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证案例分析(I)

合集下载

国内信用证法律纠纷案例(3篇)

国内信用证法律纠纷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信用证作为一种国际贸易支付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

然而,在信用证业务中,由于各方利益关系复杂,法律纠纷也时有发生。

本文以某银行与某公司纠纷案为例,分析国内信用证法律纠纷的典型案例。

(一)案情简介某公司(以下简称“申请人”)与某国某公司(以下简称“受益人”)签订了一份货物买卖合同,约定由申请人向受益人支付100万美元的信用证款项。

随后,申请人向我国某银行(以下简称“开证行”)申请开立了一份信用证,受益人按照信用证的要求提交了单据。

在审单过程中,开证行发现单据存在不符点,遂通知申请人。

申请人认为单据符合信用证要求,要求开证行付款。

然而,开证行以单据不符点为由拒绝付款。

双方协商未果,申请人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二)争议焦点1. 信用证单据不符点是否构成拒付理由?2. 开证行是否应当承担付款责任?二、案例分析(一)信用证单据不符点是否构成拒付理由?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信用证条例》第十八条的规定:“开证行对信用证项下的单据,应当按照信用证的要求进行审核。

如单据与信用证要求不符,开证行有权拒绝付款。

”在本案中,开证行发现单据存在不符点,符合上述法律规定。

然而,关于单据不符点是否构成拒付理由,还需考虑以下因素:1. 单据不符点是否构成实质性的不符点?在本案中,开证行提出的单据不符点是否影响了申请人从受益人处获得货物的权利,或者导致申请人遭受损失?2. 单据不符点是否属于开证行在审单过程中可以合理预见的?在本案中,开证行在审单过程中是否已经尽到了审慎审查的义务?综上所述,在本案中,开证行提出的单据不符点构成实质性的不符点,且不属于开证行在审单过程中可以合理预见的,因此,开证行有权拒付。

(二)开证行是否应当承担付款责任?虽然开证行有权拒付,但在某些情况下,开证行仍需承担付款责任。

以下情况可能导致开证行承担付款责任:1. 开证行违反了审单义务。

在本案中,如果开证行在审单过程中未尽到审慎审查的义务,导致单据不符点未被发现,则开证行需承担付款责任。

有关信用证的案例分析

有关信用证的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因受益人拒绝接受信用证修改引发的纠纷1997年1月10日,芝加哥F银行向A银行开立了一笔金额为15783美元的即期信用证。

该证装船期分别为2月25日和3月8日,受益人为B市某外贸公司,货物名称为铁钉。

2月12日,A银行收到该信用证项下第一次修改,要求将装船期分别提前至2月15日和2月24日,并修改货物描述等内容。

A银行立即与受益人联系,请求答复。

受益人于2月19日向A银行发出书面确认,拒绝修改,A银行即向F行发出同样内容的电报。

3月3日受益人交单,A银行经审核无误后议付单据,并按开证行要求寄单索汇。

A银行编号为BP95I1327/97。

3月13日,A银行收到F银行电报,称该单据迟装并超过有效期,以此拒付并准备退单。

经查,此笔单据的装船日为2月25日,交单日为3月3日,完全符合修改前信用证的要求。

据此,A银行据理力争,反驳F银行提出的不符点。

此后,F银行又多次来电坚持上述不符点,并两次将单据退回A银行,但A银行毫不退让,又两次将单据重寄开证行。

由于A银行有理有力的反驳,F银行最终于4月25日付款。

评析本案争议的产生原因在于:开证行与议付行对已经开证行修改过,但未经受益人同意的信用证条款约束力的认识不同。

开证行认为按照其修改过的信用证条款来审核单据,存在不符点,因此拒付;议付行则认为信用证条款虽经开证行修改,但因未获得受益人同意,因此修改过的信用证不能对受益人构成约束,仍只能依照修改前的信用证条款来审核单据。

