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舞与西方芭蕾舞比较剖析
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西方芭蕾基训的比较研究

要点三
设立多元文化舞蹈课程
在舞蹈教育体系中应设立中国古典舞、西方芭蕾舞以及其他舞蹈文化的课程,让学生全面了解不同舞蹈文化的特点。
要点一
要点二
加强舞蹈教师队伍的建设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文化修养,使其能够胜任多元文化舞蹈教育体系的教学工作。
推广多元文化舞蹈教育理念
通过学术研讨、艺术交流等形式,推广多元文化舞蹈教育理念,促进舞蹈教育的多元化发展。
文化背景
中国古典舞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强调舞蹈的情感表达和艺术内涵;而西方芭蕾则受到欧洲传统文化的影响,强调舞蹈的规范和技巧。
审美取向比较
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西方芭蕾基训的融合与发展
05
国内外舞蹈比赛和演出平台的搭建
东西方舞蹈教育理念的相互借鉴
跨文化舞蹈作品的出现
舞蹈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建立多元文化舞蹈教育体系
中国古典舞和西方芭蕾是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舞蹈艺术形式
通过对中国古典舞基训和西方芭蕾基训的比较研究,探究两种舞蹈的表演技巧、艺术风格和审美取向的异同点,为舞蹈创作、教育和表演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研究目的
中国古典舞基训和西方芭蕾基训在训练体系、内容、方法上有什么不同?它们的表演技巧、艺术风格和审美取向又有什么差异?
01
02
03
结论
06
中国古典舞和西方芭蕾舞在基础训练上存在差异。
两种舞蹈在动作、技巧和表现力方面有各自的特点。
两种舞蹈的训练体系和理念有所不同。
研究的主要发现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分析不同训练体系下舞蹈演员的表现力和艺术修养。
探讨两种舞蹈的融合与创新的可能性。
进一步比较研究中国古典舞和西方芭蕾舞在表演、技巧等方面的差异。
西方芭蕾舞剧与中国民族芭蕾舞剧的异同点

古典芭蕾舞经典赏析论西方芭蕾舞剧与中国民族芭蕾舞剧在看点上有何异同点班级:08科文音乐表演学号:*********姓名:***【摘要】芭蕾诞生于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欧艺术。
欧美芭蕾历史虽经历各个不同发展阶段,也形成了各个不同流派,但它们万变不离其中,都是建立在西方文化心理结构上,而中国芭蕾舞则与西方芭蕾有着微妙的差异它建立在中国舞,戏剧舞,民族民间舞基础之上,具有民族性。
芭蕾舞剧是综合音乐、美术、舞蹈于同一舞台空间的戏剧艺术形式。
三种艺术形式的密切合作造成时空一致、视听统一的艺术效果,这正是芭蕾舞剧具有独特魅力之所在。
相对于欧洲芭蕾艺术的发展,我国的芭蕾舞蹈艺术发展几乎晚了3个世纪,虽然我国的芭蕾艺术起步较晚,但却呈现出超速向前发展的趋势。
外国优秀代表作品主要有:《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仙女》、《吉赛尔》、《葛姵莉亚》等等。
中国优秀代表作品主要有:《白毛女》、《红色娘子军》、《牡丹亭》、《大红灯笼高高挂》等等。
【关键词】芭蕾艺术、民族风格、西方芭蕾、中国芭蕾、舞蹈技巧【正文】“芭蕾”起源于意大利,兴盛于法国,“芭蕾”一词本是法语"ballet"的音译,意为“跳”或“跳舞”。
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艺术,芭蕾17世纪在法国宫廷形成。
随着社会的发展,芭蕾舞逐渐从宫廷娱乐性舞蹈变成有情节的芭蕾舞步入剧场,演出了带有社会生活内容的舞剧。
宴会芭蕾芭蕾出现于15-16世纪文艺复兴全盛时期的意大利,最早的芭蕾表演是在宫廷宴会上进行的,1489年在意大利演出了《奥菲士》。
