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国1卷物理试题分析及2019年建议
2019年、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理科综合物理试题详解(整理)

值为R的电阻与微安表连接,进行改装。然后利用一标准毫安
表,根据图(a)所示电路对改装后的电表进行检测(虚线框 内是改装后的电表)。
11.如图,在直角三角形OPN区域内存在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 为B、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一带正电的粒子从静止开始经电压U加 速后,沿平行于x轴的方向射入磁场;一段时间后,该粒子在OP边 上某点以垂直于x轴的方向射出。已知O点为坐标原点,N点在y轴上 ,OP与x轴的夹角为30°,粒子进入磁场的入射点与离开磁场的出 射点之间的距离为d,不计重力。求:
的安培力大小为F,则线框LMN受到的安培力的大小为:
A. 2F B. 1.5F
C. 0.5F
D. 0
5.如图,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离地后
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上升第一个H/4,所用的时间为
t1,第四个H/4所用的时间为t2。不计空气阻力,则t2/t1
满足:(
)
6.如图,一粗糙斜面固定在地面上,斜面顶端装有一光滑定滑轮。一细绳
打出的点未画出。在ABCDE五个点中,打点计时器最先打出的是______点 ,在打出C点时物块的速度大小为______m/s(保留3位有效数字);物块
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m/s2(保留2位有效数字)。
10.某同学要将一量程为250μA的微安表改装为量程为20 mA的 电流表。该同学测得微安表内阻为1 200 Ω,经计算后将一阻
2.如图,空间存在一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两个带电
小球 P 和 Q 用相同的绝缘细绳悬挂在水平天花板下,两
细绳都恰好与天花板垂直,则
A. P 和Q 都带正电荷 B. P 和Q 都带负电荷 C. P 带正电荷,Q 带负电荷 D. P 带负电荷,Q 带正电荷
2018年高考物理试题评析及2019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备考建议

2017年高考全国Ⅰ卷
2016年高考全国2卷
三. 2016年、2017年高考物理试题分析
2016年1卷
三. 2016年、2017年高考物理试题分析
动能定理、平抛运动等,难点在于多过程较多
4.加强应用性
不是理论“空对空”,而是考查解决现实问 题 应用性,主要体现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考试题注重将学科内 容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学进步、生产生 活实际等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设置新颖的问 题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 。
科 1.阅读量大 2.增强试题的基础性。(必备知识、关键能力 ,理解、推理能力) 3.增强综合性(必备知识,考查分析综合能力 ,应用数学能力) 4.加强应用性(考查审题、建模能力) 5.推陈出新,经典老题改编 6.体现学科特点,注重思想、方法考查 7.追求创新,增强探究性和开放性
近几年高考理科综合物理试题特点
2017年高考全国Ⅱ卷
答案:C
答案:B
注重考查推理能力 和应用数学能力
3.增强综合性(必备知识,考查分析综合能 力,应用数学能力) 注重知识点的理解、物理过程的分析,多数 试题是通过知识点理解的深度、准确性、物 理过程复杂程度上去区分学生;有的在应用 数学上设置难度。 综合运用学科知识、思维方法,多角度地观 察、思考,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试题设计注重素材选取的普遍性,突出 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知识间的联系,要求学 生能够基于试题情境深入思考,整合所学知 识得出观点和结论。
重点考查理解能力
答案:BDE
2017年高考全国Ⅱ卷
答案:A
注重考查理解能力
答案:B
2017年高考全国Ⅱ卷注重源自查理解能力答案:CD重点考查推理能力
2018年物理全国1卷阅卷看高考备考

2018年物理全国1卷阅卷看高考备考
一、高考物理试卷的基本特点
1. 题目类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各占50%。
选择题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非选择题包括填空题和解答题。
2. 题目内容:题目内容涉及力学、热学、电学、光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既有基础知识的考查,也有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考查。
3. 考查重点:能量守恒定律、牛顿运动定律等基本规律是重点考查内容,常见的光学现象、电路的分析等也是考察的重点。
二、解题技巧
1. 理清思路,注意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掌握基础知识,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为考题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基础知识的考察。
3. 熟练掌握解题方法,比如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等。
4. 积累解题经验,要多做一些试题,多总结解题方法,积累解题经验。
5. 做题时要深入思考,理清思路,多角度思考问题,认真对待每一道题目。
三、备战高考
1. 精练基础知识,掌握重点难点知识。
2. 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多做一些应用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临场发挥,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慌不乱,冷静应对考题。
4. 时间分配,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分配做题时间,不要浪费在一道题上。
5. 多做模拟题,模拟考试的环境,并及时总结和改正不足。
要想在高考中取得较好的成绩,需要平时细心学习,刻苦训练,踏实备考。
同时要有信心,相信自己的实力,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取得好成绩。
希望2018年的高考考生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为自己的未来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2018年高考物理试卷分析及2019年高考备考建议