那么开证申请人、开证行单方面修改信用证能否产生法律效力呢?回答是否定的。

一方面从信用证的开立与基础交易的基本关系看,信用证的开立是服务于基础交易的,信用证作为一种支付条件,它应当符合基础交易合同中所反映的进出口商的一致意见,除非进出口商就修改基础交易合同的支付条件达成协议,否则不能修改信用证条款。

单方面的修改信用证条款即同于违反了基础交易中约定的支付条件,对另一方来说是没有约束力的;另一方面,正是基于对正常交易秩序与规则的认识,UCO500第九条规定:“……未经开证行、保兑行(如有)以及受益人同意,不可撤销信用证,既不能修改也不能撤销。

案例分析:信用证案例剖析 (1)

案例分析:信用证案例剖析 (1)

信用证游戏规则一、案例1994年4月11日,国内某公司(以下称为JS公司)与香港GT公司达成一份出口合同:合同号No.94JS-GT102, 4950dz of 45x45/110x70 T/C yarn-dyed shirt with long sleeve(涤棉长袖衬衫), 5% more or less are allowed, 单价USD28.20/dz CFR Hongkong, 总金额USD139,590.00,1994年8月底之前装运,付款方式为by 100% irrevocable L/C to be available by 30 days after date of B/L(不可撤消的提单日后30天远期信用证付款)。

经JS公司催促,JS公司于5月底收到由意大利商业银行那不勒斯分行(Banca Commercial Italy, Naples Branch)开来的编号为6753/80210的远期信用证,信用证的开证申请人为意大利的CIBM SRL,并将目的港改为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港,最迟装运期为1994年8月30日,同时指定承运人为Marvelous International Container Lines (以下简称MICL公司),信用证有效期为9月15日,在中国议付有效。

JS公司收到信用证后,没有对信用证提出异议,并立即组织生产。

由于生产衬衫的色织面料约定由香港GT公司指定的北京GH色织厂提供,而此后北京GH色织厂未能按照JS公司的要求及时供应生产所需面料,并且数量也短缺,导致JS公司没有赶上信用证规定的8月30日的最迟装运期限。

为此香港GT公司出具了一份保函给JS公司,保证买方在收到单据后会及时付款赎单。

JS公司凭此保函于9月12日通过信用证指定的MICL公司装运了4700打衬衫(总货款为USD132,540.00),并取得了编号为GM/NAP-11773的海运提单,提单日期为1994年9月12日。

信用证案例分析

信用证案例分析

信用证案例分析信用证是国际贸易中常见的支付方式,它作为一种支付保障工具,为买卖双方提供了一定的信用保障,有效降低了交易风险。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分析信用证的具体运作和相关问题。

某公司与国外客户签订了一份大额商品销售合同,双方约定采用信用证支付。

根据合同约定,买方在开立信用证时需要提供一定的押金,并在货物装运后支付余款。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买方开立的信用证金额与合同约定金额存在一定差距,导致卖方无法及时收到全部款项。

在这个案例中,首先需要对信用证的开立进行严格审核,确保信用证金额与合同约定金额一致。

同时,卖方在接到信用证后,也需要及时核对信用证的内容,确保其中的条款符合合同约定,避免因信用证内容不清晰而导致的纠纷。

其次,对于信用证的有效期和装运期限也需要引起注意。

买卖双方应在合同中明确规定信用证的有效期和装运期限,避免因期限问题而导致的付款延误。

同时,在货物装运后,卖方也需要及时提供符合信用证要求的单据,确保能够顺利收到款项。

另外,信用证的议付行也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卖方应选择信誉良好的银行作为议付行,以确保能够及时收到款项。

