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高二-人教《普通话和方言》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四方异声——普通话和方言》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四方异声——普通话和方言》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四方异声——普通话和方言》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四方异声——普通话和方言》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1引言普通话和方言是中国语言文化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对于拥有多元文化的中国来说,更是不可或缺的。

普通话是全国通用的语言,而方言则总是与地域和民族紧密相连。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正确地处理好普通话和方言的关系,发挥普通话在交际中的重要性,同时也保持方言在地域文化中的特殊魅力。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进一步认识普通话与方言的区别与联系,了解方言的基本特点,掌握使用普通话进行交际的基本技巧。

2. 能力目标:通过听、说、读、写练习,提高语言应用能力;通过课堂交流、小组讨论等互动式教学方式,开发自我表达技能。

3. 情感目标:通过情感体验和启发性教育,导入正确的普通话习惯,弘扬中国语言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与区别,掌握基本的普通话交际技巧;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自信书写和口语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方言使用场合的职业规范与交际习惯,加强普通话的规范意识,完善方言的文化特色。

三、教学过程1. 情境创设:设计一个有趣的语言游戏,通过韵脚押韵和道具模仿怎样在方言中说话。

2. 学生激活:探究普通话和方言出现的背景与历史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这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3. 交际技巧练习:学习在口语交流场合中实现存续的基本技巧,如谈话目标设置、交际渠道选择、情感表达、问答技能等,逐步拓宽学生的能力边界。

4. 文化反思:比较普通话和方言的区别,探究方言在地域文化中的特色。

学生可以就自己熟悉的家乡语言,为其写出一个口语文化赋与生命,深入挖掘和研究方言。

5. 渐进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取渐进式的教学方法,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教授普通话和方言的知识,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普通话和方言的知识。

四、教学评估1. 学生自评:根据教师预先设定的标准,让学生自我评价自己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走进汉语的世界四方异声——普通话和方言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走进汉语的世界四方异声——普通话和方言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凝聚力。
添加标题
推动文化传承: 普通话作为中华 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承载着丰 富的历史和文化 内涵。推广普通 话可以促进中华 文化的传承和发 展,弘扬民族精
神。
添加标题
适应现代化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 和科技的进步, 普通话已经成为 现代社会交流的 基本工具。推广 普通话能够适应 现代化发展的需 要,提高人们的 文化素质和综合
添加 标题
分享交流:让每组学生分享自己的对话体验, 交流感受和收获。
添加 标题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分享进行点 评,强调两种语言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正确 对待方言和普通话。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推广普通话的重 要性。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介绍了普通话和方言的定义、特点和分类,以及推广普通话的意义和重 要性。
普通话和方言的关系
普通话和方言的定义和特点 普通话和方言的语音差异 普通话和方言的词汇差异 普通话和方言的语法差异
推广普通话的意义
促进交流:普通 话是中华人民共 和国官方语言, 全国范围内通用, 推广普通话能够 促进不同地区、 不同方言人群之 间的交流,增进 相互了解和友谊。
添加标题
消除隔阂:方言 之间的差异可能 导致不同地区的 人相互误解和产 生隔阂,推广普 通话可以消除这 种语言隔阂,增 强民族认同感和
讲授新课:介绍普通话和方言的定义、特点,分析它们之 间的关系,强调推广普通话的意义。
• 普通话和方言的定义 *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型的现代白话文作为语法 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 方言:汉语的地方变体,与普通话相比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 *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型的现代白话文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 * 方言:汉语的地方变体,与普通话相比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一课第3节四方异声--普通话和方言教案3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一课第3节四方异声--普通话和方言教案3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回答上述问题。教师在学生回答后进行点评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2)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通过实例分析和问题探讨,使学生能够将牛顿运动定律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
(1)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和运用:学生可能对定律的内涵和外延理解不深,难以运用定律解释实际问题。教师需要通过实验、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定律的本质,并指导学生运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5. 牛顿运动定律与生活实际的关系
- 重点知识点:牛顿运动定律与日常生活现象的联系,如行走、跳跃等。
- 板书设计:简洁明了地展示牛顿运动定律与生活实际的关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九.教学反思与总结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牛顿运动定律,通过讲解、实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以下几点:
- 重点知识点:通过实验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的正确性,如加速度实验、自由落体实验等。
- 板书设计:简洁明了地展示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突出实验对牛顿运动定律的验证作用。
4. 牛顿运动定律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 重点知识点:牛顿运动定律在现代科技中的具体应用,如航天技术、汽车工程等。
- 板书设计:通过实例展示牛顿运动定律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方言和普通话教学设计