当时的表演形式与今天所见到的芭蕾演出绝然不同,它的看点在于每一段表演大致都与上菜联系在一起,许多神话人物上场献上许多菜肴和水果,最后客人们也都参加到热闹狂欢的表演中去。
这是一种把歌、舞、朗诵、戏剧表演综合起来的表演形式,可以说是芭蕾的雏形,后人称它为“宴会芭蕾”。
宫廷芭蕾1581年,《皇后的喜剧芭蕾》上演。
当时没有舞台,观众坐在三面墙壁的两层楼廊里,表演则在大厅的地板上进行。
中国民族舞与西方芭蕾舞比较

中国民族舞与西方芭蕾舞比较中国民族舞和西方芭蕾舞都是世界上享有盛誉的舞蹈形式。
中国民族舞源自中国的民俗文化,而西方芭蕾舞起源于欧洲。
虽然两种舞蹈形式有相似之处,但它们在舞蹈技巧、舞台表现和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
首先,中国民族舞注重表达情感和个性。
民族舞融入了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思想,通过身体语言和舞蹈动作来表达情感和传递故事。
它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情感体验。
在表演民族舞时,舞者通常会使用丰富多样的手势和面部表情来传达特定的情绪,使观众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
相比之下,西方芭蕾舞更加注重舞技和身体训练。
芭蕾舞强调舞者的体态和线条,要求舞者具备优雅的姿势和灵活的身体控制能力。
芭蕾舞的舞步和技巧非常复杂,需要舞者经过多年的刻苦训练才能达到高水平。
此外,芭蕾舞在表演时通常需要舞者具备卓越的肢体和空间意识,以便能够在舞台上展现出精确而协调的动作。
芭蕾舞的技术要求使其成为一门高度专业化的舞蹈形式。
除了舞蹈技巧的差异外,两种舞蹈形式也在舞台表现上有所不同。
中国民族舞注重团队的整体协作和编排,舞者们往往在大群体中表演。
他们通过准确的动作和舞步展现出中国文化的精神和力量。
与之相反,芭蕾舞更加注重个体的表现和突出舞者的个人魅力。
芭蕾舞演员在舞台上通常是以个体为中心,展示自己的技术和表演实力。
这种个体的突出表演使观众更加集中注意力,并赏识舞者的独特之处。
最后,中国民族舞和西方芭蕾舞在文化背景上有很大的差异。
中国民族舞承载着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它传承了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思想,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而西方芭蕾舞则受到了欧洲贵族文化的影响,强调优雅和精致。
它被视为西方文化的瑰宝之一,成为了许多西方国家的文化代表。
虽然存在差异,中国民族舞和西方芭蕾舞也有相互借鉴和融合的可能。
随着全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两种舞蹈形式在某些方面已经开始相互影响。
例如,在现代舞台上,我们经常能看到既有中国民族舞的元素,又有西方芭蕾舞的影子。
关于中国舞蹈和西方舞蹈的概述

关于中国舞蹈和西方舞蹈的概述中国舞蹈和西方舞蹈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达形式。
中国舞蹈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丰富多样的风格;而西方舞蹈则以现代舞和芭蕾舞为代表,注重技巧和表现力。
本文将对中国舞蹈和西方舞蹈进行概述,探究两者之间的特点和差异。
一、中国舞蹈的特点中国舞蹈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注重舞蹈者的内心感受和情感表达。
它深受中国文化和哲学的影响,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追求舞蹈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
中国舞蹈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包括古典舞、民间舞和现代舞等。
