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选线设计》练习册答案要点
铁路选线设计习题DOC

铁路选线设计复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铁路能力习题一一、填空题1、铁路运送货物的生产量用(吨·公里)衡量。
2、铁路设计使用的规程和规范主要有:(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路线路设计)规范。
3、近期通过能力是指运营后的第(五)年通过能力。
4、远期运量是指运营后的第(十)年运量。
5、初期为交付运营后第(三)年的客货运量。
6、(机车牵引力)是与列车运行方向相同并可由司机根据需要调解的外力。
7、根据列车运行阻力的性质可分为(基本)阻力、(附加)阻力和(起动)阻力三类。
8、我国《列车牵引计算规程》中规定:以(轮周牵引力)来衡量和表示机车牵引力的大小。
.9、机车车钩牵引力是指机车用来牵引列车的牵引力,其值等于轮周牵引力减去机车全部(运行阻力)。
10、列车阻力是(机车)阻力和(车辆)阻力之和。
11、单位阻力的单位是(N/t)。
12、列车在曲线上运行比在直线上运行的阻力大,增大的部分称为(曲线附加阻力)。
13、牵引质量就是机车牵引的车列质量,也称(牵引吨数)。
14、列车的制动距离是指(制动空走距离)和(有效制动距离)之和。
紧急制动时,对于时速120KM及以下列车,我国目前规定允许的最大制动距离为(800)米。
15、铁路每昼夜可以通过的列车对数称为(通过能力)。
16、铁路输送能力是铁路(单方向每年)能运送的货物吨数。
17、设计线的吸引范围按运量性质划分为(直通吸引范围)和(地方吸引范围)两种。
18、铁路能力是指(通过)能力和(输送)能力。
19、正线数目是指连接并贯穿(车站)的线路的数目。
二、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1、设计线的主要技术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线路走向的选择,同样的运输任务,采用大功率机车,可采用较大的坡度值,使线路有可能更靠近短直方向。
(√)2、紧坡地段和缓坡地段的定线方法是相同的。
(×)3、控制大中项目的设计阶断是初步设计。
(√)4、对于工程简易的建设项目,可按施工设计一阶段设计。
铁路选线设计试题及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衡量铁路运输效能最重要的指标是 [ ] A. 客运密度 B. 货运密度 C. 运输密度 D. 货物周转量2.一列车以75km/h 的速度惰行进入2.5‰的下坡道时,其单位合力t N w c d /300-==,若不改变工况,则列车将 [ ] A .加速运行 B. 等速运行 C.减速运行 D. 停止3.铁路输送能力是指 [ ] A. 铁路单方向每年能运送的货物吨数 B. 铁路双方向每年能运送的货物吨数 C. 铁路单方向每年能运送的客货运量总和 D. 铁路双方向每年能运送的客货运量总和4.在铁路新线设计时,一般是列车以机车计算速度在下列坡道上作等速运行为条件来确定货物列车的牵引质量 [ ] A. 平坡 B. 加力坡 C. 限制坡度/2 D. 限制坡度5.线路平面上两相邻曲线间的夹直线长度是指 [ ] A. ZY1到ZY2之间的距离 B. HZ1到ZH2之间的距离 C. HZ1到ZY2之间的距离 D.YZ1到ZH2之间的距离6.某Ⅱ级铁路上一坡度差为14‰的凸型变坡点的设计高程为250.0m ,此处的地面高程为255.0m ,则该变坡点处的挖方高度为 [ ]A. 4.75mB. 5.00mC. 5.25mD. 4.50m7.在缓坡地段定线时,最好争取将车站设置在纵断面的 [ ] A. 平坡地段 B. 凹形地段 C. 凸形地段 D. 一面坡地段8.对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交通网的构成有重要影响的方案是 [ ] A 全局方案 B 网性方案 C 原则方案 D 局部方案9.曲线地段最大坡度折减范围应是 [ ] A. 缓和曲线加圆曲线范围 B. 未加设缓和曲线前的圆曲线范围 C. 圆曲线加两端半个缓和曲线长度范围 D. 圆曲线加前端半个列车长度范围10.列车旅行速度是指普通货物列车在区段内运行, [ ] A 按所有中间车站不停车通过所计算的区段平均速度。
