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城市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2022中国科学院内容完整版

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2022中国科学院内容完整版

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2022中国科学院内容完整版中国科学院14日在北京发布《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显示,青岛、昆明、三亚、大连、威海、苏州、珠海、厦门、深圳、重庆宜居指数排名全国40个被调查城市前10名,而北京和广州宜居指数分别为56.24分和56.78分,分别位居倒数第一名和第二名。

那么,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202__中国科学院内容是什么?下面WTT为大家揭秘。

《报告》负责人、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员张文忠介绍,他的研究团队选取了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等全国40个城市,开展了新一轮全国宜居城市问卷调查,重点分析^p 了中国宜居城市指数综合评价结果和分维度评价结果。

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宜居指数整体不高。

40个代表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准的城市,城市宜居指数平均值仅为59.92分,中位数为59.83分,均低于60分的居民基本认可值,反映出中国和谐宜居城市建设道路还很漫长。

根据评价结果,中国城市宜居指数评价的五座城市为青岛、昆明、三亚、大连和威海。

其中,青岛市城市的综合宜居性评价,位居全国第一位;昆明具备舒适宜人的自然环境和特色的社会文化环境,位居第二位;三亚市以空气环境健康取胜,位居第三位;大连市在城市安全性和自然环境宜人性上表现突出,位居第四;威海市自然环境舒适性和宜人性优势明显,位居全国第五位。

同时,中国城市宜居指数评价最低的五座城市为南昌、太原、哈尔滨、广州和北京。

其中,北京位居倒数第一位,离居民认可度尚有较大差距。

此外,郑州、南宁、呼和浩特、拉萨和银川宜居指数也相对较低。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本次《报告》评价指标共包括城市安全性、公共服务设施方便性、自然环境宜人性、社会人文环境舒适性、交通便捷性和环境健康性等6大维度和29个具体评价指标。

研究表明,居民评价得分的是公共服务设施方便性;其次是自然环境舒适度;然后是社会人文环境舒适性;而城市安全性评价得分最低,为55.76分,其中交通安全短板制约最为明显;环境健康性评价得分次低,为58.23分,并以雾霾污染要素评价最低,仅为56.4 分;交通便捷性评价也相对较低,为58.59分,停车便利性和交通运行通畅性是居民不满意的症结所在。

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

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

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目录1. 研究背景1.1 城市环境问题1.2 宜居城市需求2. 研究方法2.1 数据收集2.2 调查问卷设计3. 城市宜居指标3.1 空气质量3.2 城市绿化率3.3 交通便利性4. 典型宜居城市案例分析4.1 上海4.2 成都4.3 杭州5. 宜居城市建设建议5.1 提高环境管理水平5.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5.3 增加绿地建设6. 结论7. 参考文献1. 研究背景1.1 城市环境问题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城市面临着诸多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水质污染、噪音污染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1.2 宜居城市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宜居城市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人们希望在一个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交通便利的城市中居住,享受高品质的生活。

2. 研究方法2.1 数据收集本研究采用了多种途径进行数据收集,包括调查问卷、实地考察、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等,以全面了解各个城市的宜居情况。

2.2 调查问卷设计为了更好地了解居民对宜居城市的需求和期望,设计了一份详细的调查问卷,并对多个城市的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以获取客观的数据。

3. 城市宜居指标3.1 空气质量空气质量是衡量城市宜居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本研究通过PM2.5浓度、臭氧含量等指标来评估各城市的空气质量。

3.2 城市绿化率城市绿化率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身心健康,是评价城市宜居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3.3 交通便利性交通便利性对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影响深远,本研究将交通拥堵指数、公共交通覆盖率等因素纳入考虑。

4. 典型宜居城市案例分析4.1 上海作为中国经济发达城市之一,上海在空气质量改善、城市绿化建设等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和努力,成为典型的宜居城市之一。

4.2 成都成都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享有盛誉,城市绿化率高、交通便利性好,被誉为中国最宜居城市之一。

4.3 杭州杭州以其美丽的风景和宜人的气候吸引着无数游客和居民,城市绿化率高、空气质量好,是一个宜居的城市典范。

中国城市发展的研究报告

中国城市发展的研究报告

中国城市发展的研究报告中国城市发展的研究报告摘要:中国的城市发展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产物,也是人口流动和城市化的结果。