方言和普通话教学设计

方言和普通话教学设计导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交流的日益增多,普通话作为中国的共同语言得到广泛应用和普及。

然而,在中国这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方言仍然是许多地区的主要语言之一。

因此,方言和普通话的教学设计变得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方言和普通话教学设计的一些建议和方案。

一、方言和普通话的特点方言是中国各地不同地区的语言变体,每个方言都有自己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

方言通常是区域性的,所以在不同地区会有不同的方言。

相比之下,普通话是中国官方的共同语言,是全国通用的语言,基于北京方言,并且有着一套统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

二、方言和普通话教学的目标和挑战方言和普通话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有效地运用方言和普通话进行交流。

然而,由于方言和普通话之间存在诸多差异,教学过程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同学们母语为方言的学生可能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有障碍。

其次,由于不同方言的存在,学生面临理解不同方言并将其转化为普通话的困难。

三、方言和普通话教学设计的原则1. 充分了解学生的方言背景: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方言背景,包括他们的方言特点、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等。

这有助于教师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普通话。

2. 注重语音和发音训练:方言和普通话在语音上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的语音和发音进行训练。

可以使用各种听力练习和发音练习来帮助学生纠正发音错误,提高普通话口语水平。

3. 引导学生进行听说训练:听说训练在方言和普通话教学中非常重要。

教师应设计丰富多样的听力材料,包括不同方言的语音录音和普通话对话,以帮助学生提高听力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4. 结合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异进行比较:教师可以将方言和普通话进行对比,帮助学生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

通过对比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普通话的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

四、方言和普通话教学设计的实施1. 编写教材和课程大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方言背景编写教材和课程大纲。

《普通话与方言》教学设计

《普通话与方言》教学设计

《普通话与方言》教学设计【教学三维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普通话和方言定义,了解现代汉语的方言分区,了解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上的特点。

能力目标:根据所学知识,比较方言和普通话在语音、词汇、语法上的区别。

情感目标:1、推广普通话的使用2、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继承与发展3、培养学生对祖国各地语言的认同和热爱之情。

4、乡音、乡情【教学重难点】比较方言和普通话在语音、词汇、语法上的区别。

【教学方法】讨论、点拨、欣赏比较、练习巩固。

【教学工具】多媒体、黑板【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各抒己见,来通过自身的经历谈谈在生活中,方言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大多数孩子:——听不懂。

老师:为何听不懂?——方言和普通话的不同造成的。

二、普通话和方言:(一)、普通话和方言:1.本节开头引用《普通话与方言》相声片段,意在说明什么?(1)方言与普通话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异:①方言与普通话在语音上有差异。

②方言与普通话在词汇上有差异。

③方言与普通话在语法上有差异。

(2)方言对人们的日常交际有较大的影响。

(3)方言是只在一个地方使用的话,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当然也就有自己的方言。

自己的方言,别的地区的人就不一定能听懂。

2.对照《北风和太阳》及故事的两种语言表述,粤语和普通话之间有哪些差异?答:(1)语音的差异。

粤语在语音上跟普通话的差别很大,最主要的特点是:有(-p/-t/-k)等塞音韵尾的韵母,也就是有入声;韵母中的元音有长音和短音的区别;有九种声调,比普通话多得多;没有“zh/ch/sh”和“z/c/s”这样的声母;也没有轻声、儿化之类的现象。

(2)词语运用的差异。

粤语的词语跟普通话也很不一样,有的是由于读音不同,所以说成(写成)了不同的词,还有的是用了跟普通话完全不同的方言词。

比如第三人称代词不说“他”,而是说“佢”,人称代词复数“佢哋”意思就是“他们”;“呢、果”相当于普通话的“这、那”;“嘅”差不多相当于普通话的“的”,“噉”是“地”,“咗、嘞”是“了”;“边个”相当于普通话疑问代词“谁、哪个”;否定词“唔”相当于“不”,“有”相当于“没有”。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一课第3节《四方异声—普通话和方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一课第3节《四方异声—普通话和方言》教学设计

