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路系统水力计算()

合集下载

风管水力计算1.

风管水力计算1.

风管水力计算
一、假定流速法 (1)绘制空调系统轴测图,并对各段风管进行编号、 标注长度和风量。 (2)确定风道内的合理流速。 (3)根据各风管的风量和选择的流速确定各管段的断面 尺寸,计算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 (4)与最不利环路并联的管路的阻力平衡计算。 (5)计算系统总阻力。 系统总阻力为最不利环路阻力加上空气处理设备的 阻力,并需考虑房间的正压要求。 (6)选择风机及其配用电机。
风管水力计算
一、假定流速法
适用条件:管壁粗糙 度K≈0 ,ρ=1.2kg/m3及 B=101.3kPa 。 否则,应予以修正。
风管水力计算
一、假定流速法 修正后的实际比摩阻R′m为:
粗糙度修正系数:
温度修正系数: 大气压力修正系数:
风管水力计算
一、假定流速法 【例题1】某表面光滑的砖砌风道(K=3mm),断面尺 寸500mm×400mm,风量为3600m3/h,求其比摩阻(不 计其他修正)。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
6.6.1 通风、空调系统的风管,宜采用圆形、扁圆形 或长、短边之比不宜大于4 的矩形截面。风管的截面尺 寸宜按现行国家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 范)) GB 50243的有关规定执行。
风管水力计算
一、假定流速法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3-2002)
4.1.4 通风管道规格的验收,风管以外径或外边长为准, 风道以内径或内边长为准。通风管道的规格宜按照表 4.1.4-1 、表 4.1.4-2 的规定。圆形风管应优先采用基 本系列。非规则椭圆型风管参照矩型风管,并以长径平 面边长及短径尺寸为准。
风管水力计算
一、假定流速法
沿程阻力: 注:矩形风管的Rm可直接查有关的计算表,也可将矩形 风管折算成当量的圆风管,再查“通风管道单位长度摩 擦阻力线算图”来得到。工程上一般用流速当量直径或 流量当量直径来折算。

答辩十分钟的陈述

答辩十分钟的陈述

答辩十分钟的陈述第一篇:答辩十分钟的陈述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建环X级X班的29号XXX,首先谢谢各位老师在百忙之中抽空参加我的答辩。

我的毕业设计题目是《长沙市某医院中央空调设计》,我的指导老老师。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在使用空调技术,以营造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

本设计为长沙市某医院中央空调设计,共八层。

各层主要房间为医生办公室、病房、护士站。

其中第一层层高为2.8米,二层层高为3.5米,五层层高为3.3米。

,建筑总面积约158000m,空调面积约6140㎡。

由于本工程采取了建筑节能措施,外维护结构产生的冷负荷相应减小,全楼冷负荷约为307.1千瓦,平均每平米建筑面积冷负荷为67瓦。

根据房间功能,全楼采用地源热泵系统进行集中供给空调方式。

本次设计的主要内容(1)、确定空调方案:本次设计中的建筑主要房间为办公室,大多面积不是很大,且各房间互不连通,应使所选空调系统能够实现对各个房间的独立控制,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确定选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

在房间内吊顶内布置卧式风机盘管,采用暗装的形式。

全部室内负荷,单独设新风机组,向室内补充所需新风。

因此,在空调房间较多,面积较小,各间要求单独调节,且建筑层高较高,房间温湿度要求不严格的房间,宜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

卫生间通风统一由排风扇接出,在末端安装止回阀。

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的主要优点有:1)布置灵活,可以和集中处理的新风系统联合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2)各空调房间互不干扰,可以独立地调节室温,并可随时根据需要开停机组,节省运行费用,灵活性大,节能效果好3)与集中式空调相比不需回风管道,节约建筑空间4)机组部件多为装配式、定型化、规格化程度高,便于用户选择和安装 5)使用季节长6)各房间之间不会互相污染(2)、计算空调负荷1、围护结构瞬变传热形成的冷负荷;包括外墙、屋顶等外围护结构、内墙、楼2板等的内维护结构产生的冷负荷和外玻璃窗瞬变传热引起的冷负荷。

水力计算Z

水力计算Z

一、风系统水力计算1.风系统水力计算一般有两种方法:压损平均法与假定流速法,一般采用假定流速法。

2.假定流速法的步骤:(1)绘制管网系统图,对各管段进行编号,标出长度和流量(2)合理确定管内流速(3)据各管段的流量和流速,确定断面尺寸(4)计算各管段的阻力(沿程+局部阻力),(5)平衡并联支路,计算管网的总阻力,较核所选空调设备的余压能否满足要求。

