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种植体支抗在64例行口腔正畸治疗患者中应用论文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目的:探析在口腔正畸治疗中应用微型种植体支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60例患者进行分析,所有患者按照其入院时记录的单双数记录形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给予对照组传统的正畸治疗,给予观察组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磨牙位置、上中切牙的倾角情况、上中切牙的凸距差)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对照组患者磨牙位置为(6.28±0.13)mm、上中切牙倾角情况为(10.35±1.54)°、上下中切牙凸距差为(2.20±0.37)mm,均差于观察组的(3.48±0.05)mm、(27.33±1.52)°、(4.45±0.53)mm;且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3%)高于观察组(1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口腔正畸治疗中应用微型种植体支抗不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亦较佳,值得推广。
标签:口腔正畸;微型种植体支抗;应用效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及审美水平均逐渐得到提升,促使越来越多的人们逐渐重视自身口腔的美观及其呈现的状态[1]。
口腔正畸治疗是目前临床上常用于改善人们口腔状态及满足人们对口腔美感需求的一种方法,但是其治疗的成功性直接取决于正畸支抗的力度及承受的情况,因而为了不断实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口腔美感的要求,临床上不断对其治疗、支抗方法、安全性进行研究,发现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其应用中具有意想不到的临床效果[2],因此本研究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在口腔正畸治疗中应用微型种植体支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60例患者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按照其入院时记录的单双数记录形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应用

炎、 牙眼炎以及 口腔 黏膜 病 , 患 者全 身无 系 统性 疾病 , 2 4例 患 者 口腔均保持 良好 的卫 生。在使用 微 型种植 体支抗 时应 对 患 者 口腔全景及 根尖进行拍摄 , 使用微 型种植 体后也需 对患者 口
腔全景及 根尖进行拍摄 。
1 . 2 方 法
行复诊 , 检查微 型植 入体 情 况 , 并 需要 更换 N i Z T i 拉 簧 。保 持
植入 , 避 免 在植 入 时 卷 入 软 组 织 。一 般 选 择 植 入 部 位 是 在 膜 龈
结合处或者偏根方 2—3 m m处 , 向着舌 尖方 向 , 与骨面 形成垂 直及 1 5 。 ~ 2 O 。 倾斜进 行植 入。手术 中需 进行 无菌操 作 。避 免 感染 , 手术后需要对 口腔 全景及 根尖进 行拍 摄 , 确认植 入体 与
学科分类代码 :3 2 0 . 4 4 4 5
中图分类号 :R 7 8 3 . 5
文献标识码 :B
经。
随着社会发展 , 关 注牙齿话 题越 来越 多 , 口腔 正畸就 是对 牙齿进行矫正 , 使面部 整体和谐 美观 … , 一般 常用 的 口腔 正 畸 方法有 口内组牙 、 横腭杆 、 N a n c e弓等 , 虽然可 以有效控制磨牙 , 使面部整体美 观 , 但 是会 给 患者 带来 不 便 , 不舒 服 的感 觉 。 在操作 中需要 患者 的积极 配合 , 如 果患 者配合 不充 分 , 可能会 影响正 畸效果 , 不能有效控 制磨 牙 J 。微 型种植 采用的是 与骨
口腔 卫 生 。
1 . 2 . 4 取 出微型种植体 : 患者在取 出微型种植体时并不需要进
行麻醉 , 即可取 出, 取 出后对创 口无需处理 , 软组织会 自然愈合 。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患者中的应用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患者中的应用口腔正畸是通过矫正不正常的牙齿排列和不正常的咬合来调整牙齿和颌骨的位置,从而改善口腔的外观和功能。
在口腔正畸治疗中,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对于那些需要牙齿移动时无法使用传统牙齿支抗块的患者来说,这种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就是将小型种植体(约直径1.5mm)植入牙槽骨中,并将其连接到正畸器材上。