兰州交通大学2021年《铁路选线设计》期末重点总结

16.会让站设置在单线铁路上,主要办理列车的到发和会让,也办理少量的客、货运业务的车站,称为会让站。
17.到发线有效长答:车站到发线的有效长是指可以停放列车而又不影响邻线办理行车进路的长度。
18.第二线与既有线并行等高答:第二线与既有线的线间距不大于5.0m时,两线修建在共同路基上,且轨面标高相同,称为并行等高。
19.曲线的渐伸线答:曲线OA表示任一曲线,将一条没有伸缩性的细线,一端固定于O点,把细线拉紧使其密贴于曲线OA上,然后把细线另一端点A自曲线OA拉开,使拉开的直线随时保持与曲线OA相切,A点的移动轨迹即为曲线OA之端点A的渐伸线。
20.第二线与既有线的线间距答:第二线与既有线的线间距,是指两线中心线间在既有线法线方向上的距离。
21.既有线纵断面改建设计与新线纵断面设计比较,有哪些主要区别,为什么要有此区别?答: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1)新线纵断面设计是以路肩标高为准设计的,而既有线纵断面改建设计是以轨面标高为准设计的;2)既有线纵断面改建设计要求比新线设计更细致精确,所以采用放大纵断面图设计,其高程比例尺通常比新线纵断面图放大5-10倍,即1:100-1:200.之所以要有此区别,要采用放大纵断面图进行设计,一是为了尽可能利用既有建筑物和设备,减少改建工程;二是为了尽可能减少改建工作与既有线正常运营之间的干扰,也要求尽可能减少改建工作,这两方面的原因,就要求既有线纵断面改建设计比新线纵断面设计更细致,精确,准确。
22.简述用渐伸线原理计算拨距的前提条件和终点条件。
答:首先,曲线长度应基本保持不变,才能保证必要的计算精度。
所以该方法仅适用于将错动的既有曲线拨正为规则线形,以及拨动前后曲线长度不会大量变化的改建设计。
若既有曲线的转角较大,且要增大曲线半径,则改建后线路长度缩短;若采用一般方法计算拨距,就要产生很大误差,需要用特殊方法计算拨距。
其次,保证终切线不拨动。
首先,要保证既有曲线的转角不变动,以免终切线发生扭转。
铁路能力,平纵面设计习题参考解答

铁路选线设计习题解答1-1.简述选线设计的基本任务答:(1)根据国家政治、经济、国防的需要,结合线路经过地区的自然条件、资源分布、工农业发展等情况,规划线路的基本走向,选定铁路主要技术标准;(2)根据沿线的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和村镇、交通、农田、水利设施等具体情况,设计线路的空间位置(平面、立面),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下,力争提高线路质量、降低工程造价,节约运营支出。
(3)与其它各专业共同研究,布置线路上各种建筑物,如车站、桥梁、隧道、涵洞、路基、挡墙等,并确定其类型或大小,使其总体上互相配合,全局上经济合理,为进一步单项设计提供依据。
24.在单线铁路设计中,采用的是什么样的运行图,它有什么特点?试画出该种运行图的示意图。
答:在单线铁路设计中采用的是平行成对运行图,它的特点是:假定线路上运行的都是普通货物列车,往返成对且同一区间同一方向的列车运行速度相同。
25.为什么铁路通过能力要有一定的储备量,试简述其原因。
答:因铁路的运量是随国民经济的发展逐年增长的,设计线的能力必须与之相适应。
为了使铁路通过能力不至于开通后即达到饱和而引起线路改扩建,铁路通过能力必须具有一定的储备量。
2-1.某新线采用半自动闭塞,控制区间往返行车时分为24分钟,货运波动系数为1.16,货物列车牵引定数为3300t ,每天旅客列车4对,零担车1对,摘挂列车2对,快运货物列车2对,求本线的通过能力和输送能力。
车站作业时分取表1-7中的较小值;扣除系数取表1-8中的较大值。