1. 古典舞古典舞是中国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古代宫廷舞为基础,经历了演变和发展。
古典舞注重形体美和舞姿的柔美流畅,舞者需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技巧。
古典舞作品通常讲述着古代文学和历史故事,通过优美的舞姿和表情,传递着深沉的情感。
2. 民间舞民间舞是中国舞蹈的另一重要门类,它反映了不同地域和民族的独特风格和文化特点。
中国辽阔的疆域和多民族的特点赋予了民间舞蹈丰富的艺术表达方式。
民间舞通常以欢庆、祝福和劳动等为主题,舞者们通过快速的身体动作和灵活的舞姿展现出活力与激情。
3. 现代舞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中国舞蹈也不断创新和发展。
现代舞作为一种新兴的舞蹈形式,与传统舞蹈有所不同。
现代舞舞蹈风格多样,注重舞者的表达个性和情感,突破了传统舞蹈的束缚,更加强调自由和创新。
二、西方舞蹈的特点西方舞蹈以芭蕾舞和现代舞为主要表现形式。
芭蕾舞源自意大利,经过法国的发展和完善,成为西方舞蹈的代表之一。
现代舞则是20世纪诞生于西方国家的一种新型舞蹈形式。
1. 芭蕾舞芭蕾舞是西方舞蹈的经典之作,它追求舞者的高超技巧、流畅的线条和优美的舞姿。
芭蕾舞的特点是力量、柔韧性和优雅的结合。
舞者在芭蕾舞中通过各种舞步和身体动作来演绎剧情和表达情感。
芭蕾舞作品通常以经典文学和音乐作为创作基础,舞台设计和服装也注重细节和美感。
2. 现代舞现代舞是西方舞蹈的另一重要表现形式,它在20世纪不断兴起并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发展。
欧洲和中国的传统舞蹈:舞蹈艺术的对比

欧洲和中国的传统舞蹈:舞蹈艺术的对比当谈到舞蹈艺术时,欧洲和中国都有着丰富的传统舞蹈文化。
这两个地区的舞蹈风格和表现形式都有独特之处,反映了各自文化的特点。
本文将比较欧洲和中国的传统舞蹈,探讨它们在艺术形式、舞蹈动作和文化内涵方面的异同。
一、艺术形式欧洲传统舞蹈的形式多样,包括芭蕾舞、华尔兹、探戈等。
芭蕾舞是欧洲最富盛名的舞蹈形式之一,它注重舞者的优雅和技巧。
华尔兹则是一种浪漫的舞蹈,以旋转的舞步和恰到好处的亲密接触为特点。
探戈则强调舞者间的激情和紧张氛围。
相比之下,中国传统舞蹈更加多样且富有象征意义。
中国舞有独特的舞蹈动作和扇子、鼓、龙凤等道具的运用。
其中,古典舞注重表现传统文化和优雅美感,民间舞则更加富有活力和欢快感。
二、舞蹈动作欧洲传统舞蹈注重舞者身体的协调和技术性的表演。
芭蕾舞中的脚尖舞步、高挑跳跃以及独特的姿势都要求舞者具备出色的技巧和灵活性。
华尔兹则强调舞者之间的默契配合和舞步的连贯性。
中国传统舞蹈注重整体的和谐和舞蹈动作的表达力。
舞者身法的柔和和优美是中国舞的重要特点,如旋转、扭动和跳跃等动作常常用于表现故事情节或情感表达。
同时,中国舞蹈也注重手势和面部表情的运用,以传递更加细腻的情感。
三、文化内涵欧洲传统舞蹈与其所在地域的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
芭蕾舞起源于法国,展现了浪漫与优雅的氛围;华尔兹作为奥地利的国舞,代表了其宫廷文化的典雅与庄重;探戈则融合了西班牙的激情与力量。
中国传统舞蹈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强调天人合一和阴阳平衡的思想。
古典舞中的仪态和身段,展示了中国古代宫廷文化的庄重与尊贵。
民间舞则反映了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和节庆活动,既有欢乐和祝福的表达,也有对大自然和人类生活的歌颂。
四、艺术交流与融合欧洲和中国的传统舞蹈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对方文化的影响和交流。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舞蹈艺术的交流变得更加频繁。
例如,在中国,芭蕾舞作为一种受到欢迎的舞蹈形式,已经融入了中国的舞台文化。
中西舞蹈文化比较研究.