这种技术可以被应用在如牙列缩短、牙列开合、牙列斜倾、牙齿错位和上下颌中的距离不足等正畸症状中。
与传统的正畸技术不同,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不需要固定在稳定的牙齿上,而是直接植入牙槽骨中,由此减少了对其他牙齿的影响,并且可以获得更强的支抗力。
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的优点很多。
首先,这种技术可以在治疗较短时间内实现很好的牙齿移动,使正畸治疗变得更加快速高效。
其次,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可以避免使用传统固定牙齿支抗块所带来的许多其他问题,如拆卸和再装配,疼痛问题和口腔感染的潜在风险。
此外,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可以提供更良好的力学条件和牵引作用,以使患者的正常咀嚼与牙列功能得到最大的恢复。
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
其中一个主要问题是技术的费用,该技术需要特殊的种植体和器材,而且需要一定的手术技能。
此外,由于种植体置入需要切割和撕裂部分牙槽骨组织,因此有可能会引起口腔感染或疼痛。
在一些特殊的口腔结构中,由于种植体支抗小龅牙不利于正畸治疗,因此会对患者的正畸治疗造成一定的影响。
总体而言,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是口腔正畸治疗中的一项重要进步,可以在治疗期间显著改善患者的口腔器官功能和外观,并解决传统固定牙齿支抗块所带来的种种问题。
然而,医生们应该谨慎选择合适的患者和使用这种技术和器材,并为患者提供详细的治疗前后注意事项和常规检查,以确保患者的治疗安全和成功。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患者中的应用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患者中的应用口腔正畸治疗是指通过调整牙齿和颌骨的位置,从而达到改善咬合功能和美观效果的治疗方法。
传统的正畸治疗通常需要使用固定的金属托槽和牙弓,但这种治疗方式存在一些缺点,如需要长时间佩戴、不美观、易受损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应运而生,成为口腔正畸治疗的新的选择。
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是利用人工种植体与牙槽骨牢固结合的特性,通过将微型种植体植入牙槽骨内,再通过连接托槽和牙弓进行正畸矫治。
与传统正畸治疗相比,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具有许多优点:1. 不需要取下。
微型种植体固定在牙槽骨上,可以长期保持稳定,无需取下。
2. 微小。
微型种植体直径只有1.8-3.0毫米,减少了对口腔组织的创伤。
3. 适应性强。
微型种植体可以根据不同牙齿的位置而调整,适用于各种口腔正畸情况。
4. 稳定性强。
微型种植体与牙槽骨生成结合后,可以提供牢固的支撑力,从而保证稳定性。
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广泛应用于口腔正畸治疗中,尤其是对于那些需要翻矫的患者,具有独特的治疗优势。
将微型种植体置入牙槽骨中,可以有效地支撑独立的牙位移,同时减少了对旁边牙齿的牵扯力,避免了牙齿移位。
在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的应用中,通常需要遵循以下步骤:1. 首先进行口腔检查和牙齿的拍片检查,确定治疗方案。
2. 在口腔内通过钻孔等方式将微型种植体植入牙槽骨中。
3. 在种植体上安装托槽和牙弓,完成牙齿的矫治过程。
4. 在矫治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回访和检查,确保微型种植体的稳定性和口腔健康。
总之,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是口腔正畸治疗中一种新的选择,具有许多优点,例如不需要取下、微小、适应性强、稳定性强等,可以用于各种口腔正畸情况。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特殊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需加强对患者的定期检查和管理,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口腔健康。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目的对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采用微型种植体进行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微型种植体在所有患者身上均呈现了很好的耐受性,所有患者没有出现任何明显的不适感。