《四方异声——普通话和方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现代汉语的七大方言组成;了解普通话和方言的关系。

能力目标体会各地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上与普通话的区别。

情感目标培养对祖国各地语言的认同和热爱。

教学重点了解现代汉语的七大方言组成;了解普通话和方言的关系;通过各地方言的比较,了解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

教学难点了解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过程导——都是什么惹的祸?1.笑话三则。

⑴四川方言笑话:两个四川人到北京观光旅游,由于对北京的地理环境不熟悉,就在公交车上打开地图研究。

甲:“我们先杀(去)到天安门,然后再杀到毛主席纪念馆,最后杀到中南海……”乙:“要得嘛,我们就按照你说的路线一路杀过切。

”不幸被同车群众举报,下车后即被扭送至公安机关,交代了若干小时情况后才被放出。

甲乙两人又来到了天安门广场,看着人来人往,两人一时无语……甲:"你啷个不开腔喃?"乙:"你都不开腔我啷个敢开喃?"话音刚落,又被广场群众扭送至公安机关。

一周后两人走出了看守所大门,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甲:“这哈安逸了,包包都遭整空了,哪点去搞点子弹……”武警冲上来就将两人按倒。

⑵湖南方言笑话:某县推广普通话,大会上——县长讲完以后,主持人说:“咸菜请香肠酱瓜!”(现在请乡长讲话!)乡长说:“兔子们,虾米们,猪尾巴!不要酱瓜,咸菜太贵啦!”(同志们,乡民们,注意吧!不要讲话,现在开会啦!)乡长说:“不要酱瓜,我捡个狗屎给你们舔舔……”(不要讲话,我讲个故事给你们听听………)乡长说:“兔子们,今天的饭狗吃了,大家都是大王八!”(同志们,今天的饭够吃了,大家都是大碗吧!)⑶山西方言笑话:一对新人结婚后第一天清晨,一家人起床洗脸,新娘恭恭敬敬地对婆婆说:"婆婆,请您先死(洗)。

"说完,新娘又对新郎说:"婆婆死了,你死好吗?"停了停又说:"婆婆和你都死了,最后我死。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一课第3节四方异声—普通话和方言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一课第3节四方异声—普通话和方言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3. 题型:分析题
题目:请分析普通话推广的意义。
答案:普通话推广的意义在于促进全国范围内的交流与沟通,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普通话作为通用语言,方便人们在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减少语言障碍。同时,普通话的推广也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语言支持。
4. 题型:应用题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围绕以下方面展开:
1. 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通过学习普通话与方言的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概念,提高对语言规范与语言变异现象的敏感度,培养良好的语言感知和表达能力。
2. 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与传承意识:通过了解我国主要方言区的特色及其与地域文化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方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题目:请设计一个方言保护的活动方案。
答案:活动名称:方言大观园
活动目的:增进学生对方言的了解,提高对方言保护的意识,传承地域文化。
活动内容:
1. 方言展示:邀请不同方言区的学生代表,展示各自方言的特色和魅力。
2. 方言比赛:组织学生参加方言演讲、方言歌曲演唱等比赛,展示方言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3. 方言讲座:邀请方言专家进行讲座,介绍方言的历史背景、发展现状和重要性。
知识拓展:
介绍与普通话和方言相关的拓展知识,如方言保护的政策和措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普通话和方言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普通话与方言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设计预习问题,如“你对方言有什么了解?普通话和方言有什么关系?”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普通话和方言内容做好准备。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1.3《普通话和方言》教学设计 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1.3《普通话和方言》教学设计 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第三节《四方异声——普通话和方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普通话和方言的定义,熟悉汉语的方言分区。

2、了解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掌握了解方言的意义【教学重难点】了解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一次,潮汕地区某官员以火锅设宴,招待上面来的高级嘉宾,他举起筷子在滚烫得冒烟的火锅里一边搅拌,一边笑容可掬地说:"大家别客气,滚了(煮开)就吃,吃了再滚(煮开)。

"广州某事业单位领导表扬一位资深员工工作出色,他感慨地说:"毕竟是老人渣(老人家)啊。

"从此,年轻人便有样学样,表扬那些比自己年长的同事了。

有一回,粤西某领导到部队去感谢解放军对少年宫的支持,他非常热情地发表演讲:"亲爱的南海烂队(南海舰队)的指战员们,你们好,感谢你们给少年宫赠送了退役的烂艇(舰艇)......"在场的官兵面面相觑,那明明是一艘好船哪!一、快速阅读课本“打人的理发馆”,进一步感受方言对日常交际的影响。