本报告从城市化的背景出发,结合中国城市发展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分析了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引言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近年来,中国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快速崛起。

其中,城市发展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全国范围内的人口流动和城市化进程推动了中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和空前繁荣。

二、城市化的背景中国城市化的加速进程始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

经济改革带来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工业化进程推动了人口流动,城市人口激增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

三、城市发展的特点1.经济发展:中国城市经济规模庞大,城市人口规模大,城市贡献了大部分国内生产总值。

2.人口流动:城市发展吸引了大量人口涌入,形成了大规模劳动力市场,为城市经济增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3.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发展需求推动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桥梁、交通、电力、水利等。

四、城市发展面临的挑战1.资源压力:城市人口的增长对城市资源,包括土地、水资源、能源等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2.环境污染: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排放物和工厂废气,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3.社会失衡:城市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拉大,社会问题日益突出。

五、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城市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和人类发展的需要。

城市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生活条件,同时也带来了创新和文化交流的机会。

六、政策建议1.加强城市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避免城市无序扩张,合理利用土地和资源。

2.推动绿色发展:注重能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力度。

3.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资力度,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

结论:中国城市发展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流动的产物。

尽管城市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但是城市化进程的推动力和城市发展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中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研究综述报告

中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研究综述报告

中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研究综述报告随着中国快速发展经济和城市化进程,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

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工业和交通尾气、燃煤等大气污染源释放的有害气体进一步加剧了城市环境空气污染问题。

本文将对中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研究的现状、主要污染源、影响因素及政策措施等进行综述报告。

一、现状分析据国家环境保护部统计数据,我国PM2.5浓度在城市环境中的平均浓度为89ug/m3,是WHO标准的2.4倍。

70%以上的城市PM2.5超标,其中有32个省会城市的PM2.5浓度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标准。

另外,二氧化氮等其他有害气体的浓度也超出了国家标准。

这些数据说明,我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问题十分严重。

二、主要污染源中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污染主要来自四个方面:工业、交通、燃煤和沙尘暴。

1.工业污染工业是城市环境中的主要污染源之一,由于部分厂房采用陈旧技术和设备,导致排放高浓度的有害气体进入大气中。

轻工、重工和化工等工业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会污染空气、土壤和水环境。

2.交通污染汽车尾气是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数据显示,汽车尾气占PM2.5的25%。

此外,高速公路上的汽车排放尾气、压路机挥发的有害气体、装卸货时产生的尘土等都会造成空气污染。

3.燃煤污染由于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大量的农村和城市地区仍依靠燃煤供热、供电。

燃煤会释放挥发性有机物、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同时也会排放大量的灰尘。

煤炭的污染对空气质量影响最大。

4.沙尘暴污染在中国北方,在秋冬季节的沙尘暴中,会产生大量的颗粒物,影响城市空气质量。

沙尘暴一般都是源自地球的干旱和盐碱地区。

三、影响因素中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因素十分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气象因素气象因素包括气温、湿度、气压和风速等。

风速和雨量可以降低空气污染物的浓度。

而局地低气压和气温逆温作用会导致污染物停留在较低的空间,使污染物浓度增大。

2.排放源城市中的排气源主要是机动车辆和工业生产。

2021年中科院发布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摘要

2021年中科院发布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摘要

中科院发布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摘要中科院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摘要中国科学院14日《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中国城市的宜居指数整体不高,40个代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最高水准的城市,城市宜居指数平均值仅为59.92分,低于60分的居民基本认可值。

报告指,这反映出中国和谐宜居城市的建设道路还很漫长。

《报告》提出了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共包括城市安全性、公共服务设施方便性、自然环境宜人性、社会人文环境舒适性、交通便捷性和环境健康性等6大维度和29个具体评价指标。

