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导论复习重点之知觉毙考题

合集下载

心理学的知觉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的知觉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的知觉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知觉的定义是什么?A. 一种感觉B. 一种认知过程C. 一种情绪状态D. 一种行为反应答案:B2.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知觉的特性?A. 选择性B. 组织性C. 恒常性D. 多样性答案:D3. 知觉的组织原则包括哪些?A. 接近性、相似性、连续性B. 接近性、相似性、对比性C. 连续性、对比性、封闭性D. 封闭性、对比性、相似性答案:A4. 以下哪个效应是知觉恒常性的体现?A. 错觉B. 视觉后效C. 颜色恒常性D. 深度知觉答案:C5. 知觉的适应性功能是什么?A. 帮助我们适应环境B. 帮助我们记忆信息C. 帮助我们表达情感D. 帮助我们进行社交答案:A二、简答题6. 简述知觉与感觉的区别。

答案:知觉是个体对外界刺激进行组织、解释和理解的过程,它涉及到对信息的整合和意义的赋予。

而感觉则是对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是知觉的基础,但不涉及对信息的进一步加工。

7. 解释什么是错觉,并给出一个例子。

答案:错觉是指在特定条件下,人们对外界刺激的知觉与实际不符的现象。

例如,缪勒-莱尔错觉(Müller-Lyer illusion),两条线段的实际长度相同,但由于两端箭头的方向不同,人们会错误地认为它们的长度不同。

8. 描述知觉的适应性功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知觉的适应性功能帮助我们快速识别环境中的物体和事件,使我们能够对环境做出适当的反应。

例如,当我们在开车时,能够迅速识别交通信号和路上的其他车辆,以确保安全驾驶。

三、论述题9. 论述知觉的组织原则在视觉艺术中的应用。

答案:在视觉艺术中,艺术家利用知觉的组织原则来创造视觉冲击力和深度感。

例如,通过使用接近性原则,艺术家可以让观看者感觉到元素之间的接近关系;通过使用相似性原则,艺术家可以强调某些元素之间的共同特征;而通过使用连续性原则,艺术家可以引导观看者的视线沿着特定的路径移动。

结束语:通过本试题,我们对心理学中的知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考研社会心理学之社会知觉与社会判断_毙考题

考研社会心理学之社会知觉与社会判断_毙考题

考研社会心理学之社会知觉与社会判断我们学过哲学,都知道意识分为两种,自然意识和社会意识;客观存在也分为两种,物质以及社会存在。

作为一个人,我们也分自然意义上的社会意义上的。

由此可见,不同的社会环境会造就不同的人,也会产生不同的社会心理。

这部分内容很庞杂,2017考研心理学的考生要重点记忆。

社会心理(二)1.社会知觉与社会判断(1)社会知觉的含义:个体对他人、群体、自己以及对他人行为原因的知觉。

(2)印象形成:①印象形成的含义。

②印象形成中的效应: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光环效应,又叫晕轮效应;慈悲效应,又称正性偏差;刻板印象。

③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加法模式;平均模式;加权平均模式;中心品质模式(阿希,通过印象实验)。

(3)社会知觉的图示:图示又称基模,是组织信息的方式,帮助人们认知世界和解释世界。

泰勒和克劳克区分了四种图示,即人的图示、自我图示、角色图示和社会事件图示。

(4)影响社会知觉偏差的因素:①认知启发:代表性启发;可得性启发(易得性启发);调整性(锚定性)启发。

②投射作用。

③情感卷入。

④内隐人格理论(门外汉理论):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发展了自己的人格理论,即一套关乎人格各种特征是怎样相互适应的、未言明的假定,这种理论之所以是隐含的,是因为它很少以正式的词汇表达出来,甚至个人意识不到。

伯曼等人又把这种理论称作相关偏见。

⑤情绪的泛化。

(5)社会判断的含义:个人对社会性质的自我主观意识,也可以指社会舆论对某人、某事的评论,具有实践性、预见性、稳定性。

(6)社会判断理论:谢里夫和霍夫兰德认为,人们在对它物进行判断时,如果他们自己已经持有某种判断的参照标准,那么在实际的判断过程中,被判断的事物与参照标准相差越大,则人们倾向于将其判断为比实际上相差得更大,即对比效应,如逃课人和摔婴儿的人相比,会得出逃课的人不坏的结论;若被判断的事物与参照标准比较相似,则人们会倾向于将其判断为更加相似的,即同化效应。

