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2020中国科学院内容完整版.doc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介绍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介绍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以下简称“城环所”)是中国科学院下属的一所研究机构,成立于1980年。
城环所致力于研究城市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并为城市环境问题提供科学支持和解决方案。
下面将为你介绍城环所的研究方向、科研成果和在社会发展中的贡献。
一、研究方向城环所的研究方向包括城市环境质量与调控、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环境规划与管理等。
在城市环境质量与调控方面,城环所开展了大气污染物的来源、传输与控制研究,为城市大气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城环所还研究了水资源、土壤污染和噪声环境等方面的问题,为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和保护提供了技术支持。
在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城环所主要关注城市人居环境、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资源利用等问题。
通过研究城市定量生态学、城市再生水利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内容,城环所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和决策支持。
此外,城环所还致力于城市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研究。
通过城市环境评价、城市环境规划和环境管理等内容的研究,城环所为城市环境的规划与管理提供了决策参考和技术支持。
二、科研成果城环所在各个研究方向上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在城市环境质量与调控方面,城环所成功开展了城市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大气污染治理措施,为我国城市大气环境的改善做出了积极贡献。
此外,城环所还在水资源管理、土壤污染治理和噪声环境控制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城环所开展了城市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城市绿化建设与生态保护的方案,有效提高了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此外,城环所还在城市资源利用、城市再生水利用和垃圾处理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城市环境规划与管理方面,城环所通过开展城市环境评价和规划编制等工作,为城市环境的合理规划与管理提供了科学支持。
城环所还参与了多个城市的环境规划与管理项目,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推动。
2024年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2024年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综合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从多日的繁忙和疲惫..的狼毫,我仿佛发现一束久别重..那纯淬..中脱出身来,用手指碾开逢的微光流进心湖。
老墨在石砚中研磨出浓香,铺开一张雪白的宣纸,胸中涌出画面。
润饱墨汁的笔尖与宣纸(交融/交汇)——烟雾氤氲,掩映着山涧,又蜿蜒出一道清溪。
我悬着腕,手执毛笔前后左右(起伏/游动),墨晕在宣纸上洇染..开,将我的思绪带入苍茫寂寥..的矮树(甲),忽而狂风(乙),卷土黄沙(丙)。
在路....的境地□缠满青藤的尽头,平静的湖水(映照/照射)出一片潋滟山光。
(虽然/然而)这光影须臾便逝,闪烁..着遁入..。
..水气中,只在我的心湖上留下层层涟漪我从梦境重回现实,将手中笔锋一转:清淡的墨色,追逐着山阴的行云徜徉;山阳的熙光..写意在纸上,然后题跋..落款。
横,是江南水乡碧苔染..了垄上新桑。
我将胸中丘壑..□明媚翠的幽径;撇,是塞外阡陌翩跹起舞....的孤烟□捺,是高原....的垂杨;竖,是西北大漠扶摇直上雄鹰开张滑翔....。
放下毛笔,我感觉倦怠涤净,继而心..的翅膀□皆为静中寓动,都在蓄势待发神生出了久违的空灵。
1.结合文中语境,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疲惫碾开洇.染(yīn)苍茫寂寥B.青藤闪烁遁入翩跹.起舞(qiān)C.熙.光(xī)明媚纯淬扶摇直上D.丘壑题跋.(bá)滑翔蓄势待发2.依次选用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交融起伏映照虽然B.交汇起伏照射然而C.交汇游动映照然而D.交融游动照射虽然3.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三处,与原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①点缀着那条崎岖古道①掩埋了一个个过往的足印①侵袭出草木褪下的枯叶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4.下面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润饱墨汁”“烟雾氤氲”“须臾便逝”三个短语的结构都是相同的。