同时,在选择议付行时,还需要考虑议付行所在国家的政治和经济情况,避免因政治风险而导致的支付问题。

最后,对于信用证的修改和撤销也需要引起重视。

在实际操作中,买卖双方可能会因合同变更或其他原因需要修改信用证的内容,此时需要通过议付行进行修改,并确保双方同意后再进行操作。

同时,如果需要撤销信用证,也需要通过议付行进行操作,并确保双方同意后再进行撤销。

综上所述,信用证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问题。

买卖双方需要在合同签订前充分沟通,明确信用证的具体操作流程和相关事项,以确保交易顺利进行。

同时,对于信用证的具体操作和相关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导致的纠纷和损失。

信用证案例分析

信用证案例分析

信用证案例分析信用证是国际贸易中常用的支付方式,它是由进口商的银行开出,向出口商的银行保证在一定期限内支付一定金额的一种凭证。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分析信用证的具体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某公司与国外客户签订了一份货物销售合同,合同约定采用信用证支付。

在合同生效后,进口商向其银行申请开立信用证,要求其银行通知出口商的银行开立信用证,并约定了货物的具体要求和装运时间。

出口商收到通知后,按照信用证的要求装运货物,并将提单、发票、装箱单等单据提交给自己的银行。

出口商的银行审核单据后,将其交给进口商的银行。

进口商的银行收到单据后,再次审核单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如果符合信用证的要求,将支付货款给出口商的银行,然后收取货物。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信用证的操作流程非常清晰,进口商开立信用证、出口商按照信用证要求装运货物、出口商银行审核单据、进口商银行审核单据并支付货款。

这一系列操作保证了交易双方的权益,同时也保证了交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信用证的操作也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进口商在开立信用证时需要仔细审查合同条款,确保信用证的要求与合同一致,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纠纷。

其次,出口商在装运货物时也需要严格按照信用证的要求进行操作,确保单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免造成货款不能及时支付。

最后,银行在审核单据时也需要严格按照信用证的规定进行操作,确保单据符合要求后再进行支付。

综上所述,信用证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保障了交易双方的权益,还保证了交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也需要双方和银行严格按照信用证的要求进行操作,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风险和纠纷。

希望通过这个案例分析,能够更好地帮助大家理解信用证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提高国际贸易中信用证操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信用证案例分析含答案完整版

信用证案例分析含答案完整版

信用证案例分析含答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信用证的再转让I银行开立一张不可撤消可转让跟单信用证,以M作为受益人,A 行为该证的通知行。

在A行将该证通知M后,M指示A行将此证转让给X,该转证的到期日比原证早1个月。

第二受益人X受到转证后,对于转证的一些条款与第一受益人M产生了分歧。

双方经过多次协商,终未达成协议。

而此时,该转证已过期。

于是M请求A行将已过期的未使用的转证恢复到原证。

鉴于原证到期日尚有1个月,M要求A行能将恢复到原证的金额再度转让给新的第二受益人Y。

A行认为它不能同意M的做法。

因为将该证转让给Y构成了信用证的第二次转让,而这正违反了《UCP600》第38条的规定。

况且,A行未从第二受益人X处收到任何货物未出运.转证未被使用或者同意撤销转证之类的信息。

分析A行在认识上存有误区。

将未使用过的转证再次转让给另一新的第二受益人不能被视作为二次转让。

《UCP600》第38条规定:除非信用证另有规定,可转让信用证只能转让一次,因此,该信用证不能按第二受益人要求转让给随后的第三受益人。

根据此条文意,由第一受益人作出的再次转让并不构成二次转让,而视为一次同时转让给多个受益人的情形。

所以此等转让并非为《UCP600》所禁止。

在此案中,既然第二受益人X并未接受转证,第一受益人M当然可以自动地将该证转让。

当然A行也并未义务接受M再次转让的指示。

《UCP600》第38条又规定:除非转让范围和方式已为转让行明确同意,转让行并无办理该转让的义务。

倘若A行同意将该证转让给Y,比较谨慎的做法是:它从X处获取一份书面指示同意撤销未用的转证,同时退回转证通知。

开证行对议付行的偿付责任1992年10月,法国某公司(卖方)与中国某公司(买方)在上海订立了买卖200台电于计算机的合同,每台CIF上海1000美元,以不可撒销的信用证支付,1992年12月马赛港交货。