中西舞蹈文化比较研究一、中西方舞蹈在形态上不同第一,西方芭蕾注重肢体表演,动作多围绕下肢腿部展开,如大跳、“阿拉贝斯〃等动作都是靠下肢来完成的;而中国舞的上身肢体动作多于下身肢体动作,多以面部表情及道具(扇子、手绢花、水袖)等来渲染舞台气氛。
第二,西方芭蕾是一门相对独立的纯粹舞蹈艺术,有着自己完善而规范的动作语汇;而中国舞蹈的戏剧性语言多于舞蹈技术性语言, 许多传统舞蹈常常都是戏曲的组成部分,大量的舞蹈动作都是由戏剧动作演变而来的。
第三,西方芭蕾舞主动追求动作的外向性,人在一位站立时要尽最大可能做到外开280度,伸展、大跳、旋转呈现出放射状;而中国舞蹈主静,讲究拧、倾、曲、圆等,造型多于动作,其动作走向多是内向型的,舞者重心偏低,动作的雕塑感强。
第四,西方芭蕾舞蹈和中国舞蹈对于演员的审美条件、审美要求、审美角度不同。
对于西方芭蕾,人们在挑舞蹈演员时会从下往上,从脚尖、脚背到头;对于中国舞蹈,人们在挑演员时则从上往下,从脸蛋到上半身再到腿。
第五,西方芭蕾讲究直线美、不对称美,无论造型还是动作,皆为直线走向。
而中国舞多讲究曲线美、对称美,舞姿造型多为“三道弯〃。
当然这些也都是相对而言的。
二、中西方文化的艺术精神不同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上:第一,外射与内收。
西方文化精神主外,一切思想意识与表现均以外在事物为追求对象,这种思想体现在芭蕾技术上并不意外,其动作多是离心的、放射的;而中国文化精神多是主静的,体现在舞蹈上也恰好与芭蕾相反,其动作特质是向心的、集中的,两腿弯曲且多交叉或盘坐,动作感觉是集中于中心一点的。
这种内向的表现也符合中华文化精神,即以仁道为中心,具有内省之功夫。
第二,示形与示意。
西方芭蕾基木是以示形为主,舞蹈动作与姿势基本不含任何意义,主要表现动作的形式与技巧,动作的意义是舞者根据不同的需要而赋予的,其动作的形成是通过向外界模仿和演变而来的,以形式与技术为主,本身无含义;而中国舞以示意为主,舞蹈动作均有其表现意义,动作木身即为示意而形成,是将有意义的动作美化而成的舞蹈动作。
浅谈中国古典舞与西方古典芭蕾舞之比较(全文)

浅谈中国古典舞与西方古典芭蕾舞之比较(全文)中国古典舞与西方古典芭蕾舞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舞蹈形式,它们独具的特点、独具的魅力源于中西方历史文化和思想道德观念的差异。
既然二者在字面上都被冠以“古典”二字。
那么什么是“古典”?“古典”在它们分别的历史演变中有何寓意?就成了我今天探讨这个问题的起点,亦是思维展开的基点。
一、中国古典舞与西方古典芭蕾舞动作原理之间的比较(一)就“运动人体”的重心而言,西方古典芭蕾舞是高的而中国古典舞是低的。
古典芭蕾舞者的身体重心保持最高位置,稳定面小,有天平的平衡感觉,使动作感觉自由灵巧、轻盈飘逸,突出了立体效果,并有表现动作的特质。
中国古典舞动作重心则多降低,体重多落于脚跟,有表现平衡的特质,两脚一虚一实,一轻一重。
(二)就“运动人体”的轨迹而言,西方古典芭蕾舞是从内到外的,而中国古典舞是从外到内的。
古典芭蕾技术中动作感觉是离心的、星射的,力量发自躯体的中心,由中心外展开至肩部、上臂、下臂、手部、指尖,然后继续延伸至远方;下肢从躯体中心至胯部、大腿、小腿、足部、脚尖,然后钻入地心或穿透空气。
(三)就“运动人体”的态势而言,西方古典芭蕾是开、绷、直、立,而中国古典舞是拧、倾、圆、曲。
其实,不论是西方古典芭蕾还是中国古典舞都是对“运动人体”的审美开发,只不过是在不同的审美需求下从不同角度来理解、观察的。
二、中国古典舞与西方古典芭蕾舞表现和之间的比较(一)就“运动人体”的表现而言,西方古典芭蕾示形而中国古典舞示意。
西方所有的舞蹈动作与姿势基本上不含任何意义,主要表现动作的形式与技巧、动作的意义是由舞蹈的不同需要和舞者所赋予的,尤其是西方古典芭蕾中的双人舞托举,惊人的技巧多于传情。
中国古典舞动作虽然也示形,但以示意为主。
“意”是动作所传达出的意味。
动作均是“以意领形”“动以示意”,并且每一个舞蹈动作均有其表现的意义。
(二)就“运动人体”的追求而言,西方古典芭蕾舞主外,中国古典舞主内。
中国民族舞与西方芭蕾舞比较

中国民族舞与西方芭蕾舞比较舞蹈是一种优美的艺术形式,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有独特的舞蹈文化。
中国民族舞和西方芭蕾舞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两种舞蹈形式。