解:通过能力为:45242490144014401440H B F W T Z T =++-=+++-=-=t t t t T T T N (对/天),[][]4.282)75.05.1(1)5.00.2(2)75.02.1(3.142.0145)()()(· 1Z Z Z L L L KH KH KH K K H =⨯-+⨯-+⨯-+⨯-+=-+-+-+-+N N N N NN μεμεμεεα=(对/天) 输送能力为:23.2116.110330072.04.2836510· 36566jH =⨯⨯⨯⨯==βG N C (Mt/a )2-2运行图若按下图编制,试写出计算通过能力N 的公式。
铁路选线设计知识资料题库

铁路选线设计自编习题库2011-4-2第一章铁路能力1、客货运量的重要意义(P12)答:(1)客货运量是设计铁路能力的根据(2)客货运量是评价铁路经济效益的基础(3)客货运量是影响线路计划取舍的重要因素2、铁路选线设计所需要的运量参数(P14)答:货运量货物周转量货运密度货流比货物波动系数零担、摘挂、快运货车和旅客列车。
3、按照阻力的性质,将列车阻力分为哪几类?(P20)答:(1)基本阻力(2)附加阻力(3)启动阻力4、分析列车运动状态(P27)答:(1)牵引运行(2)惰力运行(3)制动运行5、牵引质量检算的限制条件(P31)答:(1)启动条件的限制(2)车站到发线有效长的限制(3)车钩强度限制6、列车运行速度(P42)答:(1)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2)走行速度(3)技术速度(4)旅行(区段)速度7、铁路等级的划分(P46)答:一级铁路二级铁路三级铁路8、各级铁路的主要技术标准(P46)答:正线数目;限制坡度;最小曲线半径;车站分布;到发线有效长度;牵引种类;机车类型;机车交路;闭塞类型9、影响牵引吨数的主要技术标准(P47)答:(1)牵引种类:电力牵引;内燃牵引;蒸汽牵引(2)机车类型(3)限制坡度(4)到发线有效长度10、影响通过能力的主要技术标准(P49)答:(1)正线数目(2)车站分布(3)闭塞方式:电气路签;半自动闭塞;自动闭塞11、影响行车速度的主要技术标准(P50)答:(1)最小曲线半径(2)机车交路(3)其他主要技术标准第二章线路平面和纵断面设计1、线路平面和纵断面设计必须满意什么要求?(P54)答:(1)必须保证行车安全和平顺(2)应力争节约资金(3)既要满意各类建造物的技术要求,还要保证它们协调配合、总体布置合理2、夹直线长度的的决定(P58)答:(1)线路养护要求(2)行车安稳要求3、曲线半径对工程的影响(P63)4、曲线半径对运营的影响(65)答:(1)增强线路长度答:(1)增强轮轨磨耗(2)降低粘着系数(2)维修工作量增大(3)轨道需要加强(3)行车费用增高(4)增强接触导线的支柱数量5、最小曲线半径的计算(P66)答:(1)旅客愉快条件(2)轮轨磨耗均等条件6、最小曲线半径选定的影响因素(P67)答:(1)路段设计速度(2)货物列车的通过速度(3)地形条件7、曲线半径的选用原则(P68)答:(1)曲线半径取值原则(2)因地制宜由大到小合理选用(3)结合线路纵断面特点合理选用8、缓和曲线长度的设计条件(P70)答:(1)超高顺坡不致使车轮脱轨(2)超高时变率不致使旅客不适(3)欠超高时变率不致影响旅客愉快9、缓和曲线长度的选用(P73)答:(1)各级铁路中地形简易地段、自由坡地段、旅客列车比例较公路段和未来有较大幅度提高客货列车速度要求的路段应优先选用“推荐”栏数值。
铁路设计练习册答案10页word文档

第一章铁路能力习题一一、填空题1、铁路运送货物的生产量用(吨·公里)衡量。
2、铁路设计使用的规程和规范主要有:(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路线路设计)规范。
3、近期通过能力是指运营后的第(五)年通过能力。
4、远期运量是指运营后的第(十)年运量。
5、初期为交付运营后第( 三 )年的客货运量。
6、(机车牵引力)是与列车运行方向相同并可由司机根据需要调解的外力。
7、根据列车运行阻力的性质可分为(基本)阻力、(附加)阻力和(起动)阻力三类。
8、我国《列车牵引计算规程》中规定:以(轮周牵引力)来衡量和表示机车牵引力的大小。
.9、机车车钩牵引力是指机车用来牵引列车的牵引力,其值等于轮周牵引力减去机车全部(运行阻力)。
10、列车阻力是(机车)阻力和(车辆)阻力之和。