信用证业务案例分析(1)分解

信用证业务案例分析(1)分解

9. 我某公司按FCA条件进口一批化工原料,合 同中规定由卖方代办运输事项。结果在装运 期满时,国外卖方来函通知,无法租到船, 不能按期交货。因此我公司向国内生产厂家 支付了10万元违约金,问:对我公司的这10 万元损失,可否向国外的卖方索赔?
【分析】 1、我方的10万元延期交货违约金,不能向国外公司
【分析】 应首先核对信用证,假设与信用证相符, 按商业习惯做法在缮制出口发票时,应在总金额 〔单价×数量〕中先扣除5%优待〔折扣〕得出 一个毛净价,然后在此根底上再扣除5%佣金, 得出净价。具体制单如下:
Ladies Blouses
2023 pieces @ USD 2.10 4200.00
Less 5% allowance
【分析】 FCA(FREE CARRIER)“货交承运人〔…… 指定地点〕”是指卖方只要将货物在指定的地点交给 买方指定的承运人,并办理了出口清关手续,即完 成交货。此案例中没有指明承运货物的航空公司是 否为买方所指定的,但即便买方没有指定,卖方也 可按惯例指定航空公司运输〔费用到付,即买方担 当〕,只要卖方在商定的时间内〔8月31日前,包 括8月31日〕将货交承运人,卖方即完成交货,买 方需按约付费,所谓的延迟交货不成立,卖方应马 上支付全部款项。
【分析】我方对此应吸取的教训之一就是必需 对信用证业务下“单证相符“有足够生疏。 《统一惯例》中对开证行的责任有如下规定: 开证行必需合理慎重地审核一切有关单据, 并从外表上确定其是否与信用证条款相符, 以打算是否担当付款的责任。因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行付 款的依据只是看单据外表是否相符,而不管 客户如何表态之类事宜。不管我方所提交发 票金额与信用证金额多出多少,都以单证不 符论处而拒付。
索赔,应由自己担当。 2、这个案例涉及FCA术语问题,买方负责订立运输

国际贸易中的信用证诈骗案例分析

国际贸易中的信用证诈骗案例分析

国际贸易中的信用证诈骗案例分析在国际贸易中,信用证作为一种重要的支付方式,为买卖双方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却利用信用证的复杂性和漏洞进行诈骗,给企业和金融机构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下面将通过几个典型案例来深入分析国际贸易中的信用证诈骗手段及防范措施。

案例一:虚假单据诈骗某国内出口企业与一家国外进口商签订了一份价值 50 万美元的货物销售合同,约定以信用证方式结算。

在货物装船后,出口企业按照信用证要求向银行提交了全套单据,包括提单、发票、装箱单等。

然而,进口商在收到单据后,却发现提单是伪造的,货物根本没有装船发运。

进口商立即向开证行提出拒付,并要求出口企业退还货款。

在这个案例中,诈骗分子通过伪造提单等重要单据,骗取了进口商的货款。

这种诈骗手段通常比较隐蔽,因为进口商在收到单据时,很难立即核实其真实性。

而且,一旦开证行根据表面相符的原则支付了货款,进口商就很难追回损失。

案例二:信用证条款陷阱一家国内企业向国外出口一批服装,合同约定以信用证方式结算。

在收到国外进口商开来的信用证后,出口企业发现信用证中有一些苛刻的条款,如要求提供由进口商指定的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并且检验报告必须在货物装船前提交。

由于该检验机构在国内没有分支机构,出口企业无法及时获得检验报告,导致无法按时交单。

最终,开证行以单证不符为由拒付了货款。

在这个案例中,诈骗分子通过在信用证中设置一些难以满足的条款,故意造成出口企业单证不符,从而达到拒付货款的目的。

这种诈骗手段常常利用出口企业对信用证条款的不熟悉和疏忽,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案例三:软条款信用证诈骗某国内企业与一家国外公司签订了一份机械设备出口合同,合同金额为 200 万美元。

