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计算器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认识计算器、用计算器探究规律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认识计算器、用计算器探究规律
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
第15课时 认识计算器、用 计算器探究规律
计算器是目前人们广泛使用的计算工具。
计算器
生活中我们在计算 总价时通常利用什 么计算工具?
用计算器算得又对 又快。你知道怎么 使用它吗?
认识计算器
还你有知哪道些哪特些别按功键能的键功?能请?和你同找学一交找流。一下。
计算器上还全有部一清些除具键 有如特π、别x功²等能部,的分可键清以。除用例键 来计算分数等式数题字。键
1.按照算式的顺序依次在计算器上按出就可以算出得数。 我们可以用计算器来进行验证我们的计算。
2.利用计算器计算较复杂的计算题,根据结果找到规律。 最后利用计算器来进行验证我们的规律是否正确。
13027-8934= 4093 6908×37= 255596 395412+10589= 406001
2 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左边各题,再试着不用计算器,直 接写出下面右边各题的结果,并用计算器进行检验。
111105÷9=12345
9÷9=1
1111104÷9=123456
108÷9= 12
11111103÷9= 1234567
算一算 自己试试看。
825-138 = 687 26×39 =
312÷8 =
825

138
=
825. − 825. − 138. = 687.
算一算 自己试试看。
825-138 = 687 26×39 = 1014 312÷8 =
26
×
39
=
26. × 26. × 39. = 1014.
算一算 自己试试看。
199998÷9=22222 399996÷9=44444 599994÷9= 66666 799992÷9= 88888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 认识计算器及计算方法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 认识计算器及计算方法丨苏教版
学生了解计算器界面的基本结构,认识各类按键的分布及主要功能。以相对简单的计算为例,让学生通过自主操作算出得数,在让学生示范正确的操作方法,降低难度,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再次感受用计算器计算的特点,帮助学生纠正操作中的不良习惯,掌握正确而规范的操作方法;学生通过口算、笔算进行验算,体会不同计算方式的特点,感受用计算器计算的优点,激发对用计算器计算的兴趣。
通过注意点的提醒,帮助学生理清使用计算器计算时的思路,通过科学计算器知识的拓展,学生感受计算器功能是十分强大的。
以常规的练习和游戏练习作为巩固环节,学生带着较高兴趣投入到练习环节,既能够帮助他们回忆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又能够感受计算器计算的有点,并体会计算器适用的范围。
课堂留有空白,给学生留下探索的空间,学生在探索中逐渐喜欢数学。
那这些常用的按键你都认识了吗?请拿出你的计算器认一认,然后和同桌指一指、说一说你认识了计算器上哪些按键?
交流:你认识了计算器上哪些按键?带着你的计算器到前面来向大家介绍一下。
操作:我们现在来操作一下,看看一些按键的功能。大家找到开机键“ON”和关机键“OFF”,请你试一下开机、关机,明白了吗?
计算器上消除键“AC”,用于消除有时按错的数字和符号。大家先输入一些数字,再按消除键把它消除掉,自己试试看。
课目名称
认识计算器及其计算方法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和交流,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结构,知道一些常用按键的名称及其功能,初步学会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大数目的计算。
2.学生经历认识计算器与用计算器计算的过程,积累一些用计算器计算的经验,提高运算能力。
3.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初步了解用计算器计算的优点,体验计算器的学习价值,激发用计算器计算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计算器的认识

计算器的认识

计算器的认识
计算器是一种电子计算机,主要用于计算数学,财务,科学,工程等数据的运算。

最早出现的计算器是在1700年的拉丁美洲,由一些小型机械构成。

在20世纪50年代,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计算器也随之一起发展,在当时也被认为是一种先进的计算工具。

计算器不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计算工具,它的目的是帮助人们快速准确地进行数字计算,而不需要人工介入才能实现这一点。

计算器的结构比较简单,它可以由一个有限的数量的基本电路组件组成,而实际上,所有的计算器都是由这些基本电路组件组成的。

计算器在现代社会已经变得不可或缺了,几乎每个人都拥有一台计算器,其用途也极为广泛,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计算器都可以帮助人们快速准确地完成一定的数学工作。

在当今社会,计算器的功能也越来越强大,除了传统的计算功能外,它还可以完成复杂的数学运算,例如科学计算,统计分析等,甚至可以完成实际工程中应用的数学领域,在这一领域中,计算器的作用无穷无尽。

此外,计算器也可以用于一些娱乐活动,譬如通过打字,打乐队,字谜小游戏等来增加乐趣。

认识计算器及其计算方法教学反思

认识计算器及其计算方法教学反思

认识计算器及其计算方法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使用了计算器教授学生有关计算的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回顾我使用计算器进行教学的经验和教训,以及从这次经历中学到的教学反思。

在教学计算器的使用前,我首先介绍了计算器的功能和用途。

我告诉学生计算器的主要作用是进行数学计算,尤其是一些较为复杂的计算,如加减乘除、求平方、开方等等。

我向他们展示了计算器上的各种按钮和功能,并解释了每个按钮的作用。

随后,我通过示范讲解了一些基本的计算方法,如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我向学生强调了正确使用计算器的重要性,特别是在进行多步计算时,需要按照正确的顺序按下按钮以确保正确的运算结果。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计算器的兴趣非常高。