二、认识普通话和方言1.提问:什么是普通话?学生回答,明确: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这是在1955年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上确定的。

2.中国有哪些方言?明确:根据方言间在语音、词汇、语法上的一些重要差异,现代汉语分成七大方言,即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

3、你家乡的方言是哪一类方言?试着和普通话比较一下,看看二者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有哪些不同。

(以粤语为例)粤语保留许多古老发音,例如粤语中「我」和「饿」两字有舌根鼻音声母ng-(保留中古的原始发音)。

在声调方面,粤语完整保留中古汉语平、上、去、入各分阴阳的调类格局,是保留古汉语入声最为完整的语言,对于朗诵及研究中国古诗词等文学作品,起着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资料-打印版
人教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 1 课《普通话和方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现代汉语的七大方言组成;了解普通话和方言的关系。
能力目标:体会、辨别各地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上与普通话的区别。
情感目标:培养对祖国各地语言的认同和热爱。
【教学重点】
1. 了解现代汉语的七大方言组成;了解普通话和方言的关系。
三、 问题探究
1. 汉语中形成有几大方言?
——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闽方言、粤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七大方言。
2. 普通话也是一种方言吗?它与方言有何关系?
——普通话是汉民族的共同语,也是全中国各民族的通用语。从某种意义上说,普通话 也是一种特殊的方言,也就是说,汉语是一个个具体的方言来体现的;但普通话又不同于方 言。它是一种最具影响力和模范作用的权威方言。
3. 课堂辩论“方言,叫我如何对待你?”
精心校对版本
高中-语文-资料-打印版
——反方:方言代表一种文化,应当留存;正方:方言有碍交流,应该废弃。 四、 课堂小练习
( 一 ) 、请大家猜猜下面①-⑤句中画线的方言词是什么意思,⑥ - ⑧的方言句子是 什么意思,然后分别换成普通话的表达方式。
①经过这一次遇难,世界我都睇淡。(黄谷柳《虾球传》) ②蓑衣箬笠挂在金钩上,夹糖麦饼放在饭镬头。(吴语) ③这就是李玉山的婆姨。(杜鹏程《保卫延安》) ④我家今天来了人客,是我童年时的同学。 ( 闽语、粤语 ) ⑤这种人少跟他搭界。(吴语) ⑥拨本书我。(吴语) ⑦ 佢 高过我。(粤语) ⑧你格认得?(昆明话) 二、用你的方言读下面这几组字,看看同一组字或同一组词中加点字的读音(特别是声 母)是否相同,并跟这些字或词在普通话里的读音进行比较,总结其中的规律。 ①父亲,胡琴;②脑袋,老戴;③黄,王; ④街道,该到;⑤鞋子,孩子;⑥胡,吴; ⑦李姐,理解;⑧轻松,青松;⑨袜,骂; ⑩日头,一头;姿势,知识 【补充练习解析】 一、本题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普通话和方言的词语差异有更具体的认识。参考答案: ①睇,看(“睇”是个古语词,东南方言都比普通话保留了更多的古汉语词);②饭镬,饭锅 (“镬”也是古语词);③婆姨,妻子、老婆;④人客,客人(一些方言词和普通话词的差别 在于字的排列顺序刚好相反);⑤搭界,搭理、联系;⑥拨本书我,给我本书(吴语、粤语 等方言的双宾语句是把表物的宾语放在表人的宾语前面,这和普通话的语序相反);⑦佢高 过我,他比我高(粤语的比较句格式比普通话更接近古汉语格式,如古汉语格式说这个意思 要说“某人高于某人”);⑧你格认得,你认识不认识? / 你认识吗?(有些方言中使用疑