注意:对于车库通风系统,还需参照风量以及计算出的管网总阻力选风机。

3.表一为推荐风速值,一般我们将空调干管的风速控制在6~8m/s 的范围内,支管的风速3~5 m/s 的范围内。

对于通风系统,由于对噪声的要求没有空调系统严格,风速可适当加大一些,但干管不应超过10 m/s 。

4.风管一般采用矩形断面。

表二给出矩形风管规格。

5.沿程阻力的计算:l R p p m m y .=∆=∆,比摩阻m R 查莫迪图或查钢板矩形风管计算表(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P567~574页)确定。

另外矩形风管不能直接使用莫迪图,要计算流速当量直径ba abd e +=2,然后根据选定的流速才能查表确定。

6.局部阻力计算:∑=∆2.2ρυςj p ,对于空气密度取为1.2kg/m 3。

统计各管段的∑ς查局部阻力系数表。

7.必需进行并联支路阻力平衡,同时将不平衡率控制在15%以内。

有两种方法平衡阻力损失:阀门调节,调整管径。

调整管径的方法为:225.0''⎪⎪⎭⎫ ⎝⎛∆∆=p p D D 。

8.将你计算的结果列表。

具体可参照流体输配管网通风管网水力计算例题P53~P56页。

9. 风管压力损失值可按下式估算: )1(...k l p p m +=∆弯头三通少时 k 取1.0~2.0, 弯头三通多时k 取3.0~5.0l 指最远送风管总长度加上最远回风管总长度 推荐风管摩擦阻力损失值m p 为0.8~1.5pa/m 。

10.风口尺寸确定:(1)送风口尺寸一般按风速3~4m/s 来确定风口喉部尺寸,风口一般采用正方形的散流器。

通风工程课设

通风工程课设

目录1概述 (3)1.1目标厂房基本情况 (3)1.2设计要求 (4)1.3设计依据和原则 (5)2除尘系统设计选择 (5)2.1排风(吸气)罩的设计选择 (5)2.1.1排风罩的选择 (5)2.1.2排风罩口位置的确定 (6)2.2风管的设计选择 (6)2.2.1风管断面形状的选择 (6)2.2.2风管材料的选择 (6)2.2.3分管弯头的选择 (6)2.2.4三通连接器的选择 (6)3风管通风量的计算 (6)3.1 A处罩口所需通风量的计算 (6)3.2 B处罩口所需通风量的计算 (7)3.3 C处罩口所需通风量的计算 (7)3.4 D处罩口所需通风量的计算 (8)3.5通风系统总排风量的计算 (8)4通风系统水力计算 (8)4.1通风除尘系统示意图 (8)4.2最不利管路的确定 (9)4.3确定管径和摩擦阻力 (9)4.4确定各管段局部阻力系数 (9)4.4.1管段1 (9)4.4.2管段2 (9)4.4.3管段3 (10)4.4.4管段4 (10)4.4.5管段5 (10)4.4.6管段6 (11)4.4.7管段7 (11)4.4.8管段8 (11)4.4.9管段9 (12)4.5管道水力计算 (12)5并联管路阻力平衡 (14)5.1节点A (14)5.2节点B (14)5.3节点C (14)5.4系统总阻力 (15)6除尘器和风机的选择 (15)6.1除尘器的选择 (15)6.2风机的选择 (15)7对比与总结 (15)参考文献 (16)1概述工业通风的任务是控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有害气体、高温、高湿,创造良好的生产环节和保护大气环境。

工业通风就是利用技术手段将车间内被生产活动所污染的空气排走,把新鲜的或经专门处理的清洁空气送入车间内。

它起着改善车间生产环境,保证工人从事生产所必需的劳动条件,保护工人身体健康的作用,是控制工业毒物,防尘,防毒,防暑降温工作中积极有效的技术措施之一。

南京市宿舍楼空调系统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

南京市宿舍楼空调系统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

南京市宿舍楼空调系统设计说明书课程设计本科课程设计南京市宿舍楼空调系统设计(说明书)2014年 12月目录摘要 (3)前言 (3)第一章、工程概况 (4)第二章、设计依据 (4)2.1气象资料 (4)2.2室内设计参数 (4)2.3建筑材料及构造做法 (4)第三章、空调系统设计 (5)3.1冷湿热负荷的概念 (5)3.2主要计算公式 (6)3.3计算的列举 (9)第四章、送风状态与送风量的确定 (13)4.1 新风量的确定 (13)4.2送风状态与送风量的确定 (12)4.3风机盘管的选型 (14)第五章、风系统管网设计 (15)5.1 气流组织与送风形式 (15)5.2风道布置原则 (16)5.3风管的水利计算 (16)第六章、水系统管网设计 (17)6.1冷热水系统的形式 (18)6.2空调管理系统设计主要原则 (19)6.3空调水系统的水力计算原理 (20)6.4空调水系统的水利计算 (22)6.5冷凝水管的设计 (23)参考文献 (24)摘要本设计为南京市宿舍楼空调设计。