11、单位阻力的单位是( N / KN )。
12、列车在曲线上运行比在直线上运行的阻力大,增大的部分称为(曲线附加阻力)。
13、牵引质量就是机车牵引的车列质量,也称(牵引吨数)。
14、列车的制动距离是指(制动空走距离)和(有效制动距离)之和。
紧急制动时,对于时速120KM及以下列车,我国目前规定允许的最大制动距离为( 800 )米。
15、铁路每昼夜可以通过的列车对数称为(通过能力)。
16、铁路输送能力是铁路(单方向每年)能运送的货物吨数。
17、设计线的吸引范围按运量性质划分为(直通吸引范围)和 ( 地方吸引范围 )两种。
18、铁路能力是指(通过)能力和(输送)能力。
19、正线数目是指连接并贯穿(车站)的线路的数目。
二、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1、设计线的主要技术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线路走向的选择,同样的运输任务,采用大功率机车,可采用较大的坡度值,使线路有可能更靠近短直方向。
(√)2、紧坡地段和缓坡地段的定线方法是相同的。
(×)3、控制大中项目的设计阶断是初步设计。
(√)4、对于工程简易的建设项目,可按施工设计一阶段设计。
铁路选线设计重点总结

20.简述选线设计的基本任务答:1)根据国家对设计线在政治、经济及国防诸方面的需要,结合线路经行地区的自然条件,资源分布和工农业发展等情况,规划线路的基本走向,选定设计线主要技术标准;2)根据沿线的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结合村镇、交通、农田、水利等设施具体情况,设计线路空间位置,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下,力争提高线路质量,降低工程造价,节约运营开支。
3)与其他专业共同研究,布置沿线的各种建筑物,如桥、隧、涵、挡土墙等,并确定其类型或大小,使它们和线路在总体上相互协调配合,全局上经济合理。
}21.列车运行附加阻力与基本阻力有何区别?它们是否都是阻止列车运行的力?为什么?答:1)列车运行基本阻力是指列车在空旷地段沿平直轨道运行时所遇到的阻力。
只要列车在运行,就受到此项阻力作用,它在列车运行过程中总是存在的。
2)而附加阻力是指列车在线路上运行时受到的额外阻力,如坡道阻力,曲线阻力,隧道阻力及起动阻力等。
附加阻力是有线路状况、气候条件及列车运行条件决定的。
3)列车运行阻力基本上与列车运行方向相反,即阻碍列车运行。
而坡道阻力的方向取决于列车是上坡还是下坡。
当列车上坡运行时,列车所受到的坡道阻力的方向与列车运行方向相反;当列车下坡时,列车所受到的坡道阻力与列车运行方向相同,即有助于列车前进。
22.简述线路平面和纵断面设计必须满足的基本要求。
答:(1)必须保证行车安全和平顺。
主要指:不脱钩、不断钩、不脱轨、不途停、不运缓与旅客乘车舒适等,这些要求反映在《铁路线路设计规范》(简称《线规》)规定的技术标准中,设计要遵守《线规》规定。
(2)应力争节约资金。
即既要力争减少工程数量、降低工程造价;又要考虑为施工、运营、维修提供有利条件,节约运营支出。
从降低工程造价考虑,线路最好顺地面爬行,但因起伏弯曲太大,给运营造成困难,导致运营支出增大;从节约运营支出考虑,线路最好又平又直,但势必增大工程数量,提高工程造价。
因此,设计时必须根据设计线的特点,分析设计路段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工程和运营的要求,通过方案比较,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矛盾。
铁路选线设计

(一)线路设计资料1.设计线为Ⅱ级单线铁路,路段设计速度为100Km/h.2.地形图比例尺1:25000,等高距5m。
3.始点”珠河车站”,中心里程AK125+000,中心设计高程35.0m,该站为会让站;终点站“后河”车站,为中间车站,站场位置及标高自行选定。
4.运量资料(远期重车方向)货运量11Mt/a,货运波动系数1.15,通过能力储备系数0.2;客车2对/d;摘挂2对/d;零担1对/d;快货1对/d。
