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活的环境知识点
细胞的生活环境

细胞的生活环境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它们存在于各种生物体内,从微生物到植物和动物都有细胞的存在。
细胞的生活环境对于其正常功能和生存至关重要。
细胞的生活环境包括营养物质、温度、pH值、氧气和水分等因素,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细胞的生长、代谢和功能。
首先,营养物质是细胞生活环境中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细胞需要各种营养物质来维持其正常代谢和生长。
例如,葡萄糖是细胞最主要的能量来源,细胞通过分解葡萄糖来产生ATP,从而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
此外,细胞还需要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来合成细胞组分和调节代谢活动。
其次,温度是细胞生活环境中另一个重要的因素。
细胞对于温度的适应范围是有限的,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细胞的生存和功能造成影响。
一般来说,细胞的温度适宜范围是在37摄氏度左右,这是因为人体内细胞的生活环境是在这个温度下。
如果温度过高,细胞的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会发生变性,导致细胞功能受损甚至死亡。
此外,pH值、氧气和水分也是细胞生活环境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细胞内部的pH值需要保持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否则会影响细胞内部的酶活性和代谢活动。
氧气是细胞呼吸的必需物质,缺氧会导致细胞能量供应不足。
水分则是细胞内部的溶剂,维持细胞内部的化学反应和物质运输。
细胞的生活环境对于细胞的生长、代谢和功能至关重要。
了解细胞的生活环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细胞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为细胞生物学和医学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同时,保持良好的细胞生活环境也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我们需要重视细胞的生活环境,为细胞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条件。
细胞的生活环境

细胞的生活环境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它们在一个复杂而又精密的生态系统中生存和
繁衍。
细胞的生活环境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变化的世界,它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对外界环境产生作用。
细胞的生活环境包括细胞内和细胞外两个方面。
细胞内部环境是由细胞质、细
胞器和细胞核等组成的微观世界,这些结构相互配合,共同维持着细胞的正常功能。
细胞外部环境则是细胞周围的环境,包括细胞外液、细胞间质和细胞外基质等。
细胞内外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对细胞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细胞的生活环境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温度、pH值和营养物
质的供应。
温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细胞内部化学反应的速率,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细胞造成损害。
pH值的变化会影响细胞内酶的活性,从而影响细胞代谢和生长。
营养物质的供应对细胞的生存和生长也至关重要,它们提供了细胞所需的能量和原料。
除了这些基本因素外,细胞的生活环境还受到其他生物体和外界环境的影响。
例如,细胞需要与其他细胞进行交流和协作,共同完成生物体的生理功能。
此外,细胞还需要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例如细胞在受到外界压力或损伤时会产生应激反应,以保护自身。
细胞的生活环境是一个复杂而又精密的系统,它直接影响着细胞的生存和发展。
细胞需要与外界环境保持稳定的交换和平衡,以确保自身的正常功能。
只有在适宜的生活环境中,细胞才能健康地生长和繁衍,为生物体的生存和发展做出贡献。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并保护细胞的生活环境,为细胞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条件。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1.体液浆细胞外液=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淋巴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外界环境淋巴营养物质: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胆固醇3.内环境中可以代谢废物:尿素尿酸乳酸等存在的物质气体:O2 CO2等其他物质:激素抗体维生素组织胺神经递质4.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血红蛋白,消化酶,与细胞呼吸、复制、转录、翻译有关的酶。
5.消化道,呼吸道及肺泡腔与外界相通,属于人体的外环境;汗液,尿液,泪液,消化液能与外界直接接触,它们不属于内环境,也不是体液。
6.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很多蛋白质。
7.血液 = 血浆 + 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8.组织水肿的原因:营养不良性组织水肿: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质含量下降,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慢。
过敏性组织水肿:过敏反应出现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部分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导致组织液增多。
淋巴管阻塞性组织水肿:淋巴管阻塞导致淋巴向血浆的回流受阻,同时淋巴管从组织液吸收的液体也减少,导致组织液增多。
代谢性组织水肿:组织细胞代谢旺盛,向组织液释放的物质增多,引起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的量增加。
肾小球炎:使蛋白质随尿液排出体外,血浆浓度下降,吸水能力弱。
9.细胞生活的环境:组织细胞:组织液。
血细胞:血浆。
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
10.外界的O2进入红细胞至少穿过5层生物膜:肺泡壁的一层细胞(2层),毛细血管壁的1层细胞(2层),毛细血管内的红细胞(1层)。
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血浆至少穿过5层生物膜:线粒体(2层),肝细胞的细胞膜(1层),毛细血管壁的1层细胞(2层)。
红细胞中的氧气被组织细胞利用需要穿过6层生物膜:红细胞(1层),毛细血管壁的1层细胞(2层),组织细胞(1层),线粒体(2层)。
知识点一 细胞生活的环境示范课