生理心理学知觉试题及答案

生理心理学知觉试题及答案

生理心理学知觉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知觉是以下哪种心理过程?A. 记忆B. 思维C. 情绪D. 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答案:D2. 以下哪个不是知觉的特性?A. 选择性B. 整体性C. 恒常性D. 随机性答案:D3. 知觉的组织原则包括以下哪项?A. 接近性B. 相似性C. 连续性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4. 深度知觉是指:A. 判断物体大小的能力B. 判断物体距离的能力C. 判断物体颜色的能力D. 判断物体形状的能力答案:B5. 以下哪个现象不是由错觉引起的?A. 米勒-莱尔错觉B. 艾宾浩斯错觉C. 马赫带效应D. 颜色对比答案:D二、简答题1. 简述知觉的三个主要阶段。

答案:知觉的三个主要阶段包括感觉阶段,即感官接收外部刺激;知觉组织阶段,即大脑对感觉信息进行组织和解释;知觉解释阶段,即个体对知觉信息进行意义上的解释和理解。

2. 解释什么是错觉,并给出一个例子。

答案:错觉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即使刺激是客观存在的,个体也会错误地感知它们。

例如,米勒-莱尔错觉,两条实际长度相同的线段,由于两端箭头的方向不同,看起来一条比另一条长。

三、论述题1. 论述知觉与注意的关系。

答案:知觉与注意密切相关。

注意是选择性地集中于某些刺激而忽略其他刺激的过程。

这种选择性关注会影响知觉过程,使得个体能够更深入地处理和理解被注意的信息。

同时,知觉本身也可以引导注意力的分配,因为某些刺激可能因其显著性或重要性而自然吸引注意力。

结束语:通过本次试题的练习,我们对生理心理学中的知觉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知觉不仅是对外界刺激的简单接收,而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涉及到信息的组织、解释和意义的构建。

希望同学们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理解力。

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之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_毙考题

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之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_毙考题

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之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四、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1、时间知觉
四种形式:对时间的分辨,对时间的确认,对持续时间的估量,对时间的预测。

时间知觉依赖于人脑对事物或时间的连续性和顺序性的分析和综合,与大脑的广大脑区有关。

额叶在时间知觉中起重要作用。

时间知觉的各种依据: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有机体的各种节律性活动,即生物钟;借助计时工具。

影响时间知觉的各种因素:
感觉通道的性质,在判断时间的精确性方面,听觉好,触觉其次,视觉较差;
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数量越多性质越复杂,倾向于把时间估计的越短,事件数量越少性质越简单,倾向于将时间估计的较长。

在回忆往事时,同一段时间,经历越丰富感觉时间越长。

2、运动知觉
即认识物体的运动特性。

针对运动物体的网像运动系统,针对静止物体的头-眼运动系统。

似动:在一定时间和空间的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

动景运动:一定的空间间隔和时间距离,如电影,活动性商业广告。

诱发运动:即相对运动。

自主运动:自我感觉。

运动后效:先注视运动的物体,在注视静止物体时会发现朝向相反方向。

心理学感觉知觉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感觉知觉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感觉知觉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感觉和知觉的区别是什么?A. 感觉是对外部刺激的直接反应B. 知觉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C. 感觉和知觉是同一概念D. 知觉是对外部刺激的直接反应答案:A和B2. 以下哪个不是感觉的基本特性?A. 感觉的适应性B. 感觉的阈限C. 感觉的强度D. 感觉的复杂性答案:D3. 知觉的组织原则包括以下哪些?A. 接近性B. 相似性C. 连续性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二、填空题4. 感觉是人脑对_______的直接反映。

答案:当前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5. 知觉是人脑对_______的反映。

答案: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三、简答题6. 简述感觉适应现象。

答案:感觉适应是指感觉器官对持续刺激的反应逐渐减弱的现象。

例如,当我们进入一个有强烈气味的房间时,最初可能会感觉到气味很强烈,但过一段时间后,这种气味感觉会逐渐减弱,甚至感觉不到。

7. 解释知觉的恒常性。

答案: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在不同条件下,人们能够保持对物体的稳定知觉。

例如,无论在白天还是夜晚,我们都能识别出熟悉的物体,即使光线条件发生变化。

四、论述题8. 论述感觉和知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感觉和知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在驾驶汽车时,我们通过视觉感知道路状况,通过听觉感知周围的声音,通过触觉感知方向盘的反馈,这些感觉信息帮助我们做出驾驶决策。