在完成矫治之后,患者具有良好的面型,整齐排列的牙齿,同时呈现出尖窝交错的现象。
在治疗前后,所有患者X线头影测量值变化出现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口腔正畸治疗当中采用微型种植体能够将稳定可靠的骨性支抗提供出来。
标签:口腔正畸;微型种植体;应用现在口腔医疗技术已经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在口腔正畸治疗当中微型种植体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在进行固位的时候没有对骨结合产生依赖作用,而是通过骨组织与种植体之间的机械嵌合力发挥的作用。
微型种植体不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还具有较小的患者依赖性、稳定的支抗以及较小的创伤等优点[1]。
为了对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本文选择我院在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50例采用微型种植体进行口腔正畸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在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50例采用微型种植体进行口腔正畸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有31例女性,19例男性;年龄在19-3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7.2±1.8)岁。
所有的患者均没有出现进展期口腔黏膜病、牙龈炎以及牙周炎,并未存在任何系统性疾病,而且具有良好的口腔卫生。
1.2手术方法在手术之前,先让患者用洗必泰含漱液进行3次含漱30 s的漱口。
在手术的过程中,首先选择利多卡因针对患者实施局部浸润麻醉;选择患者的偏根方2~3 mm或者膜龈结合部位作为植入部位,将患者的牙槽神经、上颌窦以及牙根避开[2]。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探讨

北方药学 2 1 0 2年第 9卷第 2期
大6 2岁 , 最小 1 , 7岁 平均 4 2岁 ; 每年感 冒次数最少 1 0次 , 最 蛋 白。三角肌 常规消毒 ,.m 流感 疫苗肌 肉注射 ,体 质较差 O5 l 多 2 次 , 均 1 ; 程最长 1 1 平 4次 病 4年 , 最短 6年 , 平均 8 . ; 者, 5年 一周 后肌 肉注射丙种球蛋 白 3 l每年治疗一次为一疗程。 m。 合并哮喘者 6例 , 慢性支气管炎 2 2例 , 肺气肿 9例 , 支气管扩 三 个 疗 程 后 随 访 。 张 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 、 年龄 、 病程 、 病种等方面经统计学处 3疗效 观 察 理 ,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 . )具 有 可 比性 。 差 尸 00 , 5 31 . 疗效 标 准 1 . 2纳人 标 准 治 疗 后 平 均 每 年 感 冒 5次 以 内 者 为 显 效 ;每 年 感 冒 6 8 ~ 年龄在 1  ̄ 2岁之间 , 56 并符合《 中医病证诊 断疗效标 准 次为有效 ; 冒次数减少不足 5次为无效 。 感 中感 冒的诊断标 准 : 鼻塞 流涕 、 嚏 、 ① 喷 咽痒 或痛 、 咳嗽 ; ②恶 32治 疗 结果 . 寒发热 、 汗或少汗 、 痛 、 无 头 肢体 酸楚 ; 四季 皆有 , ③ 以冬 春季 表 1 两组疗效比较[ % ) 例( 】 节 为多见 ; 血常规检查 , ④ 白细胞 总数正 常或偏低 , 中性粒细 胞 减少 , 淋巴细胞相 对增 多。 1 . 3排除标准 ① 年龄在 1 以下或 6 以上患者 ;② 合并有较严重 5岁 5岁 表 1 , 示 两组 疗效 比较 , 观察组 明显优 于对照组 。观察组 疾 病的 , 如严重 的脏器 衰竭 、 癌症 、 白血 病 、 脏器 置换术后 的患 者; ③妊娠期 妇女 ; ④过 敏性鼻炎 患者 ; 不愿 意接受本疗 法 显效率 7 %, ⑤ 0 总有效 率 9 % ; 照组显 效率 3 . 总有效 率 5 对 25 %, 治 疗 的 患者 。 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 .5 25 P 00 。 2治 疗 方 法 4讨 论 反复外感是 由于机体非特异 性免疫力下 降 ,各脏 腑功能 21 察 组 治 疗 方 法 .观 211 . 治疗时间 :冬季从 数九第一天开始治疗 ,隔九天治疗一 的严重滞后 , . 导致机体对 外界所存各类感 冒病毒呈高敏状态 , 次, 连续 治疗三次 ; 夏季 从初 伏第一 天开始 治疗 , 十天治疗 故而极易发病 。 隔 次, 连续治疗三次 。每年治疗六次 为一 疗程。 治疗 时间选 择在冬季 “ 三九” 是 因感 冒多发 于冬春季 节。 , 21 .2治疗穴位 : . 足太 阳膀胱 经背部第 一条经 , 上至大抒下至 白 选择 夏治 “ 三伏 ” 则取 “ 冬病夏治 ” 之意 。