“在29个具体评价指标上,尽管房价与宜居城市有直接关系,但我们特意回避了房价这一评价指标,这主要是为了避免评价结果被房地产商用来炒作。

”《报告》负责人、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员张文忠对此解释。

根据评价结果,中国城市宜居指数评价最高的10座城市依次为青岛、昆明、三亚、大连、威海、苏州、珠海、厦门、深圳、重庆。

评价最低的5座城市为南昌、太原、哈尔滨、广州、北京,其中北京位居倒数第1,距离居民认可度尚有一定距离。

此外,郑州、南京、呼和浩特、拉萨、银川的宜居性评价较低。

《报告》显示,青岛、昆明、三亚、大连、威海、苏州、珠海、厦门、深圳、重庆宜居指数排名全国40个被调查城市前10名。

北京和广州宜居指数分别为56.24分和56.78分,分别位居倒数第一名和第二名。

二、三线城市的交通便捷性评价较高。

40个被调查城市的交通便捷性评价相对较低且得分较为集中,平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58.59和59.11分,属于中国宜居城市建设的短板领域。

而交通便捷性评价最高的城市分别为厦门、苏州、济南、海口和银川等,另外威海、石家庄和昆明的交通便捷性评价也相对较高。

东部沿海和西部高原城市的环境健康性评价较高。

40个被调查城市的环境健康性评价相对较低,平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58.24、59.17分,是制约我国宜居城市建设的重要瓶颈。

在40个被调查城市中,环境健康性评价较高的不仅包括厦门、青岛和威海等东部沿海城市,还包括西宁和银川等西部地区高原城市。

中国城市发展的研究报告

中国城市发展的研究报告

中国城市发展的研究报告近年来,中国城市发展迅猛,其城市化进程迅速加速。

城市化不仅仅是简单的人口向城市迁移,还包括了城市的建设、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进步等多个方面。

本研究报告将对中国城市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中国城市发展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人口规模庞大、资源供应紧张、环境问题凸显、城市规划不合理等。

在人口问题上,中国的人口庞大,城市人口急速增加,但人口迁移带来了社会问题,包括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压力。

此外,城市发展所需的资源供应紧张,包括用水、用电、用地等。

环境问题也是城市发展必须重视的方面,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另外,城市规划不合理也是一个制约城市发展的因素,城市功能分区混乱、城市交通拥堵等问题亟待解决。

在积极应对这些挑战的同时,中国城市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首先,中国通过城市建设推动了经济发展。

城市的建设投资大量增加,推动了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金融等行业的繁荣。

其次,城市化使人们享受到了更好的生活质量,包括就业机会、教育资源、医疗保障等。

再次,城市化促进了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城市带来了更多的文化交流和互动。

为了实现可持续城市发展,有必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首先,要优化城市规划,加强土地利用和资源保护。

合理利用城市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建立生态保护区,保护水源、森林等自然资源。

其次,要加强城市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力度,提高公共服务设施的质量和效率。

再次,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

加大对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促进城市经济的转型升级。

最后,要加强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

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发展清洁能源和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之,中国城市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仍面临许多挑战。

只有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管理,加强资源保护和环境治理,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绿色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城市发展,并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

我们相信,在政府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城市发展一定能够取得更加美好的未来。

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

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

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一、引言宜居城市是指居民生活质量高、宜人的城市环境。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宜居城市建设成为各级政府关注的热点。

本报告旨在研究中国宜居城市的现状,分析宜居城市的重要因素,并提出提升宜居城市建设的策略。

二、现状分析目前,中国的宜居城市建设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方面,城市环境逐渐改善,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噪音污染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城市绿化覆盖率逐年提高。

另一方面,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交通出行便利,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然而,宜居城市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城市负担过重、户籍限制、城市规划缺乏科学性等。

三、宜居城市的重要因素1.环境质量环境质量是影响城市宜居程度的重要因素。

包括空气质量、水质、土壤质量等。

近年来,中国加大了对环境保护的力度,环境质量逐步改善。

但仍需进一步加大污染治理力度,降低环境污染程度。

2.公共服务水平公共服务水平是衡量城市宜居性的重要指标。

包括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的覆盖率和质量。

目前,我国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但在一线城市与中小城市、城乡差距还是比较大,需要加大对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服务质量。

3.城市规划与建设城市规划与建设是宜居城市的基础。

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能够使城市的布局更加合理,交通流畅,人们生活更加便利。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四、提升宜居城市建设的策略1.加强环境保护加大环境治理力度,降低空气、水、土壤的污染程度。

