

在机械产品开发中,模块化设计的实施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

首先,要对产品进行合理的功能分析和模块划分。

这需要深入了解产品的功能需求、结构特点和使用环境等因素,将产品分解为若干个功能相对独立、结构合理的模块。

模块的划分要遵循“高内聚、低耦合”的原则,即模块内部的元素紧密相关,而模块之间的联系尽量简单。

其次,要建立完善的模块库。

模块库是模块化设计的基础,其中包含了各种经过验证的模块。

在建立模块库时,要对模块进行详细的分类和编码,以便于管理和检索。

同时,要不断对模块库进行更新和完善,加入新的模块,淘汰过时的模块。

然后,要制定合理的模块接口标准。

模块之间的接口设计直接影响到模块的组合和互换性。

接口标准要明确、规范,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和兼容性,以确保不同模块能够顺利连接和协同工作。

机械工程中的模块化设计与制造

机械工程中的模块化设计与制造

机械工程中的模块化设计与制造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机械工程领域也在不断创新与改进。

其中,模块化设计与制造作为一种先进的工程思维和技术手段,日益受到重视并广泛应用。

本文将就机械工程中的模块化设计与制造进行探讨,包括其定义、优势、应用案例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

一、模块化设计与制造的定义模块化设计与制造是指将复杂的系统或产品划分成若干个相互独立且可以独立设计、制造、测试和维修的模块(组件),以达到提高设计与制造效率、降低成本、加快产品创新和满足个性化需求的目的。

它强调系统的整体性和可组装性,将一个复杂产品分割成多个相对简单的模块,每个模块都具有独立的功能,可以通过简单的组装和拆卸实现不同的组合和应用。

二、模块化设计与制造的优势1. 提高设计与制造效率:模块化设计与制造可以将产品的开发时间大大缩短,减少重复设计和制造的工作量。

通过模块的重复使用,可以快速搭建出复杂产品的各种组合和变体,提高研发效率。

2. 降低成本:模块化设计与制造可以将产品的成本降低,通过模块的标准化和宽泛应用,可以节约物料采购成本、库存成本和生产成本等。

同时,模块化设计还可以降低生产线的设备投入和技术要求,减少设备成本。

3. 加快产品创新:由于每个模块都是相对独立的功能单元,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用户反馈迅速修改和更新单个模块,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这种灵活性可以帮助企业快速响应市场,并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4. 满足个性化需求:模块化设计与制造可以满足个性化需求,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由选择和组合不同的模块,定制出符合自己需求的产品。

这种灵活性可以提高产品的易用性和用户体验,增加用户黏性和忠诚度。

三、模块化设计与制造的应用案例1. 汽车工业:汽车工业是模块化设计与制造的一个典型应用领域。

在汽车的设计与制造过程中,各个部件和系统都可以被看作是相对独立的模块,例如发动机、底盘、传动系统、车身等。

通过标准化的接口和连接方式,这些模块可以灵活组合,生产出各种不同类型的汽车。

模块化设计方法及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模块化设计方法及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模块化设计方法及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机械产品的设计日益复杂,机械制造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针对这种趋势,模块化设计方法应运而生,成为了设计领域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

模块化设计方法以模块化为核心,通过将产品划分为多个独立的模块并进行集成,实现了产品设计、制造和维护的高效性和灵活性,因此在机械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探讨模块化设计方法的基本理念和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1. 模块化设计方法的基本理念模块化设计方法是一种将产品划分为多个独立的、可组合的模块,并在保持模块间密切联系的通过模块的插接与拆卸完成产品的组装和维护的设计方法。

它的核心理念是“分而治之”,即通过分解产品为多个独立的模块,使得每个模块都可以独立设计和制造,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灵活性和通用性,并简化了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过程。

模块化设计方法的基本要素包括模块的划分、模块接口的设计和模块之间的联接。

模块的划分是指将产品划分为多个功能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都具有特定的功能和性能指标。

模块接口的设计是指确定模块之间的连接方式和连接方式,使得模块可以互相连接和集成。

模块之间的联接是指模块之间的物理连接和电气连接方式,以实现模块之间的通信和协作。

2.1 产品设计在机械设计中,模块化设计方法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处理产品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通过将产品划分为多个功能独立的模块,设计师可以将不同功能的模块分别设计和优化,从而提高了设计的效率和质量。

模块化设计方法可以使得设计师可以更快地响应市场需求,通过替换和修改模块来实现定制化和差异化设计,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灵活性和通用性。

2.2 制造2.3 维护在机械维护中,模块化设计方法可以帮助维护人员更好地进行产品维护和升级。

通过模块化设计,维护人员可以更快地定位故障和更换受损的模块,从而降低了维护的成本和风险。

模块化设计方法也提高了产品的可维护性和可升级性,维护人员可以根据需求替换和升级模块,从而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机械产品模块化设计方法研究

机械产品模块化设计方法研究

机械产品模块化设计方法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业的快速发展,机械产品的设计与制造面临着越来越高的要求。