足太 阳膀胱经主一身 之表 , 统摄 营卫 , 具有抗 御病邪 侵袭 的功能 , 其背部第 一条 经 环俞 。 21 .. 3治疗方法 : 患者俯 卧位 , 暴露 背部 , 常规 消毒 , 用梅花针 由 分布了人体各脏腑 的腧 穴 , 这些 腧穴具有调节各脏腑 功能 , 扶 祛病 强身 , 整和 改善人体 非特异性 免疫功能 , 调 增强 上至下反 复轻叩 , 至皮肤 潮红 , 再用 大号 火罐 , 将罐 口涂抹刮 正固本 , 身 痧 油或凡士林 , 闪火拔 于大抒穴 , 双手持罐 , 沿经络上 下轻移 , 抗病能力 的作 用。故绝 大多数患者经过三个疗 程的治疗后 , 反 复数次 , 至针孔 出现小血珠或 暗红斑 点起罐 , 用消毒纸 巾吸 体状况都 有不 同程度的改善 。 梅花针 叩刺足太 阳膀胱经第一 线 ,主要是刺激各脏 腑腧 尽背部油脂 血渍 , 一次治疗 即结束 。三个疗程后 随访 。 21 .4注意 事项 : 消毒 : . ① 由于 目前各 类血液传 播疾病增 多 , 为 穴 , 走罐为增加刺激强度 , 局部气血充盈 , 加 使 经脉疏通 , 脏腑 则感 冒无 由。 预防交叉感染 , 所用梅花针及火罐 , 每位 患者 自备一套 。用后 功能得以改善 , 梅花针及火罐 对多种疾病具有 良好 的疗效 ,因而 自古 以 严格 消毒 ( 、 针 罐用后 先用 洗 洁精 溶液 清洗 , 清水 冲净 , 再用 流传 沿用 , 不仅 自身得 到 了不 少改进 , 且在 临床上 也扩 而 2 %戊二醛溶液浸泡后备 用 )②年龄 、 质 : 。 体 由于此疗法刺激强 来 , 度较大 , 故对年龄较大 、 体质较弱 , 或年龄较 小 、 耐受 力较差者 大了应用 范围。在防止药 源性疾病而多方 寻求 非药物疗法 的 火罐及梅花针理应受到人类 的广泛关注 。 慎用 。 对血压过高或心脏功能太差者也不宜采用此疗法 。 急性 今天 , 病期 间应暂缓 治疗 。③ 室温 : 因治疗过程须 暴露整个背部 , 故 参 考 文献 [ 倪 宗瓒. 1 】 医学统 计学[ . M] 北京 : 高等教 育 出版社 ,0 3 2 3 2 0 :7 . 冬季治疗时一定要注意室温 , 以防感 冒。 [] 2国家 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症诊 断疗效标 准[ . S 南京: ] 南京大 22对照组治疗方法 . 采用在流 感流行 高峰前 1 2个月注射 流感 疫苗及丙种球 学 出版 社 ,9 4 1  ̄ 19 :.
正畸临床中微种植体支抗技术的运用-口腔科学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正畸临床中微种植体支抗技术的运用-口腔科学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支抗是正畸治疗成败的关键。
传统的加强支抗方法有很多,但是由于异物感大,制作复杂,需要患者高度配合,而且依然达不到绝对的支抗控制,所以并不能完美地解决支抗控制问题。
近年来,种植体支抗技术作为对传统支抗控制的补充正在慢慢兴起。
它的出现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方法的弊病,逐渐被广大正畸医师所采用。
本文作者通过应用国产微螺钉型正畸支抗种植体(Microscrew AnchorageSystem,MAS)在临床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1)患者资料。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间11例需要加强支抗的病例,其中女6例,男5例。
患者年龄15~25岁,平均年龄18.4岁。
共使用微种植体24枚。
患者均无牙周炎,口腔黏膜疾病,无金属过敏,无全身系统性疾病。
口腔卫生良好。
应用微种植体前得到患者同意,拍摄全扣曲面断层片及头颅侧位片,根尖片。
(2)器械。
微螺钉型正畸支抗种植体(Microscrew An-chorage System,MAS),由西安中邦钛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生产。
1.2方法。
术前向患者及家属交代微种植体植入方法及注意事项征得同意并签字。
通过拍摄曲面断层及根尖片确定好植入部位、植入方向和植入深度。
微种植体植入:(1)用0.02%洗必泰漱口,常规铺单,碧蓝麻局部浸润麻醉。
(2)于微种植体植入部位切开黏膜,黏骨膜,用剥离子剥离黏骨膜。
取微种植体,用专用旋入工具植入微种植体。
植入角度与骨面呈15~20,向根尖方向植入。
(3)术后拍摄根尖片以确认种植体正确植入。
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
(4)加力:种植体植入后即可加力,加力方式一般可采用Ni-Ti拉簧或橡皮链。
力值一般不超过150g.(5)种植体取出:取出种植体一般情况无需麻醉,用专用工具反方向旋出即可。
创口消毒后自行愈合。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

以满 足 其 对 支 抗 控 制 的要 求 。我 科 2 0 0 5年 7月 ~
20 0 9年 4月应 用 自攻 型微 型钛 钉支 抗 内收前 牙 , 获
得 了 良好 的临床 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1 资料与 方法
11 一般 资料 .