通过方案比较,在负荷计算的基础上,采用了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形式。

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采用温湿独立控制,风机盘管承担室内全部湿负荷和室内冷负荷,新风冷负荷由新风机组承担。

关键词:中央空调;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新风;前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业也在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

和前几年建筑业的发展相比,目前的发展商将眼光放的更远,他们不再片面的追求容积率及如何将开发成本降得越低越好,而是更多的考虑以人为本,开发真正舒适度高、建筑质量高的居住、公用及商用建筑。

近年来人们对室内空气的温湿度、洁净度和空气品质问题越来越重视。

良好的室内环境有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办公效率,并且能提升办公人员的身体健康。

高标准的生活工作环境奖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

同时由于能源的紧缺,节能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因此迫切需要为公用办公建筑物安装配置节能、健康、舒适的中央空调系统来满足人们对高生活水平高工作环境的追求。

风道设计计算的方法与步骤

风道设计计算的方法与步骤

风道设计计算的方法与步骤评论(3)浏览(1777)[转帖]2010-7-23 15:03:56§8.3 风道设计计算的方法与步骤一.风道水力计算方法风道的水力计算是在系统和设备布置、风管材料、各送、回风点的位置和风量均已确定的基础上进行的。

风道水力计算方法比较多,如假定流速法、压损平均法、静压复得法等。

对于低速送风系统大多采用假定流速法和压损平均法,而高速送风系统则采用静压复得法。

1.假定流速法假定流速法也称为比摩阻法。

这种方法是以风道内空气流速作为控制因素,先按技术经济要求选定风管的风速,再根据风管的风量确定风管的断面尺寸和阻力。

这是低速送风系统目前最常用的一种计算方法。

2.压损平均法压损平均法也称为当量阻力法。

这种方法以单位管长压力损失相等为前提。

在已知总作用压力的情况下,取最长的环路或压力损失最大的环路,将总的作用压力值按干管长度平均分配给环路的各个部分,再根据各部分的风量和所分配的压力损失值,确定风管的尺寸,并结合各环路间的压力损失的平衡进行调节,以保证各环路间压力损失的差值小于15%。