国外公司开来的信用证中包含了一个软条款,即要求出口企业在发货前必须获得进口商的书面确认。

然而,在出口企业准备发货时,进口商却故意拖延不给出书面确认,导致货物无法按时发运。

最终,由于信用证过期,开证行拒绝支付货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三、信用证开证行的付款责任一、我某公司向外国某商进口一批钢材,货物分两批装运,支付方式为不可撤销即期信用证,每批分别,由中国银行开立一份信用证。

第一批货物装运后,卖方在有效期内向银行交单议付,议付行审单后该行议付货款,中国银行也对议付行作了偿付。

我方在收到第一批货物后,发现货物品质不符合合同规定,要求开证行对第二份信用证项下的单据拒绝付款,但遭到开证行拒绝。

问:开证行拒绝是否有道理?答:1、开证行拒绝是有道理的。

2、分析提要:在本案中,开证行是按信用证支付原则,还是按买方要求,这是本案分析的焦点,根据“单单相符,单证一致”的信用证支付原则,开证行依信用证规定的支付原则行事是合法、合理的,这也是分析本案开证行拒绝买方要求的关键。

3、理由:本案货物买卖的支付方式为不可撤销即期信用证。

根据《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规定,信用证一经开出,在有效期内不经受益人或有关当事人同意,开证行不得单方加以修改或撤销信用证,即银行见票即付。

因为信用证开出以后就成了独立于买卖合同的另一个交易关系,银行只对信用证负责,只要卖方提交符合信用证规定的单据,在单单一致,单证一致的条件下,银行承担无条件付款的义务。

为此,开证行拒绝我某公司提出对第二份信用证项下的交易所拒绝付款的要求是合法、合理的,因为开证行只依信用证,而不看重双方买卖合同的规定。

二、上海A出口公司与香港B公司签订一份买卖合同,成交商品价值为418816美元。

A公司向B公司卖断此批产品。

合同规定:商品均以三夹板箱盛放,每箱净重10公斤,两箱一捆,外套麻包。

香港B公司如期通过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开出不可撤销跟单信用证,信用证中的包装条款为:商品均以三夹板箱盛放,每箱净重10公斤,两箱一捆。

对于合同与信用证关于包装的不同规定,A公司保证安全收汇,严格按照信用证规定的条款办理,只装箱打捆,没有外套麻包。

“锦江”轮将该批货物5000捆运抵香港。

A公司持全套单据交中国银行上海银行办理收汇,该行对单据审核后未提出任何异议,因信用证付款期限为提单签发后60天,不做押汇,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将全套单据寄交开证行,开证行也未提出任何不同意见。

但货物运出之后的第一天起,B公司数次来函,称包装不符要求,重新打包的费用和仓储费应由A公司负担,并进而表示了退货主张。

A公司认为在信用证条件下应凭信用证来履行义务。

在这种情况下,B公司又通知开证行“单据不符”,A公司立即复电主张单据相符。

问:本案应如何处理?为什么?答:在本案中,双方争执的焦点是其成交合同与信用证的规定不相符合,处理本案争执的关键是依合同还是依据信用证。

根据《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500)的规定,信用证“单单相符、单证一致”的支付原则,卖方上海A公司依据信用证行事是合法、合理的,应给予支持。

因为在给付时,开证行和受益人只依据信用证行事,而不看重合同的规定,而对买方香港B公司的主张证据不足,不予支持,因为本案处理是依据信用而不依据合同。

二十一、信托收据案例1【案情摘要】我国某外贸企业与某国A商签订一份出口合同,付款条件为付款交单见票后45天付款。

当汇票及所附单据通过托收行寄抵进口地代收行后,A商及时在汇票上履行了承兑手续。

货物抵达目的港时,由于用货心切,A商向代收行出具信托收据借得单据,先行提货转售。

汇票到期时,A商因经营不善,失去偿付能力。

代收行以汇票付款人拒付为由通知托收行,并建议由我外贸企业直接向A商索取货款。

【法律问题】你认为我外贸企业应如何处理?【参考结论】我方不能接受代收行建议,应通过托收行责成代收行付款。

托收行对本案应承担最终的付款责任。

【法理、法律精解】本案属于跟单托收项下的信托收据问题。

《托收统一规则》第4款规定:“托收指示:(1)a.所有送往托收的单据必须附有一项托收指示,注明该项托收将遵循《托收统一规则》第522号文件并且列出完整和明确的指示。