与全反射
律与折射率
折射率、机械波
核反应和动量与能 光电效应和动量 光电效应的理解、
35 量观点的应用
与能量问题
动量定理的应用
备注:2016 年全国卷改革后,把选修 3-5 纳入必修,故 2017 跟 2018 年都没有出现 35 题
第三、2018 全国 I 卷物理命题特点
1、命题难度有所下降 今年整体的难度都比往年有所下降,选择题计算量变少,考察也以基本概念跟基本公式应用为主;实
10
12
学与能量学的结合,25 题一般为电磁学与能
常规题型,四道题目必
量学的结合。实验题考查主要涉及力学与电
须作答。
20
学实验原理、实验误差分析,难度适中。计
33 选考题
34
算题主要涉及能量分析,难度较大。
15
两道题目中选择一道进
33 题为选修 3-3 的考查,34 题为选修 3-4 的
行作答,如果两题都做, 15
要求的。
应用,难题侧重物理思维的综合应用。
多选题,四个选项中有
多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 一般 19-20 为中档题,21 题为难题。中档题
求的,全部选对得 6 分, 注重物理多个考点的联系,难题注重与数学
21
6
选对但不全得 3 分,有
思维的结合。
22 23 24
必考题
25
选错的得 0 分
5
22、23 题为实验题,24 题一般为力学、运动
3、继续加强与数学分析的结合 今年的考题继续加强了数学分析,从第一道选择题开始就渗透了数学的函数关系式分析,一直到后面
的相似三角形、几何关系等,数学分析的普及面比以往都要广,这个也是近几年全国卷的一大特点。
2018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及解析(全国I卷)

2018年高考物理试题及解析(全国I 卷)三、非选择题:共174分。
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33~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 22.(5分)如图(a ),一弹簧上端固定在支架顶端,下端悬挂一托盘;一标尺由游标和主尺构成,主尺竖直固定在弹簧左边;托盘上方固定有一能与游标刻度线准确对齐的装置,简化为图中的指针。
现要测量图(a )中弹簧的劲度系数。
当托盘内没有砝码时,移动游标,使其零刻度线对准指针,此时标尺读数为1.950cm ;当托盘内放有质量为0.100kg 的砝码时,移动游标,再次使其零刻度线对准指针,标尺示数如图(b )所示,其读数为 cm 。
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29.80m/s ,此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N/m (保留3位有效数字)。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游标卡尺的读数,弹簧劲度系数的测量、胡克定律及其相关的知识点,通过两次的测量长度值可以知道弹簧的伸长量,根据放在托盘里的砝码的质量可以知道它的重力,也就是弹簧所受的外力,从而可以探究弹簧的伸长与形变量的关系,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
实验室用的游标卡尺有三种,精度为0.1mm,0.05mm,0.02mm,就是看它的分度格数,10格的对应的0.1mm,20格对应0.05mm,50格对应0.02mm ,关系很简单格数*精度=1mm,这也是游标卡尺的原理,游标卡尺不需要估读,测的就是精确值,这道题以cm 作单位,结果小数点一定是三位小数,否则一定是错的。
本题精度为0.05mm ,根据游标卡尺的读数规则:读数=主尺读数(精确到mm )+游码读数(精确到0.05mm),先读主尺上的示数,游码0刻度前对应是37mm 的那条线,所以主尺读数就是37mm(3.7cm),再读游码示数,游标卡尺上游标第15条刻度线与主尺刻度线对齐(为了看得更清楚,考试的时候,可以把试卷倒过来看,),总长度就是15*0.05mm,所示总示数为图(b )主尺cm 游标1020345图(a )=3.7cm+15×0.05mm=3.7cm+0.075cm=3.775cm。
2018年高考全国卷物理试题评卷报告及2019届高三备考答题指导