巧用单、双向箭头判断内环境物质交换示意图
组织细胞
血细胞
淋巴细胞组Fra bibliotek血淋
血
淋组
淋血
组
考向二 结合内环境的物质交换,考查物质和能量观 3.(2021·山东烟台期末)如图为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④都需要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
√B.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⑤为养料和氧气 C.⑦可表述为体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D.外界空气中的O2 ,通过②⑤后进入到组织细胞中被利用至少穿过了 10层膜
第一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CONTENTS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细胞生活的环境 内环境的稳态
知识自主梳理
1.内环境的组成 (1)体液与内环境
知识点一 细胞生活的环境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
夯实基础 强化要点
体液
(2)内环境的概念:由 细胞外液 构成的液体环境,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 类似于海水。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生命起源于海洋 。 (3)体液的四种成分之间的相互转化
√B.若③为脑细胞,⑤处的 O2 浓度高于①处,
而 CO2 浓度相反 C.若③为肝脏细胞,饭后一小时⑤处的血糖浓 度低于①处 D.⑤的 pH 能够保持稳定是因为 HCO-3 含量较多
物质交换过程中内环境物质含量的变化 (1)一般的组织器官中(除肺和消化器官外)O2和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 在毛细血管动脉端的含量>静脉端的含量;而代谢废物(如CO2等)在毛细血管动 脉端的含量<静脉端的含量。
组组织织液液 O2和营养细物细质胞胞内内液液
CO2和代谢废物
(
淋
巴 循
淋淋巴巴
专题29 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及内环境稳态-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梳理及判断题练习

专题29 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及内环境稳态一、基础知识必备(一)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1.体液(1)概念:在生物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2)组成 2.内环境(1)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2)组成: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3.体液及内环境各种成分的关系4.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比较项目血浆 组织液 淋巴 存在部位 血管内组织细胞之间 淋巴管内成分来源 ①从消化道吸收而来;②从组织液中回渗而来;③由淋巴在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 ①血浆透过毛细血管壁;②组织细胞代谢产生①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②由消化道吸收而来 化学成分 含有较多蛋白质 蛋白质含量低 蛋白质含量低生活的细胞 各种血细胞 体内绝大多数细胞 淋巴细胞、吞噬细胞(二)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与理化性质1.细胞外液的成分 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2.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血浆组织液淋巴等 体液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①定义: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②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具体如下表:③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2)酸碱度①正常pH:7.35~7.45。
②维持因素:血液中存在许多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缓冲物质。
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
(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 ℃左右。
人体内酶的最适温度也是37 ℃左右。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人体的新陈代谢。
(三)内环境的稳态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2.实质: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
3.基础: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直接打印】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核心知识点复习提纲(实用!)