促进绿色发展,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

建立健全环境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环境问题。

2.加大对公共服务的投入增加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服务质量。

缩小城乡差距,推动一线城市和中小城市的协调发展。

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

3.科学规划城市建设加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合理规划城市布局,提高交通系统的便利性。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2020中国宜居城市报告出炉

2020中国宜居城市报告出炉

2020中国宜居城市报告出炉6月14日,中国科学院宜居城市研究团队发布了最新版《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

报告显示中国宜居城市第一名的是山东青岛,而广州还有北京垫底!该报告对全国40个城市通过居民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的方式,从城市安全性、公共服务设施方便性、自然环境宜人性、社会人文环境舒适性、交通便捷性和环境健康性等6大维度和29个具体指标进行评比,对被调查的40个城市进行排名。

其中,青岛位居榜首,北京排在倒数第一。

广州宜居指数仅比北京高0.54分,排在倒数第二位。

排名前十位的城市依次为:青岛、昆明、三亚、大连、威海、苏州、珠海、厦门、深圳、重庆。

穿越了国内最长喀斯特地貌的贵广高铁,总投资918.19亿元,可是开通后车票收入一年才10亿元,还不算水电、人工服务、零件损耗、维护等费用,亏损运营属意料之中。

《报告》首次运用大量居民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反映公众真实的城市宜居性感受。

报告显示,中等收入群体的满意度要高于高收入和低收入人群。

在环境健康性评价中,排名靠前的不仅有厦门、青岛和威海等东部沿海城市,西宁和银川等西部高原城市的评价也较高。

而北京在环境健康性评价中,从2020年到2020年出现了负增长。

报告指出,北京城市宜居指数排名倒数第一,主要受环境健康性、交通便捷性和居民对自然环境的认可度等三大维度的制约。

而青岛至少有三大维度排名前列,分别为公共服务设施方便性评价、东部沿海城市的自然环境宜人性、东部沿海和西部高原城市的环境健康性评价。

《报告》负责人、中科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张文忠介绍说,在29个具体评价指标上,特意回避了房价这个指标,主要是为了避免评价结果被房地产商炒作。

中国宜居城市的分维度评价一线城市的城市安全性评价较高。

城市安全性维度评价在6大指标中得分最低,距离全国宜居指数平均值差距达到4分以上,但深圳、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安全性评价均较高。

请您谅解我做出的决定,也原谅我采取的暂别方式,我希望我们能再有共事的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城市研究报告
1