【小结】22题错误主要来源于
1、单位换算; 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3、g代入10进行计算,导致结果错误; 4、把胡克定律记错了。
5
23 题 ( 10 分 ) : 某 实 验 小组利用如图( a )所示 的电路探究在 25oC~80oC 范围内某热敏电阻的温 度特性。所用器材有: 置于温控室(图中虚线 区域)中的热敏电阻 RT,其标称值(25oC时的阻值)为900.0 W;电源E(6 V,内阻可忽略);电压表 V(量程150 mV);定值电 阻R0(阻值20.0 W),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为1000 W);电阻箱R2(阻值范围 0~999.9 W);单刀开关S1, 单刀双掷开关S2。 实验时,先按图(a)连接好电路,再将温控室的温度 t 升至80.0oC。将S2与1端接通,闭合S1,调节R1的滑片位 6
【考点分析】游标卡尺读数、胡克定律
【答案】3.775(2分) 【答题情况及典型错误】 有效位数错了,用分数表示都零分 0分卷:空白卷很少,主要是乱写的; 2分卷:3.775; 53.7(3分)
3 0 10 20 4
5
cm
3分卷:1.820,53.7;3.77,53.8;3.78,53.6;第一空错 误,主要是把长度差Dx填入一空,或者受(保留3位有 效数字)的影响;
mv 1 - mv 2 0
高分段:主要是结果没有算对,如:
2E t m
2E mg
所以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h h1 h2
14
【答题情况及典型错误】 0分卷:乱写公式,动能、动量分不清楚,如:
E m1v1 m2v2
中段分值:没有利用已知条件,自己脑海里得出了结果, 直接代入公式,因果关系颠倒,或者没有分清研究对象, 如把动量守恒写成: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Ⅰ物理部分(解析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部分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 高铁列车在启动阶段的运动可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启动阶段列车的动能A. 与它所经历的时间成正比B. 与它的位移成正比C. 与它的速度成正比D. 与它的动量成正比答案:B试题解析: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知,在启动阶段,列车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即,由动能公式,可知列车动能与速度的二次方成正比,与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选项A、C错误;由,可知列车动能与位移x成正比,选项B正确;由动量公式p=mv,可知列车动能,即与列车动量的二次方成正比,选项D错误。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动能、动量。
难度:0.732. 如图,轻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上端放有物块P,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F作用在P上,使其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x表示P离开静止位置的位移,在弹簧恢复原长前,下列表示F和x之间关系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A. B.C. D.答案:A试题解析:在弹簧恢复原长前,物块受力如图所示,设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a,;设弹簧原长为l0,劲度系数为k,则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弹簧,所以,故选A。
则弹簧命题意图:本题结合弹簧的动力学问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胡克定律。
难度:0.623. 如图,三个固定的带电小球a、b和c,相互间的距离分别为ab=5cm,bc=3cm,ca=4cm。
小球c所受库仑力的合力的方向平衡于a、b的连线。
设小球a、b所带电荷量的比值的绝对值为k,则A. a、b的电荷同号,B. a、b的电荷异号,C. a、b的电荷同号,D. a、b的电荷异号,答案:D试题解析:由于小球c所受库仑力的合力的方向平衡于a、b的连线,所以小球c受库仑力的情况有如图所示的两种情况:若合力朝左,则a、c电荷异号,b、c电荷同号,故a、b电荷异号;若合力朝右,则a、c电荷同号,b、c电荷异号,故a、b电荷异号。
2018年物理全国1卷阅卷看高考备考