B.“一道清溪”“一片潋滟山光”“笔锋一转”中的“一道”“一片”“一转”都是数量词。
中国最宜居城市排名

中国最宜居城市排名1.中国科学院14日在北京发布《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显示,青岛、昆明、三亚、大连、威海、苏州、珠海、厦门、深圳、重庆宜居指数排名全国40个被调查城市前10名,而北京和广州宜居指数分别为56.24分和56.78分,分别位居倒数第一名和第二名。
2.《报告》负责人、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员张文忠介绍,他的研究团队选取了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等全国40个城市,开展了新一轮全国宜居城市问卷调查,重点分析了中国宜居城市指数综合评价结果和分维度评价结果。
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宜居指数整体不高。
40个代表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最高水准的城市,城市宜居指数平均值仅为59.92分,中位数为59.83分,均低于60分的居民基本认可值,反映出中国和谐宜居城市建设道路还很漫长。
根据评价结果,中国城市宜居指数评价最高的五座城市为青岛、昆明、三亚、大连和威海。
其中,青岛市城市的综合宜居性评价最高,位居全国第一位;昆明具备舒适宜人的自然环境和特色的社会文化环境,位居第二位;三亚市以空气环境健康取胜,位居第三位;大连市在城市安全性和自然环境宜人性上表现突出,位居第四;威海市自然环境舒适性和宜人性优势明显,位居全国第五位。
同时,中国城市宜居指数评价最低的五座城市为南昌、太原、哈尔滨、广州和北京。
其中,北京位居倒数第一位,距离居民认可度尚有较大距离。
《报告》还指出,北京城市宜居指数之所以倒数第一,主要受制于环境健康性、交通便捷性和居民对自然环境的认可度三大维度瓶颈制约。
其中,环境健康性维度成为北京宜居城市建设的最大短板。
此外,郑州、南宁、呼和浩特、拉萨和银川宜居指数也相对较低。
据了解,本次《报告》评价指标共包括城市安全性、公共服务设施方便性、自然环境宜人性、社会人文环境舒适性、交通便捷性和环境健康性等6大维度和29个具体评价指标。
报告对中国40个案例城市不同维度的城市宜居性评价比较发现,居民评价得分最高的是公共服务设施方便性,其次是自然环境舒适度,然后依次是人文环境舒适度、交通便捷性、环境健康性和城市安全性。
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2020中国科学院内容完整版.doc

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2020中国科学院内容完整版中国科学院14日在北京发布《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显示,青岛、昆明、三亚、大连、威海、苏州、珠海、厦门、深圳、重庆宜居指数排名全国40个被调查城市前10名,而北京和广州宜居指数分别为56.24分和56.78分,分别位居倒数第一名和第二名。
那么,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20xx中国科学院内容是什么?下面我为大家揭秘。
《报告》负责人、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员张文忠介绍,他的研究团队选取了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等全国40个城市,开展了新一轮全国宜居城市问卷调查,重点分析了中国宜居城市指数综合评价结果和分维度评价结果。
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宜居指数整体不高。
40个代表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准的城市,城市宜居指数平均值仅为59.92分,中位数为59.83分,均低于60分的居民基本认可值,反映出中国和谐宜居城市建设道路还很漫长。
根据评价结果,中国城市宜居指数评价的五座城市为青岛、昆明、三亚、大连和威海。
其中,青岛市城市的综合宜居性评价,位居全国第一位;昆明具备舒适宜人的自然环境和特色的社会文化环境,位居第二位;三亚市以空气环境健康取胜,位居第三位;大连市在城市安全性和自然环境宜人性上表现突出,位居第四;威海市自然环境舒适性和宜人性优势明显,位居全国第五位。
同时,中国城市宜居指数评价最低的五座城市为南昌、太原、哈尔滨、广州和北京。
其中,北京位居倒数第一位,离居民认可度尚有较大差距。
此外,郑州、南宁、呼和浩特、拉萨和银川宜居指数也相对较低。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本次《报告》评价指标共包括城市安全性、公共服务设施方便性、自然环境宜人性、社会人文环境舒适性、交通便捷性和环境健康性等6大维度和29个具体评价指标。
研究表明,居民评价得分的是公共服务设施方便性;其次是自然环境舒适度;然后是社会人文环境舒适性;而城市安全性评价得分最低,为55.76分,其中交通安全短板制约最为明显;环境健康性评价得分次低,为58.23分,并以雾霾污染要素评价最低,仅为56.4 分;交通便捷性评价也相对较低,为58.59分,停车便利性和交通运行通畅性是居民不满意的症结所在。
2020年中国宜居城市前十强,青岛第一,昆明第二,重庆第十

2020年中国宜居城市前十强,青岛第一,昆明第二,重庆第十展开全文我们常常说宜居的城市,是从多个方面来综合评价,比如就会考虑到城市安全、自然环境宜人、环境健康,交通便捷和社会环境舒适。
这次看2020年中国宜居城市出炉,选取了40个城市,而这次我们来看看前十名这些城市,这些城市是适合我们居住的城市,不过让人想不到的是第一名不是直辖市、也不是省会城市,并且它还是北方城市,也就是山东省青岛市。
这次青岛市位居2020年中国宜居城市首位,昆明排在第二名,第三则是三亚市。
青岛代表了北方城市,昆明和三亚是南方城市,其实青岛高居榜首,这也是青岛作为一个海滨城市,去过人都知道那里有山有海,空气清新,街道也特别干净,而且我觉得青岛绿化做得不错,再加之气候宜人,冬天不是太冷,夏天有着海风也不是太热,再加之近些年青岛经济发展迅速,又是特大城市,它的首位度超过省会济南,去了山东的游客必然会去青岛旅游一圈,看看那里的蓝天白云海滩。