本文将比较中国民族舞与西方芭蕾舞在历史背景、舞蹈风格、舞蹈技巧和表现形式等方面的差异。
一、历史背景中国民族舞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代。
自古汉族、少数民族以及华夏族群在婚礼、祭祀等场合中通过舞蹈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识形态。
不同地区和民族的舞蹈风格各异,但都注重舞者的自由舞蹈技巧和表达力。
西方芭蕾舞起源于意大利,并在法国得以发展和完善。
芭蕾舞距今已有几个世纪的历史,而且在欧洲和美洲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传播。
芭蕾舞最早是宫廷舞蹈,后来逐渐发展成一种严格而优雅的舞蹈形式,注重舞者的姿态、技巧和舞蹈形态。
二、舞蹈风格中国民族舞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节奏感而闻名。
不同的舞蹈形式有着明显的地域特色,如汉族舞蹈、蒙古族舞蹈、藏族舞蹈等,每个舞蹈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舞蹈动作和情感表达方式。
中国民族舞注重舞蹈动作的丰富多样性,舞者需要具备灵活性和优雅的舞蹈技巧。
西方芭蕾舞注重舞者的身体姿态和技巧,追求舞者的优雅和表现力。
芭蕾舞的特点是高度标准化和规范化,舞者需要具备严谨的训练和精湛的技巧。
芭蕾舞的动作较为精确和繁琐,舞者需要通过持久而艰苦的训练来达到舞蹈的完美状态。
三、舞蹈技巧中国民族舞技巧主要包括柔韧性、协调性和表现力。
舞者需要具备良好的舞蹈基础和身体素质,灵活地运用身体各部分进行动作表达。
例如,某些舞蹈需要舞者扭动腰部和肩部来表现某种情感,而某些舞蹈则需要舞者跃起和旋转来展现力量和优雅。
西方芭蕾舞的技巧要求更高,注重舞蹈者的身体能力和技术。
舞者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刻苦训练和身体塑造,掌握舞蹈动作的精确度和力量控制。
芭蕾舞的技巧包括脚尖舞、跳跃、旋转等,舞者要求达到技巧的极致并保持优雅。
四、表现形式中国民族舞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而受到世界的赞誉。
他们注重舞蹈的表演和情感表达,通常会以民歌、乐器等音乐为伴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足” 差异原因
• 中国文化是以农耕文明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以儒、 道、佛等家的仁——礼、虚实相生、转世轮回等 思想为哲学渊源。中国的小农社会形态主要以自 给自足的男耕女织为基础,因此而形成中国人民 喜静、不喜动,善动手而不善用足的行为模式。
• 西方文化则是以草原游牧文明、海洋渔猎文明为 基础发展起来的,以人性自由、开放、理性等人 文主义思想为哲学渊源。以人文主义的自由、开 放精神为主,这在舞蹈艺术中体现为喜欢“足 蹈”。
• 中国民族舞蹈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积淀古代文 化、保留原始舞蹈的遗存、在民族交融中发 展。歌、舞、乐三者结合使它具有独特的传 承方式舞者在舞蹈进行中互相学习。即兴创 作,在特定环境中,表现本民族的独特风格与 思想情感一方面通过参加者的共同提炼使本 民族的民族舞蹈更加完善,更具有生命力。 • 其次中国民族舞蹈非常讲究舞蹈队形的排列 与场面的变化。例如汉族秧歌群舞场面变化 的图案就有百种以上每个图案都有一定名称、 人数与套路。
•
People further understand these two kinds of representative artistic forms and compare the difference features of them, especially the similar and distinct traits on how to express beauty, which will have significance to the communication of eastern and western people.