2018年物理全国1卷阅卷看高考备考物理是高考中的一门重要科目,也是考生们备考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一门学科。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备考物理,我将针对2018年物理全国1卷的阅卷过程进行总结和分析,希望对考生们的备考有所帮助。
2018年物理全国1卷中,试题涵盖了力学、热学、电学和光学等多个模块,题型也较为多样化,有选择题、解答题和分析问题题等。
针对这些题型,考生们需要掌握相关知识和解题方法,做到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在力学部分,2018年物理全国1卷涉及了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和牛顿定律等内容。
对于这些题型,考生们需要熟悉运动学的基本公式,掌握运动的基本规律,灵活运用公式解题。
在解答题中,还需要运用牛顿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等物理定律解决具体问题。
在热学部分,主要涉及了热力学基本定律、热熔、热胀冷缩、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等内容。
对于选择题,考生们需要了解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定律,具备较好的计算能力和分析能力。
对于解答题,考生们需要掌握热量传递的方式和计算方法,以及理想气体在不同条件下的状态变化方程。
在电学部分,2018年物理全国1卷涉及了电场力线与电势线、戴维南电源、电流的连续性和电功率等内容。
对于选择题,考生们需要熟悉电场力线和电势线的画法,理解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关系。
对于解答题,考生们需要了解电路串并联的基本规律,掌握电流的连续性和电功率的计算方法。
在光学部分,主要涉及了几何光学的基本原理和干涉现象、光的折射定律与全反射等内容。
对于选择题,考生们需要熟悉几何光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光的传播和成像规律。
对于解答题,考生们需要了解光的折射定律和全反射现象,利用光的干涉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2018年物理全国1卷涉及的内容较为全面,考察的知识点也相对较为深入。
考生们在备考过程中需要扎实掌握基础知识,理清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培养良好的解题思维方法。
要注重做题的技巧和方法,提高解题效率,尽量减少失分。
在阅卷方面,考生在做选择题时要注意审题,仔细分析题目要求,不要匆忙作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Ⅰ理综-物理试题命题内容突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加强对学生逻辑推理、信息加工、模型建构等关键能力的考查,体现了以考查学生物理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推理判断能力为主的命题思路。
2018年和2017年相比增加了半定量的题目,考题科学、合理,灵活性较强,整体难度有所下调,在选择题、实验题、计算题三类题型中几乎没有拔高性的题目,但是容易题也偏少,难度中等,所以预计在学科高分段和低分段区分度不大。
一、试题考查的内容
(一)选择题
选择题4力、4电,14-18题是单选题,19-21是复选题。
其中15、16、17、18、19、21题6个考点属于每年的必考考点,14、20题2个考点是常考考点,20题是料定的今年的必考考点。
力学模块4个题。
14题主要考查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5题考查胡克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18题考查动能定理或者说功和机械能改变的关系;20题考查双星运动的特点及天体运动的动力学关系。
电学模块4个题。
16题考查点电荷的电场及叠加;17题考查感生和动生电磁感应的规律;19题属于楞次定律半定量的探究题;21题考查电场的能的性质,电势、电势差、电势差、电场力做功功和电势能改变的关系。
(二)实验题
实验题仍然是“小力大电”的模式。
力学实验5分,电学实验10分。
22题力学实验是测定弹簧的劲度,直接用胡克定律的正比规律,还考查了考查游标卡尺的读数和弹簧劲度系数的测量。
23电学实验设计性实验,主要考查了描点、作图、读表等实验基本功及替代法测电阻。
(三)计算题
24题考查烟花竖直向上运动过程中的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仍然是以能量为中心考查,掺杂着动量作用的环节,中低档难度。
25题考查了带电粒子在电场(大组合场,先电场中的类平抛运动再磁场中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平抛运动和磁场中的洛伦兹力运动求解,复杂性、综合性不大,中偏上难度题。
(四)选做题
选做3-3(1),以状态变化图线给出变化关系,考查热力学第一定律及气体压强的微观决定因素即理想气体状态变化过程中的图像、压强、做功、热交换问题,难度较大。
3-3(2)是一个气体连接体的问题。
考查理想气体双气缸等温变化问题,难度较大。
选做3-4(1),考查几何光学中的折射定律即光路、折射定律、折射率与频率的关系。
3-4(2)以波动图像和振动图像给出波的传播关系,分析、求解传播。
考查机械振动机波,难度适中。
2018年的选做题,3-4的一组题比3-3的一组容易些。
二、试题的特点
以“力学”部分与“电磁学”部分为核心,把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纳入必考内容,是考虑完善力学的知识体系、增加学生解决力学问题的思维和方法,所以动量和动量守恒在14题中考查动量和动能的表达关系、在24题中动量变化只作为一个物理环节,不以动量守恒为中心命题,这和迎考中预测的方向是一致的。
原子物理今年没有直接命题,在25题中出现了氢核、氘核的表达符号,知道表达含义、读出信息条件就可以了。
物理学科考试大纲规定了高考物理考察的五种能力目标: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实验能力和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结合国家要求和物理学科特点,高中物理还是着重考察学生逻辑推理、信息加工、模型构建等关键能力,引导学生培育支持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例如,第18题中考查动能定理、机械能等力学规律,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要求较高。
四项考查要求中基础性和应用性在实验题中体现都比较明显,基础实验和探究设计实验相结合,主要考查实验的基本常识、基础知识,从做得的图线在读取坐标值,这是实际应用。
例如,第15题要求考生对物体的运动、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观念有深入的理解;第16题考查库仑定律,是基本的典型的问题,而素材却不拘泥于教材。
而综合性和创新性,则主要体现在大题的答题中。
例如,第23题以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为情景,主要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在新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24题考查了能量和动量的作用,算是一个小小的综合。
14题以高铁列车为背景材料,这也是中国百姓亲身体验的科技进步;第20题以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为素材,要求学生利用高中所学物理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这些都和现代社会发展、科技前沿紧密关联,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展示物理研究的科技前沿,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2019年高考复习备考建议
首先,重视考试大纲、新课标高考试题的研究,把握命题的方向。
潜心研究2018年的大纲和说明,领会命题改革的“一核四层四翼”的评价体系,认清形势、深化教学、创新教学,尽快适应全国新课标卷的要求。
第二,浏览2017版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知道模块的调整情况,教学要契合新课程标准调整的方向,不要过高抬举动量的地位。
第三,深入研究近6年全国新课标卷高考试题,体会试题特点、命题方向,精准教学。
关注科技前沿发展与高中物理知识的结合。
第四,重视基础知识,回归课堂教材。
电学复习重基础,力学复习深挖掘,热、原复习找中心,知识分层、习题归类,时效教学。
重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强化训练,每章复习完学会归纳总结知识体系和思维导图。
第五,强化主干知识的专题讲座和反复训练,掌握重点模型的分析方法;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强化计算题的规范性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