5.限制坡度12%。
6.机车及牵引种类:电力SS3。
7.到发线有效长650m。
8.最小曲线半径600m。
9.信联闭设备为半自动闭塞。
10.近期货物列车长度计算确定。
11.车辆组成:每辆货车平均数据为;货车自重22.133t ,总重78.998t,净载量56.865t,车辆长度13.914m,净载系数0.720,每延米质量5.677t/m,守车质量16t,守车长度8.8m.12.制动装置资料:空气制动,换算制动率0.28.13.车站侧向过岔速度允许值为V=45Km/h;直向过岔速度取设计速度。
(二)中间站布置14.选择车站的布置图形并确定到发线数量。
(1)选择车站的布置图形。
根据本站附近城镇位置、主要货源货流方向,并结合地形确定了站房及货场位置。
中间站一般采用横列式,其基本图形如下:图1 中间站基本图形(2)确定到发线数量。
本作业采用三股到发线。
15.股道编号并确定线距。
(1)股道编号如图1所示:(2)确定股道线距。
查规范得:Ⅰ道和Ⅱ道之间得线距取5m,Ⅱ道&3道均可通行超限列车,中间有旅客站台,由于中间站台宽度不小于4m,且通行超限货物车站线一侧得站台到线路中心线得距离不小于1.75m,故线距取7.5m,3道和道得线距取5m,货物线与Ⅰ道得间距取15m。
16.道岔编号及道岔号数的选定。
(1)道岔编号如图1所示:(2)道岔号数。
车站侧向过岔速度允许速度为V=45Km/h,本设计第1-15位道岔均使用12号道岔;第16位道岔式侧向接发货物列车并位于到发线上的单开道岔,故采用9号道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路选线设计复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铁路能力习题一一、填空题1、铁路运送货物的生产量用(吨·公里)衡量。
2、铁路设计使用的规程和规范主要有:(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路线路设计)规范。
3、近期通过能力是指运营后的第(五)年通过能力。
4、远期运量是指运营后的第(十)年运量。
5、初期为交付运营后第( 三)年的客货运量。
6、(机车牵引力)是与列车运行方向相同并可由司机根据需要调解的外力。
7、根据列车运行阻力的性质可分为(基本)阻力、(附加)阻力和(起动)阻力三类。
8、我国《列车牵引计算规程》中规定:以(轮周牵引力)来衡量和表示机车牵引力的大小。
.9、机车车钩牵引力是指机车用来牵引列车的牵引力,其值等于轮周牵引力减去机车全部(运行阻力)。
10、列车阻力是(机车)阻力和(车辆)阻力之和。
11、单位阻力的单位是(N / t )。
12、列车在曲线上运行比在直线上运行的阻力大,增大的部分称为(曲线附加阻力)。
13、牵引质量就是机车牵引的车列质量,也称(牵引吨数)。
14、列车的制动距离是指(制动空走距离)和(有效制动距离)之和。
紧急制动时,对于时速120KM及以下列车,我国目前规定允许的最大制动距离为(800 )米。
15、铁路每昼夜可以通过的列车对数称为(通过能力)。
16、铁路输送能力是铁路(单方向每年)能运送的货物吨数。
17、设计线的吸引范围按运量性质划分为(直通吸引范围)和( 地方吸引范围)两种。
18、铁路能力是指(通过)能力和(输送)能力。
19、正线数目是指连接并贯穿(车站)的线路的数目。
二、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1、设计线的主要技术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线路走向的选择,同样的运输任务,采用大功率机车,可采用较大的坡度值,使线路有可能更靠近短直方向。
(√)2、紧坡地段和缓坡地段的定线方法是相同的。
(×)3、控制大中项目的设计阶断是初步设计。
(√)4、对于工程简易的建设项目,可按施工设计一阶段设计。
(√)5、铁路等级划分为四级。
(×)6、铁路网中起骨干作用,近期年客货运量大于或等于20Mt 的铁路,在《线规》中规定为Ⅰ级铁路。
(×)7、铁路的等级可以全线一致,也可以按区段确定。
如线路较长,经行地区的自然、经济条件及运量差别很大时,就可按区段确定等级。