一般建议的单位长度风管的摩擦压力损失值为0.8~1.5Pa/m。

该方法适用于风机压头已定,以及进行分支管路压损平衡等场合。

3.静压复得法静压复得法的含义是,由于风管分支处风量的出流,使分支前后总风量有所减少,如果分支前后主风道断面变化不大,则风速必然下降。

风速降低,则静压增加,利用这部分“复得”的静压来克服下一段主干管道的阻力,以确定管道尺寸,从而保持各分支前的静压都相等,这就是静压复得法。

此方法适用于高速空调系统的水力计算。

<<返回二.风道水力计算步骤以假定流速法为例:1.确定空调系统风道形式,合理布置风道,并绘制风道系统轴测图,作为水力计算草图。

2.在计算草图上进行管段编号,并标注管段的长度和风量。

管段长度一般按两管件中心线长度计算,不扣除管件(如三通、弯头)本身的长度。

3.选定系统最不利环路,一般指最远或局部阻力最多的环路。

空调管道水力计算

空调管道水力计算
3.根据各管段的风量及选定的流速,确定最 不利环路各管段的断面尺寸和单位长度(chángdù) 摩擦阻力。
根据表2-2-3输送含有轻矿物粉尘的空气时, 风管内最小风速为,垂直风管12m/s、水平 风管14m/s.
共三十五页
考虑到除尘器及风管(fēnɡ ɡuǎn)漏风,取5%的漏 风系数,管段6及7的计算量为
壁间无热量交换等条件下得的。当实际条件 与上述不符时,应进行修正。
(1)密度和粘度的修正
Rm Rm0
0.91 0
0.1 0
Pa/m
(2-3-3)
共三十五页
式中
Rm---实际(shíjì)的单位长度摩擦阻力,Pa/m; Rm0---图上查出的单位长度摩擦阻力,Pa/m; ---实际的空气密度,kg/m3; ---实际的空气运动粘度,m2/s。
管段i:
S
8
1
d
2di2
i
i
(2-3-15)
共三十五页
串联 管路: (chuànlián)
` S Si
(2-3-16)
并联管路: 1
1
S 2 Si 2
(2-3-17)
即 1 1
S
Si
上述公式表明,管网中任一管段的有关参数变
化,都会引起整个管网特性曲线的变化,从
而改变管网总流量和管段的流量分配,这决
共三十五页
通常(tōngcháng)按流量和断面变化划分管段,一条 管段内流量和管段断面不变,流量和断面二 者之一或二者同时发生变化之处是管段的起 点或终点。管段长度按管段的中心线长度计 算,不扣除管件(如三通、弯头)本身的长 度。
(2)确定管内流速
管内的流速对通风、空调系统的经济性有较 大影响,对系统的技术条件也有影响。流速 高,风管断面小,占用的空间小,材料耗用 少,建造费用小;但系统阻力大,动力消耗 大,运行费用增 加,且增加噪声。若气流中

鸿业暖通-风管水力计算使用说明.doc

鸿业暖通-风管水力计算使用说明.doc

目录目录目录 (1)第 1 章风管水力计算使用说明 (2)1.1 功能简介 (2)1.2 使用说明 (3)1.3 注意 (8)第 2 章分段静压复得法 (9)2.1 传统分段静压复得法的缺陷 (9)2.2 分段静压复得法的特点 (10)2.3 分段静压复得法程序计算步骤 (11)2.4 分段静压复得法程序计算例题 (11)鸿业暖通空调软件第1 章风管水力计算使用说明1.1功能简介命令名称:FGJS功能:风管水力计算命令交互:单击【单线风管】【水力计算】,弹出【风管水力计算】对话框,如图1-1所示:图1-1 风管水力计算对话框如果主管固定高度值大于0,程序会调整风系统中最长环路的管径的高度为设置值。

第 1 章风管水力计算使用说明如果支管固定高度值大于0,程序会调整风系统中除开最长环路管段外的所有管段的管径的高度为设置值。

控制最不利环路的压力损失的最大值,如果程序算出的最不利环路的阻力损失大于端口余压,程序会提醒用户。

当用户需要从图面上提取数据时,点取搜索分支按钮,根据程序提示选取单线风管。

当成功搜索出图面管道系统后,最长环路按钮可用,单击可以得到最长的管段组。

计算方法程序提供的三种计算方法,静压复得法、阻力平衡法、假定流速法,可以改变当前的选项卡,就会改变下一步计算所用的方法,而且在标题栏上会有相应的提示。

计算结果显示包含搜索分支里面选取的管段的一条回路的各个管段数据。

1.2使用说明1.从图面上提取数据单击按钮ESC返回/ 请选择要计算的单线风管或双线风管中线的远端: 选取合适的单线风管或者双线风管中线以后,程序返回到主界面。

2.从文件中提取数据(如果是从图面上提取数据则这步可以跳过)单击按钮从打开文件对话框从选取要计算的文件,确定即可。

鸿业暖通空调软件3.选择要计算的方法,设置好相应的参数静压复得法:是最不利环路最末端的分支管(不是从最后一根支管)的风速。

假定末端支管风速。

系统计算过程中,为了达到系统最优的平衡性能,需要迭代计算的次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路系统水力计算1 水力计算方法简述目前,风管常用的的水力计算方法有压损平均法、假定流速法、静压复得法等几种。

1.压损平均法(又称等摩阻法)是以单位长度风管具有相等的摩擦压力损失m p ∆为前提的,其特点是,将已知总的作用压力按干管长度平均分配给每一管段,再根据每一管段的风量和分配到的作用压力,确定风管的尺寸,并结合各环路间压力损失的平衡进行调整,以保证各环路间的压力损失的差额小于设计规范的规定值。

这种方法对于系统所用的风机压头已定,或对分支管路进行压力损失平衡时,使用起来比较方便。

2.假定流速法是以风管内空气流速作为控制指标,这个空气流速应按照噪声控制、风管本身的强度,并考虑运行费用等因素来进行设定。

根据风管的风量和选定的流速,确定风管的断面尺寸,进而计算压力损失,再按各环路的压力损失进行调整,以达到平衡。

各并联环路压力损失的相对差额,不宜超过15%。

当通过调整管径仍无法达到要求时,应设置调节装置。

3.静压复得法(略,具体详见《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之11.6.3)对于低速机械送(排)风系统和空调风系统的水力计算,大多采用假定流速法和压损平均法;对于高速送风系统或变风量空调系统风管的水力计算宜采用静压复得法。