在社交互动中,我们通过观察他人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来理解他们的情绪和意图。

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通过感觉和知觉来捕捉和表达美的形式。

结束语:通过以上的试题及答案,我们可以看到感觉和知觉是心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不仅帮助我们理解外部世界,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专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了解这些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以及更有效地与环境互动。

【心理学专业综合-心理学导论】练习题及答案

【心理学专业综合-心理学导论】练习题及答案

【心理学专业综合-心理学导论】练习题及答案1.【南京师范大学】看见一株玫瑰花并能认识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A:色觉B:知觉(正确答案)C:感觉D:统觉答案解析:考点 1.4.1.1 一、什么是知觉。

(1)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2)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

2.【统考】向远方直线延伸的两条平行铁轨看起来逐渐聚合,个体据此判断距离。

他所依赖的单眼线索是()A:视轴辐合B:线条透视(正确答案)C:运动视差D:运动透视答案解析:考点 1.4.3.3 三、深度知觉和距离知觉。

线条透视是指两条向远方伸延的平行线看来趋于接近的现象。

A项,视轴辐合属于双眼线索;C项,运动视差是指近处物体看上去移动得快,方向相反,远处物体移动得慢,方向相同的现象;D项,运动透视是指近处物体视角大,在视网膜上运动的范围大,而远处物体视角小,在视网膜上运动的范围小,因而产生不同的速度的现象。

3.【华中师范大学】属于深度知觉中双眼线索的是()A:视差(retinal disparity)(正确答案)B:直线透视(linear perspective)C:纹路梯度(texture gradient)D:调适作用(accommodation)答案解析:考点 1.4.3.3 三、深度知觉和距离知觉。

深度知觉中的双眼线索是双眼视差。

4.【北京师范大学】(UX方向)相比远处的物体,视网膜上近处的物体移动得更快是因为()A:汇聚B:运动视差(正确答案)C:纹理梯度D:旋转的眼球震动答案解析:考点 1.4.3.3 三、深度知觉和距离知觉。

运动视差是由于在同一时间内距离不同的物体在视网膜上运动的范围不同。

近处的物体视角大,在视网膜上运动的范围大,而远处的物体视角小,在视网膜上运动的范围小,因而产生了不同的速度印象。

5.【南京师范大学】下列哪项不是深度知觉的单眼线索()A:空气透视B:结构梯度C:运动视差D:视野单像区(正确答案)答案解析:考点 1.4.3.3 三、深度知觉和距离知觉。

心理学知觉的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知觉的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知觉的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知觉的定义是什么?A. 感觉的总和B. 对外界刺激的解释和理解C. 记忆的再现D. 思维的过程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知觉的特性?A. 选择性B. 整体性C. 恒常性D. 可逆性答案:D3. 知觉的组织原则包括以下哪些?A. 接近性原则B. 相似性原则C. 连续性原则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二、填空题4. 知觉的_________性原则指的是人们倾向于将空间上接近或时间上连续的对象视为一个整体。

答案:整体性5. 当物体的物理特性发生变化时,人们对其知觉保持不变的特性被称为知觉的_________。

答案:恒常性三、简答题6. 描述知觉与感觉的区别。

答案:感觉是对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是知觉的基础。

知觉则是对感觉信息的进一步加工和解释,涉及对刺激的识别、组织和理解。

7. 举例说明知觉的适应性。

答案:例如,当人们进入一个充满香味的房间时,最初会感受到强烈的香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对香味的敏感度会降低,这种现象被称为嗅觉适应,是知觉适应性的一种表现。

四、论述题8. 论述知觉的错觉现象及其原因。

答案:错觉是人们对外界刺激的知觉与客观现实不符的现象。

错觉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感官的生理特性、大脑的解释机制、以及环境因素等。

例如,著名的缪勒-莱尔错觉(Müller-Lyer illusion)中,两条长度相同的线段因为箭头的指向不同而被人们知觉为不同长度,这是由于大脑对线条的解释方式导致的错觉。

结束语:通过本次试题的练习,我们对心理学中的知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知觉作为人类认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影响我们对外界的感知,也深刻影响我们的行为和决策。

希望同学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提高自己的知觉能力和认知水平。

心理学感知觉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感知觉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感知觉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感知觉是指个体对外界刺激的______和______。