(√)8、按正线数目可以把铁路分为单线铁路、双线铁路和多线铁路。
(√)9、直通吸引范围是路网中客货运量通过本设计线运送有力的区域范围。
(√)10、划定吸引范围时,直通吸引范围可按等距离的原则划定吸引范围,即在此范围内运量通过的设计线要比其他径路运程短。
(√)11、地方吸引范围按运量由设计线运送货物运价最低的原则来确定,无论直通吸引范围还是地方吸引范围都应该考虑上、下行的情况来确定。
(√)12、计算牵引质量时,只考虑按列车在限制坡度上以机车的计算速度作等速运行为条件来确定牵引质量。
(×)13、在列车运行图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距离,每一车站中心划一横线,两站的斜线为列车在区间的运行线,斜率越陡,说明列车走行速度越高,走行时分越短。
(√)三选择题1、对铁路通过能力叙述正确的是:( B )A、铁路每年可通过的列车对数称为通过能力。
B、铁路每昼夜可通过的列车数称为通过能力。
C、铁路每年单方向运送的货物吨数称为通过能力。
D 、铁路每月可通过的列车对数称为通过能力。
2、对铁路输送能力叙述正确的是: ( B )A 、铁路每年单方向通过的列车数。
B 、铁路单方向每年运送的货物吨数。
C 、铁路每昼夜单方向运送货物吨数。
D 、以上答案均不对。
3、下面哪一项不属于牵引质量检算的限制条件( B )A 、起动条件B 、限制坡度条件C 、车站到发线有效长D 、车钩强度4、在牵引质量检算中,新线设计中货物列车长度计算公式,qG L L J L +=其中q 代表( A )A 、货车平均每延米质量B 、每辆货车平均净载C 、每辆货车平均总质量D 、单机牵引质量31、铁路设计使用的最主要规范是:( B )A 、技规B 、线规C 、牵规D 、桥规四、名词解释1、旅客周转量运送旅客的生产量,用人·公里来衡量。
2、货物周转量运送货物的生产量,用吨·公里来衡量。
3、货运量设计线或区段一年内单方向需要运输的货物吨数。
4、货运密度平均每公里铁路每年运送的货物吨数。
5、货流比指设计线上下行方向货运量不均衡时,轻车方向货运量与重车方向货运量的比值。
6、货运波动系数设计线的货运量在一年内各月份不相等时,一年内最大的月货运量和全年月平均货运量的比值。
7、机车牵引性能曲线表示机车轮周牵引力(纵轴)与运行速度(横轴)相互关系的曲线,通常由试验得到。
8、列车运行阻力列车运行时,作用在列车上的阻止列车运行且不能由司机控制的外力。
9、单位阻力单位机车或车辆质量所受的力。
10、制动距离司机施行制动,从移动闸柄到列车完全停车为止,列车所走行的一段距离称为制动距离。
11、空走距离指从司机移动闸柄到闸瓦发生作用时为止,列车所走行的距离。
12、有效制动距离指闸瓦发生作用时到列车完全停车时所走行的距离。
13、设计年度设计线交付运营后,客货运量是随着国名经济的发展逐年增长的,设计线能力必须与之适应,上述运量参数也需要设计年度提供,铁路设计年度分为初期、近期、远期,他们分别为铁路交付运营后第三年,第五年和第十年。
14、通过能力铁路每昼夜可以通过的列车对数称为通过能力。
15、输送能力铁路输送能力是铁路单方向每年能运送的货物吨数。
16、直通吸引范围直通吸引范围是路网中客货运量通过本设计线运送有力的区域范围。
17、地方吸引范围在设计线经行地区,客货运量由设计线运送有利的区域范围,按造由设计线运送运价最低(运距最短)的原则来确定。
五、问答题(每题4分,共20分)1、铁路设计使用的主要规程规范有哪些?铁路设计使用的规程和规范主要有: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路线路设计规范。
2、铁路运输生产量有哪些?旅客周转量、货物周转量。
3、铁路设计为什么要引入设计年度?答:铁路的建筑物和设备,应根据设计年度的运量分期加强,使铁路设施的能力与运量增长相适应。
这样,既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运输要求,又可节约初期投资。
4、牵引质量检算受哪些条件限制?a 起动条件的限制b 车站到发线有效长的限制c车钩强度的限制5、《线规》中规定哪些内容为各级铁路主要技术标准?正线数目、限制坡度、最小曲线半径、车站分布、到发线有效长度、牵引种类、机车类型、机车交路、闭塞类型。