工程上为了计算方便,在将管段的沿程(摩擦)阻力损失m P ∆和局部阻力损失j P ∆这两项进行叠加时,可归纳为下表的3种方法。

将m P ∆与j P ∆进行叠加时所采用的计算方法2 通风、防排烟、空调系统风管内的空气流速2.1 通风与空调系统风管内的空气流速宜按表2-1采用风管内的空气流速(低速风管)表2-12.2 有消声要求的通风与空调系统,其风管内的空气流速宜按表2-2选用风管内的空气流速(m/s)表2-22.3 机械通风系统的进排风口风速宜按表2-3机械通风系统的进排风口空气流速(m/s)表2-3暖通空调部件的典型设计风速(m/s)表2-42.5送风口的出口风速,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对噪声的要求、送风口形式及安装高度和位置等确定,可参照表2-5及表2-6的数值。

2.6 回风口的风速,可按表2-7选用;当房间内噪声标准要求较高时,回风口风速应适当降低。

2.7高速送风系统中风管内的最大允许风速,按表2-5采用。

2.8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机械排烟系统及机械补风系统采用金属管道时,风速不宜大于20m/s;采用非金属管道时,风速不宜大于15m/s;机械排烟口风速不宜大于10m/s;机械加压送风系统送风口风速不宜大于7m/s。

2.9 自然通风的进排风口风速宜按表2-6采用。

自然通风的风道风速宜按表2-7采用。

自然通风系统的进排风口空气流速(m/s)表2-9自然进排风系统的风道空气流速(m/s ) 表2-103 风管管网总压力损失的估算法3.1 通风空调系统的压力损失(包括摩擦损失和局部阻力损失)应通过计算确定。

一般的通风和空调系统,管网总压力损失)(Pa P ∆,可按下式进行估算:)1(k l p P m +⨯∆=∆ (3-1)式中m p ∆——单位长度风管沿程压力损失,当系统风量L <10000m3/h 时,5.1~0.1=∆m p Pa/m ;风量≥10000m3/h 时,m p ∆按照选定的风速查风管计算表确定。

l ——风管总长度,是指到最远送风口的送风管总长度加上到最远回风口的回风 管总长度,m ;k ——整个管网局部压力损失与沿程压力损失的比值。

弯头、三通等配件较少时,k=1.0~2.0; 弯头、三通等配件较多时,k=3.0~5.0。

3.2.通风、空调系统送风机静压的估算送风机的静压应等于管网的总压力损失加上空气通过过滤器、喷水室(或表冷器)、加热器等空气处理设备的压力损失之和,可按表3-1给出的推荐值采用。

3.3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管网的总阻力损失应包括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前室、合用前室、封闭避难层的正压值。

其中防烟楼梯间正压值为40~50Pa ;前室、消防前室、合用前室、封闭避难层的正压值为25~30 Pa 。

4 沿程压力损失的计算4.1 通过公式计算沿程压力损失 4.1.1 风量4.1.1.1通过圆形风管的风量通过圆形风管的风量L (m3/h )按下式计算:L=900πd2V (4-1)式中d ——风管内径,m ;V ——管内风速,m/s 。

4.1.1.2通过矩形风管的风量通过矩形风管的风量L (m3/h )按下式计算:L=3600abV (4-2)式中 a ,b ——风管断面的净宽和净高,m 。

4.1. 2 风管沿程压力损失 风管沿程摩擦损失m P ∆(Pa ),可按下式计算:lp P m m ∆=∆ (4-3)式中mp ∆——单位管长沿程摩擦阻力,Pa/m ;l ——风管长度,m 。

4.1.3 单位管长沿程摩擦阻力 单位管长沿程摩擦阻力m p ∆,可按下式计算:22ρλV d p em =∆ (4-4)式中λ——摩擦阻力系数;ρ——空气密度,kg/m3;e d ——风管当量直径,m ;对于圆形风管:dd e =对于非圆形风管:P Fd e 4=(4-5)例如,对于矩形风管:b a ab d e +=2对于扁圆风管:)(42A B A A F -+=π)(2A B A F -+=πF ——风管的净断面积,m2; P ——风管断面的湿周,m ; a ——矩形风管的一边,m ; b ——矩形风管的另一边,m ; A ——扁圆风管的短轴,m ; B ——扁圆风管的长轴,m 。