A. 认识理解B. 感知反应C. 识别评估D. 感知识别答案:D2.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感觉的特性?A. 适应性B. 选择性C. 持续性D. 可逆性答案:D3. 视觉感知中,物体的颜色是由物体表面的______决定的。

A. 反射光B. 吸收光C. 透过光D. 发射光答案:A4. 以下哪个现象不属于错觉?A. 米勒-莱尔错觉B. 艾宾浩斯错觉C. 颜色对比错觉D. 色彩混合答案:D5. 知觉的组织原则包括接近性、相似性、连续性等,这些原则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弗洛伊德B. 皮亚杰C. 吉布森D. 格斯塔尔特答案:D二、简答题1. 简述感觉和知觉的区别。

答:感觉是指个体对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是对刺激的基本属性的识别,如颜色、声音、温度等。

知觉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刺激进行组织和解释,形成对事物的整体理解。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对感觉信息的进一步加工。

2. 描述知觉的恒常性,并举例说明。

答:知觉的恒常性指的是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个体对同一物体的知觉保持相对稳定的特性。

例如,无论在白天还是夜晚,我们都能识别出一张熟悉的面孔,即使光线条件发生了变化。

三、论述题1. 论述影响知觉的因素,并举例说明。

答:影响知觉的因素包括:- 个体经验:个体以往的经验会影响其对新刺激的解释。

- 注意力:个体的注意力分配会影响其对刺激的知觉。

- 动机:个体的内在动机可能会影响其对某些刺激的敏感性。

- 文化背景:不同的文化背景可能会导致对同一刺激的不同解释。

- 情绪状态:情绪状态可能会影响个体对刺激的感知和解释。

例如,当一个人非常饥饿时,他可能会对食物的图片或气味更加敏感,这是由于他的内在动机(饥饿)影响了他对刺激的知觉。

结束语:通过本试题的学习和练习,希望能够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感知觉的基本概念、特性以及影响因素,从而在心理学的学习中获得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导论复习重点之知觉第六章知觉一、知觉概述(一)知觉的含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知觉和感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知觉是各种感觉的结合,来自于感觉,但不同于感觉感觉与知觉的联系和区别:联系:(1)两者都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反映,同属感性认知阶段;(2)感觉与知觉之间是连续的,知觉的产生必须以各种各样形式的感觉存在为前提,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基础,知觉则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感觉越丰富精细,知觉就越正确(3)感觉和知觉是同时进行的,通常两者是融为一体的,成为感知觉区别:(1)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是以生理作用为基础的简单心理过程,而知觉则是纯粹的心理活动,是加入了个体主观因素的复杂的心理过程;(2)感觉是个体共有的普遍现象,而知觉则有很大的个别差异(3)分析器是产生感觉、知觉的基础。

感觉的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则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反映客观事物的许多属性。

(4)经验在感觉与知觉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感觉不依赖于个人知识和经验,知觉受个人知识和经验的影响。

(二)知觉的组织原则(格式塔心理学)知觉的过程就是把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的过程,所以,对象和背景的关系是知觉组织基本的原则。

对象和背景相互依赖,又可以相互转换。

图形组织还有其他一些原则:1. 邻近性:空间和时间上比较接近的事物容易知觉为一个整体,图a;2. 相似性:相似的事物容易知觉为一个整体,图b;3. 对称性:对称的部分容易知觉为一个整体,图c;4. 良好连续:连续的事物容易知觉成一个整体,图d;5. 共同命运:当视野中的某些成分按照共同方向运动变化时,人们容易把它们知觉为一个整体,图e;6. 封闭:可以把事物知觉成一个整体,把缺少的部分补充上来,图f;7. 线条朝向:视野中同朝向的线条容易组成一个整体;8. 简单:视野中具有简单结构的部分,容易组成一个整体。

二. 知觉的特性知觉的基本特征:(1)知觉的选择性:人对外来信息进行优先选择而做出进一步加工的特性(2)知觉的理解性:人在知觉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感知的事务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词语加以概括,赋予它确定的含义,从而标志出来的特征(3)知觉的整体性:在只觉得过程中,人们不是孤立地反映刺激物的个别特性和属性,而是反映整体和关系(4)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映像仍旧保持相对不变得特性,有大小恒常,亮度恒常,颜色恒常,形状恒常(一)知觉选择性知觉选择性是指,由于感觉通道的限制,我们只能感觉到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一部分事物,对它们的知觉非常清晰,而把其他一些事物当作知觉的背景,对它们只有模糊知觉的现象。