第二章线路平面和纵断面习 题 二一、填空题1、线路平面由( 直线 )和( 曲线 )组成。
2、线路曲线由( 圆曲线 )和( 缓和曲线 )组成。
3、两相邻曲线,转向相同者称为( 同向曲线 ),转向相反者称为( 反向曲线)。
4、外矢距是指从( 直线交点 )到( 曲线中点 )点的直线距离。
5、圆曲线切线长公式是( 2αRtg T y = )6、圆曲线全长公式 ( ο180απR L y = )。
7、某既有曲线半径800M ,通过该曲线的限制速度是( 121.6 )km/h 。
8、夹直线长是指第一个曲线的( HZ 1)点到第二个曲线的(ZH 2 )点间距离。
9、曲线限速公式是( ),其中R 的单位是( 米 )。
10、目前我国中速铁路采用的缓和曲线线型是(外轨超高顺坡的三次抛物线)。
11、用两台或更多机车牵引的较陡坡度称为( 加力牵引坡度 )12、某变坡点左坡-2‰,右坡—7‰坡差是( 5 ‰ )。
13、《线规》规定:竖曲线半径Ⅰ、Ⅱ级铁路为( 10000 )M ,Ⅲ级铁路为( 5000 )M 。
14、在线路纵断面的变坡点处设置的竖向圆弧称为( 竖曲线 )。
15、新建铁路的最大坡度,在单机牵引路段称为( 限制 )坡度,在两台及以上机车牵引路段称为( 加力牵引 )坡度,其中最常见的为双机牵引,称为双机牵引坡度。
16、铁路平面和纵断面设计,必须保证行车( 安全 )和( 平顺 )。
17、设计线的吸引范围按运量性质可划分为( 直通 )吸引范围和( 地方 )吸引范围。
18、作用于列车上的力有( 机车牵引力)、( 列车运行阻力 )、( 列车制动力)。
19、《线规》规定:竖曲线半径Ⅰ、Ⅱ级铁路为( 10000 )M ,Ⅲ级铁路为( 5000 )M 。
20、在线路纵断面的变坡点处设置的竖向圆弧称为( 竖曲线 )。
21、新建铁路的最大坡度,在单机牵引路段称为( 限制 )坡度,在两台及以上机车牵引路段称为( 加力 )坡度,其中最常见的为双机牵引,称为双机牵引坡度。
22、某既有曲线半径800M ,通过该曲线的限制速度是( 121.6 )km/h 。
23、低速列车行驶于超高很大的曲线轨道,存在向( 内 )侧倾覆的危险。
R .V max 34=24、线路的克服高度为线路上坡方向上升的高度,又称(拔起高度)。
二、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1、线路纵断面是沿线路中心线所作的铅垂剖面展直后线路中心线的立面图,表示线路的起伏情况。
(√)2、线路平面和纵断面设计中必须保证行车安全和平顺,主要指不脱钩、不断钩、不脱轨、不途停、不运缓与旅客乘车舒适等。
(√)3、维修实践证明,夹直线最小长度在地形困难时,至少应不少于3节钢轨长度,即75米。
(×)4、我国铁路普遍采用曲线超高的设置方法为外轨提高法,外轨提高法是保持内轨高程不变而只抬高外轨的方法。
(√)5、我国铁路普遍采用曲线超高的设置方法为线路中心高度不变法。
(×)6、曲线半径越小,行车速度越高,则列车通过时离心力越大,所需设置的超高就越小。
(×)7、欠超高和过超高统称为未被平衡的超高,未被平衡的超高对旅客的舒适度没什么影响。
(×)8、铁路等级越高,客货运量越大,更需要有良好的运营条件和较低的运输成本,因此宜采用较大的限制坡度。
(×)9、曲线半径大些对行车和工程均有利。
(×)10、曲线半径越小,轮轨磨耗越严重。
(√)11、新建或改建曲线可以采用任何大小的半径。
(×)12、我国中速铁路采用五次抛物线的缓和曲线线型。
(×)13、我国中速铁路缓和曲线直角坐标公式Y= X3/6Rl0(√)14、缓和曲线越长对行车和工程越有利。
(×)15、缓和曲线越短对行车越有利。
(×)16、缓和曲线长度只要不短于《缓和曲线长度表》,选用任何值都可以。
(×)17、一般情况下,曲线半径小,应采用较长缓和曲线。
(√)18、一般情况下,曲线半径大,可采用较短缓和曲线。
(√)19、某变坡点左坡—2‰,右坡—7‰,则坡差是-—5‰。
(×)20、目前我国大量采用圆形竖曲线。
(√)21、道岔因条件困难时布置在竖曲线范围内时,竖曲线半径在正线及到发线上不小于50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