从南北来看宜居城市前五强中,青岛、大连、威海都是北方城市,除了青岛居首位,大连与威海排名第四与第五,这么看这几座北方城市名次都是比较靠前的,青岛和威海都属于山东省,而大连属于辽宁省,有的人认为南方城市更宜居,所以有些北方城市人搬到南方,不过这次排名中这几座北方城市是中国最宜居的城市,而且也都是靠近海边,是海滨城市。
不过前十强中,南方城市明显多于北方城市,前面说到的三亚和昆明,还有第六的苏州、第七的珠海、第八的厦门和第九的深圳,以及第十的重庆都是南方城市。
从这些城市中可以看出,三亚、珠海、厦门、深圳都是出了名的海滨城市,这些地方风景秀丽,也是旅游最佳目的地,三亚就是旅游人气比较高的城市,还有厦门每年去旅游的人也同样很多,深圳则是其绿化做的不错,休闲公园众多。
让我意外的是重庆居然排在第十名,而成都却没有进入前十强,很多人对重庆印象是网红城市,景点众多,还有地道重庆火锅和其他特色当地美食,不过重庆作为山城、雾城,让人们不喜欢是它的天气,夏天有高温,甚至是全国的火炉,而且热起来太过湿润,不过这几年夏天高温有所下降,没有前些年那么高的温度,还有重庆空气质量和蓝天指数在全国排名有所上升,这也是由于这些年一些污染企业搬迁或者经过改造,改票了重庆整体环境,所以重庆能排入第十也算是实至名归。
2020中国宜居城市报告出炉

2020中国宜居城市报告出炉6月14日,中国科学院宜居城市研究团队发布了最新版《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
报告显示中国宜居城市第一名的是山东青岛,而广州还有北京垫底!该报告对全国40个城市通过居民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的方式,从城市安全性、公共服务设施方便性、自然环境宜人性、社会人文环境舒适性、交通便捷性和环境健康性等6大维度和29个具体指标进行评比,对被调查的40个城市进行排名。
其中,青岛位居榜首,北京排在倒数第一。
广州宜居指数仅比北京高0.54分,排在倒数第二位。
排名前十位的城市依次为:青岛、昆明、三亚、大连、威海、苏州、珠海、厦门、深圳、重庆。
穿越了国内最长喀斯特地貌的贵广高铁,总投资918.19亿元,可是开通后车票收入一年才10亿元,还不算水电、人工服务、零件损耗、维护等费用,亏损运营属意料之中。
《报告》首次运用大量居民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反映公众真实的城市宜居性感受。
报告显示,中等收入群体的满意度要高于高收入和低收入人群。
在环境健康性评价中,排名靠前的不仅有厦门、青岛和威海等东部沿海城市,西宁和银川等西部高原城市的评价也较高。
而北京在环境健康性评价中,从2020年到2020年出现了负增长。
报告指出,北京城市宜居指数排名倒数第一,主要受环境健康性、交通便捷性和居民对自然环境的认可度等三大维度的制约。
而青岛至少有三大维度排名前列,分别为公共服务设施方便性评价、东部沿海城市的自然环境宜人性、东部沿海和西部高原城市的环境健康性评价。
《报告》负责人、中科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张文忠介绍说,在29个具体评价指标上,特意回避了房价这个指标,主要是为了避免评价结果被房地产商炒作。
中国宜居城市的分维度评价一线城市的城市安全性评价较高。
城市安全性维度评价在6大指标中得分最低,距离全国宜居指数平均值差距达到4分以上,但深圳、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安全性评价均较高。
请您谅解我做出的决定,也原谅我采取的暂别方式,我希望我们能再有共事的机会。
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

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摘要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速和民众对生活质量期望值的攀升,打造宜居城市已成为驱动城市发展的关键目标。
本研究透过对中国宜居城市现状的细致剖析及面临的挑战,融合国际国内关于宜居城市建设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经验,旨在提出贴合中国实际的策略与建议。
研究揭示,中国宜居城市建设在生态环境维护、社会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供给、及安全水平方面尚存缺陷,具体表现诸如空气质量恶化、水资源紧张、产业结构失衡、以及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不均衡等问题。
基于上述问题,本研究相应地规划了一系列应对策略:强化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工作、促进产业升级与转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以及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等。
在生态环境改善领域,本研究着重提倡大气净化措施、水质保护行动、城市绿化的增强与扩展,以及积极倡导并实施低碳、环保的生活模式。
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策略,我们主张加速产业结构向更高级形态转变,强化职业能力培训配合高效的就业服务机制,同时,呼吁健全社会保障网络和深化社会福利制度改革。
在优化公共服务的讨论中,本研究重视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备性与高效管理、服务品质的持续提升及运作效率的优化,并鼓励社会各界力量的积极参与及协同治理模式。
对于安全领域的改进,我们集中关注于强化社会治安管控、提升交通安全管理水平,以及建立更加周密的自然灾害防御系统。
通过实施这些策略,可以有效提升中国宜居城市的整体水平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未来,宜居城市建设还需注重创新驱动与智能化发展、绿色发展与生态修复、包容性发展与社会公平、国际化交流与全球合作、以人为本与人文关怀以及文化传承与特色塑造等方面的战略路径。