例如,在课堂上,教师的声音成为知觉的对象,而周围环境中的其他声音便成为知觉的背景。

知觉对象的选择与很多因素有关。

一般的说,强度较大、色彩鲜明、具有活动性的客体易成为选择的对象。

客体自身的组合规律如简明性、对称性、规律性等,使它们容易被选择为图形。

此外,知觉者的经验、兴趣、爱好及职业等也都影响知觉对象的选择。

(二)知觉整体性定义:知觉具有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物体的各个部分和各种属性结合起来,知觉成为一个整体的特性。

但是,知觉的这种整合作用又离不开组成整体的各个成分的特点。

同时,对事物个别成分(或部分)的知觉,又依赖于事物的整体特性。

影响因素:①刺激物的结构,包括刺激物的空间分布和时间颁布;②个体的知识经验。

作用:大大提高了人知觉事物的能力;整体知觉会抑制个别成分(部分或细节)的知觉。

(三)知觉理解性定义:在知觉事物的过程中,人们总要根据已知线索,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提出假设,并进行检验,后对知觉对象做出合理的解释,使它具有一定意义的特性。

影响因素:①个体以往经验,②词语的作用,③动机与期望、情绪与兴趣以及定势等。

作用:①帮助对象从背景中分出;②有助于知觉的整体性。

人们对自己理解和熟悉的东西,容易当成一个整体来感知。

相反,在不理解的情况下,知觉的整体性常受到破坏。

③能产生知觉期待和预测。

人们已有的知识结构在当前的感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前环境激活的知识结构不同,产生的知觉期待也不一样。

(四)知觉恒常性知觉恒常性是指,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人们对它的知觉印象却可以保持相对稳定不变的特性。

知觉的恒常性包括形状、大小、明度、颜色和运动恒常性等多种。

1. 形状恒常性是指个体在观察熟悉物体时,当其观察角度发生变化而导致在视网膜的影象发生改变时,其原本的形状知觉保持相对不变的知觉特征。

2. 大小恒常性是指在一定范围内,个体对物体大小的知觉不完全随距离变化而变化,也不随视网膜上视像大小的变化,其知觉映象仍按实际大小知觉的特征。

3. 明度恒常性是指当照明条件改变时,人知觉到的物体的相对明度保持不变的知觉特征。

如将黑、白两匹布,一半置于亮处,一半置于暗处,虽然每匹布的两半部分亮度存在差异,但个体仍把它知觉为是一匹黑布或一匹白布,而不会知觉为是两段时暗不同的布料。

4. 颜色恒常性是指个体对熟悉的物体,当其颜色由于照明等条件的改变而改变时,颜色知觉不因色光改变而趋于保持相对不变的知觉特征。

如室内的家具,在不同色光照明下,对其颜色知觉仍保持相对不变。

(五)知觉学习知觉学习是指由训练引起的知觉成绩的改变或知觉阈限的变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知觉学习发生在所有感觉通道中。

经验对知觉的影响主要有:知觉定势、知觉习惯及面孔识别的种族效应等。

知觉定势是指前面的知觉经验对后来知觉的影响。

知觉习惯是指我们平时都是按正常方向知觉人脸的整体特征,这种经验会影响对面孔细节的知觉。

种族效应是指我们很容易分辨本民族的人脸,而不容易分辨异民族的人脸。

更多的实验证明,知觉能力可以由于学习和训练而得到改善。

(六)知觉适应当视觉输入发生变化时,我们的视觉系统能够适应这种变化,使之恢复到变化前的状态,叫知觉适应。

日常生活中,我们有过这样的经验,一个戴过眼镜的人,在新换了一副眼镜之后,开始时会觉得不舒服,半天或一天后,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就消失了。

三、空间知觉空间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空间特性的认识。

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和距离知觉、方位知觉等几种。

(一)形状知觉脑对物体形状特征的反映,是视觉、触觉、动觉协同活动的结果。

格式塔心理学派提出了知觉组织的一些原则,即邻近性、相似性、封闭性、连续性等。

形状的特征分析:对形状的识别开始于对原始特征的分析与检测。

这些原始特征包括点、线条、角度、朝向和运动等。

视觉系统对这些特征的检测是自动的,无需意识的努力。

对图形的原始特征的分析,是由视觉系统的特征检测器来完成的。

轮廓与图形:图形可以定义为视野中的一个面积,它是借助可见的轮廓而从其余部分分离出来的(图形组成遵循组织原则)。

因此,在图形中,轮廓代表了图形及其背景的一个分界面,它是在视野中邻近的成分出现明度或颜色的突然变化时出现的。

形状识别(模式识别):人们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当前获得的信息,确定知觉到的图形是什么,叫做图形识别。