4.1.4摩擦阻力系数摩擦阻力系数λ,可按下式计算:)51.271.3log(21λλe e R d K +-= (4-6)式中 K ——风管内壁的绝对粗糙度,m ;e R ——雷诺数:νee Vd R =(4-7)ν——运动粘度,s m /2。

4.2 通过查表计算沿程压力损失查表计算:可以按规定的制表条件事先算就单位管长沿程摩擦阻力)/(m Pa p m ∆,并编成表格供随时查用,当已知风管的计算长度为)(m l 时,即可使用式(4-3)算出该段风管的沿程压力损失m P ∆(Pa )了。

下面介绍与计算表有关的内容。

4.2.1制表条件4.2.1.1风管断面尺寸风管规格取自国家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3-2002) 。

注:矩形风管的长、短边之比不宜大于4,最大不应超过10。

4.2.1.2空气参数设空气处于标准状态,即大气压力为101.325kPa ,温度为20℃,密度3/2.1m kg =ρ,运动粘度s m /1006.1526-⨯=ν。

4.2.1.3风管内壁的绝对粗糙度以m K 31015.0-⨯=作为钢板风管内壁绝对粗糙度的标准。

其他风管的内壁绝对粗糙度见表4-1。

风管内壁的绝对粗糙度 4-14.2.2单位长度沿程压力损失的标准计算表详见《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表11.2-2、11.2-3。

4.2.3.标准计算表的套用 4.2.3.1异形断面风管的套用非标准断面的金属风管,使用标准计算表的步骤如下: 4.2.3.1.1.算出风管的净断面积F (m2);4.2.3.1.2根据风管的净断面积F 和风管的计算风量,算出风速V (m/s ); 4.2.3.1.3按公式(4-5)求出风管当量直径de (m );4.2.3.1.4最后,根据风速V 和当量直径de 查圆形风管标准计算表,得出该非标准断面风管的单位长度摩擦阻力。

4.2.3.2绝对粗糙度的修正对于内壁的当量绝对粗糙度m K 31015.0-⨯≠的风管,其单位长度摩擦阻力值,可以先查风管标准计算表,之后乘以表4-2给出的修正系数。

绝对粗糙度的修正系数 表4-24.2.3.3空气状态的修正当风管内的空气处于非标准状态时,风管单位长度摩擦阻力实际值的确定方法是:先由计算表查出的风管单位长度摩擦阻力的标准值,然后再乘以2.1/ρ的修正系数,其中)/(3m kg ρ为实际状态下的空气密度,可近似按下式确定:t P b+=27347.3ρ (4-8)式中Pb——实际大气压,kPa;t——风管内的空气温度,℃。

5 风管的局部压力损失计算5.1 局部压力损失当空气流经风管系统的配件及设备时,由于气流流动方向的改变,流过断面的变化和流量的变化而出现涡流时产生了局部阻力,为克服局部阻力而引起的能量损失,成为局部阻力损失)(PaPj∆,并按下式计算:22ρζVPj=∆(5-1)式中ζ——局部阻力系数;V——风管内部局部压力损失发生处的空气流速,m/s;ρ——空气密度,kg/m3。

通风、空调风管系统中产生局部阻力的配件,主要包括空气进口、弯管、变径管、三(四)通管、风量调节阀和空气出口等。

大多数配件的局部阻力系数ζ值是通过实验确定的。

选用局部阻力系数计算局部压力损失时,必须采用实验时所对应的流速和动压(2/2ρV)。

需要说明的是,局部压力损失沿着风管长度上产生,不能将它从摩擦损失中分离出来。

为了简化计算,假定局部压力损失集中在配件的一个断面上,不考虑摩擦损失。

只有对长度相当长的配件才必须考虑摩擦损失。

通常,利用在丈量风管长度时从一个配件的中心线量到下一个配件的中心线的办法,来计算配件的摩擦损失。

对于那些靠得很近的(间距小于6倍水力直径)成对配件,进入后面一个配件的气流流型与用来确定局部压力损失的气流流型的条件有所不同。

出现这种情况时,就无法利用这个阻力系数数据。

5.2 局部阻力系数5.2.1通风空调风管系统常用配件的局部阻力系数见《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之11.3.2节。

5.2.2 各类风口阻力损失详见国标图集《风口选用与安装》(10K121)。

5.2.3各类风阀阻力损失详见国标图集《风阀选用与安装》(07K1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