Part1
Part2
Part 3
人口吸引力
城市拥堵
公共交通
人 口 吸 引 力
Popul a ti on At t r a c t i v e ne s s
2017年第一季度参评的中国49个主要城市吸引了全国城市新流入常驻人口的39%,参评城市中,吸引力指数较高的城市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部分城市及成 都、重庆等西部城市。
深圳市
4% 6% 8%
东莞市 广州市 惠州市 重庆市 佛山市 汕头市 南宁市 长沙市 武汉市 上海市
1%
0%
2%
0%
2%
0%
2%
4%
6%
8%
重庆市
深圳市 成都市 西安市 广州市
重庆市 南宁市 长沙市 武汉市 上海市
无锡市
北京市 嘉兴市
15
北京市 沧州市 廊坊市 唐山市 邯郸市 4.15% 4.08% 3.47% 2.76%
深圳市 北京市 广州市 上海市 东莞市 重庆市 苏州市 成都市 杭州市 郑州市
8.027 7.585 7.379 6.544 5.941 5.655 5.343 4.877 4.181 3.789
省会城市中人口吸引力Top城市主要分布在南方,广州位列第一,且相比排名第二的成都吸引力指数遥遥领先,南宁、昆明进入Top。
保定市 廊坊市 邯郸市 天津市 张家口市 邢台市 周口市 承德市 石家庄市 沧州市
苏州市 南通市 盐城市 阜阳市 杭州市 六安市 重庆市 周口市 合肥市 南京市
佛山市 深圳市 东莞市 湛江市 茂名市 清远市 衡阳市 揭阳市 汕头市 惠州市
东莞市 广州市 惠州市 茂名市 湛江市 揭阳市 重庆市 梅州市 汕尾市 玉林市
18
开封市 周口市 新乡市
6.38% 6.12% 5.47% 4.87% 4.23% 4.02% 3.83% 3.49% 3.47% 3.47%
洛阳市
商丘市 许昌市 南阳市
北京市
驻马店市 平顶山市
注:国家中心城市包含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成都、郑州、武汉,该说明引自《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2020年)》、《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
北京市 天津市 保定市 石家庄市 邯郸市 京津冀其他城市
京 津 冀 长 三 角 珠三角
山东省 山西省 辽宁省
河南省 内蒙 古自治区 其 他省份
河南省 广东省 山东省
安徽省非长三角地区 江苏省非长三角地区 其他省份
广东省非珠三角地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湖 北省
湖南省 河南省 其他省份
6
人口吸引力排名Top城市中,长三角、珠三角各占三席,人口吸引力突出,除此之外还包含北京、重庆、成都及郑州。
深圳市
北京市
广州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6% 32% 19%
19% 34% 16% 33% 31%
19%
30%
21% 30%
上海市
东莞市
重庆市
朝阳区
海淀区 昌平区 丰台区 大兴区
通州区
顺义区 西城区 房山区 东城区
石景山区
怀柔区 密云区 门头沟区 平谷区
延庆区
10
浦东新区 闵行区 松江区 嘉定区 宝山区 青浦区 奉贤区 普陀区 徐汇区 杨浦区 静安区 金山区 黄浦区 虹口区 长宁区 崇明区
11
白云区
番禺区
天河区 海珠区 花都区 增城区 黄埔区 荔湾区 越秀区 南沙区 从化区
12
宝安区 龙岗区 南山区 福田区
罗湖区
盐田区
注:深圳市行政区划版本截止2016年底。
13
北京市
上海市
广州市
深圳市
27.2%
72.8% 77.3%
22.7% 68.0%
32.0% 70.0%
30.0%
Top城市占比 其他 0% 2% 4% 6% 0% 2% 4% 6% 0% 2% 4% 6% 8% 0% 2% 4% 6% 8%
5.32%
2.79%
2.74% 2.34%
2.25%
2.14% 1.99% 1.89%
注:国家中心城市包含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成都、郑州、武汉,该说明引自《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2020年)》、《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
17
成都第一季度新流入的常驻人口主要来自于四川省及周边省份,Top来源城市占比32.99%,且除重庆外,其他均为四川省内部城市。
39% 61%


49个主要城市迁入人口占比
全国其他城市迁入人口占比
人口吸引力指数
7.88%
城市群流入人口占比 6.03% 4.01%
京津冀
长三角
珠三角 城市群内T op5城市流入人口占比
京津冀
长三角
珠三角
上海市 苏州市 杭州市 宁波市 金华市 长三角其他城市
深圳市 广州市 东莞市 佛山市 惠州市 珠三角其他城市
.87%
保定市
德州市 石家庄市 哈尔滨市 上海市
2.44%
2.16% 1.89% 1.64% 1.43%
注:国家中心城市包含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成都、郑州、武汉,该说明引自《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2020年)》、《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
16
成都市 深圳市 东莞市 上海市 广州市 北京市 遵义市 泉州市 温州市 昆明市 3.76% 3.33%
14
从上海、广州、深圳流出的人口,大部分流向周边城市,北京流出人口分布较分散。在新一线城市中,重庆对北上广深流出人口都有较高的吸引力。
北京市
0%
天津市 石家庄市 上海市 哈尔滨市 郑州市
上海市
2% 3%
苏州市 南通市 杭州市 重庆市 合肥市 南京市 徐州市
广州市
4% 6%
佛山市 深圳市 东莞市 汕头市 惠州市
重庆市 德阳市 资阳市
4.75% 4.34% 3.86% 3.69% 3.67% 2.99% 2.62% 2.52% 2.48% 2.07%
眉山市
绵阳市 南充市 内江市 乐山市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凉山彝族自治州
注:国家中心城市包含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成都、郑州、武汉,该说明引自《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2020年)》、《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
广州市 成都市 杭州市 郑州市 武汉市 西安市 长沙市 南京市 南宁市 昆明市 4.877 4.181 3.789 3.416 3.330 2.818 2.662 2.197 2.4
7.379
17% 33% 17%
16%
29%
22%
18% 35% 17%
33%
33%
30%
18-24岁 25-34岁 35-44岁 其他年龄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