这是形状知觉中比特征分析更高的一个阶段。

人对图形的识别不仅依赖于当前输入的信息,而且依赖于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期待。

特征捆绑:有意识的注意可以将原始特征整合起来注意盲视:当注意指向某个物体时,对周围其他物体视而不见注意在形状知觉中的作用:现代的一些研究认为,在特征整合中注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没有注意参加时,特征可能是游离的,因而可能出现错误的结合;在注意的参考下,人们可能知觉到事物的整体。

眼动与形状知觉:在形状知觉中,眼动具有重要意义。

微动对维持视觉映像,避免视网膜因注视而产生局部适应有重要意义。

跳动是另一种重要的眼动。

它是眼睛从一个注视点到另一个注视点的单个运动。

眼跳保证了对新的信息的提取。

(二)大小知觉对物体大小的知觉取决于物体投射到视网膜上的像的大小、物体距观察者的距离,以及物体周围的参照物等因素。

1. 大小-距离不变假设:网膜投影的大小(S)与物体的大小(A)成正比,与距离(D)成反比:公式:S=A/D。

即A=SD2. 物体熟悉性:熟悉性可以使人们能够准确地知觉到物体实际大小。

3. 邻近物体的大小对比:当一个物体处于大物体包围中,它看上去显得小;反之则显得大。

4. 体态变化:当人俯视或者仰视时知觉对象都会缩小。

(三)深度知觉(距离知觉):深度知觉又叫立体知觉、远近知觉或距离知觉,即把物体知觉为立体的、三维的知觉。

产生深度知觉的线索有:1. 肌肉线索:(1)眼睛的调节作用:水晶体曲度的变化保证了物体通过水晶体投射的视象正好聚焦到视网膜上,而改变水晶体曲度的睫状肌的紧张度,就给判断物体远近提供了肌肉运动的线索;(2)双眼视轴的辐合:看近的物体两眼的辐合角度大,看远的物体则相反。

双眼视轴的辐合由外展肌调节,因而外展肌的紧张度就给判断远近提供了线索。

2. 单眼线索:(1)对象的重叠被挡的东西离的远;(2)线条透视两条向远方申延的平行线看起来趋于接近:近的物体看起来稀疏,远的物体看起来密集;(3)空气透视物体反射的光线在传送过程中是有变化的,其中包括空气的过滤作用和有它引起的光线的散射。

空气中既有灰尘也有水蒸汽,因此近的东西清晰,远的模糊;(4)相对高度在其他条件相等,视野中两个物体相对位置较高的那一个,就显得远些;(5)纹理梯度(结构极差) 视野中的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投影大小和投影密度发生有层次的变化;(6)运动视差与运动透视当我们和外界物体发生相对位移时,距离远近不同的物体,在视觉上造成的视觉效果是有差别的。

近的物体移动的快,远的物体移动的慢;近的物体向后移动,中间的物体不动,远的物体向前移动。

这种视觉上的差异给判断远近提供了线索;(7)明暗与阴影凹进去的地方暗,突出的地方亮。

3. 双眼视差:两眼相距大约65毫米,因此,当用两眼看同一物体时,这一物体落在两眼视网膜上视像就有了差异,两眼视网膜上形成的略有差异的视像叫双眼视差,它是产生深度知觉的主要的线索。

如果两眼成像部位相差太大,则会产生双像,即把一个物体看成两个。

(四)方位知觉方位知觉是指物体的空间关系、位置和机体自身所在空间位置的知觉。

视觉和听觉在人类的定位知觉中起到重要作用。

1. 视觉方位定位人类根据周围环境的参照物,通过视觉,例如太阳、建筑物的位置,根据天空和地面、人和外界的物体的关系来判断方位。

2. 听觉方位定位听觉定向能力主要来自两耳听觉的差异,即时间差、强度差和位相差。

其定向规律有:(1)来自人体左右两侧的声源容易分辨;(2)头部中切面上的声音同一混淆(3)以两耳连线的中点为顶点作圆锥,则圆锥面上各点发出的声音容易混淆。

四、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一)时间知觉:对物质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时间知觉主要包括时序知觉、时距知觉和时间点知觉三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