直接打印】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核心知识点复习提纲(实用!)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1.体液: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体液是细胞生活所需要的液体环境,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细胞总容积的2/3;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细胞总容积的1/3,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2.内环境1) 体液各组成之间的关系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之间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其中,组织液和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2) 内环境的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人体内不同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不同。
3) 特别提醒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膀胱、泪腺、汗腺等孔道中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应算作外部环境,因而汗液、泪液、尿液、消化液等虽在体内,但不属于内环境,也不是体液。
内环境是针对多细胞生物而言的,单细胞生物可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3.细胞外液的成分属于内环境成分的物质包括消化或呼吸系统吸收的物质、代谢废物和细胞合成的分泌物。
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物质包括存在于细胞内或细胞膜上的物质、分泌到人体外界环境的物质和存在于消化道中的食物、不能被吸收的物质。
4.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1.细胞外液中的Na+和Cl-是维持液体渗透压的主要来源,而细胞内液体的渗透压则主要由K+维持。
生理盐水中的0.9% NaCl是血浆的等渗溶液。
2.组织水肿的原因可以是组织液浓度升高或血浆、细胞内液浓度降低。
此外,酸碱度的增加也可能导致组织水肿。
正常人的血浆pH为7.35~7.45,这一范围的维持与其含有的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缓冲物质如H2CO3/NaHCO3(主要)、NaH2PO4/Na2HPO4等可以调节血浆pH。
细胞生活的环境知识点

细胞生活的环境知识点细胞,作为生命的基本单位,就像一个个小小的“城市”,在人体内有条不紊地运转着。
而这些“城市”要想正常运作,就需要一个适宜的环境。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细胞生活的环境到底有哪些重要的知识点。
首先,我们要明白细胞生活在一个被称为“内环境”的液体环境中。
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血浆,就像是人体内的“物流通道”,它在血管中不断流动,运输着各种营养物质,比如葡萄糖、氨基酸、氧气等,同时也带走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
组织液呢,则是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它充满了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空隙,为细胞提供营养,并接收细胞排出的代谢产物。
可以说,组织液是细胞与血浆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媒介。
淋巴液的作用也不可小觑。
它来源于组织液,经过淋巴管的收集和运输,最终又汇入血浆。
淋巴系统在免疫防御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能够帮助身体抵抗病原体的入侵。
那么,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又是怎样的呢?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等。
渗透压就好比是一个“压力差”,它决定了水分是进入细胞还是从细胞中流出。
如果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过高,细胞就会失水;反之,如果渗透压过低,细胞就会吸水膨胀。
酸碱度,也就是 pH 值,正常人的血浆 pH 值通常在 735 745 之间。
这一稳定的酸碱度是由体内的缓冲物质来维持的。
比如碳酸氢钠和碳酸、磷酸氢二钠和磷酸二氢钠等缓冲对,它们能够在一定范围内中和酸或碱,保持内环境 pH 值的相对稳定。
温度对于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同样至关重要。
人的体温一般维持在37℃左右,这是细胞中各种酶发挥最佳催化作用的适宜温度。
细胞要想在内环境中正常生活,还需要保持内环境的稳态。
稳态,简单来说,就是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
当内环境的某种成分或理化性质发生变化时,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会协同工作,通过调节各个器官和系统的功能,使内环境重新恢复平衡。
高中生物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必背知识点