银行只准允根抿该托收指示中的命令和本规则行事;…C.除非托收指示中另有授权,银行将不理会来自除了他所收到托的有关人/银行以外的任何有关人/银行的任何指令。

”根据这一规定,代收行在未征得托收申清人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借货,由此给托收申请人造成的损失由托收行承担。

我外贸企业不必向A商索取货款。

二十四、开证行对议付行的偿付责任案例1【案情摘要】1992年10月,法国某公司(卖方)与中国某公司(买方)在上海订立了买卖200台电于计算机的合同,每台CIF上海1000美元,以不可撒销的信用证支付,1992年12月马赛港交货。

1992年11月15日,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开怔行)根据买方指示,向卖方开出了金额为20 万美元的不可撤销的信用证,委托马赛的一家法国银行通知,并议付此信用证,1992年12月20日,卖方将200台计算机装船,并获得信用证要求的提单、保险单、发票等单据后,即到该法国议付行议付。

经审查,单证相符,银行即将20万美元支付结卖方。

与此同时,载货船离开马赛港10天后,由干在航行途中遇上特大暴雨和暗礁,货船及货物全都沉人大海,此时开证行已收到了议付行寄来的全套单据,买方也已得知所购货物全都灭失的悄息。

中国银行上海分行拟拒绝偿付议忖行巳议付的20万美元的货款,理由是其客户不能得到所期待的货物。

【法律问题]1,这批货物的风险自何时起由卖方转移给买方?2开证行能否由于这批货物全郁灭失而免除其所承担的付款义务?3买方的损失加何得到补偿?【参考结论]1这批货物的风险自1992年12月马赛港交货时起由卖方转移给买方。

2开证行不能由于这批货物全部灭失而免除其所承担的付款义务。

3.买方的损失可以通过卖方提交的保险单向保险公司索赔法理、法律精解《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第十条d款规定:“开证行指定另一家银行,或允许任何银行仪付,或授权或要求另一家银行加以保兑,开证行授权上述银行凭表面上符合信用证条款的单据办理付款、承兑汇票或议付,并保怔按本条规定对上述银行予以偿付”。

本案中,议付行已经议付了信用证,根据上述规定,开证行中国银行行上海分行只有在法国银行没有在单证一致的情况下付款时,方可拒绝向议付行偿付,如果只以客户不能得到所期待的货物为由而拒绝偿付,开证行应对议付行承担责任。

因为,信用证独立于货物买卖合同,信用证款项的支付以单证相符为前提.与货物无关。

二十五、信用证的修改与延期靠例1案情摘要】外国一家贸易公司与我国一家进出口公司订立合同,购买化肥500吨。

合同规定,1994年1月30日前开出信用证,2月5日前装船。

1月28日买方开来信用证,有效期至2月10日。

由于卖方按期装船发生困难,故电请买方将装船期延至2月17日并将信用证有效期延长至2月20日,买方回电表示同意,但末通知开证银行。

2月17日货物装船后,卖方到银行议付时,遭到拒绝。

【法律问题1、银行是否有权拒付货款?为什么?2.作为卖方律师,应当如何处理此事?【参考结论]1.银行有权拒付货款。

2.作为卖方律师。

应该要求买方通知银行将信用证修改并展期。

法理、法律解释】根据《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500号的规定,信用证虽是根据买卖合同开出的,但一经开出就成为独立于买卖合同的法律关系。