选 择 9例 口腔 正 畸科 门诊 患 者 , 其
要进 行 3 5 m 的纵 行切 口。在完 成支 抗任 务后 , -m 微
尖牙牙 根 之间 的牙槽 骨 。 对需 压低前 牙 患者 , 用 直 采 丝 弓矫 治技 术 , 常规排 齐整 平 牙列 , 上颌植 入 中切 在
经过 2 O个月 的 固定矫 治 , 患者 表现 为 良好 的 I 类 牙 黔 关 系 ,上 下 切 牙 突 距 分 别 减 少 了 7 m 和 a r
移 动来完 成 ,初 步 的临床 观察 也表 明关 闭 间隙 时问 略有 增加 , 从而使 整个 疗程 延 长 , 是使 用种 植支 抗 正
的不 足 之 处
部 位会 自动痊 愈 。但在 植入 部位 的选 择 时应注 意邻
牙 牙根 间 的宽 度 。P w n认 为 两牙 根 间的安 全距 离 aa
才 能获 得和谐 的侧 貌 。双颌 前 突的特 征是 上下 前 牙
前 突并唇 倾 , 唇部 突度增 加 , 许多 双颌 前 突患者 希望
通过 正 畸治疗 减少 突度 , 改善 面型 。 了达到这 个 目 为
标 , 般采 用拔 除 4个第一 双 尖牙 , 用最 强支抗 内 一 使 收前 牙 。 采用 支抗 种植 体关 闭拔牙 间 隙时 , 们发 在 我 现与其 他 弱支抗 情形 下 间隙 的关 闭 由拔 牙 间隙 两侧
牙 和侧 切牙 的根尖 上 方之 间 , 度 为 9 m。植入 微 长 m 型 自攻 型钛钉 过程 :首先 标记 出植 入部 位 .摄 全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64例行口腔正畸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在行口腔正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对64例行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进行治疗。
结果 64例患者面型均恢复良好,牙列整齐并形成尖窝状交错,未表现有牙合干扰或相关功能性障碍的情况,且微种植体非常稳定,种植部位及周边软组织未发生感染或炎症,患者无明显不适感,耐受性良好,医生、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对治疗结果均表示有较高满意度。
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是口腔正畸治疗技术领域的重大进步,随着医学研究和相关技术改造的不断深入,该技术势必会在口腔正畸临床方向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口腔正畸;微型种植体支抗;微型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17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959-01
微型种植体支抗是近些年在口腔正畸手术中新兴的一种治疗方法,由于该方法将反作用力的作用点定位于颌骨,不仅让支抗控制这一关键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而且具较好防止支抗牙发生位移的作用,因此可大大提高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疗效[1]。
我院于2009年4月——2012年5月对64例行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进行治疗,取得满意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4例行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均为我院于2009年4月——2012年5月期间所收治的首次接受正畸治疗的患者,包括男
25例,女39例;年龄19-35岁,平均(248±56)岁;口腔病变类型包括36例严重双牙弓前突和28例前区牙列ⅲ度或ⅲ度以上拥挤。
本次研究同时均排除合并有面型前突不严重、牙列ⅲ度以下拥挤、口腔卫生条件差以及其他系统性疾病患者。