模块化设计作为一种先进的设计理念,已经成为提高机械产品设计效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并满足市场快速响应需求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探讨机械产品模块化设计方法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模块化设计的理论框架和关键技术,并通过实例分析模块化设计在机械产品中的应用效果。

通过对模块化设计方法的深入研究,本文旨在为机械产品的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机械产品设计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发展。

二、模块化设计理论基础模块化设计是一种先进的产品设计方法,其核心理念在于将复杂的产品系统分解为若干个独立且可互换的模块,以便进行独立设计、制造和维护。

模块化设计不仅提高了设计的灵活性,也便于产品的升级和个性化定制。

本节将详细介绍模块化设计的基础理论,包括模块化设计的原则、模块划分的方法以及模块接口的设计。

模块化设计的核心原则包括独立性、互换性、通用性和标准化。

独立性原则要求每个模块在功能、结构和制造上都是独立的,以便进行单独的设计、制造和测试。

互换性原则意味着不同模块之间可以相互替换,以满足不同的功能需求。

通用性原则强调模块应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可以在不同产品或系统中重复使用。

标准化原则则要求模块的设计应遵循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以便于模块的生产、管理和维护。

模块划分是模块化设计的关键环节,其目的是将产品系统分解为若干个功能独立、结构合理的模块。

常见的模块划分方法包括功能划分、结构划分和混合划分。

功能划分是根据产品的功能需求,将具有相似功能的部分划分为同一模块。

结构划分则是根据产品的结构特点,将具有相似结构或制造工艺的部分划分为同一模块。

混合划分则是综合考虑功能和结构因素,进行模块划分。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产品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模块划分方法。

模块接口是模块之间相互连接和通信的桥梁,其设计对于产品的整体性能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产品系统总体设计
需求分析
全部需求归类:将来自用户、企业基线和标准、法规的需 求,经归并统一,分别按功能归类。 功能性需求分析。 经济性需求分析。 全部需求整理列表:作为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评审的依据。
需求转化为产品结构的步骤
功能分析(需求→功能):将功能按层次逐级展开,建立功 能树。
© 2013,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Tianjin University
——特点:在产品多样化和定制化的同时,不相应地增加成本。其基 本原理如图所示。
目标: 速度快.成本低 + 满足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制造手段: 大规模生产 + 定制 = 大规模定制