中国“手舞”
• 中国文化是一种含蓄内收的文化。中国古典 舞蹈的动作讲究内在感觉与呼吸的控制,有许多 “含胸”、“颔首”的内收性动作,呈内聚性形 态。“终点回归圆点”的运动原则和“起承转合” 的结构原则贯穿于中国古典舞蹈动态造型的始终, 形成了一整套完全体现“圆、曲、拧、倾”的身 法和技法。这样内聚性的身法、技法却是会限制 人体下肢运动的技法。另外,中国古典舞蹈的服 饰以长袍束身、密扎紧裹为特点,这同样束缚了 下肢的运动。种种原因形成了中国古典舞蹈以 “手舞”为主的特色 。
基 本 概 况手 舞 足 蹈Fra bibliotek艺 术 特 点
舞 具
•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是一个涵盖面很宽泛的概念,民 族舞泛指产生并流传于民间、受民俗文化制约、 即兴表演但风格相对稳定、以自娱为主要功能的 舞蹈形式。它既包括汉族民间舞蹈,也包括少数民 族舞蹈。 • 古典舞在形式和内容上融中国古代及近代众多中 国人体文化精髓于一身。经过继承、发展与创新, 从而形成了具有独特艺术性与鲜明的民族风格的 舞蹈表现形式
• 不同地区、民族的民间舞蹈,由于受生存 环境、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民族性格、 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因素影响,在表演 技巧和风格上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
• 民间舞不乏朴实无华、形式多样、内容丰 富、形象生动等特点,历来都是各古典舞、 宫廷舞和专业舞蹈创作不可或缺的素材来 源。
• 载歌载舞 我国的民间艺术自古以来就有载歌载舞 的传统,如汉族北方的秧歌,南方的“采茶灯”、 “花灯”,满族的“莽式”,维吾尔族的“麦西 来普”,这些都是载歌载舞的民间舞蹈。 • 利用道具歌而舞之 。这些道具有:手绢、扇子、 花绸、头上戴的帽子、面具、腰里绑的腰鼓、腰 铃、脚踏的高。 • 形象鲜明、情节生动 我国的民族舞蹈一般都以一 个故事为依据,舞蹈刻画的人物形象生动,活灵 活现。 • 自娱与表演的统一 。表演者同时也是一个自娱者, 既是观众又是演员。
西方芭蕾“足蹈”
• 芭蕾可谓西方古典舞蹈的景点。它的动作要点 为“开、绷、直、立”,所有的动作形态呈向外 的星射状。观察芭蕾,我们会发现,优雅的芭蕾 仪态与技巧都是离心星射的。其中典型的足尖舞 技巧,十分美妙地刻画出人类摆脱大自然束缚的 心理趋向。所有的轻盈的腾跳、舒缓的移步、快 速的旋转,都在足尖完成。自信的、优雅的、高 贵的意大利人、法国人、俄罗斯人把芭蕾传承演 绎,无论怎样变迁创新,足尖是他们的精神的根 本立足点。
• 芭蕾,欧洲古典舞蹈,由法语ballet音译而 来。芭蕾舞孕育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 十七世纪后半叶开始在法国发展流行并逐 渐职业化,在不断革新中风靡世界。
• 芭蕾舞是用音乐﹑舞蹈和哑剧手法来表演 戏剧情节。芭蕾舞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即女 演员表演时以脚尖点地,故又称脚尖舞。
• 西方的芭蕾舞在产生之初主要是供上层社会的人 欣赏和消遣的,西方早期的一个宫廷芭蕾舞剧耗 资巨大,演员的所有道具都是新做的。这是只有 社会上层的名流人士才能消费的起的,也可以说 这是一种奢侈的艺术形式。其实现在的芭蕾舞剧 也常常与高贵典雅等词汇联系起来,芭蕾舞演员 穿着白色的纱裙,点起脚尖,一种身体的延伸感 立即呈现。所以,我觉得西方的芭蕾舞绝对是一 种高雅艺术。或许在大多数西方人的观念中,这 种高贵是主要的审美标准。
• 而中国的民间舞蹈则不同了,它更加生活 化。更加贴近百姓的日常劳动和生活。农 闲时、丰收后、婚丧嫁娶中、传统佳节里, 各族人民都以自己民族的歌舞来表极纯真 的爱情和美好的理想,并从中吸取智慧和 力量。民间舞蹈通常与民歌紧密结合,形 成载歌载舞的表现形式,自由、生动表现 丰富的生活内容,易为人们理解。这种艺 术形式雅俗共赏,是自娱性与表演性的高 度统一。
摘要
• Chinese classical dance and Western classical ballet are the epitomes of Eastern culture and Western culture respectively in the dance aspect. These two kinds of ancient artistic forms are manifested in different esthetic requests of the above two distinctive individual cultures respective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