12 方法对双颌严重前途患者,需将其第1前磨牙先行拔出,再利用直丝弓将牙列排列矫正整齐。
支抗种植体需提前于关闭拔牙间隙1个月植入备用,植入部位通常选择在牙齿膜龈结合部位或者是偏牙根方向02-03cm处,植入角度保持大致与骨面垂直,倾斜角度以15-20度为宜。
自攻型微型钛钉的植入方法具体为:植入前需先行对标记好的植入部位进行全景、侧位以及根尖等全方位的拍摄,以此彻底掌握牙根位置及形态,植入种植体前,对齿槽上位的软组织进行局麻,同时为简化手术操作并减少创伤,可直接通过牙龈将自攻型螺钉植入骨内,但若有牙槽黏膜覆盖植入部位的情况,则需先行纵向3-5mm的切口后再进行植入操作,整个手术操作过程需确保植入区良好清洁度以防止种植体周围发生炎症,必要时可采用漱口水进行清洁。
完成正畸治疗后,可在不需麻醉的情况下将微型种植体取出即可。
13 观察项目主要考察行微型种植体支抗口腔正畸治疗前后,患者上下颌骨在sna、snb、anb、z/angle等4方面以及上下颌牙齿在ob、oj、u1/l1、u1/sn、l1/mp等5方面的角度特征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分析,前后考察项目数据采用t检验,以p<005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
学意义。
2 结果
经本次正畸治疗后,本组64例患者面型均恢复良好,牙列整齐并形成尖窝状交错,未表现有牙合干扰或相关功能性障碍的情况,且微种植体非常稳定,种植部位及周边软组织未发生感染或炎症,患者无明显不适感,耐受性良好,医生、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对治疗结果均表示有较高满意度。
具体对应观察项目的疗效情况详见表1、2。
3 讨论
微型种植体支抗是近些年来在口腔正畸临床逐渐开展起来的全
新治疗手段,它不仅克服了传统正畸方法的不足,而且兼具体积小、操作简便、微创以及支抗作用持续稳定等诸多优点,因此能在术中更人性化地照顾患者感受,减轻其不适感,同时其植入部位可灵活选择,再结合拍片,操作时也可很方便地避开大血管和神经等重要部位,可有效地降低手术风险和不良反应,进而提升正畸治疗的成功率和临床效果[2]。
然而,由于微型种植体支抗应用于临床的时间相对较短,技术方面难免存有不足之处,通过本研究我认为,目前对微型种植体正畸支抗在正畸治疗过程中至少应注意以下几方
面的问题[3]:①虽然微型种植体支抗术属于微创手术的范畴,但也并为完全摆脱创伤性,因此始终难免对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影响,尤其在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又多以儿童为主的情况下,尽量争取术中配合是较好完成手术的前提;②本手术仍有几率出现
某些并发症的情况,比如牙根通常可能因其间距较小而导致术中受伤,继而可影响到患者咬合感受,严重者甚至出现感染和种植体松动;③因某些操作的缺失可能会刺激到患者的豁膜,并可因此导致感染或是炎性反应,继而会在种植部产生肿胀和疼痛的情况;④种植体周围的血管或神经等可能因种植体的移动形成损伤,因此在选择种植部位的时候尤其应注意尽量原理血管、神经以及其他任何具敏感特性的组织与器官。
本研究结果显示,本组64例患者手术效果良好且未发生有明显不良反应的情况,也正是基于在术中对以上注意事项有过精心处理。
综上所述,微型种植体支抗是口腔正畸治疗技术领域的重大进步,随着医学研究和相关技术改造的不断深入,该技术势必会在口腔正畸临床方向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邓卓峰,毛靖,李平,等正畸微型种植体支抗稳定性的临床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6,2(3):305
[2] 陈震春口腔正畸治疗中微型种植体支抗的使用价值[j]医药论坛杂志,2011,32(24):48-50
[3] 吴金海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3,21(1):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