1.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外面的液体)2.体液:人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3.体液组成:细胞内液(占2/3)和细胞外液(占1/3)4.内环境: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含淋巴细胞,但淋巴细胞不是只存在淋巴液中),含量最多的是水5.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之间的关系(血浆和组织液是双向,组织液只能到淋巴液,淋巴液只能到血浆)(含的物质相近)(图形))(最大区别是蛋白质的含量,细胞内液最多,其次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较少)6.淋巴液汇聚后从锁骨下大静脉进入血浆7.组织液主要被毛细血管吸收,部分被淋巴管吸收,大分子的蛋白一般不会进行交流。
8.关于组织水肿(营养不良,肾炎,肺炎,淋巴管堵塞,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代谢产物增多等)9.关于上下部分的含量(氧气,二氧化碳,血糖)10.关于跨膜的计算:红细胞中的氧气被最近的组织细胞利用,最少跨6层膜,最少跨12层磷脂分子层。
血浆中的葡萄糖被最近的组织细胞利用最少跨3层膜,6层磷脂分子层。
大气中的氧气进入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结合至少跨多少层膜:大气中氧气—进肺泡,出肺泡(两层)--进出血管壁细胞(两层)--进红细胞(1层),共5层。
食物进入组织细胞:小肠绒毛(2层)—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4层)—组织细胞(1层),共7层11.各个细胞所生活的环境是?(组织细胞是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是组织液和血浆,毛细淋巴管的是组织液和淋巴液。
血细胞的是血浆)12.内环境的成分:主要是水,其余还有蛋白质,无机盐,葡萄糖,激素,血浆蛋白和各种代谢废物(如尿素)13.内环境不存在的成分:血红蛋白,载体蛋白,细胞内的酶,消化酶,细胞上的蛋白质如载体,受体和体外环境(唾液,胃液,肠液,尿液,眼泪等)14.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区别,血液,血浆,体液区别15.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定义):770kpa(主要由钠离子和氯离子(占90%),其次是蛋白质)。
酸碱度:7.35-7.45,以H2CO3-/HCO3(主要)和H2PO4-HPO42-为缓冲对和温度370C左右16.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组织细胞—内环境—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17.内环境的稳态:一是内环境中的各种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如氧气,葡萄糖含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体液
(1)体液的概念:是指生物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汗液、尿液、泪液、消化液等液体由于直接与外界相通,所以不是体液。
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2)组成血浆
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组织液
淋巴
血浆(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成分,90%以上是水,其中含有数千种物质)
※血液红细胞(数量最多,具有运输氧的功能,还能运输一部分的二氧化碳)
血细胞白细胞(数量较少,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血小板(数量最少,体积小,形状不规则,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血液≠血浆
2.内环境及其各组分之间的关系
(1)内环境的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内环境=细胞外液
(2)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如图:
①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双向的,毛细血管壁有一定
的通透性,正常情况下除血细胞和大部分血浆蛋白外,其他物
质都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
②淋巴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单向的,毛细淋巴管的功能是回收组织液,组织液中的一些物质一旦进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经过淋巴循环汇入血浆;
③淋巴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也是单向的,淋巴液在左右锁骨下静脉处流入血浆。
※人体内的液体并不都属于内环境,例如:
1)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
2)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等属于与外界相通的环境,因而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液体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3)体腔液、关节液虽在体内,但它们不在细胞间,不为组织细胞提供物质交换,故不属于内环境※不同人体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不同(见下表)
细胞名称所处内环境
组织细胞组织液
毛细胞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
血细胞血浆
淋巴细胞淋巴、血浆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1、血浆的化学成分:
1)主要成分是水。
2)气体:氧和二氧化碳等。
3)无机盐离子:钠离子(Na+)、氯离子(Cl-)、钾离子(K+)、钙离子(Ca2+)、碳酸氢根(HCO3-)和磷酸根(PO43-)等。
4)有机化合物:葡萄糖、氨基酸、蛋白质、核苷酸、脂质和多种维生素等。
5)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和抗利尿激素等。
6)废物:二氧化碳和含氮的氨、尿素、尿酸等。
2、组织液、淋巴和血浆成分的比较:
组织液和淋巴的成分及其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三、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1.渗透压
(1)定义: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2)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越多,渗透压越大)(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4)组织水肿的可能原因有:
①严重营养不良或肝脏功能减低,引起合成血浆蛋白减少,从而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力量减弱,组织液增加。
②花粉等过敏原导致过敏反应时,组织细胞释放组织胺,使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引起血浆蛋白进入组织间隙,血浆中蛋白质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增加。
③在某些病理条件下,淋巴管道堵塞,淋巴回流受阻,引起组织液增加。
④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
如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引起水滞留。
2.酸碱度:(1)正常人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
(2)保持稳定的原因:存在酸碱缓冲对,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
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细胞通过内环境不断从外界环境中获取所需要的物质,同时又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从而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因此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