银行只受原信用证条款约束,而不受买卖双方之间合同的约束。

合同条款改变,但信用证条款未改变,所以银只能按照原信用证条款办事。

买卖双方达成修改信用证的协议并未通知银行并得到银行同意,银行可以拒付。

作为卖方律师,当银行拒付时,可要求买方通知银行修改信用证证展期,或依据修改后的合同条款,直接要求买方履行付款义务。

案例2【案情摘要】我某出口企业与非洲某公司成交一批货物。

开来的信用证规定,按合同规定的日期9月装运,但计价货币与合同规定不符。

加上备货不及,直至11月对方来电催装,我方才向其答复提出改证,同时要求展期。

次日非洲公司复电:证已改妥。

我方据此发运货物,但信用证修改书一直未到。

我某出口企业将货运单据寄抵开证行时遭到拒付。

我方为及时收回货款.避兔在进口地的仓储费用支出,遂接受进口人要求改按D/P、T/R提货要求。

终固进口人未能如约付款使我方遭受重大损失。

【法律问题]1、我方在该笔交易中是否有失误?为什么?《参考结论〉我方有失误,我方应在收到信用证修改书后再发货。

法理、法律精解】本案理由同上案例。

信用证修改书未收到就先行发货.或只有进口方口头同意但书面修改未到,并不等于开证行同意修改信用证。

因此,开证行仍按原信用证执行。

二十六、议付行、承兑行对爱益人的付款责任案例1【案情摘要]我出口企业收到国外开来的不可撤销信用证一份,由设在我国境内的某外资银行通知并加保兑。

我出口企业在贷物装运后,正拟将有关单据交银行仪付时,忽接该外资银行通知,开证银行已宣布倒闭,该行不承担对该信用证的议付或付款责任、但可接受我出口公司委托向买方直接收取货款的业务。

法律问题你认为我方应如何处理,为什么?【参考结论】我方应按规定交货并向该保兑外资银行交单,要求付款。

【法理、法律精解】《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第9条b款的规定:“根据开证行授权或要求另一家银行对不可撤销信用证加具保兑,当信用证规定的单据提交给保兑行或任何一家指定银行时,在完全符合信用证规定的情况下,则构成保兑行在开证行之外的确定承诺…··,”根据该规定,保兑行在对不可撤销信用证加具保兑后,其责任独立于开证行,不论开证行是否能够偿付,保兑行都必须对受益人履行付款责任。

因此,某外资银行作为保兑行不能以开证银行巳宣布倒闭为由拒绝付款。

二十七、买方的付款赎单责任案例1【案情摘要]甲国公司向丁国A公司购买灯泡生产线。

合同规定分两次交货、分批开证。

甲国公司应于货到目的港后60天内进行复验,若货物与合同规定不符,甲国公司凭所在国的商品检验证书向A公司索赔。

合同订立后,甲国公司按合同规定向银行开出首批货物的信用证。

丁国A公司装船后凭合格单据向议付银行要求议付,开证银行在单证相符的情况下对议付行偿付了款项。

在第一批货物尚未到达目的港前,第二批货物的开证期临近,甲国公司又申请因行开出信用证。

此时,首批货物抵达目的港;经检验发现.货物与合同规定严重不符。

甲国公司当即通知开证行,称:拒付第二次信用证项下的货款,并请听侯指示。

然而,开证行在收到议付行寄来的第二批单据后,经审核无误,再次偿付议付行。

但当开证行要求甲国公司付款赎单遭到拒绝。

法律问题甲国公司和开证行的处理是否合理,甲国公司应如何处理此事,为什么?【参考结论]开正行的处理是合理的,开证行有权要求甲国公司付款赎单。

法理、法律解释]根据开证行在信用证中承担的责任,只要受益人提交的单证一致,开证行必须付款,因此,本案中,开征行的做法是正确的。

既然开证行已经履行了信用证义务,甲公司应向开证行偿付信用证金额。

对于货物质量问题应另外根据合同规定向A公司索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