这些路径将为宜居城市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推动中国宜居城市建设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关键词:宜居城市;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公共服务;安全性;建设策略;战略路径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确保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成为了核心议题。
在此趋势下,"宜居城市"的概念愈发彰显其重要性,成为评判城市发展成就与民众福祉状况的一个标杆。
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2020中国科学院内容完整版文档

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2020中国科学院内容完整版文档Research Report on livable cities in China 2020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2020中国科学院内容完整版文档小泰温馨提示:研究报告分为研究的对象和方法、研究的内容和假设、研究的步骤及过程以及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研究报告内容的逻辑性是整个研究思路逻辑性的写照。
本文档根据研究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xxx学院14日在北京发布《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显示,青岛、昆明、三亚、大连、威海、苏州、珠海、厦门、深圳、重庆宜居指数排名全国40个被调查城市前10名,而北京和广州宜居指数分别为56.24分和56.78分,分别位居倒数第一名和第二名。
那么,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20xxxxx学院内容是什么?下面小泰为大家揭秘。
《报告》负责人、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员张文忠介绍,他的研究团队选取了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等全国40个城市,开展了新一轮全国宜居城市问卷调查,重点分析了中国宜居城市指数综合评价结果和分维度评价结果。
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宜居指数整体不高。
40个代表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准的城市,城市宜居指数平均值仅为59.92分,中位数为59.83分,均低于60分的居民基本认可值,反映出中国和谐宜居城市建设道路还很漫长。
根据评价结果,中国城市宜居指数评价的五座城市为青岛、昆明、三亚、大连和威海。
其中,青岛市城市的综合宜居性评价,位居全国第一位;昆明具备舒适宜人的自然环境和特色的社会文化环境,位居第二位;三亚市以空气环境健康取胜,位居第三位;大连市在城市安全性和自然环境宜人性上表现突出,位居第四;威海市自然环境舒适性和宜人性优势明显,位居全国第五位。
同时,中国城市宜居指数评价最低的五座城市为南昌、太原、哈尔滨、广州和北京。
其中,北京位居倒数第一位,离居民认可度尚有较大差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2020中国科学院
内容完整版
中国科学院14日在北京发布《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显示,青岛、昆明、三亚、大连、威海、苏州、珠海、厦门、深圳、重庆宜居指数排名全国40个被调查城市前10名,而北京和广州宜居指数分别为56.24分和56.78分,分别位居倒数第一名和第二名。
那么,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20xx中国科学院内容是什么?下面我为大家揭秘。
《报告》负责人、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员张文忠介绍,他的研究团队选取了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等全国40个城市,开展了新一轮全国宜居城市问卷调查,重点分析了中国宜居城市指数综合评价结果和分维度评价结果。
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宜居指数整体不高。
40个代表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准的城市,城市宜居指数平均值仅为59.92分,中位数为59.83分,均低于60分的居民基本认可值,反映出中国和谐宜居城市建设道路还很漫长。
根据评价结果,中国城市宜居指数评价的五座城市为青岛、昆明、三亚、大连和威海。
其中,青岛市城市的综合宜居性评价,位居全国第一位;昆明具备舒适宜人的自然环境和特色的社会文化环境,位居第二位;三亚市以空气环境健康取胜,位居第三位;大连市在城市安全性和自然环境宜人性上表现突出,位居第四;威海市自然环境舒
适性和宜人性优势明显,位居全国第五位。
同时,中国城市宜居指数评价最低的五座城市为南昌、太原、哈尔滨、广州和北京。
其中,北京位居倒数第一位,离居民认可度尚有较大差距。
此外,郑州、南宁、呼和浩特、拉萨和银川宜居指数也相对较低。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本次《报告》评价指标共包括城市安全性、公共服务设施方便性、自然环境宜人性、社会人文环境舒适性、交通便捷性和环境健康性等6大维度和29个具体评价指标。
研究表明,居民评价得分的是公共服务设施方便性;其次是自然环境舒适度;然后是社会人文环境舒适性;而城市安全性评价得分