他们非常喜欢按下按钮并观察计算器上的数字变化。

然而,我也注意到一些学生在按下按钮时犯了一些错误。

一些学生按错了按钮,导致计算结果出错。

另一些学生在进行多步计算时没有按照正确的顺序按下按钮,也导致了错误的结果。

我发现这些错误主要是由于学生对计算器的使用还不够熟练所致。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决定进行更多的练习。

我设计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我告诉他们要按照正确的顺序按下按钮,并仔细检查计算结果。

我还鼓励学生们互相帮助,共同学习和进步。

在课堂上,我还加强了对计算器的使用技巧的讲解,如如何清零、如何调整小数位数等等。

通过这次教学经验,我深刻意识到计算器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然而,我也意识到计算器的使用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

学生们需要掌握如何正确操作计算器,才能获得准确的计算结果。

此外,我还发现学生们在计算器的使用上存在一些误区。

一些学生过分依赖计算器,不愿意进行手算。

他们认为通过计算器可以更快地得到结果,因此没有养成良好的手算习惯。

另一些学生则完全相反,对计算器持有抵触情绪,认为使用计算器会剥夺他们手算的机会。

这些误区都需要我们去解决和指导。

因此,从这次教学中我得到了一些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认识计算器》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认识计算器》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认识计算器》教学反思简介本文是对一年级数学课程中使用计算器进行《认识计算器》教学的反思和总结。

通过这次教学,我深刻认识到计算器是一种重要的工具,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计算能力和数学思维。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计算器的能力。

2. 促进学生对数学计算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和方法1. 课前准备:带上足够数量的计算器,并对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做简单介绍。

2. 教学过程:- 第一步:向学生展示计算器的功能,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基本操作。

- 第二步:通过示范和指导,让学生自己实践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 第三步: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计算器竞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 第四步: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运用计算器进行解答。

- 第五步:总结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引导学生发表个人观点和收获。

教学反思和总结通过这次《认识计算器》教学,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亮点。

- 问题:1. 有些学生使用计算器时还存在困惑,需要进一步加强指导和讲解。

2. 在计算器竞赛环节,有些学生过于追求速度而忽略了准确性,需要提醒他们要注重计算的准确性。

- 亮点:1. 大部分学生对计算器的兴趣很高,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 学生们在小组合作中相互帮助,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我将采取以下措施:1. 增加关于计算器使用方法的示范和练时间,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器的操作技能。

2. 引入更多有趣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求解能力。

3. 重点强调计算准确性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计算器竞赛中注重计算的准确性。

通过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我相信《认识计算器》这一课程将更好地发挥其教育价值,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和计算能力。

小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认识计算器教案1

小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认识计算器教案1

小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认识计算器》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生活中大数目的计算,初步认识计算器。

2.了解计算器的基本按键名称和功能,能利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的、必要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1.在实际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快捷、方便。

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便和快捷,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器的键盘结构,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动手操作、情景教学。

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计算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课件情境图师:泰山雄伟壮丽,历史悠久,文物众多,以“五岳独尊”的盛名称誉古今,泰山古树的数量更是惊人!出示课件师:根据泰山古树数量统计表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自由提出问题)生:红门、中天门和南天门一共有多少棵古树?生:灵岩寺古树的数量是岱庙的几倍?生:……二、新课学习师:我们选择“红门、中天门和南天门一共有多少棵古树?”这个问题一起来解决一下。

1.做一做学生自主解决师:谁能解决这个问题?并分享一下你的方法。

生:用加法计算古树的总棵数:3449+527+1640=_______ 我是用竖式计算的,先计算3449+527=3976 再计算3976+1640=5616。

计算起来有些麻烦。

生:我是用计算器计算的,比较快,结果也是5616棵。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两种计算方法都能准确计算出红门、中天门和南天门的古树总数,我们发现用计算器是一个很聪明的做法,当我们遇到复杂的计算时就可以借助于计算器。

(师操作)我也是这样操作的,为什么不显示呢?(引导学生介绍计算器)哦,没按开机键ON。

看来我们有必要认识一下计算器。

(出示投影片)2.动手操作,探究新知认识计算器的各部分。

师:你知道计算器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吗?各种键有什么作用吗?把你知道的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4单元1认识计算器及其使用方法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4单元1认识计算器及其使用方法苏教版