2. 通过各地方言的比较,了解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
一、理论介绍: 北京人、广州人、上海人、长沙人、厦门人说的都是汉语,但是彼此说的汉语并不完
全相同,甚至相互听不懂。这种同一种语言由于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差异而在不同的 地区形成的地域分支就叫作“地域方言”,简称“方言”。
方言是受社会分化和语言内部发展演变的共同作用而形成的。语言自产生之初起,语音、 词汇、语法各组成部分就处在不断的发展演变之中,这些发展演变总是开始于某一人群,然 后借助人们的言语交际向四方扩散。
二、课堂活动——七嘴八舌说方言
由同学们一一展示自己的方言,教师板书。目的是提供给学生有关方言的感性认识,认识它 们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特点,提升学习兴趣并引出汉语方言的种类。
精心校对版本
高中-语文-资料-打印版
教师准备
1 家乡话(河南话):水流得很毒。
2 陕西话:燎扎咧、好很
各个地方怎么称呼“鸡” 1.北京 公鸡 母鸡 小鸡儿 2.西安 公鸡 母鸡 鸡娃 3.成都 鸡公 鸡母,鸡婆 小鸡 4.汉口 鸡公,公鸡 鸡婆,母鸡 小鸡,鸡娃 5.扬州 公鸡 母鸡 小鸡子 6.苏州 雄鸡 雌鸡 小鸡 7.长沙 鸡公子 鸡婆子 鸡崽子 8.南昌 样鸡,鸡公 鸡婆 鸡崽子 9.梅县 鸡公,生鸡 鸡(下过蛋的) 鸡媛(未下蛋的)
精心校对版本
高中-语文-资料-打印版
问副词来构造类似于普通话反复问句或简单问句的疑问句形式)。
精心校对版本
造成说汉语人群交际的隔断和汉语方言产生的具体原因,大致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人群的迁徙。 二是自然地理条件。 三是语言的接触和影响。 一般来说方言间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语音上。两个说不同方言的人碰到一起,首先感到的 就是对方说话时的发音与自己不同。所以人们在进行方言分区时,通常把语音的差别作为主 要的依据。 方言间在词汇和词义上也会有一些差异。这首先表现在同样的事物在不同的方言里可能 有不同的称呼。比如北京话说“月亮”,广州话说“月光”;北京话说“家具”,广州话说“家 私”;北京话的“说”,温州为“讲”,南昌为“话”,湖南双峰为“曰”。方言词里还有一些 是借自外族语的异源词,例如东北官话从满语借来“埋汰(肮脏)”,从俄语借来“裂巴(面 包)”;上海话从英语借来“沙发,派司(通行证)”,广州话从英语借来“波(球)、恤衫(衬 衫)、菲林(胶卷)”。其次相同的词语在不同的方言里可能具有不同的意思。比如苏州话的 “馒头”,既指馒头,又指包子;长沙话的“蚊子”,既指蚊子,又指苍蝇;广州话的“房” 指的是屋子,“屋”指的才是房间。
精心校对版本
高中-语文-资料-打印版
细鸡仔 10.广州 鸡公,生鸡 鸡(下过蛋的) 鸡项(未下蛋的) 鸡仔 11.厦门 鸡角 鸡母(下过蛋的) 鸡赖(未下过蛋的) 鸡仔 12.潮州 鸡翁 鸡母(下过蛋的) 鸡媛(未下过蛋的) 鸡仔 (2)“公鸡、母鸡、小鸡”的“别名”
先观察表示“公鸡,母鸡”的不同词语。首先可以发现,北京、西安、扬州、苏州都是 把表性别的成分放在“鸡”的前面的,如“公鸡、母鸡、雄鸡、雌鸡”,其余的地方则是表 性别的成分放在“鸡”的后面,如成都把公鸡叫“鸡公”,母鸡叫“存,“母鸡、鸡婆”同在。南昌、梅县、广州称呼公鸡 时,“鸡”在词中的位置有前有后,对母鸡的称呼却只能“鸡”在前,表性别的成分在后。 由此可以得出一个大致结论:北方方言表示动物性别时更倾向于把表性别的成分放在动物名 称前面,而大部分东南方言则相反。然而在两种情况内部,仍然存在着有趣的差别:首先, 表性别的成分说法各异,前置表雄性的有“公、雄、样”,后置的有“公、角、翁”。前置表 雌性的有“母、雌”,后置表雌性的就更丰富了,有“母、婆、媛、项、赖”等,有些还有 拟人的色彩。其次,梅县、广州、厦门、潮州还把母鸡里下过蛋的和没下过蛋的再分别命名, 反映了各地在概念划分上的差异,这也是很特别的地方。最后,长沙话在“鸡公、鸡婆”后 面还加上了词缀“子”,这也是湘方言多用“子”作词缀的一个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