最低,为55.76分,其中交通安全短板制约最为明显;环境健康性评价得分次低,为58.23分,并以雾霾污染要素评价最低,仅为56.4 分;交通便捷性评价也相对较低,为58.59分,停车便利性和交通运行通畅性是居民不满意的症结所在。
“城市安全性、环境健康性和交通便捷性已成为当前制约中国宜居城市建设的‘三大’短板。
”不过,张文忠同时解释,“在29个具体评价指标上,尽管房价与宜居城市有直接关系,但我们特意回避了房价这一评价指标,这主要是为了避免评价结果被房地产商用来炒作。
”
《报告》还指出,北京城市宜居指数之所以倒数第一,主要受制于环境健康性、交通便捷性和居民对自然环境的认可度三大维度瓶颈制约。
其中,环境健康性维度成为北京宜居城市建设的短板。
宜居城市的构成要素
《GN中国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由包括生态环境健康指数、城市安全指数、生活便利指数、生活舒适指数、经济富裕指数、社会文明指数、城市美誉度指数在内的七项一级指标,四八项二级指标,七四项三级指标组成。
总结一下城市宜居性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安全要素
安全是人的需求层次中除了基础生理需求之外的首选。
目前城市的物质生活水平使绝大部分城市居民已无需过多地关注基础生理
需要, 安全成为现代社会中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维护公共安全是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发展的基础, 是居民安居乐业的必要条件和创造宜居环境的保证。
因此, 宜居城市需要有完善的预防与应急处理机制和有效控制危机的能力, 可以将
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等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使居住在这个城市的居民有较高的安全感。
2、生态环境要素
城市宜居继而体现在环境宜居上。
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空气质量恶化、水源安全性降低、环境退化等环境问题使公众对良好环境的追求更为迫切。
宜居城市应该拥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工建筑环境,实现二者的相互协调和有机融合,从而创造出怡人的城市景观,
满足居民生理和心理舒适的需求。
3、历史文化要素
在宜居城市里, 政治清明, 政局稳定,社会风气良好, 公众有归属感, 并且为身为城市的一分子感到骄傲。
城市能够接纳外来种族、文化和事物, 但不盲目改变自身的文化特色, 社会各阶层相处融洽, 城市历史文脉与城市社区有机融合, 这一切都是城市宜居性的体现。
所以, 社会文化要素是城市宜居性的基础要素之一。
在宜居城市建设过程中必须维护城市文脉的延续性以传承历史、延续文明、兼收并蓄, 营造高品位的文化环境。
4、经济要素
经济要素是宜居城市建设的物质基础。
只有经济得到发展, 才能解决城市贫困、环境污染、就业不足等一系列城市问题, 从而为城市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物质支持, 促进城市人居软环境的改善。
同时, 一个城市的宜居性应该是可持续的、不断发展的, 能够保证居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 为居民及其子孙后代营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生活和工作的环境。
而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前提是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所以, 要使一个城市宜居, 城市的经济系统应该运转良好, 在取得明显效益的同时又不会危及城市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 可以为将来的发展预留足够的能动空间。
5、交通、通讯要素
城市的宜居性还体现在其便利程度上。
城市生活便利度最明显的体现就是交通、通讯的便捷程度。
同时, 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不仅包括完善的生产性基础设施, 也包括完善的生活性基础设施, 以及以“数字城市”工程为标志的
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 它是宜居城市的“数字基础”, 在资讯高度
发展的今天, 其地位日益重要。
6、人文要素
宜居城市对居民素质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居民素质涉及公众的道德素养、文化程度、精神面貌等各个方面。
宜居的城市应该是一个学习型的城市, 公众各阶层不断学习、进步, 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
同时, 宜居城市是一个社会运行有序、财富分配公正、治安状况良好、居民安居乐业的城市, 应该使每一个居住在该城市的居民能够维持最基本的生活水平。
所以, 一个宜居城市必
城市须建立、健全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等在内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宜居城市的建设涉及城市建设的每一个具体的细节, 不是单独考虑几个简单的要素就能
够做到的。
一切和城市建设相关的要素都要被包容到这个体系中来。
宜居城市的六大组成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它们相互交织、相互影响, 构成了宜居城市建设的核心理念。
宜居城市是以人为本、充满人文关怀的城市,在此基本原则上实现人与经济、人与社会、人与文化、人与环境在城市内的和谐共生,以及城市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