产品组成: 通用模块 +柔性组装 = 个性化产品
© 2013,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Tianjin University
产品系统总体设计
功能分析步骤
——将各项功能需求(包括载体需求、防护需求、使用性 需求)按产品结构特点逐级分解成要素。并将细分的需求 列为“需求分解表”。 ——功能需求要素分类:将细分后的功能要素,分列为“ 构造性需求”和“约束下需求”。并且列为“需求分配表 ”,用以指导设计(架构设计,详细设计)。
功能树
© 2013,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Tianjin University
大规模定制与模块化
大规模定制(MC,Mass Customization)——21世纪企业 竞争前沿
——目标:大规模定制是以大规模生产的速度和成本,满足用户的多 样化、个性化需求。
目标:建立模块系统和模块化的对象(产品族)系统。
© 2013,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Tianjin University
模块化概念及其价值
模块化设计方法:下面两种方法实质是一样的。
系统分解组合法:通过对产品族的分析,把其中相同或相 似的功能单元或要素分离出来,经归并、集成,统一为一 系列的标准单元(模块);用不同模块的组合构成多样化 的产品。
基本型派生发展法:将产品系统分解成通用部分、准通用 部分和专用部分,集中力量设计一种基本型,以其为基础 ,修改准通用部分,设计专用部分,派生出满足多种需要 的产品。
© 2013,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Tianjin University
3
模块化产品开发模式
© 2013,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Tianjin University
企业技术环境面临的挑战
企业竞争要素
质量 速度
成本 市场:个性化需求
维修性(售后服务)
使用性 艺术性
设计技术
可靠性设计 CAD 可制造性设计 模块化设计 维修性设计
人机工程设计 工业(造型)设计
的、可成系列单独制造的标准化单元,通过不同形式的 接口与其他单元组成产品,且可分、可合、可互换。 模块是构成系统的,具有特定功能,可兼容、互换的独 立单元。
模块的基本特征 模块是系统的构成要素 模块具有特定的、相对独立的功能 模块的互换性和可兼容性是模块化操作或模块运筹组合
的条件
© 2013,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Tianjin University
以结构分解为主:就电子产品而言,功能分析不能解决结 构形式和布局问题,只有把功能融入相应构件,才能构成 产品实体。
© 2013,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Tianjin University
产品系统总体设计
功能转化为功能构件(包括部件)
——考虑能实现功能的结构件模型,并一一与之对应。一个 功能构件有可能实现多个功能。 ——功能向实体结构转化宜逐层依次进行,以使功能逐步融 入预期的结构模式。
大规模定制与模块化
适应MC的设计技术
要求:建立合理的产品族结构,同时完成一组产品(而不是一个)的设 计,通过扩大产品族中模块、标准件的比例来提高定制的速度,并降低 成本。
设计的瓶颈:
——面向产品族,面向多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需在产品设计早期进行整体概念设计,建立模块化的、由生命力 的产品体系模型。
天津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
机械产品模块化设计
Modular Design of Mechanical Products
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产品模块化设计
主讲:张冠伟
© 2013,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Tianjin University
主要参考文献
[1]童时中,模块化原理、设计方法及应用,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 [2]李春田,模块化——标准化的高级形式——标准化形式的与时俱进,中国 标准化,2007.3 [3]童时中,模块化设计系列培训资料,2009 [4] CHUN-CHE HUANG. Overview of Modular Product Development. Proc. Natl. Sci. Counc. ROC(A). Vol. 24, No. 3, 2000. pp. 149-165 [5] P Gu, D Xue, and A Y C Nee. Adaptable design: concepts,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Proc. IMechE 2009. Vol. 223 Part B: J. Engineering Manufacture. pp. 1367-1387
模块化的基本模式
模块化思维的基本模式:系统=模块+接口。 模块化哲理:
以不变或少变(模块体系)应万变(多样化需求)。 模块化思想:
通用化(模块)+组合化(装配)。 模块化的方法论基础:
系统工程方法(系统的分解和组合)+标准化方法(规范化、通用
化、系列化)。 模块化产品构成模式:
由(通用+改型+专用)模块的组合,构成产品族。
模块的种类
功能模块
功能模块是依据价值工程的功能分析方法,对模块化产品的功能进 行分析的基础上确立的模块类型。每种模块都成为相应功能的载体, 所有模块的集合便是能够满足全部功能要求的产品。按照这样的原 则建立的功能模块,不仅具有相对独立的功能,并具有功能互换性。 功能模块是该类型模块的总称,通常包括:
将涉及构造的功能逐层展开,展示系统构成的概貌。
© 2013,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Tianjin University
产品系统总体设计
产品架构设计(功能→架构):功能向实体结构的转化
系统分解
根据需求、经验和技术趋势,提出初步结构描述和布局。 结构分解与功能分析应按层次同步进行,并相互呼应。例 如,户外电子设备的突出问题是环境适应性,可基本定格 为密闭机柜。
模块化设计特点:与一般产品设计方法有原则上的区别
面向产品族:一种模块能通用于多种产品。 ——传统设计:面向某一具体产品; ——模块化设计:是面向整个产品族系统。 由上而下设计: ——传统设计:主要着眼于功能设计、详细设计,由下而上 。 ——模块化设计:首先由上而下着眼于产品族系统分解和组 合所得的通用模块体系和由模块组合成的产品系统的宏模型 设计。
功能构件的组合
——零部件之间依赖(接口)关系分析:将功能关系密切的 构件适当组合成部件。 ——将体积小的构件纳入体积较大的构件中。
© 2013,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Tianjin University
模块化概念及其价值
模块化的目的和对象 目的:满足多样化的需求和适应激烈市场竞争,在多品种、
模块化的发展
北宋时代的毕昇早在公元1041~1048 年间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成 功地运用了标准件、互换性、通用件、分解与组合、重复利用等方法和 原则,来解决雕版印刷所遇到的复杂性难题,可以说是人类社会较早出 现的模块化杰作。
经典模块化——系统分解和组合理论指导下的模块化设计
20世纪初,建筑业出现可以自由组合的建筑单元; 1920年,德国等设计出模块化的铣床和车床;随后,机床设计普 遍采用了模块化模式。 1923年为解决成套电子设备结构的通用互换问题,美国制定了机 箱面板和机架尺寸系列标准,后升级为IEC标准,沿用至今。 1950年代,欧美提出模块化设计概念,扩展应用到军用装备、舰 船等设计。例如,1956年美国推出的机载模块化电子设备的ATR系列, 后为世界各国所采用,并扩展应用与坦克等系统。
汉语汉字:有独立含意的语音或字(模块),用语法(接口)组合 成语言或文件(产品)
活字印刷:活字(模块),排版(接口)出印刷品(产品)。 乐曲:音阶和音符(模块),按乐理(接口)谱成乐曲(产品)。 中医中药:中药(模块),按药理、病理、生理(接口),按病情
(个性化)开处方(产品)。
模块化思维的特点和规律:产品=模块+接口
模块化企业
——按模块化原则组织设计团队:总体设计;模块设计;产品设计。 ——按模块化原则构建企业技术平台。 ——按模块化原则改造生产体系(生产线设置,模块“外包”)。 ——面向模块化的组织改造(内部组织及流程的再设计)。
© 2013,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Tianjin University
基本模块、辅助模块、专用模块、附加模块、扩充模块
结构模块
由于产品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层次性,与其相对应的模块也有 层次性,即高层模块由低一层次的模块组合而成,最底层的模块则 是由零件或元件组成。
按模块的通用化程度还可将模块分成通用模块和非通用模块(专用 模块、特别模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