9893 1547 知识点3 应用计算器进行两步运算
20111
按从左至右的顺序依次按数字键、运算符号键、数字键、等号键
用计算器计算一步运算,依次按准相应键输入,便会显示正确的结果。
2761×45=
625-128=
3363÷57=
用计算器计算两步计算题:(1)确定运算顺序,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四年级数学·下 新课标[江苏] 第4单元
检验:
65 - 2 7或
38
65 -3 8 或
27
27 +3 8
65
用计算器计算一步运算,依次按准相应键输入,便会显示正确 的结果。
知识点3 应用计算器进行两步运算
2 用计算器计算40000-165×182。
用算术型计算器计算
按键 计算器类型:科学型计算器、算术型计算器。
计算器,本领大,任何计算都不怕。
870 40020 1740 用计算器计算40000-165×182。
1 认识计算器及其使用方法(教材P40~41)
你是怎样按键计算的?动手试一试。
直接得出结果9970。
7832×12=
9087+1297=
3268÷43=
-8346 ×13 用计算器计算一步运算,依次按准相应键输入,便会显示正确的结果。
同级运算按顺序,确定顺序莫着急。
计算器,本领大,任何计算都不怕。
我是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计算工具,我计算灵便、准确。
算完一题需清屏,再算下题才可行。
×46 ÷23 因为算术型计算器无法识别运算顺序,所以运算时应先算乘法,记录下结果,清屏后再算减法。
按从左至右的顺序依次按数字键、运算符号键、数字键、等号键
用计算器计算两步计算题:(1)确定运算顺序,按运算顺序进行计 算。(2)当运算顺序与书写顺序不一致时,算完第一步后要记录结 果,清屏后再算第二步。 科学型计算器:直接根据书写顺序按键。

认识计算器教案范文

认识计算器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认识计算器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对象:小学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计算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教学难点:1. 计算器的操作方法。

2. 数学运算的顺序。

二、教学准备教具:计算器、PPT、黑板、粉笔学具:计算器、练习题教学环境:教室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计算器,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们见过计算器吗?计算器有什么作用呢?”2. 自主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尝试操作计算器,了解其基本功能。

3. 教师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计算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如数字键、运算符号键、等号键、开机/关机键等。

4. 课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计算器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计算器的掌握情况。

2. 深入学习教师讲解计算器的进阶功能,如科学计算器、货币换算、单位转换等。

3. 课堂练习学生独立进行计算器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总结反馈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表扬表现优秀的学生,对需要提高的学生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使用计算器进行数学运算练习。

2.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操作计算器,掌握基本数学运算。

2. 学生能了解计算器的进阶功能,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3. 学生对计算器产生兴趣,乐于探索和发现新的功能。

六、教学内容与步骤1.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包括基本数学运算和进阶功能的操作。

2. 教学步骤:(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计算器的掌握情况。

(2) 讲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包括数字键、运算符号键、等号键、开机/关机键等的基本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计算30×18。
输入:,可以按照算式的先后顺序,先输入“30”,然后输入“×”再输入“18”,最后输入“=”,这时屏幕上呈现“540”,就是计算结果。
2.教学例2。
(1)课件出示41页例题2:用计算器计算40000-165×182。
(2)思考:算式里有两种运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学生独立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并汇报交流。
(二)学习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40页例题1:用计算器计算38+27、30×18。
(2)学生尝试独立用计算器计算。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3)组织汇报交流。
①计算38+27。
操作过程:
输入:,可以按照算式的先后顺序,先输入“38”,然后输入“+”再输入“27”,最后输入“=”,这时屏幕上呈现“65”,就是计算结果。
三、展示交流
用计算器计算有什么优点?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再全班交流。
师归纳:用计算器计算的优点有:计算速度快、计算正确率高……
请生展示交流:38+27、30×18、40000-165×182
四、反馈检学
1.完成教材第41页“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用计算器独立计算,把结果填写在教材上,再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可以让学生说说按键的步骤。
2.当我们遇到这种比较复杂的计算时,除了用笔算外,还可以借助一些计算工具——计算器。
学生自主尝试用计算器做20×5、38+27、30×18、40000-165×182。
二、合作助学
(一)认识计算器
1.学生交流对计算器的认识。
2.认识计算器上常用的按键。
(1)让学生取出自带的计算器进行观察。
提问:你认识计算器上常用的按键吗?
组织学生先自己认一认,再在小组内交流。
(2)组织全班交流。
集体汇报时,教师可以通过实物投影来进行介绍。
①开机键、关机键、消除键。
按“ON”键,打开打开计算器;按“OFF”键,就关掉计算器;按“AC”键,显示屏上的数字就会全部清除为0。
②运算符号键、数字键、等号键、小数点键。
(3)认一认:在自己的计算器上找到上面学习的这些键。
教具
课件、计算器
板书
设计
认识计算器
显示屏 40000-165×182。
数字键 =40000-
键盘区 运算符号键 =
功能键 先算乘并记录下结果,再算减。
预习
要求
预习教材第40—41页例1、例2,初步完成“练一练”。
师生教与学活动
复备
一、自主探学
1.计算
20×524×35692.完成教材第41页“练一练”第2题。
组织练习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注意两点:一是按键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屏幕上显示的数字和题目中的数字是否相同,避免按错键;二是混合运算的练习要注意运算顺序。
3.完成教材第43页“练习七”第1、2题。
学生独立计算,再全班交流。
五、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临泽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
认识计算器
主备人
李竹勇
审核人
学习
目标
1.初步了解计算器上常用的按键名称和功能。
2.学会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
3.感受计算器给计算带来的便利,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重点
难点
重点:认识计算器,掌握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法。
难点:利用计算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